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

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类型:验证型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

粉,不能水解蔗糖。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

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

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不

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

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

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

1.制备唾液

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

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

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

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pH6.8、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②在盛有不同稀释度唾液的第2排各凹中,均加入4滴缓冲液(pH6.8),2滴1%的淀粉液和2滴蒸馏水,用①混匀法充分混匀,置37℃下5min。

③在第2排各凹中加I液一滴,混匀,观察比较各凹颜色,以浅棕-红色对应的稀释倍数,

用生理盐水稀释3ml制备唾液备用。

二、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以及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观察

(一)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1操作表1 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观察

试剂试管pH6.8缓冲

1%淀粉溶

1%蔗糖

溶液

制备唾

煮沸唾液

1 20滴10滴-5滴-

2 20滴10滴--5滴

3 20滴-10滴5滴-

将上述各管混匀后,置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然后每管加入班氏试剂20滴,再放入沸水浴中煮沸约15分钟,观察各管颜色反应,并说明原因。

(二)温度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观察

1.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2操作:

表2温度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观察

管号

试剂

1 2 3

1.pH6.8缓冲液20滴20滴20滴

2.1%淀粉溶液10滴10滴10滴

3.预热5min 37℃水浴沸水浴冰浴

4.直接加入稀释唾

液,立即混匀、计时

5滴5滴5滴

5.保温10min 37℃水浴沸水浴冰浴

2.将一、二管移入冰水浴中,待各管温度一致后速向各管加入碘液1滴,混匀后观察各管颜色的区别,并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四、pH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观察

1. 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3操作:

表3 pH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观察

pH4.0缓冲液pH6.8缓冲

液pH8.0缓冲

1%淀粉溶

稀释唾液

试管120滴--10滴5滴

试管2-20滴-10滴5滴

试管3--20滴10滴5滴

2.将上述各管混匀后,置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然后每管加入碘液1滴,混匀后观察各管颜色的区别,并说明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五、激动剂和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观察

1. 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操作:

表4激动剂和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观察

pH 6.8缓冲液1%淀粉

溶液

蒸馏水0.9%

NaCl

1%

CuSO4

1%

Na2SO4

稀释唾

120滴10滴10滴---5滴220滴10滴-10滴--5滴320滴10滴--10滴-5滴420滴10滴---10滴5滴

2. 将上述各管放入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怎么减肚子,然后每管加入碘液1滴,混匀后观各管颜色的区别,并说明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反应试管应清洗干净,不同酶液、试剂及其滴管不能交叉混用;

2.使用混合唾液,或通过预试选出合适的唾液稀释度,效果更为显著。

试剂和器材

一、器材

1.滴管、烧杯、试管(架)及试管夹。

2.恒温水浴箱与水浴锅。

3.脱脂棉、漏斗及纱布。

4.白瓷反应盘

二、试剂

1.1%淀粉称取淀粉1g,岳阳家政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煮沸的0.3%NaCl溶液至100m1。

2.1%蔗糖溶液

3.班氏试剂 A液: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加水600ml,加热溶解,冷却后稀释至850ml;B液:取结晶硫酸铜(CuSO4·5H2O)17.3g溶于100ml预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匀置试剂瓶备用。

4.碘液:称取碘4g、碘化钾6g溶于l000ml蒸馏水中,置棕色瓶内贮存备用。

5.各种pH缓冲液

酶性质——最适pH选择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题目:酶性质——最适pH选择 姓名:学号:班级:时间: 一、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在一定pH范围内才有活性,酶活性最高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的酶最适pH也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 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特征性的物理常数,对于同一个酶,其最适pH因缓冲液和底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如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6.8,但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pH为6.4~6.6,而在乙酸缓冲液中则为5.6。 二、实验试剂: 1.0.3%氯化钠0.5%淀粉溶液; 2.用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1mol/L柠檬酸溶液配制pH分别为5.4, 6.0,6.4,6.8, 7.2,7.6, 8.0的缓冲液。 表1 各pH值的缓冲液所需两种溶液配比 保温时间指从加入酶液开始到从水浴中取出试管加入碘液的一段时间。摸准保温时间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取一支试管,加入0.3%氯化钠0.5%淀粉溶液2ml,加入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缓冲液3ml,及稀释100~300倍的唾液2ml。充分摇匀后,放入37℃水浴中保温并记时,每隔1min用滴管取1滴混合液,至于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检验淀粉水解程度,待呈橙黄色时,为进一步确定保温时间,应加1滴碘液至试管中,若为橙黄色表示反应完全,记录所需保温时间。 若2~3min内,取出的保温液与碘液作用呈橙黄色,则说明酶活力太高,应再稀释唾液淀粉酶,记录稀释倍数,若保温时间超过15min,说明酶活力太低,要提高酶的浓度。最佳保温时间8~12min以内,因此要掌握好唾液淀粉酶的稀释倍数,确定准确的保温时间才能进行下步实验。取7支试管按下表操作,保温时间参考以上操作:

实验一 酶的底物专一性

实验一酶的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酶的专一性,掌握检查酶的专一性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1)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按照酶的专一性程度分为: 键专一性(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类型的键,对键两端的基团无严格的要求,如脂酶,核酶)。 基团专一性(又叫族专一性,只对键两端的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如α-、β-葡萄糖苷酶,转移酶)。 绝对专一性(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如某些核酸工具酶)。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2)淀粉和蔗糖的结构 淀粉有2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由200~300个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成一直链,支链淀粉不仅有α-1,4糖苷键,还有α-1,6糖苷键,从而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形成分支。 蔗糖是双糖,由α-葡萄糖和β-果糖以α-1,2糖苷键相连而成。 (3)Benedict反应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Cu2O)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都不能反应,而它们的水解产物葡萄糖能够发生Benedict反应,所以,以颜色反应来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水解作用。本实验分别以唾液淀粉酶(内含淀粉酶及少量麦芽糖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催化作用,观察淀粉酶、蔗糖酶的底物专一性 三、试剂 (1)干酵母、可溶性淀粉或食用淀粉、蔗糖、NaCL、柠檬酸钠、无水碳酸钠、硫酸铜。 (2)新鲜淀粉酶溶液:唾液1ml 倒入10ml量筒中(不包括泡沫),用蒸馏水稀释到70ml,静置10分钟后,去掉上层泡沫和下层的沉淀。 (3)蔗糖酶溶液:干酵母2.5g置研钵中,加半勺石英沙及蒸馏水少许(约4ml),用力研磨10分钟,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另用25ml蒸馏水洗涤研钵,并将洗涤液一起转移到离心管中,摇匀,静置5分钟,4000r/min离心5分钟,小心取出上清液(含

[最新]测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最新]测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测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制作人:叶小晴学号:201140095 班组:15-4 学院:护理学院 摘要: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相应的环境PH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虽然不同酶的最适PH值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接近中性,本论文主要在一定浓度、温度等条件下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从而知道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值,进而了解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关键词: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活性前言:生物体内的酶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核酸,酶是机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不同PH条件下,酶分子的许多极性基团的解离状态不同,受到PH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酶对它们的亲和力。PH还会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因而PH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唾液、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碘液、蒸馏水、温水、 试管、试管架、洗耳球、烧杯、胶头滴管、水浴箱、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坐标纸 2、方法:(1)缓冲溶液的配置:根据各个PH值的缓冲溶液(用量:ml)表 1: PH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值 磷酸0.40 0.62 0.93 1.33 1.88 2.45 3.05 3.60 4.05 4.35 4.58 4.74 氢二 钠 磷酸4.60 4.39 4.08 3.68 3.13 2.55 1.95 1.40 0.95 0.65 0.43 0.27 二氢

钠 蒸馏5 5 5 5 5 5 5 5 5 5 5 5 水 (2)唾液的获取:温的水漱口,将蒸馏水含于口中2min后吐于烧杯中,取5ml 唾液20ml水配成1/5的唾液,从中取5ml的1/5的唾液再加入10ml水配成1/10 的唾液。 (3)测量PH:取12支管,分别标上1~12,按下表操作: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唾液 淀粉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溶液 0.5ml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缓冲 溶液 PH 蒸馏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水 表2: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0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唾液 淀粉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溶液 0.5ml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缓冲 溶液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说课稿 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童长春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酶的专一性”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理解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原则及变量的控制,。同时参阅江西省生物教学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设定本课的重点是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进一步探究酶的专一性;难点是如何进行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创新设计与实施。 (二)、实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本着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酶的特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引导——合作交流——创新方案——实验探究——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酶的专一性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科学严谨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多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并且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②通过上节课对“酶的高效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学生对于课本实验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具体实验操作细节上,还有较大的不足。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 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类型:验证型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不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 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 1.制备唾液 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 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 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实验八_酶性质——最适PH选择

酶性质——最适PH选择 姓名:任建南 学号:201300140073 班级:13级生科四班 同组者:周光明 时间:2015年5月25日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用酶最适PH选择的方法。 2、学会寻找酶最适反应时间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在一定PH范围内才有活性,酶活性最高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高于或者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的酶最适PH也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0。 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特征性的物理常数,而对于同一个酶,其最适PH因缓冲液和底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但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PH为6.4-6.6,而在乙酸缓冲液中则为5.6。 【实验试剂】 1.0.3%NaCl‘ 2.0.5%的淀粉 3.用0.2M Na2HPO4和0.1M的柠檬酸溶液配制的PH为5.4、6.0、6.4、6.8、7.2、7.6、8.0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 1、确定合适的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是指从加入酶液开始到从水浴中取出试管加入碘液的一般时间。 取一支试管,加入0.3%NaCl、0.5%淀粉各2ml,PH6.8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3ml和稀释

100-300倍的唾液2ml,充分摇匀,放入37度水浴保温。 计时,每隔1min滴一滴混合液于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检验淀粉水解程度,呈橙黄色时,加一滴碘液于试管中,若为橙黄色表示反应完全,记录保温时间。 若2-3min内,保温液与碘液作用呈橙黄色,则说明酶活力太高,应再稀释唾液淀粉酶,记录稀释倍数。若保温时间超过15min,说明酶活力太低,需要提高酶的浓度。最佳保温时间为8-15min内。 2、确定最适PH 取7支试管按下表操作,保温时间参考步骤1 从各管呈现的颜色,判断不同PH对淀粉水解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实验结果】 实验用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为200倍,PH 6.8 37°C水浴的时间7min,各试管最终试剂颜色依次深→浅→深,且PH为6.8时颜色最浅,可见唾液淀粉酶最适PH在6.8左右且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其活力下降 【思考讨论】 结果分析: 由颜色梯度可以看出,在PH=6.8时,加入碘液后混合液的颜色最浅,因此,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PH值高于或者低于6.8,唾液淀粉酶的活力都会受到抑制。 注意事项: (1)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缓冲溶液,一定要保证加入的Na2HPO4和柠檬酸的体积完全符合要求,并且充分混匀。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唾液淀粉酶酶液一直处于低温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酶的活力,可以防止酶失活。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 陆绍龙 广西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10级4班 摘要:目的:1)掌握测定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方法以及原理;2)熟悉不同pH值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环境中水解淀粉,测出未被水解的淀粉与碘液结合成的蓝色复合物的分光光度值,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酶的最适pH;结果:当pH=6.6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 pH 分光光度计 前言:酶学与医学的关系密切。人体的许多疾病和酶都密切相关。酶分子中的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状态不同,其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此外,pH的改变还可以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因此pH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人的唾液中99%是水,有机物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粘多糖、粘蛋白及溶菌酶等,无机物有钠、钾、钙、氯和硫氰离子等。唾液中含有的一种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值在中性范围内,唾液中的氯和硫氰酸盐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值约为4.3~4.8的酸性反应为止。 正文: 1.材料与方法: 仪器:吸量管(5mL,1mL),试管若干,试管架,小烧杯,洗耳球,721G-722G分光光度计,恒温箱(含温度计),一次性纸杯,pH试纸。 试剂:2.5g/L淀粉,0.2mol/L Na2HPO4溶液,0.2mol/L NaH2PO4 溶液,蒸馏水,唾液,碘液。 2.操作步骤 1)1. 不同pH缓冲液配制 按下表加样,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 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设计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小组成员:刘倍材何标才揭春晓李芮 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完成设计报告。 2.掌握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原理: 1.酶促反应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等。上述诸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可用定性或定量的反应来观察。利用碘与淀粉机器不同程度纾解产物反应的颜色,来衡量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快慢。蓝色—紫红色—黄色,颜色由蓝变黄,表示酶促反应速度由慢到快。此为定性观察。 2.进一步利用郎伯—比尔定律来判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在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唾液淀粉酶不能将完全水解时,淀粉遇碘呈蓝色,吸收波长位于660nm 处。不同PH环境中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程度不同,吸光度值也不同。因此,通过测量660nm处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吸光度最小的溶液其PH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实验步骤: 1.缓冲溶液的配制。取12支试管进行编号1-12,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 2.唾液的采集。 先给备取者一杯纯净水让其漱口,将漱口液吐掉,让备取者下嘴唇抵住干净的杯子口,在备取者眼前放上一些话梅,这时,备取者的唾液会不停地流出来。 3.唾液的稀释。取10支试管,进行编号1'-10',进行稀释。

4.唾液稀释倍数的选取。 另取10支试管,分别编上A-K号,各取上述稀释的唾液各1ml,分别加入相应编号的试管里,向10支试管内同时加入1ml的0.02%的淀粉溶液,振荡混匀后放入37 C恒温水浴5分钟后取出,滴加2~3碘液,振荡混匀,观察颜色,选取颜色变化适中的一支,记录稀释倍数。 5.最适PH的测定。 另取12支试管,进行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进行测定。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 淀粉(非还原糖)――→水解 麦芽糖(还原糖); 蔗糖(非还原糖)――→水解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 加热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 -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 mL 1 mL 温度处理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本尼迪特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水浴加热 沸水浴2~3 min 实验结果 不出现 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1.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探究方法——对比法 (1)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一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另外一种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具有专一性酶具有专一性 2.变量分析 (1)自变量: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 (2)因变量:底物是否被分解或有无产物生成。 (3)无关变量:试剂量、反应温度、pH等。 命题点一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 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123456 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 1%淀粉溶液/mL3\3\3\ 2%蔗糖溶液/mL\3\3\3 新鲜唾液/mL\\11\\ 蔗糖酶溶液/mL\\\\11 实验结果 A.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按表格将各种溶液分别加入6只试管后,再共同保温一段时间 C.试管3有红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葡萄糖生成 D.若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不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 答案A 解析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在酶促反应完成后加入,过早加入可能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但不能确定就是葡萄糖,C错误;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还原糖类杂质,D错误。2.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引论及原理 酶的分离制备在酶学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属综合性实验,接近研究性实验,包括八个连续的实验内容,通过对蔗糖酶的提纯和性质测定,了解酶的基本研究过程;同时掌握各种生化技术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本实验技术多样化,并且多个知识点互相联系,实验内容逐步加深,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践机会,学习如何提取纯化、分析鉴定一种酶,并对这种酶的性质,尤其是动力学性质作初步的研究。 蔗糖酶(invertase )(β—D —呋喃果糖苷果糖水解酶)(fructofuranoside fructohydrolase )(EC.3.2.1.26)特异地催化非还原糖中的α—呋喃果糖苷键水解,具有相对专一性。不仅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催化棉子糖水解,生成密二糖和果糖。每水解1mol 蔗糖,就生成2mol 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Nelson 比色法测定还原糖量,由此可得知蔗糖水解的速度。 在研究酶的性质、作用、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时都需要使用高度纯化的酶制剂以避免干扰。酶的提纯工作往往要求多种分离方法交替应用,才能得到较为满足的效果。常用的提纯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酶蛋白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操作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啤酒酵母中,蔗糖酶含量丰富。本实验用新鲜啤酒酵母为原料,通过破碎细胞,热处理,乙醇沉淀,柱层析等步骤提取蔗糖酶,并对其性质进行测定。 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 (一)实验目的 学习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掌握各步骤的实验原理,并为后续实验提供一定量的蔗糖酶。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 1. 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箱、-20℃冰箱 2. 电子天平、研钵(>200ml )、制冰机、50ml 烧杯 3. 离心管(2ml ,10ml ,30ml 或50ml )、移液器(1000ul )或滴管、量筒 材料及试剂 1. 市售鲜啤酒酵母(低温保存) + H 2O 蔗糖酶 O H H O

10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本尼迪特试剂内含有硫酸铜,因此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会有砖红色沉淀物产生,淀粉和蔗糖(非还原糖)无此反应。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酶的专一性。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 (一)实验材料 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 (二)实验用具 试管,试管架 五、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酶的相关知识,那么它具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活动】……… 【讲述】酶具有专一性,但是我们还需要实验来验证它。今天的实验就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操作步骤。 【PPT展示】 1.取2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2号。 2.向1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1%的淀粉溶液3mL;2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2%蔗糖溶液3mL。 3.将两个试管内的溶液充分混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淀粉、蔗糖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4.再取4支试管,分别编为3号、4号、5号、6号。 5.3号、4号试管中各加入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1mL;然后在3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4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后取出。两管各加本尼迪特试剂2mL,摇匀,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5号、6号试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1mL,然后在5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6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

实验四 酶的特性实验

说明:本实验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酶的专一性)必做,其他三个小实验选做(至少做一个) 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只写需要做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酶的专一性实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4个小实验组成。 (一)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二糖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用班氏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班氏试剂为碱性硫酸铜,能氧化具还原性的糖,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新鲜配制的唾液及其稀释液 (2)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2%蔗糖溶液;溶于0.3% NaCl的0.5%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3、实验操作 (1)稀释唾液的制备 ①唾液的获取 用一次性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漱口以清洁口腔,然后在嘴中含10-20ml饮用水,轻漱2min左右时间,即可获得唾液的原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②不同稀释度唾液的制备(用大试管) 本实验需制备1:1、1:5、1:20、1:50、1:200等五个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

举例说明:1:5指的是稀释了5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原液+4份蒸馏水。 1:20指的是稀释了20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1:5的稀释液+3分蒸馏水。(2)唾液淀粉酶最佳稀释度的确定(严格按表1添加顺序做实验,用小试管做实验) 表1 唾液淀粉酶稀释度的确定 (2)淀粉酶的专一性 表2 淀粉酶专一性实验 (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

唾液淀粉酶实验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完成设计报告。 2.掌握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原理 1.酶促反应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等。上述诸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可用定性或定量的反应来观察。利用碘与淀粉机器不同程度纾解产物反应的颜色,来衡量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快慢。蓝色—紫红色—黄色,颜色由蓝变黄,表示酶促反应速度由慢到快。此为定性观察。 2.进一步利用郎伯—比尔定律来判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在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唾液淀粉酶不能将完全水解时,淀粉遇碘呈蓝色,吸收波长位于660nm处。不同PH环境中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程度不同,吸光度值也不同。因此,通过测量660nm处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吸光度最小的溶液其PH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实验器材 仪器材料:方盘,试管架,中试管,毛刷,吸耳球,玻璃铅笔,小烧杯,白瓷板,坐标纸,漱口杯。0.1ml、0.5ml、1.0ml、2.0ml、5.0ml、10.0ml刻度吸管,胶头滴管,37 C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电磁炉。 试剂药品:0.02%淀粉溶液. 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0.2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碘液;称取碘1g,碘酸钾2g,溶于300ml蒸馏水中。

实验步骤: 1、缓冲液的配置 pH 0.2mol/L 0.2mol/L NaH2PO4(ml) Na2HPO4(ml) 5.7 93.5 6.5 5.8 92.0 8.0 5.9 90.0 10.0 6.0 8 7.7 12.3 6.1 85.0 15.0 6.2 81.5 18.5 6.3 7 7.5 22.5 6.4 73.5 26.5 6.5 68.5 31.5 6.6 62.5 3 7.5 6.7 56.5 43.5 6.8 51.0 49.0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参考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碘-淀粉比色法的方法精测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 2、学会常用的缓冲溶液配制的方法。 3、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一、实验原理: 1、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值。人体正常唾液pH值为6.6~7.1,吸光度值在6.0~8.0范围内并且随着pH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2、在不同pH条件下,淀粉经淀粉酶水解后不同程度的水解产物能与碘液反应呈现不同颜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反应后各溶液在660nm 处的吸光度A,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吸光度A值越大,其相应的酶活力越低,从而可间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三、仪器材料和试剂: 仪器材料: 1. 白瓷板、中试管、试管架、毛刷、吸耳球、玻璃笔、烧杯、漱口水 2. 37 C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沸水浴 3.1ml吸量管、5ml吸量管,胶头滴管、100ul移液器 实验试剂: 0.02%淀粉溶液、 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碘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试剂的配制: 0.02%淀粉溶液—取2.5g/L的淀粉溶液4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50mL。 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准确称取14.200g,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在烧杯,然后置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备用。 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准确称取12.000g,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在烧杯,然后置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备用。 根据下表,混合溶液至50.00ml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0ml. pH 值 0.2mol/LNa2HPO4(ml)(丁) 0.2mol/LNaH2PO4 (ml)(霞) 5.8 4.00 4 6.00 6.0 6.15 43.85 6.2 9.25 40.75 6.4 13.25 36.75 6.6 18.75 31.25 6.8 24.50 25.50 7.0 30.50 19.50 7.2 36.00 14.50 7.4 40.50 9.50 7.6 43.50 6.50 7.8 45.75 4.25 8.0 47.35 2.65

大实验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

大实验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 本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践机会,学习如何提取纯化、分析鉴定一种酶,并对这种酶的性质作初步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 (1)蔗糖酶的介绍 自1860年Bertholet从酒酵母Sacchac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了蔗糖酶以来,它已被广泛地进行了研究。蔗糖酶(invertase)(fructofuranoside fructohydrolase)(EC.3.2.1.26)特异地催化非还原糖中的 —呋喃果糖苷键水解,具有相对专一性。不仅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催化棉子糖水解,生成蜜二糖和果糖。 (2)。实验原理: 本实验提取面包酵母中的蔗糖酶。该酶以两种形式存在于酵母细胞膜的外侧和内侧,在细胞膜外细胞壁中的称之为外蔗糖酶(external yeast invertase), 其活力占蔗糖酶活力的大部分,是含有50% 糖成分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内侧细胞质中的称之为内蔗糖酶(internal yeast invertase),含有少量的糖。两种酶的蛋白质部分均为双亚基,二聚体,两种形式的酶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外酶每个亚基比内酶多两个氨基酸,Ser和Met,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外酶约为27万(或22万,与酵母的来源有关),内酶约为13.5万。尽管这两种酶在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别,但其底物专一性和动力学性质仍十分相似,因此,本实验未区分内酶与外酶,而且由于内酶含量很少,极难提取,本实验提取纯化的主要是外酶。 两种酶的性质对照表如下: 实验中,用测定生成还原糖(葡萄糖)的量或旋光法来测定蔗糖水解的速度,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的量定为蔗糖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为每毫克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 本实验共有以下分实验: 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 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蔗糖酶 三、蔗糖酶各级分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 覃流静200811000075 林冰洁200811000072 卢珊珊200811000073 祝进贵200811000074 一、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必修实验内容。通过此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而酶的特性是“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比较高,属“应用”层次,但酶的特性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学需1课时,由于在理论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学情分析: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酶特性的知识,知道酶特性包括专一性和高效性,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学生已做过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学会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本次实验,包含了两个小实验,所用原料和试剂都要按量按时间精确进行,所以指导好思维活跃的高二学生群体,保证其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是关键。通过本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协同交流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酶是否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3)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完成探究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协调合理分工的能力;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设计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设计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小组成员: 刘倍材何标才揭春晓李 芮 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完成设计报告。 2.掌握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原理: 1.酶促反应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等。上述诸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可用定性或定量的反应来观察。利用碘与淀粉机器不同程度纾解产物反应的颜色,来衡量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快慢。蓝色—紫红色—黄色,颜色由蓝变黄,表示酶促反应速度由慢到快。此为定性观察。 2.进一步利用郎伯—比尔定律来判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在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唾液淀粉酶不能将完全水解时,淀粉遇碘呈蓝色,吸收波长位于660nm处。不同PH环境中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程度不同,吸光度值也不同。因此,通过测量660nm处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吸光度最小的溶液其PH即为唾液淀粉

酶的最适PH。 实验步骤: 1.缓冲溶液的配制。取12支试管进行编号1-12,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 2.唾液的采集。 先给备取者一杯纯净水让其漱口,将漱口液吐掉,让备取者下嘴唇抵住干净的杯子口,在备取者眼前放上一些话梅,这时,备取者的唾液会不停地流出来。

3.唾液的稀释。取10支试管,进行编号1'-10',进行稀 释。 4.唾液稀释倍数的选取。 另取10支试管,分别编上A-K号,各取上述稀释的唾液各1ml,分别加入相应编号的试管里,向10支试管内同时加入1ml的0.02%的淀粉溶液,振荡混匀后放入37 C恒温水浴5分钟后取出,滴加2~3碘液,振荡混匀,观察颜色,选取颜色变化适中的一支,记录稀释倍数。 5.最适PH的测定。 另取12支试管,进行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进行测定。

蔗糖酶与淀粉酶的专一性百替生物

蔗糖酶与淀粉酶的专一性 实验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 蔗糖是一种二糖,分子组成为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棉子糖是一种三糖,其分子组成为α-吡喃半乳糖1,6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淀粉是一种多糖,分子只含有α1,4和α1,6葡萄糖苷键。 蔗糖酶专一水解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苷键。因此,蔗糖酶能催化蔗糖和棉子糖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专一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故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 蔗糖、棉子糖和淀粉均无还原性,对Benedict试剂呈阴性反应,而它们的水解产物则为还原性糖,与Benedict试剂共热产生红棕色氧化亚铜沉淀,据此可检查蔗糖、棉子糖、淀粉有无水解,观察酶的专一性。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箱、漏斗、量筒、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滴管、电炉、水浴锅 试剂 1.1%蔗糖溶液 2.1%棉子糖溶液

3.1%淀粉溶液 4.Benedict试剂:柠檬酸钠173克和无水碳酸钠100克溶于蒸馏水约800ml中(可加热促溶),冷后慢慢倾入17.5克结晶硫酸铜100ml,边加边摇,然后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备用。若浑浊可过滤试剂可长期保存。 5.鲜酵母 6.甲苯 7.硅藻土 8.5%氨水 实验操作 1.酵母蔗糖酶提出液制备 取鲜酵母(面包酵母)1.2克,放在小试管内,倾入甲苯1~2ml用粗玻璃棒搅拌约30~45分钟使酵母液化,然后加蒸馏水3-5ml,充分混匀。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倾弃上清液,保留沉淀于小试管中,加蒸馏水1.5ml,甲苯0.2ml,混匀,在30℃水浴中过夜。次日取出,用玻棒搅匀,一边搅拌一边加3-5%稀醋酸,调节pH至3.5~4.0(用pH试纸测试),离心(3000转/分)10分钟。将上清液倾入洁净的烧杯内,加入少量硅藻土(约一小匙),混匀,过滤。滤液用氨水中和至pH5左右,放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前可根据实验需要的活性大小适当稀释。 2.准备稀释唾液(淀粉酶的来源):实验者先用水漱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漱一、二分钟,吐入小烧杯中。 3.取大试管6支按表加入试剂。 管号 123456 试剂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

陆绍龙 广西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10级4班 摘要:目的:1)掌握测定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方法以及原理;2)熟悉不同pH值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环境中水解淀粉,测出未被水解的淀粉与碘液结合成的蓝色复合物的分光光度值,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酶的最适pH;结果:当pH=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 pH 分光光度计 前言:酶学与医学的关系密切。人体的许多疾病和酶都密切相关。酶分子中的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状态不同,其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此外,pH的改变还可以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因此pH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人的唾液中99%是水,有机物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粘多糖、粘蛋白及溶菌酶等,无机物有钠、钾、钙、氯和硫氰离子等。唾液中含有的一种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值在中性范围内,唾液中的氯和硫氰酸盐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值约为~的酸性反应为止。 正文: 1.材料与方法: 仪器:吸量管(5mL,1mL),试管若干,试管架,小烧杯,洗耳球,721G-722G 分光光度计,恒温箱(含温度计),一次性纸杯,pH试纸。 试剂:L淀粉,L Na2HPO4溶液,L NaH2PO4 溶液,蒸馏水,唾液,碘液。 2.操作步骤 1)1. 不同pH缓冲液配制 按下表加样,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 pH L Na2HPO4溶液(mL) L NaH2PO4 溶液(mL) 注:应用pH值试纸来确定所配溶液pH。 2)唾液的获取 先漱口1~2次,然后含一大口水约1min,期间做咀嚼运动,然后收集至杯子中。

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一)1通过唾液淀粉酶性质的测定,了解酶的专一性和多种因素对酶粗反应的影响,pH,底物浓度,温度,激活剂,抑制剂等2学习酶活力,酶活力单位,比活力的测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学会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学会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试剂和器材 器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恒温水浴锅,pH试纸,1000ml容量瓶和100ml的容量瓶各一只; 药品:可溶性淀粉,考马斯亮蓝试剂G-250,3,5-二硝基水杨酸,NaoH,HCL,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醋酸,醋酸钠,蒸馏水,95%乙醇,85%磷,;0.15molNaCL/ml,0.15mol/L硫酸铜溶液,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注:(1)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考马斯亮蓝试剂G-250100mg 溶于95%乙醇中,加入100ml85%磷酸,加水稀释至1000ml,过滤即可。 (2)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结晶牛血清白蛋白用凯式定氮法测蛋白含量,根据其纯度用0.15mol/L Nacl配置成0.1mg/L的蛋白液; (3)配置0.01%g/ml,0.1%g/ml,,0.5%g/ml,1%g/ml,2%g/ml,3%g/ml 的的溶性淀粉溶液;

(4)配置一系列pH2的缓冲溶液 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为28.40g/L,Mr=141.98,称取2.84g溶于100ml的水中 0.1Mol/L柠檬酸溶液21.01g/l,Mr=210.14,称取2.1溶于100ml水中; 锥形瓶号0.2Mol/L磷酸氢二钠 (毫升) 0.1Mol/L柠檬酸 (毫升) 缓冲液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4 4.11 7.71 10.30 11.15 12.09 13.22 14.55 16.47 18.17 19.15 19.45 19.60 15.89 12.29 9.70 8.85 7.91 6.78 5.45 3.53 1.83 0.85 0.55 2.2 3.0 4.0 5.0 5.4 5.8 6.2 6.6 7.0 7.4 7.8 8.0 5配置0.15mol/L的NaCL溶液和0.15mol/L硫酸铜溶液 三.实验步骤 (一) 1 pH的对酶的影响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准确称取100mgAR纯的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中,配成1.0mg/L的溶液,水浴加热5min,迅速取出冷却,在向每管加入21.5ml的蒸馏水于550nm处测吸光度; 试剂处理试管编号0 1 2 3 4 5 6 7 葡萄糖标准液/ml —0.2 0.4 0.6 0.8 1.0 1.2 1.4 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0.8 0.6 3,5-二硝基水杨酸/ml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λ=550nm的吸光值(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