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教材第70、第71页的内容。
1.知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并会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1.知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用进率进行换算。
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及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提问: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出示练习:学生口答。
(1)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8cm,面积是( )。
(2)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比长短4cm,面积是( )。
(3)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是宽的2倍,面积是( )。
(4)长方形的面积是48dm2,长是8dm,宽是( )。
(5)正方形的边长是10dm,面积是( ),周长是( )。
(6)正方形的面积是36m2,边长是( )。
1. 教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老师出示边长1分米的一个正方形。
老师提问:请学生估算它的面积。
(老师引导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正方形的边长,边长1分米,面积1平方分米;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老师提问:同样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怎么得出了两个答案?哪个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学生甲: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乙: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它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老师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老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2=100cm22. 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老师提问:你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学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就是边长为10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也就是100平方分米。
老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100dm23.归纳小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平年、闰年
执教时间:
课题:认识平年、闰年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四、思维训练。
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6)阅读课本第79页下边的内容。 (7)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8)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9)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观察。
(4)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分组计算。
(5)交流结果。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第一课时:认识24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反之亦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转化方法。
2.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钟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认识24时计时法: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特点。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课时:24时计时法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时间差、时间推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24时计时法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钟面、计算时间差等,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6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学具万年历,钟表●预习学案复习二年级学过的时、分、秒的知识。
复习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导学案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情感目标通过细致地观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价值观根据有意义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具学具年历表●预习学案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1星期=()天3分=()秒4星期=()天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点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2节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知道其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 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增强时间观念。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中的时间表示方式,并进行准确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时钟模型、时间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时钟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普通计时法,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4时计时法。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时钟模型和一些时间卡片。
- 任务:小组内通过操作时钟模型,观察并记录下不同时间点时钟的指针位置,然后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这些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总结出24时计时法的规则和特点。
3.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规则。
- 示范如何将普通计时法的时间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展示一些例子。
4.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他们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给定的时间。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安排的场景。
-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各个活动的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时间表的制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1. 教学目标•了解西瓜的种类、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特征;•掌握西瓜的选购、切割方法;•通过观察和感官体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习惯。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瓜的种类、选购、切割方法,以及比较大小的语言表达;•难点:通过感官体验,巩固“大”、“小”、“多”、“少”等概念,以及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3. 教学准备•西瓜若干;•刀具、盘子、勺子等。
4. 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1.点名、问候;2.出示一幅西瓜图片,带领学生想想,自己平时喜不喜欢吃西瓜、为什么喜欢等。
(2)探究1.出示几幅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西瓜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西瓜进行分类;2.将几个不同大小的西瓜摆在大家面前,可以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提出:这两个西瓜哪一个更大呢?哪一个更重呢?—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作比较;3.继续用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学生自己感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述和比较大小更准确,例如:“这个西瓜比那个小了一点点”“那个西瓜比这个重了些”等;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每个西瓜,例如颜色、纹理、大小、重量等等,鼓励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
(3)操作1.展示切好的西瓜,“美美”地吃上一口,谈谈对这个西瓜的感受;2.带领学生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切西瓜,切得好的学生互相欣赏,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3.做分组活动:准备4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西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把这4个西瓜从小到大排列。
(4)总结1.让学生总结自己做的过程和感受;2.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喜好。
5. 教学评价1.准岗教师全程参与。
学生参与度与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
2.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3.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安全卫生习惯,防止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
引出24小时计时法。
2. 探究新知(1)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2)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钟表,用24小时计时法记录一天中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4小时计时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并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得那么精准,课堂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1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583接近()百718接近()百192接近()百219接近()百583接近()百()十718接近()百()十192接近()百()十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
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共4课时)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例2:认识面积例3:认识面积单位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教学目标: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比大小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73—74页比大小及练一练教材分析:《比大小》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节是在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科书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面积模型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找出一组同分母分数,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三个问题是结合画图的方式,巩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并体会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由于是初次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大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大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形,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交流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大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幸运大转盘)2.板书课题:比大小【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比较相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母不大于10)1.自主探究3/4和1/4这两个分数,谁大?2.学生汇报(选择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的占几份)学生回答: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3/4来表示,我又把一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用分数3/4来表示,3/4的涂色份数多,所以3/4>1/33.请大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活动二4.感知规律5.快速反应:比大小(填>或<)1/4 2/4 5/7 3/7 3/8 7/8 4/9 5/9(二)比较分子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的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3.在用分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分数的价值。
教
学
重
难
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 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操作,能比较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的大小。
3.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
学
设
想
本单元预计分8课时进行,重点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琪解决问题。
课时
安排
6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多次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升生活数学为学科数学。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课时:5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P44~46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贵阳到北京的铁路长()问:为什么贵阳到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3、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⑴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⑵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吧你看到的记下来。
⑶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⑷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家长教师共同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家长教师共同备课教案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随着小学生们逐渐接触到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一个数学单元的学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单元。
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家长们应该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备课,力争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为深入的学习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讨论这个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重点1.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学会将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和简单分数,掌握分数与整数的互换关系。
3.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对分数进行排序。
4.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如在测量、画图、比较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1.认识分数的本质和概念,理解分数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2.将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和分数分解的方法,正确使用分数符号和加减乘除。
3.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计算,学生需要在操作中灵活掌握分数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定期开展分数知识的趣味竞赛、小游戏及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娱乐中理解和学习分数。
2.注重整体学习效果的拓展,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课件、练习册、讲解、演示及实验等不同的教学样式,以丰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可以与教师密切合作,采用在线互动、微信公众号、课程群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共同推进孩子的学习进程。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相信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将会成为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孩子们建立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以及解决问题。
2.地位与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年、月、日(1)教学内容:教材P76~78例1及“做一做”,教材P80“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
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3.体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月、小月、2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大部分学生能猜出是日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秘密。
[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76情境图。
师:请看年历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预设】预设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9天,还有的有28天。
预设2: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6单元 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
第课时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原理。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
【学生准备】钟面。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参考答案】 1.14:00 8:00 22:00 2:00 17:30 4:20 2.晚上7时中午12时半夜12时(或凌晨0时) 早上8时晚上10时40分下午1时50分(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情境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师: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生:火车上午9:00开车,下午6点到站,中间经过了多少小时?师: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由教材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得到的信息,引出要求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来说说你在星期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指名回答)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丰富!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PPT课件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6:00起床6:40~7:20早晨锻炼8:30~9:00吃早饭9:00~11:00看书、做作业12:10~12:40吃午饭13:00~14:00午睡15:30~16:45打羽毛球17:10~17:50看动画片……20:00~6:00睡觉师: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生: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
第六单元 年月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年、月、日》【学情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学段课程标准】1.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了解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年、月、日的认识2课时24时计时法2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认识年、月、日【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6~79页例1、例2【课标描述】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年历卡上的发现,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借助2月月历卡,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会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3 年 级数学北师 大版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比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和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练习卡三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妈妈把一张饼的1/3给了表弟,1/4给了小丽,两个人分得的饼一样多吗?这里就有一个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1.整数比大小。
谈话:三(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4人。
26和24谁大呢?﹙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手里的这支钢笔是8.5元,谁能说出一个小数和8.5比大小?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
(板书课题)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生产(生活),二是数学本身;数学课的“引入情境”,不仅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数学情境”。
因此,通过“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充满挑战性的寥寥数语,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带出来,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建构模型,解释应用。
﹙一﹚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师:(板书“3/4,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手势指向大屏幕,演示课件时,提问:涂色部分是第一个正方形的……接着看,右边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师: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师: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请你打开课本73页,填一填。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案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3、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计划课时:4课时第1课时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运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3、教材又设计了大量操作与描述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授1、讲解分苹果的故事,(配合课件直观演示)分一分(一)平均每人得一个苹果。
平均每人得半个苹果。
2、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一半可以用½来表示。
提问:关于分数,你们还知道哪些?(指名口答)3、涂一涂分别涂出它们的½。
提问:通过涂一涂,你什么体会?1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24、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½,与同伴进行交流。
5、折一折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份。
(1)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
(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分之()。
(4)把这张纸的四分之四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像½,¼,……都是分数。
3 ……分子……分数线4 ……分母读作:四分之三6、说一说1 3 53 5 6三、练一练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年、月、日(1)【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播放视频。
2013年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新课讲授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
(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
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2)一年有()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月份是小月。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让知道的学生来介绍)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课堂作业】1、教材第78页做一做。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2、3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年、月、日(2)【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9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闰年和平年,知道闰年二月份有29天,全年有366天;平年二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
知道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平年和闰年,会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和日历【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出示填空题:1.你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吗?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2.你知道国庆节、植树节、儿童节的具体时间吗?3.一年有____个月;一年有_____天或_____天。
大月: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月: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讲授1.师:大小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用口诀和拳头来帮助记忆,可是2月看起来不够听话,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谁知道为什么?师: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平年、闰年和2月)(1)学生探究2月的变化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月的奥秘。
课件出示: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这两个月的天数一样吗?(2)学生观察后,出示填空题。
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生1: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生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生3:因为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3个,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30×4+31×7+28=365(天)。
生4:30×4+31×7+29=366(天)。
2.认识并判断平年和闰年。
(1)出示教材第79页“做一做”。
思考: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①把上面日历中的闰年圈出来。
②2008年是闰年,4年后,即()年又是闰年。
③今年是()年,上一个闰年是()年,下一个闰年是()年。
(2)小组交流(四年一闰)。
生4:1997年2月有28天;1998年2月有28天;1999年2月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2001年2月有28天;2002年2月有28天;2003年2月有28天;2004年2月有29天;2005年2月有28天;2006年2月有28天;2007年2月有28天;2008年2月有29天。
生5:简单说就是:2月有29天是2000年、2004年、2008年。
2月有28天是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师:明确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
“4年一闰”指的是4年中有一个闰年,可以用是否能被4整除的方式帮助判断闰年和平年。
(3)判断:师:我们已经发现了2月的奥秘,下面你能利用刚才的这些发现,判断平年和闰年吗?(2009,1932,1983,1900)追问学生的判断依据。
(4)产生疑惑,解决疑惑: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教师操作万年历,证实1900年确实是平年)师:2月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课件出示:因为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看作6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一句话叫: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归纳: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2000年……三、巩固练习1、判断(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2、在1987年、1800年、1996年、1842年、2072年中,平年有(),闰年有()。
3、小文是1997年6月出生的,到2010年6月,她就满多少岁了?4、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小强是哪一天出生的?为什么?四、课堂小结我们在不断的怀疑与探索中,对“年、月、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了解年、月、日,更要珍惜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
【作业设计】上交作业: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4题、第5题、第6题和第7题。
家庭作业:完成《学习之友》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24时计时法(1)【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会熟练的使用24时记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二、新课讲授1.认识24时计时法。
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生2:16时是几时?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生1:4时。
师:是4时吗?生:下午4时。
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生:时针第一圈走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
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
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
(课件演示:0时)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