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合集下载

细集料试验[宝典]

细集料试验[宝典]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拌合、浇筑、养护等)有关。

因此,了解各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对合理选择材料及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称为骨料(集料)。

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石构成的坚硬骨架可拟制由于水泥浆硬化和水泥石干燥而产生的收缩。

混凝土中砂的作用是调节比例,使配合比最优,从而在少用水泥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

一、混凝土用细集料(砂)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粒径为0.15~4.75的集料为细集料(砂)。

砂按产源有天然砂或人工砂。

天然砂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海砂、山砂及河砂。

山砂的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

河砂的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

因而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山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强度较高,而河砂则与之相反。

人工砂是由人工采集的块石加工而成的,棱角多,较洁净,但造价高。

工程中常选用河砂配制混凝土。

混合砂是由人工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砂,它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把人工砂和天然砂相混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降低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一般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可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

根据砂用途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或建筑砂浆)。

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建筑用砂通常分为粗、中、细三个级别。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集料试验检测学习

集料试验检测学习
级配好的砂配制混凝土可以减少水泥浆量即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改善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得以提高22二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细集料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压碎指标202530人工砂石粉含量泥块含量1020天然砂102050泥块含量1020有害物质含量氯化物含量按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202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050505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10坚固性10密度和空隙率表观密度2500kgm空隙率4723三细集料砂的试验检测一细集料的筛分试验二密度试验三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一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试验1试验目的确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的评定经过筛分计算评定三个步骤2试验仪器1试验筛一套七层
6、粗集料磨耗试验
测定磨耗机在试件表面转动磨耗一定圈数后100圈+400圈(连续不断溜 砂状态,转速28~30r/min)试件前后质量差值的变化,以评定抗滑表层所 用粗集料抵抗车轮撞击和磨耗的能力: AAV=3(m0-m1)/ρS AAV—集料磨耗值; m0-磨耗前试件质量, m1—磨耗后试件质量 ρS---集料饱和面干质量
坚固性(%)<
岩石抗压强度(MPa)
饱水状态:火成岩不小于80,水成岩不小于40
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
密度与空隙率
空隙率<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有卵石、碎石配制的试件无裂 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规定龄期的膨胀率应小 于0.10%
碱集料反应
第三节
粗集料的试验检测
二、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细集料技术指标

细集料技术指标

3.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 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 的累计筛余不得大于15%,0.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砂分级
0.3mm
95~80
92~70
85~55
0.015mm
100~90
100~90
100~90
注:1.表中除4.75mm和0.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
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0.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I区可放宽到100%~85%,II区可放宽到
100%~80%,III区可放宽到100%~75%。
砂组 细度模数
表6.3.3 粗砂 3.7~3.1
砂的分类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
寸 I区
累计筛余(%)
级配区 II区
III区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0.6mm
85~71
70~41
40~16
表6.3.1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云母(按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有害物质含量
有机物(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
计,%)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那么适用于一样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一般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牢固性、云母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映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14684-202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20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实验方式快速砂浆棒法》TB/三、采纳的仪器设备一、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2、各检测项目采纳要紧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四、分类与规格4. 1 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4. 2 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中:细:3 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五、技术要求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牢固、吸水率低、间隙率小的干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利用海砂。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规定。

有超出分界限,但超出总量不该大于5%。

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且小于%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知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采取掺加矿物搀和料等抑制碱—骨料反映的技术方法,并经实验证明抑制有效。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及以上时,不得利用。

关于梁体、轨道板和轨枕等重要结构,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

细骨料不得具有碱—碳酸盐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按TB/T2922进行查验,第一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查验,当无碱—碳酸盐反映活性时,应采纳砂浆棒法查验碱—硅酸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

细骨料技术要求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2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查验,确认能知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纳。

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

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

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二、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1.密度(ρ)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ρ=m/V式中ρ——密度, g/cm3;M——材料的重量, 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cm3。

这里指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是同一含义,在建筑材料学中,习惯上称之为“重量”。

对于固体材料而言, rn是指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重量。

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

建筑材料中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对于这些有孔隙的材料,测定其密度时,应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经干燥至恒重后,用比重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然后按上式计算得到密度值。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就越准确。

2.表观密度(ρo)表现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Ρo=m/V0ρo——表观密度, g/cm3或kg/m3;m——材料的重量, g或kg;V o——材料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cm3或m3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了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含有水分时,它的重量积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测定表观密度时,以干燥状态为准,如果在含水状态下测定表度,须注明含水情况。

在试验室中测定的通常为烘干至恒重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质地坚硬的散粒状材料,如砂、石,要磨成细粉测定密度需耗费很大的能量,一般测定其密度,在应用过程中(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近似代替其密度。

3.堆积密度(ρ'0)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ρ'0=m/V'0(10-1-3 )其中ρ'0——堆积密度, kg/m3;M——材料的重量, kg;V'0——材料的堆积体积, m3。

这里,材料的重量是指自然堆积在一定容器内材料的重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

3.2细集料

3.2细集料

1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2区
累计筛余百分率(%) 0 10~0 25~0 50~10 70~4~0 40~16 85~55 100~90
方 法 二 用 级 配 曲 线 评 定
0
累 计 筛 余 百 分 率
100~90 100~90 100~90 150μm 例题:某砂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见下表,试评定砂的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 累计筛余 (%) 4.75mm 5.5 2.36mm 13.9 1.18mm 23.3 600μm 61.6 300μm 82.1 150μm 98.5
筛孔尺寸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结论
砂中有害物含量过多时,应进行清洗或过筛,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2.3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空隙率
表观密度--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实体 积和孔隙体积在内)材料的质量。 堆积密度--疏松、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包括实体积和孔隙体积在内)的质量。 空隙率--疏松、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内,颗 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密实度--在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的充实程度。 即固体物质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方法一:用级配区评定
建筑用砂的颗粒级配(GB/T 14684—2001) 1区 2区 3区
评定标准: 当砂的累计筛余 均处于表中的任 何一个级配区中, 则颗粒级配合格, 否则级配 不合格。
筛孔尺寸
9.50mm
4.75mm 2.36mm
累计筛余百分率(%) 0 0 0 10~0 35~5 10~0 25~0 10~0 15~0

细集料技术指标

细集料技术指标

细集料宜按同产地、用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 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量较大 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 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 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 后的质量损失,%)
≤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表观密度(Kg/m3)
>2500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350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 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 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 膨胀率应小于0.10%
3.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 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 的累计筛余不得大于15%,0.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I类 ≤1.0 ≤1.0 合格 ≤1.0 <0.01 ≤2.0 ≤0.5 ≤5.0 ≤2.0
技术要求 II类 III类 ≤2.0 ≤2.0 ≤1.0 ≤1.0 合格 合格 ≤1.0 ≤1.0 <0.02 <0.06 ≤3.0 ≤5.0 ≤1.0 ≤2.0 ≤7.0 ≤10.0 ≤3.0 ≤5.0
坚固性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T0331-3)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3)ρ′——砂的紧装密度(g/cm3) m o——容量筒的质量(g);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V——容量筒容积(mL)。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一、目的
测定细集料(粉砂类物料)在不同填充量下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为后续工艺或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原理
1. 堆积密度是指物料在容器内按一定体积进行堆积后形成的密度。

2. 空隙率是指物料堆积体内空隙对总体积的占比。

三、设备与试料
1. 测量试验粉砂的设备:电子天平、测量笔。

2. 试验用容器:圆柱形塑料桶。

3. 试验粉砂:三菱#100锰石粉。

四、操作步骤
1. 准备干净果空的塑料桶作为试验容器。

2. 在电子天平上恰好配垒一定数量的锰石粉,记录其质量为1。

3. 将锰石粉倒入塑料桶内,轻轻掩盖并轻轻拍敲使其复原。

4. 使用测量笔测量锰石粉在桶内形成的体积1。

5. 根据公式计算密度ρ1=1/1。

6. 分别在不同填充率下重复进行第2-5步,计算不同密度。

7. 根据ρ理论值与实测值,计算各率下的空隙率。

五、格式与报告
以表格形式整理不同填充率下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结果,并做概括性分析。

常用原材料试验

常用原材料试验

第二章常用原材料试验第一节砂子(细集料)砂是指粒径为0.15~4.75mm的岩石颗粒。

通常分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

一、物理性质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砂表观密度的大小,能反映砂粒的密实程度。

混凝土的用砂的表观,一般要求不小于2.5每克立方厘米,通常在2.5至2.6每克立方厘米之间。

砂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有关。

在自然状态下,干砂的堆积密度约为1400至1600千克每立方米。

振实后的堆积密度可达1600至1700千克每立方米。

砂空隙率的大小,除与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有关外,还与颗粒形状及级配有关。

带有棱角的砂,空隙率较大,一般天然河砂的空隙率为40%至45%。

级配良好的砂,空隙率可小于40%.二.含砂量及泥块含量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毫米颗粒的粘土.淤泥与岩屑的总含量;泥块是指经水洗.手捏后变成粒径小于0.6毫米的块状粘土。

粘土、淤泥等粘附在砂粒表面,阻碍砂与水泥的粘结,除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外,还使干缩增大。

当粘土以团块存在时,危害性存在则更大。

在《普通混凝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对泥和泥块含量都有限定,如下表所示。

砂中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限值表颗粒级配与粗细程度1.颗粒级配砂子大小颗粒搭配的情况叫级配,也即砂中各种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当采用单一砂时,空隙率最大;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砂搭配时,空隙率则减少了:若采用多种(三种或以上)粒径砂混合时,空隙率会更小。

因此,要减少砂粒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搭配,也即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子,可制得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和物,能得到均匀密实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并因空隙率小而节约水泥。

2.粗细程度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子混合在一起后的平均粗细程度。

砂子按粗细程度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等。

砂粒的粗细反映砂粒比表面积的大小。

在配制混凝土时,在用砂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较多细颗粒砂时,比表面积较大,因此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多,不够经济;当采用较多粗颗粒砂时,比表面积虽较小,但由于缺少中小颗粒的搭配,会使空隙率增加,混凝土拌和物易于离析、泌水,因此所用砂子不宜过细,也不宜过粗。

细集料性能检测—细集料技术性能指标(建筑材料检测)

细集料性能检测—细集料技术性能指标(建筑材料检测)


两次试验结果平均值,精确至0.1%。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试验方法
酒精燃烧法
试样名称

碎石4.75mm-16mm
盒号
12
1
盒+湿试样质 量(g)
492.8
500.2
892.4
盒+干试样质 量(g)
488.9
496.2
887.2
盒质量(g) 388.6 388.9 388.3
2 895.2 892.2 388.9
会增加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
3.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粒径小于
mm的颗√ 粒含
量。
0.075
4.适量的石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是过多
石粉与过多的含泥量一样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

小结
1、砂的含泥量是什么? 2、砂的泥块含量是什么?
砂子技术性能
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有害物质含量 碱的含量
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坚固性
3.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 (1)含泥量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
粒含量。
问题:含泥量在工程中有何危害?
答:包裹在砂颗粒表面,妨碍水泥浆与砂的粘 结,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泥土的比表面积 较大,含量多会减低拌合物的流动性(或说 使保持流动性不变的话,增加水和水泥用 量),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降 低,干缩、徐变增大。
• (3)将容器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酒精燃烧 法::加入酒精6—8毫升,均匀地浸润容器中的
试样,点燃酒精,待燃烧快尽时,用小刀沿容器
周围向中心轻轻拨动试样,并来回翻拨,助其燃
烧均匀。重复2-3遍】,冷却后称重m2;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注:1、表中除4.75mm和600u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起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关系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关系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关系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是三个重要的密度参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表观密度是指物质在某一条件下的密度,包括物质本身的密度和所占空间的比例。

堆积密度是指物质自重将颗粒间隙填满后所占据的体积密度。

空隙率是指物质颗粒间的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在一定条件下,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压缩因子。

其中压缩因子是指物质在堆积过程中的压
缩变化量。

表观密度和空隙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观密度=1-空隙率。


就是说,当空隙率越小,表观密度越大。

综上所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是密度参数中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质的密度特征,为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 1 -。

检测培训《粗、细集料试验、矿料级配设计》07-11-6

检测培训《粗、细集料试验、矿料级配设计》07-11-6

5. 坚固性
除前述的将原岩加工成规则试块进行 抗冻性和坚固性试验外,对已轧制成的碎 石或天然卵石,亦可采用规定级配的各粒 级集料,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规定,选取规定数量的 集料,分别装在金属网篮中浸入饱和硫酸 钠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经一定的循 环次数后,观察其表面破坏情况,并用质 量损失百分率来计算其坚固性。
分计筛余、累计筛余和通过量的关系
筛孔尺寸 /mm
d0 = Dmax d1 d2 d3 d4 d5 ┇ dk ┇ dn
存留质量/g
m0 = 0 m1 m2 m3 m4 m5 ┇ mk ┇ mn
分计筛余/%
α 0=0 α 1 α 2 α 3 α 4 α 5 ┇ α k ┇ α n A0 = 0 A1 = α A2 = α A3 = α A4 = α A5 = α
3. 级配(Gradation)
级配: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 级配,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集料级配有关的参数: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和通过百分率。
1、分计筛余百分率 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百分率
2、累计筛余百分率 是指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筛 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 3、通过百分率 是指通过某号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 率,即100与某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差
a
0
m0 m1 m2
T
(2)细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吸水率 [细集料毛体积密度、表干密度测定方法]:按照《公路 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规定,将细集料在 水中浸24h,使开口孔隙饱水,再适当蒸发表面水后放 人饱和面干试模,提起饱和面于试模后要求饱和面干试 样的塌陷形状如图1-8,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3, 迅速放人容量瓶中,将水加满,称其质量m2。倒出容量 瓶中的水和细集料并装满水,称得容量瓶装满水的质量 为m1,将倒出的细集料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 恒重)下烘干后称其质量为m0。按式(1—25)和式(1—26) 计算出毛体积密度ρb、表干密度ρs。

3-细集料

3-细集料

2.细集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术性质
(1)物理常数 ————包括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等物理常数, 其含义与粗集料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它的粒径较小,测定与
计算的方法稍有不同。
(2)级配 ————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可通过砂的筛分试验确定。 筛分试验:将500g试样,置于一套标准筛进行筛分,分别称出 试样存留在各筛上质量,并计算其级配有关参数:
1)分计筛余百分率
————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mi ai 100 M
式中:ai——某号筛的分计筛余,%;
mi——存留在某号筛上的质量,g; M ——试样总质量,g。
2)累计筛余百分率
————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某号筛的各筛分计筛 余百分率之总和。 计算公式:
结论: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4.1.2
砼拌和用水
1.拌和用水水质不纯最常见的危害 ① 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
② 有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
③ 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 ④ 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污斑等。
2.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必须使用合格水。
水的分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经适当处理 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 要求:能饮用的水均能用于制备砼。
Ai——累计筛余,%。
(3)粗度 粗度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一种指标。
指标:细度模数(或细度模量),是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之和除以100之商。可按下式计算:
A2.5 A1.25 A0.63 A0.315 A0.16 Mx 100
当砂中含有大于5mm的颗粒时,则按下式计算:
(A2.5 A1.25 A0.63 A0.315 A0.16) 5 A5 Mx 100 A5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筒容积 的质量 装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监 紧装密度
紧装密度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监 空隙率(%) 制 结论:
自检评鉴: 试验人: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 鉴: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表观密 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日期:
人:
主管:
第1 / 1 页
表观相对密度 单值 平均值
水温 (℃)
水在试验 温度时的
密度 (g/cm3)
表观密 度
(g/cm3)

省 交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堆
筒容积 的质量 积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通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程 空隙率(%)
质 量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紧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 称:
岱山县江南山至牛轭岛公路工 程
合同号:
01
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试验规程
监理单位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现场桩号
环境条件
工程部位
试验设备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表观密度 浙 (容量瓶法)
试样的烘
试样、水及
水及容量
干质量 (g) 容量瓶质量 (g) 瓶质量(g)

集料、水泥结果精确值

集料、水泥结果精确值

水泥细度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比表面积 凝结时间 安定性 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2% 初凝时间: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 两个试件煮后增加的距离的平均值 不大于5.0mm 精确至1m2/Kg 终凝时间: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环 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 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精确至0.5mm 三个试件平均值,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细集料 筛分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空隙率(%) 含泥量(%) 泥块含量 亚甲蓝 压碎值(%) 三次试验结果平均值 水泥 标准稠度用水量 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 两次结果值不超过0.5% 两次结果值不超过0.4% 两次结果值不大于0.01 筛后总量与筛前总量相差不得超过 筛前总量的1% 各筛筛余试样质量精确至0.5g 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准确至1% 损耗率不大于0.3% 两次结果差值小于0.02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 测定值 两次结果差值不超过0.2% 两次结果差值不超过0.1% 以三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 均值作为压碎值的测定值 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准确至小数点后2位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准确至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4)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4.容量筒的校准方法:
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容量筒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ml:
5.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