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五) 散文阅读一 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
课时跟踪练15(40分钟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烟火翁丁黛安火塘在屋子正中。
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
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
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
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
那些柴火不耐烧,火苗轻飘,松软,须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
我们间或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的窄细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
翁丁大。
翁丁大气。
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
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
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
佤族一词本意为住在山上的民族。
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
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
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
死去就要砍下烧火。
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
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
走近了,会望见一根根木头的年龄。
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
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只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间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
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
日子一天到晚,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
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
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整理。
织布机随时拉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
翁丁织布始终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
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
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
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儿一挂,好看。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选习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15)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腾讯无人机在研发初期,定位就与现在占市场主流的航拍型无人机不同,他们的目标用户是大众消费群体。
B.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
C.由于售价低廉,药企微利甚至无利,缺乏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低价药从市场上消失。
D.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也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
一座城市是否具有道德文明,是人们选择入居的重要标准。
解析:A项,表意不明,句中“他们”一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C项,句式杂糅,删去“缺乏”或“不高”;D项,不合逻辑,应删除“是否”。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安倍晋三谈及钓鱼岛主权问题时,却表示“绝对不会向中国退让一厘米的土地”,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
②毛泽东同志对党与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往往是表现在某些历史的转折关头,他以正确的思想、杰出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③“哗、嘭嘭——”这是9月16日午间强台风“海鸥”飞临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时,扶摇直上....、海浪涛天、船只相撞带来的巨响。
④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长篇大论....,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⑤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惟妙惟肖....,印象深刻。
⑥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A.②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5(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含解析)不分版本课时作业 15题组一炼字题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题目: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
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
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考查的是两个动词,答题时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
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题目: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此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此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题目: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5)(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5)(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5)(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5)(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15)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B.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C.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D.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B项,并列不当,“实体书店”包括“商场书店”“超市书店”。
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③万家春在非常困难的境况下,凭着自己的机智与经验,把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渔家女子救出了龙潭虎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散文阅读句子含意题精讲精析新人教版
句子含意题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目。
梦里炊烟中境王民①炊烟,一种志性符号,曾承耕文明印在大地,作文化写在空,印民俗旋村落⋯⋯②如今,炊烟已越来越以到,成人梦里的幻境,成文中的追。
但是,炊烟的千古,已使夏儿女的言行止投射出被期熏烤的底色,散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出火的土情。
③炊烟里,升着生活的希望。
无是寒露沾衣是落霞照,辛勤耕作的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
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上就想到人的菜香,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④炊烟里,着游子的情。
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出的气息挂肚,游子魂梦。
庄稼人出,喜抓一把烟囱下的泥土上,“家” 个气始罩并佑着自己,地系着的灵魂。
即使是隔千山万水,言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不在的炊烟,摸到祖先的根脉,找到族群的和。
我一直在想,所“在外游子,然化作一烟,也要魂故里”,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作一种弥足珍的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出了威的呢?⑤炊烟中,延出光的推移。
清晨,冲破的炊烟房,撑起村的天空,然后又着地平扑向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醒生命万物,他抖精神迎接太阳。
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得太阳陶醉迷离、眨眼,她用花瓣一的碎片,由太阳抛出,串成莽莽云海,托得阳光多彩。
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梁柱一般托住天幕,要赶的民再争一会儿光阴,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累的民借一点余光洗洗,摸黑儿吃晚。
⑥炊烟中,氤着情画意。
炊烟和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情到碧霄”的才情,有也需借助炊烟的挈;《》曾期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的“依依墟里烟”,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文以气主”,我从一些文中确能品到炊烟鼓出的气韵。
炊烟所含的那种人情、烟火味儿,与我灵魂的密交。
那种灵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成不期而然的灵感,情便涌而出了。
当今得一的炊烟,偶出在村田野,人然看到然之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神地写在天,任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
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15 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课时强化作业十五散文类文本阅读一、(2016届无锡、苏州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长冬麦语宋殿儒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专题练 散文阅读 4篇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专题练散文阅读 4篇近来我忙得出奇,仿佛看见一些动物的身影,它们的神情和我自己颇为相似。
人兽不分,这是忙的罪过。
我曾经想过要随遇而安,不谄媚,忙碌也不抱怨。
我已经做到了不谄媚,但无论如何我不能接受忙碌。
这并不是因为我想偷懒。
事实上,真正的工作虽然会让人流汗如浆,但并不会感到苦。
相反,如果是不喜欢的工作,却又不得不做,那么就会让人感到忙碌,头疼不已。
圣人XXX终日奔波,但他从容不迫,因为他为真理而忙碌。
我自己也是如此,当我写《离婚》的时候,虽然原本想在六月初开始动笔,八月十五交卷,但当我开始写的时候,天气异常炎热,我暗自发誓不好受。
但是,当我写了两段之后,虽然汗水不断,但我并不觉得难受。
七月十五日,我居然完成了十二万字的写作。
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
我不是圣人,但我知道真正的忙碌和虚假的忙碌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忙碌,比如写情书,种地,发现九尾彗星,或在灵感的驱使下写诗作画,虽然会废寝忘食,但并不会感到苦。
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和文化。
在这样的忙碌中,人们会忘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中想着工作,梦中也是工作。
这样一来,金钱和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就不再重要了。
心中充满了工作,同时也被工作洗净,手脚越忙碌,心中越安宁,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圣人。
情书往往会成为真正的文学,因为它们涉及到情感。
虚假的忙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上却会让人麻木,导致文化的退步。
这是因为这种忙碌没有意义,大家并不愿意做这些事情,但却不得不去做。
在这种忙碌的情况下,人们像机器一样工作,疲惫不堪,或者只是半饱半睡。
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
这种忙碌会让人的心灵死去,身体也不见得健康。
它让人讨厌工作,不得不想尽办法去偷懒。
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忙碌着,但所有的工作都不是我喜欢的。
我不得不去做这些工作,因为我需要那个饭碗。
如果我不努力工作,那个饭碗就会“啪”的一声摔碎在地上!我必须努力工作,因为那个饭碗对我来说是一个高尚的目标!看看现在的世界,它不就是一个饭碗文明吗?1.A项不正确,因为文章并没有明显表达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而是在文章中探讨了“忙”的本质和价值。
高考备考资料_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文学文本。散文阅读(之一)(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十五文学文本。
散文阅读(之一)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十五文学文本。
散文阅读(之一)——抓住形神,品味情思专题十五文学文本。
散文阅读——抓住形神,品味情思董卿无疑是央视“春晚”的台柱子,其大方、端庄的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白璧微瑕,她偶尔也会出点小差错。
在杂技《空山竹语》前,董卿有这样一段串联词:“中国有句古话叫‘竹报平安’,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把报平安的家信写在竹简上了,但这青青翠竹在传统文化里一直被视为坚贞高洁、虚心向上的君子形象……”董卿显然把“竹报平安”理解成在竹简上写平安家信了,这无疑不对。
“竹报平安”是个成语,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童子寺竹”条——卫公李德裕说:北都(唐代并州,在今山西境内)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才数尺高。
相传主管寺院事务的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有没有枯萎,是否平安。
后以“竹报平安”指写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
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间还有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亦称“竹报平安”。
总之,“竹报平安”并不是在竹简上写平安信。
(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罗曼·罗兰徐志摩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归于泥土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土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土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土生分了,故土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土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土的存在。
故土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地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辞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土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新课标版)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版)15课时作业(十五)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时间:45分钟分值:73分]1.按要求扩写下列句子。
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6分)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不同角度续写两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50字。
(4分)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初春的雪”为描写中心,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意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福建专)新课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福建专)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福建专)新课标课时作业(十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大自然在反抗雷切尔·卡逊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doc
课时作业十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蛋白质的“十九般兵器”朱钦士①《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要把一件事做好,必要的工具是不可少的。
在现代火器出现之前,人们要狩猎或搏斗,自然可以拳打足踢牙咬,也就是使用人体“自带”的工具。
但是如果有武器相助,威力就大得多。
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武器。
在《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教授九纹龙史进的,就有“十八般武艺”,也就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
②我们身体里面的蛋白质,负担的任务远比古代的武士进行搏斗时多。
为了完成所有这些任务,蛋白质不但也有“十八般兵器”,而且比古代武士所用的还多一种,所以有“十九般兵器”。
这些武器的名字中最后的两个字(氨酸)相同。
为了看起来简洁,并且和上面的“十八般兵器”对应,我们在这里把这最后两个字略去,只写出它们前面的字,那就是丙、缬、亮、异亮、苯丙、脯、色、丝、酪、半胱、蛋、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天冬、谷、赖、精、组。
③在这里先说说蛋白质的重要性和任务。
任务清楚了,蛋白质为什么要这么多种“武器”就清楚了。
④蛋白质不仅是构成皮肤(如胶原蛋白)、毛发和指甲的材料,更与所有的生命活动有关。
肌肉收缩需要几种蛋白纤维,物质转运需要各种蛋白转运器,识别敌友需要抗原识别蛋白,标记外来的异物需要抗体,凝血需要纤维蛋白,调节血糖需要胰岛素,感知外界信号需要各种蛋白质受体,把DNA(脱氧核糖核酸)缠绕成染色体需要组蛋白,控制基因的表达需要各种转录因子等等。
⑤除了以上功能以外,蛋白质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催化各种化学反应。
生命活动是通过几千种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包括利用外来物质建造自己的身体,氧化食物中的分子以获取能量,生产前面提到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分子,如转运蛋白、抗体、激素、凝血因子等等。
化工厂里面要实现各种化学反应,常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条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5 散文阅读(原卷版)
【2015考纲解读】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练十五群文阅读写人记事散文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①表明长街夜晚的不寂寞,渲染悲凄阴森的气氛;②说明女人们生活的艰辛, 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悲苦;③象征世道混乱的土匪军段说长街“寂寞”,后文却写的是长街“不寂寞”,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 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 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 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 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⑬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嚎着,用鼻 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 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⑭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 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 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
④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 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 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 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 定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 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 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5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 收去。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的祖父汪曾祺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
他的本名我只在名帖上见过。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多数店铺要把东家的名帖投到常有来往的别家店铺。
初一,店铺是不开门的,都是天不亮由门缝里插进去。
名帖是前两天由店铺的“相公”(学生)在一张一张八寸长、五寸宽的大红纸上用一个木头戳子蘸了墨汁盖上去的,楷字,字有核桃大。
我有时也愿意盖几张。
盖名帖使人感到年就到了。
我盖一张,总要端详一下那三个乌黑的欧体正字:汪嘉勋。
好像对这三个字很有感情。
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
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终身遗憾的。
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
我们家原是徽州人(据说全国姓汪的原来都是徽州人),迁居高邮,从我祖父往上数,才七代。
祠堂里的祖宗牌位没有多少块。
高邮汪家上几代功名似都不过举人,所做的官也只是“教谕”“训导”之类的“学官”,因此,在邑中不算望族。
我的曾祖父在外地坐过馆,后来做“盐票”亏了本,甚至把家产都赔尽了。
听我父亲说,我们后来的家业几乎是祖父赤手空拳地创出来的。
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
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
印象中大概在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但他的田好田不多。
一部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草,谓之“草田”。
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
后来请人代管,田地上的事就不再过问。
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
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春联是祖父自撰的。
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域”。
祖父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
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
尤其是丸散,常言“神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
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金色的飘落毛时安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早上,起风了。
我和妻子一起推着童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
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扑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
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童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
落叶的黄同样地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
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
宝宝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
③宝宝来到这世界不久。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光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过舞蹈过。
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
两只鼓鼓囊囊的小手像枝桠伸向蓝天,不断地比划着挥舞着。
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
④还依稀记得,初春我们搬来不久,嫩嫩的新绿在和煦的春风和清脆的鸟鸣声中,与晨雾一起欢欣地爬上枝头的动人情景。
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
还清晰记得,盛夏银杏叶儿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深绿,一路高歌,沉甸甸地压满整条大街。
每到入夜时分,它们伴着温馨的街灯和漂浮着咖啡茶香的气息,彼此依偎,彼此摩挲。
在月色星光下,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倾诉着夏日浪漫的情怀。
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地就让它们走完了一次生命的轮回。
更让我惊愕的是,这生命的凋零竟会充满着如此恢宏壮观的诗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广东专版)15A
课时作业(十五)A [散文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15分)梦里炊烟诗中境王民选①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②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
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
③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
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
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④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
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
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
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⑤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
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
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
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
⑥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
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五) 散文阅读一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五)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8分)佛鼓林清玄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
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
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
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
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
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
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
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
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
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⑨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五)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8分)佛鼓林清玄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
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
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
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
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
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
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
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
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
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⑨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10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
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
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
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
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⑫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
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⑬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
”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⑭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
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⑮殿里的燕子也如潮的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④段描写菩提树,并非只是一般的写景,它象征一种静默而坚强的精神,历经寒冬,守候春天,在沉默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B.本文描写比丘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C.作者在文中多次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比如用鸟低哑的叫声来衬托出家人的身心清净,用极轻的醒板声衬托清晨的宁静。
D.作者虽然细致记述了听佛鼓的过程,赞美了佛鼓的丰富意蕴,但都是为了突出晨钟给自己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拂之不去的影响。
E.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2.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6分)(1)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
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第⑬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的是怎样一种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200字)(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25分)故乡的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
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
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
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
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
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
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
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
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
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
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
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
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
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
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
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
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中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2.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