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第三节“声音的秘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秘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声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声音特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音叉、橡皮膜、尺子、鼓、锣等。

学具:小纸杯、棉线、铅笔、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音响播放音乐时,音响振动的情况。

(2)让学生用棉线连接两个小纸杯,进行“土电话”实验。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3)声音的接收:耳朵接收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拨动铅笔,观察铅笔振动产生的声音。

(2)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橡皮泥球撞击鼓面,观察声音的变化。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分析其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特性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2)拓展:介绍超声波、次声波等特殊声音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秘密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声音的接收:耳朵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实践活动:土电话、振动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解释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声音的接收:耳朵接收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2)音调:声音的高低,如高音、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如大声、小声音色:声音的质地,如清脆、浑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教案名称: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索声音的秘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通过实验探索声音的秘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如鸟叫、车声、人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并猜测这些声音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2. 新课讲解:(1)教师展示一段关于声音产生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教师用实物(如吉他、口琴等)演示声音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3)教师解释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水、固体等介质。

3. 实验活动:(1)制作简易乐器:提供一些材料(如纸杯、橡皮筋、吸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器,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

(2)声音传递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媒介(如空气、水、木头等),通过敲击、吹气等方式让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观察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情况。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声音,尝试找出声音的来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完成实验和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课件:相关的图片及声音。

2、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的自制乐器,小鼓、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由怎样让沙筒发出声音导入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引导幼儿动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觉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幼儿探究怎样让身体发出声音。

4、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不同。

1、刚才玩的时候,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动手试试、看看、找一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因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通过听觉感受,使幼儿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乐音与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让幼儿学会减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动鼓励幼儿说到做到,把声音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六、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唱着歌走出活动区。

声音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听诊器1-3个。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活动过程一、听听说说乐幼教1.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2.指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让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教师: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二、小实验1.观察桌上的材料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声音玩具(如铃铛、鼓、笛子等)、振动演示器材(如尺子、气球等)、声音传播演示器材(如电话、隔音板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声音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声音玩具,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

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向幼儿介绍振动演示器材,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教师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展示声音传播演示器材,让幼儿亲身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声音的认识。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索声音的秘密,与家长共同参与。

2. 环境延伸:教师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探索区,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探索声音的秘密。

3.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关于声音的科学活动,如声音的录制、声音的转换等。

六、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声音玩具和振动演示器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操作振动演示器材和声音传播演示器材,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 总结讲评法: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玩具,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

【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帮助幼儿探索声音的特性,如音量、音调和音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难点:声音的特性,如音量、音调和音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的美妙。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来源。

2. 讲授(15 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介绍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强调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演示(15 分钟)教师演示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演示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如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等,让幼儿观察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特性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4. 实验(45 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声音的特性。

实验一: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音色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15 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语言、通讯等。

讨论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噪音污染等。

6. 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声音的秘密。

7. 作业布置(5 分钟)让幼儿回家后,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变化。

让幼儿思考如何减少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索了声音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教材,章节为《声音的秘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4. 声音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长短等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杯、绳子、音乐玩具、泡沫板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一根绳子、一块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声音的秘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探究声音的产生(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气球吹起来,用塑料杯罩住气球,气球发出声音。

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探究声音的传播(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塑料杯放在桌子上,用手拍打桌子,塑料杯发出声音。

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4. 探究声音的特性(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用绳子系住塑料杯,让幼儿拉绳子,观察塑料杯振动幅度,了解声音的大小;用不同力度拍打桌子,观察塑料杯振动幅度,了解声音的大小。

让幼儿思考,声音有哪些特性?5. 声音的利用(5分钟)教师展示音乐玩具,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用来制作音乐。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用声音制造有趣的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声音的认识。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声音的秘密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4. 声音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声音实验。

2. 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一次声音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片、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原因;2.学会用简单的物理知识表述声音的特性;3.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原因知识点:1.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2.声音需要空气等介质或固体传播;3.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听和实验等多种途径,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

学习步骤:1.听听这些声音:汽车的引擎声、风铃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

2.学生猜测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

3.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幅大小有关;2.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3.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学习方法:通过听、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步骤:1.让学生借助音乐器材,辨认出高音和低音的声音;2.让学生测量不同声源的声音大小;3.利用实验装置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空气、水、铁等)中的传播速度。

第三部分:声音的应用知识点:1.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用来制造美妙的音乐。

学习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步骤:1.合唱、欣赏音乐;2.制作简单的纸片哨子等发声器材料;3.制作简单的语音电路模型,学习声音的传输和接收。

教学评估1.利用多种方式检测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2.通过实验测量声音大小、高低和传播速度等参数,检测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掌握;3.通过合唱、欣赏音乐等活动,检测学生对声音应用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特性,还能够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上学期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上学期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的秘密》

《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来源,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鼓、鼓槌、音叉、乒乓球、细线、放大镜。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鸟鸣、汽车喇叭、敲门声等。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讲解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三)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鼓和鼓槌,让学生敲击鼓,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感受声音的大小。

2.实验操作:用细线将乒乓球系在鼓槌上,让学生敲击鼓,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感受声音的大小。

3.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记录每次敲击鼓时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分析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教师点评实验,强调实验的严谨性。

(五)拓展延伸1.讲解音叉的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学生操作:用音叉敲击鼓,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感受声音的大小。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声音的来源和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能发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秘密?五、教学反思1.优点:(1)教学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设计合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1)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听不懂专业术语,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

(2)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3)课堂小结部分,学生对声音的来源和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巩固。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案前言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愉悦,而语言可以让我们沟通交流。

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声音的秘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等基本概念。

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简单制作模型,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声音相关的现象。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录音机、扬声器。

2.洞穴模型(使用泡沫板或其他软质材料制成)。

3.填充物(棉花、泡沫等)。

4.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计时器等)。

课前准备:1.确保教学材料正常运作。

2.安排教室布置和座位调整。

3.熟悉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放音乐、让学生模仿动物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声音的认识。

2.呈现(1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呈现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实践(25分钟)学生分组制作模型,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探究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4.进一步探究(2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模型或其他实践成果。

教学反思此次科学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生分组制作模型的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践部分,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和探究现象,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能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活动,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2. 学习区分乐音和噪音,培养轻声交谈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课件:包含相关图片及声音示例。

2. 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的自制乐器,以及小鼓、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让孩子们尝试让沙筒发出声音的方式,引入本次教学主题。

二、幼儿自由探索,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 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2. 组织讨论:如何使物体发声?在物体发声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 引导幼儿探索身体哪些部分可以发出声音。

4. 教师总结:例如敲击鼓面,鼓面振动产生声音;搅动水,水的振动产生声音……说明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

三、自由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差异
1. 在之前的活动中,是否注意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所不
同?为什么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寻找答案。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教师总结:
物体因材料的不同、用力的大小等因素,在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各不相同。

四、认识乐音和噪音
1. 利用听觉体验,向幼儿介绍乐音与噪音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让幼儿感知乐音与噪音之间的区别。

3. 在特定情境中教导幼儿减少噪音的方法。

五、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将所学的“声音的秘密”分享给父母。

六、结束活动
以唱歌的方式,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区域,愉快地结束今天的课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气球、塑料瓶、沙子、木棒、音乐玩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1) 教师演示:将气球吹起来,用手挤压气球,让幼儿听到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吹一个气球,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实验二:不同振动的的声音(1) 教师演示:将塑料瓶装满沙子,摇晃塑料瓶,让幼儿听到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拿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摇晃塑料瓶,观察沙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4. 实验三:振动与音高的关系(1) 教师演示:用木棒敲击桌子和音乐玩具,让幼儿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拿一根木棒,敲击桌面和音乐玩具,感受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并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也能够理解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名称:声音的秘密游戏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活动准备:音乐玩具、气球、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声音接力游戏,幼儿将手中的玩具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传递给下一个幼儿。

(2) 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声音猜猜乐游戏,一个幼儿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其他幼儿猜测是哪种玩具发出的声音。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声音的秘密(1) 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中找到不同的物品,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3.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乐器
教学准备
1.活动室或教室
2.手电筒或激光笔
3.音叉
4.空气球、瓶子或其他易制作器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展示一个手电筒/激光笔,让学生模拟声音产生的过程,即模拟电的振动产生声波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并等待学生回答。

3.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让学生举例。

例如,音叉振动、空气球振动等。

实验环节
1.利用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产生的振动。

2.用空气球、瓶子等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发出声音,并能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

3.利用手电筒或激光笔让学生观察声波的传播。

讲解环节
1.解释声音大小是由声波振幅决定的,声音高低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

2.与学生讨论常见的不同大小和高低的声音。

3.用音乐创造生活场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大小、高低、快慢等因素对音乐的影响。

实践环节
1.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用制作乐器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声音的特征,从而增加了他们对科学及音乐方面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讲解和实践等形式,深度体验了声音的秘密,同时了解了科学与音乐之间逻辑联系。

教学的过程中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及乐器材料的配置,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原理。

- 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的不同。

- 学会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发声小玩具,探索声音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引导幼儿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学会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让幼儿在探索声音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引导幼儿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的不同。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感知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 让幼儿准确地描述声音的特征,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教学准备1.各种发声的物品,如小鼓、木鱼、铃铛、三角铁、音叉、橡皮筋、梳子、纸张等。

2. 实验材料:碗、水、盐、泡沫小球、透明塑料杯、筷子等。

3. 记录表格若干,笔若干。

4. 多媒体课件,包含有关声音的动画、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约15分钟)1. 声音猜猜猜游戏-教师将各种发声物品(如小鼓、木鱼、铃铛等)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然后用布盖住。

-教师摇动盒子,让幼儿听声音,然后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是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例如,当幼儿听到清脆的铃铛声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这个声音的特点,如“这个声音很清脆,像小鸟在唱歌一样”。

-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听觉感官,让幼儿初步关注声音的特征。

2. 播放有趣的声音视频-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各种有趣声音的视频,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等)。

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幼儿:“在视频里,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最喜欢哪个声音?为什么?”-有的幼儿可能会说:“我听到了小狗汪汪叫的声音,我觉得很可爱。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提高孩子们对周围环境声音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

教学准备:1. 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鼓、铃铛、木棒、橡皮筋等。

2. 声音实验材料,如空瓶子、水、线、小石子等。

3. 声音相关的绘本或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引导孩子们思考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2. 探索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准备的物品制造声音,观察并讨论物体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3. 实验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4. 讲解声音的特性:通过示范和互动,让孩子们理解音量、音调、音色的概念。

5. 观看声音相关的绘本或动画视频,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辨别不同的声音,尝试描述声音的特性,并与同伴分享。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不同介质传播,有音量、音调、音色等特性。

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声音的秘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孩子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们是否能注意到和描述不同的声音,以此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掌握能够发出不同音量、音高的声音。

3.发现声音的传播和消失有其规律性。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几个不同的乐器,如小号、木琴、钢琴等。

3.一张世界地图。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5分钟)1.让孩子感受身边的声音,让他们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来源。

2.让孩子做几处声音试验,比如让一个人在房间里门关上,然后其他人分别在卧室、厨房等地尝试听到门声,并探讨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个声音传播的距离。

操作环节(25分钟)本环节包括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5分钟)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波图和一张简单地声音传播图。

2.为孩子们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包括音高、音量和声波的特征。

3.让孩子们尝试发出不同且有节奏的声音,比如敲击木琴、吹打小号等,用声音产生器显示声音的波形。

第二部分:不同的声音带来的感觉(10分钟)1.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场景图片,并让他们听听声音波动,尝试反应这些场景带来的感觉。

2.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和压力带来的不同感觉。

3.孩子们可以用世界地图指出不同地方的乐器类型,并找到其音乐特征。

总结回顾(5分钟)1.孩子们回顾该课程中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不同音量、音高的发出、声音的传播和消失规律。

2.积极对答案,和老师互动交流,强化本次学习的理解意思。

家庭作业1.让孩子们找到家里的不同声音源,在分析这些声音来源的基础上,尝试发出有节奏、不同音量、不同音高的声音。

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记录下不同声音带来的感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及传播途径。

2.培养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声音的来源及传播途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声音的秘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音叉、鼓、铃铛、气球、纸张、尺子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区、观察区、讨论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幼:鸟叫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师:那你们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声音的秘密。

2.探索活动(1)探索声音的来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耳朵仔细听,看看能不能发现声音的来源。

幼:我们组选择了音叉,发现敲击音叉时,音叉会振动,产生声音。

师:很好,其他小组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2)探索声音的传播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气球、纸张、尺子等材料,尝试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幼:我们把气球放在耳朵旁边,敲击气球,声音就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师:很好,你们发现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那除了空气,还有什么是声音传播的途径呢?幼:还有固体和液体。

师:那请你们再试试,看声音能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的来源是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途径有空气、固体和液体。

3.拓展活动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声音的实验,向大家展示。

幼: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是“声音的传递”,通过将声音从一个容器传到另一个容器,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师:很好,其他小组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声音的秘密,知道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小鼓、铃铛、钢尺、音叉、水盆、水、豆子、气球、塑料袋等。

2、多媒体课件: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2、感知声音的产生让幼儿用手摸一摸小鼓,然后轻轻敲击小鼓,观察小鼓的变化,听听发出的声音。

提问:小鼓发出了声音,你们看到小鼓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发现小鼓在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实验操作,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产生分组实验第一组:让幼儿将钢尺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和发出的声音。

第二组:把铃铛放进塑料袋中,晃动塑料袋,听听铃铛的声音,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第三组:把豆子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豆子的跳动和声音的产生。

第四组:用手挤压气球,使气球发出声音,观察气球的变化。

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观察水面振动产生声音把音叉放入水盆中,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的变化。

提问:你们看到水面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5、生活中的声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和音频,如动物的叫声、车辆的行驶声、风声、雨声等。

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6、游戏:“听声音,猜物体”教师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橡皮、尺子等,摇动盒子,让幼儿通过听声音猜测盒子里的物体。

7、总结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活动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四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1节“声音的秘密”。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成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琴、尺子、气球、纸杯电话、音叉等。

2. 学具:小鼓、小口琴、尺子、气球、棉签、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

(2)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敲鼓、吹口琴,让幼儿观察鼓面、口琴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用纸杯电话让幼儿体验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接收:教师操作音响,让幼儿感受声音的接收。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幼儿了解音色;调节音响的音量,让幼儿感受响度;用尺子弹奏不同长度的音,让幼儿了解音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乐器,观察并讨论乐器的声音特点。

(2)小组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问: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一个发声物体,记录其声音特点,并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答案示例:手机铃声,声音是由手机的振动产生的,其特点是音调较高,响度适中,音色清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声音有了基本的认识。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及其与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气球、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演示音响、鼓、铃铛等发出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尺子、绳子,引导学生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不同长度的尺子振动产生的音调差异。

4. 知识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高。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与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液体、固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音色:发声体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答案:(1)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警报等。

(2)实验设计:将一个响铃放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挤出空气,观察响铃是否发出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来源:肥城市老城镇中心幼儿园洪云
【活动目标】
1、能解放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相关的图片及声音。

2、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的自制乐器,小鼓、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怎样让沙筒发出声音导入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解放操作探究,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引导幼儿动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觉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幼儿探究怎样让身体发出声音。

4、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三、引导幼儿解放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例外。

1、刚才玩的时候,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动手试试、看看、找一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因为材料例外、用力大小例外……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通过听觉感受,使幼儿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乐音与噪音的例外。

3、在情境中让幼儿学会减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说到做到,把声音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六、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唱着歌走出活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