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讲 课程教学大纲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领会司马迁的史学精神,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史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史记》的成书背景及体例2.1 成书背景介绍司马迁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以及《史记》创作的年代,让学生了解《史记》成书的historical context.2.2 体例特点分析《史记》的纪传体、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让学生了解《史记》的literary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第三章:《史记》的重要篇章选读3.1 《史记》开篇——《太史公自序》选读《太史公自序》,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史记》名篇——《项羽本纪》选读《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军事才能及其失败原因,让学生领会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3 《史记》佳篇——《孔子世家》选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对比分析——《史记》与其他史书4.1 《史记》与《春秋》分析《史记》与《春秋》在体例、叙事风格、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演变。
《史记》公开课教案
《史记》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培养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司马迁与《史记》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史记》的文学价值1.3 教学活动播放与《史记》相关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分享个人阅读《史记》的心得体会。
学生讨论《史记》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史记》中的某一篇章,了解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史记的文学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史记》的文学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对比《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教师讲解《史记》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的精彩片段,分享感悟。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史记》的人物描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入思考。
3.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如矛盾冲突、心理描写等。
讨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选取《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分享心得。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史记》中的历史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中的历史观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4.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中的历史观念,如天人感应、宿命论等。
对比现代历史观念与《史记》的差异。
教师讲解《史记》中的历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观念的思考。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史记》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推荐与《史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的第一部分,共五个章节。
本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史记》的产生背景、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以及《史记》的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对《史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掌握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地位。
2.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3. 掌握《史记》的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
4. 学会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对《史记》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史记》的产生背景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讲解汉朝的建立和《史记》的编写背景。
2. 第二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讲解司马迁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生平。
讲解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和编写《史记》的目的。
3. 第三章:《史记》的主要特点讲解《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讲解《史记》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4. 第四章:《史记》的文学价值讲解《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发。
5. 第五章: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阅读《史记》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讲解如何理解和解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的产生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动机、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等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3.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的相关篇章,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史记》的篇章结构和体例讲解《史记》的篇章结构和体例特点。
分析《史记》中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不同体裁的特点和作用。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巅峰之作,由司马迁所撰写。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史记》的研究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史记》研究教学的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史记》研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史记》,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理解《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学生应该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以及《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2.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熟悉《史记》的主要篇章和内容,包括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等。
3.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应该能够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 批判性思考《史记》的局限和偏见:学生应该能够对《史记》中的观点和叙事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到《史记》作为一部史书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偏见。
二、教学内容《史记》研究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史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介绍《史记》的创作背景,包括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动机。
同时,探讨《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史记》的结构和篇章:介绍《史记》的整体结构和各篇章的内容。
重点讲解《史记》的纪传体写作方式,包括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以及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事方式。
3.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通过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叙事方式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史记》中的“太公兴邦”和“项羽本纪”等篇章进行讲解。
4.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分析其在《史记》中的形象描写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司马迁对刘邦和项羽的描写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对这两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产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的价值。
第二章:《史记》的体例与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
了解《史记》的篇章结构。
2.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体例特点。
讲解《史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
使用图表法,清晰展示《史记》的结构。
第三章:《史记》的史料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史记》的史料价值。
培养学生运用《史记》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史记》的史料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史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第四章:《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史记》文学艺术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文学风格、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艺术特色。
通过具体篇目,展示《史记》的文学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史记》的文学之美,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史记》知识进行阅读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选择《史记》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深入阅读与讨论。
针对《史记》中的史料、文学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模块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史记》课程纲要授课教师崔林红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史记》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学材料: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史记》)授课时间:40课时授课对象:青岛市崂山二中高二(5)(7)班学生课程标准相关陈述本模块属于“选修课程”系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该系列有“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关规定,此处从略。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积累写作素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课程评价评价任务:1、过程作业:每课基训练习,作文写作练习(4篇)。
2、阶段性及全模块纸笔测试:题型可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诗歌鉴赏题、简答题、作文写作。
作业和评价细则:1、过程性表现与作业。
(1)课堂学习表现和学案完成情况(2)作文练习。
4篇,每次60分(3)阶段性测试(2次)每次150分。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山东人民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史记》课程实施一、主要依托《导学案》贯彻实施。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依据课时目标辅助相应的《导学案》,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分为。
二、《史记》学习以积累文言知识为重点,让学生对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活用等进行整理,构建完整的文言文知识网络。
三,利用早读、课堂增加文言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四、作文教学重视论据的积累,利用《史记》教学,整理人物论据,并检查背诵。
五、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利用阅读课积累整理作文论据,关注重点人物、事件。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史记选讲教学大纲一、引言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来了解各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选讲史记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二、史记概述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型史书,由司马迁所著,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后世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将选取史记中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课程内容1. 《本纪》本纪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以各个帝王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政绩和治国理政的经验。
通过学习本纪,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君主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政治才能和个性特点。
2. 《世家》世家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它以世家宗族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兴衰荣辱。
通过学习世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世家的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列传》列传是史记中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它以不同人物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和思想。
通过学习列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政治观念和对历史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平,来分析历史中的个人奋斗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及其写作风格等基本知识,并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就史记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阅读学生们需要阅读史记的相关章节,并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1. 熟悉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史记》公开课教案
《史记》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史记家的严谨治学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生平简介。
2. 《史记》的成书背景及其特点。
3. 选读《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
4.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5. 探讨《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读《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分析历史人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及相关解读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及经典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史记》的成书背景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选读:选取《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进行朗读和解析。
4. 分析: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史记家的严谨治学精神。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如《汉书》、《后汉书》等,探讨《史记》的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全本,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史记》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难点1. 《史记》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
2.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
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教案标题: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精读《史记》,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史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图。
2. 掌握《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中的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史记》的背景、作者和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史记》的选段,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 演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第一课:导入和背景介绍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对历史的贡献和意义。
第二课:《史记》的结构和内容1. 分析《史记》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包含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指导学生阅读《史记》中的选段,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三课: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分析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第四课:历史批判思维的培养1. 引导学生思考《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就《史记》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辩论。
第五课:总结和评价1. 学生总结自己对《史记》的理解和收获。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史记》说课稿
《史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手法,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记》中的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重点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4.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2.分析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4.阅读法:通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素养。
四、教学环节1.导言(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史记》这一主题。
•介绍《史记》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过程、体例等。
•强调《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史记》的背景,包括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写作背景等。
•详细介绍《史记》的体例、篇目结构等。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人物描写手法(20分钟)•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史记》中的篇目进行深入探究。
•小组讨论的内容包括:《史记》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等。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
二、课程纲要《史记》选读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也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技法,体会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无所不包的内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其进行比较透彻分析,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掌握经世做事的技巧和道理,成为每个同学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②将《史记》中的写作技法,经过每一课时的研习、模仿,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作文形成“亮点”。
3、价值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二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三课时《外戚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四课时《外戚世家》/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五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六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七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八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九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课时《李将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一课时《魏其武安侯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二课时《孙子吴起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三、教材编写原则(一)教材体系突出“阅读品评”《史记》选读精选了《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篇目,旨在通过阅读品评,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史记》教案
史记教案一、教材背景《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史书之一。
由司马迁编写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全书共1,313,829字,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二本。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史记》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历史的意义和基本概念1.历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字、书、传统文献和历史史料3.史识的意义和方法4.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和重大历史事件梳理第二课:《史记》的编写背景和体例1.司马迁和《史记》的编写背景2.《史记》的通史体例和纪传体编写方法3.《史记》的结构和内容第三课:《史记》中的政治历史1.夏、商、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特点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3.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改革4.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外交政策第四课:《史记》中的文学史和艺术史1.唐吉轮《楚辞》的创作和文学特点2.《史记》中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鉴赏3.析《雍正朝》中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四、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逐篇阅读《史记》,帮助学生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编写特点。
2.知识梳理法:帮助学生理清《史记》中内容的关联性和时序性。
3.辩证分析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艺术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史记》中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验: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估:采用作业评估制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3.讨论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史记》的编写背景、体例、结构和内容。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史记》选读的《淮阴侯列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刘邦的形象分析和历史背景的探索都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学生们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尝试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如何评价一个人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淮阴侯列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史记》中人物评价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用法理解困难,如“短小精悍”、“善骑射”等词语的含义。
-历史背景融入: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背景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理解刘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人物评价的思辨能力:学生需要跳出传统的善恶评价,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刘邦这一历史人物,这对于他们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挑战。
最后,我认为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方便我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枯燥,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教学难点、现代语言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善骑射”中的“善”字在古代的含义,以及这一技能在当时的军事和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第一章:《史记》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引导学生认识《史记》的价值,培养对古典文献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写作背景。
2. 《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司马迁及其写作背景。
2. 讲解《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 分析《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史记》的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要求。
3.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篇章,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实例。
3. 总结人物描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史记》的叙事技巧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史记》叙事特点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叙事手法。
2. 《史记》的叙事结构。
3. 《史记》的叙事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
2. 《史记》的叙事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篇章,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
史记教学大纲
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史记既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又融入了作者司马迁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对于史记的教学,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内涵和价值。
一、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在进行史记教学前,首先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和意义。
史记是司马迁在西汉时期所著,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化瑰宝。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将中国历史分为十二本纪和三十篇列传,详细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还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史记的基本内容在史记教学中,需要对史记的基本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可以从纪传体的特点入手,解释纪传体的含义和作用。
然后,可以分别介绍史记的十二本纪和三十篇列传的内容,包括每一本纪和篇章的主题、重点人物和事件等。
通过详细介绍史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史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史记的价值和影响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在史记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以增强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和理解。
首先,可以介绍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包括史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其次,可以介绍史记对于塑造中国古代文化形象和价值观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弘扬等。
通过对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涵和意义。
四、史记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进行史记教学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图片、音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史记的内容和背景。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识。
《史记》导读 教学大纲
《史记》导读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史记导读》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系列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史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了解《史记》的流传与研究情况,熟悉《史记》的代表性篇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史记》的阅读鉴赏能力,为今后的散文研究和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绪论、《太史公自序》导读、人物传记导读、《游侠列传》导读以及《史记》的文学成就等部分组成。
内容侧重于文本的研读,力求以“大文学观”为指导,立足史学本位,借鉴叙事学、传播学等理论,对《史记》名篇进行文学阐释。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讲解、讨论并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篇目,并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小论文。
本课程本着“大中文”理念,打破文、史、哲学科的人为界限,对课程体系进行结构优化。
讲授时,尤其要处理好文学与史学的关系,尽量做到史学本位与文学视域的结合。
注重从文本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不良学风。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⒈考查学生对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的结构与内容、地位和影响、流传和研究等方面的了解掌握情况;⒉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鉴赏《史记》名篇的能力,使学生在认真研读具体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染,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其人文素养。
考试要求:⒈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1、中国《史记》研究会编,《史记教程》,商务印书馆,2011年3月版。
二、本文第一讲绪论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史记》的历史观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史记》的结构与内容、《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史记》研究史概况。
《史记》教学大纲
《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教学大纲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之作,《史记》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
在学习和教授《史记》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史记》教学大纲。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史记》是一部极其广泛而丰富的历史著作,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秦朝的历史内容。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将《史记》的内容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每个部分设立一个教学单元。
例如,可以将《史记》的前言和纪传部分作为第一单元,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他的写作意图和方法。
第二单元可以涵盖《史记》中的上古时代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的历史。
第三单元可以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第四单元可以介绍秦朝的兴起和统一中国。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记》的内容。
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和事件进行深入讲解。
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可以重点介绍《史记》的前言和司马迁的写作观点,以及《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和《本纪》等章节。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重点讲解《史记》中的《夏本纪》、《商本纪》和《周本纪》等章节,帮助学生了解上古时代的历史演变。
在第三和第四单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
除了讲解《史记》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史记》相关的项目和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制作一份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报告。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史记》中的知识。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考试、小组讨论和作业评分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史记》中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现实意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品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品质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史记》的基本概念、文学特色和历史人物评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史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评价和借鉴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基本概念。《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间的历史。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淮阴侯列传》。这个案例展示了刘邦的豁达大度、善于用人,以及司马迁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史记》中历史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4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ical recordsselec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史记选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
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分析,掌握做事的道理,成为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3、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40学时。
2.本课程是阅读品评课,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3.本课程尽量在每节课中加大容量,广泛的涉略,体会《史记》作品的特点,感受史记作品的思想内涵。
4.选文突出基于学会为人处事的核心教学内容。
5.由于本课程涉及的是古代文学作品,涉及古代汉语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课文中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词性和词意不同的古代词汇,所以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已经具备汉语高级水平,在之前古代汉语课学习中掌握了古代汉语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知识,并已经修完古代汉语的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对所选作品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一般在了解选段内容之后,用一些时间结合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分析。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选取教材中一篇,写作论文。
熟读所选文本,参考有关《史记》的论著。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史记讲读》,王冉冉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史记人名索引》,吴树平编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二、中文摘要
史记选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的历史散文。
本课程通过《史记》具体篇目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史记》,进而提高阅读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史记》综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后人对史记的的基本评价,《史记》的实录精神,太史公对史体的创例与破例,《史记》的文学成就。
重点:
《史记》的实录精神。
难点:
《史记》的文学成就。
习题:
讨论。
第2部分《秦本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秦国从一个诸侯国发展为大一统帝国的历史进程。
理解《史记》的互见法。
重点:
掌握“三良”,“由余兴秦”,“五羊皮”,“穆公赦贼”,“孟明雪耻”五个典故,能对前人的《秦本纪》评点有一个整体了解。
难点:
能对前人的《秦本纪》评点有一个整体了解。
习题:
讨论。
第3部分《项羽本纪》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掌握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重点:
理解此篇内心描写与形象描写,事件记叙的结合。
难点:
理解此篇的文学技巧。
习题:
讨论。
第4部分《吕太后本纪》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联系本篇与《孝文本纪》中缇萦,《货殖列传》中巴寡妇清的事迹与司马迁的态度,体会《史记》中颇为进步的女性观。
参看《外戚列传》,体会司马迁对外戚作为汉代一种政治力量的评判。
重点:
缇萦的事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进步的女性观。
习题:
讨论。
第5部分《孝文本纪》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理解本篇中“互见法”的使用所达成的效果。
“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是本篇的关键语,由此出发理解司马迁对孝文帝的历史评判。
体会诏令文书在此篇中的作用。
对孝文帝的“仁政”、“德治”能正确评价。
掌握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重点:
掌握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难点:
对孝文帝的“仁政”、“德治”能正确评价。
习题:
讨论。
第6部分《表序》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三代世表序》中“疑则传疑,信则传信”的史学态度。
《六国年表序》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观念。
《十二诸侯年表序》中的政治理想以及对由“王道”到“霸道”再到礼崩乐坏之“仁义陵迟”历史过程的勾勒,并从中体会司马迁在史学精神方面与《春秋》的传承关系。
重点:
理解篇章中的思想观念,了解历史背景。
难点:
体会司马迁的重要历史理念及对历史进程言简意赅的描述。
习题:
讨论。
第7部分《平淮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从高祖立国到汉武帝时的财经政策,尤其是汉武帝改革财经政策的背景、财经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效果、影响。
均输法的实质。
重点:
理解武帝时财经政策与穷兵黩武、奢靡腐败的关系,体会司马迁对大一统封建王朝繁荣背后之诸多隐患的揭示。
难点:
体会司马迁对大一统封建王朝繁荣背后之诸多隐患的揭示。
习题:
讨论。
第8部分《齐太公世家》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齐国六百余年历史中重要人物与事迹。
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重点:
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难点:
齐国六百余年历史中重要人物与事迹。
习题:
讨论。
第9部分《陈丞相世家》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本篇主要事迹与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重点:
认识司马迁“德才”观的超前性及对“长者政治”的批判。
难点:
理解司马迁与黄老之学的关系。
习题:
讨论。
第10部分《苏秦列传》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此篇与司马迁身世的关系,了解纵横家在战国时代的风貌及司马迁评价纵横家所体现的胆识。
体会此篇的辞令之美。
重点:
体会此篇的辞令之美。
难点:
了解纵横家在战国时代的风貌及司马迁评价纵横家所体现的胆识。
习题:
讨论。
第11部分《匈奴列传》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匈奴民族的疆土物产、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历史发展。
重点:
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难点:
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写作手法
习题:
讨论。
第12部分《匈奴列传》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匈奴民族的疆土物产、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历史发展。
重点:
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难点:
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写作手法。
习题:
讨论。
第13部分《游侠列传》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了解“侠”不仅受到法家的否定,还受到儒墨的“排摈”。
了解此篇中“侠”的三种类型:
季札、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之类的卿相之侠,朱家、剧孟、郭解之类的布衣之侠,以及“设财役贫”、“侵凌孤弱”的“暴豪之徒”。
重点:
“侠客之义”的历史演化。
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写作重点是布衣之侠。
习题: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