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六章学习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 它所能带来回报的多少,以及实施该行为能带来 该回报的可能性(即有多大成功率)。 BPx,sl,Ra = f(Ex,Ra.sl&Rva,sl)
相关概念
(一)行为潜势(behavior potential) 即对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特定社会情 境下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一)内驱力(internal drive)
即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刺激。驱 力可分为原始驱力(一级驱力-primary drive) 和二级驱力(衍生驱力-secondary drive),前者与生俱来,后者习得。它们可 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 一级驱力是建构人格的基石,是所有习得内 驱力的基础和条件。二级内驱力一般由社会文 化决定,但是它们和一级内驱力具有同等程度 的动力作用。内驱力是人格的能量源泉。
类化的预期:个体对自己在一般、相关或相似 的多种情境下做某种行为成功率的预期,以个体 在若干相关情境中的经验累积而成。
个体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某种行为的预 期由特殊的预期和类化的预期共同决定。但两 种预期在一次特定行为预期中所占比重并不总 是相同。
(三)强化的效价(reinforcement value) 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
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只要能控制个体的经验, 便能随心所欲地塑造任何一个人。“给我一打健康和天 资完美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 那我可以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 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都可以 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 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第六章 学习论范型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第三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第四节 罗特的社会学习论 第五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与发展
行为主义考察过的心理问题包括:态度 改变、语言学习、心理治疗、师生互动、 问题解决、性别角色、职业满意度等等。 除此外,行为主义还提供了一个人格模型 用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
认为强化即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导致 内驱力降低的刺激物都是强化物。强化物可以 是原生的,与满足生理、生存需要有关的刺激。 也可以是二级的,由经常和原生的强化刺激配 对出现的中性刺激转化而成。
返回
二、学习
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要素,学习 才能发生。即:“只有当一个人想要些什么 (内驱力)、注意些什么(线索)、做些什么 (反应)以及获得什么(强化)时,学习才能 发生”。
神经症是由于潜意识中的冲突被压抑而导致的。
艾女士 系统脱敏法
第四节 罗特的社会学习论
斯金纳、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研究中心都是 行为如何通过学习得到。罗特更加关注的是有 自己行为经验的人,面临一种特殊社会情境时, 将如何进行行为选择。
一、行为预测理论 二、控制点理论 三、人格结构 四、人格发展 五、人格适应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一、人格结构 二、人格发展 三、人格适应
一、人格结构
• 强调情境的特殊性,注重外部环境刺激,强调由 实验操纵变量。理论中没有人格结构的概念,有 的只是一个个反应。不相信有所谓人格结构,主 要兴趣是单个反应如何获得以及反应是如何改变 和控制的。
返回
二、人格发展
• 强调强化程式对行为获得和表现的重要性。个人社 会行为的获得方式与老鼠压杆的行为获得一样,都 受操作性条件作用原则支配,但要精确地确定什么 是社会刺激或二级强化物却很困难。
(二)线索(cue)
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方向的刺激。线索决定 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何时、何地、作何种行 为反应。线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是外在的任何 一个刺激,只要有机体能把它与其它刺激辨别开, 便可能成为线索。
(三)反应(response)
• 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用以降低或消除内 驱力导致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一、理论要点和基本概念 二、自我效能感 三、行为适应与治疗
班杜拉没有描述过人格结构,认为人格就是 表现在行为上的心理特征。理论重点在人类行 为的形成、发展及人类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
(一)理论要点 (二)观察学习 (三)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 (四)替代强化
1、交互决定论:不同背景和不同行为的人所施加的相互 影响不同。
天赋反应等级:新生儿遇到刺激会产生 一连串的反应,它由遗传模式规定,与学习 无关,只保持一个很短的时期。当这一等级 的某些反应被强化后,它们在这一等级中的 位置就改变了。
优势反应:在天赋反应等级中最有可能发生 的反应,是一种最能成功地导致内驱力降低的 反应。
(四)强化(reinforcement)
相对价值大小。
一种物品的强化效价是在同等情境条件下 相对于其它物品而言 ,没有绝对效价。
Dunlap(1953)的实验
(四)心理情境 对某一行为发生率的预测一定要与特定的
心理情境密切联系。没有一种行为在任何情 境下都带来同等的强化效价。
返回
二、控制点的人格理论
•
罗特经过研究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2、无需强化的学习:学习不强化也能发生,强化不是人 们获得行为的唯一方式,人们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 行为而学习。
3、能思维的有机体:人既不是中性的被动的有机体,也 不是完全主动的人,人是能思维的有机体。
返回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或模仿 ( imitation)他人作为而学到新行为的过程。
五、人格适应
1、低预期—高效价:即如果一个人把某种需要满足赋于高价 值,将导致满足该需要行为具有高运动自由度。但一个人如果把 某种需要满足赋于高价值,而他的行为对获得这种需要的运动自 由度(预期)极低,便会有人格的不适应。
2、冲突:即某些人对一些不相容的需要赋予了极高的价值。 3、缺乏能力:在缺乏能力的情况下,如果个人的最低目标水 平极高,也会使其经常体验到失败和失望,以至于越来越丧失自 信。 4、不适当的最低目标水平:即个人认为在一系列强化中最低 的强化目标。
• 行为主义也承认,行为没有得到直接强化时可
能通过模仿得到,但是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模仿本 身已成为强化物的性质中。
返回
三、人格适应
•
行为主义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既不是潜在疾
病的产物,也不是自我、本我、超我冲突的结果,
只是这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不能产生适宜反应。不适宜反应与
适宜反应都是以同样方式习得的。
产生适应不良行为大致有下列因素:
2、导致弱恐惧冲突引起的移置作用倾向于发生在与原有 对象比较相似的替代对象上。
3、强恐惧冲突引起的移置作用倾向于发生在与原对象极 不相似的替代对象上。
返回
六、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认为潜意识在决定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非文字符号化经验与被压 抑的经验。
指个体在童年期,尚未学会语言文字之前 的经验。
1、贫乏的强化史造成行为匮乏。 2、有缺陷的强化程式造成各种适应不良。 3、线索辨别失败导致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 4、习得了一套不适应的反应。
第二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语言有其内部的认知功能。 显然,他们已开始注意对行为学习内部心理机 制的研究。
一、学习的四个基础 二、学习 三、语言和二级泛化 四、人格发展 五、人格适应 六、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返回
冲突的种类:
接近-接近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返回
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米勒经研究发现:如果移置作用因冲突发生, 冲突引起的恐惧强度和移置作用所选择的替代 对象与原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密切关系。
个体移置作用有以下特点:
1、当个体不可能对一个期待刺激物进行反应时,他将对 和该刺激最相似的替代刺激物作出反应。
返回
被压抑的经验同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有 因果关系。凡是能够制止触发这些不良情绪的 想法和活动过程,都容易得到强化而形成牢固 的习惯。
制止引起不良情绪的想法一般有两种方式: 意识水平抑制与潜意识水平压抑,即某些想法 尚未进入意识之前就被打发到潜意识中去,任 何试图将之引入意识的活动都可能遭到强烈抵 抗。
返回
三、语言和二级泛化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内部言语活动作为学习的 内部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推理、计划。
• 习得行为反应会发生泛化和分化现象。
两种不同类型的泛化:建立在刺激物物理特 征相似性上的泛化称为一级泛化;建立在言语 符号基础上的泛化为二级泛化。
返回
四、人格发展 (一)发展的性质 (二)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性训练
习得心理需要依赖 于他人。罗特曾经描 述了六种较为广泛的
需要。
返回
1、认可-地位需要(need to recognitionstatus) 2、支配的需要( need to dominance) 3、独立的需要( need to independence) 4、保护-依赖需要( need to protectiondependency) 5、爱与感情的需要( need to love and affection) 6、身体舒适的需要( need to physical comfort)
第四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 班杜拉是观察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现代社会 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察学习 被认为是行为学习的三大原理之一,是对学习 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班杜拉的著作彼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 《青少年的攻击》(1959)、《社会学习与 人格发展》(1963)、与华特斯合著的《行 为改变之原则》(1969)、《攻击:一种社 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 (1977)、《思考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 社会认知理论》(1986)等。
• 早期行为主义者对人格的描述局限在 可观察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上。后期行为 主义者将此范围加以扩展,增加了更多的 认知和社会特征。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
• 主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只能用客观方法进行研究, 依靠内省和精神诠释推测人的心理活动、意识内容、 精神现象以及认识过程的研究不仅靠不住,而且会 使心理学陷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困境。心理学 应该研究外显的、客观的,能够直接观测的行为, 意识是隐蔽而不可捉摸的,只能从行为间接推知。
首先,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 其次,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
返回
榜样行为是否习得和表现所依赖的条件不 同。直接的外在强化,对学习榜样行为而言, 不是必要条件,但对模仿行为的表现却非常重 要。
获得报酬的原因,在其本人的主观解释上有一种
心理倾向,他把这种心理倾向称为控制点。
返回
罗特区分出了两类人 格类型的人:内控型的人、 外控型的人 。
返回
四、人格发展
人所有的心理需要都由学习得到。婴儿的这些 需要来自反射性强化和其他习得行为间的经验联系。 当儿童学会了语言,发展了认知技能,心理需要便 逐渐摆脱了和生理需要的联系,更多地同其它习得 的心理需要相联系。
婴儿有三个基本特征: 1、每个婴儿生来具有一种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反应,
这些反射使婴儿在有限范围内产生反应。 2、婴儿具有天赋反应等级,这些反应不学而能,由
遗传模式规定。 3、婴儿有一套原始驱力。
返回
1、喂食情境。 2、排泄训练。 3、早期性教育。 4、愤怒-焦虑冲突。
返回
(一)适应的性质 (二)移置作用
罗特行为预测公式的意义在于,希望借此公 式预测某特定的人,在某特定的情境下对于某 一目标而言,一种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有多 大。
(二)预期(expectancy)
即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选择某种行为 带来某种相应强化的可能性。
特殊的预期:特殊的预期-个体对自己在某一特 殊情境中做某种行为成功率的预期,以个体以往 在此特殊情境中的诸多经验形成。
对习惯的研究涉及学习的实质。如果一个线索导 致一个反应,此反应又导致强化作用,这一线索 和这一反应之间的联系便会增强。如果多次重复 这一过程,有机体便会形成一种牢固习惯。
一个飞行员的恐惧症
多拉德和米勒把学习理论从对行为的简单解 释变成了一套对许多人格问题也有解释意义的 理论,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发展。但此 理论对人格和行为的解释没有考虑到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