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
脊髓灰质炎应急预案
脊髓灰质炎(脊灰)又名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Poliomyelitis、Polio)一种急性传染病,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临床表现要紧有发烧、咽痛、严峻时肢体疼痛,发生。
二OOO年十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我国所属的西太平洋地域已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可是,与我国交界的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存在,显现暴发疫情或疫情复燃的潜在要挟仍然存在。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操纵脊灰的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躯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保护社会稳固和经济进展,特制订本预案。
一、总那么(一)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操纵脊灰突发疫情,指导和标准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躯体健康和生命平安。
(二)工作原则脊灰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映、科学应付、依法治理的原那么。
(三)编制依据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等为依据编制。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华埠镇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与发布(一)疫情监测一、做好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觉和报告可疑病例。
二、监测重点:所有15岁以下显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症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3、(1)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组成立健全病人首诊负责制,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和搜集粪便标本。
(2)搜集的粪便标本由卫生院负责送往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并由上级部门负责送往省疾病预防操纵中心脊灰实验室检测。
(二)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发觉脊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治理方法》和《华埠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利用现有疫情报告网络实现网络直报。
脊髓灰质炎(4.10)
27
神经系统检查
• • • • 运动检查 感觉检查 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
28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经 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运动检查包括: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29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及对侧 相同的肌肉比较。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 的周胫。
14
诊 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 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15
诊 断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 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16
诊 断
诊断依据:
2 临床表现 2.1 早期可有发热、呕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 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全麻痹) : 刺激肌肉时,毫无收缩现象 1级(次全麻痹):刺激肌肉时,肌腱或肌体略见收缩或触 之有收缩感,但不引起动作 2级(重度麻痹) :肢体不能向上抬举,只能在平面上移动 3级(中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但不能承受任何压力 4级(轻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亦能承受一定压力, 但不能对抗阻力 5级: 肌力正常
10
临床表现
• 顿挫型(轻型)
约占4%~8%。病毒未侵袭中枢神经组织。
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部不适、充血 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 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 适等 ③流感样症状,头痛、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
11
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王玉明;宫慧明;张爱民;黄莹【摘要】跌倒和跌倒有关的伤害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患者常见且重要的问题.患者存在一般老年人跌倒的相同危险因素,同时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引起的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能耐受寒冷等也可能导致跌倒发生.跌倒经常导致这些患者出现身体损伤、进一步残疾以及跌倒恐惧心理,继而避免活动.为了降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应认真综合评价跌倒的发生,纠正并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分析跌倒的原因及机制,减少风险因素,采取多学科综合性跌倒管理计划及干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避免进一步致残.%Falls and fall-related injuries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issue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e and post-poliosyndrome(PPS).They have the same risk factors of falls as general elderly;in addition,fatigue,muscle and joint pain caused by poliomyelitis sequelae and PPS,and the inability to tolerate the cold can also lead to falls.Falls of-ten result in physical injury,further disability,fear of falling,and then avoidance of activity.In order to reduce falls of the patients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 and PPS,we should evaluate the fall carefully,correct and eliminate the patient's misconceptions,analyze the cause and the mechanism,and reduce the risk factors,give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and prevent falls and avoid further dis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5页(P422-426)【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跌倒;风险因素;预防;综述【作者】王玉明;宫慧明;张爱民;黄莹【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101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4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11]。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食物、玩具等 物品,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 环境,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呼吸道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 呼吸道后繁殖。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疼痛 、肌肉麻痹、瘫痪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疾病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传播 的有效手段,通过群体免疫,可 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易
感人群。
保护儿童健康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儿童危害极大, 疫苗接种能够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避免因感染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髓灰质炎概述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 和瘫痪。
特点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 童,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在肠 道内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环境。
强化疫苗接种
确保所有儿童按照免疫规划接 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提高接种
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脊髓灰质炎监测系 统,定期评估疫苗接种情况和 疫情状况。
病例管理
对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进行及 时诊断、隔离和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免疫系统受损者
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 的人,风险更高。
这些个体的身体可能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及其 后遗症。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在儿童时期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的关 键。
遵循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位儿童按时接种 。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高风险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高风险 群体。
这些人群在感染病毒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后 遗症。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既往感染者
曾感染过脊髓灰质炎的患者,无论是轻度还 是重度,均可能出现后遗症。
即使症状在感染后消失,后遗症仍可能在几 年后出现。
这些后遗症可能表现为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神 经损伤等。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关节疼痛、疲劳和呼吸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会经 历轻微不适。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影响
这些后遗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 活动能力。
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支持。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提升社会意识
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 会的健康意识。
通过普及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保护。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保护家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还对家庭生活 带来压力。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提升生活 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降低社会成本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接种成功案例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运动,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大幅减少。
印度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历程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经 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宣布消灭了本土传播的脊髓灰质 炎病毒。
治疗与康复案例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 经胃肠道进入血液,再侵犯脊 髓和脑干。
易感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尤 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与控制
01
爆发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 次爆发,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 地区。
02
03
控制
消灭
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 开始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有效控制了该病毒的传播。
0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02
01
03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病毒接触。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
避免前往脊髓灰质炎病毒高发地区,减少外出。
疫苗接种
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提高免疫力。
治疗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在感染初期,可以使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 巴韦林等。
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需 要进行支持治疗,如呼吸 支持、营养支持等。
新药研发
加大投入,推动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 的新药研发,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 治疗方法。
国际合作与全球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威胁,确保全球卫生安 全。
全球卫生安全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控纳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形成全 球联防联控的格局。
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前角灰质受到病毒侵害而引起的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由口腔进入人体后经脑脊髓膜扩散,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本文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内容,旨在增加对脊髓灰质炎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脊髓灰质炎这一疾病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脊髓灰质炎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解释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危害与对策,从而提高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论述。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探讨脊髓灰质炎对社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发展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旨在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引起对脊髓灰质炎这一疾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3 目的: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种疾病。
通过对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方面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脊髓灰质炎,并且增强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政府、医疗单位和社会各界关注脊髓灰质炎疫情,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2.正文2.1 脊髓灰质炎的定义: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中的神经元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疾病的流行季节通常是夏秋季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患上脊髓灰质炎后,病毒会攻击脊髓灰质中的运动神经元和前角细胞,导致神经元的破坏和功能受损。
县医院脊髓灰质炎消毒、隔离和防护
脊髓灰质炎疫源地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指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也是世界上继天花之后第二个要消灭的传染病,一经发现要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包括口服疫苗应急接种,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等。
该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手-口,也可通过飞沫、食物、水及苍蝇、蟑螂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按血清型分为I、II、III型,中、高效消毒剂、热力和紫外线对其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75%乙醇,季铵盐、胍类等消毒剂不能有效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消毒(一)消毒原则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一般不必对室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2.消毒持续时间:以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3.消毒方法的选择:应选择中效(乙醇消毒剂除外)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戊二醛和甲醛等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4.注意与其它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污染物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管理。
必要时先灭蝇、灭蟑螂后,再做消毒处理。
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二)消毒措施1、随时消毒1.1随时消毒是指对患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病区,患者住院期间,做好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粪便)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食饮具、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1.2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做好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进行手消毒。
1.3 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诊疗、护理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空气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 病史:脊髓灰质炎的患者往往有进食不洁食品或饮用不洁水源的史,也可能是接触过脊髓灰质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人。
2. 体征: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头痛、全身酸痛等。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疼痛、痉挛、无力、麻痹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脊髓灰质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通过分离和培养来检测。
此外,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抗体水平也可以用于诊断。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脊髓灰质炎可导致脊髓前角灰质病变,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脊髓前角的病变情况。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疑似脊髓灰质炎的患者,应尽快就诊,并按照标准诊断流程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对他人造成传染风险。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1. 病因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
当感染者排泄病毒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他们的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2. 症状脊灰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和瘫痪。
最常见的病例是肢体瘫痪,尤其是小儿麻痹症。
除了肌肉无力和瘫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预防脊灰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定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脊灰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来确认诊断。
血液或咽拭子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脊灰病的诊断还包括通过脊髓脑脊液检查。
5.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脊灰病。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持疗法,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控制疼痛、维持呼吸功能等。
对于肌肉无力和瘫痪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6. 疫情监测与控制由于脊灰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疫情监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遏制病毒的传播。
7. 心理与社会支持脊灰病患者和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瘫痪可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而疫情监测和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外,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全面的措施,我们有望最终控制脊髓灰质炎疫情,保护人们的健康。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诊疗及护理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诊疗及护理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产生肢体瘫痪,故称为“小儿麻痹症”。
多于夏、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1)病史:当地有本病发生,有接触病人史。
(2)症状体征:①前驱期。
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全身不适等。
②瘫痪前期。
高热、烦躁、嗜睡、肌肉酸痛。
③瘫痪期。
病后2~7日体温开始下降,同时出现瘫痪,体温降至正常,瘫痪停止,下肢瘫痪多见,常为单肢瘫痪。
重者呼吸肌麻痹可在急性期死亡。
④恢复期。
一般先从肢体远端小肌肉开始恢复,继之近端大肌群、腱反射逐渐恢复。
最初1~2个月恢复较快,6个月后恢复变慢。
⑤后遗症期。
1~2年后仍不恢复者,则遗留永久后遗症,如脊柱弯曲,足内翻、下垂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基本正常。
脑脊液检查1周后出现异常,白细胞数目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应住院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重在做好对症处理及护理工作。
(2)前驱期及瘫痪前期:让患儿卧床休息,尽量避免肌内注射等刺激,以减少瘫痪。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及热能摄人,对症处理。
(3)瘫痪期:护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应用维生素C,瘫痪停止后应用加兰他敏,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体温正常瘫痪停止后,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治疗,促进瘫痪肌肉的恢复。
如遗留严重畸形,可进行矫形手术治疗。
(5)护理措施:①保持病室通风、安静,室温宜在24℃~26℃之间,被褥、床单清洁干燥。
②进稀软饮食,保证热能供应,必要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③尽量静脉用药,避免肌内注射等刺激,以减轻瘫痪程度。
④隔离患者至少20日,并应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
骨性手术矫形
年龄偏大,骨关节畸形严重 楔形截骨 关节融合
下 肢 不 等 长
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小于24岁者骨骺融合 骨骺延长术: 骨骺板融合前 1—2年青少年 骨缩短术: 截骨小于5cm 骨骺生长阻止术: 永久性 暂时性 骨骺刺激术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定
义
是一种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 即运动神经中枢,遗留的晚期躯 干及四肢畸形。
病
理
病毒侵犯脊髓灰质运动神经 中心区神经细胞坏死 中心区周围炎性浸润、水肿 导致相应周围神经瘫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 床 分 期
急性期: 2周
恢复期: 3周至2年 后遗症期
治 疗 原 则
急性期: 抢救生命 恢复期: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肌营养 防止肌肉萎缩引起畸形 后遗症期:矫正畸形
临 床 表 现
脊髓灰质炎:
神经源性肌力平衡失调,骨关节 畸形,瘫痪肌肉不可逆性病变。 先天性、姿势性畸形: 被动牵拉造成肌功能消失,非神 经源性畸形,矫正后肌肉可恢复 为可逆性。
常见瘫痪肌肉
胫前肌 胫后肌 腓骨长、短肌 股四头肌 阔筋膜张肌 臀肌 三角肌
常 见 畸 形
足:马蹄内、外翻,高弓仰 趾, 爪形趾 膝:内、外翻,反张 髋:屈曲,外展,外旋
上肢:外展功能丧失 脊柱:侧弯
治
疗
7岁以前的患儿 保守治疗: 推拿、按摩、支具、石膏 预防关节畸形
手 术 治 疗
适用于7岁以上的患者 肌腱移位:是治疗肌力失 衡,防止关节畸形的重要 措施
注 意 事 项
1:移位肌有足够肌力 2:移位肌腱止点与该肌起点成一直线,切 勿弯曲或扭转,应保持一定张力 3:移位肌有足够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 4:皮下隧道宽松 5:新止点牢固可靠 6:术后配合功能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课件
04
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病毒接 触。
环境卫生
改善水源和卫生设施,减少病 毒传播。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及时 提供医疗救治。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 ,增强预防意识。
国际合作与控制
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
织在脊髓灰质炎防控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全球疫苗接种联盟(Gavi)等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支持和技 术援助。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界的病毒监测和信息共享 ,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威胁。
03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 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发症的发生。
家庭环境改造
03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调整家具布局
、增设扶手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起居。
05
脊髓灰质炎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疫苗研究
继续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提 高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疾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治疗和 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手术治疗
对于脊髓灰质炎引发的肌肉萎缩、畸 形等问题,可采取手术治疗进行矫正 。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肌肉疼痛和萎缩。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药 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
味地黄丸等。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概述1.1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1.1.1传染源: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
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是在人间传播的疾病,不存在除人之外的中间宿主。
1.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
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感染者的粪便带有传染性。
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
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1.2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症状: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
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
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1.3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 案和康复计划。
随访可以帮助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何时进行护理?
急性期与慢性期
在急性期和慢性期,护理措施可能会有所不 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急性期重在稳定病情,慢性期则注重功能恢 复和生活质量。
如何实施护理?
如何实施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后遗症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 质量,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为什么需要护理? 促进功能恢复
适当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 恢复,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定期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调整护理计划。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并发症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损伤 ,从而影响肌肉的运动功能。
损伤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出现不同的后遗 症。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流行病学
虽然脊髓灰质炎在全球范围内已大幅减少,但仍 有部分患者面临后遗症的困扰。
后遗症的发生与感染时年龄、病毒类型等因素有 关。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谁来进行护理? 4. 何时进行护理? 5. 如何实施护理?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定义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指在脊髓灰质炎感染后,患 者可能出现的长期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肌无力、肢体萎缩、运动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十六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熟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要点、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3、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及辅助检查。
4、能对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脊髓灰质炎,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
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通称小儿麻痹症。
【病原学】(一)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二)单股RNA,无包膜,体型小,对乙醚不敏感(三)分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少有交叉免疫(四)耐寒冷,低温下长期存活,但遇热、甲醛、氯和紫外线时迅速失去活力【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日至病后周少数可达月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倍于有症状者因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三)易感人群脊髓灰质炎在任意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主要的得病群体是3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超过50%。
(四)流行特征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温带地区更为多见,散发病例一年四季都有,但夏季与秋季为高发季节;热带地区病例较少。
在接种率较高的国家,由于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病例多为散在发生,只有在那些人群免疫水平较低的地区才会发生区域性流行或局部地区暴发【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病毒感染首先从口进入,在咽、肠等部位繁殖。
随后进入血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沿着神经纤维扩散。
病毒破坏了刺激肌肉使之保持活力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从而使其控制的肌肉失去正常功能。
而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容易受到影响。
有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影响到了躯干和胸部腹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会导致四肢瘫痪。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毒攻击脑干神经细胞,使病人呼吸困难,无法正常说话和吞咽。
如果没有外在设备帮助病人正常呼吸,将有生命危险。
脊髓灰质炎通常总是导致终生瘫痪,严重时病人可因窒息致死。
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两方面。
神经细胞损害表现为胞质的尼氏小体和染色质的溶解,直至细胞完全坏死消失。
炎症反应包括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中性粒细胞,导致功能暂时丧失。
恢复期,炎症消退,大量神经细胞坏死区形成空洞和胶质纤维增生。
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纤维萎缩,在正常肌纤维中呈岛形分布。
其他病变可有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肝及其他脏器充血和混浊肿胀,淋巴结增生肿胀等。
【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依次为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六个阶段。
(一)前驱期:发热、纳差、多汗、乏力、烦躁,可伴咽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等。
持续1-3天。
如到此为止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双峰热)。
出现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多汗、颈项强直等。
(三)瘫痪期: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以单侧下肢瘫最为常见,瘫痪特点为近端大肌群受累较远端肌群重,感觉存在。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可有颅神经麻痹,或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炎表现-(四)恢复期:瘫痪后1-2周,瘫痪肢体肌群由远端开始而后近端逐渐恢复。
(五)后遗症期:严重受累的肢体出现萎缩或畸形,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
【并发症】(一)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
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
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二)高血压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缺氧;②由于下视丘受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进而引起视网膜病、惊厥和神志改变。
(三)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和P-R间期改变,见于10%~20%病例。
(四)肺水肿与休克发病机制未明,常见于死亡病例的末期。
(五)消化道穿孔与出血曾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扩张、盲肠穿孔、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的急性溃疡、整个胃肠道的多发性糜烂伴有大出血和肠麻痹等。
(六)肺不张与肺炎常见于严重延髓性麻痹(第Ⅸ和第Ⅹ脑神经受累)或球脊髓麻痹导致呼吸肌瘫痪或吞咽肌瘫痪,可因气管切开而加重。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往往耐药,化学预防亦无效。
(七)泌尿道感染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化疗与潮式引流通常无效。
由于长期卧床与钙的动员常导致肾结石并发感染。
多饮水,限制含钙食物,酸化小便,使用水杨酸制剂及早期活动可减低结石发生率。
(八)关节病在瘫痪病例的恢复期,可发生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征,表现为大关节的红、肿、疼痛和压痛。
【辅助检查】(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急性期血沉增快。
(二)血清学检查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
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
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三)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
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
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
近年采用PCR 法,检测肠道病毒RNA,较组织培养快速敏感。
(四)脑积液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
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
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
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治疗要点】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瘫痪前期尽量避免肌肉注射药物或手术,以免诱发瘫痪;瘫痪期应把瘫痪肢体放于功能位元,以免发生关节畸形;应用促进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以促进瘫痪的恢复。
(一)急性期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至少到起病后40天,避免劳累。
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
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
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
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2.呼吸障碍的处理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
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见表11-10),积极抢救。
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
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二)促进瘫痪的恢复促进神经传导机能的药物如地巴唑、如兰他敏等,效果不显,目前很少应用。
在热退尽、瘫痪不再进行时,及早选用以下各种疗法:如针灸治疗、推拿疗法、功能锻炼、理疗等【预防】(一)管理传染源脊髓灰质炎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急性期病人粪便可用20%含氯石灰乳剂浸泡消毒(时间1-2h)后排放,也可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浸泡消毒后排放。
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
(三)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获得主动免疫。
疫苗有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两种。
减毒活疫苗使用方便,95%以上接种者可以获得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力,但此种疫苗不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灭活疫苗较为安全,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但这种疫苗价格昂贵,且免疫力的维持时间较短,需重复注射。
2.被动免疫未接种疫苗的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力低下者、接受扁桃体等局部手术后的人,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
【护理评估】评估当地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评估患者有无麻疹接触史;评估患者有无脊髓灰质炎疫苗表现;评估患者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测结果;评估患者及家属有无焦虑、紧张等心理情感反应。
【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
2.疼痛与病毒侵犯神经组织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脊髓受损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咽部肌肉及呼吸肌瘫痪、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5.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病毒排出有关。
6.焦虑与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一)维持正常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观察热型。
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热退、瘫痪停止进展止。
妥善安排好治疗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注射、反复查体等,防止促发或加重瘫痪的发生。
病情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以减轻中毒症状阻止瘫痪进展。
密切观察呼吸,有无痰液聚积、咳嗽无力、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发绀、吸气时上腹内凹的反常现象。
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痰排出或抬高床脚及侧卧进行体位引流。
指导患儿咳嗽排痰、或用吸痰器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吸氧,必要时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
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
(一)止痛、保持关节功能位发生肢体瘫痪前常有感觉异常,受累肌肉明显疼痛。
可用热敷法改善肌肉疼痛与痉挛,将拧干水的热棉垫敷于患处,外隔塑料单后加盖子毛巾保温或周围用热水袋维持温度(防烫伤),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
注意监测肌震颤、肌痉挛及肌张力情况。
给予阿司匹林、消炎痛止痛,亦可用泼尼松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或加用镇静剂。
对已发生瘫痪的肢体,应避免刺激和受压,床平整但勿太软(褥下可垫木板),盖被轻暖,可用支架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或足外翻。
应用维生素B1、B12、C及能量合剂。
改善神经代谢。
瘫痪停止进展后用加兰他敏、地巴唑促进神经传导。
并及时开始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针灸理疗。
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防止肌肉挛缩畸形。
(二)日常生活护理1、注意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热退后改用普食。
耐心喂养,对有吞咽困难及食后呛咳者,采用拍背、体位引流法防止窒息。
严重病例鼻饲,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
还可静脉供给营养。
做好口腔护理。
待吞咽功能恢复时,先试喂少量开水,再慢慢增加食品数量及种类,以训练患儿的吞咽功能。
2、作好皮肤护理,患儿多汗长期卧床,须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动作轻柔,以免加重疼痛。
受压部位及骨突处应用50%乙醇每日按摩2次,改善局部血循环,必要时使用气圈或海绵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3、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有尿潴留时可定时压迫膀脱协助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