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 3.3大气降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2、冲并增长 (1)定义:
由于云滴大小不同,具有
不同的升降速度,相互间 因碰撞而合并较大的云滴 的过程。 。
V大 V小
V大
V小
②过程: 上升:V大<V小,则小水滴追上大水滴,相互
合并
下降:V小<V大,则大水滴追上小水滴,相互
合并。
----重力冲并 经过这样的多次反复,象滚雪球一样,不断长
物所组成的气溶胶体,按照胶体化学的说法,悬 浮在气相中的这种液相或固相的水质点如果保持 其各自的原有状态不变,则称作胶性稳定。。
如果这些质点,互相并合,尺度增大,发生沉降
而从胶体中分离出来,或者在其中产生了新的相 态的胚胎,并继续演变就称为是胶性不稳定。
雨,雪、冰雹从云中下降形成降水,首先
飞机播撒碘化银微粒
(二)人工影响暖云降水
暖云:整个云体温度高于0℃。我国南方夏季的浓
积云、层积云多属这种云。
在暖云中,胶性稳定状态的维持,往往是由于缺乏
大水滴,冲并作用不易进行。
暖云中无冰晶效应,促使降水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水滴大小不均匀和冲并过程。
基本原理:撒入催化剂,促使大水滴数目增加,从
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
冰晶、雪花过冷水共存 冰水共存
冻结高度
水云
霜打一片,雹打一条线
3-3
一、概述
大气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三、雨和雪的形成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五、人工降水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一)类型: 1、按降水时间和强度分: 连续性: 均匀的雨滴或雪花,降水时间长,降 水量大。(高层云、雨层云) 阵性: 强度大,降水时间短,雨滴大。 (浓积云、积雨云) 毛毛雨:雨滴小强度弱(层积云、层云)
云滴增长的初期,以凝结凝华增长为主,当云滴
半径达到0.05—0.07mm时,以碰并增长为主,
特别是低纬地区,冰水共存机会多,碰并增长更
重要。
3、链锁反应:
水滴变形
临界半径/破碎半径:30Leabharlann Baidu~350 μm
云中水滴增大—破碎—再增大—再破
碎的循环往复过程,称为“链锁反
应”,也称为暖云的繁生机制。

(mm/d)
云滴长成雨滴,半径增大
了10倍。 云滴越小,表面曲率半 径越大,要凝结增长需要 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周围空气过饱和的云滴 可以自发凝结生长。 相对湿度小于100%时, 云滴的凝结生长需借助吸 湿性云凝结核。 云滴小而轻,无法落到 地面形成降水。若仅靠凝 结生长成为足够大的雨滴 至少需要几天。
或加强垂直上升气流,供应水分促使水滴碰并,
加速链锁反应,可以促使自然降水过程得以完
成。
(一) 人工影响冷云降水
中纬度地区冬季经常出现大范围的过冷
却层状云,但很少降水。夏季也经常出
现云顶高于 O℃层高度的积状云,其中能
产生降水的也为数不多。
根据贝吉龙学说,这种云之所以没有降
水,主要是云内缺乏冰晶,云滴得不到
水汽的扩散转移过程:
• 冰水云滴共存:E冰<E水,冰晶效应 • 冷暖云滴共存:E冷<E暖, • 大小云滴共存:E大<E小,凝结增长
• 空气中e介于二者之间时,就会发生水汽转移(方 向?) • 水→冰;暖→冷;小→大 • 冰水云滴共存作用更重要:同温下,△E很大,尤 其在 -10~-12℃时。 • 对于冷云(上部,<0℃,冰晶和过冷却水滴)降 水,冰晶效应是主要的。
3-3
大气降水
一、概述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三、雨和雪的形成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五、人工降水
云和雨的关系
有云,不一定会下雨;
但有雨,就一定会有云。
究竟云和雨之间的关系是
怎样的呢?
• 云是降水的主体, 云,水汽凝结
一、概述
1、降水: 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称 为降水。 云滴D<100㎛ 标准云滴D=10㎛
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水 面小
通过贝吉龙过程,可以把大量过冷水滴的水集中到少 数几个冰晶上,让它们很快增大。大冰晶在下落到暖区后 会溶解成大水滴,通过重力碰并增长为雨滴。 高云常常是冰晶的来源。那里温度很低,冰核的活 化率很高,有比较多的冰晶。若云温度低于-40度,则水 滴可以自动的冻结了。冰晶从高云落到中云,那里是混合 云,冰晶不多。外来冰晶可以通过贝吉龙过程长大,最后 形成降水。 一些顶部温度较高的云中,冰晶的增长( accretion) 可能有如下过程:冰晶与过冷滴碰撞冻结形成霰 (graupel)。霰破碎形成许多冰粒子,作为新的冰晶通 过碰并( Aggregation)继续生长。
要求云滴、冰晶长大到降水物尺度,这种 增长过程正是破坏胶性稳定的过程。
自然界中常常由于过冷却云中缺乏冰晶或
在暖云中缺少起始大水滴,即使其它条件 已经具备,仍不足以产生降水,此时呈胶 性稳定状态。
如果在过冷云中“引入”大量冰晶 或在暖云中产生大量的大水滴 ( 半径大于 25 微
米),能使云的胶性稳定状态遭受破坏。
不稳定性,
动力催化立足于影响或加强云内的热力不
稳定。
方 法:
1、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干冰(固体CO2)
固体CO2 ,本身温度很低,在1013hpa下,
其升华温度为-79℃,受热不融化而直接气 化、升华。
云中加入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量,使云
中过冷却水滴温度降得很低,以致冻结成冰 晶或使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在云中造成冰 水共存。


3-3
大气降水
一、概述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三、雨和雪的形成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五、人工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一)宏观条件:
1、水汽:
云是降水的主体,是由水滴、冰晶过冷水 滴组成的,只有充足的水汽,才能形成降 水的云。
2、空气的上升运动(?)
绝热冷却:水汽产生凝结
水汽悬在空气中,防致过早降落
E角> e> E边>E面, E 角>E边>e >E面, 水汽在边上、面上凝华, 因E边 >E面,边上凝华比 水汽只在面上凝华, 面上快, 柱状、针状雪花 片状雪花 e>E角>E边>E面, 边上、面上、角上都凝华, 角上凝华增长最快, 枝状、星状雪花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
般为三层: 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 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 冰晶和雪花组成; 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 晶和雪花组成。
(二)微观条件 1、凝结或凝华增长(初期)
冰水共存:
在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存的冷云中,如 果存在 E冰<e<E过冷却水时,冰晶因凝结而 不断长大,而过冷却水滴因不断蒸发而变 小。(低纬度地区机会多)
冰晶过程对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冷云(温度低于 冰点)的降水形成有重要作用。
•在同时存在水滴和冰晶的条件下,空气中 的水汽压会调整到相对于冰面是过飽和而对 水面是不飽和。 •水滴会不断蒸发而冰晶会迅速增长。这就 是冰水转化过程。 •瑞典科学家Bergeron最先提出这一机制, 现被称为贝吉隆过程。 •条件:水汽、适当数量的冰晶、足够的过 冷水 •完全没有或冰晶太少,形成不了一定数量 的降水粒子;冰晶数量太多,谁都长不大也 形成不了降水。
当云温为-2~-15℃时,每克干冰可产生8千
亿个冰晶。
2、引入人工冰核:碘化银(AgI)
黄色晶体或粉末,难溶
于水,其微粒的晶体结 构和冰晶相似,能起冰 核作用,适用于-4~15℃的冷云。 当温度为-10℃时,一 克碘化银能产生1010~ 1012个冰核;当温度为20℃时,能产生1016个 冰核。
大。此外,还有乱流碰并,电荷碰并。
重 力 冲 并:
云滴大小不同,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
作用下,运动速度也不同。
碰并过程发生于暖
云( T > -15º C)
a.大小均一的云滴下落速度相同,无法碰撞。 b.大滴下落速度较大,和小滴发生并合。
③影响因素:含水量愈多、水滴的大小愈
不均匀,云滴增长愈快。
充分的水汽供应和空气的绝热上升运动。 凝结增长 扩散转移 云滴的增长 乱流碰并 碰并过程 重力碰并 水汽的扩散转移过程: 冷暖云滴之间: 大小云滴之间:
暖 H2O E暖>e>E冷 H2O E小>e>E大 冷
凝结过程


过冷却水滴与冰晶之间: (冰晶效应)

H2O
E水>e>E冰

16
• 以上三个条件,其中
在云体的过冷却 ( 一 10℃) 部分,大量而迅速
地引入人工冰核。
当冰核转化成冰晶时,要释放大量潜热,使
云内温度升高,形成或增大上升气流,促使
云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迅速发展,相应延长
云的生命期,加速云内降水形成过程,从而
增加降水量。
静力催化与动力催化都是从影响云的微物
理结构着手,
所不同的是静力催化着眼于云内水的相态
3-3
一、概述
大气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三、雨和雪的形成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五、人工降水
五、人工影响云雨
人工降雨: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
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条件,促使云 滴迅速凝结或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所采用的方法,因冷云和暖云而不同。
云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雪花等水成
雨滴D>100㎛
标准雨滴D=1000㎛
2、降水的类型: 雨:从云中降下的液体水滴 雪:从混合云中降下的固体水 霰:从云中降下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
雹:从云中降下的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
相间组成的固体降水,呈球状。
3、降水的强度

(mm/d)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 <10 10-25 25-50 50-100 100暴雨 200 >200 小雪 中雪 大雪 <2.5 2.5- >5.0 5.0
冰水共存-贝
吉隆过程最重要。凝结增长速度太慢,
还需要贝吉隆过程(冰晶效应)这一个
加速长大的过程。
贝吉龙理论(P5)的价值,就在于强调了冰 晶对降水的作用。 但凝结(华)增长过程很难使云滴迅速增长 到雨滴的尺度,且其作用随云滴增大而减弱。 所以单靠凝结增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降 水的。 可见要使云滴增长成为雨滴,势必还有另外 的过程。
而启动冲并过程。
方法:
1、撒盐粉(Nacl、kcl):
盐粉吸湿性强,吸收水分以后,能迅速变成
增长。
影响冷云降水的基本原理是:
设法破坏云的物态结构,也就是在云内
制造适量的冰晶,使产生冰晶效应,水 滴蒸发,冰晶增长。
当冰晶长大到一定尺度后,发生沉降,
沿途由于凝华和碰并增长而变成大的降 水质点下降,这就是所谓冷云的“静力 催化”。
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动力催化”试验,
其依据是:
三、雨和雪的形成 1、水成云、混合云或冰成云中降下的分别 是哪种雨,在什么情况下是雨而不是雪? 2、雪花为什么有六角型、柱型、星型、 枝型、片型?
3-3
一、概述
大气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三、雨和雪的形成
四、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五、人工降水
三、雨和雪的形成
• • • • (一)雨的形成 水成云(水滴):雨 冰成云(冰晶) 混合云(过冷水滴和冰 晶)
“夏雨隔牛背”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天的阵雨
天气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夏雨像堵墙,淋孩不淋娘”,
2、按降水的成因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锋面雨 冷空气 暖空气
台风雨
(二)全球降水量分布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 年降水量(mm) 布、大气环流、地形 赤道多雨带: 2000 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 1500 信风带的西岸(背风海岸)副 热带地区的中部(下沉 1000 气流区) 中纬多雨带: 500 西风带大陆西岸(迎风海 岸、冷暖气流交绥区) 高纬少雨带: 90° N 60° 30° 0° 30° 60°90° S 纬 度 纬度高,气温低
雪花, 融化:雨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作用。
(二)雪的形成
混合云:云下温度<0℃,雪; >0℃,雨夹雪 雪花的形状:六角形,花样繁多 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 面上、边上、角上曲率不同,E不同
E角>E边>E面
例如:
又由于冰晶不停地运动,所处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也不断变化,使各部分增 长的速度不一致,从而形成各种各样 的雪花。
冰晶降水过程的几种可能情况
吸附液态水滴 成为大的冰晶
大的冰晶碰撞而 破碎成效的冰晶
冰晶碰撞站在一起 形成雪片
冷暖水滴共存: 当云中有不同温度的水滴时,如果存 在着E冷<e<E暖时,冷水滴因凝结而不断 长大,暖水滴因不断蒸发而变小。 大小水滴共存: 暖云中存在着大小水滴,当E大<e<E小 时,小水滴因不断蒸发而变小,大小滴因不 断凝结而变大 --凝结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