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 常考107个名词解释(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 常考107个名词解释(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常考107个名词解释(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展规律。

在各类医学考试中,病理学名词解释一直是重点考察内容。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本文总结了常考的107个病理学名词解释,旨在提高大家的复习效率。

一、引言1.病理学的重要性病理学在医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的学习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2.名词解释的作用名词解释是病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病理学名词解释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在考试中,病理学名词解释题型占据了较大比重,因此熟练掌握这些名词解释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皮组织肿瘤1.良性肿瘤(1)乳头状瘤:乳头状瘤是一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皮肤、黏膜等部位。

(2)腺瘤: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腺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

2.恶性肿瘤(1)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口腔、喉部等部位。

(2)腺癌: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乳腺、肺、胃等部位。

三、间叶组织肿瘤1.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来源于脂肪细胞的良性肿瘤。

2.纤维瘤: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纤维细胞的良性肿瘤。

3.肉瘤:肉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四、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2.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

3.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五、免疫性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关节、肾脏等多器官受累。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

3.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疾病。

六、心肺疾病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肌缺氧或缺血的疾病。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变化规律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
重点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增生,细胞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通常发生在组织
修复和生长过程中。

细胞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例如肿瘤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增生。

2.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通常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过程,旨在清除病
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3. 肿瘤,肿瘤是指体内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体。


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
性和转移性,而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 坏死,坏死是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病理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
而发生的不可逆的死亡现象。

坏死可以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等不同类型。

5.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源性病原体或异常细胞的防御过程。

免疫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来清除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6. 纤维化,纤维化是指在组织损伤或慢性炎症过程中,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并最终形成瘢痕组织的过程。

纤维化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可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以上是对一些病理学重点名词的解释,病理学涉及的名词和概念非常广泛,每个名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背景。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某些异常物质的出现或原有物质的过多堆积。

3、肉芽组织:是富有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4、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或排出时,可由新生的肉芽组织所取代,称为机化。

5,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内淤积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黏集或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7、栓塞:在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某处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8、梗死:机体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供应中断而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9、炎症: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10、假膜性炎:有假膜形成纤维性炎又称假膜性炎。

11、窦道: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盲管。

12、蜂窝组织炎:指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3、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4、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16、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已累及上皮或表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17、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8、发热: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19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良好状态。

20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体积缩小称为萎缩22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23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统称肉瘤.24低渗性脱水:由于失钠大于失水,以失钠为主的脱水,血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25缺氧:当组织细胞氧的供应不足或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26乏氧性缺氧:指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缺氧.27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为主要特征进而引起重要生命器官与细胞功能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皮一层和脑干)的永久性丧失。

病理期末知识点

病理期末知识点

病理期末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

对于医学学生来说,病理学是必修课程之一,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下面将从基础概念、疾病分类、病理检查和常见疾病等方面逐步介绍病理学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一、基础概念1.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病理变化:是指正常组织或器官在病理状态下发生的形态学或功能改变。

3.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以是内外因素或其相互作用。

4.病理过程:是指疾病从发生到发展到最终结果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二、疾病分类1.根据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2.根据病理变化分类: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3.根据器官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病理检查1.细胞学检查:通过检查个体细胞的形态学和功能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细胞或细胞异常。

2.组织学检查:通过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免疫组化检查: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有关疾病的分子标记物。

四、常见疾病1.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坏死。

2.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

3.肝硬化:长期慢性肝病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4.骨折: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以上仅为病理期末考试的部分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多做题、多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加强对病理学的基础概念的掌握。

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病理学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

病理学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

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1. 栓塞(embolism)【答案】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2. 血栓形成(thrombosis)【答案】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 脂肪变性【答案】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4.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答案】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5.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答案】①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②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③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答案】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7. 肥大【答案】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8.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答案】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9. 再生(regeneration)【答案】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10. 变性【答案】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明显增多。

11. 疖(furuncle)【答案】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12.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答案】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1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答案】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14. 水样变性【答案】细胞内水分增多,又称细胞水肿15. 梗死(infarct)【答案】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病理学期末复习

病理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在医疗工作中,活体组织检查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二、实验病理学:1、动物实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

名词解释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的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

(例子书)名词解释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

名词解释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细胞膜破坏常常是细胞损伤特别是细胞早期不可逆性损伤的关键环节。

线粒体损伤是细胞不可逆损伤的重要早期标志。

细胞内高游离钙是许多因素损伤细胞的终末环节,并且是细胞死亡最终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变化的潜在介导者。

缺血、缺氧是细胞损伤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中心环节。

名词解释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的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名词解释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名词解释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名词解释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红黄色斑纹。

简答脂肪变的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1、细胞内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浆细胞胞质——Rusell小体;肝细胞胞质——Mallory小体。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3、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小动脉壁。

病理学知识要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知识要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即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病变活体部位获取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3.尸体剖验: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检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处部位自然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

5.动物实验:即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而通过疾病复制过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6.组织和细胞培养:即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

7.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8.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时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8.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机体发生改变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生命活动,有些可留有后遗症。

9.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细胞、组织和器官在环境发生改变时,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生理性萎缩: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逐渐萎缩,称之为退化。

3.内分泌性萎缩:因内分泌器官功能低下,相应靶器官缺乏激素刺激引起。

4.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5.生理性增生:是指适应需要,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的增生。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改变的学科,其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几个病理学的重点名词及其简要解释:
1. 细胞凋亡:细胞自我死亡的一种程序化过程,它与细胞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是调节组织内平衡的一种手段。

2. 肿瘤:肿瘤是由某些细胞或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体,按照良性和恶性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 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指正常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一些预癌变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4. 纤维化:纤维化是指器官或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过多,导致器官或组织变硬、缩小或功能减退等现象。

5.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6. 萎缩:萎缩是器官或组织因长期缺乏刺激、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而发生的退化性变化,表现为组织数量减少和功能减退等现象。

以上仅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常见名词,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概念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病理学时,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 2化学物质和药物 3物理因素 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6内分泌因素 7免疫反应 8遗传变异 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 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 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 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 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 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2、可逆性损伤:(如多数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

3、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凋亡)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4、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pyknosis),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溶解(karyolysis)。

5、凋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是由细胞遗传素质决定的单个细胞的自杀性死亡。

因其发生机制是由细胞基因所调控的,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也不发生自溶,且不引起炎反应。

6、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成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7、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成为瘀血。

8、心衰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出现与慢性肺瘀血)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的过程.10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13、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15、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形成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适应(adaptation):2.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称为萎缩。

3.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过程。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6.变性(degeneration):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组织和细胞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堆积过多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7.坏死(necrosis):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8.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9.坏疽(gangrene):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三种。

10.细胞调亡: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11.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12.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且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

13.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14.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二.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三细胞水肿:细胞水肿,又称“水样变性”,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其机制为线粒体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再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之后,无机磷酸盐、乳酸和嘌呤核苷酸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增加渗透压负荷,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内液增多。

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高热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四:脂肪变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蓄积,好发部位:肝、心、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营养障碍、感染、酗酒、中毒、缺氧、糖尿病及肥胖有关五: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基本病变: ①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核固缩、碎裂、溶解②坏死细胞质嗜酸性增强,线粒体空泡形成,线粒体基质无定形钙致密物堆积,溶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降解细胞成分。

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崩解,内容物溢出、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凋亡的重要区别点)。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结局: 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2 溶解吸收、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

4机化与包裹、5钙化六:坏疽:活体内继发有腐败菌繁殖的大块坏死组织。

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变化。

八:肉芽组织概念:肉芽组织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细胞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又称为细胞水肿。

气球样变:水钠进一步积聚,则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Rusell:浆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形成Rusell小体。

Mallory: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含铁血黄素:是由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系Fe3+与蛋白质结合而成,镜下呈金黄色或褐色颗粒。

可被普鲁士兰染成蓝色。

营养不良性钙化:若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

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因水分散失较多,故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系红细胞血红蛋白中Fe2+和腐败组织中H2S结合形成硫化铁的色泽),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471个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471个

病理学名词解释1. 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反应。

2.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肥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 增生(Hyperplasia):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 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5.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的过程。

6. 线粒体渗透性移位:线粒体损伤常导致线粒体内膜高导电性通道的形成,称为线粒体渗透性移位。

7. 自由基:具有未配对外层电子的化学基团。

主要包括羟自由基(OH。

)、全羟自由基(HO2。

)、超氧离子(O2-)、CCl3。

自由基和不属于自由基的过氧化氢(H2O2)。

前三者称为活性氧基团。

8. 髓鞘样结构(Myelin figure):是指细胞质膜和/或细胞器膜脂质片断的螺旋状或同心圆层状卷曲。

见于细胞不可逆损伤。

9.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病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10. 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11.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形成状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2. 心肌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指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病理学考试中的名词解释:1. 坏死: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

2.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3. 肿瘤: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呈现克隆性异常增生,形成新生物,成块状肿瘤。

4. 肝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反复发生,使肝体积缩小,变硬,形成肝硬化。

5. 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

6. 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7.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液量增多。

8.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发生部分凝固或血液内有形成析出。

9.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

10.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11.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12.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13. 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14. 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15.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16. 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时,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高度水肿时,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17.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2、可逆性损伤:(如多数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

3、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凋亡)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4、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pyknosis),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溶解(karyolysis)。

5、凋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是由细胞遗传素质决定的单个细胞的自杀性死亡。

因其发生机制是由细胞基因所调控的,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也不发生自溶,且不引起炎反应。

6、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成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7、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成为瘀血。

8、心衰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出现与慢性肺瘀血)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的过程。

10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3、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15、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形成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水肿:
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
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
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
0.5~2mm。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
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
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风湿小体:
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
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
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
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
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
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xx 细胞癌:
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
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
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
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
(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v 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状似葡萄;镜下,绒毛滋养层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xx 现象:
指一个神经元由5 个或5 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的现象;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时间无明确关系,意义不明,可能和神经营养有关。

结核结节:
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由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积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还有干酪样坏死。

原发综合征:
是原发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在X线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 cm;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烧瓶状溃疡: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由于黏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的溃疡,口小底大,状似烧瓶,边缘呈潜行性。

阿米巴肿:
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因肉芽组织增生过多而形成的局限性包块,多见于盲肠,易误诊为结肠癌。

嗜酸性脓肿:
是寄生虫病早期病变,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假结核结节:
血吸虫病晚期病变,在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异物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

干线型肝硬变:
是血吸虫肝硬化的病变特点,长期重度血吸虫感染者的肝脏严重纤维化导致肝脏变硬变小,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