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讲课讲稿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概论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 带着先定的立场和“有色眼镜”,不仅
• 访谈法
特点: 有目的的“谈话”;交互影响过程 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工作;
接近被访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 谈话与提问技巧
•问卷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集信息效率高
类型:结构式问卷与非结构式问卷; 发送分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便
于电脑分析)、实施记录、结束语等
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非暗示性原则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为代表) • 1、社会学习论简述 • 2、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 3、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
• 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 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 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 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 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是 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总 结:
•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 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 则在于追求完美。
•。
• 3.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定义 • 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
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社 会行为的研究。
• 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强化源: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
嫉妒 对他人比较后,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
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 个体缺陷或与常态不一致而痛苦,导致自我孤立
第8页/共36页
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ABC模型:C认知 A情感 B行为倾向
象。
第28页/共36页
第七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吸引和亲密)
爱情的概念
1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 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 特点:(1)异性恋 (2)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 (3)是一种高级情感 (4)建立在生理基础上 (5)基本倾向是奉献
爱情的发展阶段
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性 双方感知的相似性 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某些人格特征 外貌 才能 “小错误” 人格品质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第20页/共36页
人际互动
合作与竞争
合作的条件:
竞争的条件:
目的一致
目标稀有或难得
共识与规范 进行
按一定社会规范
信目或赖双标的赢合手作段氛相围互依赖理论
• 2.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 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 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 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
第3页/共36页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恐怖活动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谋杀
第17页/共36页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一、内容概要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在这个课件里,我们会一起探索我们的社交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和规律。
让我们先来快速浏览一下这个课件的主要内容吧。
首先我们会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帮助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社会认知,包括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如我们的情感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如何形成并改变我们的观点和社会偏见等。
然后我们会探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如我们的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影响,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等。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如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交往等实际应用场景。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我们知道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和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
这些问题就引发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断探索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面镜子。
所以学习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吧!2.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它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覆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表现自己,比如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面对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串讲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1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
社会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社会心理现象的主体离不开个体,这个个体指处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受他人或人群影响下的个体。
群体不等于若干个体相加的总和.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心理学大致上可有两种归类:一种是归为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或归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的性质;另一种是归为自然科学的性质或归为社会科学的性质。
不能把社会心理学视为一门单纯的应用科学,应归属于心理学分支中的基础性学科,它与生理心理学一起应该构成心理学两个基础与支柱,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人们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一般看法认为,它属于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介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兼有两类科学的性质。
简述:SSP与PSP的区别?答:1。
SSP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2.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
3。
在研究着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着重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身上产生发展的过程与条件。
第3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年龄是自变量,学习能力是因变量。
自变量既可以是研究者控制之下的,也可是被试者影响心理或行为的特征,如性别;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社会心理学串讲
二、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亲合的定义(亲合起源于依恋) 亲合的作用—满足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 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 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情绪、出生顺序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 妹们更明显。
社会行为的定义: 勒温的公式B=f (P, E),人和他所处的情境是 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1.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 E)。其中E的含义是(D)。 A.行为 B.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 2.“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 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 D )的观点。 A.F﹒奥尔波特 B.海德 C.G﹒奥尔波特 D.勒温
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对一些引起心理 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 干预和引导(郭念峰)
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班杜拉、沃尔特斯 学习的机制—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2强化操作
条件反射、3模仿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 动机
个体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大众
传媒、参照群体 1.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ABC)。 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社会化分类—语言(全部社会化的前提)、
性别角色、道德、政治 性别社会化——性;性别;性别角色
爱国意识发展的三个连续的阶段——
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 织系统阶段
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串讲社会...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起源于心理学、社会学。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是以群体社会的心理学为基础研究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1、定义:是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2、决定社会行为的因素:个体及其所处的情境。
勒温著名公式: B = f(P,E)(二)社会心理1、定义: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2、作用: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社会影响→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美国学者 1976年)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1.没有成熟的理论;2.主要研究人性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5个代表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用实验的方法加强了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3大转变:描述→实证;定性→定量;纯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3个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二)系统性原则(在系统中考察、动态、整体、有序)(三)伦理原则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2、尊重被试者的知情权;3、研究这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保密,若要公开,必须经被试者同意;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以外的关系。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讲稿
社会心理学讲稿导入:影响西方的三大定理墨菲定理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美国爱得华空军基地的一个叫墨菲的测试工程师发明了一条著名的定理,人们就用这位悲观主义大师的名字来命名这条定理,将这条在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界名闻遐迩的定理称之为墨菲定理。
墨菲定理的表述如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比方说有一个工具箱在收工后没有及时地收走而是被遗忘在某个高处,根据墨菲定理该工具箱一定会自行从高处落下来,工具箱不会只是在地面上摔个稀巴烂,按墨菲定理工具箱应该是落在某人的脑袋上,当然受害者不会是随随便便的什么人,墨菲定理指出受害者会是一位来视察的政界要人,接踵而至的是死者难缠的寡妇能干的律师愤怒的同僚和刻薄的记者,最后由于事发一周前人们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对法律作过的一项修订,于是有关人士在巨额赔偿的同时还得面临二级谋杀的指控。
换一种说法: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就会成为现实。
这就是墨菲法则。
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的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墨菲法则的另类表述:1、如果第一次便成功,显然你已经做错某事。
2、如果某事不值得去做,则不值得把它做好。
3、绝不记住忘掉的事。
4、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进行时,最好朝反方向深深的看一眼。
5、今天是你前半生的末日。
6、寻求单纯----然后不信。
7、教育无法取代才智。
8、要是知道自己所值几何,你就会变成一文不值。
9、寂寞是你赶不走的东西。
10、自动消失的问题会自动回来墨菲法则重视的是可能性,包括那些小概率事件,强调事物的变化及不确定性,拓展我们思维或观察的视野,防患于未然。
同时它又告诉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看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
社会心理学讲义--提纲 PPT课件
① 社会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论
孙本文(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社会行为的,一方面研究社会对个人的行为的影 响,另方面研究社会所受个人的影响。”
李长贵(台湾社会心理学学家):“社会心
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潜移默化。”
第1章
② 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心理论
吴江霖(广州):“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 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 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实验室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档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 第1章
◇ 容易发现不同社会中有关变量的重要关系 ◇ 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
跨文化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现场调查、生活史分析 心理测验,民俗与艺术分析
第1章
第一章 小 结
1、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 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 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血 缘关系。
优点:
◇ 借助于现代录音,摄像技术,资料可靠, 客观
◇ 可弥补、修正实验方法的缺陷。 缺点: ◇ 但因观察对象的特殊性,使结果较难推广。 同时,应注意观察的连续性、轮换性、隐蔽性。
第1章
模拟研究是由研究者根据真实生活情况 模拟设计出人为的情境,探求人们在特定社 会情境中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实例)。优 点是对不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较为适应, 结果较为真实,易于推广。但应注意逼真, 不被人识破。
第1章
3、档案研究法
是利用文件、记录等文字、图片或音像中 的现成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适合宏观问题、 历史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与部落文明对社会心理 的影响等不便于实验研究的问题。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1、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的比较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③习得性无助: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③盲目乐观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5.自我展示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
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失败 -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在随时变化自我觉知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a知觉和解释事物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3. 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①直觉判断直觉思维 :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②过度自信现象对过去知识进行的判断中存在一种“智力自负现象”,并会影响到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人们倾向于在他们几乎完全正确的时候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纠正方法:即时反馈,同时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证实性偏见: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原来观点的信息往往会忽视掉③直觉:心理捷径代表性直觉错觉思维情绪和判断4、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罗森塔尔效应代表性启发式:即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对于先验概率、样本大小等这样一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却并不留意,导致最终的偏差可得性启发式它常用于判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而这种判断取决于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社会心理学专题讲座(前四讲)
• •
有关说服的一些概念
• 沟通与说服性沟通
• 沟通:是双方当事人借助语言或非语言 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 资料、情感等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
• 游戏活动1、撕纸游戏
• “演说是强有力的,话语永远不会褪色。它们 以声音开始,而以行动结束”——Rabbi Abraham Heschel • 说服性沟通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 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符号交流活动。
• 2、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心灵(意识)、 自我、社会 • 两个假设: • 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 以求生存
• 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 也有利于生存和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
• 后继者的研究及成就--布鲁默,集大 成者 • 萨宾的社会角色理论 • 海曼的参照群体理论 • 戈夫曼的社会戏剧理论 • 勒默特的社会标签理论
这门知识有什么用?
• 1、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有各种需求 必须在人群中获得满足——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需求、交往和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
谁知之者?)
• 2、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的影响—— •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 蹴罢秋千,起来慵(yong)整纤纤手。露浓
• 中心途径:听众(分析并且具有某种动机)+ 加工过程(高努力水平,详细分析,赞同或反 对论点)=说服(令人信服非论点引发持久的 赞同态度) • 外周途径:听众(很少分析或投入)+加工过 程(低努力水平,使用外周线索,经验法则) =说服(外部线索引发喜爱和接受,但是这通 常只是暂时性的)
• “拇指原则”:即简单而又启发性的线索 会帮助人们迅速作出判断,形成对某些 问题的初步观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部分优秀课件
印象形成 的效应
光环 效应
对他人最初的评 价极大影响对他 人的总体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 加法模式 • 平均模式 • 加权平均模式 • 中心品质模式:根据重要的、对个体意义重大
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 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归因
•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 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
•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 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
• 人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
• 个体的习得行为 • 亲社会行为 • 反社会行为 • 人际合作与竞争 • 群体的决策行为
• 身体运动和触摸
•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 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人际距离
个人距离 亲密距离
社交距离
人际关系的理论及原则
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
深度 原则
情趣爱好 态度
自我概念 人际关系
隐私
相互性 交换性 自我价值保护 平等
人际吸引
•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爱情
• 熟悉与邻近 • 相似性
喜欢
• 互补 • 外貌
亲合
• 才能 • 人格品质
• 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 真实S、I M可U信
社会影响
•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 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 致的现象。
• 从众行为的原因 • 影响从众的因素 • 阿希的从众研究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1、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的比较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③习得性无助: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③盲目乐观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5.自我展示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
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在随时变化自我觉知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a知觉和解释事物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3. 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①直觉判断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②过度自信现象对过去知识进行的判断中存在一种“智力自负现象”,并会影响到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人们倾向于在他们几乎完全正确的时候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纠正方法:即时反馈,同时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证实性偏见: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原来观点的信息往往会忽视掉③直觉:心理捷径代表性直觉错觉思维情绪和判断4、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罗森塔尔效应代表性启发式:即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对于先验概率、样本大小等这样一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却并不留意,导致最终的偏差可得性启发式它常用于判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而这种判断取决于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人们在判断过程中,通常给予一些容易得到的、容易记忆的信息以很高的权重第四章行为和态度态度是我们面对他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可评价的反应,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和行为倾向方面。
态度的三个基本要素:感觉、行为倾向、认知我们的态度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紧密相关③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的预测行为3、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例如: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人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先请他们能帮一个小忙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①自我展示:印象管理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②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当两种想法或信念在心里上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一致性认知不协调的表现方面:理由不足决策后不协调③自我觉知该理论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第六章从众1、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作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2、从众的两种形式①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在做出顺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或者没有自己的主意②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顺从是表面上与群体相一致而内心并不赞同。
接纳是不仅在行动上而且也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
3、经典的从众研究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阿希的群体压力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对经典研究的反思4、三组经典实验展示了研究者如何研究从众的。
①谢里夫观察到,他人的判断会影响人们对光点移动距离的错觉估计。
就这样形成了“正确”答案的规范,并且该规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一批一批的研究参与者中流传下来。
这种实验室暗示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暗示。
②阿施设计的实验任务非常清晰,不像谢里夫采用的是模糊任务。
阿施先让实验者听到他人做出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相等的判断,然后自己做出判断。
当其他人一致地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后,结果发现有37%的实验者会从众。
③谢里夫的程序引发了接纳;另一方面,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引发了顺从的极端表现形式——服从。
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合法、近距离的命令者、遥远的受害者以及没有一个不服从的榜样——65%的成年男性参与者完全服从命令,对隔壁发出尖叫的、无辜受害者实施具有伤害性的电击。
这些经典的实验揭示了社会力量的潜能和顺从导致接纳的容易程度。
罪恶不只是美好世界中坏人的行为,而且也可能是强有力的情境诱使人们对谬误的从众或向残忍屈服投降的结果。
5、变色龙效应是指人们经常无意识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学现象6、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权威的机构性•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7、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群体规模•一致性•凝聚力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地位地位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
•公开的反应•无事前承诺当面临意见一致的、3个或更多个有吸引力的、地位高的人时,人们最容易从众。
如果个体是在公众场合做出反应并且没有做出事先承诺,那么人们也最容易从众。
8、为什么会从众•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当人们需要面对群体作出反应时,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从众行为,这反映的是规范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任务难度比较大,个体感到自己无力胜任,也就是当个体关心行为的正确性时——所有这些都是信息影响的标志,也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从众行为。
9、我们如何抵御从众的社会压力①逆反当社会强制变得非常明显时,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为了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蔑视强制力量的动机②坚持独特性与群体偏离太远,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也不想与其他人太一致。
于是,我们就会以那种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的方式行事。
第七章说服1、所谓说服,是指好好地向对方说理,使之接受,试图使对方的态度、行为朝特定方向改变的一种影响意图的沟通。
2、说服的两种主要途径:中心途径vs外周途径①中心途径:即关注论据的说服。
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那么人们很可能就被说服,如果信息包含无力的论据,思维缜密的人会很快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进行反驳。
这种说服往往比较有力,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久②外周途径:说服的外周途径就是关注那些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令人信服。
常采用“外周途径”的说服:食品饮料香烟服装快消常采用“中心途径”的说服:电脑手机房屋3、说服的要素信源信息内容传递渠道听众4、可信度的影响因素a睡眠者效应:当人们遗忘“信息来源”与“信息本身”之间的联系后,延迟的说服,被称作“睡眠者效应b可知觉的专家性c自信的表达方式d自身利益的对立面5、单面说服vs双面说服当你就某一话题企图说服对方时,仅仅提示自己主观的说服方法谓之“单面说服”。
一并指出反对的观点和自己主张的缺陷的说服方法谓之“双面说服6、说服四要素权力定位业绩礼貌第八章群体影响1、群体: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
2、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是指一个人从从事简单或熟练的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使他的活动的完成,提高他的活动效率的倾向.\当他人在场时会加强优势反应的倾向.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社会助长(1)纯粹他人在场社会唤起效应,争强优势反应,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
(2)拥挤现象4、群体互动的影响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影响5、为什么我们会因他人在场而被唤起?①评价顾忌:担心他人怎样看我。
②分心③纯粹在场纯粹他人在场:在场的他人只是个观众,不具有竞争性,不会奖励和惩罚。
7、社会懈怠现象指当人们共同完成任务时比单独完成此项任务时的努力程度减弱的倾向,是个人有意“偷懒”的现象。
在群体任务中个体的努力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体认为他个人努力对成功完成群体任务的重要件或必要性的大小个体认为群体成功的价值大小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会“淹没在群体之中”时,就会在群体中松懈下来——没有人知道他们做的好不好,他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当群体规模越大时,社会懈怠程度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