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热态特性
数控机床主轴热特性分析

( 1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2 . S p a r k Ma c h i n e T o o l C o mp a n y L i mi t e d ,T i a n s h u i 7 4 1 0 2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r ma l e r r o r o f a ma c h i n e t o o l s pi n d l e i s t h e k e y c o mp o n e n t o f t h e r ma l e r r o r i n t o t a l c o mp u t e r n u me r i c a l
第4 6卷 第 9 期
2 0 1 3 年 9 月
D0I 1 0 . 1 1 7 8 4 / t d x b 2 01 3 0 91 5
天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与工程技术版)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a n d e x p e r i me n al t r e s e a r c h we r e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f u r t h e r s t ud y t o c o n ir f m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a n d v a ia r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t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h e c o nc l u s i o n i s t h a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t h e m a r l d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t e mp e r a — t u r e r i s i n g wi l l g r a d u a l l y r e a c h a n e q u i l i b r i u m s t a t e , b u t t h e e q u i l i b i r u m s t a t e i s n o t a bs o l u t e l y s t e a d y . Du r i n g t h e h e a t
机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

机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机床受到车间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发热和机械运动摩擦发热、切削热以及冷却介质的影响,造成机床各部的温升不均匀,导致机床形态精度及加工精度的变化。
温升对机床正常工作和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是:(1)温升使各部分零件温度随时间变化,使机床丧失已有的调整精度,从而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同时,温升也使轴承间隙发生变化,进而影晌加工精度。
(2)温升使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各零件或零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零件的位移或扭曲。
实践证明,机床受热后的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机床的精度和热性能,必须在设计阶段,从提高机床的热特性、热刚度入手,实现机床的主动热控,从根本上提高机床的热性能。
机床热特性分析技术是实现机床热设计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仿真分析成为机床热设计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边界适应性好、计算准确度高等优点。
下面以机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有限元分析为例,了解有限元分析在机床热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机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在机床动态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轴系统的热态性能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加工前对机床进行优化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机床的热误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立电主轴系统热特性数学模型采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导入MSC.MARC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
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适当简化,然后导入MSC.MARC进行网格划分、分析计算。
定义材料属性仿真工况:高速机床以8000r/min转速,连续空转3小时。
仿真结果:主轴系统的稳态热特性分析主轴系统的瞬态热分析主轴热变形后,不同时刻主轴轴线沿x向和y向的偏移量有限元热特性分析的关键所在是建立精确的模型。
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3个重要内容,即妥善的网格划分、恰当的单元选择和边界条件的正确施加。
在机床设计阶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方案进行虚拟评价,如果结果不理想,则直接对设计参数进行修改,最终达到设计目标。
机床主轴轴承摩擦生热特性分析

=
δrcos φj
-
u 2
(12)
式中,δr 为内圈径向变形量。
在任意角位置处滚子的受力方程为
Qoj - Qij - Fc = 0
(13)
式中,Fc 为滚子承受的离心力,为
Fc
=
3.39
×
10-11
D
2 w
ld
m
n
2 m
(14)
其中,Dw 为滚子直径;l 为滚子有效长度;nm 为滚子
公转速度。
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由式(11)和式(13)
Key words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Quasi-static model Frictional heat generation amount Oilgas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0 引言
圆柱滚子轴承因具有承载能力强、受载后变形 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床等设备中。轴承在工 作过程中会因各元件间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 不能及时排出,热膨胀导致的结构变化会使轴承出 现热烧伤、卡死等现象。因此,应通过合理地分析 与计算,得出轴承准确的摩擦生热量,为后续温度 场分析做准备。
组成的 Z + 1 个非线性方程,得到轴承的载荷分布。
若 Qij 的值大于 0,则认定滚子处于承载区;若 Qij 的 值小于 0,则处于非承载区。
2. 3 平衡方程建立
匀速运转条件下,承载区滚子的力和力矩平衡
方程为[11] Fij + Tij - Foj - Toj - Pmj = 0 Tij + Toj - P'mj = 0 对于非承载区滚子,有 Foj + Toj - Pmj = 0 保持架受力平衡为
高速加工中心电主轴热态特性研究

[ ] 王 铁 山 , 波 . 车 摩 擦 材 料 测 试 技 术 [ . 春 : 林 科 1 曲 汽 M] 长 吉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0 . 2 5 0
和 △ ,的 要 求 , 且 飞 轮 数 量 比 较 合 适 。 而
4 讨 论 与 结 论
限 于 笔 者 知 识 的 局 限 ,没 能 对 飞 轮 进 行 断 裂 力 学
构强度 满 足要求 。
2)飞 轮 爆 裂 的 临 界 转 速 为 2 5 0 rmi 。 0 / n
【 ] 郭 振 字 , 敏 . 于 差 异 演 化 算 法 的 高 速 储 能 飞 轮 形 状 优 5 叶 基
化 设 计 [] J. 吉林 大学 学 报 ( 工学 版 )2 0 ,8 1 :0 8 . ,0 83 ( )8 — 3
度 和 价 格 能 量 密 度 。 但 优 化 为 工 字 型 飞 轮 会 增 加 飞 轮 的 轴 向 尺 寸 , 而 加 大 台 架 长 度 方 向 的 尺 寸 。 用 车 间 从 占
空 间会加 大 。
现 采 用 等 差 等 比综 合 法 确 定 飞 轮 惯 量 :等 比级 差
A/ - g・ 2 I = g・  ̄ o k m2 1 = 0 kg・ 2 /=2 - k m 1 5 k m2 I=1 g・ 3 2 2 m  ̄4 0
机床关键部件热特性分析及热性能优化设计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在研究中,虽然建立了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分析模 型,但模型仍存在一定的简化,未来可进一步考虑更
复杂的热传递方式和热物性参数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输标02入题在实验验证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但仍存在 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未来可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 和提高测试精度。
01
03
针对不同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分析,目前仅考虑了 常见的几种部件,未来可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包括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建立了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分析模 型,为热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 据。
针对不同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进行 了详细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具体 指导。
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 技术支持。
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机床关键部件 的热性能,降低了能耗和温度波动, 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05
机床关键部件热性能优化设计 软件介绍
软件功能介绍
热特性分析
软件可以对机床关键部件进行热特性分析,包括温度场、热应力 、热变形等。
热性能优化设计
软件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关键部件进行热性能优化设计,提高 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软件支持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包括流体、力学、电磁等,以更全 面地评估关键部件的热性能。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机床性能 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机床的性能 和使用寿命。
意义
通过对机床关键部件的热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提 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机械设备的热特性分析 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型数控车床热态性能的分析优化与实验辨识

GU n — u Ti g — i r
( e at n fMaeil E gn eig Sc u nE gn eigT c nc l l g , y n 0 0 C ia D pr me t tr s n ie r , ih a n ie rn e h ia l e De a g6 0 , hn ) o a n Co e 1 8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14 6
文 章 编 号 :0 1 3 9 (0 2 0 — 14 0 10 — 9 7 2 1 ) 10 6 — 3
M a hie y De i n c n r sg
&
M a u a t r n fcue
第1 期 21 0 2分析优 化 与 实验 辨 识 术
关键 词 : 数控 车床 ; 变形 ; 热 热倾 斜 ; 实验 辨识 【 b ta t i n tteside a ln MK sr sC C l h n o eai , c ue o A sr c】A mi a h pn l g dtt go C ei N a e i p rt n £ assf ii f e t o 胁 tee rbe sw r te eie t,dtruhtem to o bnn em l e r t o n yi wt h s o lm ee r dt b nie og e dc m iigt r a df ma naa s i p i o d f h h h h o i l s h ep r e tld nic i ,n orso dn t zt n r rl w sgvnT ee r , em h rc x ei na ie t a o a dcr p n igo i a o o a t a ie.h r oe at r a c aa — m ft n e p mi i p g T f h l tr t saayi m dl ae nF M o c iet l a et l h dt rsl h l tm eaue ed ei i n s o e b sdo E mahn o s s bi e eo ew oe e p rtr f l. sc l s f oW a s o v i A esm m , ruhtema sr scu l gaayi, etem eom ino p r n es ide t a et e t o g r l t s op i l s t r a dfr a o at a dt pn l th i h h e n n sh h l t f s h h a iigw r pe it .f r ad h h l t p rtr fe a m aue n eie yi r e e dtt ee rdce A ew stew oe e eaue l W es rda dv r db fa d ln di r m d s i i f nr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

au e o h o l n n te m a h r ce itc f t e s i d e s se w a t id t r ft e c o a to h r 1c a a trsi s o h p n l y tm s sude
.
Th e u t s o s t t e r s l h w ha
M, P d = () 3
式中: —— 与 轴承类 型 和所受 载荷 相关 的系数 ; P —— 确定 轴承 摩擦力 矩 的计算 载荷 , , N;
主 轴 系统 的温升 和主 轴 端面跳 动有 重要 影 响 , 而轴承跨 距 的 改 变影 响不 大 。 关 键词 : 轴 系统 ; 主 热特性 ; 限元 法 ; 有 卧式加 工 中心
中 图 分 类 号 : H1 ; G 0 . 5 T 6 T 5 2 1 文 献标 识码 : A
The m alC h r c e itc n l i ft e S n e Sy t m f Pr cso o i o t lM a hi n e e r a a t rsi sA a yss o h pi dl se o e ii n H rz n a c ni g C nt r
第 9期
21 0 1年 9月
组 合 机 床 与 自动 化 加 1 =技 术
M od a a h ne To l& A u o a i a uf cur n c i e ul r M c i o t m tc M n a t i g Te hn qu
NO. 9 S p.20 1 e 1
,
c or 。 n
・
2・
组 合 机 床 与 自动 化 加 工 技 术
第 9期
主轴 系统 内 部 的 热 源 有 电 机 发 热 、 轨 摩擦 发 导 热 、 轮传 动 发 热 、 承 发 热 等 ] 齿 轴 。本 文 中 主 轴 与
机床复合结构热态特性的研究

{ 一)c = 一)・ — T T f 占p。 ( s。 h —) () 1 A ( 1 ( f
l m ) + ) ・ 占 ・ +( ) 等 ( fV A — 8 ( H =
() 1
式 中 :8为 金 属泡 沫 的孔 隙率 ,P 、P 分别 为 金 属 泡沫 和相变材 料 的密度 , 、 分别 为金 属泡 沫 和 相变 材料 的温度 ,A 、A 分 别为 金属 泡 沫和相 变 材 料 的导热率 ,h为金 属泡 沫 与相 变材 料 之 间的 对流
t h h rc e si f ae th a fp a ec a g tr s n me y d rn ep a e c a g rc s ,P M b ob rr la e o o t e c a a t r t o tn e t h s h n emae i , a l u g t h s h n ep o e s i c l o l a i h C a s r so ee s s me s
fcu i g er r Ho t o to e te ma e oma in i t e r s a c o u . Co o i tu t r t ih p r s y mea o m l d a t r ro . n w c n rlt h r ld fr t h e e r h f c s o h o s mp st sr c u e e h h s o i t fa f l o t l i e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1—7— 6
添加相变材料 的金属泡沫复合结构可有效减轻结 构的质量 ,并具有 良好 的热态特性 ,其利用相变材料
基金项 目:衢州市科技 局资助项 目 (0 0 0 0 2 114 ) 作者简介 :邓小雷 (9 1 ) 18一 ,男 ,博 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从事 C D C E C M技术及数控技术与装备 自动化技术研究等 A /A /A
机床热态特性

目录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1)(一)导热 (1)(二)对流换热 (2)(三)辐射换热 (7)二、温度场的求解 (7)(一)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及边值条件 (8)(二)温度场的求解 (9)三、热变形与热应力 (11)(一)热膨胀与热应变 (11)(二)热应力 (11)(三)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12)四、机床热态特性测试及其控制 (15)(一)热态特性参数的基本概念及测试方案 (15)(二)机床热态加工精度的控制 (16)参考文献 (18)机床热态特性热量的传递是自然界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从而到达到新的热平衡。
在金属切削加工领域中,工艺系统的发热与热的传递,破坏工艺系统原有的热平衡,形成新的温度场。
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新的温度场必然导致工艺系统各零部件产生热变形和热应力等热效应,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热效应对机械加工过程有着的重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严重制约了现代精密加工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根据联邦德国阿亨工业大学H.Brauning分析:现代机床加工工件的制造制造误差中,由热变形引起的误差比例高达50%,英国伯明翰大学J.Peckenik的调查表明:精密加工中由热变形引起的加工制造误差占的比例为40%~70%;日本垣野羲照也有类似的估计。
这些数据资料足以表明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研究工艺系统的热特性,首先必须要利用传热学的知识求解出其温度场,然后算出热应力和热变形,最后采用相应的对策控制工艺系统热变形,以提高工艺系统的加工精度。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机械制造中的工艺系统处于内外热源作用之下,使该系统的温度有高低的差异,而热量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这就是导热。
机床作为工艺系统的一个环节,温度也有高、低的差异,再加上机床的内、外约束,就会使机床产生不均匀的热变形,影响机械加工精度。
机床的热变形与热量的传播与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分析及温度预测研究

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分析及温度预测研究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分析及温度预测研究摘要:电主轴作为高速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热态特性对加工质量和工具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分析高速电主轴的热态特性,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其温度变化,从而提供优化加工参数和冷却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高速电主轴的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会随着电主轴的运转时间和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1. 引言高速电主轴在现代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电子制造和精密加工等领域。
电主轴的热态特性对加工质量和工具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电主轴的热态特性,对于优化加工参数和提高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高速电主轴的热态特性分析2.1 实验装置为了分析高速电主轴的热态特性,我们搭建了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电主轴、电机、冷却系统和温度传感器等组成。
实验时,我们对不同工况下的电主轴进行测试。
2.2 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高速电主轴的温度存在以下规律:(1) 温度分布不均匀:电主轴的温度分布在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来说,电主轴的轴承处温度较高,而电机部分温度较低。
(2) 运转时间对温度有影响:随着电主轴的运转时间的增加,其温度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这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在电主轴内积累导致的。
(3) 负载对温度有影响:增加电主轴的负载会导致其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负载的增加会带来更大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3. 高速电主轴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为了准确预测高速电主轴的温度变化,我们建立了数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热传导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运转时间和负载下电主轴的温度。
4. 实验验证和讨论我们对建立的温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电主轴的温度变化。
同时,我们还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于不同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精密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动态特性分析与研究

振 型叠 加法 利用 结构 的振型 缩减 和解耦 运 动方
程, 对各 个模 态 响应 进行 叠加 , 到一定 外 载荷 时 间 得
较 为 明确 , 更便 于 利用 系统 较 低 的若 干 阶 固 有频 率
・
9 ・ 2
《 技术 新工 艺 》・ 加 工工 艺技 术与 材料 研 究 2 1 新 热 0 1年 第 7期
K 。选 择 时 间步长 △ 和参 数 0 形 成 系 统有 效 的系 , 数矩阵:
一
+ K
CNC , d e m i d r l ton hi b t e n c ng o e pe a ur nd he t r a d f m a i n f t s i e s t m , e t b etr ne e a i s p e w e ha e f t m r t e a t he m l e or to o he pndl yse sa
精 密 数 控 机 床 主轴 系 统 热 动 态 特 性 分析 与研 究
汪 红 波 ,王 建 强
( 浙江 师 范 大 学 机 电技 术 研 究 中心 , 江 金 华 3 1 1 ) 浙 2 0 9
摘 要 : 解决 了因主轴 热 变形 引起 的 数控 机 床 加 工 精度 下 降的 问题 , 立 了精 密数 控 机 床 主 轴 径 向 建 和 轴 向动 态 热 变形 的计 算机 精 细数值 计 算模 型 和主 轴热误 差动 态预 报 理 论模 型 , 以期 揭 示温 度 变化 对精 密数 控机床 加 工精 度 的影 响机 理 , 为精 密数 控机 床 综合误 差补 偿提 供 理 论依 据 和技 术 支撑 。本 文 采 用理
基于ANSYSWorkbench的研球机主轴热态特性分析

基于ANSYSWorkbench的研球机主轴热态特性分析以研球机主轴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实体软件UG对主轴进行几何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建立了主轴热态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主轴进行了热态特性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了机床主轴温度场的变化,热通量大小分布以及热变形的大小分布,为有效控制主轴热变形,保证机床的加工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主轴;热态特性;加工精度引言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加工已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主流。
在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机床主轴一直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部件,主轴的转动和摩擦产生的热会造成主轴的热变形,而主轴的变形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文章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对研球机主轴的热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1 主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该研球机为陶瓷球研磨机床,其主轴组件主要包括主轴、轴承、研磨盘等零件。
文章通过UG6.0三维实体软件对主轴进行了几何建模,然后通过UG输出转换文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中。
该分析主要是进行的热应力的部分分析,通过采用直接耦合法来求解得出耦合场的分析结果,即温度在主轴上的分布和结构的变形。
在ANSYS Workbench中对主轴进行网格划分,因为轴承所对应的主轴部分是发热的主要部分和受力处,在主轴转动时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对该部位的网格划分要更加细密。
该研球机主轴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2 主轴的热源以及稳态热分布分析在研球机工作过程中,主轴主要受到两种热源:一是周围环境的空气对流以及阳光等一些外在的辐射热源;二是主轴转动与轴承产生的摩擦发出的热。
在一般情况下,机床加工通常处于室温的稳定情况,所以,我们主要考虑主轴与轴承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发热量。
当轴承在高速轻载条件下,M0占主要部分;当轴承在低速重载条件下,M1占主要部分。
该分析所用研球机运行过程中主轴转速75r/min,并且带动研磨板进行运动,主轴工作压力是25kN,属低速重载条件,因此在该研球机主轴的摩擦力矩中M1占主要部分。
精密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态特性分析与研究

精密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态特性分析与研究汪红波;王建强【摘要】解决了因主轴热变形引起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下降的问题,建立了精密数控机床主轴径向和轴向动态热变形的计算机精细数值计算模型和主轴热误差动态预报理论模型,以期揭示温度变化对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机理,为精密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的数值特点和实际工况实时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为数控机床主抽系统热态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与实际的依据.%The article has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spindle system affects accuracy of CNC, determ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spindle system, estab lished fine numerical model of precision CNC machine tool spindl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radial and axial dynamic and theo retical model of dynamic predic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mpact mechanism that precision CNC machining precision, Pro 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ecision CNC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calcu lation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conditions the reliability of real-time measurement datum, described CNC machine tool spindle system for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re 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basis.【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动态热变形;误差补偿;理论模型;有限元【作者】汪红波;王建强【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机电技术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19;浙江师范大学机电技术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当今,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提高机床精度有2种基本办法:误差防止和误差补偿。
卧式HMC500 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收稿日期:2017-05-260引言热误差是数控机床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是由温度升高以及分布不均引起的,热误差占机床总误差的40%~70%[1⁃2],对超精密机床的影响极大[3],热问题已成为影响精密机床精度的关键因素。
主轴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其旋转产生的热量是引起机床热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与设计对保证机床精度至关重要,成为了高速高精度机床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之一[5]。
为了更好地进行热误差补偿,需要在测试前对机床的温度分布和热变形规律进行预测。
本文运用有限元理论,以HMC500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到了主轴系统在8000r/min 转速下的稳态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规律。
在热变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主轴箱结构的改进方案——合理设计多个凹槽,并利用CAE 软件进一步优化凹槽尺寸,得到主轴系统的最小热变形。
卧式HMC500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吴永伟邬再新鲍政伟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摘要:以HMC500主轴系统的特有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主轴系统的温度场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主轴系统热变形与温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主轴发热量增大引起主轴变形增大,而主轴轴承的摩擦生热是主轴系统热量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轴系统的最高温升位于前轴承内圈处。
进一步仿真计算主轴系统的热变形,通过对主轴箱体散热凹面的优化设计,可有效降低主轴系统温升,使主轴系统的热变形达到最小,从而使关键部位变形小于10μm ,满足机床的设计要求。
在优化后的主轴箱系统上布置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在8000r/min 转速下进行实时测量,将实验结果与ANSYS 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优化结构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主轴系统;热分析;热变形;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G502.15DOI :10.3969/j.issn.1004⁃132X.2018.13.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Horizontal HMC500Spindle SystemsWU YongweiWU ZaixinBAO Zhenwei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ca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Abstract :Taking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HMC500spindle syste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of the spindle systems was established.It is found that the thermal deformations of the spindle systems have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emperatures.Spindle deformation increases are caused by spindle heat increases.The spindle bearing friction heats ar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spindle syste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spindle systems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rings of the front bearings.The thermal deformations of the spindle systems were further calculated ,and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cooling surface of the spindle boxex could reduce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spindle systems effectively ,so that the thermal deforma⁃tions of the spindle systems could be minimized ,so that the key part is less than 10μm ,which may meet the design claims of the machine.On the spindle box system of the optimized arrangement of tem⁃perature sensors and displacement sensors ,the real⁃tim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peed of 8000r /mi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ones of ANSY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ptimized structure.Key words:spindle system ;thermal analysis ;thermal deformation ;optimal design··15961有限元分析任务流程有限元分析任务流程见图1。
机床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

分类号学号2004611000104学校代码10487硕士学位论文机床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学位申请人:郭学祥学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指导教师:胡友民教授答辩日期: 2007 年 1 月30 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sof Machine Tool Feed Drive SystemCandidate :Guo XuexiangMajor :Mechatronic EngineeringSupervisor:Prof. Hu Youmi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R.ChinaJanuary, 2007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本论文属于I摘要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动力源的能量损耗、运动件的摩擦、材料切削加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机床发热,产生热变形。
机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测定

机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分析机床的热态特性,即受热后温升和热变形的情况,以及各热源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 了解和分析减少机床热变形的措施;3. 熟悉机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用设备和仪器1. 普通车床一台;2. 半导体点温计一个;3. 千分表两只(也可用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或涡流测微仪);4. 检验棒一根。
此外,在温度场的测试中,还可采用热电偶,它的测量精度较高(0.1〜0.2 °C),反应速度快,制作亦简单,成本不高。
具体制作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
三、实验原理机床的温升和热变形是由各种“热源”引起的。
工艺系统的热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
其中内部热源包括机床的传动件(如电动机、轴承、齿轮副、液压系统、离合器和导轨副等)运转时产生的“摩擦热”和机床加工工件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削热” (如工件、刀具、切屑和切削液等);外部热源包括环境温度(如气温、冷热风气流、地基温度等)的变化和各种热辐射(如阳光、暖气设备、人体等)的影响。
但热源的热量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变形, 只有当热源热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方式(在机床上,传热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而对流和辐射则往往起散热作用)向外传热,使机床各部件产生温升,形成温度差以后,才会出现热变形现象。
机床在内外热源影响下, 各部分的温度将发生变化。
由于热源分布的不均匀和机床结构的复杂性, 机床上各部分的温度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在一般情况下, 温度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这种随时间而变的温度场, 称之为不稳定温度场。
如果机床上各点的温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则此温度场称为稳定温度场。
机床上一般为不稳定温度场。
机床热变形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由于机床各热源的分布及其所产生的热量都是不均匀的, 因此机床各个零部件的温升和热膨胀也就不均匀, 从而改变了各运动部件的相对位置及其位移的轨迹,因此,影响加工精度;改变滑移面的间隙,降低油膜的承载能力,恶化机床的工作条件;由于工件升温, 与测量工具的温度不同, 影响了测量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1)(一)导热 (1)(二)对流换热 (2)(三)辐射换热 (7)二、温度场的求解 (7)(一)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及边值条件 (8)(二)温度场的求解 (9)三、热变形与热应力 (11)(一)热膨胀与热应变 (11)(二)热应力 (11)(三)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12)四、机床热态特性测试及其控制 (15)(一)热态特性参数的基本概念及测试方案 (15)(二)机床热态加工精度的控制 (16)参考文献 (18)机床热态特性热量的传递是自然界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从而到达到新的热平衡。
在金属切削加工领域中,工艺系统的发热与热的传递,破坏工艺系统原有的热平衡,形成新的温度场。
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新的温度场必然导致工艺系统各零部件产生热变形和热应力等热效应,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热效应对机械加工过程有着的重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严重制约了现代精密加工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根据联邦德国阿亨工业大学H.Brauning分析:现代机床加工工件的制造制造误差中,由热变形引起的误差比例高达50%,英国伯明翰大学J.Peckenik的调查表明:精密加工中由热变形引起的加工制造误差占的比例为40%~70%;日本垣野羲照也有类似的估计。
这些数据资料足以表明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研究工艺系统的热特性,首先必须要利用传热学的知识求解出其温度场,然后算出热应力和热变形,最后采用相应的对策控制工艺系统热变形,以提高工艺系统的加工精度。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机械制造中的工艺系统处于内外热源作用之下,使该系统的温度有高低的差异,而热量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这就是导热。
机床作为工艺系统的一个环节,温度也有高、低的差异,再加上机床的内、外约束,就会使机床产生不均匀的热变形,影响机械加工精度。
机床的热变形与热量的传播与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热学就是研究这种热量传递与各部分温度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机床的热量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热量传递过程中物质的运动特点,一般将热量传递分为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一)导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不同温度的各部分没有宏观相对运动时,通过直接接触,由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等微粒的热运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简称为导热,如机床中轴承和主轴之间及主轴内部之间的热量传递。
热传导与物体内部的温度场密切相关,机床温度场是在任一瞬间机床上所有点温度分布的总称,温度场是空间和事件的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形式如式(1.1)所示。
(,,,)T T x y z τ= .(1.1) 温度相同点集合成的线、面称为等温线、等温面,因为物体内任何一点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温度,所以不同的等温线和等温面不会相交且是连续的,如图1-1。
图1-1 等温面及温度梯度在等温面上由于没有温差,故没有热量传递,而沿着等温面法向将有最大低温度变化率,采用温度梯度来描述最大温度变化率。
将温度梯度记为 gradT ,即 0lim n T T gradT n n∆→∆∂==∆∂ (1.2) 温度梯度是矢量,其方向是沿等温面的法向n 并指向温度增加的一边,大小等于该点在此方向上单位距离所引起的温度增量。
傅立叶定律指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单位面积的热流量q ,正比于垂直于该截面的温度梯度,其方向正好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 T q nλ∂=-∂ (1.3) 式(1.3)为傅立叶导热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其中λ为材料固有属性所确定的导热系数。
(二)对流换热运动着的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模式包括由随机的分子运动(扩散)和流体的宏观运动导致的两种能量传输机制。
对流换热远比单纯导热复杂,实际上,它是热对流和导热两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
在机械制造工艺系统中空气、切削液、润滑油与立柱、床身、轴承之间的换热方式就属于对流换热。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公式()w f Q hA T T =-可得 ()w f Q q h T T A ==- (1.4) 式中w f h T T 、、分别为对流换热系数、固体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
因影响对流换热过程的因素很多,所以研究对流换热,要分析影响换热系数h 的各种因素及求解换热系数的方法。
由于对流换热是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因而一切有关流体流动和固体壁面的因素,都将影响换热系数的大小。
1、流体流动的动力特性对流换热按流体流动的动力特性可分为强迫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两大类。
强迫对流是指流体在风机和泵等机械设备所作用的外力下相对于壁面产生的运动;自然对流则由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力而引起的。
显然强迫对抗的传热系数要比自然对流的传热系数大得多。
2、流体流动的状态流体的流动状态有层流、紊流及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
层流时,由于流体微团平行于壁面有规则地呈层状运动,而无横向脉动,因而沿 壁面法向的热量传递只能依靠分子传热。
紊流时,流体微团除随主流向前运动外,还存在强烈的横向脉动,因而沿壁面法向的热量传递不仅依靠分子的导热,还依靠流体微团的横向脉动,并以后者为主。
3、流体的热物性对流换热是流体内部导热和流体微团传递能量的复合过程,因此对流换热系数h 与流体本身热物性参数中的导热系数λ、比热c 、动力粘度μ、密度ρ相关。
4、换热壁面的热状态换热壁面温度w T 的大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足够高的壁温w T 使得周围液体发生相变,从而造成更复杂的换热过程,二是壁温与流体之间大温差引起的流体内部各部分热物性参数不同对换热系数h 的影响。
5、换热壁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壁面的形状(平面、圆柱),大小及相对于流动方向的位置(垂直、水平)等因素影响流体的流动,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综上所述,对流换热系数是一个和很多因素有关的复杂函数,即(,,,,,,,,,)f h f v c x y z μρλ=Φ… (1.5) 式中 f v ——M 来流速度;μ——流体动力粘度;c ——流体的比热容;ρ——流体的密度;λ——流体的热导率;,,x y z ——空间位置坐标;Φ——传热面几何特征。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目前常用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来求得对流换热系数。
其基本原理为:首先将众多的影响因素组成较少的几个相似准则(无量纲参数),然后通过实验确定这些相似准则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准则方程。
其优点在于可靠性较高,但它受到实验条件及必须与实验相似等条件的限制,不能任意推广。
在传热领域中,常用的相似准则有: 雷诺准则——Re ==vL vL ρμν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是表示受迫运动时流体流态特性的准则。
普朗特准则——=Pr aν表示动量扩散与热量扩散之比,是表示物性参数的准则。
格拉晓夫准则——32=g TL Gr βν∆表示浮力与粘性力之比,是表示自然对流时流体运动相似的准则。
努谢尔准则——=hL Nu λ表示对流换热量与导热量之比,是表示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
在相似准则中,由已知物理量组成的准则,称为定型准则或已定准则,如Re Pr 、。
而含有未知物理量的,称为非定型准则或待定准则,如Nu 准则。
对于稳态的受迫运动,当不考虑自然对流影响时,准则方程式为(),Nu f Re Pr = (1.6) 若为单纯自然对流时,准则方程式为(),Nu f Gr Pr = (1.7) 这样,为了求解对流换热问题,又从求h 与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变为求Nu 与其他准则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面介绍几种流动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的求法。
1、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1)层流换热。
当()2200,/10,0.6f f f f Re Re Pr d l Pr <>>时,换热实验关联式为 0.141/31.86f f f f w d Nu Re Pr l μμ⎛⎫⎛⎫= ⎪ ⎪⎝⎭⎝⎭ (1.8)(2)紊流换热。
当4510~1.210,0.7~120f f Re Pr =⨯=时,有0.80.40.023f f f l t R Nu Re Pr εεε= (1.9) 式中l ε为考虑入口段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的入口效应修正系数,t ε为考虑边界层内温度分布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的温度修真系数,R ε为考虑管道弯曲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的弯管修正系数。
2、纵掠平板时的强制对流换热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准则方程为 1/21/30.664lm lm lm m hlNu Re Pr λ== (1.10)使用范围为50.650,510m xm Pr Re <<<⨯。
式中,定性温度取流体与板的平均温度。
当57510~10xm Re =⨯时边界层过渡到紊流边界层,计算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准则方程为()1/21/30.037871lm lm lm Nu Re Pr =- (1.11) 此式可以用来计算当流体纵掠平板出现混合边界层时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当c l x (c x 为临界板长) 时,绝大部分平板上的边界层为紊流边界层,此时括号中的第一项远大于第二项,可将第二项舍去。
3、旋转圆柱体表面及端部强迫对流换热在强迫对流条件下,当主轴以一定的转速旋转时,计算圆柱表面传热系数的准则方程为2/31/30.133lm lm m hdNu Re Pr λ== (1.12)使用范围为50.750, 4.310m Pr Re <<<⨯。
旋转圆柱端部的换热系数可以表示为(281h =+ (1.13)式中t v 为圆柱端部的周向速度。
4、电机中转子与定子间的强制对流换热定、转子气隙中的温度场决定于由定、转子所散发出热量以及流体运动和热交换的条件。
若没有对电机进行轴向气流冷却,气隙的雷诺数可以根据νLu f ⋅=Re 求得。
当定、转子气隙有局部层流底层的紊流状态时,可按照以下式子计算Nu 数: 0.250.510.23()Re Nu r δ= (1.14)式中:1r —转子外圆半径,δ—定、转子间的间隙。
5、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当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壁面直接接触时,在壁面附近的流体由于换热会产生温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在密度变化形成的浮力驱动下,流体沿壁面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自然对流,由此产生的换热过程称为自然对流换热。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可整理成(Pr )n m m m Nu c Gr = (1.15) 式中系数c 和系数n 的值可根据不同情况下的准则方程中取定。
对于层流,竖平壁当9410)Pr ,(10≤≤m m Gr ,1/40.59(Pr )m m m Nu Gr =(1.16)对于紊流,竖平壁当12910)Pr ,(10≤≤m m Gr , 1/30.12(Pr )m m m Nu Gr = (1.17) 对于水平方向放置的平板,经过实验得到准则方程为:热面朝上:当75102)Pr ,(10⨯≤≤m m Gr (层流),1/40.54(Pr )m m m Nu Gr =(1.18)当107103)Pr ,(102⨯≤≤⨯m m Gr (紊流), 1/30.15(Pr )m m m Nu Gr = (1.19) 热面朝下:当105103)Pr ,(103⨯≤≤⨯m m Gr (层流),1/40.27(Pr )m m m Nu Gr = (1.20)当流体温度变化不大时,以上各式中定性温度采用平均温度)(21f w m t t t +=,定型尺寸L :在竖平壁时取其高度H ,在水平放置时取板的宽度B (即其较短的一边的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