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讲解学习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e587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量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千克的1/12D. 千克的1/6.02214076×10^232.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A. 1克原子B. 1千克原子C. 6.02214076×10^23个原子D. 1000个原子3. 化学键中,离子键是由:A. 离子间的共用电子对B. 离子间的静电作用C. 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D. 原子间的静电作用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B. 硫酸C. 水D. 乙醇5.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A.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离子结合C.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阴离子结合D. 酸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碱中的氢离子结合6.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是:A.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氧化D.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还原7.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改变时,系统会如何变化:A. 向产生更多能量的方向移动B. 向减少外部条件影响的方向移动C. 向增加外部条件影响的方向移动D. 不发生变化8. 溶液的pH值表示: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酸碱性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的密度9.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这说明:A.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B. 金属的氧化性越强C. 金属的活性越低D. 金属的熔点越高10.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A. 颗粒的密度成正比B. 颗粒的质量成正比C. 颗粒的体积成正比D. 液体的粘度成反比答案:1-5 D C B D A;6-10 A B B A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________反应。
基础化学期中考试前内容总复习
![基础化学期中考试前内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0f48b7927d3240c8447ef9b.png)
第一章1、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和决定。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即。
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为。
2、质量数= + 。
3、表示一个为A,为Z的原子。
4、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1)中性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2)阴离子X 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离子电荷数(3)阳离子X 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离子电荷数5、人们把称为同位素。
举例6、核外电子排布: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不同的电子能量有差异,它们在原子核外空间内运动时,能量的电子通常在离原子核的区域内运动,而能量的电子通常在离原子核的区域内运动。
它们各自运动的结果相当于将原子核外空间划分成离核远近不同的层次,称之为。
离核最的层为第一层,用表示。
第二、三、四、五、六、七层分别用、、、、、表示。
第一层的电子能量最低,受到的核的引力最,难于失去。
最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也最失去。
7、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是(n表示电子层数)2)最外层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个)3)次外层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的电子层里。
8、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S 钠离子Na+氯离子Cl-9、由元素的核电荷数可以推测出()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核外电子数10、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最重的原子。
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12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 、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77倍D 、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B 、原子中易失去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C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或18个D 、M 层电子的能量一定比L 层电子的能量高12、某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M 层的电子数是L 层的一半,则该元素是( )A 、LiB 、SiC 、AlD 、K13、某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其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c9f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f.png)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A. 氧B. 氢C. 碳D. 氮答案:A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什么反应?A. 置换反应B. 合成反应C. 分解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A. 千克B. 克C. 千克/摩尔D. 克/摩尔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NaOHB. KOHC. NH4ClD. Ca(OH)2答案:C5. 以下哪种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铁 - FeB. 铜 - CuC. 银 - Ag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______数。
答案:质子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答案:氢3.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004. 摩尔浓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______数。
答案:摩尔5.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1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的氧化物,铁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电子被还原。
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简述其反应原理。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反应原理是酸中的氢离子(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2O),同时酸中的酸根离子与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盐。
3. 请解释什么是摩尔质量,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答案: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例如,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尔,因为一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4.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请简述其排列原则。
答案: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同时按照电子排布规律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山东淄博淄川一中16-17学年高一上期中试卷--化学(解析版)
![山东淄博淄川一中16-17学年高一上期中试卷--化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84aafe67ec102de3bd89a1.png)
C.BrO3﹣>ClO3﹣>Cl2>Fe3+>I2D.BrO3﹣>ClO3﹣>Fe3+>Cl2>I2
1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1L该溶液,可将0.1mol CaCl2溶于1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D.将该瓶溶液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mo1X,反应转移2mo1 e﹣
14.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学计量数为1:2的是( )
A.Fe+2HCl═FeCl2+H2↑
B.2HCl+Ca(ClO)2═2HClO+CaCl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二、填空题(共44分)
1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NH3②标况下22.4LHe③4℃时36mL水④0.8molH3PO4.
16.现有m 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大学化学大一期中复习题
![大学化学大一期中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4a4b7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大学化学大一期中复习题# 大学化学大一期中复习题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以一定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请解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它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以及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共享、转移或提供电子形成的化学连接。
请解释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
4.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涉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解释摩尔(mol)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摩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量。
二、化学计算1.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它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请解释如何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溶液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摩尔浓度(molarity)、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等表示。
解释这些浓度单位的定义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3. 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请解释如何平衡一个化学方程式。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请解释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三、化学反应类型1.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请举例说明置换反应的特点。
2.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请解释合成反应的一般形式。
3. 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请解释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氧化数的变化,即电子的转移。
请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四、化学实验安全1. 实验室安全规则: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包括但不限于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2. 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需要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高一化学期中复习——前两章复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期中复习——前两章复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cd65d8c64b73f242326c5f02.png)
高一化学期中复习——前两章复习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期中复习——前两章复习二重点、难点:1. 将元素周期表和微观知识综合运用。
2. 从能量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反应。
三. 具体内容:(一)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1. 周期表的结构2. 从周期和主族的角度掌握元素周期律3. 各种粒子半径的比较4.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5. 各种概念(二)化学键和吸、放热反应的知识1.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2. 化学反应从能量的角度的分类(三)原电池原理1.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2. 各种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3. 正负电极的判断4. 原电池的应用(四)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限度1. 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2.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与限度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典型例题】[例1] 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元素。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均显碱性,且碱性B>A;C和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A、B、C、D、EB. C、D、A、B、EC. B、A、D、C、ED. E、C、D、B、A答案:C解析:利用金属和非金属的判断与位置关系解题。
[例2] 已知主族元素A,B,C,D的离子为a A(n+1)+,b B n+, ,c C(n+1)-,d D n-这些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为正整数)()A. 原子序数:a>b>c>dB. 离子半径:A(n+1)+> B n+ > C(n+1)-> D n-C. 单质还原性:B>A;单质氧化性:D>CD. 离子还原性:A(n+1)+> B n+,离子氧化性C(n+1)-> D n答案:C解析:根据离子带电荷的特点,判断元素所在位置,再判断性质。
[例3] 对于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 单质的熔沸点呈降低趋势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D. 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考虑递变性的同时考虑特殊性。
吉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吉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9407d5ed630b1c58eeb572.png)
吉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40K 与40CaB .35Cl 2和37Cl 2C .D 与TD .金刚石与石墨2.对于放热反应2H 2+O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反应物H 2和O 2具有的能量相等3.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A .NaOH+HCl = NaCl+H 2O B .2CH 3OH+3O 22CO 2+4H 2O C .Zn+2HCl = ZnCl 2+H 2↑ D .4Al+3O 2+6H 2O = 4Al(OH)34.X 、Y 、Z 都是金属,把X 浸入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Z 析出,X 和Y 组成原电池时,Y 为电池的负极。
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 >Y >Z B .X >Z >Y C .Y >X >Z D .Y >Z >X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NaCl C .MgI 2D .KBr6.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盛水的锥形瓶内,立即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
已知U 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且液面相平(为便于观察,预先染 成红色),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后,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①NaOH 粉末; ②浓H 2SO 4;③NH 4NO 3晶体; ④Na 2O 2固体;⑤生石灰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C .②③⑤D .③④⑤7.在N 2 + 3H 2 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在此时间内用NH 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0·S -1。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科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科](https://img.taocdn.com/s3/m/3932870ace2f0066f4332207.png)
精品文档实用文档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科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 Mg-24 Al-27 P-31 S-32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Mn-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图标 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剂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2.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 g •cm -3,沸点约为55℃。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应选用( ) A .过滤B .蒸馏C .分液D .蒸发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熄灭酒精灯 取用固体粉末 读液体体积 滴加液体A .B .C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用“mol ”表示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mol/LC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真实值为6.02×1023D .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单位是mol/L 5.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丁达尔效应 B .可以通过滤纸C .布朗运动D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nm ~100nm 之间6.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饱和食盐水属于混合物B .Na 2CO 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C .CuSO 4·5H 2O 属于混合物D .纯净物一般可分成单质和化合物两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实用文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每生成16 g 氧气转移4 mol 电子B.相同质量的KMnO 4分解,生成MnO 2的反应比生成K 2MnO 4的反应放出更多氧气C.O 2是氧化产物,MnO 2是还原产物D.在此条件下,KMnO 4的氧化性强于O 223.在强碱性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Na +、NO 、Cl -B.K +、Ba 2+、Cl -、NOC.HCO 、Ca 2+、Na +、NOD. CO 2、Cl -、K +、NO 24.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2H +====CO 2↑+H 2O 来表示的是 (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B.碳酸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苏打溶液与稀硝酸反应D.苏打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2H +====H 2O+CO 2↑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 2++====BaSO 4↓C.向氯化铜溶液中加铁粉:Cu 2++Fe====Cu+Fe 2+D.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2Fe+6H +====2Fe 3++3H 2↑ 二、填空题:26.(10分)在四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盛有盐酸、AgNO 3溶液、CaCl 2溶液、K 2CO 3溶液。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86281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a.png)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⑤错误;
D.非标准状况下, 22.4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各组溶液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a(HCO3)2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aHCO3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 MgCO3和盐酸、Na2CO3溶液和盐酸
C. BaCl2溶液和稀硫酸、Ba(OH)2溶液和稀硫酸
A. 配制该溶液,需称量10.0 g NaOH固体
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 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C
【解析】
A、由于无240mL容量瓶,故选用250mL容量瓶,配制出的是250mL1.0mol/L的NaOH溶液,所需的NaOH的物质的量n=cV=0.25L×1.0mol/L=0.25mol,质量m=nM=0.25mol×40g/mol=10.0g,所配溶液浓度准确,选项A不选;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选项B不选;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则待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选项C选;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低,选项D不选。答案选C。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期中考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期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318987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6.png)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期中考在大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基础化学的许多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构建了我们对化学的基本理解,还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些大一化学期中考试常考的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进行排列的表格。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结构等信息。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中子和质子的总数则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3.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通过化学式和命名规则,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和种类。
常见的化合物命名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反应类型:大一化学通常会涉及到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置换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解决反应方程式等问题非常重要。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平衡的理论是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相对浓度的变化。
了解化学平衡的规律和运用反应速率方程式对化学平衡进行调节是期中考试的重点。
三、化学键和化学键能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常见的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不同类型的键以及键的形成过程对于解决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问题至关重要。
2. 化学键能:化学键能是指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
了解化学键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向,并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四、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了解溶液的构成和溶解过程对于解决相关的计算题目十分重要。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量的溶质。
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2016-2017含答案
![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2016-2017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d163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6.png)
北京化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x)1. 要量取50 mL的乙醇,采用20 mL的量筒量取了三次,最大绝对误差为0.1 mL。
(x)2. 乙酸稀释一倍,溶液中[H+]就减为原来的1/2。
(y)3.pH=6.42的有效数字为二位。
(y)4. 分析结果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x)5. 一定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y)6.组分气体的分体积等于组分气体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
(x)7. 系统始态的压力与终态的压力相同的过程称为等压过程。
(x)8. 在升高温度的时候,放热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x)9. 系统的任何自发过程中,其熵总是增加的。
(y)10.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外界条件不变时,正、逆反应速度均不发生变化。
(y)11. 非基元反应中反应物浓度或分压增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
(y)12. 可逆反应中,吸热反应的活化能总是大于放热反应的活化能。
(x)13. 正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率,抑制逆反应的速率。
(y)14. 改变平衡系统的任一条件,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y)15. K Wϴ随温度发生变化,与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无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C)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D)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y2.反应H2(g) + Br2(g)⇌2HBr(g) 的K c= 1.86。
若将3 mol H2,4 mol Br2和5 molHBr放在10 dm3 烧瓶中,则……………………………………………………………………( )(A) 反应将向生成更多的HBr方向进行(B) 反应向消耗H2的方向进行(C)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 反应向生成更多Br2 的方向进行y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指()(A)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B)该组分气体在298.15K时所占有的体积;(C)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在标准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D)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且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e4489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d.png)
B.75 mL 3 mol·L-1NH4Cl溶液中c(Cl-)=3mol/L×1=3mol/L,二者相等,B符合题意;
C.150 mL 1 mol·L-1KCl溶液中c(Cl-)=1mol/L×1=1mol/L,二者不相等,C不符合题意;
A. 0.15 mol/LB. 0.25 mol/LC. 0.3 mol/LD. 0.4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3c(Al3+)=c(Cl-)+2c (SO42-),
代入数据计算:c (SO42-)= mol/L=0.3mol/L。
故选C。
【点睛】在溶液中,n价离子An+或Bn-所带 电荷总数为n c(An+)或n c(Bn-),所以,在电荷守恒式中,一个离子带几个电荷,就在其物质的量浓度前面乘以几。
C.NH4HCO3是盐,属于电解质,溶于水电离产生NH4+、HCO3-,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电,C正确;
D.NH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电离产生NH4+、OH-,因此可以导电,NH3 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实验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垫石棉网加热
B. 固体食盐盛装在细口试剂瓶内
C. 结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出导管
D. 将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试剂瓶内,并用玻璃塞塞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蒸发,不需要垫石棉网,A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思源1205班 王明庆 12274107
一、 选择题(15×2=30分)
1、下列说法不是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的是()
A .实验设备的仪器化和现代化。
B 从微观研究拓展到宏观研究
C 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
D 从单一学科发展到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
2、下列物理量不是状态函数的是()
A .内能U B.熵S C.焓H. D.热Q.
3、地质队在高原野外做饭,常做成“夹生饭”,可用以下原理合理解释的是…… ……( )
A. T bp 上升原理
B. T fp 下降原理
C. 渗透压原理
D. 蒸气压下降原理
4、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 )
A. 试管中的反应
B.水浴加热反应
C.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D. 绝热保温瓶的反应
5、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蔗糖、HAc 、NaCl 、Na 2SO 4水溶液,其蒸气压最大的是…13( )
A. 蔗糖
B. HAc
C. NaCl
D. Na 2SO 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盐酸,HCl 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cm -3;
B 浓硫酸,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 -3;
C 浓硝酸,HNO 3的质量分数为69%,密度为1.42 g·cm -3;
D 浓氨水,NH 3的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0.90 g·cm -3。
7、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B 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C 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D 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8、将98%的市售浓硫酸500ml 缓慢加入200g 水中,所得到的硫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A 49%
B 24.5%
C 80.5%
D 70%
9、糖水的凝固点为()
A 0℃
B 高于0℃
C 低于0℃
D 难以判断
10、下列0.1mol/L 溶液的凝固点最高的是()
A KCl
B CH3COOH
C HCl
D K2SO4
11、在温度为375K 时,沸水的压力应为(C )
A 1000KPa
B 10KPa
C 高于100KPa
D 低于100KPa
12、在200g 水中含有9g 某非电解质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则溶液的摩尔质量为(D )
A 135
B 172.4
C 90
D 180
13、对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 )
A. △r G 越小
B. △r H 越小
C.△r S 越小
D. E a 越小
14、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反应或过程,其r m ΔG d 1=10 kJ mol ⋅-,则该反应( )
A. 一定自发
B. 一定不自发
C. 能否自发需作具体分析
D.达平衡
15、已知反应NO(g)+CO(g)= 2
1N 2(g)+ CO 2(g) 的r m ΔH d 1=373.2 kJ mol ⋅--,欲使NO 和CO 的转化率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低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二、填空题(24×0.5=12)
1、由稳定态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 ,符号为 。
2、冬季建筑施工,常在水泥中加入无机盐,目的是 ,海水净化常采用 技术。
3标准状况是指气体在 、 下的理想气体状态。
气体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 下的纯气体的状态;液体、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下的 、 状态。
4、溶液的沸点升高是由于其蒸汽压 的结果。
5、对某一化学方程式来说,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
6、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
7、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 , , , ,它们适用于 的稀溶液。
8、在体系只做膨胀功时,恒压反应热等于体系的 ;恒容反应(p ΔV = 0), 其反应热等于体系 。
9、设有280 g N 2 (g) 和40 g H 2 (g) 在合成氨装置中混合,反应后有5.0 mol NH 3 (g) 生成,按
)g (NH )g (H 2
3)g (N 21322→+计算反应进度为 。
按)g (NH 2)g (H 3)g (N 322→+计算反应进度为 。
10、已知298.15K 、101.325 kPa 下, 反应 2 H 2 (g) + O 2 (g) → 2 H 2O (g) 的θr m ΔH = -483.64 kJ ·mol -1, 则H 2O
(g) 的θf m ΔH = 。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6分)将下列各物质按标准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简述原因。
A . Cl 2(g)
B . Br 2(l)
C . KCl(s)
D . K(s)
E . Na(s)
2.(6分)以NaCl 晶体的形成为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及其特点。
3、(6分)指出下列公式成立的条件:
(1)ΔH = Q ; (2)ΔH = ΔU; (3)ΔU = Q .
4、(6分)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的热效应θr m ΔH 是否符合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θf m ΔH 的定义?如何写才符合?
(1)O 2 (g) + 2 H 2 (g) → 2 H 2O (g)
(2)1/2 H 2 (g) + 1/2 I 2 (g) → HI (g)
(3)C (s) + O 2 (g) → CO 2 (g)
四、计算题(34分)
1、(8分)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 L, 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2×104 kPa, 规定瓶内氧气的压强降至1.01×103 kPa 时就要充氧气,以防混入别的气体。
今有实验设备每天需要用101.325 kPa 氧气400 L, 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
2、(8分)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制取氢气,在23℃、100kPa 下收集了1升气体,已知23℃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kPa ,求制取氢气的物质的量。
3、(8分)2 mol H 2和1 mol O 2在373 K 、100kPa 下反应,生成2 mol 水蒸汽,放出483.64 kJ 热量。
求生成1 mol 水蒸汽时的H ∆和U ∆。
4、(10分)利用θf m ΔH 数据,试计算下列反应的恒压反应热:(θ
f m ΔH (Fe 2O 3 ,s)=–822.2、
θf m ΔH (CO 2,g)=–393.51、θf m ΔH (CO,g)=–110.52、θf m ΔH (HNO 3,l)= –174.1、θf m ΔH (NO,g)= 90.25、θf m ΔH (NO 2,g )= 33.2,kj/mol ) (1)Fe 2O 3 (s) + 3 CO (g) → 2 Fe (s) + 3 CO 2 (g)
(2)3 NO 2 (g) + H 2O (l ) → NO (g) + 2 HNO 3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