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鞍区病变

合集下载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垂 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搏 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体至
萎缩、变薄。
CT:垂体窝内脑脊液密度,不能与垂体囊肿区分。 MRI:垂体窝内脑脊液信号,垂体组织受压位于垂体窝的周围,视交叉下移。
垂体受压的部位不同,空蝶鞍的表现各异:
水肿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 壁
胶质瘤
错构瘤 生殖细胞瘤 嗜酸性肉芽肿
颈动脉:海绵窦侧壁通过, 流空 动脉瘤 闭锁或闭塞 发育异常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颅N 神经鞘瘤 感染性病变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动静脉瘘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内下 侧厚 脑膜瘤 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TB 非感染性病变:结节病 蝶窦/颅底骨:蝶窦含气、粘膜及骨 壁 蝶窦粘膜来源的癌:鳞癌、粘液囊

性激素腺瘤--阳萎。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力障碍(失 明)。

8-27%的垂体瘤不引起症状,不 发病,常为偶然发现。

2)垂体瘤大小区分: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内分泌评价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分 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口干、多饮多尿—确定为中枢性尿崩症
垂体病变----结合临床表现

“停经(月经不调)、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PRL瘤)
▪ 垂体PRL瘤 ▪ 颅咽管瘤 ▪ 垂体Rathke裂囊肿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蝶鞍增大及肿块
女,32 闭经3个月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内分 泌失调等。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鞍区病变解剖基础鞍区病变涉及范围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常累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下丘脑、垂体、Willis环等。

病变本身或手术原因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常造成严重后果二、术后常见并发症1.真性尿崩a.发病机制: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经视上垂体束纤维储存在垂体后叶。

ADH作用于肾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起到浓缩尿液的作用。

病变或手术累及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切除后导致ADH产生或分泌障碍,致使原尿无法浓缩,形成尿崩b.病理生理:患者尿量大大超出正常标准,且为低比重、低渗透压尿,若无及时处理,可造成患者脱水;同时由于丢失的水分超出排泄的尿钠,形成高钠血症c.治疗:治疗主要依靠激素替代疗法,即以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注射,可有效控制尿量;同时以低张或等张的溶液补充丢失的有效循环容量2.脑耗盐综合症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等神经内源性利钠因子有关。

其可直接作用于肾髓质集合管并可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钠排泄b.病理生理:亦可有尿量远超正常生理量,从而造成患者脱水及有效循环容量不足;但需注意的是患者经肾丢失的钠要超过水,因此形成血低钠血症c.诊断标准:①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低钠血症(<130mmol/L)③尿钠排出增加(>20mmol/L或>80mmol/L)④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1⑤尿量>1800ml/d⑥低血容量⑦全身脱水表现d.治疗:以积极补充丢失的钠和水分为主,多可在3-4周后自愈,但也有病程迁延至数月至半年者。

注意在纠正低钠血症时不宜过快,避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病变。

同时应用氢氟可的松可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钠而纠正负钠平衡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a.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刺激下丘脑-垂体轴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度释放b.病理生理:尿量可增加或减少,但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增加;由于水分重吸收增加,导致血液内呈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液渗透压降低,且不存在血容量不足c.治疗:限制水分摄入,必要时可予速尿利尿4.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病变或手术损伤该区域常导致异常的体温波动,以高热为主,也有低体温的发生。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内占位病变的治疗
0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常 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缓 解症状和辅助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激素、抗癫 痫药物、化疗药物等,具体药 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来确定。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方便、无创, 但效果较慢,且长期使用可能 产生副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主要 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大的占 位病变或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的
02
学检查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鞍内占位病变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对比度的优点。
详细描述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程度。MRI检查的图像可以多角度、多平面重建,有助 于全面观察病变特征。
病变。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开颅手术、 显微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
定。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效果较快,但 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期较长。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和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质子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来确定。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
让患者了解鞍内占位病变的相关 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的重要性,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等,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病

鞍区病变鉴别[可修改版ppt]

鞍区病变鉴别[可修改版ppt]

空泡蝶鞍
• 垂体瘤
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泌乳素腺瘤(PRL瘤)、 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ACTH瘤)等,有混合型腺瘤。 如肿瘤直径分——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瘤, 确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肿瘤直径 >1cm,突破鞍膈为大腺瘤,>3cm 为巨腺瘤。
A
B
C
硬膜强化。矢状位T1WI增强。A、 垂体腺瘤(多激素)鞍区硬膜未见 强化。B、 垂体腺瘤(无激素),鞍结节硬膜强化,呈尾征。C、垂体 腺瘤(FSH),垂体腺瘤的前方和后方均可见硬膜强化。
正常鞍区的部分硬膜可出现强化,以鞍结节区、 蝶骨平板多见,但一般正常强化的硬膜厚度不超 过蝶窦粘膜
Mastronardi L, Guiducci A, Spera C, et al. Ki-67 labelling index and invasiveness among anterior pituitary adenomas:analysis of 103 cases using the MIB-1 monoclonal antibody. J Clin Pathol 1999 ;52:107-111
垂体腺瘤MRI表现
微腺瘤
1,鞍隔膨隆、鞍底下陷、鞍内结节影 2, 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3,增强: 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垂体先于肿瘤强化) 等信号:扫描延迟 4,薄层动态增强:早期呈低信号 5,垂体柄偏移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 (6)鞍底骨质改变 • (7)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
Rathke裂囊肿
Rathke裂囊肿
• 40%完全在鞍内,60%有鞍上扩展 • 有症状的RCC大小多在5~15mm • 边界清晰,圆形或分叶状鞍内/鞍上肿块,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课件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课件

放疗是通过放射线杀灭病变组织中的癌 细胞,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介 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等设备进行局部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病变组 织进行精确治疗,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 或药物治疗的患者。但其他治疗方式的 副作用和风险也较高,需要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治疗。
04
鞍区占位病变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ppt课件
目录
• 鞍区占位病变概述 • 鞍内病变的诊断 • 鞍区占位病变的治疗 • 鞍区占位病变的预防与康复
01
鞍区占位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鞍区占位病变是指发生在鞍区( 颅骨正中部的一个凹陷区域,容 纳脑下垂体)的肿瘤或其他异常 组织增生。
分类
鞍区占位病变可根据其性质分为 良性占位和恶性占位,常见的类 型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 节脑膜瘤等。
的信息,有助于诊断。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提供鞍内病变的骨性 结构信息,对于判断是否有骨质 破坏以及鞍内病变的钙化情况具
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显示鞍内病变导致 的骨性结构的改变,如鞍内占位
引起的骨质压迫或破坏。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检测
对于鞍内病变,尤其是垂体腺瘤,激素水平的检测是必要的。通过检测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 TSH)等激素水平,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以提供全身状况的评估,对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情 进展具有参考价值。
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鞍内病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鞍区病变健康宣教

鞍区病变健康宣教

4
心理压力来源
1 疾病本身:鞍区病变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2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疼痛、副作用等不适 3 经济压力:治疗费用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4 社会压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社交,影响人际关系 5 心理担忧:患者可能担心疾病复发、恶化,对未来产生担忧
心理调适方法
01
垂体腺瘤:最常见的鞍区病 变,可导致激素分泌异常
03
鞍区脑膜瘤:起源于鞍区脑 膜的良性肿瘤,可引起头痛、 视力下降等症状
02
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的 良性肿瘤,可引起视力、内 分泌等问题
04
鞍区转移瘤:其他部位肿瘤 转移至鞍区的恶性肿瘤,可 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鞍区病变症状
头痛:持续性头 痛,可能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x
01
02
03
04
1
鞍区病变定义
பைடு நூலகம்
01
鞍区病变是指发生在鞍区(即垂体、下丘脑、视交叉等部位)的疾病。
02
鞍区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病变、视交叉病变等。
03
鞍区病变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视力障碍、生长发育异常等症状。
04
鞍区病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影响生活质量。
常见鞍区病变类型
02
04
体检注意事项: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注 意饮食健康等
03
体检频率:根据个 人健康状况和年龄, 制定合适的体检频 率
早期发现和治疗
0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鞍区病变相关检
查,如CT、MRI等
02
症状监测: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头
痛、视力下降等

鞍区占位性病变

鞍区占位性病变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尽量满足 病人住院期间的合理要求。 鼓励患者主动进 食,以保证机体营养的供给。
困惑
• 1、如何早期耐药菌的预警?
10/24/2019
10/24/2019
鞍区占位性病变
10/24/护理措施
发生在蝶鞍区的肿瘤
鞍内、鞍上、鞍旁、鞍后及鞍下肿瘤。鞍 旁多为脑膜瘤等,鞍后多为脊索瘤等,鞍 下为蝶窦肿瘤。而鞍内与鞍上肿瘤包括: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鞍 部异位松果体瘤等。
鞍区占位性病变
垂体腺瘤分类
1.泌乳素细胞腺瘤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 4.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 5.促性腺激素腺瘤 6.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 7.无内分泌功能细胞瘤。
术后一般护理
1、 术后麻醉未清醒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清醒 后血压正常者头部抬高15°~30°。
垂体瘤患者经蝶手术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床头 40°~50°。 2、根据手术入路做好局部护理,经鼻蝶手术者,注意鼻 腔渗液,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用无菌棉棒擦拭,避免擤
鼻、打喷嚏,避免用力排便等护,理及问早题发现脑脊液鼻漏 。
潜在并发症
垂体功能低
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疲倦、乏力 、皮肤干燥苍白、食欲缺乏或无力进食 ,下床后无力支持身体而摔倒等症状。
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擦背, 预防褥疮,严禁使用热水袋保暖,防止 烫伤;加强营养支持,喂食时一定要叫 醒患者,防止误吸,必要时静脉补充营 养;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做细致耐心的解释,及时做好心 理护理以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使之均能积极 配合治疗和护理
潜在并发症
术后颅内血肿
时间:术后24-48小时内。 部位:脑内和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多见 特点:术后出现进行性障碍或出现昏迷,同样伴有颅内压 增高。 表现:头痛、呕吐、躁动、两慢一高,或出现明显的闹受 压表现,如偏瘫、单瘫、失语、一侧瞳孔散大或原有神经 功能障碍加重。 原因:术中止血不彻底;病人躁动引起的血压增高,导致 出血部位再出血;术中减压,导致颅内压差发生变化,引 起桥静脉撕裂出血。 处理:及时行CT检察,较大的血肿行手术清除,必要时去 骨瓣减压。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注:绿色表示视交叉区核团,红色表示漏斗区核团,黄色表示乳头体区核团
1.2.2.2 下丘脑纤维联系示意图。传入下丘脑的纤维主要来源于边缘叶,丘脑, 底丘脑,基底节,脑干网状结构,视网膜,也有可能来源于新皮质。传入纤维 主要终止于外侧核团。在下丘脑核团中,主要的传出纤维由室周和内侧核团发 出,而从哺乳动物下丘脑发出的纤维主要抵达前后垂体,丘脑,边缘叶,网状 结构,脑干,底丘脑,基底节,上丘,黑质,小脑和新皮质。
P.C.A:大脑后大脑后动脉
P.Co.A:后交通动脉 Pit.Stalk:垂体柄
Thal.Perf.A:丘脑穿动脉
V.Of Galen:Galen静脉
鞍区重要结构底面观
鞍区以及周边重要结构矢状位观察
1.2 鞍区重要结构以及功能
1.2.1 垂体:
1.2.1.1 垂体解剖: 垂体是人体内的重要内分泌器官。成人 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 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垂体可以分为垂体 前叶、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垂体前叶又称 为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于各种腺 体,影响腺体的分泌。垂体后叶后又称为 神经垂体,储存催产素和加压素,影响人 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垂体柄是连接下丘脑 和神经垂体的重要结构,下丘脑的核团发 出纤维通过垂体柄至神经垂体储藏。
d.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少见,导致甲亢。 e. 卵泡刺激素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 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 子 数目减少等。 f. 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 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 醇增多。
2). 激素水平低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导致各种垂体激素水平下降,最常见 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导致的性功能减退、 性腺萎缩;生长激素水平降低导致身材矮 小;甲状腺激素降低导致畏寒,粘液性水 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导致阿狄森病; 促黑素水平低下导致乳晕、腋窝以及会阴 部色素缺失。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PPT课件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PPT课件

.
41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 增强:无血栓时,全均匀一致强化,与 颈动脉强化曲线一致
• 有血栓时,可见强化部分与颈动脉强化 一致,周边有不强化的血栓
• 可见密度相反征象
• CTA可显示供血动脉. 及动脉瘤
42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MR
• 出血+SAH
• 无血栓动脉瘤 T1 低 流空效应 T2 低
• 混合性Pial-Dural AVMs 先天性
• 扩张A、V、毛细血管床(可无)
• 85%在幕上
• 20~40岁多发(75%)
• 出血,癫痫,神经功能障碍,杂音
• DSA:增粗A、V,毛细血管团
.
49
• V早期显影,肿块效应轻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s )
• NECT:等/稍高密度,可见纡曲血管影,有血 栓形成时,可有钙化,或软化灶,局限性脑萎 缩
.
21
鞍内占位
垂体生理性肥大 • 垂体高度8~13mm • 中央部实 • 密度均匀 • 多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产后哺乳期 孕期,甲低等
.
22
.
23
.
24
鞍内占位
空蝶鞍
鞍隔缺损 • 鞍内被CSF充填,CT呈脑脊液密度 • MR:在各序列中均呈CSF信号 • DDX,囊肿,扩大的三脑室
.
25
.
.
18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四、各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内占位
生理性及囊肿类
垂体生理性肥大 空蝶鞍 Rathke’s囊肿 鞍内蛛网膜囊肿 胶样囊肿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动静脉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炎症 脓肿 垂体炎 肿瘤 垂体微腺瘤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s ) • NECT:等/稍高密度,可见纡曲血管影,有血
栓形成时,可有钙化,或软化灶,局限性脑萎 缩
• CECT:明显强化,见纡曲血管影 • 有血肿时有水肿和占位 • MR:血管有流空效应 • 有出血时——出血改变 • MRA:示瘤巢,有血栓时呈混杂信号,占位轻
血时,灶周无水肿,有出血时,可有血 肿CT表现 • 有血栓时,密度可欠均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 增强:无血栓时,全均匀一致强化,与
颈动脉强化曲线一致 • 有血栓时,可见强化部分与颈动脉强化
一致,周边有不强化的血栓 • 可见密度相反征象 • CTA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动脉瘤
鞍内占位
• 泌乳细胞腺瘤 •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 混合生长激素和泌乳细胞腺瘤 • 促皮质腺瘤 • 促睾丸激素腺瘤 • 促甲状腺素腺瘤---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 多激素腺瘤 • 无作用细胞腺瘤(含嗜酸粒细胞瘤)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 • 占鞍区肿瘤的1/3~1/2 • 年龄,多见于成人,10%见于儿童 • 临床:典型良性,生长慢肿瘤 • 大多无症状,偶被影像和尸检发现 • 内分泌症状,闭经,泌乳……
• 静脉丛移位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MRI:薄层冠扫+C • T1——低信号,质子——等S1 • T2——信号不定,低信号--等S1(延迟) • +C——低信号灶 • 占位效应:柄和静脉丛移位,鞍底倾斜 • 垂体高度增加 • 外形改变 • 出血,囊变改变 • 垂体瘤假阴性,无位于异常及占位效应 • 极小——无位于异常及占位
DDX:胶样囊肿,非钙化的颅咽管瘤,
囊性垂体瘤,炎性囊肿,表皮样囊肿

(完整版)鞍区解剖与病变

(完整版)鞍区解剖与病变

急性期
下视丘放射性 损伤
放射性 早期迟发性 脑损伤 反应期
晚期迟发 性反应期
局限性放射性坏死 弥漫性脑白质损伤 大动脉放射性损伤
钙化性微血管病 脑萎缩
A
B
C
D
男,42岁,因视力下降而发现并确诊为垂体大腺瘤,行经蝶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视 力恢复正常,常规行普通放疗(剂量45Gy),放疗结束8个月后复又出现右眼视力的 急剧下降,双颞侧视野偏盲;患者逐渐出现嗜睡、倦怠、乏力、高热等下丘脑损伤
间接征象: 1. 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破坏 2. 垂体上缘隆起 3. 垂体高度增加、左右不对称、垂体柄偏斜
强化征象: 1. 病灶在强化的垂体组织中呈低信号 2. 垂体组织先于肿瘤组织增强
普通强化扫描的时间、剂量不当
动态增强扫描
病例3
平扫
平扫
平扫
强化
病例3: 30岁女性 月经不规律1.5年、流产2次, PRL51ng/ml, 术后 11个月PRL 13.2ng/ml, 月经规律
脊索瘤
临床探索: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斜坡、鞍底脊索瘤
*
D
*
E
#
H
I
16岁,男性,间断头痛2年
神经鞘瘤
观点9:对于MP型三叉神经鞘瘤, 以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为第一选择
*
G
H
I
J
下视丘放射 性损伤
在国内外将“下视丘放射性损伤” 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
视力下降 头痛、乏力
轻者
重者
失明、昏迷 死亡
期望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up. J neurosurg, 2006, 104: 54-61
Rathke 囊肿
观点7:Rathke 囊肿的治疗并不排斥开颅手术, 应以囊肿的切除、垂体功能的最大保护为原则

鞍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 MRI上表皮样囊肿的信号特征在T1、T2上与脑脊 液信号大致相同,但rI'2信号常为层状改变,DWI 上呈高信号,无强化且具有不定型境界不清楚的 特点。根据肿瘤内蛋白含量的不同,其Tl信号表 现多样;T2信号一般呈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抑 脂序列信号无变化;DWI上因囊内蛋白成分使水 的弥散受限从而表现为高信号。其下方常可看到 被弧形压扁的垂体,增强时垂体明显强化可与其 鉴别。
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徐吉光
• 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为病理特征的多种 疾病 • 的总称,常见病包括:垂体腺瘤囊变、囊 性颅咽管瘤、Rathke’S • 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蛛网膜囊 肿及垂体脓肿等。鞍区 • 病变大多为良性肿瘤,其中垂体腺瘤是鞍 区最常见的肿瘤。
一:垂体腺瘤囊变
•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内肿瘤,单纯囊性垂体 瘤较少见,常见囊性垂体瘤一般为实性瘤体内 出现囊变、坏死。垂体腺瘤发生囊变占5—18 % ,大腺瘤向上生长凸入鞍上池,向下压迫 或侵犯鞍底,向两侧侵犯海绵窦,腺瘤体积较 大,更易造成鞍隔附近血管的压迫而致肿瘤缺 血而导致囊变,囊变的垂体腺瘤常反复出血, 囊内出现液平。20—25% 出现视力受损或其 他脑神经麻痹,垂体瘤出血(卒中)临床表现为 突发头痛、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和激素功能失 调。
• MRI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呈 短Tl长T2信号改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在 T2有时可见到毛发团状改变。抑脂像可见 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样囊肿破裂后,病 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可见脂液界 面及化学位移伪影。
鞍区神经节细胞瘤 (极为罕见)
a. 术前MRI增强示鞍区占位病变;b. 病例检查:镜下见大小、 形状不一的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极性紊乱(HE×100); c. NF阳性(免疫组化×200);d. 术后3个月复查MRI:垂 体柄,视交叉明显可见,未见肿瘤残余及复发。

最新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最新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P.Co.A:后交通动脉 Pit.Stalk:垂体柄
Thal.Perf.A:丘脑穿动脉
V.Of Galen:Galen静脉
鞍区重要结构底面观
鞍区以功能
1.2.1 垂体:
1.2.1.1 垂体解剖: 垂体是人体内的重要内分泌器官。成人 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 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垂体可以分为垂体 前叶、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垂体前叶又称 为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于各种腺 体,影响腺体的分泌。垂体后叶后又称为 神经垂体,储存催产素和加压素,影响人 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垂体柄是连接下丘脑 和神经垂体的重要结构,下丘脑的核团发 出纤维通过垂体柄至神经垂体储藏。
2.1.1 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1 激素水平改变。 2.1.1.2 头痛。 2.1.1.3 周边结构受压症状。
2.1.1.1.激素水平改变:
1). 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
a. 泌乳素腺瘤:导致女性停经,泌乳,不 孕以及男性性功能下降。 b. 生长激素腺瘤:导致巨人症,肢端肥大 症。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柯兴病。临床 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多血质、 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 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 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 人并有高血压、糖 尿病等。
1.2.3 视交叉
1.2.3.1 解剖
1.2.3.2 视觉的传导: 双颞侧的光线可以在 双侧鼻侧的视网膜细 胞上产生神经冲动, 沿着视神经下传,至 视交叉交叉后,和对 侧的颞侧视神经纤维 共同组成视束,至外 侧膝状体交换神经元 后,到达视皮质形成 视觉。
2. 常见的鞍区病变
2.1 垂体瘤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也是最常 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约17%。

鞍区占位性病变该怎么办?

鞍区占位性病变该怎么办?

鞍区占位性病变该怎么办?人的脑部是最重要的部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需要大脑发出指令进行的,另外,头部的组成部分比较多,五官都在头部上,所以脑部的健康影响着头部哥哥器官的运作,如果大家平时总是感觉眼前一黑,这可能是鞍区占位性病变,具体需要检查确定。

鞍区病变种类较多,应做一个MR增强扫描。

可能是垂体瘤、脑膜瘤或动脉瘤等,前两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后遗症较小。

颅脑损伤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

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大约0.686-1.96千帕,或者70-180毫米水柱)。

所谓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腔内一定空间被局灶性病变所占据,引起临床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和颅压增高,这种病变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①颅脑损伤引起的各类颅内血肿(如硬脑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混合性血肿)。

②各种自发性颅内出血及血肿。

③颅内各种原发和转移性肿瘤。

④颅内脓肿。

⑤颅内各种肉芽肿。

⑥颅内各种寄生虫病。

⑦其它占位性病变。

造影颅内病变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定位。

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MR)检查是诊断颅内病变的主要方法。

头颅MR 图像能够准确显现颅内解剖的结构,但由于部分病变如较小的动静脉畸形在MR上显示不够清楚,不能确定病变是否存在,而DSA 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颅内血管,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异常的"金标准",通过图像可以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但难以精确定位。

配准等然后相加、重叠,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新的图像,从而使不同的术前准备影像相互完善和优势互补,增加信息量,形成全新的影像资料,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并准确定位,对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术前禁食12小时,做造影剂过敏试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和止吐剂。

鞍区占位性病变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视力神经受到压迫,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此时必须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得不到最好的治疗,导致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原因大都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建议患者放松心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和蔬菜,增加身体抵抗力。

《鞍区囊性病变》课件

《鞍区囊性病变》课件
分类
鞍区囊性病变可分为鞍内型、鞍 旁型和鞍上型,不同类型的病变 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发病机制
病因
鞍区囊性病变的病因较为多样,可能 与先天发育异常、炎症、外伤、肿瘤 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过程
在发病机制方面,鞍区囊性病变的形 成通常与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液体 分泌过多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鞍 区的液体逐渐积聚,形成囊性结构。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按 时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鞍区囊性病变的根 治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 的患式需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进行选择。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术后护理和 康复,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体征表现
视神经乳头水肿
鞍区囊性病变可能导致视神经受压,引起视 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视盘颜色发白、边界
模糊。
瞳孔异常
鞍区囊性病变可能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眼球 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不能向外侧运动。
眼球运动障碍
鞍区囊性病变可能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瞳孔 缩小或扩大。
偏瘫
鞍区囊性病变可能压迫大脑中动脉,导致偏 瘫,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完全瘫痪。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 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患者的
康复。
患者教育
01
02
03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鞍区囊性病变 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 等信息,帮助患者全面了 解疾病。
自我管理教育
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 理,如定期复查、按时服 药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1.空蝶鞍综合征:空蝶鞍综合征(emptysellasyndrome )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以分两类: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为"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为"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

2.Cushing病: 在Cushing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病因中,最多见者是由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所引起的临床类型,称为Cushing病(Cushing disease)。

Cushing病约占 Cushing 综合征的 70% ,多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儿童、青少年亦可患病。

垂体病变最多见者为 ACTH 微腺瘤(直径< 10mm ),约见于80%Cushing 病患者。

3.垂体卒中: 垂体突发出血、缺血、梗塞、坏死,并引起突发性鞍旁压迫和颅内高压症或脑膜刺激为特征的急性综合征。

常见临床症状为脑膜刺激征,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等。

应予大量激素替代疗法、止血剂等。

有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者要检验水盐代谢;遇严重颅压增高、视力减退、昏迷、病情进行性恶化者,应手术减压。

4.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or HTPA axis),也被叫做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LHPA轴),是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集合,包括下丘脑(脑内的一个中空漏斗状区域),脑垂体(下丘脑下部的一个豌豆状结构),以及肾上腺(肾脏上部的一个小圆椎状器官)。

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HPA轴。

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并调节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系统,心情和情绪,性行为,以及能量贮存和消耗。

从最原始的有机体到人类,许多物种,都有HPA轴。

它是一个协调腺体,激素和部分中脑(特别是参与介导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的中脑区域)相互作用的机制。

5.肢端肥大综合征: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所致的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一种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生长激素过多主要引起骨骼、软组织和内脏过渡增长,在青春期少年表现为巨人症(gigantism),在成年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可出现颅骨增厚、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下颌突出、牙齿稀疏和咬合不良、手脚粗大、驼背、皮肤粗糙、毛发增多、色素沉着、鼻唇和舌肥大、声带肥厚和音调低粗等表现。

生长激素异位分泌较罕见,因过多的GHRH促使垂体GH细胞增生常见于癌性肿瘤,罕见于下丘脑错构瘤、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

简答垂体微腺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

试述垂体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垂体瘤诊断垂体瘤入路垂体瘤病因进展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注意事项垂体瘤病理分类女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表现14、垂体卒中的分类:⑴.暴发性垂体卒中(Ⅰ型):指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响下丘脑,此时病人均伴有脑水肿及明显颅内压增高,出血后3小时内即出现明显视力视野障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

⑵.急性垂体卒中(Ⅱ型):指出血比较迅猛,出血量较大,已累及周围结构,但未影响下丘脑,也无明显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眼肌麻痹或意识障碍,在出血后24小时达到高峰,在观察治疗期间症状和体征无继续加重倾向,但占位效应明确。

⑶.亚急性垂体卒中(Ⅲ型):出血较缓慢,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原有垂体腺瘤症状轻度加重,无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常被病人忽略。

⑷.慢性垂体卒中(Ⅳ型):出血量少,无周围组织结构受压表现,临床上除原有垂体腺瘤的表现外,无其它任何症状,往往是CT、MRI或手术时才发现。

鞍区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鞍区病变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优点与缺点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基本手术步骤。

2.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1)内分泌表现:生长激素腺瘤:早期较小,仅数毫米大小。

主要表现为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时生长过快,甚至发育成巨人症。

成人后为肢端肥大。

有的有饭量增多、毛发多、皮肤粗糙、色素沉着。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

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催乳素细胞腺瘤: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重者睫毛、阴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萎缩,精子减少,不育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表现为向心性肥胖。

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

其他腺瘤较少见。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常无障碍,肿瘤长大,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

表现为双颞侧偏盲或一眼正常,一眼颞侧偏盲。

重者是失明。

3)放射学检查:平片可见蝶鞍球形扩大,无钙化。

气脑造影见交叉池抬高或消失。

大脑前动脉根部向后上移位。

CT可见鞍上或鞍内有高密度病灶。

MRI于微腺瘤时见垂体瘤内有异常信号,垂体上沿局灶性对称或不对称上突,垂体柄移位,鞍底下陷或轻微下陷。

大腺瘤时鞍内垂体信号消失。

肿瘤向鞍上发展占据鞍上池,视交叉抬高,甚至深入第三或侧脑室;向两侧发展侵入海绵窦,颈内动脉受压移位或被包绕。

海绵窦外膨。

向下可突入蝶窦。

实体者T1、T2表现与脑组织等信号。

囊变与坏死区呈长T1与长T2信号。

2)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常与垂体腺瘤相混,多发生在鞍内,常向第三脑室内、鞍后或鞍旁发展。

典型颅咽管瘤不难鉴别,多发生在儿童或青春前期,表现为垂体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停滞,50%呈侏儒型或矮小症。

约1/3病人患有尿崩症。

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70 %的病人鞍上或/和鞍内呈现钙化斑块,肿瘤多呈囊性,有时囊壁钙化呈特有的蛋壳形。

CT扫描为鞍上低密度囊性区。

边界清楚、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实体肿瘤CT扫描表现为均匀的密度增高区,囊壁呈壳样钙化是颅咽管瘤的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注射造影剂,实体肿瘤为均匀增强;囊性肿瘤为环形囊壁增强。

MRI显示鞍上、鞍内的囊性肿物,可为长T1、T2,也可为短T1、T2信号。

手术时见肿瘤内为绿色液体,有时囊液稠如机油,内含胆固醇结晶。

在成人,颅咽管瘤多为实质性,可有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等,难与垂体腺瘤鉴别,有时取下瘤组织作病理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3)脑膜瘤:颅底脑膜瘤有时发生在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嵴或视交叉鞍膈处,多见于成年。

可有双眼或单眼颞侧偏盲,视神经乳头原发性萎缩,肿瘤多呈不规则形状,也可有其他颅神经的损害,蝶鞍一般正常,但鞍结节部位可出现骨质增生。

内分泌症状多不明显,垂体内分泌素测定正常,如病程较久常致一眼或双眼失明。

CT扫描多为实性呈均匀高密度影像,很少有囊性。

MRI显示T1像呈较为均匀的信号,稍稍低于脑组织,但长T2的肿瘤内常因有低信号区(斑块样的)并不均匀,这是该处血液丰富的结果。

4)异位松果体瘤:异位松果体瘤可长在鞍上、垂体柄或下丘脑处,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表现为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障碍,特别是后叶症状比较突出,尿崩症常为首发及长期的唯一症状。

青春期前病人可致发育停滞,多出现颞侧偏盲及视神经原发性萎缩。

蝶鞍多正常。

垂体内分泌激素测定正常或低下。

CT扫描可见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内有散在钙化点,注射造影剂后高密度区明显均匀增强。

MRI显示为长T1和长T2信号。

有时手术前与垂体腺瘤很难鉴别,需要手术探查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才能证实诊断。

5)脊索瘤:脊索瘤系先天性肿瘤,少见,多发生在成年人。

常位于颅底中央部,如斜坡,向鞍区侵犯,有多发颅神经麻痹症状,头痛,视力减退,双颞侧偏盲,视神经原发萎缩。

没有内分泌素分泌过多症状,X线颅底相可见骨质破坏,垂体内分泌素测定多为正常或低下。

6)视神经或视交叉胶质瘤:少见,多发于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病侧眼球突出,视力障碍,视野缩小及视神经乳头水肿。

来自视交叉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内分泌障碍症状、视力减退、偏盲、视乳头水肿或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

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丧失,视神经孔扩大,蝶鞍多正常,垂体内分泌测定多为正常。

7)上皮样囊肿:为非炎症性胆脂瘤,多生长在颅底或鞍旁,可有不同程度的第Ⅲ、第Ⅳ、第Ⅵ颅神经或第V颅神经受侵犯的症状,垂体内分泌测定多为正常,X线颅底相偶可见颅底有骨质破坏,CT扫描呈低密度影像。

8)神经鞘瘤:神经鞘瘤大多数发生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发生者很少。

侵及鞍区以三叉神经鞘瘤最多。

有三叉神经鞘瘤的初发症状,疼痛,感觉麻木,迟钝,灼热感等。

(2)其他非肿瘤性疾病1)空泡蝶鞍综合征: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

先天性者系鞍膈先天性缺损或形成不全(占21.5%),68%~87 9/6为中年经产妇,与妊娠分娩的生理性垂体体积增大有关。

继发性者为垂体手术和放射线疗法后所致。

一般无症状,CT扫描为蝶鞍内的低密度区,诊断关键为脑池造影CT扫描,发现造影剂(METRIZAMlDE)进入蝶鞍的蛛网膜下腔。

如有脑脊液漏及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是手术适应证。

2)垂体脓肿:一般为全身性疾病的垂体部位的表现,少见。

多发生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后病人。

有蝶窦炎的病人易出现。

可在50%的病人中找到感染源。

90%病人表现为头痛,70%有蝶鞍区占位症状及内分泌低下症状。

33.3 9/6表现为脑膜炎。

术后死亡率为40%。

放射诊断上可见蝶鞍扩大或破坏,与肿瘤鉴别困难。

使用大量抗生素如效果不好,可考虑经蝶手术引流。

3)拉克氏囊肿: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有13%~22%存在着直径1~5mm的小囊肿,一般认为系来自颅咽管又名Rathke袋或裂的残留组织。

当囊肿增大可引起垂体功能减退、蝶鞍扩大、视交叉受压和其他神经症状,与鞍内型颅咽管瘤或无分泌活动的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相似。

很难区别,只有通过活检方能确诊。

4)颅内动脉瘤:一般在鞍旁或鞍上,症状多突然发生,出现头痛,一侧动眼神经麻痹,鞍内动脉瘤罕见,如疑动脉瘤应做血管造影。

5)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可致脑室普遍扩张,第三脑室前部扩张,伸至蝶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视力视野可有障碍,少数病人也有内分泌症状如闭经。

肥胖等,CT扫描可帮助鉴别诊断。

6)视力视野障碍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部症状和体征相鉴别。

测血压、心电图、查眼底对诊断有帮助,CT扫描可明确诊断。

7)内分泌功能测定低下或亢进症状需与生理性月经和妊娠相鉴别。

鞍区肿瘤鞍区瘤样病变鞍区血管病变鞍区感染性病变16 CSWS和SIADH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区别;表现细胞外液减少,脱水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⑴低血钠伴多尿⑵尿钠升高,尿量增加而尿比重正常⑶低血钠限水后不能纠正反而恶化⑷低血钠伴中心静脉压下降治疗纠正原发病补充血容量和恢复钠的正平衡(口服.静脉补盐,盐皮质激素),表现由于ADH不适当分泌增加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水负荷增加低血钠<134; 低血渗<280;高尿钠>18; 浓缩尿;肾功正常治疗纠正低血钠&低血渗状态⑴病因治疗⑵限制液体入量⑶储钠激素氢考.速尿.去甲金霉素⑷严重者(钠<105)或发生癫痫昏迷者通过静脉补充高渗盐水达到部分纠正的目的,通常采用速尿和高渗盐联合应用,若症状改善或血钠达到120水平,应立即停用高渗盐,进行常规的限水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