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方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语偏误类型
发生偏误的词语主要有关联词语、量词、同一语义场的词、动词“有” 、母语和目的语中义域不对称的词。将偏误词与目标词进行对比,我们看到主要有以下类型的词语偏误:
1•对词义的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关联词语,本次话语活动中,使用第二多的关联词语是“但是”,然而学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的语义,以及它所表达的句法关系,很多不应该用“但是”的地
方都使用了该连词,形成了误,如“面积很小,但是它是个群岛”。
2•词语的功能被扩大
词语的功能被扩大,已超出了它应有的语法属性和语法功能,功能被扩大的词包括连词、动词“有”。为”是使用最多的连词,但留学生使用时并不都用来表示因果关系,有时只是表示前后话语有关联,如“没事,因为泰国只有一种动物是重要,是大象,因为以前他们有打仗”。最典型的是动词“有”功能的扩大。“有”本来接名词性成分,但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有”的功能扩大,不仅可以接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接动词、形容词短语、句子等成分。如“在泰国泼水节也有穿”(接动词);“有漂亮”(接形容词);“他有在中国学习过”(接短语);“如果有像见我们那个总统”(接句子),等等。
3.词语的搭配产生偏误
此类偏误包括量名搭配错误、固有搭配被改换、“城市”等名词前的第一人称问题、词的
语法属性不能相配等。“个”是留学生最熟悉的量词,使用频率最高,因而就被当成了万能量词,不能使用量词的集体名应使用其他量词的名词前都用上了“个”,如“人口三亿个”、“两个民族语言”。很多成对的关联词语有其固定搭配,可是留学生常常将固有的搭配改换而使其变得不搭配,如“如果有跳舞才穿这个”、“时间是厦门一样”。“城市、国家、首都、总统”这类名词前面,在话语叙述中往往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显得亲切。第一人称代词以复数为宜,因为这些事物不是属于个体的,而是属于集体的。留学生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掌握,就会产生“我的首都” 这样的错句。再者,部分词的语法属性相互不能搭配,如“但是现在他们越来越忘记了”,“忘记”是动词,而“越来越”后面一般接形容词,能接的动词只限于“喜欢、愿意”等心理动词。
4•选词错误
在选词错误中,首先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在话语表述中,留学生一边讲述一边在脑海中思考适用的词,如果该用A 词却用了E词,而AE两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就是选词错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最容易导致选词错误。语义场包括上下义关系、总分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5] [p∙13 3 ]留学生的选词偏误主要发生在同义关系场和类义关系场。同义关系场中的词具有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类义关系场中的词往往属于同一个类别。留学生在脑海中搜索词语时,搜索的范围就是这两个语义场,因而与之相关的偏误特别多。其次是义域不对称的词。母语词语或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之间的义域不对称导致了选词偏误。任何两种语言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其义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如学生在描述自己国家的树时说树“很瘦”,这显然受英语词语thι n的影响。“thin ”相当于汉语中的“瘦”和
“细”,义域比汉语宽,学生在选用这类词时没有解到义域的差别,从而产生了偏误。
5.词的固有成分被遗漏
固有成分被遗漏的词通常是成对的连词。我们知道有些连词只能成对使用,不能省略。
留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一点,以至于不能遗漏的部分也遗漏了。如“对中国人有点辣”,漏了“来说”。另外,“是,,的”这个句式中的任何词都不能省略,而留学生常常把最后的“的”字遗漏了,如“他们是差不多”。
(二)语法偏误的类型
鲁健骥将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4种,[6]我们的分析显示,除这4种偏
误外,还有:前后照应偏误、句型错误、过度省略,等。显然话语中的语法偏误有不同于文本之处。我们所说的“省略”不同于“遗漏”,“遗漏”是由于忘记或没有掌握而导致的成分丢失,而“省略”是主讲
学生在具体语境里故意丢失某个成分。
1.前后照应偏误
留学生的话语中,往往没有注意到前后的照应,导致前后矛盾,表现之一是前后单复数矛盾。一种情形是代词是单数,而被代对象却是复数,如“外国人侵略我们国家,所以要把它除掉”,这里的它”指“外国人”,而“外国人”在前面出现时是指几个国家,所以此处的“它” 应该用“它们”。另一种情形是主语为单数,谓语部分却出现了表复数的“都”。表现之二是主
语和宾语的照应出现偏误,这主要出现在判断动词“是”构成的句子中。如“可是澳洲就是真正黑人”,“澳洲是黑人”这一关系不能成立,主语和宾语的逻辑关系错误。表现之三是指示代词和被代对象不对应,如前面出现的是地名,后面应该用“那里”指代,有的留学生却用了“那个”。
2•语序偏误
语序偏误主要是语法顺序错误,包括:数量短语与名词的位置错误,如“泰国的跳舞的一种”;比较句中表比较程度的成分,其位置错误,如“但是男孩子比较多穿西服”、“他比我很清楚”;时间表述中的“多” 一词位置错误,如“开车一个小时多”;关联词语位置错误,如将“所以”句放在最前面;介词短语的位置错误,如“好像差不多跟我们一样”;状语位置错误,如“所以我们的国旗是表示这样”;判断动词“是”置于句尾,如“国花是”、“樱花是”;副词位置错误,如“是我们的最小的一个猴子好像”。极少数是逻辑关系顺序错误,如“一点疏通没问题”,应为“沟通没一点问题”。
3•句型偏误
主要是判断句与动词谓语句之间的偏误,有些原本是动词谓语句,留学生却用了判断句,如“蓝色代表是平安”。留学生很早就接触到“是”,也很早就接触到“是”构成的判断句,因而对“是”的用法非常熟悉,这就使得该用“是”和不该用“是”的地方都用上了。
4•句法成分过度省略
相信语境能补足语义,相信不需要说完整,听者也能明白,这就导致某些语法成分不应该省略却被省略掉了,我们称之为过度省略。被省略掉的句法成分情况纷杂,有主语、谓语动词、状语等等。发生过度省略的情况可细分为:(1)所指事物的名称不全。如“年轻的地方”,本应说“年轻人的地方”;(2)发生表达阻碍时采取回避策略而导致部分结构成分被省略。如“喝完还要*开再吃”,“开”
前少了一个“敲”字,学生不知该怎么说而回避了;
(3)前面已经表达过类似意思或出现过相同词或短语,以为后面可以省略掉,而其实按语法规则不能省略,可称为“过度承前省略”。如“以前只有富有的人才可以上学,可是他来了,所以贫穷的人可以。” “贫穷的人可以”与前面的“上学”之间已经隔了一个小句,关系不是那么紧密,所以后面的上学”不能省略;
(4)旁人话语的干扰导致话语表述过程中部分句法成分丢失;
(5)句子说了一半,中途改变说法或转换话题而造成的省略;
(6)自信语境能补足语义内容而造成的省略。这类省略里省略的往往是主语,是正在谈论的主题。主讲学生认为有图片为参照、有语境的辅助,大家都知道要谈的主体是什么,因而就常常把主语省略掉了。
5 •方位名词、处所名词的句法功能偏误
方位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地点状语,做主语时不需要加介词,做地点状语时,有时需加介词,有时不需要,还有时加不加都可以,情况有点复杂。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留学生论方位名词、处所名词做什么成分,都加上介词“在”,因而产生偏误。如“在日本是最东”,“日本”做主语,不应加介词。
偏误成因及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COrder认为,偏误的出现是因为语言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语言规则,从而导
致其产出的语言偏离目标语的标准。[7]我们的分析中确实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学界向来认为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