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唤醒红色记忆 践行两学一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家浜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唤醒红色

记忆践行两学一做

沙家浜因同名京剧而家喻户晓,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阳澄湖畔,秀丽明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芦苇葱郁,绿野遍布,绿色的幔帘后,深藏着一段红色的记忆。1928 年4月,这里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已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

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

今年5月初,为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合格党员,我们医技一支部的党员来到这里,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通过重温我党曲折艰难发展壮大、星星之火逐渐燎原的历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沙家浜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

进入红色风景区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将军关于建立沙家浜革命根据地战略意义的题词。再往前行,便是以郭建光、阿庆嫂等艺术形象创作的大型雕塑:“新四军与阿庆嫂”。雕塑对面为庄严肃穆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上“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金光闪闪,引人深思。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新四军第六团挺进敌伪力量最为集中的苏南地区,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条件下,一次次的挫败敌军,逐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绘制了一幅又一幅军爱民、民拥军团结抗战的感人画卷,在中

国的近现代史中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7年前,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官兵用鲜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沙家浜人民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子弟兵,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是那一段值得铭记的峥嵘岁月告诉我们:发扬革命传统,开创时代新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共同肩负的责任。77年来,‘阿庆嫂’、‘郭建光’军民联合抗日的传奇故事广为传颂,“无私无畏”、“大智大勇”的江抗精神薪火相传,“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代有新篇。77年来,弘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为核心的沙家浜精神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代代中国人共同创造了建设发展的新辉煌,共同书写着中国道路的新篇章。革命先烈的遗志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老战士的期待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崭

新的形象。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遥想着当年“江抗”的革命经典史诗,一种铿锵高昂的激情在心底涌动、燃烧,淡淡的情愫瞬时洇洇地浸入心坎。如今的“沙家浜”,不仅是一部经典文艺作品,也不仅是一个经典红色景区,“沙家浜”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沙家浜”已经成为革命斗争历史的一个象征,“沙家浜”已经上升为特定文化的一个符号。

当汽车渐渐驶离沙家浜,我早已深深为这里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所感动,我会牢记革命历史和党的宗旨,全面领会党章党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进一步弘扬党的传统,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医院的发展,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