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屈原自恋情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屈原自恋情结与《楚辞》

自恋(narcissism)一词“由临床描述引申而来,于1899年首次被纳克(Paul Nacke)使用,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一样的对待自体的一种态度。这个词最早出自希腊神话,汉语译文是水仙花。希腊神话故事中美少年(narcissus)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偶然临池自照,看到了自己的美丽倒影,对自己的影子一见钟情,于是拒绝了异性的追求,整日顾影自怜,但是他却无法得到影子的爱,于是悲伤抑郁,最终落水而亡,变成了一株水仙花。1914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论自恋》一文中系统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以及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自恋来源于一种假设的精神能量力比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孩子爱恋母亲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一体来爱的,这种原始自恋固着在人的潜意识而贯穿终生,因此将爱的力比多投向自己是人的本能。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每个诗人的诗作都是对自己生活与理想的最直接的反映,屈原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理想正是通过他的诗作表达的。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将自恋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人,这体现在他的《楚辞》中。司马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这样评价屈原和他的《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可以说是屈原的后世知音,他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深深明白屈原的主观情绪既是一种诗人的自恋倾向也是一个政治家郁郁不得志的抒发。于是香草、美人、君主、自己,成为屈原《楚辞》中反反复复强调的内容。香草是纯洁自然品行端正的象征,江蓠、辟芷、秋兰、菌桂……通篇到处可见,这种看似有些女性的喜好方式是诗人将心中最美的理想堆砌在诗中。美人在诸家的解释中多理解为君王,对美人的追求是诗人始终不肯放弃也无法达到的目标,所以诗人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赞誉美人,去述说相思。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他的情感是没有寄托的,因为他在政治上无法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挤,从而身在政坛却无所施展;屈原的政治抱负使他无法和一般的人成为朋友从而倾诉内心,他只想把自己的热情奉献给君主和国家,但是君主又不信任他,所以他的内心是十分苦闷的,于是他转而把自己的关注焦点指向内部,加上诗人本身就有一种孤芳自赏、傲视群雄的完美主义者情怀,《楚辞》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屈原的现实世界在他自己看来是失败得一塌糊涂,事事都不如意,最主要的是他找不到发泄自己内心世界的出口,所以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强大的精神世界得到补偿,建立起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诗歌的国度里,屈原立于群芳之中汪洋恣肆地开辟完美的疆土,他的美政理想也得到充分的表达。

总之,屈原的《离骚》是其自恋情结的完美表达,同时承载了屈

原的人生理想,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我们一直感慨于屈原最终的投身汨罗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像美少年(narcissus)看着自己的倒影憔悴而死一样,这是一种精神的困境,死亡代表的是一种捍卫理想的权利。

李楠 2007级汉语言文学

2007101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