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常规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泵房设计

泵房设计

泵房规范相关6.1 一般规定6.1.8 使用潜水泵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 水泵应常年运行在高效率区;2 在最高与最低水位时,水泵仍能安全、稳定运行;3 所配用电机电压等级宜为低压;4 应有防止电缆碰撞、摩擦的措施;5 潜水泵不宜直接设置于过滤后的清水中。

6.3 管道流速6.3.1 水泵吸水管及出水管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1 吸水管:直径小于 250mm 时,为 1.0~1.2m/s ;直径在 2501000mm 时,为 1.2~1.6 m/s ;直径大于 1000mm 时,为 1.5~2.0 m/s 。

2 出水管:直径小于 250mm 时,为 1.5~2.0 m/s ;直径在 250~1000mm 时,为 2.0~2.5 m/s ;直径大于 1000mm 时,为 2.0~3.0 m/s 。

6.4 起重设备6.4.1 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宜根据水泵或电动机重量按下列规定选用:1 起重量小于 0.5t 时,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2 起重量在 0.5~3t 时,采用手动或电动起重设备;3 起重量大于 3t 时,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注:起吊高度大、吊运距离长或起吊次数多的泵房,可适当提高起吊的操作水平。

6.5 水泵机组布置6.5.1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的要求。

6.5.2 卧式水泵及小叶轮立式水泵机组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1 单排布置时,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动机容量不大于 55kW 时,不小于 1.0m ;电动机容量大于 55kW 时,不小于 1.2m 。

当机组竖向布置时,尚需满足相邻进、出水管道间净距不小于 0.6m 。

2 双排布置时,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机组间的净距宜为 0.6~1.2m 。

3 当考虑就地检修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

注:地下式泵房或活动式取水泵房以及电动机容量小于 20kW 时,水泵机组间距可适当减小。

6.5.3 叶轮直径较大的立式水泵机组净距不应小于 1.5m ,并应满足进水流道的布置要求。

《泵与泵站设计》课件

《泵与泵站设计》课件

振动:泵在 运行时的振 动强度
泵的效率: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反映了泵的能量转换效率 泵的损失:包括机械损失、水力损失、容积损失等,这些损失会影响泵 的效率和性能 提高泵效率的方法:优化泵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制造精度等
泵损失的影响:损失过大会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Part Four
添加标题
泵池的作用:储存和 调节泵站的水量,保 证泵的正常运行
添加标题
管道的作用:连接泵 站与供水或排水系统, 实现水的输送
添加标题
阀门的作用:控制水 流的方向和流量,保 证泵站的正常运行
添加标题
控制系统的作用:监 控泵站的运行状态, 实现泵站的自动化控 制
Part Three
泵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 结构特点,可以分为离心泵、 轴流泵、混流泵等
采用高效节能泵:提高泵的效率,降低 能耗
优化泵站布局:合理布局泵站,减少管 道长度,降低能耗
采用变频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泵的 转速,降低能耗
采用节能材料:使用节能材料,降低泵 站的能耗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泵站的智能化 控制,降低能耗
采用绿色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 色能源,降低能耗
控制系统类型:PLC、DCS等
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地形、 地质、气候等
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投资、 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
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防洪、 防震、防雷等
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环保因素:噪音、 振动、污染等
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智能化因素:远 程监控、自动控制、故障诊断等
汇报人: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泵阀泵房设计

泵阀泵房设计

一、分基型泵房
1、
(1)
L=n(l0+l1 ) L1+L2
——泵房尺寸拟定
(2)
泵房的跨度是指泵房屋面大梁(或屋架)的跨 度,即泵房进、出水侧墙(或柱)轴线间的尺 寸。B= b0+b1+b2+b3+b4+b5+b6+b7+b8
——泵房尺寸拟定
2
(1)
Z地=Z安-H1-H2
(2)检修间地面高程。检修间地面高程应
洪水应0.5~1.0m,还应高出室外地0.2~ 0.5m。 (5)泵房的高度H H=h1+h2+h3+h4+h5+h6+h7
➢ 3、充水设备布置
——泵房设备布置
(二)辅助设备布置
➢ 4、交通道的布置 ➢ 5、排水设备布置 ➢ 6、起重设备布置
——泵房设备布置
(二)辅助设备布置
➢ 7、通风设备的布置 在
泵房的两则墙的中部,设高 低两层通风窗,窗口总面积 应不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 25%。
——泵房设备布置
图8-热压通风
——泵房尺寸拟定
高于泵房外地面0.2~0.5m。
(3)配电间地面高程。
(4)泵房的高度。通常以不低于4m为宜。
——泵房尺寸拟定
——泵房尺寸拟定
二、湿室型泵房
1、泵房的平面尺寸
2、
(1)泵进水管口高程Z进。Z进要满足水泵汽蚀
性能要求,
Z进=Z低-h临
(2)泵房的底板高程Z底 Z底=Z进-h1
——泵房尺寸拟定
(3)水泵梁梁顶高程Z泵梁 Z泵梁=Z进+a (4)电机层楼面高程Z电 Z电应高于进水池设计

第9章泵房第2节 33页PPT文档

第9章泵房第2节 33页PPT文档
因素确定。
土基:缝距≤35m;
L
岩基:缝距≤20m。
c
L'
a
L' b
(6)机房长度、宽度
b1 b3 b2
B0
b6 b5 b4
1
2
1
3
3
3
3
D
L修
L边
L
L缝
L0
4
LHale Waihona Puke L边Thank you
布置:机座四周设排水沟,

并通至集水井或室外。
**:地面应做成向进水侧倾斜的坡度(2%~3%); **:对大型轴流泵站,检修时流道内的水先流入排水
廊道,然后由排水泵抽排出室外。
(7)通风

自然通风:主要靠增设门、窗的办法解决; 机械通风:需用风机,其布置有专门要求。
(8)消防 主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底=▽叶-H (H为流道高度)

③水泵层地面高程▽泵 根据水泵结构,考虑 低
检修及流道顶板结构要 求确定。
H
H1
ΔH
δ
h2
机 风
h1

轮 泵

④联轴器层高程▽联
设备布置:联轴器、油气水管路、 电缆等,安装水泵的密封。

联轴器层的尺寸主要不是由
设备布置要求决定的,而是由安 高
第二节 泵房内部布置和尺寸确定
本节内容 在选定泵房结构型式后对主机组、电气设备、
辅助设备、管道、检修间、门、窗、过道等进行 合理布置。
布置要求 1.满足机组安装、检修、运行要求; 2.简单、紧凑、整齐、美观; 3.节省工程量。
一、卧式机组泵房布置与尺寸确定

毕业设计矿井水泵房设计幻灯片(ppt 53页)

毕业设计矿井水泵房设计幻灯片(ppt 53页)
5
图1.2
6
根据上述的有关规定,本着尽量减少水 泵数量的原则,并且考虑基建、维护、运行 成本的简易程度,选用方案一作为本设计 的排水方法.
7
第二章 水泵的选型及台数计算
2.1初选水泵的型号和台数
选择水泵的型式和台数应符合《规程》和《规范》的 规定。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合要求时,应选其中尺寸小, 效率高的水泵,而且水泵的台数应尽可能少。只有在不得已 的情况下,才采用两台水泵并联排水。
500
扬 转速 功率P(KW)
(L/ 程 n 轴功率 电
s)
H
Pa

(m) (r/m

in)


139 399 1480 671
850
效 必需 泵重 率 汽蚀 (kg)
余量
% (NPS H)r
(m)
81 5
Y500 3-4 (IP 23/6 kv)
16
2.1.3.所需水泵的台数为:
n QB Qm
1
‹#›
1.1.1方案一 直接排水系统 直接排水系统是指井下的涌水通过排水设备直接排到地面。如单 水平开采的矿井,在开采第一水平时,就采用直接排水系统。 图(a)是竖井单水平开采时的直接排水系统。图(b)是竖井多 水平开采时,各水平的涌水分别由本水平的排水设备直排地面。 图(c)是竖井两个水平同时开采时,若上水平涌水量较小,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可将上水平的涌水通过管路自流到下一水平的水 仓中,然后两个水平的涌水由下水平排水设备直排地面。图(d) 是斜井单水平开采时,若地质条件比较稳定、又无大的断层,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钻孔下排水管的方法将水直排地面。若 地质条件较复杂或井较深,可采用沿斜井井筒敷设排水管路的方 法,将水直排地面。 这种排水系统的水平和泵房数量少,系统简单可靠,基建投资和 运行费用少,维护工作量要减少一半以上,需用的人员也少,便 于管理,而且上、下水平的排水设备互不影响。(图1.1)。

泵房设计 泵站设计

泵房设计 泵站设计

2)临界汽蚀余量 (NPSH)a:水泵内最低压力点的压力为饱和汽化压力时 水泵进口处的汽蚀余量。是泵内发生汽蚀的临界条件。
3)允许汽蚀余量(NPSH)r:为保证水泵正常工作时不发生汽蚀,将临界汽 蚀余量适当加大,即为允许汽蚀余量。
水泵产品样本中所提供的汽蚀余量是允许汽蚀余量。
任务一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项目五 泵房设计 任务二 泵房结构型式确定
任务二 泵房结构型式确定
一、进水管路配套
进水管路把水源或进水池的水向水泵输送。 进水管路应具有高密封性及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求水头损失小。
1、管材
进水管路常用胶管、钢管、铸铁管。 ➢ 胶管寿命短、价格高,仅用于临时性抽水装置; ➢ 钢管分无缝钢管、水煤气管和对焊钢管。
任务二 泵房结构型式确定
2)适用条件
(1)进水池水位变幅较大; (2)适合安装口径在900mm以下的立式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 (3)站址处地下水位较高。
3)泵房型式
(1)墩墙式:泵房下部除进水侧外,其余三面建有挡土墙, 每台水泵之间用隔墩分开,形成单独的进水室。
吸水条件较好,检修方便;泵房结构简单、施工容易。适用于地基 条件较好的地段。 (2)排架式:水泵层为钢筋混凝土排架,四面都可以进水。
任务一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3、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和允许汽蚀余量的关系
H sa
Pa
g
Pe
g
(NPSH )r
v12 2g

(NPSH )r
Pa
g
Pe
g
H sa
v12 2g
任务一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任务一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三、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水泵的安装高程是指满足水泵不发生汽蚀的水泵基准面高程。 不同结构型式水泵的基准面如下:

泵与泵站设计课件

泵与泵站设计课件
(2)吸水井 作用:有利于水泵吸水管道布置, 也有利于清水池的维修。 形式:
A
B
二级泵房
分离式
清水池
池内式
《泵与泵站》设计》PPT课件
水泵选择
流量 扬程 以及其变化规律
《泵与泵站》设计》PPT课件
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Qh 对于小城市的给水系统,大多数采用泵站均匀供水方式,即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 对于大城市的给水系统,宜采取泵站分级供水方式,即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四台不同型号水泵Q-H曲线
《泵与泵站》设计》PPT课件
(2)型号整齐,互为备用 从泵站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的角变来看,如果水泵的型号太多则不便于管理。 由第一条:在用水量和所需的水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选用性能不同的水泵的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的要求,浪费的能量越少。 综合以上要点: 如选用5台泵的泵站,采用1:2:3:3:3,这样配置的水泵可应付12种工况变化。
《泵与泵站》设计》PPT课件
1.2.2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
② 城市的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108m, 控制点自由水压35 m。 ③ 管网平差得出的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1 m; ④ 消防流量为200 m3/h,消防扬程为15 m。 ⑤ 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为 100 m;清水地 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 5 m。
1.1.3 设计任务
《泵与泵站》设计》PPT课件
1.2.2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
① 根据用水曲线确定的二级泵站工作制度,分2级工作。 第一级,从(22)时到(6)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2.5 %; 第二级,从(6)时到(22)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 %。
1.2 二级泵站设计资料 1.2.1 泵站设计水量为8万 m3/d

泵站设计关键PPT课件

泵站设计关键PPT课件
*
The depth of the minimum volume must be high enough to avoid the pump sucking air 最小容积高度应该避免水泵吸入空气 Direct fall from the inlet should be minimized to avoid air in the pump 进水管跌水高度最小化,避免水泵吸入空气 Maximum velocity of water intake : 1,2 m/s 最大入流流速1,2 m/s Inclined bottom (45 ° to 60°)(PUST) 底部倾斜(45 ° to 60°)(PUST)
At least at the top of the motor 最小到电机的顶部
Effective Volume 有效容积
2
Start level 启泵液位
Stop level 停泵液位
2 - Effective Volume 有效容积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the distance between start and stop right. 启/停液位之间的距离非常重要 The start level and stop level must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启停液位应尽可能满足 design the tank size by optimizing the effective volume 通过优化有效容积设计井筒尺寸
Calculating the minimum start and stop period 计算最小启停周期
H eff
*
Monogra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cumulated volume between start and stop (Veff)

水泵房系统培训 ppt课件

水泵房系统培训 ppt课件

就地手动(集控手动)排水工艺流程
在手动状态排水 操作台或上位机上的
按钮控制水泵启动/停止、 电动闸阀的打开/关闭、电 动球阀的打开/关闭、射流 的启动/停止等,就地单独 控制每台设备;
就地半自动(集控半自动)排水工艺
半自动泵启动
起动射流装置
真空度不合格故障
真空度合格
起动水泵电机
电机故障
正压合格
正压不合格故障
2#泵故障
3#泵故障
2#泵系统停止
3#泵系统停止
启车水位3 选择排水泵(两台)
停车水位 停止运行泵系统
四、泵房系统电气配置
1、集控室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控计算机
IPC610

2
液晶显示器
19“

3
UPS
2KVA

4
组态软件
通用版无限 点V6.1

5
打印机
Hp1008

6
网络机柜
三、系统工艺流程
单台泵排水工艺 1、系统启动工艺 ➢ 抽真空 ➢ 起动水泵电机 ➢ 开闸阀 ➢ 停止抽真空 ➢ 系统启动完成 2、系统停止工艺 ➢ 关闸阀 ➢ 停止水泵电机
三、系统工艺流程
1、集控 (1)集控自动 (2)集控半自动 (3)集控手动 2、就地 (1)就地自动 (2)就地半自动 (3)就地手动 3、检修
➢ 建议更改方法:立宏电动球阀质量确实存
矿用主排水泵自动监控系统
一、泵房现场设备 二、泵房自动监控系统网络组成 三、系统工艺流程 四、泵房系统电气配置 五、辽源项目系统配置 六、辽源项目存在问题 七、泵房系统程序设计 八、泵房系统触摸屏组态设计 九、泵房系统上位机组态设计

离心泵泵房布置ppt实用资料

离心泵泵房布置ppt实用资料
支沟一般沿机墩的三侧或四侧布置,但应与电缆 沟分开以免电缆受潮,积水沿支沟汇集于干沟中,然后 穿出墙壁自流入进水建筑物或水源下游或汇入集水井抽 排。
水泵站
主通道高于泵房的地面高程,通常和配电间地面等高。 (1)电缆主沟布置 配电设备:由开关、仪表、保护装置和母线等组装成的配电板或配电柜(箱)。 每台主机组配置一台配电设备。 项目4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和泵房设计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为了防止电缆受潮,要求电缆沟与排水沟不能相交; (2)平行布置:各机组轴线相互平行。 排水系统用来排除水泵水封用的废水、轴承冷却水及管阀漏水等。 项目4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和泵房设计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并设排水干(平面尺寸不小于或)、支沟平面尺寸不小于(高×宽),排水沟的总容积一般取作12h漏水量。 配电设备:由开关、仪表、保护装置和母线等组装成的配电板或配电柜(箱)。 对双吸离心泵,当要求泵轴调换方向时应向水泵厂提出要求。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并设排水干(平面尺寸不小于或)、支沟平面尺寸不小于(高×宽),排水沟的总容积一般取作12h漏水量。
4.2.4 离心泵泵房布置 三、配电设备布置
配电设备:由开关、仪表、保护装置和母线等组 装成的配电板或配电柜(箱)。每台主机组配置一台配 电设备。
布置方式有分散和集中两种。 (1)分散布置即将配电设备分别布置在主机组附 近,不需增加泵房面积,便于监视主机组的运行,常用 于小型泵站。 (2)集中布置是将全部配电设备布置在泵房的一 端或一侧。它不影响主机组的通风和照明,也不增加泵 房跨度,适用于主机组台数较少的场合。
水泵站
4. 2 泵房结构型式的选择与设计
4.2.4 离心泵泵房布置 二、主机组布置 (2)平行布置:各机组轴线相互平行。与直线布

第9章 泵房

第9章 泵房
泵房结构类型:固定式(分基型、干室型、湿室型、块基 型)、移动式(泵船、泵车)
1、分基型泵房 泵房的基础与水泵机组基础分开建筑,无水下结构, 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进水池与泵房分开,有直立挡 水墙式与斜坡式 一般适用于下列场合:a、单泵流量不大的中小型卧式 机组;b、泵站工作期间,水源水位变幅小于水泵的有 效吸上几何高度;c、站址地基稳定。
1、从机组类型考虑
卧式离心泵、蜗壳式混流泵可采用分基型泵房或干 室型泵房。立式离心泵、混流泵可采用干室型泵房
中小型立式离心泵、混流泵及轴流泵,叶轮直径在 1200mm以下的机组可采用湿室型泵房,以中小型立 式轴流泵湿室型泵房为常见
大中型立式离心泵、混流泵及轴流泵,叶轮直径在 1200mm以上的机组多采用块基型泵房,以大型立式 轴流泵块基型泵房为常见
安装立式机组的泵房,分四层:电机层、联轴器层 (检修层)、水泵层与进水流道层。
按泵房是否直接挡水,分堤身式和堤后式。 按进水流道形式分单向流道与双向流道。 按水泵结构类型及装置方式分:立式机组泵房、斜式
机组泵房、卧式机组泵房、贯流式机组泵房。
皂河一站
二、泵房结构类型的选择
b、水源水位变幅较大




抗浮稳定
是关键

3、湿室型泵房
进水池移至泵房下部,形成湿室。立式水泵淹没于水下。 根据湿室有无自由水面,分开式湿室与闭式湿室。 根据湿室结构,分为墩墙式、圆筒式、箱形、排架式。
4、块基型泵房
对大型轴流泵与混流泵机组,需采用进水流道。为加 强泵房整体性和稳定性,将进水流道、水泵基础与泵 房底板浇筑在一起,成为泵房的大块基础。
中跨单元 进水流道进口部分至检修闸门及闸下部分:按倒置连续梁或 弹性地基梁或两边固结的单向板计算 检修闸门后的一段。当顶板较厚时按无侧移平面框架计算 进水流道中墩末端到肘形管后墙部分底板,按三面固结、一 面自由的双向板计算 排水廊道底板。按四面固结双向板或两边固结单向板计算。 空箱部分 上下游齿墙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2019年-泵房第六次课-PPT精选文档

2019年-泵房第六次课-PPT精选文档
• 安装立式水泵机组的主泵房通常采用湿室型泵房或块基型 泵房。一般多为多层矩形结构。
• 大型块基型泵房通常分为进水流道层、水泵层、联轴节层 (检修间层)、电动机层。
• 开敞式湿室泵房大多分吸水室层或水泵层和电动机层。 • 闭式湿室型泵房常分吸水室层(水泵层)出水弯管层和电
机层。
湿室型泵房布置
• 湿室型泵房内部的设备比较简单,机组间距和电机层空间 主要取决于下层水泵的进水要求和湿室的尺寸。机组多为 一列式布置,配电间多设置在泵房的一端。
– 低压空气压缩系统:供真空破坏阀操作用气、风动工 具及吹扫用气等,设置低压空气压缩机及贮气筒、管 路阀件等
(二)泵房尺寸的确定
• 1、泵房宽度(跨度)
若水泵进水 池是单独进 水的,则机 组中心距也 因等于单独 进水室宽度 +隔墩宽度
仪器设备 之间有净 空要求
立式机组设备布置及泵房尺寸确定
– 一般布置在进泵房的主交通道一侧
• 4、交通道布置 – 泵房内的主要交通道一般是沿泵房长度方向布置,便于值 班人员巡视和搬运,其宽度不应小于1.5m。其高程应高 于主机坪地板一定高度
– 对于单列式一般布置在出水侧 – 对于双列式一般布置在两列之间
• 5.充水系统 • 要求不增加泵房面积,不影响主机组检修,便于操作
挡水侧墙的顶部 高程应高于进 水侧的最高水 位
干室
上层 下层
• 干室型泵房的结构形式: – 矩形: • 特点:结构简单、建筑面积利用率高,便于利用标 准的建筑构建和起重设备;受力条件差; • 一般是卧室机组但也有立式的。 – 圆形: • 特点:受力条件好,减低工程造价,但室内工艺布 置受到一定限制,建筑面积利用率低,不适用多台 机组。
– 通风采光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因素
• 水源特点水位变幅大小
• 地质条件好坏
固定式
按基础特点分 分基型 块基型
• 分类
是否可以移动
根据安装场所 湿室型 干室型
按泵轴安装方式 卧式
移动式
浮船型
缆车型 《泵房常规设计》
立式 斜式
《泵房常规设计》
• 特点:
分基型泵房
• 没有水下结构 • 每套水泵机组均有各自
单独的基础,并且与泵 房墙基分离
• 优点:防止各台机组的相 互干扰
• 一般为框架结构,结构 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
• 通风采光好
有效吸上高度
泵房地坪
• 分基式泵房的分类 • 根据机房进水池后墙的形式分: • 斜坡式 • 直墙式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场合 吸水管安装检修方便;但是管道延长
挡水侧墙的顶部高 程应高于进水侧 的最高水位
上层
干室
下层
《泵房常规设计》
• 干室型泵房的结构形式: • 矩形: • 特点:结构简单、建筑面积利用率高,便于利用标 准的建筑构件和起重设备;受力条件差; • 一般是卧室机组但也有立式的。 • 圆形: • 特点:受力条件好,减低工程造价,但室内工艺布 置受到一定限制,建筑面积利用率低,不适用多台 机组。
有护砌的斜坡
《泵房常规设计》
机组和泵房不修建 在因修挡土墙 而开挖的回填土上 L=3~5管径
《泵房常规设计》
• 如果水源水位变幅比较大仍然想用分基型泵房如何处理?
• 在泵房前岸坡修建挡水墙,要注意洪水位对地 基的不利影响
• 在引水渠前修建防洪闸进行调节和控制。(缺 点:不能利用洪水期的高水为减少扬程)
• 特点: • 圆形泵房地基应力小,稳定性好,对沉降的适应性好 • 进水条件差,室内布置较困难,建筑面积利用率低, 一般不超过3台泵
《泵房常规设计》
引水涵管
《泵房常规设计》
块基型泵房
• 大型机组对于泵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要求较高,对装置效率及气穴性能要求 也高,因此常常将泵的基础、泵房底板、进水流道共同浇筑在一起,流道呈 封闭的有压进水。即泵房水下部分是一个块状的整体。
《泵房常规设计》
第一节 泵房的结构类型
• 选择水泵房结构类型前必须先了解的内容: • 水泵的结构类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水泵房到底有哪些结构类型? • 这些结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适用的条件 是什么?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的结构形式
• 确定泵房结构形式的因素(泵房类型的选择):
• 泵站的性质:永久性?临时性? • 机组的类型、结构及性能
《泵房常规设计》
湿室型泵房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 特点: • 1.水泵室与进水池合并,水泵室也是进水池 • 2.水泵室内的水压力有利于泵房的稳定
• 适用场所: • 适用于河网密布地区、平原地区扬程特别低,水泵形式 是立式轴流泵或导叶式混流泵
《泵房常规设计》
湿室型泵房的分类
• 1.墩墙式湿室泵房
• 湿室周围除了进水侧一面外其他三面都用土回填,按水泵的台 数用隔墩分隔若干间,每台泵都有自己的单独的进水室,支承 水泵和电机的大梁直接搁置在隔墩上
《泵房常规设计》
干室型泵房
• 适用条件: • 水源水位变幅较大,另外可以将泵室放在水体当中,厂房的底板可以位 于水位以下。 • 当采用分基型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可行时候,可以考虑用干室型 • 地基条件较差,承载能力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时(它是一个整体,所以 承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 干室泵房的缺点:
• 采光差、通风差 • 室内湿度大 • 受浮托力大,不以利于泵房稳定。
• 为了检修的方便,通常在水泵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均设置 闸阀。管路穿墙处理要妥善处理。
• 底板表面要有一定倾斜的坡度,并在最低侧或四周设置集 水沟和集水井。集水井的最小尺寸应有100×100cm,深度 50~100cm,并设专门的排水泵。干室内通风不良,必要时 候设置机械通风
• 特点: • 墩墙或底板可以采用浆砌石结构,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 墙后填土造成的水平推力大,为满足抗滑稳定需要增加泵 房重量,增加了地基应力 • 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砖石材料方便的地区
《泵房常规设计》
翼墙 进水室
中墩
水泵梁
《泵房常规设计》
墩墙式
《泵房常规设计》
• 2 排架式湿室泵房
• 排架式湿室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 土梁柱来承担水泵机组和泵房上部结构的负荷,四面临 水,泵房和岸坡用工作桥连接。
• 特点: • 没有侧墙及后墙的填土压力,不必考虑泵房的抗滑 稳定;结构轻,用材省,地基应力小分布均匀 • 泵检修不方便,护坡工程量大
• 适用于中小型立式机组及地基条件较好的情况
《泵房常规设计》
排架
《泵房常规设计》
• 3 圆筒式湿室型泵房
• 泵房的水下部分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砌成的 圆筒,四周填土,用引水涵管把引水渠和进水池连通。 地上结构的平面形状可根据需要确定为圆形或矩形。
• 因此在工程 上通常采用湿室泵房的形式
《泵房常规设计》
湿室型泵房
• 湿室型泵房的下部为一与前池相通并充满水的地下湿室。泵房和进水池合并 建造。开敞式分上下两层,封闭式分三层 机电层:电动机及配 电和控制设备 水泵层:泵体
《泵房常规设计》
出水弯管层
湿室
根据湿室的不同可以分为墩墙式、排架式、圆筒式、箱式
• 分类:按泵房是否直接挡水分为堤身式(泵房是堤的一部分,直接承受上下 游水位差产生的水平推力及渗透压力,适用于低扬程大流量的情况);堤后 式(泵房不直接承受上下游水位差 产生的水平推力,适用于内外水位差大, 地基条件好,扬程较高的条件)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
• 作用: • 用以安装机组、辅助设备、电气,是工作人员必要的工作 条件
• 泵房设计的内容: • 泵房结构型式(泵房类型)确定 • 内部布置和尺寸确定 • 整体稳定设计、防渗设计 • 泵房通风、采光等设计 • 结构设计
《泵房常规设计》
泵房设计原则
• 在满足设备安装、检修及安全运行条件下,泵房尺寸和布置尽量紧凑 • 满足稳定性、强度的要求 • 保证泵房水下部分不渗水 • 满足通风采光、防火、散热、低噪音要求 • 便于安装施工 • 外形美观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