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级优质课!《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_模板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_模板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_模板《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文/杨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1.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说课人:崔苗君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透镜及其应用》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二)复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4. 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培养眼保健的意识;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二、说学情分析和教学准备1、学情分析由于这是第一轮复习,学生遗忘比较严重,不利于本节课复习目标的达成;但毕竟学生学习过,只要方法合理就能然学生回忆并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2、教学准备:复习资料《面对面》、刻度尺、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较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着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分为课前预习、导入、交流展示预习情况、学生自主探究及有效训练、达标检测、课堂总结、课后延伸等环节。

1、课前预习:分为3部分,构建知识网络、自我检测、预习反思,其中自我检测的1、2、6都是对第一节的考查,3、4、5题是对第2、3、4、5节知识的考查,第一节用力较多,分别考查基本概念、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课内基本不再涉及第一节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加深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的特点和区别。

3. 透镜的应用: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

4. 透镜公式及其应用:薄透镜公式、焦距、焦比、放大率等。

5. 透镜实验操作: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透镜的应用,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透镜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讲解透镜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透镜作用的理解。

4. 透镜公式讲解:讲解薄透镜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透镜实验,掌握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透镜公式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透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同学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2.通过试验培育同学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同学进行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对试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亮、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久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便利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爱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试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关心人们矫正视力,爱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同学们推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讨论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看有什么改变?如今,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白什么?演示:92页试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到经过凸透镜的光互相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互相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学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熟悉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复习课的第三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的教学设计思路,主线: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应用。

中考的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二)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种类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

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它作为重点。

把难点放在透镜的应用,学生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存在问题,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学习这章的内容,但是对于透镜这章感觉很难,遇到题无从入手,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怎么也记不住。

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只会死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不会解决问题,例如使用照相机时像太大了,怎么调节镜头等等就不会操作。

通过这节课让同学熟练的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先现场调查班里近视学生的人数,再出示我的调查表,激起学生保护眼睛的欲望,学生讨论总结保护眼睛的措施。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共五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共五节)

《透镜》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透镜》。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眼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

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

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过程,积极主动获得物理知识。

2.演示法:可直观有效的辅助教学。

3.多媒体辅助法:利用课件动画模拟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稿
辛庄初中初四1班物理组张长庚
〘教材分析〙
《透镜及其应用》是初三上册第四章内容,新教材比原来的教材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中考中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常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考察相关规律应用。

复习时通过各种图片以及动画展示能充分激发学生复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重视从熟知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先通过动态flash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器材的放置,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像的变化与物距、像距的变化规。

通过列表、归纳、对比的方法学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各类透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分和矫正,采用对比方式复习,从成因、特点、成像位置、矫正发放、透镜性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比,技能防止混淆,又能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经全面学习了本章知识,有了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学生存在遗忘以及不懂现象,一些重要的知识理解不深,章节知识不系统。

因此通过本次复习应该使学生迅速构建本章知识脉络,并且通过归纳总结,结合中考真题演练迅速提高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熟练应用基本知识方法技巧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知识模块的复习归纳系统化掌握透镜及其相关应用,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并且进一步提升热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系统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本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目标展示:(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复习目标,提高系统性和复习效率)
1.中考课标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知识要点:
(1)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和作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下面我们围绕以上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化复习归纳,形成本章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进行复习:
(一)复习透镜的概念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要点归纳〗
1.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

2.多媒体展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引导归纳透镜的“会聚”“发散”含义
3.多媒体展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目的:了解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反馈练习〗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图及逆向思维法填透镜。

(二)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要点归纳〗
1.充分利用多媒体flash课件动态展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规律,按照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规律。

说明实验要求“三心同高”,以及成像特点及应用。

(flash展示时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及物体与像的移动情况)
2.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屏幕上接收不到像的原因”并展示规范答案。

3.总结出本模块重要且非常有用的结论: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焦点以内反变化”
(通过flash动态展示以及口诀式归纳方法激发兴趣,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中考真题〗
课件展示2012年2013年烟台本地中考真题,使学生明确了本知识的难易要求和学习方向。

(目的:加深印象,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操作要求,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学会灵活运用刚才归纳的规律方法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要点归纳〗
课件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结合回忆刚才flash 动画,得出各自的“成像原理”及“成像条件”同时学会应用三种器材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

通过提问,激发出学生兴趣以及探索意识。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照相机(1)成像原理: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相当于光屏(2)成像条件:
2.投影仪 (1)成像原理: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相当于光屏 (2)成像条件:
3.放大镜(1)成像原理: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 (2)成像条件:(四)复习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要点归纳〗
通过课件中眼睛构造图以及成像原理图结合提问,类比相机,激发学生兴趣,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出结论方法。

通过填写归纳表格,加深记忆,当堂巩固落实规律。

〖中考真题〗
课件展示2012年烟台本地中考真题,学生了解试题难易程度。

进一步加深规律应用能力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重要的几个成像规律原理图,以及口诀,使学生迅速形象有效的归纳出本堂重要知识点。

教师强调这几个原理图对于解答相关物理问题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使学生牢固理解记忆。

四、课堂检测:
通过中考真题更加有针对性的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控制好时间,提高学生解答效率,通过讨论交流及时解答,巩固落实效果。

五、作业:“训练.智能升级”
六、板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分类;“会聚”与“发散”的含义;三条特殊光线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心同高”;口诀
三、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条件、用法)
四、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与照相机的异同)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初四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所涉及内容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演示功能,同时充分系统化知识结构,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得出重点规律,并通过充分联系中考真题,以及及时的练习巩固落实,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其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难点和重点,我通过动画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本堂课很快的突破了重难点。

由于复习内容较多,学生的讨论归纳依然没能更加充分的发挥作用。

若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归纳交流自查,课堂效果会更加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