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法的应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灸法讲稿ppt课件
10
间接灸
• ④隔附子饼灸 •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 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 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 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 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 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 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 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11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1 温和灸 •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 点燃,对准应灸的腧 穴部位或患处,约距 皮肤2~3厘米左右,进 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 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6
直接灸
•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 林,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 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 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 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 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 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温和灸
12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2 回旋灸 •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 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 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 离,但不固定,而是 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 复旋转地施灸。
13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3 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 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 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22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 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 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 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 (二)泻法 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 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 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 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 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灸法18页PPT
雀啄灸:施灸时,灸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 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或一左 一右活动地施灸。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 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 复旋转地施灸。
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疾病,雀 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艾条灸法
目的
实按灸适用于风寒 湿痹、痿证和虚寒 证等。
禁忌证
凡属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吐 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
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有破溃或溃疡的皮肤局部不宜施灸。
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 慎灸,施灸过程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发生“晕灸”
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医适宜技术--灸法
区中医院--乔娴
目录 灸法分类
常用灸法--艾条灸
分类
艾条灸 又称艾卷灸。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 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
艾炷灸 是指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体,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 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温针灸
又称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温针疗法,此法是将毫针刺 入穴位以后,在针柄上插艾绒团或插3cm长的艾段,或在针柄上先套上 姜、蒜等物后,再插艾条段施灸,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达到治疗疾 病的一种方法。
一般不需要处理, 继续施灸可逐渐消 失。必要时可拉长 施灸的间隔时间。
口渴、便 秘、尿黄
少数患者可出现,为有些伤阴之象。
可服食滋阴之品,或遵 医嘱内服“加味增液汤
过敏
艾条熏处瘙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 悸、胸闷、气急。
对症处理
谢 谢!
Thank you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 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 复旋转地施灸。
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疾病,雀 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艾条灸法
目的
实按灸适用于风寒 湿痹、痿证和虚寒 证等。
禁忌证
凡属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吐 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
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有破溃或溃疡的皮肤局部不宜施灸。
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 慎灸,施灸过程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发生“晕灸”
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医适宜技术--灸法
区中医院--乔娴
目录 灸法分类
常用灸法--艾条灸
分类
艾条灸 又称艾卷灸。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 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
艾炷灸 是指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体,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 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温针灸
又称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温针疗法,此法是将毫针刺 入穴位以后,在针柄上插艾绒团或插3cm长的艾段,或在针柄上先套上 姜、蒜等物后,再插艾条段施灸,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达到治疗疾 病的一种方法。
一般不需要处理, 继续施灸可逐渐消 失。必要时可拉长 施灸的间隔时间。
口渴、便 秘、尿黄
少数患者可出现,为有些伤阴之象。
可服食滋阴之品,或遵 医嘱内服“加味增液汤
过敏
艾条熏处瘙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 悸、胸闷、气急。
对症处理
谢 谢!
Thank you
中医灸法PPT课件
2019年11月26日
.
5
中医灸法
• 5、引热外行
•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使热有去路, 从而引热外行。
• 临床上可用灸法治疗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某 些实热病证。
• 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但要注意施灸量不宜过大。
2019年11月26日
.
6
中医灸法
• 三、灸法的种类
• (一)艾柱灸
2019年11月26日
.
11
雷火灸
2019年11月26日
.
12
雷火灸
• 雷火灸的作用
中医角度来讲,雷火灸具 有:
1.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2.活血化淤,散瘿散瘤 3.扶正祛邪等功效
2019年11月26日
西医角度来讲,雷火灸具有: 1.通过火热力及红外幅射力, 达到循经感传通导经络和调 节微循环的作用 2.在用灸区域形成高浓药区, 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组织 深部
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成的圆锥状物,称为艾柱。
将艾柱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点燃施灸的方法称为艾柱灸。
分类:1、直接灸
2、间接灸
2019年11月26日
.
7
中医灸法
• (二)艾条灸 • 将艾绒制成艾条进行施灸,称为艾条灸。 • 1、悬起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之上,使热
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适用于多种可灸病证。 ① 温和灸 ② 雀啄灸 ③ 回旋灸
2019年11月26日.源自15雷火灸• 使用步骤
• 1.扭开灸盒,取下灸药顶部的大头针,插入盒口小孔中,固定灸药.
• 2.点燃灸药顶端,注意随时吹掉药灰,保持红火。
• 3.将灸药火头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熏烤,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
中医灸法ppt课件
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而治病的方法。 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 子,或如半截橄榄等。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direct moxibustion) 与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两类。
9
(1)直接灸
①瘢痕灸(化脓灸) (scarring moxibustion)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 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12
(2)间接灸
②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 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 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 规定的壮数。 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 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 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 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 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 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 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10
(1)直接灸
②无瘢痕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化脓灸)
(non—scarring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 以使艾炷便 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 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 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 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9
(1)直接灸
①瘢痕灸(化脓灸) (scarring moxibustion)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 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12
(2)间接灸
②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 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 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 规定的壮数。 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 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 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 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 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 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 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10
(1)直接灸
②无瘢痕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化脓灸)
(non—scarring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 以使艾炷便 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 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 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 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灸法ppt课件
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
艾柱灸
1.直接灸
含义: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
施灸的方法。 又名:
分类:
化脓灸
①瘢痕灸
——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瘢痕
②无瘢痕灸
——不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不留
瘢痕
瘢痕灸
注意: 1.每壮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易炷再 灸,灸至起疱为度。 2.施灸时产生剧痛,可以在施灸周围 轻轻拍打,缓解疼痛。 3.正常情况,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 化脓成灸疮,5~6周痊愈,结痂脱落 后留下瘢痕。 4.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 5.常用于慢性顽疾(哮喘、肺痨、瘰疬等)。
雀啄灸
回旋灸
艾条灸
2.实按灸 含义:按在皮肤上,中隔物。 分类:太乙针、雷火针
太乙针
雷火针
注意:1.点燃太乙针,用7层布包裹燃着的一 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部位。
2.针冷再燃再熨,反复7~10次为度。 3.应用:风寒湿痹、肢体顽麻、痿弱无
力、半身不遂等。
温针灸
1.适用于? 2.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或长约2cm的艾条插在
灸法的注意事项
⑥施灸时的安全:注意用火安全,用过的艾 条放入灭灸器内未燃尽的艾绒或其他材料 应装入专门的容器内,并盖严以防复燃。
灸法
内容提要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灸法的分类及操作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一、灸用的材料
树枝
消除
柴草
疾病
艾 草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一、灸用的材料
注
1.艾叶一般在农历的4~5月采集,
意
“湖北蕲州”为佳。
2.将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
即成为纯净细软的艾绒。
艾柱灸
1.直接灸
含义: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
施灸的方法。 又名:
分类:
化脓灸
①瘢痕灸
——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瘢痕
②无瘢痕灸
——不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不留
瘢痕
瘢痕灸
注意: 1.每壮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易炷再 灸,灸至起疱为度。 2.施灸时产生剧痛,可以在施灸周围 轻轻拍打,缓解疼痛。 3.正常情况,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 化脓成灸疮,5~6周痊愈,结痂脱落 后留下瘢痕。 4.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 5.常用于慢性顽疾(哮喘、肺痨、瘰疬等)。
雀啄灸
回旋灸
艾条灸
2.实按灸 含义:按在皮肤上,中隔物。 分类:太乙针、雷火针
太乙针
雷火针
注意:1.点燃太乙针,用7层布包裹燃着的一 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部位。
2.针冷再燃再熨,反复7~10次为度。 3.应用:风寒湿痹、肢体顽麻、痿弱无
力、半身不遂等。
温针灸
1.适用于? 2.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或长约2cm的艾条插在
灸法的注意事项
⑥施灸时的安全:注意用火安全,用过的艾 条放入灭灸器内未燃尽的艾绒或其他材料 应装入专门的容器内,并盖严以防复燃。
灸法
内容提要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灸法的分类及操作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一、灸用的材料
树枝
消除
柴草
疾病
艾 草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一、灸用的材料
注
1.艾叶一般在农历的4~5月采集,
意
“湖北蕲州”为佳。
2.将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
即成为纯净细软的艾绒。
中医艾灸PPT课件
15
2、间接灸
❖ (1)隔姜灸
操 作 定穴-生姜片(0.2~0.5cm *2-3cm穿孔)-大 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3~6壮至皮肤潮红 (其间更换姜片)
适应证 风寒湿痹、呕吐、腹痛、泄泻、外感 病症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2) 隔盐灸(神阙灸)
操 作 食盐填于脐部-上至生姜薄片—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 5~10壮
适应证 慢性虚寒性疾 病如慢性腹泻、风寒湿 痹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2)瘢痕灸
操 作 定穴-粘附液-中小 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 复7~9壮。一周左右逐 渐出现化脓,5-6周后灸疮 结痂脱落,局部留瘢痕。 适应证 顽固性疾病 如哮 喘、慢性胃肠疾病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艾 柱 燃 烧 尽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 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医说·针灸》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 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 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五)引热外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2、实按灸
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置布或纸(数层)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卷按 压使热力透达深部,反复数次。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三)温针灸
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 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 灸1~3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精选ppt课件最新
《素问•调经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 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异法方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2、间接灸
❖ (1)隔姜灸
操 作 定穴-生姜片(0.2~0.5cm *2-3cm穿孔)-大 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3~6壮至皮肤潮红 (其间更换姜片)
适应证 风寒湿痹、呕吐、腹痛、泄泻、外感 病症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2) 隔盐灸(神阙灸)
操 作 食盐填于脐部-上至生姜薄片—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 5~10壮
适应证 慢性虚寒性疾 病如慢性腹泻、风寒湿 痹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2)瘢痕灸
操 作 定穴-粘附液-中小 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 复7~9壮。一周左右逐 渐出现化脓,5-6周后灸疮 结痂脱落,局部留瘢痕。 适应证 顽固性疾病 如哮 喘、慢性胃肠疾病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艾 柱 燃 烧 尽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 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医说·针灸》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 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 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五)引热外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2、实按灸
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置布或纸(数层)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卷按 压使热力透达深部,反复数次。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三)温针灸
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 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 灸1~3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精选ppt课件最新
《素问•调经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 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异法方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ppt课件
温针灸
•
温针灸,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过程中,在针柄上插
入艾卷施灸的一种灸法,是毫针针刺和艾卷灸的结合。《针
灸聚英》中载有:“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
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
取效”。
•
操作时,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
上穿置一段长约1.5~2cm、距皮肤2~3 cm的艾卷,从艾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 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 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气味芳香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艾绒的制作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 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 载:“脏寒生满病,
度。每日1~2次,至治愈。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
2.在所灸的部位覆盖几层棉纸或布,再将点燃的艾条隔着纸或布,直接
按在穴位上,留1~2秒钟即可。紧接着再按其他穴位。若火熄则重新点燃。
每次按灸10次左右。
•
(2)雷火针疗法
• 雷火针疗法是用沉香、木香、乳香、蕲艾等药物粉碎, 用绵纸卷紧,然后点燃,灸治一定的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 种方法。(闪腰岔气、风寒湿痹、腰疼腿痛、关节疼痛、 寒性腹痛、寒性腹泻) 此法见载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 成》,属于灸法的一种,主要用于畏针患者。
灸法的特色应用课件
❖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 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 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 太阳膀胱经。
❖ 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 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喉咽病、 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 与心经相接。
❖ 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 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 肿胀,厥冷。
❖ 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十二经脉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
❖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 (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 过膈,联络小肠。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
❖ 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 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 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 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 过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 胱。
❖ 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 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 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 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 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 经相接。
❖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 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 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 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 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 进入足中趾外侧;
❖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 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阴膀胱经(共67穴)
❖ 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会于巅顶(百会)。
❖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部。
❖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 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 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 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 属于膀胱;
❖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 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 太阳膀胱经。
❖ 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 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喉咽病、 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 与心经相接。
❖ 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 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 肿胀,厥冷。
❖ 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十二经脉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
❖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 (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 过膈,联络小肠。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
❖ 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 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 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 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 过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 胱。
❖ 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 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 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 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 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 经相接。
❖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 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 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 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 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 进入足中趾外侧;
❖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 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阴膀胱经(共67穴)
❖ 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会于巅顶(百会)。
❖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部。
❖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 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 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 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 属于膀胱;
灸法PPT课件
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 弯盘、小口瓶,万法油,必要时 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步骤
查对1——体位——取穴作记号——暴露——清洁 皮肤——保暖——弯盘放床边——查对2——点 灯——点艾(微红,不带火苗)——持艾熏灸 (每处5-15分钟)——艾毕将其置于小广口瓶熄 火)——抹净皮肤并涂万花油——处理病人—— 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艾炷灸法
效果评价:
1、局部皮肤是否潮红 2、体位是否合理舒适 3、患者感觉
第二节
艾卷灸
一、 原理 (同艾炷灸) 二、 制作
艾卷灸
三、 艾卷灸的方法 (一) 悬灸 1、 温和灸:距离2-3cm,局部皮肤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皮肤出现红晕,一般 每穴灸5-7分钟。 2、 雀啄灸:距离2-5cm,一般可灸10分钟。 3、 回旋灸:距离3cm,一般可灸20-30分钟。 (二) 实按灸 1、 太乙神针 2、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操作步骤:
查对1——针刺得气——查对2——放小纸片—— 插艾段于针柄上——点艾——观察——灸毕,除 处纸片和艾灰——出针——处理病人——查对3— —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间接灸
艾炷灸法
四、 适应范围
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 足之证。
五、 禁忌症
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发热、高血压、咳嗽吐 血等; 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体质虚弱者、空腹、极度疲劳及对灸法恐惧者。
艾炷灸法
实施程序 一、 健康评估 二、 用物准备 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 四、 操作步骤 五、 注意事项 六、 效果评价
温针灸
四、 禁忌症:
1、 2、 3、 4、 针灸+艾灸禁忌症 长期卧床的患者,腰、背、骶部血液循环差, 不宜用此法,以免引起褥疮; 有吸氧装置的地方,禁止使用; 人体的耳、眼、鼻部位不宜用此法。
操作步骤
查对1——体位——取穴作记号——暴露——清洁 皮肤——保暖——弯盘放床边——查对2——点 灯——点艾(微红,不带火苗)——持艾熏灸 (每处5-15分钟)——艾毕将其置于小广口瓶熄 火)——抹净皮肤并涂万花油——处理病人—— 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艾炷灸法
效果评价:
1、局部皮肤是否潮红 2、体位是否合理舒适 3、患者感觉
第二节
艾卷灸
一、 原理 (同艾炷灸) 二、 制作
艾卷灸
三、 艾卷灸的方法 (一) 悬灸 1、 温和灸:距离2-3cm,局部皮肤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皮肤出现红晕,一般 每穴灸5-7分钟。 2、 雀啄灸:距离2-5cm,一般可灸10分钟。 3、 回旋灸:距离3cm,一般可灸20-30分钟。 (二) 实按灸 1、 太乙神针 2、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操作步骤:
查对1——针刺得气——查对2——放小纸片—— 插艾段于针柄上——点艾——观察——灸毕,除 处纸片和艾灰——出针——处理病人——查对3— —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间接灸
艾炷灸法
四、 适应范围
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 足之证。
五、 禁忌症
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发热、高血压、咳嗽吐 血等; 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体质虚弱者、空腹、极度疲劳及对灸法恐惧者。
艾炷灸法
实施程序 一、 健康评估 二、 用物准备 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 四、 操作步骤 五、 注意事项 六、 效果评价
温针灸
四、 禁忌症:
1、 2、 3、 4、 针灸+艾灸禁忌症 长期卧床的患者,腰、背、骶部血液循环差, 不宜用此法,以免引起褥疮; 有吸氧装置的地方,禁止使用; 人体的耳、眼、鼻部位不宜用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艾炷灸
(1)无瘢痕灸
操作: 燃剩2/5
凡士林+艾炷 —————— 红晕 3~7壮
适应证:虚寒证
1、直接灸
(2)瘢痕灸
操作:
燃尽
1周
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5~6周
灸疮
瘢痕
7~9壮
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
ppt课件
10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阳阴 左右对称 依次施灸
(二)艾灸补泻法
《灵枢•背俞》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其艾,须其 火灭也。”
ppt课件
17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三)施灸的剂量
灸之生 熟
ppt课件
18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四)施灸的禁忌
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前言
1、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或刺激体表的一定部 位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灸焫”
特点
➢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
➢弥补针药之不足 阳气衰微,沉寒痼冷
特殊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ppt课件
13
灸法种类和应用
操作
(三)温针灸
适应证
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ppt课件
14
灸法种类和应用
(四)温灸器灸
ppt课件
15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五)其他灸法
灯草灸
操作:点穴、燃火、爆焠 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
天灸
ppt课件
16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顺序
上 背 头身 少、小
下 腹 四肢 多、大
法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分 灸法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类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表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类 灯草灸
天 灸 ppt课件
8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概念:圆锥形的艾团。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 制作
规格:大、中、小
ppt课件
9
灸法种类和应用
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
(五)灸后的处理
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
水泡
ppt课件
19
5
前言
2、施灸材料
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
艾叶 易燃,渗透
艾Hale Waihona Puke 药源丰富,价廉艾绒 ①芳香;②易燃,温和;③使用方便
其他
ppt课件
6
一、灸法的作用
防病保健
逆灸-“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保健灸
(《针灸聚英》)
扶阳培元, “卫外而为固”
温经散寒
温经通络--风寒湿痹证 温中驱寒逐湿--寒湿为患、阳虚诸证
(1)隔姜灸
2、间接灸
操 作: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隔
隔
蒜
操 作:
片
蒜 泥
灸
灸
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
ppt课件
11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3)隔盐灸
操作:神阙灸
2、间接灸
适应证:①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②亡阳虚脱证。
灸法
前言
一、灸法的作用
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 ☆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ppt课件
1
前言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施灸材料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扶阳固脱
升清举陷--脏器下垂、久泄久痢等 固脱救逆--亡阳虚脱证
消瘀散结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痈肿疮疡初起、瘰疬、
瘿瘤等
引热外行
“引郁热之气外发”--某些热病
实热(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阴虚发热
ppt课件
7
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
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艾炷灸
隔姜灸
灸 艾灸类
(4)隔附子饼灸
操作:
适应证:①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②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p火pt课衰件证。
12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二)艾卷(条)灸
艾卷(艾条) 纯艾条(清艾条)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
艾卷灸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慢性病 急性病
回旋灸
范围较大 病痛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痹、痿
ppt课件 虚寒
(1)无瘢痕灸
操作: 燃剩2/5
凡士林+艾炷 —————— 红晕 3~7壮
适应证:虚寒证
1、直接灸
(2)瘢痕灸
操作:
燃尽
1周
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5~6周
灸疮
瘢痕
7~9壮
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
ppt课件
10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阳阴 左右对称 依次施灸
(二)艾灸补泻法
《灵枢•背俞》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其艾,须其 火灭也。”
ppt课件
17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三)施灸的剂量
灸之生 熟
ppt课件
18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四)施灸的禁忌
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前言
1、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或刺激体表的一定部 位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灸焫”
特点
➢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
➢弥补针药之不足 阳气衰微,沉寒痼冷
特殊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ppt课件
13
灸法种类和应用
操作
(三)温针灸
适应证
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ppt课件
14
灸法种类和应用
(四)温灸器灸
ppt课件
15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五)其他灸法
灯草灸
操作:点穴、燃火、爆焠 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
天灸
ppt课件
16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顺序
上 背 头身 少、小
下 腹 四肢 多、大
法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分 灸法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类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表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类 灯草灸
天 灸 ppt课件
8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概念:圆锥形的艾团。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 制作
规格:大、中、小
ppt课件
9
灸法种类和应用
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
(五)灸后的处理
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
水泡
ppt课件
19
5
前言
2、施灸材料
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
艾叶 易燃,渗透
艾Hale Waihona Puke 药源丰富,价廉艾绒 ①芳香;②易燃,温和;③使用方便
其他
ppt课件
6
一、灸法的作用
防病保健
逆灸-“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保健灸
(《针灸聚英》)
扶阳培元, “卫外而为固”
温经散寒
温经通络--风寒湿痹证 温中驱寒逐湿--寒湿为患、阳虚诸证
(1)隔姜灸
2、间接灸
操 作: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隔
隔
蒜
操 作:
片
蒜 泥
灸
灸
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
ppt课件
11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3)隔盐灸
操作:神阙灸
2、间接灸
适应证:①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②亡阳虚脱证。
灸法
前言
一、灸法的作用
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 ☆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ppt课件
1
前言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施灸材料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扶阳固脱
升清举陷--脏器下垂、久泄久痢等 固脱救逆--亡阳虚脱证
消瘀散结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痈肿疮疡初起、瘰疬、
瘿瘤等
引热外行
“引郁热之气外发”--某些热病
实热(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阴虚发热
ppt课件
7
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
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艾炷灸
隔姜灸
灸 艾灸类
(4)隔附子饼灸
操作:
适应证:①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②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p火pt课衰件证。
12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二)艾卷(条)灸
艾卷(艾条) 纯艾条(清艾条)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
艾卷灸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慢性病 急性病
回旋灸
范围较大 病痛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痹、痿
ppt课件 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