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护人类健康: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保护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2.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4. 提倡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新西兰:新西兰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该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森林、推动可持续农业等措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热带雨林的国家之一,该国通过加强森林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保护了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该国通过节约能源、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一、引言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等不断涌现。

因此,探讨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寻求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1. 转变发展观念: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3. 推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绿色发展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四、和谐发展的成功案例1. 丹麦风能之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城市供暖、交通和电力等领域,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和环境的改善。

2. 巴西森林保护——亚马逊雨林计划:巴西通过实施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计划,成功地保护了亚马逊雨林,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发展。

3. 中国竹林城市——安吉:中国浙江省安吉市通过发展竹产业和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了竹林城市的建设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和谐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生态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动生态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例如,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进行严格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推动生态修复,例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伤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我们可以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动绿色经济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推广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制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此外,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例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教育与意识提升:提高公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参预等方式来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

例如,加强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通过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公众参预环境保护的热情。

此外,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预环境保护行动,例如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共生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依赖自然资源来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包括食物、水源、能源等。

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将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其次,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剥夺人们享受自然之美的机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权益。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护和延续自然资源,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人们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途径: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推行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广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4. 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5. 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环境信息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保持平衡、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其次,推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我们需要鼓励绿色发展,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市布局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与滥用自然资源。

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并且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科技创新等。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辟和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重要性与意义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

2.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惟独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干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 人类福祉:和谐发展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4. 文化传承: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护自然环境能够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三、实现途径与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推动节约资源和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但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新加坡通过建设雨水采集系统、海水淡化厂和废水处理厂等设施,将雨水和废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和谐共生是一种重要的关系模式。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现象,并提出促进和谐共生的途径。

1. 人与自然的互助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食物、水源和能源,而人类通过科技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人类也通过农耕和畜牧等活动改变了自然景观,促进了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而自然也需要人类的保护与管理,以保持其生态平衡。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保护和谐共生的前提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保护。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例如,人类应该倡导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此外,人们还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只有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害以后世代的发展。

人们应该追求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例如减少使用塑料袋、鼓励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关注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选择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的同时促进健康的城市发展。

4. 促进环境教育与科技创新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技创新。

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促进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技术和产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5.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1. 引言1.1 概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重要的话题。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本身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自然环境。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以期提供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以及结论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的概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内在规律,包括平衡与协调、循环与循序、多样性与共生等方面。

随后,我们将阐述实现和谐共生所需满足的本质要求,包括尊重自然法则和生态平衡、感恩与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及意义,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行动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进行探讨,使读者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人类和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增强读者对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行动意识,为构建生态文明作出积极努力。

通过讨论并深入了解人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为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与生态环境良好相统一做出贡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2.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提供了空气、水、土壤等资源,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动植物物种等也都对我们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适宜的气候和水源是农业生产与居住环境良好的重要条件。

此外,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和地震等也时常给我们带来破坏与挑战。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和创造力的物种之一,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平衡、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重要性和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破坏行为,才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发展,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3. 促进人类福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三、实现途径和措施1.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生态保护者,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案例分析1. 中国的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系统之一,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和学习的地方。

五、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等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土壤。

例如,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强环境教育等措施,可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行动。

例如,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五、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标准、提供环境补贴等方式,引导和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环保技术,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开展环境教育,并得到政策的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

因此,探索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自然的规律和限制下进行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而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掠夺和压迫。

二、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2. 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支持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和政策,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强调个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生态意识,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包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行为。

4. 加强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结合。

5. 建立全球合作的生态文明体系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互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本文从哲学认识史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途径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程回顾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生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依赖自然界,又超越自然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受自然界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配之中,本能地依赖大自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在古希腊时期,人类经过无数次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人类可以凭借理性来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界看作人可以认识的实体。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人是自然的奴隶的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

近代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加速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步伐,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成为近代认识的主流。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这似乎证明,人类已经征服了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1]。

然而,人类沉浸在对自然探索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喜悦的同时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地震、海啸、温室效应、沙漠化、雾霾等等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切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我们应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使自然界能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目标和理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 第三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一、 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缺失了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是破碎的现代化,不是全面现代化。

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征程,部署了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从建国之初的“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时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美丽”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建设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我们党认为实现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就是努力实现经济文化建设大发展。

在1975年1月的第四届全国人代会上,周恩来总理明确提出要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首次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描绘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毋庸置疑,中国的现代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六大在“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禹规娥摘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成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目标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需要制定一些基本方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方略:1. 提倡环保意识:教育和宣传活动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校、媒体、社区等渠道,向公众传达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促使人们主动行动起来。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倡导环保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2.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措施。

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人类活动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退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禁止非法猎捕和贸易。

5. 促进可持续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6. 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人们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促进循环经济,推广废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垃圾产生和填埋。

7. 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9.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科技和经验,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基本方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041240645 王瑾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首先,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自然界对人的反向依赖是同时存在的。

正如恩格斯所告戒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这已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所反复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既是自在世界的产物,又是人类世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从原始和谐到分离、对立、对抗,再到和谐、协调发展的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和谐,保护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给予人类警告,也是促进入类不断探求和自我反省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亘古的话题,它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影响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

人与自然是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到新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水中的鱼、空中的鸟、森林野地的野菜和野果是维系原始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类只能生存在自然的怀抱中成为自然之子。

这个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的主导因素是自然。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在整体上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出现了洪灾等极端自然天气,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多损失。

本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关键词:人;自然;发展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却遭受越来越频繁的洪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只注重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导致了人类正在遭遇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侵袭。

因此,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认识到发展不仅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过程,吸取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忽视了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侵袭的教训。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生态保护观念的加强,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措施之一,还要大力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进行工业生产时要加大科技含量,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产出的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扶持环保产业[1]。

同时,推崇绿色生活方式,利用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崇尚环保、节能、健康的生活,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绿色生产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运用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科学地规划和组织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优化生产各个环节,有传统的单纯的生产末端污染控制,转向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单位产品生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实现在加快经济生产发展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绿色生产既要解决最后产品和副产品及废弃物的污染处理问题,又要解决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问题。

这种新型生产方式,将极大地缓解人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张关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目标。

二、重要性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稳定。

2.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的可再生性和长期供应。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发展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实现途径1. 建立环境意识: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5.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案例分析1.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计划,将城市变成为了一个绿色的花园。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了许多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空间给市民休闲和娱乐,同时还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冰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冰岛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热能和水能资源的国家,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几乎100%的电力供应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为题,我们要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律,不要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景观和自然遗产。

同时,我们要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的侵害和破坏,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我们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我们要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要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要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第三,我们要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追求简约、适度的生活。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降低对资源的需求和压力。

我们要推动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的使用和碳排放。

我们要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第四,我们要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人们的意识和行动。

我们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加强公众参与,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推动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的国际准则和法律,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国应加强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395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姜素红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类在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后,开始反思环境观念。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

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9)3-095-03作 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04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法律保障研究》(07C835)的阶段性成果,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资助当今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

这一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哲学维度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类自进入工业化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也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失调等,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但是最终能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迄今为止,大致产生了四种环境观念。

(一)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观念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

由于人类缺乏对自然界进行开发利用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手段,虽然人们在战胜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基本上还不能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

人类的主体意识并没有真正的觉醒,他们将自己视为与其他自然物没有本质差别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对某些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和自然事物,人类只是以敬畏和崇拜的心态企求自然的庇护与赐福。

这一时期,人类处于屈从与顺应自然的地位。

在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情绪下,虽然“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希望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然而,当时的科技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这只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奢望”而已。

(二)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以人为自然界中心的观点。

其实质是把人看作宇宙的主宰和绝对支配者,一切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来处理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具有启蒙作用。

并且它鼓舞了人们不断地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

但另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的制约性。

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界存在状态的根本改变,使原本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恶化,使人类的现实生存和发展陷入困境。

二十世纪以后,环境危机迫使人类改变无视自然存在的态度。

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所代表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再被人们所信奉,人们在发展中探索着新的观念。

(三)自然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和自然界的各成员都是地球上平等的主体,与人类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一样,自然环境自身也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类也无权任意剥夺,而只能尊重之,否则即违背了对自然的伦理道德。

与人类中心主义相比,自然中心主义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无疑是先进的,不仅因为它有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而且体现了人类道德关怀标准与道德关怀对象的理性扩展。

但它从泛伦理而非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抹杀了人与自然的主客分野的现实差异。

它只看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秩序已经造成和可能具有的破坏性,而没有看到人类也可以通过理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恢复和重建自然界的秩序。

事实上影响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有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所造成的。

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之所以把某些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视为不道德的、应受谴责的,不是因为这些行为侵害了自然的道德利益,而是这些行为侵害了其他人利益以及后代人享受良好生存环境的权利。

②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是对他人和后代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既要反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那种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采取急功近利、贪婪掠夺的行为,也不赞同自然中心主义降低人类自己地位的观念。

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是要人来起主导作用并且发挥人的主动性的。

(四)可持续发展观基于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和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思,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③。

1992年《里约宣言》将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释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不仅是当代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做出的一种生存选择,而且标志着人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确认了“代际公平观”。

一方面,要求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来解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在自然资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求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保障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自然资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问题,强调当代人的发展不能牺牲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持续发展强调二者和谐一致,肯定双方相互的价值。

主张人类在追求发展权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互利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应当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来实现,而不能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它是在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尊重自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环境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能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充分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⑤。

自然界不仅孕育并产生了人类,而且还为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土地、淡水、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自然界还为人类储备了巨大的资源,如森林、河流、煤炭、石油、天然气、矿藏等等。

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至今仍然支撑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仍然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自然界还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对象,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的关系”⑥。

从根本上说,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始终参与了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变换,而且这一作用将伴随人类的始终。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着现实的基础,那就是与自然界保持能量与物质变换之间的平衡,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那么自然界就会对人类进行强烈的报复。

例如对森林的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等。

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变换,是两者之间和谐可能的前提,注重这种转化和变换,是实现两者和谐的基础。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含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开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自然界的无目的合目的性;二是人在破坏自然环境并遭到自然环境的反作用惩罚或面临着自然界可能惩罚的威胁时主动地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妥协、和解,通过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以求达到减少自然报复,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使自然环境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⑦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环境问题。

目前这类环境问题尽管依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是人为环境问题。

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需求和影响超过了环境的容量和承载能力,或者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后,产生了不利于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的环境效应。

当今世界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而不是自然因素。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改变。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目标。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涵盖的面也日益广泛,至少包括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基本层面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物质资料日益丰富,消除或彻底消除了贫困现象,能够较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由小康而富裕的发展需要;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具有足够强的社会保障能力,能够使因疾病、因能力、因年龄等原因可能导致的贫困者过上小康生活或较好程度的温饱生活。

二是发展层面即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人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有场所去从事学习、研究、交流等提高自身、拓展视野、增进情感的活动,接受艺术的、体育的等多方面熏陶,获取娱乐、休闲等多形式的享受,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既充实有益、又丰富多彩。

三是提高层面即人居环境的优美和谐。

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充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必然要追求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享受更加惬意的生活,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河流、悦目的景观、怡人的环境也就越来越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理想的人居环境与物质财富的充沛、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是不能互相取代和替换的。

2.经济的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以较快速度稳定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

经济的稳定发展表现有四:其一,经济发展保持必要的增速。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建设,说到底其关键就是经济建设。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在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需要完成相当艰巨的追赶任务,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少将经济发展年递增速度保持在7-8%,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二,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增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