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佛教与道教
十大佛教名山和十大道教名山
十大佛教名山和十大道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和“四大道教名山”的说法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中国名山,大多与佛教和道教有关,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和尚们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因此名山中几乎都可见寺庙。
道士们说:天下名山皆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就是道教道场。
他们都没有夸张,只不过有些时候,名山动辄易主,和尚与道士为了维护山头利益也经常大打出手。
但不管怎么打来斗去,山还是那座山,永恒不动。
我几乎游历过所有的宗教名山,特别喜欢收集有关资料。
不知什么时候钻出来个四大佛教名山的说法,这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是很可笑的。
据我所知,最早关于四大佛教名山的说法来源于李叔同即弘一和尚,我猜想是否是他自己仅仅走过或仅仅喜欢这四大名山?接着是有好事者摹仿出来的四大道教名山出笼。
其实,不论是佛教名山还是道教名山,都不仅仅只有四大,而是十大佛教名山和十大道教名山。
这还不包括五岳中的道教名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五岳中的佛教名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是儒教名山或曰儒佛道三教名山。
当然历史演绎到今天,名山中大多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
有时两者是此消彼亡,有时两者又是势均力敌。
佛道斗了几千年,最终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攻讦又互相融合,互相对立又互相敬畏。
但,毕竟是不同的世界观,因此还是有其自身主要的阵地和舞台。
这十大佛教名山和十大道教名山,就是佛教与道教各自的阵地和舞台。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佛教名山和道教名山:一、十大佛教名山: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峨嵋派武术发源地。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青庙黄庙交融道场。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海天佛国。
南海圣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莲花佛国。
白云禅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
梵天净土。
禅净合一。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天目山——韦驮菩萨道场。
禅源踪迹。
三教古刹。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鸡足山——伽叶尊者道场。
在江西的宗教祖庭之二“天外集云峰”
在江西的宗教祖庭之二“天外集云峰”在江西的宗教祖庭之二“天外集云峰”——访禅宗沩仰宗祖庭栖隐禅寺遗址■仰山胜迹在江西与湖南交界处,绵延千里的罗霄山脉北段称为武功山,山势巍峨,高低参差,从宜春跨萍乡,进入吉安的安福县,主峰金顶海拔1918米,气势磅礴,风光无限。
自古以来,武功山与庐山、湖南的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仰山是其一脉。
禅宗沩仰宗祖庭之一栖隐禅寺就坐落在仰山的怀抱之中。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有诗《赠仰山简老太师》云:“简师飞锡地,天外集云峰。
拿石松根瘦,欹窗竹影浓。
山寒侵破衲,涧响杂疏钟。
客问西来意,无言凭短筇。
”好一座“天外集云峰”,读诗人之作,直让人浮想联翩:山间的奇花异草,云雾飘渺,佛号悠扬,泉鸣钟响,好一处人间胜迹。
我们一行慕佛教沩仰宗开创者之一慧寂禅师之名,驱车出宜春三十公里,进入洪江乡,过梅州,再沿山道而行。
一旁是溪水淙淙,一边是青山翠绿。
忽入一山口,眼前豁然开朗,在群山怀抱中,一个小小的盆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有言曰:“四山各有佳峰,如是数十峰周遭绕寺山中,目其形胜为‘莲花盆’”。
果不其然,不远处,云雾环绕中的仰山主峰集云峰依稀可见,西南有狮子峰,南有白云山,东有书堂山,栖隐禅寺遗址便在这块小盆地的中央,一旁的妙安法师慨然感叹道:“这真是一个建大丛林的风水宝地。
”我们远眺诸峰,想起古时宜春有“八景”之说,而“仰山积雪”为其中之一。
集云峰高耸入云,“夏时云气覆顶则雨立至,冬天微阴雪积辉映”。
尤其在冬季,陡峭的峰顶常被白皑皑的积雪覆盖,银妆素裹,晶莹剔透,远远望去,何啻仙山琼阁飞临人间。
林茂水必丰,山中的小溪汇成仰山水,飞流直下,在雪谷潭形成宽约十米,落差达三十米的雪谷潭瀑布,水声隆隆,涤荡山谷;飞沫蒸腾,彩虹凌空。
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曾游雪谷潭,立碑记之曰:“济南辛弃疾幼安、并门张子里仲处、大梁喻成之玉洱将穷溪源,至是而返。
”看来,词人与朋友和门人弟子溯溪水而上,希望穷究其源,至雪谷潭已无路可行,于是观瀑良久,兴味盎然而归。
江西道教发展简史
江西道教发展简史江西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山水空灵,成为宗教文化滋生繁衍的一方沃土。
道教在江西发展历史悠久,流传亦广。
江西山川秀美,是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道教圣迹遍布全境,道教宗派迭起,名人辈出在江南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汉时期江西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早期道教活动,永元二年,张道陵来到鹰潭龙虎山筑坛炼丹,讲经传道,后在四川鹄鸣山创立并传播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东汉末年,第4代天师张盛,从四川来到龙虎山定居,创立天师道龙虎宗,登坛传箓,世代承袭。
龙虎山因张道陵创教炼丹而闻名,其曾孙张盛来龙虎山定居,世袭天师道,被称为道教祖庭。
鹰潭龙虎山道气长存太极石碑鹰潭龙虎山天师府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继续发展外,江西出现了葛玄,许逊,陆修静等著名道教人物及其创立的道教宗派。
三国时期,著名道教人物葛玄来到铅(yan)山县葛仙山传教,在江西许多地方留下足迹。
晋代许逊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善于治水看病。
后来许逊隐居南昌逍遥山(今西山)修道,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乡人敬重。
相传许逊得道后全家42口拔宅飞升,此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宋代徐逊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所以后人称之为许真君。
南宋绍兴年间又被奉为教主,后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万寿宫,都是祭祀许逊的南昌人,称许逊为“福祖”,在民间影响极大。
南昌万寿宫东晋升平年间,炼丹术士,道教理论家葛洪来到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使三清山成为道教名山。
葛洪撰写的《抱朴子·内篇》,具体记载了炼丹的方法,为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
东晋末年葛巢甫,创立道教灵宝派,因传葛玄曾在樟树阁皂山修道成仙,所以灵宝派以阁皂山为本山。
葛巢甫在其编撰的灵宝经中,还首次列出上至原始天尊下至葛玄族嗣的传经系统。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陆修静,在庐山隐居修道。
陆修静广泛收集历代道教著作,编写了中国最早的道教大丛书,《三洞经书目录》,即《道藏》。
同时他还继承张道陵等人的主张,吸收儒家封建宗法和礼教思想,制定道教斋戒与仪范,并撰斋戒仪范100余卷,以为典式。
江西宗教(导游资料)
江西宗教
佛教传入江西时间最迟在:东汉
道教创立的时间:东汉
南能北秀:南派慧能(顿悟派)、北派神秀
北孔南张:北曲阜孔府,南龙虎山天师府
莲宗:净土宗
本山在江西的宗派:曹洞、沩仰、黄龙、杨岐
禅门兵法:《禅门锻炼十三篇》戒显在云居山真如寺制定禅门清规:唐代怀海制定百丈清规(奉新百丈山)
民国佛教居士三杰:欧阳竟无、梅光羲、李证刚
经师,胡慧超为净明法师
全国三大传箓圣地:江西龙虎山、閤皂山、江苏茅山
嗣汉天师:第36代天师张宗演(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
玄教宗师:张留孙(忽必烈封)
神功妙济真君、福祖:许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葛仙山:三国葛玄道场
三清山开山始祖及其著作:东晋葛洪《抱朴子。
内篇》
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宫观:葛洪建的老子宫观(三清福地)
南朝陆修静(简寂先生)的著作:《三洞经书目录》(《道藏》)
新(北)天师道的创立者:北魏寇谦之
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朝陆修静
中国历史上最早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人及其著作:陶弘景
陶弘景创立茅山派后,天师道分成哪三个教派:龙虎山正一派、閤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每年十月
葛仙山庙会:农历六月初一,四个月
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农历八月初一
峡江玉笥山:农历八月初一
麻姑山朝拜仙姑:农历七月初七
天主教传入江西:明万历年间
南昌传教模式: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交友论》、《西国记法》、《天主实义》)新教传入江西:清同治六年(1867)
伊斯兰教传入江西:明景泰元年(1450)
两次南昌教案时间:1862、1906
伊斯兰教在江西的短暂兴盛时期和地点:乾隆年间九江,民国初年南昌
来源:江西康辉。
庐山历史上的佛道之争
庐山历史上的佛道之争作者:廖茂财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12期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
庐山原是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据《古浔阳记》说,殷周之际,有个姓匡名俗字子孝的道人,结庐于庐山虎溪之上,名“广福观”。
他兄弟7人皆好道术,在此修炼百余年,周定王(公元前606—公元前586年)派使乐来访,匡俗不见。
后200年,周威烈王遣使亲至其地,唯庐独存,后人遂称庐山为匡山,亦称匡庐。
由此可见,道教在庐山传布较早,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本是外来的宗教,一传入就与我国旧有的门阀士族崇奉的玄学相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被统治阶级利用并加以改造,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东晋时,山西名僧慧远、慧永两位大师南下庐山,雅爱其地,在香炉峰下先后建西林、东林二寺,创净土宗的学说,与“十八高贤”结白莲社组织,著译经书,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净宗的始祖。
净宗是东晋南朝时期最盛行的一种宗教。
自晋以来,庐山高僧云集,名刹迭兴,招提栉比、宝塔连云,有所谓归宗、秀峰、万松、栖贤、海会五大丛林和300多处梵宇,往来僧众达数千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之一,使本土的道教望尘莫及。
在佛道之争中,道教之所以相形见绌,主要是因为没有佛教那么多的经书。
为此南朝刘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就担起了系统编写道书的责任。
陆修静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省吴兴县东)人,元嘉末(公元453年)在京都卖茶,文帝命左仆射徐湛宣诏他,他固辞而去,后南游庐山,在山南金鸡峰下瀑布岩前结庐幽栖,在庐山居住17年,编撰了《三洞经书目录》,此为最古的一部道藏目录,又编著道教斋戒仪范等一百余卷,道教仪式因此完成。
公元467年,宋明帝令江州刺史请他入京问道。
明帝问他道教有多少经书,陆修静说:“道家经书并药方、咒符、图等总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一千零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隐在天宫。
”当时宋明帝听了他的一番高论,惊叹不已,视同仙人。
后来,陆修静在京羽化,由弟子葬于庐山。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
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九华山相传为地藏王菩萨(或称地藏菩萨)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距池州市青阳县20公里、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4.4米,为黄山支脉,古称古南岳.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湖北)武当山,又名太和山。
位于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800里,山高谷深,气势磅礴,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东邻襄阳市,西接十堰市(新兴的汽车城),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
龙虎山(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
东汉中叶,张道陵于江西鹰潭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赣州龙虎山感受中国南方的道教文化
赣州龙虎山感受中国南方的道教文化赣州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
龙虎山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道教遗产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亲身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南方的道教文化之美。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赣州龙虎山的感受与体验。
第一章南天门我踏入龙虎山的第一站便是南天门,这是进入龙虎山风景区的主要入口。
南天门的设计精美,门前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牌坊,上书“龙虎山”三个大字,气势磅礴。
整个南天门被群山环绕,蔚蓝的天空和翠绿的山脉交相辉映,给人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第二章五老洞在进入龙虎山景区后,我首先参观了著名的五老洞。
五老洞是龙虎山最重要的道教建筑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老洞依山而建,洞内雕梁画栋、瑰丽多彩,以及许多有关道教的雕塑和壁画,让人如痴如醉。
这里是中国南方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我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起点。
第三章龙虎山道教文化龙虎山是中国南方的道教圣地,这里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
我在龙虎山深入了解了中国南方道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崇拜自然的力量。
在龙虎山的各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这种道教的精神。
第四章龙虎山的宗教活动龙虎山每年都会举办许多盛大的宗教庆典和活动。
例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的龙虎山庙会就是龙虎山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庙会期间,成千上万的道教信徒和游客会来到龙虎山,共同庆祝。
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庙会,看到了许多传统的表演和仪式,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第五章龙虎山的山水风光除了道教文化,龙虎山还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
这里的山峰险峻,风光秀丽,让人心旷神怡。
登上龙虎山的山巅,俯瞰整个景区,美不胜收。
而山下的龙虎瀑布更是迷人,水流跌落山间,发出激越的声音,给人一种恢弘壮丽之感。
结语赣州龙虎山是中国南方道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我亲身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了中国南方的独特魅力。
十大宗教名山
十大宗教名山十大宗教名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是个山水瑰丽,景色迷人的国度。
有些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有些山旖旎秀丽、千姿百态;还有些山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更别具“特色”:★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亦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
★五台山——山西五台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
★普陀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天台山——天台山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文化·昔日佛道胜地,今朝旅游佳处—江西宗教文化·佛教古迹
江西文化·昔日佛道胜地,今朝旅游佳处—江西宗教文化·佛教古迹江西文化·昔日佛道胜地,今朝旅游佳处—江西宗教文化·佛教古迹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创立的,秦汉时开始传入中国,至南北朝而极盛,唐宋以后仍保持强大的势力。
佛门宗派纷繁,六朝至隋唐时期在中国流传的主要是大乘教的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和禅宗。
隋唐间又有中国佛徒自创的天台宗和华严宗。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乱世”——魏晋南北朝和晚唐五代期间,中原地区兵戈扰攘,江西地区较为平静,于是士庶大批迁入;僧侣亦纷至沓来,寻山占寺,创立门户。
在江西开宗的就有净土宗(祖师慧远,居庐山东林寺),禅宗的临济宗(祖师道一、怀海、希远皆居江西),杨岐宗(杨岐山在萍乡),沩仰宗(沩山在湖南宁乡,仰山在宜春),曹洞宗(曹山在宜黄,洞山在宜丰,祖师行思居吉安青原山)。
其时,江西堪称佛教之邦。
庐山东林寺庐山自六朝以来便为佛教名山,东晋高僧慧远挂锡东林寺,为庐山倡佛之始。
东林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寺院之一,系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慧远在此创建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在佛教中独树一帜,被推尊为莲宗(即净土宗)的鼻祖。
东林寺“规模宏远,是称万僧之居”,唐时极盛,庙堂殿宇多达三百一十余间,藏经书一万余卷,超过长安的西明寺而列全国首位。
唐时扬州龙兴寺高僧鉴真曾来东林寺。
然后和该寺智恩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
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东林寺佛教对国内佛教界影响颇大,西域佛界传诵的“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即是慧远和尚与东林寺虔诚膜拜的例证。
东林寺座落在庐山西北麓,面对香炉峰,背靠锦绣谷。
历代文人墨客来游者甚众,李白、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王守仁等均有题诗,立有石碑。
自古留下不少文苑佳话,如著名的“虎溪三笑”故事。
东林寺一千多年来盛名流传不衰,但寺院建筑仍不免屡修屡毁。
解放后修复了神运大殿、护法殿、经幢,并对三笑堂、十八高贤影堂、虎溪桥、白莲池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葺,使佛教文化得以保留,并成为传统文化溯源的胜地。
毛泽东与江西佛道教
毛泽东与江西佛道教作者:欧阳镇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7期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在《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对江西庐山道观仙人洞的风光做了生动的描写:“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与江西寺观的这段经历早已为大众所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与江西寺观有一段殊胜的因缘。
居住过寺庵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曾经住过佛教寺庙。
据毛泽东当时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1934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在瑞金时,为了躲避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飞机轰炸,曾住在瑶釜附近高鼻垴的“一座小山上的大庙里”。
关于“高鼻垴”,毛泽东当时身边另一位工作人员回忆时称作“高围脑”。
“高围脑”在当代地图上标作“高围”,在瑞金城的西部。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通过亲自调查,指出毛泽东当时住的地方是云石山。
他说:“在云石山,从一个石崖往上走两层石阶,就到了他(即毛泽东)住的一所漂亮的小庙,离红军总部不到一英里。
”据《瑞金县志·寺观》介绍:“云石山,邑西沿灞,离城三十里,赖姓施。
”可见,毛泽东当时所住的寺庙就是离瑞金县城30里的高围云石山寺。
当时与毛泽东同住云石山寺的,还有两位重要人物。
陈昌奉在回忆录中写道:谢觉哉与毛泽东同住在云石山寺。
张闻天当时也住在云石山寺,索尔兹伯里说:“他(指毛泽东)政治局的同事、到那时为止一直支持李德的洛甫(又名张闻天)也住在小庙(即云石山寺)的一厢,这使他们俩有机会进行密切的交谈,后来发现这些交谈是非常重要的。
”张闻天当时是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他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断然摒弃“左”倾冒险主义,站到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索尔兹伯里说的“后来发现这些交谈是非常重要的”,意即指此。
1934年9月底,毛泽东离开云石山寺,到达于都。
道教与佛教的历史交流与互动
道教与佛教的历史交流与互动在中国,道教和佛教是两种广为流传的宗教。
虽然有一些不同点,但在历史上,这两种宗教之间有着长期的交流和互动,对彼此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道教和佛教的历史交流与互动。
一、道教和佛教的起源与基本特征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教,意为道德修养和自然之道。
与此相对的是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约在公元1世纪到2世纪之间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人生苦难和涅槃救度。
二、道教和佛教的传入与交流道教和佛教的传入时间差不多,但佛教由于是从印度传入的,所以开始时并不被中国人民所接受。
直到东汉时期,汉武帝下令翻译《佛经》和《藏经》,佛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此时,道教和佛教之间开始有了一些交流。
佛教的一部分教义,如弥勒菩萨的概念,可能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信仰。
同时,佛教也影响了中国道教的发展,道教出现了很多由佛教影响而来的元素。
三、道教和佛教的相互影响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是相互的。
在中国,这两个宗教之间长期存在互动和交流。
佛教的入侵曾一度使道教受到打击,在唐朝时期,早期的道教学派大量衰落,改为世俗化土地神祇崇拜,而后又转变为更加灵巧的护法与神仙信仰,道教内化了佛教神佛的象征意义,得以在中国的宗教格局中生根发芽。
佛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道教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逐渐与道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例如,汉传佛教中出现了一些借鉴道教的教义和仪式,如念佛与道家内观修炼的修行方法,以及佛教的化身与道教的神明等等。
四、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与协调在历史上,道教和佛教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道教和佛教占据了重要地位,为宗教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道教和佛教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宗教之间也逐渐趋于协调。
如今,在中国,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交流仍然持续着。
总之,道教和佛教的历史交流和互动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和联系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和联系道佛两教,一个是中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但二者在中国哲学、宗教进展史上,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衰经历。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亦在现在发生,二者又都经魏晋南北朝的蕴酿发育,到隋唐而繁荣并盛。
此种情形,从来引发人们的浓厚爱好,尤其是两教之间的彼此抗争、互不相让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
但是,在互不相让的另一面,是彼此融摄,这是二者得以并存,进而繁荣共昌的要紧缘故,亦是道佛二教关系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
一、道教摄取了佛教的名相术语道教在建构自己的辨思哲学时,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式和范围,但是这些范围却是依照道教自身的需要进行改造的。
隋唐的道教学者一方面发挥道教的兼容特性,深切纳佛;另一面他们的道教主体意识也很强,他们要因循其本,再博采他说。
他们的主旨是,借佛教的名相术语阐扬老庄的思想,进而使老庄思想依照宗教进展的实际需要得以提升,达到安身立命的目的。
(一)佛性说。
道教有“道性说”,佛教有“佛性说”。
把宇宙本体作为某种抽象的本质来看,并非佛教的独创,初期道家把道确信为万物的最高规定性,已经具有了这种抽象力。
但是,“道法自然”,道“出于自然”,当“自但是然”被明白得为道的最大体特性并与人性论联系起来时,“道性”便应运而生,道性即指人性之“自然”。
这在东汉时产生的《老子想尔注》中就明确地表述出来了:“道性不为恶事,故能神,无所不作,道人当法之。
”(“道常无为而不为”注)“道性於俗间都无所欲,王者亦当法之。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注)“不为恶事”,“与俗间都无所欲”,确实是要顺其自但是然道性,“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下常正”(“无欲以静,天地自正”注)。
道教发明了“道部”,却没有专门好的发挥,被六朝时期蓬勃兴起的佛性说取而代之。
佛教自竺道生倡“一阐提人皆有佛性”说以来,加上《大乘涅盘经》被翻译过来,佛性说慢慢成为佛学主流思想。
其谓“佛性”,乃指“真如法性”,即抽象的宇宙本体。
作为一种本体论学说,它是将印度诸法实相说结合魏晋玄学本体论而产生的。
江西武功山的宗教文化
江西武功山的宗教文化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武功山,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宗教文化的名山。
一、概述江西武功山江西武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它因地势险峻、山峰连绵而得名,也是中国独立山岳体系中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武功山山峰耸立,溪水潺潺,素以奇峰怪石、古树名花而闻名于世。
二、佛教文化武功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始建于东晋时期。
这里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台寺、北台寺和台場寺。
南台寺是武功山最早兴建的寺庙,被誉为“湖南南岳庙”。
北台寺毗邻南台寺,是一座集佛教和道教于一体的神秘寺庙。
而台場寺,则是游客观赏武功山美景的最佳位置。
这些寺庙保存了大量的珍贵佛教文化遗迹,包括佛像、经卷和壁画等。
三、道教文化武功山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一处道教文化的重要回廊。
这里有着璀璨的道教遗产,融入了中原文化和南岳文化之精髓。
玉皇观是武功山最主要的道教寺庙,被誉为“南岳小天府”。
寺内供奉着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塑像,以及众多的道教神像。
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道教氛围,欣赏到独特的道教艺术。
四、文化盛宴除了佛教和道教文化,武功山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等待着您的探索。
在武功山的庙会中,您可以欣赏到传统音乐、舞蹈表演和民间艺术。
此外,武功山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如佛诞节和道教庙会,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朝圣者。
五、自然风光武功山除了宗教文化的魅力,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山峰险峻,悬崖峭壁,有着千姿百态的奇特景观。
在山上的步道和观景台,您可以尽情拍摄山间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此外,山里的花草树木丰富繁盛,无论是春天的樱花盛开还是秋天的红叶如火,都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选择。
结语江西武功山以其悠久历史和独特宗教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佛教和道教的神秘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千年底蕴。
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文化盛宴。
无论是游览寺庙还是探索大自然,武功山都将带给您难忘的旅行体验。
【城市生活指南水城南昌】江西文化
江西文化道教文化起始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
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
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
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唐朝三清山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道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唐(周)证圣元年(695年),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
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此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
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
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出家),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不出家),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
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
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
江西樟树:江南药都与道教文化
江西樟树:江南药都与道教文化*导读:樟树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赣江上游的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樟树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赣江上游的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药都。
樟树药业发达除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外,也与道教在樟树的活动有关。
*皂山与三皇宫古时樟树镇百业俱兴,其药业独占鳌头,这与閤皂山有密切关系。
閤皂山,俗称閤山,位于樟树镇东南隅,山名始见于东汉,因其形如閤,色如皂而得名。
閤皂山山色秀美,水土肥沃,山林里藏有大量珍贵药材。
汉代道教始祖张道陵在西坑挂壁设坛。
至唐仪凤年间(676-679)道士孙道冲请于朝,中宗诏赐閤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宋代皇帝笃信道教,閤皂山宫观盛极一时,今学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宋杨申:《閤皂山景德观记》),蔚为壮观。
历史上,炼丹术的鼎盛使得閤皂山名声大振。
汉献帝建安七年(202)葛玄来到閤皂山修炼金丹,闭门读书,删集《灵宝经诰》,撰成《祭炼大法》、《天生宝箓》和《箓符秘诀》等。
而后在南城麻姑山修炼数载,直至孙吴嘉禾二年(233)重返閤皂山,筑坛礼斗,立灶炼丹。
葛玄的活动遗迹保存在閤皂山的有6处,分别为接仙桥、百草园、崇真宫、洗药池、丹井和捣药臼。
除了閤皂山外,樟树镇北的三皇宫是樟树市内现存最大的药业遗迹。
据《清江县志》载,三皇宫始建于宋代。
宋宝祐六年(1258),樟树药材商为纪念历代神医,于药墟附近始建药师院,以祭祀药王和求神治病。
元皇庆元年(1312)重修。
明代中期再次改建,易名药师寺,其旁竖有药墟石碑。
每年九月,在药墟开药市,迎接四方药商。
清初,樟树药界人士成立药王会组织,并把药师寺改名为药王庙,是为樟树医药界缅怀药王、进行药材交易的民间行会。
改每年九月四方药商聚会之时为四月二十八日孙思邈圣诞。
道光年间(1821-1850),药王庙迁到文昌宫分守府衙前,并将明代药墟竖式石碑改为横式,左侧加记大清道光年月日立石字样,嵌在墙上。
江西庐山道教发展史
江西庐山道教发展史*导读:庐山,东临鄱湖,北滨长江,西接幕阜山脉,秀出南斗之傍。
峰峦奇丽,泉瀑飞泻,云遮雾绕,神秘莫测,有奇秀甲天下……庐山,东临鄱湖,北滨长江,西接幕阜山脉,秀出南斗之傍。
峰峦奇丽,泉瀑飞泻,云遮雾绕,神秘莫测,有奇秀甲天下之誉。
它美丽、博大、深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微雕。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更是发祥于此且得到了非凡的发展。
纵观庐山历史,自从黄帝加封五岳赐庐山号为使者之后,道教便与庐山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因而庐山又有神仙之庐的美誉。
先秦渊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史学界与道教文化界一般都认为创建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但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燕沿海一带传布神仙方术的方仙道,与西汉时托黄帝老子而言的黄老之道,则这种以神仙信仰为特征的道教渊源,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这,叮以从庐山流传的许多上古时期的神仙传说中得到反映。
《庐山志》中出现最早的神仙是彭祖。
据(庐山志名贤传)载:尧舜时代的饯铿,是顼的长孙。
尧把彭城封赐给了他,后来便称为彭祖。
传说彭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时,来到鄱阳湖边,访问了滨湖的名岳,就是当今的庐山。
他遍游山上的洞府,瞻仰仙人的遗迹。
彭祖游览完后,在一座石台上垂钓,钓到两条很大的鲤鱼,鲤鱼变成两条龙,驮着彭祖飞上天去了。
至今庐山南麓卧龙潭边还有钓滩石的遗迹。
彭祖寿高八百,是长寿的象征。
他在庐山的传说,正是庐山早期黄老之道修炼养生的反映。
《庐山志》又载:东周春秋时,老于李耳骑着青牛来游庐山,同行的还有一位骑白驴的方辅先生。
老于在庐山,参天地之造化,悟自然之规律,将山的静穆、水的清柔、云雾的玄虚全都融会贯通在一起,便有了五千言的腹稿。
老于后来与方辅一起成仙升天,留下了修炼之庐,人们便将他们修炼的山称为庐山。
又据周景武南昌。
只有唐健威、李德殳、宋刁云三人隐居在庐山紫霄峰下的石洞中。
一天晚上,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大水把洞前沙地冲出两条小溪。
江西的佛教与道教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5)神霄派
创立:北宋末年南丰道士王文卿创立道教神霄派。 主要思想:内丹的修炼是立身的基础,功行的积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
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
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禅宗小故事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加赞赏,急忙打开, 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
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坛经》
禅宗(南禅)主要观点
2、现实生活中人能否成佛完全在于自我的心性认识, 只要能认识自我的本性,就可以成佛;凡夫与佛 的区别只在一念之差,只要能自我超脱,现实的 苦难人间即是彼岸的安乐世界 。一切具有佛性的 和永久燃起心灵香烛的凡人皆可成佛。
“见性成佛” 理论——“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 众生即佛”、“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 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坛经》
清代,统治者宣布喇嘛教中的黄教为国教, 使得江西道教进一步衰弱。
近现代,江西道教一蹶不振。 新中国建立后,江西道教得到一定程度的
恢复和发展。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1、天师道 创立:东汉汉安元年(142),张道陵在四
川鹄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早期天师 道组织,标志着中国道教的形成。
主要内容:天师道是由张道陵子孙世袭相 传,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 以符箓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得 道成仙为最高目标的一个道教派别。
龙虎山道家文化的圣地
龙虎山道家文化的圣地龙虎山,位于江西省庐山市彭泽县龙虎山风景区内,自古以来就是道教文化的圣地。
其作为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本文将介绍龙虎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它对道家文化的贡献。
龙虎山源远流长,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相传远古时期,伏羲和女娲二位神仙就曾在此地修炼,传授了人类许多智慧和道德准则。
这也使得龙虎山成为了中国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龙虎山逐渐成为了道教的重要道场,它承载了无数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龙虎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道家文化内涵而著名。
整个山脉呈南北走向,中间两个主峰高耸入云,形似龙虎,因此得名。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丽的峰岩,构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而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的理念与龙虎山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道家信仰观念。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领悟到道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内涵。
除了自然景观,龙虎山还拥有众多重要的道教建筑和文化遗存。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凌霄宫、上清宫、大洞宫等。
凌霄宫是龙虎山的主殿,也是全国道教协会的办公地点,是道教界的重要组织机构。
上清宫是道教的三清派始祖老子的道场,被誉为“华夏道教的故里”。
大洞宫是一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宏伟宫殿,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不仅是道教信仰的象征,也是研究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文物。
龙虎山不仅是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圣地,还对道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承载了道教的智慧和精髓,吸引了无数的道教学者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
每年的重阳节,龙虎山都会举办大型的庆典仪式,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其中,感受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龙虎山的风景名胜也成为了道家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吸引了更多人了解和了解道家文化。
总的来说,龙虎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圣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的契合使其成为了道家文化的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参观。
佛道儒三教聚集中华文化里的鄱阳湖流域
%,"■.営匚、金叙.<fX中华文化里的鄱阳湖流域u;f.处宀、「、■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汇聚了五大河流。
山水相依,鄱阳湖流域之中,东南西三面大山环伺,山水孕育人文,人文滋润山水。
鄱阳湖以一湖连五河之势,将流域内雄奇险峻的山峰和水文相连,从而连接起多彩的文化,催生出中华大地上独一无二的文明聚集之地。
佛教莲宗兴盛之地庐山的寺庙禅林在鄱阳湖沿岸众多的高山之中,最为世人—庐山。
所知的,是那座闻名中外的风景名山—白居易推崇庐山,他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将庐山的地位排在天下名山之首。
其原因不单单是庐山有独步天下的胜景,还因为它是一座举世皆知的佛教名山,也是佛教莲宗的发源地。
庐山僧寺众多,到宋朝时集中了360多座,堪称南方佛教的中心。
并且还有“三大名寺”“四大丛林”的说法:西林、东林、大林,称为“三大名寺”,归宗、栖贤、开先、圆通称为“四大丛林”。
宋徽宗说“深山藏古寺”,陶渊明说“托体同山阿”,便是在说中国寺庙常常选址在名山幽林,原因是佛教讲究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宇宙观。
因此,常年云遮雾罩的庐山几乎峰峰有寺,成为寺庙禅林的聚集地,便也理所应当了。
当然,寺庙多,宗教派别也多。
莲宗和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位于庐山山北的东林寺便是莲宗的祖庭所在。
影响深远的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是庐山历史最为悠久的寺院之一,因与西林寺相对,故称东林寺。
东林寺自建造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败屡兴。
庐山耸立在鄱阳湖的西岸,云雾缭绕其间,如梦似幻。
远道而来的人,弃船登山,便走入i幅绝美的山水图画中,人也成为画中的一部分。
38CULTURAL GEOGRAPHY39慧远作为莲宗的始祖,自然与东林寺有深厚的 渊源。
他晚年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 有“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的描述。
由于慧远德望很高, 中外僧俗望风遥仰,东林寺遂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的中,卜。
鄱阳民间道法
鄱阳民间道法
(实用版)
目录
鄱阳民间道法
1.鄱阳民间道法的定义与特点
2.鄱阳民间道法的起源与发展
3.鄱阳民间道法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4.鄱阳民间道法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传承
正文
鄱阳民间道法
鄱阳民间道法,源于我国江西省鄱阳县,是一种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及当地巫觋文化的民间信仰体系。
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入人心,为当地民众所尊崇。
鄱阳民间道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道法在鄱阳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民俗密切相关。
受到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鄱阳民间道法逐渐形成了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信仰体系。
鄱阳民间道法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其表现形式多样,如祭祀、符咒、法事、舞蹈、歌唱等。
这些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鄱阳地区,道法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都能看到道法的影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鄱阳民间道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一方面,道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道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也在努力寻求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许多鄱阳民间道法的传承人,开始将道法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过网络、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
的民间信仰体系。
总之,鄱阳民间道法是我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鄱阳地区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为当地民众提供了精神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即弥陀。”
——六祖慧能
福州开元寺山门
山门的背面是四个 大字——莫向外求。 完整的说法是“万 法唯心,莫向外 求”,是佛学里强 调内因的观点。
材料一:“虎溪三笑”考
东林寺前的虎溪桥,据说是慧远禅师送客出寺的 界限。慧远专心修行,送客从不越过虎溪桥,但 有一次,因与陶潜及庐山简寂观道士陆修静畅谈 义理,兴犹未尽,不知不觉就过了虎溪,以致慧 远所驯养的老虎马上鸣吼警告,三人相视大笑, 欣然道别。 但据后人考证,慧远去世时,陆修静只不过是 十岁孩童,因此此事纯属虚构无疑,只是故事背 后隐含的“三教原来是一家”的意味,颇足深思。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继续发展外,江西出现了葛玄、 许逊、陆修静等著名道教人物及其创立的道教宗派。三国 时期,著名道教人物葛玄(164~244)来到铅山县葛仙山 传教,在江西许多地方留下足迹。晋代许逊,精通经、史、 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善于治水 看病。后来,许逊隐居南昌逍遥山(今西山)修道,以孝、 悌、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乡人敬重。
初祖菩提达摩
七祖塔
青原山净居寺
禅宗自慧能后“一花开五叶”,成为五家七宗 ,這 一花五叶又开出千树万花,尤其“自性说” 更进一 步发展为“心性说”,心性说及修养方法又为宋明理 学所吸取,对后来的阳明心学影响最深,故概括而言: 《坛经》一书可说是以佛学为本位,又融合儒、道二 家,三者合一,上承佛教中国化传统,下开宋明理学, 对中国哲学由本体论过渡到心性论起了关键作用,在 中国哲学史上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佛教哲学与江西佛教简史
佛教自印度传入后,通过由汉代到唐代六百余年的消 化,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的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中国佛 学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和魏晋玄 学的哲理。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音 乐、建筑、绘画、医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即寻找宇宙间人生真谛而又获得证悟的释迦族 圣人释迦牟尼。古梵语简称“佛陀”,汉义为“觉悟者”或 “智慧的人”。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
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
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
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禅宗小故事
三、八风吹不动
国佛教中心地区、明清以后逐渐衰微、当代开始兴盛 2、禅宗(南禅)在江西的发展
江西是禅宗发展的重要地区,禅宗派系多与江西有关。 重点:禅宗派系间的关系
难点:各宗派教义及本山
佛教宗派 代表人物
发展地
净土宗 曹洞宗
慧远
庐山
良价及弟子本寂 宜丰洞山、宜黄曹山
洪州禅 马祖道一
洪州(今南昌)
沩仰宗 灵佑及弟子慧寂 宜春沩仰山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
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
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
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
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禅宗启示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元代江西著名道士陈致虚发挥全真道“道 释同阐,仙佛合证”的传统,统一了全真 道南北宗,并著有《金丹大要》,成为全 真道在南方的代表人物。明代前期,江西 道教进一步发展,涌现赵宜真、刘渊然、 邵元节等著名道士。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明中期以来,江西道教开始走下坡路,灵 宝派、净明派、神霄派相继并入天师派正 一道,与全真道并立而行。
禅宗是智慧的学问 禅宗与生活密切相关 禅宗讲究戒、定、慧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江西山川秀美,是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 道教胜迹遍布全境,道教宗派迭起,名人 辈出,在江南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东汉时期,江西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早期道 教活动。
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四川来到龙 虎山定居,创立天师道龙虎宗,登坛传箓, 世代承袭。龙虎山因张道陵创教前传道炼 丹,其曾孙张盛来龙虎山定居,世袭天师 道,被称为道教祖庭。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道教理 论家葛洪(284~364)来到三清山结庐炼丹,著 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使 三清山成为道教名山。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陆修静( 406~477)在庐山隐 居修道。陆修静广泛收集历代道教著作,编写了 中国最早的道教大丛书《三洞经书目录》,即 《道藏》。并创立了南天师道。
临济宗 杨歧宗 黄龙宗
希运、义玄 方会禅师 慧南禅师
宜丰黄劈山 萍乡杨歧山 江西修水县黄龙山
关于 “戒、定、慧”
戒、定、慧是修习佛法的总则,一切佛法都不离戒、 定、慧。戒如防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清净无染就 是戒;寂然不动就是定;观照无碍就是慧。是自心一物 的三面,圆融而不可分离。 所谓戒即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戒规范自己的言 行,久久训练可使心不散乱,心不散乱程度的深浅,即 是定力的深浅。所谓定力即是一种坚固心,不是漂忽不 定的散乱心,定力深的人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 跳。
主要内容:天师道是由张道陵子孙世袭相 传,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 以符箓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得 道成仙为最高目标的一个道教派别。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2)正一道 产生:正一道是在天师道基础上直接发展
演变而来的一个道教宗派。 特点: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
斋醮、替人招神降妖为主要宗教活动,允 许宗教人员娶妻生子,不需常住宫观,宗 教戒律不甚严格。
忠孝道,由灵宝派衍生,奉东晋道士许逊为祖师, 以南昌西山为本山。
主要思想:净明派倡导忠孝神仙,以封建伦理孝 悌实践和内丹修炼为施行道法的基础,以心性即 所谓“净明”为全部教义的关键。净明派是典型 的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道教宗派,且修炼 内丹与施行符箓并举,代表了当时道教发展的一 种趋向。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
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
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
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禅宗小故事
二、洗钵去
禅宗摆脱了繁琐的修炼过程和经纶词句的解释, 由思辨推理转入神秘直觉,用“顿悟成佛”的 天国廉价门票,来增强佛教法力,吸引广大群 众;禅宗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子和庄子
等人的思想融入佛教,把宗教进一步精炼化、 哲学化、世俗化。
禅宗(南禅)主要观点
1、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存于心,法和佛也就在 “心”中,强调向内心追求成佛的道路
中国佛教哲学与江西佛教简史
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一种哲学, 对塑汉民族灵魂和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 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的渗透和 浸染更是不可估量。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用语,皆来源于佛教。如 世界、绝对、相对、刹那、实际、现行、平等、 如实、执迷不悟等词,都是佛家语汇。
禅宗的地位及影响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和 禅宗,其中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最中国 化、最世俗化的宗派。
研习禅宗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坛经》.古籍中有七部书乃 “中国人人必读之书”,《坛经》便是其一(钱穆)。北京 大学校內外50多位著名教授共同推荐北大学生应读书目三十 种,《坛经》亦在其列。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教之特色在 禅,佛教本为外来思想,传至中国后落地生根,并内化为中 国文化中重要之部分,此即由印度佛学转化成有自身特色的 中国佛学,此转化过程中《坛经》是关键所在,《坛经》在 “中国禅”之形成过程中具重要地位,其融汇儒、道、佛思 想,又能超越之,如此之思想可谓集大成之作,而此融合之 思想又成中国文化之一部分。禅宗历史之禅宗祖师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 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
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
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禅宗小故事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加赞赏,急忙打开, 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唐代,江西道教继续发展,出现华阳真人施肩吾,庐山佛 手岩也因为道教传奇人物吕洞宾的关系而成为道教圣地。
北宋末年,南丰道士王文卿创立道教神霄派。 南宋时,江西有著名道士刘烈、雷思齐等人较具影响力。 宋末元初,全真道从湖北武当山传入江西武宁太平山,道
士章哲创立全真道广惠派,后来传教范围逐渐扩展到江西 全境。
3、强调顿悟与直觉,主张“顿悟成佛”。可顿 悟修行“成佛” ,而不需进行累世的苦修苦练, 也不需布施财物,只要靠自己的灵知,一刹那间 有所领悟,便可达到成佛的境地。
“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一 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坛经》
江西佛教简史
1、江西佛教发展历史的几个突出阶段 东汉进入、晋代成南方佛教交流中心、隋唐宋成为全
南禅宗发展示意图
南禅宗
南岳怀让
青原行思
临济宗 沩仰宗 曹洞宗 云门宗 法眼宗 黄龙宗
杨歧宗
禅宗小故事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
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