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公转的特征。重点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后续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以春分过后清明节的鬼食节引入公转运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根据公转特征创造了24节气。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5°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5°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这课堂上,由于知识比较复杂,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等原因,所以借助了动画演示,关注不同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每个知识点的巩固上,以高考试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亲自动手带动学生绘制简图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巩固,对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