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 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检验对所学的语言的规则 做的假设。
科德偏误分析模式的特点:
• A、区分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指容易识别的不合语法的语言现 象。隐形偏误是指结构正确但不得体,与语境不匹配的语言现象。(功能偏 误)
• B、句本位,讲功能。偏误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是语言结构单位, 又是基本的交际单位,表达单位,偏误分析强调语言结构在交际中的应用, 自然以句子为基本分析单位,既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又要分析句子的意 义,尤其是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 • 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指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
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谢谢观看
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 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 3、纠正学习者偏误,纠正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要因 为纠错而造成紧张的心理,更不能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
偏误分析的意义
• 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 •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 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
• 3、对偏误进行分类。 •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名词解释
• 整体性偏误(global errors):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影响到对 整个句子的理解。
• 局部性偏误(local errors):指句子的某一次要成分的错误,不影响对整个 句子的理解。
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 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 的改进与提高。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1. 引言在科学和研究领域中,偏误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用于识别和纠正实验或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差。

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实验或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得到更可靠的结果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偏误类型。

2. 偏误分析的概念和定义偏误是指在实验或研究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可以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或失真。

偏误分析是通过审查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偏误,识别、分析和纠正这些偏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3. 偏误分析的重要性偏误分析对于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至关重要。

以下是偏误分析的几个重要方面:3.1. 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和纠正可能导致结果失真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实验设计的缺陷、数据采集的误差、数据分析方法的问题等。

通过纠正这些偏误,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2. 改善实验或研究设计偏误分析可以揭示研究设计中的缺陷和潜在的偏误源。

通过分析这些偏误,可以改进实验或研究设计,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偏误,如观察偏差、测量误差、选择偏误等。

通过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偏误分析,可以识别这些偏误并进行纠正,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4. 增加研究的可重复性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和纠正,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

当其他研究者想要重复你的研究时,准确的偏误分析和纠正措施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相似的结果。

4. 常见的偏误类型在进行偏误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偏误类型:4.1. 选择偏误选择偏误是指样本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调查问卷中,只有部分人群回答,而其他人群没有回答,会导致选择偏误。

4.2. 报告偏误报告偏误是指研究者在报告或出版研究结果时产生的偏误。

例如,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选择只报告符合假设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他结果。

4.3. 测量偏误测量偏误是指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三、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础 理论
对比分析
语言学 结构主义
心理学
行为主义 迁移理论
偏误分析
认知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 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和修正,逐渐像目的语靠近 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
——Johnson,2002: 59
二、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主因是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 统进行对比,忽视了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 70年代后期,因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 衰落。
直到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 文章后,偏误分析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公认 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J].语言文字应用,1992,(01). [4]罗晓杰.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2003,(02). [5]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北大学学报,2010,(10) [6]乔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9,(06)
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生 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进 行判断与整理的结果,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语 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错误反映学习过程
50.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 者 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 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错误可 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 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但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人们在使用汉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为了"和"因为"这两个常见的词语为例,来分析汉语中的偏误情况。

一、"为了"的偏误分析"为了"是一个表示目的、理由的常用词语,但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它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偏误。

1. 偏误一:顺序颠倒有些人在使用"为了"时,会将目的和行动的顺序颠倒,例如:"我出去玩为了休息",实际上应该是"我为了休息出去玩"。

2. 偏误二:语序错误有时候人们在表达目的时会将话语的前后顺序颠倒,例如:"为了赚钱,他努力工作",实际上应该是"他努力工作,为了赚钱"。

以上是一些关于"为了"的常见偏误分析,我们需要在使用它时注意语序的正确性和目的与行动的顺序是否一致。

二、"因为"的偏误分析"因为"是一个表示原因、解释的常用词语,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偏误情况。

1. 偏误一:原因不准确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因为"时,会给出错误或不准确的原因,例如:"因为下雨了,所以他没有来",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其他原因导致他没有来。

2. 偏误二:因果倒置有些人在表达原因时,会将因果关系倒置,例如:"因为她生病了,所以没去上学",实际上应该是"她没去上学,因为生病了"。

以上是关于"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偏误分析,我们在使用它时要确保原因的准确性和因果关系的正确表达。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一、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偏误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正常现象,是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偏误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结合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进行分析。

1.语法偏误在语法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以母语习得结构为转化依据的错误,例如汉语中的“把”的用法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在句子结构上就会出现偏误。

例如学生会说:“把书放在桌子上”翻译成“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这种偏误是因为学生将汉语中的结构分析过程直接照搬到英语中,没有正确理解英语中的句子结构。

2.词汇偏误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词义混淆的偏误。

例如学生会将“lonely”和“alone”混淆使用,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这两个词都有“孤独”的意思,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出现混淆的偏误。

这种偏误可以通过对词义进行详细解释和语境的教学来避免。

3.语音偏误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发音偏误。

例如学生在发音时将“ship”读成了“sheep”,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声母“sh”和“s”在发音上十分相似,所以会出现此类偏误。

这种偏误可以通过加强发音练习和提高学生对语音特点的敏感度来进行纠正。

二、教学建议针对以上的偏误,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和纠正学生的偏误。

1.融入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实践,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有效地暴露学生的偏误,并在实际应用中纠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和真实场景,并让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发现和修正自己的偏误。

2.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纠正偏误。

例如,可以设计填空题、补全对话、交际活动等,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修正自己的偏误。

3.注重反思和改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改进能力培养。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偏误类型。

对于偏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也将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将探讨偏误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简要介绍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实践案例。

1. 引言在许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和市场调研等,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偏误(bias)。

偏误会导致我们对真实情况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的准确性。

因此,偏误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偏误分析的概念偏误分析是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偏误,并评估这些偏误对数据的影响。

偏误分析旨在从数据中消除偏误,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3. 偏误分析的重要性偏误分析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偏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并减少因偏误带来的错误决策。

4. 偏误类型偏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1) 选择偏误:由于样本选择不当,导致数据集不具有代表性。

(2) 测量偏误:由于测量方法或工具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报告偏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错误或误导性,导致数据的解释和分析出现偏差。

(4) 采样偏误:由于采样方法的问题,导致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5) 处理偏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或模型,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5. 偏误分析的步骤偏误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需要分析的数据。

(2) 偏误识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偏误类型。

(3) 偏误评估:评估不同偏误对数据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哪些偏误需要优先解决。

(4) 纠正措施: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除偏误的影响。

(5) 结果验证: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偏误分析的方法偏误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对照组设计: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识别实验组中可能存在的偏误。

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3-11-08contents •汉字书写偏误分析•汉字书写偏误原因探讨•教学建议•汉字书写偏误纠正方法•教学案例分享及讨论目录01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学生可能因为笔画的增减导致汉字书写错误,如“九”字少写一撇,“之”字多写一点。

笔画增减笔画顺序笔画连接笔画顺序的错误也会造成书写偏误,如“回”字应先写内再写外,“里”字先写甲再写乙等。

一些字的笔画需要相连,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会造成书写错误。

030201汉字各部分比例应该符合规范,如“田”字应上下宽中间窄,“口”字应左右对称。

如果比例不当,字形就会失真。

比例不当一些汉字的部件位置应该相对固定,如果部件错位,字形就会发生变化。

部件错位同一个字内各部件的大小应该基本相同,如果大小不一,字形就会不协调。

大小不一形状相似一些汉字形状非常相似,学生容易混淆,如“戊”、“戌”、“戍”、“戎”、“戒”等。

笔画细微差别一些汉字笔画差别很小,学生容易忽略,如“已”、“己”、“巳”等。

形近字混淆音节相似一些汉字发音音节相似,学生容易混淆,如“bo”和“po”,“ti”和“di”等。

声调不同一些汉字声调不同,学生容易忽略,如“ma”和“na”,“ping”和“ping”等。

发音相近混淆02汉字书写偏误原因探讨汉字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笔画、部首、偏旁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

汉字结构复杂汉字的笔画数量较多,有些字的笔画顺序还比较特殊,对于学习者来说难以掌握。

笔画繁多汉字中有很多相似字形,如“戊”、“戌”、“戍”等,稍不注意就会写错。

相似字形汉字本身复杂度义近字混淆有些汉字意思相近,如“即”和“既”,学习者容易混淆。

音近字混淆有些汉字发音相近,如“绕”和“娆”,学习者容易混淆。

形近字混淆有些汉字形状非常相似,如“戊”、“戌”、“戍”等,学习者容易混淆。

学习者的认知错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书写偏误。

文化差异学习者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时,可能会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产生偏差。

偏误分析文档

偏误分析文档

偏误分析概述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偏误(Bias)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样本或数据的偏差,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偏误分析(Bias analysis)是对偏误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偏误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偏误的来源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分析结果,提高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偏误的类型在偏误分析中,常见的偏误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选择偏误选择偏误(Selection Bias)是指样本数据的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导致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差异。

例如,在人口统计中,如果对某一群体进行调查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一部分人口无法被纳入到样本中,那么得到的样本将不再具有代表性,从而导致选择偏误。

2. 报告偏误报告偏误(Reporting Bias)是指研究结果的报告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导致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如果研究人员只选择将符合预期结果的实验数据进行报告,而不报告未达预期的结果,就会导致研究结果偏向于某种结论,从而引发报告偏误。

3. 记忆偏误记忆偏误(Memory Bias)是指回忆和记忆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导致对过去事件或情况的回忆存在差异。

人们的记忆常常受到情绪、时间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记忆的不准确性。

例如,在调查研究中,如果参与者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存在差异,就会导致记忆偏误。

4. 测量偏误测量偏误(Measurement Bias),也称为仪器偏误或观测偏误,是指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

测量偏误可能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性、测量方法的不恰当或操作员的主观判断等原因造成。

测量偏误会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偏误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偏误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偏误分析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偏误分析方法:1. 直观分析直观分析是一种主观判断的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考察数据,识别和评估偏误的存在和影响。

直观分析需要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进行,其优点是简单快捷,但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偏误分析例析[1]

偏误分析例析[1]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 我书包里词典有。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3. 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 我要练习跟你。

5. 我想见面你。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 。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 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 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 我们千佛山了。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 我们运动会了。

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 A :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 :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 1到例 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 8、例 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到例 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 19、例 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 我们认为: ► 对比分析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
心理学问题。
►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
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
► 对比分析强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系统的
对比,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却熟视无睹,忽略了 学习者这一主体及其习得过程。
“偏误分析”
►The
fact that learners do make errors, and that errors can be observed, analysed, and classified to reveal something of system operation with the learner, led to a surge of study of learner’s errors, called Error Analysis.
以上例句偏误原因是?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 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 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 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 者过度泛化。

► 我们千佛山了。
(有个非洲留学生,总是发不好qu这个音,所以常常在 交谈中不说“去”这个字。) ►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回避“去”字) ► 我们运动会了。 (我们参加运动会了。留学生不会“参加”这个词,采取 了回避态度。) ►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意思是要说“虽然早上泰山顶上很冷,但是我还是喜欢 在那里等着看日出。”说话者采取了简化策略,避免了 连词的使用。) ►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简化策略。因为我没考好,你不高兴了。)
hypothesis states that a human infant is born with an innate predisposition to acquire language; that he must be exposed to language for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to start; that he possesses an internal mechanism of unknown nature which enables him from the limited data available to him to construct a grammar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 If the new hypothesis being set up to account for the proces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would seem reasonable to see how far they might also apply to the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引言: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L2)的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习得。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往往是由母语语言习得特点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并进行分析。

一、语音偏误: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二语习得中,语音偏误较为常见。

这些偏误一般来自于学习者母语与所学语言在音位、音素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将[j]音用[k]音替代,导致类似“Yuke”(英语名字“Luke”)的偏误出现。

二、语法偏误: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规定了词汇和短语的结构。

二语习得者在语法上的偏误也比较普遍。

这些偏误可能源于学习者母语语法结构与所学语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汉语中,疑问句一般是通过语序倒装实现,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使用助动词。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你是谁?”(原句为:“Are you who?”)这样的偏误。

三、词汇偏误: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者在掌握词汇时往往也会出现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词义的混淆、词汇搭配的错误、多词性词汇的误用等。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decade”(十年)误译为“十天”,导致类似“过去的十天”(原句为“the past decade”)的偏误出现。

四、语用偏误: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和目的。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往往会因为对语用规则的不熟悉而产生语用偏误。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直译模式应用于英语中,导致类似“Can you make friends to me?”(原句为“Can you be friends with me?”)的偏误出现。

五、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指的是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由于个人认知能力限制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因为习得的受限性而陷入一些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偏误的出现。

此外,学习者对母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误解,从而导致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出现偏误。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第一章1、偏误改正:谁同学→谁的同学理由:“谁”和“同学”之间是领属关系,所以“的”不能省略。

2、偏误改正:漂亮衬衣→漂亮的衬衣理由:形容词“漂亮”之前有程度副词“非常”,所以“的”不能省略。

3、偏误改正:《北京的晚报》→《北京晚报》理由:“北京”和“晚报”之间不构成领属关系,所以不需要加“的”。

4、偏误改正:跟你最好→跟你最好的;中国的同学→中国同学理由:“跟你最好”是修饰后面的“中国同学”,它应该是一个“的”字结构,此处缺少“的”; “中国”和“同学”之间不是领属关系,所以不需要加“的”。

5、偏误改正:结构助词“的”后加一个说明“他”身份的名词,如“男朋友”等等。

理由:“他是我最好朋友的”是一个“的”字结构,后面必须加名词,否则这句话不完整。

6、偏误改正:认真学习→认真地学习理由:形容词“认真”之前有副词“很”,所以“地”不能省略。

7、偏误改正:非常地喜欢→非常喜欢理由:“非常”是程度副词,作状语修饰心理动词“喜欢”时不需要加“地”。

8、偏误改正:多地听,多地说→多听多说理由:“多”是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时不需要加“地”。

9、偏误改正:还差地很远→还差得很远理由:“很远”在这个句子里补充说明“差”的程度,是补语,所以,应该用“得”而不是“地”。

10、偏误改正:很痛快答应他了→很痛快地答应他了理由:形容词“痛快”之前有程度副词“很”,所以“地”不能省略。

11、偏误改正:积极得参加→积极地参加理由:形容词“积极”在这个句子里作状语修饰动词“参加”,所以应该用“地”而不是“得”。

12、偏误改正:写汉字得很慢→写汉字写得很慢理由:“写汉字”是一个动宾词组,动词是“写”。

结构助词“得”应该接在动词后。

13、偏误改正:她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了→她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了理由:“不知道说什么了”在这个句子里作补语补充说明“高兴”的程度,所以应该用“得”。

14、偏误改正:学的最好→学得最好理由:“最好”在这个句子里作补语补充说明“学”的程度,所以应该用“得”。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使用偏误的情况。

这些偏误可能是因为母语与中文的差异,也可能是因为对中文语法规则的不熟悉。

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本文将从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句式偏误分析1. 主语缺失偏误句子: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分析:句子中缺少主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2. 助动词错误偏误句子:我在家长时间学习。

分析:句子中缺少助动词,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在家长时间在学习。

”3. 数量词误用偏误句子:我有三件好朋友。

分析:在中文中,数量词和量词是搭配使用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有三个好朋友。

”4. 虚词使用不当偏误句子:我不懂为何他不去上课。

分析:不懂为何符合英文习惯,但在中文中,应该使用“我不懂他为什么不去上课。

”5. 时态错误偏误句子:昨天我去逛了街。

分析:中文中应该使用“昨天我去逛街了。

”二、原因分析1. 母语干扰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一些句式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容易出现偏误。

比如英语中的主语可以省略,而中文中不可以。

2. 语法规则不熟悉外国留学生对中文的语法规则不够熟悉,导致在句子使用上出现偏误。

比如数量词和量词的搭配、虚词的使用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三、改进建议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配备专业老师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中文教师,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母语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2. 提供语言环境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鼓励外国留学生多和中国同学交流,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加强语法训练针对外国留学生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可以加强语法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法规则。

4. 鼓励多读多写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外国留学生多读一些中文书籍,多写一些中文作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偏误分析的实施步骤

偏误分析的实施步骤

偏误分析的实施步骤引言偏误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纠正在特定任务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或偏差。

它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错误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并使用此方法。

步骤一:定义目标在开始偏误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清楚地定义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这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并为我们的分析提供方向。

在定义目标时,我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 哪些方面的偏误是我们关注的? - 这些偏误对业务/任务的影响是什么? - 我们希望通过偏误分析实施来达到什么结果?步骤二: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包括但不限于: - 人工记录和观察 - 数据库查询 - 日志文件分析 - 用户反馈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将其转换为适合进行分析的格式。

步骤三:偏误识别与分类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偏误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不准确、错误或异常的情况。

这些情况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在识别和分类偏误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判断等。

我们可以利用图表、统计指标等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类偏误。

步骤四:原因分析与问题定位在完成偏误的识别和分类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和问题定位。

原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导致偏误的根本原因,而问题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具体出现偏误的位置和环节。

原因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鱼骨图、因果关系图和5W1H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分析偏误产生的各个方面,并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

步骤五:制定改进措施在确定了问题的原因和定位之后,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应该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并减少类似的偏误发生。

偏误分析周小兵

偏误分析周小兵

第三讲偏误分析传统的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跟对比分析联系在一起的,可服务于教学。

如,通过偏误分析来排列教学顺序,弥补教材的不足等。

做法是收集常见错误并进行分类,但没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偏误不仅跟母语干扰有关,还跟目的语规则泛化相连。

它还成为中介语研究、习得顺序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偏误分析的程序以下以语法偏误研究为例,讨论偏误分析具体步骤。

(一)语料收集与选择偏误应是学习者的真实语料(书面/口头)。

偏误收集,可分为开放式和聚焦式两类。

1.开放式语料收集指没有具体目标的偏误收集。

研究者可随时随地收集各类偏误。

来源可以是各类作业,谈话,翻译文本,翻译影视节目等。

收集过程中要进行筛选工作,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偏误点。

2.聚焦式语料收集指确定偏误点之后的语料收集。

语料收集可分为两大类4小类。

(1)横向(cross-sectional)与纵向(longitude-sectional)横向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偏误。

纵向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较长时间出现的偏误。

横向、纵向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横向方法虽然是短时间的,但可以收集较多学习者的偏误。

纵向方法虽然是长时间的,但只能收集较少学习者的偏误。

(2)自然与非自然自然法指通过谈话或作文来收集偏误。

非自然法指通过语法练习和测试来收集偏误。

前者(尤其是自由谈话)收集的语料比较自然、真实;学习者更关注表达内容,偏误频率比较高。

后者收集的语料不够自然、真实;学习者更关注表达形式,偏误频率没有那么高。

但研究者最想要的某一类或某几类偏误,在自然法收集的语料中比例不高;而在专门设计的语法练习、测试中却比较多。

非自然语料的收集有许多做法。

陈珺、周小兵(2005)为考察留学生使用度量差比句和“不比”句的情况,设计了以下两类试题:A类:请用每一题中的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1)分钟他我比三快B类:请用括号中的词完成下面的句子:2)甲:你要是没钱用,就先拿去用吧。

偏误分析例析范文

偏误分析例析范文

偏误分析例析范文偏误分析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偏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下面将对偏误分析进行详细例析。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多种偏误。

比如,学生在句子结构上的偏误,常常忽略了使用正确的主谓宾的结构,造成语法错误。

这种偏误通常是由于学生对句子结构不够熟悉或者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语法规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做语法练习题,注重讲解句子结构的基本规则和常见的错误类型,帮助学生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

除了语法和拼写上的偏误,学生在句子表达和篇章结构上也会出现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词汇量不够丰富,导致句子表达的单调和缺乏变化。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供一些常用的句式和短语,指导学生写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句子。

对于篇章结构上的偏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连接词和过渡性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铺陈自己的观点。

偏误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在进行偏误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和态度。

首先,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但不要严厉批评或者责备学生,要使用鼓励和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偏误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综上所述,偏误分析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进行偏误分析时,教师要注意方法和态度,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有效的偏误分析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章 偏误分析的研究程序

第二章 偏误分析的研究程序

谢谢!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发展偏误 developmental errors 因语言知识有限建立了错误的假设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Schachter and Cele-Murcia (1977)
语际偏误(interlingual errors) 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由学习者的母语对 目的语的干扰造成 。 语内偏误(intralingual errors) 发生在目的语内部,因为对目的语规则掌握得 不完整或者归纳错误造成。
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
(三)影响偏误的因素
学习者母语的背景、偏误的语体、语言习得环境、 被试语言水平…..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1. 横向(cross-sectional)与纵向(longitudi-sectional) 横向 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偏误。
共时语料, 效率高,但不能反映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三)辨认方法
1. 凭借语感。 2. 使用语法知识。 3. Corder的辨别方法。
1
A
B

根据目的语语法要求

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
根据目的语所做出 的正常解释是否符

不是个性方言

否完整?
合语境?


句子明显地具有个性 风格
C
句子隐蔽地具有个性
风格。
D
句子在语境中能否做 出似乎合理的解释?
失误 指学习者未形成自动机制而偶然出现的错误。
(mistake)
口误 slip of the tongue
笔误 slip of the pen
Ellis
鉴 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语偏误类型发生偏误的词语主要有关联词语、量词、同一语义场的词、动词“有” 、母语和目的语中义域不对称的词。

将偏误词与目标词进行对比,我们看到主要有以下类型的词语偏误:1•对词义的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关联词语,本次话语活动中,使用第二多的关联词语是“但是”,然而学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的语义,以及它所表达的句法关系,很多不应该用“但是”的地方都使用了该连词,形成了误,如“面积很小,但是它是个群岛”。

2•词语的功能被扩大词语的功能被扩大,已超出了它应有的语法属性和语法功能,功能被扩大的词包括连词、动词“有”。

为”是使用最多的连词,但留学生使用时并不都用来表示因果关系,有时只是表示前后话语有关联,如“没事,因为泰国只有一种动物是重要,是大象,因为以前他们有打仗”。

最典型的是动词“有”功能的扩大。

“有”本来接名词性成分,但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有”的功能扩大,不仅可以接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接动词、形容词短语、句子等成分。

如“在泰国泼水节也有穿”(接动词);“有漂亮”(接形容词);“他有在中国学习过”(接短语);“如果有像见我们那个总统”(接句子),等等。

3.词语的搭配产生偏误此类偏误包括量名搭配错误、固有搭配被改换、“城市”等名词前的第一人称问题、词的语法属性不能相配等。

“个”是留学生最熟悉的量词,使用频率最高,因而就被当成了万能量词,不能使用量词的集体名应使用其他量词的名词前都用上了“个”,如“人口三亿个”、“两个民族语言”。

很多成对的关联词语有其固定搭配,可是留学生常常将固有的搭配改换而使其变得不搭配,如“如果有跳舞才穿这个”、“时间是厦门一样”。

“城市、国家、首都、总统”这类名词前面,在话语叙述中往往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显得亲切。

第一人称代词以复数为宜,因为这些事物不是属于个体的,而是属于集体的。

留学生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掌握,就会产生“我的首都” 这样的错句。

再者,部分词的语法属性相互不能搭配,如“但是现在他们越来越忘记了”,“忘记”是动词,而“越来越”后面一般接形容词,能接的动词只限于“喜欢、愿意”等心理动词。

4•选词错误在选词错误中,首先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

在话语表述中,留学生一边讲述一边在脑海中思考适用的词,如果该用A 词却用了E词,而AE两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就是选词错误。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最容易导致选词错误。

语义场包括上下义关系、总分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

[5] [p∙13 3 ]留学生的选词偏误主要发生在同义关系场和类义关系场。

同义关系场中的词具有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类义关系场中的词往往属于同一个类别。

留学生在脑海中搜索词语时,搜索的范围就是这两个语义场,因而与之相关的偏误特别多。

其次是义域不对称的词。

母语词语或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之间的义域不对称导致了选词偏误。

任何两种语言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其义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如学生在描述自己国家的树时说树“很瘦”,这显然受英语词语thι n的影响。

“thin ”相当于汉语中的“瘦”和“细”,义域比汉语宽,学生在选用这类词时没有解到义域的差别,从而产生了偏误。

5.词的固有成分被遗漏固有成分被遗漏的词通常是成对的连词。

我们知道有些连词只能成对使用,不能省略。

留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一点,以至于不能遗漏的部分也遗漏了。

如“对中国人有点辣”,漏了“来说”。

另外,“是,,的”这个句式中的任何词都不能省略,而留学生常常把最后的“的”字遗漏了,如“他们是差不多”。

(二)语法偏误的类型鲁健骥将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4种,[6]我们的分析显示,除这4种偏误外,还有:前后照应偏误、句型错误、过度省略,等。

显然话语中的语法偏误有不同于文本之处。

我们所说的“省略”不同于“遗漏”,“遗漏”是由于忘记或没有掌握而导致的成分丢失,而“省略”是主讲学生在具体语境里故意丢失某个成分。

1.前后照应偏误留学生的话语中,往往没有注意到前后的照应,导致前后矛盾,表现之一是前后单复数矛盾。

一种情形是代词是单数,而被代对象却是复数,如“外国人侵略我们国家,所以要把它除掉”,这里的它”指“外国人”,而“外国人”在前面出现时是指几个国家,所以此处的“它” 应该用“它们”。

另一种情形是主语为单数,谓语部分却出现了表复数的“都”。

表现之二是主语和宾语的照应出现偏误,这主要出现在判断动词“是”构成的句子中。

如“可是澳洲就是真正黑人”,“澳洲是黑人”这一关系不能成立,主语和宾语的逻辑关系错误。

表现之三是指示代词和被代对象不对应,如前面出现的是地名,后面应该用“那里”指代,有的留学生却用了“那个”。

2•语序偏误语序偏误主要是语法顺序错误,包括:数量短语与名词的位置错误,如“泰国的跳舞的一种”;比较句中表比较程度的成分,其位置错误,如“但是男孩子比较多穿西服”、“他比我很清楚”;时间表述中的“多” 一词位置错误,如“开车一个小时多”;关联词语位置错误,如将“所以”句放在最前面;介词短语的位置错误,如“好像差不多跟我们一样”;状语位置错误,如“所以我们的国旗是表示这样”;判断动词“是”置于句尾,如“国花是”、“樱花是”;副词位置错误,如“是我们的最小的一个猴子好像”。

极少数是逻辑关系顺序错误,如“一点疏通没问题”,应为“沟通没一点问题”。

3•句型偏误主要是判断句与动词谓语句之间的偏误,有些原本是动词谓语句,留学生却用了判断句,如“蓝色代表是平安”。

留学生很早就接触到“是”,也很早就接触到“是”构成的判断句,因而对“是”的用法非常熟悉,这就使得该用“是”和不该用“是”的地方都用上了。

4•句法成分过度省略相信语境能补足语义,相信不需要说完整,听者也能明白,这就导致某些语法成分不应该省略却被省略掉了,我们称之为过度省略。

被省略掉的句法成分情况纷杂,有主语、谓语动词、状语等等。

发生过度省略的情况可细分为:(1)所指事物的名称不全。

如“年轻的地方”,本应说“年轻人的地方”;(2)发生表达阻碍时采取回避策略而导致部分结构成分被省略。

如“喝完还要*开再吃”,“开”前少了一个“敲”字,学生不知该怎么说而回避了;(3)前面已经表达过类似意思或出现过相同词或短语,以为后面可以省略掉,而其实按语法规则不能省略,可称为“过度承前省略”。

如“以前只有富有的人才可以上学,可是他来了,所以贫穷的人可以。

” “贫穷的人可以”与前面的“上学”之间已经隔了一个小句,关系不是那么紧密,所以后面的上学”不能省略;(4)旁人话语的干扰导致话语表述过程中部分句法成分丢失;(5)句子说了一半,中途改变说法或转换话题而造成的省略;(6)自信语境能补足语义内容而造成的省略。

这类省略里省略的往往是主语,是正在谈论的主题。

主讲学生认为有图片为参照、有语境的辅助,大家都知道要谈的主体是什么,因而就常常把主语省略掉了。

5 •方位名词、处所名词的句法功能偏误方位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地点状语,做主语时不需要加介词,做地点状语时,有时需加介词,有时不需要,还有时加不加都可以,情况有点复杂。

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留学生论方位名词、处所名词做什么成分,都加上介词“在”,因而产生偏误。

如“在日本是最东”,“日本”做主语,不应加介词。

偏误成因及对汉语教学的启示COrder认为,偏误的出现是因为语言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语言规则,从而导致其产出的语言偏离目标语的标准。

[7]我们的分析中确实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学界向来认为偏误是由“过度泛化、简化、迁移”等因素造成。

不过我们的分析中还发现了一些不同因素,像认知因素、汉语研究因素等。

(一)目的语知识掌握得不够这种偏误数量最多,词语偏误中的1、3、4 ,语法偏误中的1、2都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还发现了一类句子,句子的大意能明白,但无论词语、语法还是句内逻辑关系都存在着问题,要将其按偏误类型来归类很困难,它完全是由学生的汉语知识不够而导致。

如“可以在有名的人见面”,学生原本想说的是“可以见到有名的人”。

要克服这类偏误,一则在于教师指出学生的偏误所在,帮助其纠正;二则还要学生自己加强学习,强化正确句子的使用。

(二)汉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和简化过度泛化是指留学生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而产生的偏误。

[8]词语偏误的2,语法偏误的3、5都属于泛化;简化是指留学生在使用中将汉语句子简单化而产生的偏误。

词语偏误的5,语法偏误的4都属于简化。

无论泛化还是简化都不利于汉语的习得,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这一现象,利用课堂教学的部分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纠偏,让学生逐步培养正确的汉语规则意识。

(三)母语和英语的负迁移作用向来讨论较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我们的分析结果中也有这一类偏误,如日本学生回答国花是樱花吗?”这一问题时,答句是“樱花是”显然是受日语判断句的影响所致。

日语中的判断句,其规则是将判断动词“是”放在句末。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英语对母语为非英语学生的负迁移作用。

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的人数非常多,而且不少国家还把它作为官方语言,所以英语的影响是很广泛的,这种广泛的影响也投射到了偏误领域。

像菲律宾的学生,母语并非英语,但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因此菲律宾学生所产生的偏误中,有一些就是英语负迁移所致。

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其中的外语部分绝大多数是英文,学生往往借助英译来进行学习。

一旦英汉之间的词语义域或语法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又未能充分了解时,偏误就产生了。

对于语言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并将对比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其差异,那么类似的偏误就不容易发生了。

(四)认知差异操不同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而产生认知差异,这种认知差异有时会反映在语言结构上而导致偏误的产生。

我们在本次的话语分析中就发现了这一现象。

如汉语说“在世界上”,英语为“in theworld” (在世界里),日语的认知角度与英语相同,所以日本学生说出的句子是“我觉得在世界里,”,这显然是认知差异造成的偏误。

可能是录像时间有限,本次分析中发现的认知偏误比较少。

如果扩充分析材料,相信会发现更多的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的解决,相对其他偏误来说要简单一些,我们认为,只要教师结合发生认知偏误的句子,向学生解释清楚两个国家对某一事不同观点,那么这样的偏误就可以避免了。

(五)教师及汉语研究因素话语中有些语序不正确的句子,其出现可能是受教师所提问题的影响。

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学生首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在话语中重复,然后进行阐释,这样就导致了少数非正确语序的出现。

按照那些学生的汉语水平来说,应该不会出现那样的句子,如:“香蕉叶不是”,应该是受教师提问“香蕉叶?”的影响。

还有一类偏误与汉语研究相关,如“的”的隐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