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提升、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几乎两倍于社区和学校教育两项因素的总和。所以家庭教育的特殊方式和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1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家长教育观念“落伍”,城市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培养孩子,不但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任务,但家长在强化教育意识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观念没有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要求而更新。

1.2 重智力开发,轻品德优化。对孩子来说,良好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着其今后成才成人,关系着其今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在我国现阶段,家长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对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抓得很紧,将智力视为教育内容的全部,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很少注意,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很难设想,一个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将来怎样立足于社会。

1.3 重书本知识,轻实践锻炼。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有些家长只顾疲于帮助孩子应付各种考试,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好坏、预测其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的学习,甚至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整日埋头于参考书和习题集中,虽然

掌握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具备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和适应社会。

1.4 重物质投资,轻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资而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已成为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

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千方百计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至于心理和精神层面,或因为工作繁忙,或因为自身的素质水平,大多数的父母则缺乏对子女的必要呵护和关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1.5 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子女接受的是隔代教育,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爷爷、奶奶管不住、不会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学生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抽烟、斗殴、进网吧、歌舞厅等,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这些都与家长对子女的管理不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无心学习,以致中途辍学跟着父母外出打工[1]。

2 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拓展家庭教育中温馨的德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在日渐丰富。但我们也必须认清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每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问题育孩子应立足于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每个家长应该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懂得家庭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的,所以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设温馨的环境,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2.1 提高广大家长的基本素质是根本,让家长不断接受新知识,

接纳新的教育观念,彻底纠正“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情”这种片面的不正确的传统观念。让家长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上,一方面,要积极倡导读书活动,让那些素质相对较高的家长阅读相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再进行推广运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帮助家长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如学会运用换位思考法、幽默教育法、积极暗示法等沟通手段,加强家长与孩子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2.2 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观。有不少家长存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孩子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许多家长在孩子的课外时间安排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提高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身心和智力的正常发展。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每个人开创了更多的成才渠道,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全心全意为社会尽职尽责,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3 与孩子真诚相通,注重情商的培养。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乐观幽默的性格,是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修养,是善于相处、善于合作、善于把握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与智力因素相比,对于情商的培养与开发,后天影响更大,所以应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入手,从行为举止的点点滴滴做起,与孩子真诚相通,宽容理解孩子,让他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客

观地审视自己,自尊自强,经受住人生的挫折。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培养,让他们在风浪中去搏击、去奋斗,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前进,做到“吃一堑,长一智”[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让孩子忘记了生活在世上还要劳动。家长力图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去迎接孩子,以使他们少受一些劳动的艰辛。殊不知劳动的艰辛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重要的营养素。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身教重于言传”。解决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性工程,积极探索构建家庭与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关键性工程。家庭教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究。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桂兰,王雄.220名城市重点中学初一学生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3):103

[2] 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