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4课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全套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c6a84658fafab068dc0205.png)
套PPT课件
1
礼制与仁学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 国人,汉族。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 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 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 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面各,有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 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 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 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 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思想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育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
2022高中语文2.5《庄子》(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完整PPT课件
![2022高中语文2.5《庄子》(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c4205669dc5022abea0021.png)
•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 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 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 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 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 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 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 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 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 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 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 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 啊!”
•
•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 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 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 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 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 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 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 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 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 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 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 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 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 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
• 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 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 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 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4有无相生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4有无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327af3b683c4bb4cf6ecd15f.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 下 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 知 道 什么是恶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 相 比 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 后 是 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 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 活 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 时候是柔软易断的 ,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 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 逞 强 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点评:不 要 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 势 或 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全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 就能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 用 。 老子“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 等 ,都是在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也属于中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 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个体、家族和邦国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 辩 证 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2018-2019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课件(共40张)
![2018-2019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课件(共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0684e35cc175527072208c2.png)
10/17/2019
“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 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 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 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10/17/2019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单位及至国家,细节的 无处、无时不显现在我们面前。有的家庭因为平时 理好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结果矛盾、积怨日益加深 分道扬镳;有的工程、项目,因为不注重细节上的 安全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去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 国人的心,几十个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中,同样 问题。相关部门公布的动车事故报告中指出,铁道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 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是导致 一大重要诱因。假如铁道部不是像那个船主那么“ 如具体施工建设者能够像那位漆工一样,发现某些 题,能够主动、及时、“顺便”把漏洞补上,难道 以避10/17/免2019 悲剧的发生吗?!
商业上,新品类的运作;社会中,人的成长, 是“无中生有”呢?
10/17/2019
•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 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 “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 态度。
有一次,美国唱片业协会CEO希拉里,罗森亲眼目睹 工程师讨论用户界面设计的情形。当时,乔布斯和工程师 为了一个设计上的问题争执不下。罗森发现,乔布斯与工 的,不过是在幕上一块大约只有一张便条大小的区域里,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 无 相 生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 无 相 生](https://img.taocdn.com/s3/m/0d972c9576eeaeaad1f330b4.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6] 你从本文中学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明确] 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 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 ②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 ③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 ④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⑤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⑥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1] 选文1,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 立项,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明确] 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 [问题2] 选文2,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什 么道理? [明确] 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3] 选文3,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哪些 危害?说明了什么? [明确] 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 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问题4] 选文5中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表达了什 么观点? [明确] 直接表达了老子对“无为”的重视和追求。 [问题5] 选文6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说明了什么? [明确] 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要防患于未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段话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提醒人们做 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由少至多、由易到难的,希望人们 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 做成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 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也是老子的一 种处世哲学。
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
3.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 几乎成功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bebf1de2bd960590c67786.png)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4优秀课件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4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a8e803c1c708a1294a44a7.png)
孔子对“义”的推崇。
[问题 4] 选文 6 中,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 赏”还是“要求”? [明确] 这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 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 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 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10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 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12 、每个人都是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都有着各自原因。条件不会摆放在每个人面前,学会没有条件的时候 自己去创造条件,才可能走近成功。
[问题 5] 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 有何作用? [明确]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 段 6 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 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 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 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
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所好.( hào) 3.恶.乎成名(w ū ) 二、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 2.若臧武仲之知.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2.所恶.( wù ) 4.无適.( dí )
通 如 , 如果 通 智 ,智慧,聪明 通 约 , 贫困
三、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
[问题 1] 选文 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其然?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道家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道家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0c42d13b3567ec102d8ad1.png)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而不殆.殆:懈怠B.强.字之曰道强:强迫C.人法.地,地法天法:效法D.长而不宰.宰:主宰,控制【答案】B [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而不改独立:独自存在B.而人居.其一焉居:处于,属于C.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贵:贵重D.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常:顺应【答案】C [贵:以……为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天地母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B.道之.尊,德之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C.独立而.不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D.吾不知其.名而人居其.一焉【答案】B [B项“之”:助词,“的”。
A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项“其”:代词,“它的”;不定代词,“其中”。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微斯人,吾谁与归?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D [例句与D项为状语后置句。
A项为被动句。
B项为宾语前置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B.故有无相生.生:依存C.万物作而弗.始弗:不D.功成而弗居.居:居住【答案】D [居:自居,据有。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教学课件:《有无相生》 (共50张)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教学课件:《有无相生》 (共50张)](https://img.taocdn.com/s3/m/e090f558c8d376eeafaa314f.png)
朗读第1、2、3、4、5、6、7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2020/8/1
注音
斯恶已
è
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
jīn zhǎng pàn
起于累土
léi
音声相和
hè
三十辐,共一毂 fú gǔ
的姓”。
2020/8/1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 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 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 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 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 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 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 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 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 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 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2020/8/1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在道教
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
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
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
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
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
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
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
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
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道家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道家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https://img.taocdn.com/s3/m/228f75986c85ec3a86c2c551.png)
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颠沛流离,沦落飘零。生活的 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 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 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 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 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词 人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 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融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 得到升华。
点击进入WORD链接
1.课内名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 (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精彩语段 (1)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是一个极善种树的人,正因如 此,很多人都争相迎接并雇用他。其实,他的种树经验非常简 单:“能顺木之天而致其性焉尔”——根要舒展,地要平整, 土要陈旧,埋要结实。其他种树的人却是“根拳而土易,其培 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 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郭橐驼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妨害它们的生长,也 不损耗它们的果实,所以他种的树,即使移植他处,也无不成 活,而且硕大茂盛,“早实以蕃”。
栖于尘世,生于污泥之中,只要像莲花般保持自身的纯 净,情系绿色,回归本真,便能葆察察之身而勿囿于汶汶之 物!
【简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作者认识的深刻性和说理的辩 证性。开篇一语中的:“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 态的本色生活。”接着,围绕这一论点阐述了在“日新月异的 科技时代人们的‘担忧’‘不满’以及应取的正确态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恰当引用,更使文 章的议论愈加深刻。文章的另一分论点是:“绿色生活,需要 有平和的心境”“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 作者更多地从精神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一句“小隐隐于 山,大隐隐于市”可谓神来之笔,充分表达了一种“心远地自 偏”的超然。本文结尾精妙,发人深省。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课件备课讲稿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课件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e73846866fb84ae45c8de1.png)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 的总结.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 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课件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 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 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 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新士人) 主要学习: • 儒家:礼、仁、中庸 正名(君臣父子) • 道家:道,自然无为
• 墨家:兼爱,非攻
• 法家:法治、术治、 势治
蕴含的智慧
•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做人智慧) •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处事智慧) • 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 (平衡智慧) • 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领导智慧)
儒家思想
• 孔子: • 思想的核心:礼(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
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 理想人格的核心:仁(仁爱)义(礼以行义) • 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 正名:君臣父子 • 孟子: • 性善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仁、
义、礼、智的发端 • 民本、仁政 • 荀子:人能征服自然,人性恶,以法助礼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5009effc4ffe473268ab29.png)
《有无相生》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联合说明 ,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特别句式。
2.研究课文 , 理解老子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要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难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方法】朗诵法、合作研究法【教课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第一课时一、借老子个人简介导入。
老子 , 春秋末期人 , 姓李名耳字聃 , 道家首创人。
生卒年代不可以考 , 约生于公元前 580 年, 约死于公元前 500 年。
史载 , 曾任周王室史官 , 孔子以前向他问礼。
暮年见周王室日益衰败 , 便骑青牛而去 , 回故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一书 , 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 , 路, 道理 , 法例 , 规律。
他说:“道生一 , 一世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认为人间全部皆有道生出,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二、生齐读第小节,读准字音,师纠正读音。
三、生自由读 1-4 小节 , 要求:采纳圈点标注法 , 读懂含义 , 读出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第一小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低相盈 ,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 恒也。
”1、理解难点词语。
之:主谓之间 , 撤消句子独立性。
斯:就恶:就知道丑形:比较 , 比较盈:充满和:应和2、怎样理解“由易生难 , 由难生易”?师点拨:联合“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理解。
天底下困难的事必定产生于一件件简单的事。
比方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其实不难 ,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同 , 或许说一辈子做好事 , 这就难了——也正因为很难 , 因此更为难得。
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
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 , 人们因为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 , 就更为谨慎更为专心更为使劲地去面对它 , 结果问题反倒简单解决;相反 , 人们因为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简单 , 不够谨慎不够专心不够使劲地去面对它 , 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
2019高二语文课件25庄子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
![2019高二语文课件25庄子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c451c30b4e767f5bcfce5a.png)
2、《庄子》之庄周生平事迹
• 3)交友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
1、人生问题
•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 (动摇与懊悔)也。宵人之离(遭受)外 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体内 的阴阳二气)食之。夫免乎外内之刑者, 唯真人能之。 (《列御寇》)
2、“道”及其特性
• 1)无形无声,窈冥昏默 •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心传)
而不可受(口述),可得(心得)而不可 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 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 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宗师》)
•
1、人生问题
• 4)情欲问题
• 彻(撤)志之勃(同“悖”,错乱),解心之谬, 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权势)名利六 者,勃志也;容动(动作)色理气)(气息)意 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 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 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 为也。 (《庚桑楚》)
2、《庄子》之庄周生平事迹
•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 为珠玑,万物为赍送(zī,殉葬) 。吾葬具岂 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 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 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 也。”
3、《庄子》其书
1、《庄子》古本 《汉书 ·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c02ab4a32d7375a5178061.png)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 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 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 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 标越来越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解析】 A 项,“见”同“现”。B 项,“亡”通“妄”,荒 谬。C 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解析】 B 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 较,比;A 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 项,“也”,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 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 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 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 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 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 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24ad40066f5335b812100.png)
第二单元第4课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周行而不殆.殆:懒惰B.强字之曰道强:逼迫.C.人法地,地法天法:效法.D.长而不宰.宰:主宰,控制【答案】 B [强:牵强。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独立而不改独立:单独存在..B.而人居其一焉居:处于,属于.C.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贵:名贵.D.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常:适应【答案】 C [贵:以为贵。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能够为天地母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B.道之尊,德之贵是以贤人处无为之事..C.独立而不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D.吾不知其名而人居其一焉..【答案】 B [B 项“之”:助词,“的”。
A 项“以”:介词,“把”;介词,“由于”。
C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 项“其”:代词,“它的”;不定代词,“此中”。
] 4.以下各项中,句式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微斯人,吾谁与归?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 [例句与 D 项为状语后置句。
A 项为被动句。
B 项为宾语前置句。
C 项为定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边的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贤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利。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B.故有无相生.生:依存C.万物作而弗.始弗:不D.功成而弗居.居:居住【答案】 D [居:自居,占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课件PPT(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课件PPT(49张)](https://img.taocdn.com/s3/m/0cf90c64e87101f69f319525.png)
10/17/2019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10/17/2019
古人又说“君子不欺暗室”,做买卖讲究“童叟 无欺”,讲的就是尊重别人了。任何情况下,首先要 尊重人,不管是家人,长辈,小辈,还是朋友,恋人, 同事或陌生人。不要眼里只有自己,眼里揉不得沙子,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让人摇头, 害怕,或退避三舍。人应该让人尊重,不是让人害怕、 讨厌。自己的言行要叫人心服。或者说要“以德服 人”。眼里有别人,尊重人,言行就不同了,结果就 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世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 尊重的,我们都知道尊重动物生存的权利,保护动物, 何况是尊重高等动物——人呢。
10/17/2019
(lì) (xié)
10/17/2019
10/17/2019
(chén)
(guǒ) (mán)
(dù)
(wū) (同“楂”) (luǒ)
10/17/2019
(xiàn) (yè)
(pǒu)
10/17/2019
问题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匠石和栎树价值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10/17/2019
拓展延伸 (一)欣赏写“生命”的诗
1、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经典实用课件 (共40张PPT)教育精品.ppt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经典实用课件 (共40张PPT)教育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78842559eef8c75fbfb350.png)
【帮你想深想透】
四、大与小是相通的。1.大中有小。如“大河涨水小河 满”。2.小中有大。如“芥子纳须弥”,一滴水中藏大海。 3.小与大集于一体,只是视角、视距不同而已。例如,障目 之“一叶”于你很大,可当它远离眼睛时,就小了。
5/21/2019
【帮你想深想透】
一、大和小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1.有大好小不好的。 如大器量好,小肚量不好。2.有小好大不好的。小心谨慎好,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不好。3.大与小有时是互补的。既要有大 计划,也要有小步调;既要有大手笔,也不排除小笔法;既在 大处落墨,又要于小处着眼。
二、大与小相互转化。1.积小可以成大。2.化大可以为 小。如化总体大目标为阶段小目标。3.一个人视己过大,在别 人眼中就小了;反之,谦虚谨慎,适度“小看”自己,在别人 眼中也许就成了道德巨人。4.大而无当,即虽大实小;小而有 为,即虽小实大。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 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 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5/21/2019
总结 认识世界(1、2则):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
存 认识自己(3、4则):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5、6则):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生存之道(7则):以柔克刚
5/21/2019
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谚语体现本文《老子》的思想?
• 忍一忍,风平浪静 ,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哀兵必胜! • 韩信宁受胯下之辱!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①,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 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 梅花。 【注】 ①雪里:指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的春之降 临。②挼(ruó):揉搓。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词意含蓄蕴藉,感 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孤苦之感和亡国之忧,感慨深 沉。
(5)间 ①无有入无间。(间隙)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③立有间。(一会儿)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中间,其间) ⑥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 (6)及 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赶得上,比得上) ②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等到) ③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乘,乘着)
(4)相 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互相,音xiāng) ②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面相)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④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丞相,宰相) ⑤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审视,观察) ⑥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音xiāng) ⑦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代词,偏指一方,有指称 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 ⑧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2.一词多义 (1)莫 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不要,勿) ②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没有)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没有人,没有谁) ④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ù,日落的时候,傍晚)
(2)名 ①吾不知其名。(名字) ②名之者谁?(命名,取名字)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指出) (3)常 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顺应) ②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③盖常理也。(平常的)
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颠沛流离,沦落飘零。生活的 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 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 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 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 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词 人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 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融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 得到升华。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 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 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二、相关知识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 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 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 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 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 面。
为了防止事物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 “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 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 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 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 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 畏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 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青年时对梅垂泪和晚 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 活的巨变,着重写词人晚年飘零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 人。
一、作者简介 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又称老聃。 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 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 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 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 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 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寂兮寥.兮( liáo )
为而不恃.( shì)
驰.骋.天下之至坚( chí chěng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曰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 (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顺应自然,不妄为 (3)万物将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①周行而不殆.。(通“怠”,懈怠) ②逝曰远,远曰反.。(通“返”,回返)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 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 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 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 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 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上片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 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 赏梅、头上插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 适。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 然不同,虽然梅花依旧,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 揉搓着。
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 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 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 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这两句写的是词人婚后的这段 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下片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片的“年年”相对。往年是 “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 是为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 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