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à先求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单位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劣等地投入资本+平均利润)/劣等地农产品产量á级差地租Ⅰ=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优、中等土地初次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á级差地租Ⅱ=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追加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绝对地租的计算方法:'pà根据工业情况,求出剩余价值率:m’=m/v=(c× )/vá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劣等地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劣等地产量绝对地租总额=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农产品总产量土地价格算法à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á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设农业部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与工业部门剩余价值相同。
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为8C:2V;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为6C:4V。
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
并设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
各农业资本家共租种1万亩土地,投资情况如下:试计算:级差地租Ⅰ是多少级差地租Ⅱ是多少绝对地租是多少存款利息率为3%时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à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á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银行股票利润计算(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它手续费=银行业务开支(2)银行利润率公式: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总额(3) 股票价格=股息量/利息率=股票票面额×股息率/利息率(4) 抛售股票取得的利润额=抛售额/每章票面额×(股票价格-股票票面额)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重点1.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答:(1)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2)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3)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是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即追加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4)级差地租的本质: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2.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答:(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垄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是通过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垄断势力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
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3)垄断的实质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有三种类型: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答: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主要包括:(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资本的全球化。
5.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答:(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加耕地经济供给的着眼点应放在纵向控潜;提高质量..3、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四超额累进税率..4、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5、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6、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耕地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为此;必须无条件的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是在20世纪20年代..8、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9、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经济学从诞生至今;虽然经过了70余年的深化与拓展;但其所研究的基本核心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财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这一核心的基本内容..10、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 地组织生产;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11、土地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广度进军;另一个是向深度挖潜 ..12、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1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通过对整个企业体系的考察;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建立问题..他更注重把生产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利润来判明企业配置方向;并且把利润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起来;他还从市场区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区域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经济区形成的内部机制..14、土地制度是土地关系的总称..一方面;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15、级差地租的形成有3个条件:⑴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⑵土地位置的差别;⑶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Ⅰ;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Ⅱ..16、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的一部分..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即两权分离;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17、研究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意义;在于揭示对土地进行变量投资的经济效果..变量资源的投入所得的土地报酬可分为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三种形式..18、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财产..19、一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20、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2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协议或定向协议、招标、公开拍卖..22、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可把土地使用制分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23、耕地经营还没有达到粗放边际;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24、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地租理论的主要标志;在于它不仅建基于劳动价值论;而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关系;并从农业与土地制度进行考察;是以剩余价值论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的..25、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26、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地权..27、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所以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为此;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已成为世界性趋势..这样就逼使人们不断地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但并不是集约度越高越好;当对土地投入使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应减少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和环境污染..28、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29、现行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是有偿有期限..30. 边际土地是指生产所获得的收益正好足以补偿开垦时的投资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土地..31、土地产权包括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32、农业区位论尤其重视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33、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 ;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34、封建地租的三种形态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35、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36、以招标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既有竞争;又是对竞争人综合评定;适宜于关键性发展项目用地和大规模的综合性开发用地的出让..37、马克思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指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38、传统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只有无偿无期限..39、契税是一种行为税..40. 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4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土地具有稀缺价值;即有用、稀缺、可被人占有和垄断..42、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是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五十年;综合或者其他人用地五十年..三、问答:1、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①、土地利用:a、土地分类、评价分级和特征;b、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c、土地利用的区位经济原理;d、土地开发、保护的经济原理;e、土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与协调.. ②、土地财产:a、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租赁制度;b、土地市场:地租地价、区位与市场结构及运行、土地金融、与土地制度的边界;c、土地政策:公区对私人土地利用的限制、土地征用与税收、土地改革..2、粗放边际与集约边际对指导土地利用的意义:①、当土地经营还处于粗放边际以下时;不应盲目垦荒;扩充耕地;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否则;耕地质量下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②、当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就要减少对土地的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污染环境;若此时的农产品供应还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考虑增加耕地的数量..3、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根据土地市场模式的选择原则;参考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模式;及中国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垄断竞争型土地市场是中国土地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方向..在这种市场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租;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家转移;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内部之间的转移由国家垄断;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是不完全竞争;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为自由竞争..该模式的基本内容:①、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②、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平租制..③、征收市场;及国家根据需要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这里;征收补偿费用就是以该土地的价格为基础..④、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之间的转移..⑤、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包括总想买卖和纵向租赁..⑥、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4、土地利用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 ①、说其是个技术问题;因为土地利用;实际上是先认识土地是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分;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生物等;然后是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如果人类的科学技术越高;对这写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恰当;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如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土地开发;土地治理等;都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②、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进入成产过程;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再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的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③、土地利用探讨的是在特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和经营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模式;包括土地分类评价与分级;各类土地开发利用的时空特点和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原则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等内容;是贯穿着土地利用的四大效益条件;即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条件..5、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哪三个部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第二;土地投资的折旧..第三;土地投资的利息..土地价格即以上三个部分之和的资本化..6、土地报酬出现“三个阶段”的原因:这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是否所引起的;亦即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与协调程度的大小所引起的;一开始;投入的变量资源少;报酬虽然增加;但是总产量不高;主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阶段则由于投入变量资源过多而超出了土地的承受压力;又使土地报酬出现下降;总产量降低..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与产出平衡;属合理的集约经营..所以土地报酬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集约生产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合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例原理;值得提出的是当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社会进步;报酬会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总报酬的最高点升高;整个图形会向右推移..我们讲的报酬曲线三阶段;应该理解为在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当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改变;曲线的形状不变;但报酬会出现增加运动..7、马克思关于地租的分类: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家地租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有权和质量的差异;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即西方经济学中的所谓差额地租和垄断地租..他认为;资本主义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垄断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主要由土地面积;特别是优良土地的数量不足和被占用所引起..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产生级差地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产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垄断地租..8、我国土地增值税及其征收意义:1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2抑制房地产投机和炒卖活动;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由于土地增值税以转让房地产收入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并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对增值多的多征;对增值少的少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的炒卖投机行为..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9、简述中国现行的土地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38号令;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1993年1月26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我国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土地;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抑制土地投机;防止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国家利益..征收对象是根据土地使用状况分为两种:一是单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连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一起转移..征收方法明确为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次;即收取一次增值税..同时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还与土地估价和土地登记工作结合;不缴纳土地增值税的不予办理登记..我国制定土地增值税的主要依据;一是设税目的明确: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因社会投入而产生土地增值税部分理应收归政府;同时抑制炒卖活动;规范地产市场;二是参考外国和香港征收土地转让印花税的一些做法;完善国家土地税收制度..31310、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11、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区别与联系: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的经济供给必须在自然供给允许的范围内变动;土地的自然供给为静态;即毫无弹性;而土地的经济供给为动态;即有弹性的供给;土地供给弹性在不同的土地利用上差异很大;如用作栽培作物的土地;尤其是特种作物如热带作物的栽培地;其供给弹性则更小;而建筑用地土地;因需要量相对减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不太严格;其经济供给的弹性则较大..12、土地价格的特点:①、土地价格是关于土地权利利益的价格..②、地价一般是以交换价格或地租表示.. ③、土地价格的确定和测算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些价格都是经过他们长期的论证才得出的;并非一时信口开河.. ④、土地价格主要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⑤、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⑥、土地不具备形成市场价格的场所..。
级差地租的名词解释
级差地租的名词解释
级差地租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价格和农产品产量之间存在的
一种关系。
通常情况下,土地的肥力和位置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较
好的土地会有更高的产量,较差的土地则会有较低的产量。
而农民需
要支付给地主的地租往往是基于农产品的产量来确定的。
在级差地租的情况下,地租的支付不仅仅是基于土地的面积,还
与土地的肥力和产量有关。
较好的土地通常能够产出更高的农产品,
因此地主会要求农民支付更高的地租。
而对于较差的土地,虽然农产
品产量较低,但地租则相对较低。
通过这种方式,地主能够根据土地
的产出能力收取不同水平的地租。
级差地租的存在为土地的利用提供了一种经济刺激。
由于较好的
土地能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农民会更加努力地开垦和经营这些土地,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同时,地主也能够从较好的土地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土地的高肥力和高产量。
这种经济机制可以促
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农产品的供应。
三论城市级差地租Ⅲ——几种现实经济生活案例分析
February 201734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级差超额利润Ⅲ和级差地租Ⅲ现象。
大体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级差地租Ⅲ。
第一类为城市大基础设施、大市政工程和其他大项目建设的“辐射”效应引发其周边或两边地块增值而形成的大量级差超额利润Ⅲ。
这些“大”字头项目,包括轨道交通、车站、码头、公园、森林公园、会展中心、名校、博物馆、大型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
如上海长达617公里的17条轨道交通线路上的366座车站(含换乘站51座),与其配套的许多车站上盖商业服务网点和周边公交线路组成了快速、多层、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辐射”网络体系。
如果把轨道交通“辐射”半径各向两边延伸1公里,则“辐射”面积为1254平方公里,三论城市级差地租Ⅲ——几种现实经济生活案例分析文/王克忠车站四周各延伸1公里,其“辐射”面积4平方公里,全市车站“辐射”面积估计为1464平方公里,除掉60%未开发的,则“辐射”面积约有695平方公里,两项合计约1949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不仅是方便出行的一种选择,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一个崭新的、以地下空间为载体、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模式和生活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
一是改变、优化了区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上班、就学、就医、购物。
二是提高了城市经济丰度,有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市场空间更大,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成本更低。
三是优化了用地结构,专业化协作水平提高,产业布局更合理。
其中,房地产业是受轨道交通影响最大、得益最多的产业,可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跟着地铁走的。
有了地铁,房地产业可以向郊区甚至远郊拓展,地铁通到哪里,房地产业就开发到哪里,房价也跟着涨到哪里。
四是优化了生态环境,天蓝水清,空气更新鲜。
如68万平方米的大宁灵石公园、140多万平方米的世纪公园、435万平方米的顾村公园,以及许多大型绿地、郊野公园、湿地公园,让成百上千的楼盘融入绿色的花园,使住户尽享大自然的超级氧吧。
第二节-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n主要内容n级差地租的概念n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一、级差地租的概念级差地租:又称差额地租,指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按形成条件和特点,分为: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马克思认为土地有限,而且有质量和生产率的差异,从而产生了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实质,就是等量投资具有不等量的生产率,因此,那种具有较好生产条件而生产率较高的优质土地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二、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Ⅰ:系因土地沃度、区位和宁适度所造成的土地与土地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差额。
依其成因,可以分为3类:沃度地租区位地租宁适地租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二、级差地租Ⅰ沃度地租:因土地肥沃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又称“李嘉图级差地租”。
一般指农林种植业用地的级差地租。
沃度级差地租与粮价等农产品价格的涨跌额直接相关。
R 1C 1CR 0劣等地中等地优等地P 2P 1P 0R C 2沃度级差地租P 代表粮价,C 为生产成本,R 为差额地租。
当P 为P 0时,三种土地均无地租;当P 为P 1时,优等地地租为R 0;当P 为P 2时,优等地地租R =R 0+R 1,中等地地租为R 1。
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二、级差地租Ⅰ区位地租:因土地区位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又称“屠能级差地租”。
区位级差地租系以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表示产品价格的,认为区位地租取决于产地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
t 0距离价格或成本总成本Tc 生产成本p 0CO 运输成本地租R 区位级差地租O 代表中心城市(市场),t 0为产地式企业所在地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总成本T C =生产成本(假定为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变动成本),P 0为总产值,则区位级差地租R =P 0-T C ,区位级差地租的大小取决于运输成本。
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二、级差地租Ⅰ宁适地租:因各地环境宁适,含环境、小气候等质量等级的差异度。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先求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单位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劣等地投入资本+平均利润)/劣等地农产品产量级差地租Ⅰ=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优、中等土地初次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级差地租Ⅱ=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追加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绝对地租的计算方法:根据工业情况,求出剩余价值率:m’=m/v=(c× )/v'p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劣等地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劣等地产量绝对地租总额=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农产品总产量土地价格算法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 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设农业部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与工业部门剩余价值相同。
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为8C:2V;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为6C:4V。
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
并设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全部转化时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 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银行股票利润计算(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它手续费=银行业务开支(2)银行利润率公式: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总额(3) 股票价格=股息量/利息率=股票票面额×股息率/利息率(4) 抛售股票取得的利润额=抛售额/每章票面额×(股票价格-股票票面额)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
第8章-地租
3、银行利息率水平;
4、土地需求状况;
5、国家经济政策及土地利用规划;
6、土地投资者的理性预期。
四、土地价格的趋势:上涨
1、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平均利润率下降
利息率下降
3、城市化使得建设投资加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
2021环/4/6境质量提高。
❖ 土地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 决定。级差地租是来源于经营较优土地获得、转归土地 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超额利润,由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 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2❖021注/4/6意:级差地租产生的本质原因仍是土地经营所有权的4 垄断。
二、级差地租的形式
❖ 划分标准:按照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不同
一般商品的垄断价格,是以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 为前提的。
2021/4/6
12
❖ 关于垄断地租的结论:
1、垄断地租形成的条件:是某种土地的特殊 优越性和稀缺性;
2、形成的原因:对这种土地的经营垄断;所 有权在垄断地租形成中不起作用,只是绝 对一部分超额利润要归土地所有者。
3、垄断地租的基础是垄断价格。
2021/4/6
14
二、土地价格公式
PL
n t 1
R (1+i)t
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同时
还受地产市场供求影响。
❖ 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 1、真正的地租; 2、土地资本的折旧和利息。
2021/4/6
15
三、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1、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
2、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期限;
2021/4/6
2
第一节 级差地租
四论城市级差地租Ⅲ
业内某学者曾撰写《对“级差地租III ”命题的几点看 法》(以下简称《几点看法》)一文,不赞成笔者在《再论 城市级差地租III 》一文中关于级差地租III 的命题,并论述 了不同的“几点看法”,本文对此提出以下商榷意见。
一、对《几点看法》的看法(一)级差地租I I 是"不同主体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 开发投资引起的吗?《几点看法》说,城市级差地租11“表现为不同主体 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开发投资(例如公共建筑.基础设施 投资等)引起地价的上涨和建筑物的增值"。
这话值得研 究。
级差地租II 是由投资者把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28March 2017土地上‘生出’不等的结果”即形成不同的级差超额利润 转化而来的。
这里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哪里有多个“不同 主体”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开发投资”?马克思论证级 差地租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有四个独立的租地农业家,各 用2.5镑资本,"分另lj 投在四种土地A . B . C . D 各一英亩上”, 由于不同的生产率形成了级差地租I ;另一种形态是,如 果这些资本为同一个租地农业家所有,他在四年中分别"连 续投在D 级土地同一英亩上,以致第一个投资收4卡德, 第二个收3卡德,第三个收2卡德,最后一个收1卡德”, 即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生出不同的生产率,形 成了级差地租I I 。
很清楚,级差地租II 是指一个投资主体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
那么《几点看 法》,所说不同主体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开发投资 指什么呢?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不同主体联合组成一个 法人公司,参与投资,那仍然是一个投资主体“连续追加 投资”后形成级差地租I I ,或者这些主体不是直接投资者, 而是“辐射”性外部间接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有许多投资者同时“辐射”于D 地块,引发D 地块增值, 但形成的是级差地租I ,而不是级差地租I I 。
级差地租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
级差地租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旧城区中的许多问题是受到级差地租的影响造成的,要想将旧城改造带出歧途,必须要通过经济规律,通过级差地租来发挥作用。
本文从城市土地地租曲线原理和边际产出递减性原理两个方面分析级差地租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并对旧城改造对策进行了研究。
标签:级差地租城市土地地租曲线原理边际产出递减性原理旧城改造土地有偿使用、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大量外资引进,使我国旧城改造获得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旧城改造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投机性,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一、旧城改造面临的问题旧城改造的目的是减少人口、改善交通和居住环境,但开发商往往为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追求最大利润而片面地進行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开发,改造越改越乱,人口越改越多,交通越改越差。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布局混乱,商业中心区单一。
旧城改造的核心内容是调整用地功能,优化土地配置。
旧城中心区是发展商业、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优良地段。
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工业夹杂于旧城区内,严重浪费土地,污染环境;旧城区商业和办公、居住用地比例也不合理;次一级的商业中心在大多数城市尚未形成,使得旧城规模无序和无限制的“摊大饼式”扩大,各种矛盾交杂,旧城改造陷入困境。
2.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趋势明显。
旧城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人口疏散、设施更新、环境改善、建筑形体空间的再创造等等。
在市场经济中,城市再开发只有在建筑、出售或租赁新场地所得收入超过土地征用、场地清除和建设的成本时才是可能的,基于这一利益动机,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多趋于高密度开发,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往往又脱离市场需求,使城市某些内型的商品房供过于求,造成商品房大量空置。
许多住房困难户得不到适用住房,这既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育,又造成大量资金的积压。
3.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越改越差。
级差地租1与2解决现代经济学问题
级差地租1与2:现代经济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引言级差地租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分配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问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级差地租1与2是对级差地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通过分析级差地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现代经济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级差地租1与2的概念级差地租1与2是对级差地租的进一步细分和分类。
级差地租1指的是土地的不同等级对地租的影响,而级差地租2则是指土地等级变动对地租的变化。
级差地租1与2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进而解决与资源配置相关的经济问题。
级差地租1与2对现代经济学问题的解决1. 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级差地租1与2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土地等级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用途,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同时,级差地租2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土地等级变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策略。
2. 分配问题分配问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级差地租1与2的研究可以揭示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平等现象,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对级差地租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度和分配差距,从而引导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效率。
3. 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关注的问题。
级差地租1与2的研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通过对级差地租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利用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同时,级差地租2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土地等级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级差地租1与2的研究对现代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级差地租的分析,可以为资源配置问题、分配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级差地租1与2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为解决现代经济学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级差地租概念
级差地租概念
级差地租概念是指不同地段的土地,其租金收益存在差别,甚至产生递增的趋势。
这种差别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土质、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
具体来说,某一高档住宅区地段的土地,其土质情况可能很好,周围环境与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因而其租价往往比其他地段要高;而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虽然具有广阔的土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但由于交通和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其租金收益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拥有者会根据其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租金标准。
而通过不断地比较和分析,他们也能够了解市场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租金标准,以保持其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级差地租概念也反映了土地供需关系的变化。
当一种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时,其租金自然会比较高;相反,当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过剩时,土地拥有者也会面临着租金下降的问题。
总的来说,级差地租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不仅体现了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和供需关系,还对很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理论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政治经济学级差地租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级差地租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中的级差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根据土地的不同质量和位置而获得的不同地租收入。
级差地租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土地的质量和位置等级。
假设有三个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别为A、B、C。
2. 确定每个等级土地的地租价格。
假设土地A的地租价格为1000元/年,土地B的地租价格为2000元/年,土地C的地租价格为3000元/年。
3. 确定每个等级土地的面积。
假设土地A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土地B的面积为2000平方米,土地C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
4. 计算每个等级土地的地租收入。
地租收入等于地租价格乘以土地面积。
例如,土地A的地租收入为1000元/年× 1000平方米= 1000000元/年。
5. 计算每个等级土地的地租差额。
地租差额等于当前等级土地的地租收入减去前一个等级土地的地租收入。
例如,土地B的地租差
额为2000000元/年 - 1000000元/年 = 1000000元/年。
6. 计算每个等级土地的地租差额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即级差地租率。
级差地租率等于地租差额除以土地面积。
例如,土地B的级差地租率为1000000元/年 / 2000平方米 = 500元/平方米/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计算出每个等级土地的地租收入、地租差额和级差地租率,从而得出级差地租的情况。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
级差地租的计算方法:先求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单位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劣等地投入资本+平均利润)/劣等地农产品产量级差地租Ⅰ=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优、中等土地初次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级差地租Ⅱ=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追加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绝对地租的计算方法:根据工业情况,求出剩余价值率:m’=m/v=(c× )/v'p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劣等地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劣等地产量绝对地租总额=单位农产品的绝对地租×农产品总产量土地价格算法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 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设农业部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与工业部门剩余价值相同。
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为8C:2V;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为6C:4V。
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
并设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全部转化时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计算地租总量:地租总量=12(级差地租Ⅰ)+18(级差地租Ⅱ)+15(绝对地租)=45万元 计算土地总价格,土地价格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因此,土地价格总额=45/3%=1,500万元计算每亩土地价格:每亩土地价格=1,500万元/1万亩=1,500元银行股票利润计算(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它手续费=银行业务开支(2)银行利润率公式: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总额(3) 股票价格=股息量/利息率=股票票面额×股息率/利息率(4) 抛售股票取得的利润额=抛售额/每章票面额×(股票价格-股票票面额)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
案例名称:我国有没有级差地租
案例13一、案例名称:我国有没有级差地租?二、案例适用:第七章第四节“级差地租”三、案例来源:1.刘家声:《制定农产品价格必须考虑级差地租因素》农业经济问题,1981年第1期。
2.蒋学模主编,伍柏麟副主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上海市统计局:《‘98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四、案例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土地虽然属于国家即全民或集体公有,但仍旧需要交给企业和个人去使用,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也是分离的;而土地所具有不同的自然生产力仍然存在。
因此,级差地租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
资料1:以甘肃省为例,看土地丰度以及交通位置对土地产量的影响。
从土地肥沃程度看,甘肃省1979年全省平均亩产小麦221斤,而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酒泉地区平均亩产584斤,中等的庆阳地区214斤,临夏自治州249斤;而干旱缺水的定西地区只有102斤。
从1979年全省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梯度,可以看出土地位置差别的影响:省会兰州市(按三县六区)平均92。
57元,陇南地区的武都县,只有27,27元。
兰州市郊各区依次排列是城关区233。
50元,安宁区201。
39元,西固区145。
80元,白银区131元,红古区125元。
表现为离市区距离递进收入递高。
资料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土地也是有限的,尤其好地更有限。
(见表一)表一:1977年中国耕地优劣构成表资料3: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
城市土地位置的优劣,更主要的则体现为工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和人口,在特定空间区域的分布状况以及集中程度所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上的差异。
见表二:表二上海市商业用地所提供的利税和级差收入比较表每平方米/人民币五、案例评析(1)土地的差别,包括土地丰度、地理位置等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物质基础。
由于土地丰度、地理位置等的不同,等量劳动投入面积相等的土地上,会有不等量的收获;等量物品位置转移时,会消耗不等的劳动。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建立,虽然为土地的改良,经济位置的改善提供了条件,使土地总面积的绝对丰度有可能提高,进入市场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可能会降低,但土地的等级差别、各块土地的相对丰度和位置的差别并不会因此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II 卷,第 140、269 页,第 139 页。
③
关于日本学者的争论,参见佐藤金三郎等主编的《学习资本论》 ,日本有斐阁书 1977 年版第五册;苏联学 者的争论见《苏联经济学界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 ,农业出版社 1964 年版;中国“生产说”的代 表是卫兴华(见《关于价值与“虚假的社会价值” 》 , 《新建设 》1962 年第 4 期) ; “流通说”的代表是骆耕 漠(见《关于如何正确理解“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 , 《经济研究》1964 年第 6 期) 。
表I
土地 等级 A B C D 合计
预 付 资本 50 50 50 50 200
产量 (夸特) 1 2 3 4 10
个 别 生 产价(先 令) 60 60 60 60 240
实际生产 价格(先 令) 24 48 72 96 240
市场生产价 格(先令) 60 120 180 240 600
利润(先 令) 10 10 10 10 40
表 II
生产 部门
土地 等级
预 付 资本
产 量
价值
个别生产价 格
垄断生产价 格
虚假 社会 价值
级关 地租
利润
农业
A B C D 合计
工业 总计
50 50 50 50 200 1600 1800
1 2 3 4 10 — —
个 量 28 28 28 28 — — —
总量 28 56 84 112 280 2240 2520
M QK C QK
(公式 1)
随着 P a 转化为 P b,原来意义的生产价格即 PP=K· (1+ P a)则转化为由劣等地个别成本或 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垄断生产价格 MPP,其公式为 MPP
K (1+Pb) q1 qh ·K(1+Pb) q1
(公式 2a)
MPPh
(公式 2b)
(公式 2a)和(公式 2b)分别为单个产品和单个资本的垄断生产价格,其中的 K(1+ P b)为各级土地投资的个别的生产价格 IPP。由于农业部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较优等土地 的垄断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市场生产价格与个别价格的 差额)转化为级差地租。试用下表来具体说明这一转化过程:
个 量 60 30 20 15 — —
总量 60 60 60 60 240 1920 2160
个量 60 60 60 60 — — —
总量 60 120 180 240 600 — 600 32 64 96 128 320 — 320 —60 120 180 360 — 360 10 10 10 10 40 320 360
级差地 租(先 令) — 60 120 180 360
此表根据马克思的级差地租表 I①制成。马克思在对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指出: “关 于级差地租,一般应当指出: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例如,拿第 I 表来 说,总产量 10 夸特会卖到 600 先令,因为市场价格是由 A 的生产价格决定的,每夸特等于 60 先令” , “10 夸特的实际生产价格是 240 先令; 但它们要按 60 先令的价格出售, 贵 250%。 实际平均价格是每夸特 24 先令;但市场价格是 60 先令,也贵 250%。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市场价值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产生 ② 了一个虚假的社会价值” 。 以上就是马克思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唯一一段论述。 那么, 虚假的社会价值是谁创造 的?它与级差地租的关系如何?边际分析与平均数分析是否矛盾?按照劣等地产品的个别 价值或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 是原来意义上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呢?还是 ③ 马克思所说的“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变形”? 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设有 做出明确的具体的回答, 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成为 《资本论》 研究中的一个难解之题。 从本世纪 20 年代末到今,日本、前苏联和中国经济学界,围绕着虚假社会价值的来源 问题,曾多次进行争论,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个:
表 II 中的工业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生产条件的差别被舍象掉了,工农业资本有机构
成均为 4:1,剩余价值率为 200%C=1800,M=720,K=50,Q=[(2-1)+(3-1)+(4-1)] ÷1=16,由此我们可以求出平均利润率 P b 和垄断生产价格 MPP: Pb
720 (6 50) 20% 1800 (6 50) qh 50(1 20%) q1
h b
W
qh
W
qh
润就可以简写为 QK(1+Pb) 。很显然,级差超额利润的 扣除和新的利润率 P b 的形成,必须在同一个过程中实现,所以我们要求解下列方程式: Pb
M QK (1 Pb ) C
经过整理,上述公式可转换为下列形式: Pb
设总剩余价值为 M,社会总资本为 C,则原始的平均利润率 pa
M ;再设新的平均 C
利润率为 Pb ,投入农业部门第 h 级土地的资本或个别成本为 Kh(h=1,2,3,· · ·w) 。因为要 抽象地考察级差地租,这里要假定 K1=K2=· · ·=Kw,第 h 级土地的产量为 qh,并假定 q1 为 劣等地的产量。这样,农业部门单位产品的 MPP=(Kh/q1) · (1+Pb) ,总级差超额利润就等 于 。如果将 ( 1) 定义为农业部门的级差产量系数,并用 Q ( q1 1) ·K (1+P ) q1
MPPh
从表 II 中可以看出: (1) 农产品 MPP 总量既大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总量,又大于农产品价值总量。 (2) 总级差地租=总 MPP(600)—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总量(240)=360,其中 320 是 总 MPP 与农产品总价值(280)之间的差额,即所谓虚假的社会价值,它来自对工业 部门剩余价值的扣除,另外 40 是农产品总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总和之间的差额,它 来自农业部门剩余价值的扣除。 (3) 农业部门投入的总劳动=160c+40v+80m=280, 创造的总价值为 280, 总劳动与总价值 之比为 1,工业部门投入的总劳动=1280c+320v+640m=2240,创造的总价值为 2240, 总价值与总劳动之比亦为 1,这表明等量劳动投入工业和农业两个不同的部门,所创 造的价值是相等的。 (4) 农产品总 MPP(600)+工业总生产价格(1920)=总价值=总劳动(物化劳动+活劳动) =2520;总级差地租(360)+总利润(360)=总剩余价值(720) ;农业部门利润率= 工业部门利润率=新的平均利润率(P b)=20%。 这就完全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平均利润理论的基础上, 说明了农业级差地租的来源 及其量的规定。 垄断生产价格是生产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或变形,它与生产价格既有质的区别,又有 量的不同。 生产价格是在没有任何垄断的条件下平均利润率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而垄断生 产价格则是平均利润率规律和土地经营的垄断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生产价格是按平均数原 则确定的,垄断生产价格则是按边际方法确定的。 农产品垄断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的差额,就是所谓“虚假的社会价值” 。虚假的社会价 值当然是相对于真实的社会价值而言的。它虽然是由另一个部门创造并通过交换转移过来, 但它又不同于供求不平衡时市场价格或市场价值高于价值的余额 (这种余额只能在短期内存 在,在长期内,很可能被相反的差额所抵消) ,而是与真实的社会价值一起,构成调节市场 价格或市场价格运动的稳定的中心, 从而取得了社会价值的虚假外观, 好像它本身就是商品 中所包含的价值。 但是,虚假的社会价值仅仅是级差地租的一部分。级差地租的另一部分来自农产品价 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由农业部门的劳动创造的。全部级差地租从总体上看,来自 对全社会剩余价值的扣除,具体来说。则是按照资本的比例,对各部门的价值或剩余价值的 平均扣除。
①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735 页、第 744—745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I 卷,第 744—745、716 页。
第一种观点是所谓“生产说” 。这种观点认为,级差地租不外是农业部门生产的平均利 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它和工业部门的超额利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稳定的,经 常存在的。 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是合理的。 但只要对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进行整体的和统一 的考察,上述观点的错误就立即暴露出来。假定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以及剩 余价值率都相等,这样,工农业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也就相等了。如果按照“生产说”的 观点,把虚假的社会价值看作是由农业部门创造成的(具体说,是由投在较优等土地上,从 而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创造的) ,那么,同量劳动投入农业所创造的价值就会比投入工业 所创造的价值多,这就等于承认“同一劳动量在不同的生产领域表现为不同的价值,从而不 是劳动量本身决定价值,从而不是劳动量本身决定价值,包含等量劳动的产品(在价值上) ① 彼此也就不等” , “这就意味着取消价值概念本身。 ” 这样一来, 政治经济学的整个基础就被 推翻了。②可见, “生产说”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实际上却不由自主地否定了 劳动价值论。 第二种观点是所谓“流通说” 。即认为农产品市场价值超过实际生产价格的差额即虚假 的社会价值, 是由工业部门创造的, 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从工业部门转移过 来的。 “流通说”的确坚持了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规定,把农产品和工业品的 价值规定统一起来,这是它的正确之处。但是,由于它把级差地租量和虚假的社会价值量直 接等同, 把农业级差地租的来源完全归结为由工业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就违背了平均 利润率规律。 因为既然同量劳动投入农业与投入工业都只能创造同量的价值, 在工农业资本 有机构成、周转速度以及剩余价值率均相等的情况下,若由工业部门支付全部级差地租,它 就不能获得与农业部门相等的利润了。 纵观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级差地租和虚假的社会价值的性质及来源的争论, 无论是 “生 产说”还是“流通说” ,都面临着如下两难境地:如果认为虚假的社会价值是由农业部门创 造的,虽然坚持了平均利润规律,却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认为级差地租是由工 业部门转移过来的,虽然坚持了劳动价值论,却否定了平均利润率规律。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