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孩子会意识到,那个动 物不是狗,他可能会赋予它 一个新名字,也可能会问 “这是什么”,并会采用同 伴的叫法,这样他就在已有 图式中加入了“马”这个新 类型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1、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2、同化与顺应相互包含
3、同化与顺应之间不断发展的平衡化,构成了认识 以及认识的发展 顺应导致发展(质的变化),同化导致增长(量的 变化)
活动
语言
内化说
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 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也就是个体将社会环境中 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 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 等来实现。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Baidu Nhomakorabea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 比较
分歧 1. 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理论的分歧 2. 对发展过程本质的不同 3. 理解成人和同伴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分歧 4. 理解发展阶段普遍性的分歧 5. 心理调节观的分歧 一致性 1. 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中心性作用 2. 内化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转化过程 3. 发展的个体性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 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 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 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贡献 1. 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 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 3. 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4. 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 局限 1. 早期出现过自然主义倾向 2. 把历史主义心理学原则引进心理学时没有分析社会形态的具体性 质。 3. 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结构的生物变化无 关。把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这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了。
3、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贡献 1. 创建了认知发展的学科 2. 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能动的探索者 3. 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仅仅是描述发展的过程 4. 皮亚杰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从事认知 发展研究 挑战 1. 未能区分能力和表现 2. 认知发展真的按阶段进行吗 3. 皮亚杰解释了认知发展吗 4. 皮亚杰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平衡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 的平衡化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化,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 建平衡化 这种不断的平衡化——不平衡化——平衡化的过程, 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 因
2、认知发展阶段 对皮亚杰感知运动发展理论的挑战
:1.新先天论:婴儿生来就具有丰 富的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这些知 识的出现所需的时间和经验要比皮 亚杰预期的少
低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自然的 、直 接的):感觉、知觉、机械 记忆、情绪等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社会的、间 接的):抽象思维、意志
两种心理机能
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 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文明 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级,人的 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前运算阶段(2-7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前运算推理的缺陷 1. 泛灵论 2.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3. 不具备守恒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出现了具体运算格式: 1. 守恒 2. 关系推理 心理排序(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队) 传递性(a>b,b>c,那么a>c)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 标志是假设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生成假设,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工具说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决问 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 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物质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内化 的交往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4、皮亚杰与弗洛伊德
相同点
1、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出生到15岁左右) 2、心理发展的结构和过程(建构倾向) 3、心理发展的本质 4、都存在着重视早期心理发展, 忽视社会环境的倾向
不同点
1.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2、机能与构造的结合 3、自我防御与自我调节的选择
二、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同化与顺应
第一次看见马的年幼的孩子 可能会将其纳入已有的“四 条腿动物”的图式中,于是 他可能认为这是一条小狗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理解新的经验从而适应新经验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经验
同化那些与已有图式不一致的经验,最终会导致认 知冲突,从而促进有机体顺应这些经验。最终的结 果是适应,即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 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2.“理论”论:婴儿从 出生就为理解某些类别 2. 习惯动作时期(1-4个月) 的信息做好了准备,在 不断地生成、验证和修 3.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8个月) 改有关物理世界和社会 4. 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8-12个月) 世界的理论过程中,儿 5. 新的手段形成时期(12-18个月) 童的认知会得到发展 6. 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期(18-24个月)
1、相互作用论
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对环境 中刺激的反应不是由环境唯一的决定的。相反,何 种信息终究能成为对该主体来说必然的“S”,这需由 主体具有的“结构”所决定。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S O(在客体作用的同时, 主体也作用于客体)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主体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 儿童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 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核心是儿童的智力发展与他们所处的文化关系密切
强调社会和文化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通过 与拥有更丰富只是的社会成员合作对话中获得他们 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问题解决策略。
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的心理自出生到现在,在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 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和社会 文化理论(维果斯基)
参考书目: 《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丁芳 熊哲宏 《文化的诠释——维果斯基学派心理学》王光荣 著 《发展心理学 第八版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 邹泓等译 《心理学与生活》
一、皮亚杰的理论
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 负盛名的学者之一。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 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 皮亚杰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 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建构者。 皮亚杰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他自称为 “发生认识论者”),其次才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1、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2、同化与顺应相互包含
3、同化与顺应之间不断发展的平衡化,构成了认识 以及认识的发展 顺应导致发展(质的变化),同化导致增长(量的 变化)
活动
语言
内化说
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 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也就是个体将社会环境中 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 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 等来实现。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Baidu Nhomakorabea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 比较
分歧 1. 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理论的分歧 2. 对发展过程本质的不同 3. 理解成人和同伴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分歧 4. 理解发展阶段普遍性的分歧 5. 心理调节观的分歧 一致性 1. 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中心性作用 2. 内化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转化过程 3. 发展的个体性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 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 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 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贡献 1. 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 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 3. 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4. 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 局限 1. 早期出现过自然主义倾向 2. 把历史主义心理学原则引进心理学时没有分析社会形态的具体性 质。 3. 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结构的生物变化无 关。把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这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了。
3、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贡献 1. 创建了认知发展的学科 2. 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能动的探索者 3. 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仅仅是描述发展的过程 4. 皮亚杰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从事认知 发展研究 挑战 1. 未能区分能力和表现 2. 认知发展真的按阶段进行吗 3. 皮亚杰解释了认知发展吗 4. 皮亚杰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平衡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 的平衡化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化,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 建平衡化 这种不断的平衡化——不平衡化——平衡化的过程, 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 因
2、认知发展阶段 对皮亚杰感知运动发展理论的挑战
:1.新先天论:婴儿生来就具有丰 富的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这些知 识的出现所需的时间和经验要比皮 亚杰预期的少
低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自然的 、直 接的):感觉、知觉、机械 记忆、情绪等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社会的、间 接的):抽象思维、意志
两种心理机能
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 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文明 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级,人的 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前运算阶段(2-7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前运算推理的缺陷 1. 泛灵论 2.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3. 不具备守恒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出现了具体运算格式: 1. 守恒 2. 关系推理 心理排序(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队) 传递性(a>b,b>c,那么a>c)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 标志是假设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生成假设,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工具说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决问 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 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物质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内化 的交往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4、皮亚杰与弗洛伊德
相同点
1、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出生到15岁左右) 2、心理发展的结构和过程(建构倾向) 3、心理发展的本质 4、都存在着重视早期心理发展, 忽视社会环境的倾向
不同点
1.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2、机能与构造的结合 3、自我防御与自我调节的选择
二、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同化与顺应
第一次看见马的年幼的孩子 可能会将其纳入已有的“四 条腿动物”的图式中,于是 他可能认为这是一条小狗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理解新的经验从而适应新经验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经验
同化那些与已有图式不一致的经验,最终会导致认 知冲突,从而促进有机体顺应这些经验。最终的结 果是适应,即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 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2.“理论”论:婴儿从 出生就为理解某些类别 2. 习惯动作时期(1-4个月) 的信息做好了准备,在 不断地生成、验证和修 3.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8个月) 改有关物理世界和社会 4. 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8-12个月) 世界的理论过程中,儿 5. 新的手段形成时期(12-18个月) 童的认知会得到发展 6. 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期(18-24个月)
1、相互作用论
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对环境 中刺激的反应不是由环境唯一的决定的。相反,何 种信息终究能成为对该主体来说必然的“S”,这需由 主体具有的“结构”所决定。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S O(在客体作用的同时, 主体也作用于客体)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主体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 儿童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 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核心是儿童的智力发展与他们所处的文化关系密切
强调社会和文化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通过 与拥有更丰富只是的社会成员合作对话中获得他们 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问题解决策略。
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的心理自出生到现在,在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 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和社会 文化理论(维果斯基)
参考书目: 《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丁芳 熊哲宏 《文化的诠释——维果斯基学派心理学》王光荣 著 《发展心理学 第八版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 邹泓等译 《心理学与生活》
一、皮亚杰的理论
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 负盛名的学者之一。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 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 皮亚杰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 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建构者。 皮亚杰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他自称为 “发生认识论者”),其次才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