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及影响因素
影响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
均 温 ( ℃ )
-
2 . 4 - 0 . 8 4
l 1 . 7 1 6 . 7 2 0 . 1 2 5 . 4 2 2 . 1 1 7 - 3 1 0 . 6 5 . 5 0 . 6
降水■ 3 6 、 《 m m) 6 2 7 . 7 3 6 5 1 . 5 6 8 - 2 7 7 6 4 . 3 5 4 4 2 - 3 4 3 . 9 5 0 . 2 4 3 . 5
.
( 1 ) 对 比索契和 阿尔马维尔两城市的气候差 异, 并分析 成因。 ( 2 ) 比较索契和 阿尔马维尔两地 区水系特征 的差异 , 并分析成 因。 ( 3 ) 滑 雪项 目是 冬奥会 的传 统项 目, 简 要说 明索 契地 区建 冰 雪场 的有利
条件 。
解析: 气候 的两大影 响因素是气 温和降水 , 从影响气温和降水 的因素可分析 索契和阿尔马维尔两城 市的气候差异 。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 受河 流长度 、 流向, 流 域面积的大小 , 支流数量及其形 态 , 河 网密 度 , 落差或 峡谷分布 , 河道的宽窄 、 弯 曲、 深浅等要素 的影 响。 从图 中大 高加 索山脉的分布位置 、 索契和阿 尔马维尔两 地区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这两个地 区河流 的长度 、 落差 、 流域面积 、 河流流向等。 从 索契冬季的降雪量 、 地形等 因素可分析出索契地 区建冰雪场的有利 条件 。
9游地区的湖沼具有调蓄径流作用与河水有互补关系地形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功能越强补给量越大河流流量越稳定含沙量越低人类活动引水灌溉破坏植被等
学裱 立 / / 2 0 1 4 . 9
候类型。 每种植物对光 、 热、 水、 土 的需求不 同 , 依赖特定 的 自然环境而生存 。 我们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 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 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②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丁达尔效应 达尔文效应
丁达尔效应达尔文效应摘要:一、丁达尔效应简介1.定义2.发现历程3.应用领域二、丁达尔效应原理1.现象描述2.产生原因3.影响因素三、达尔文效应1.定义2.发现历程3.应用领域四、达尔文效应原理1.现象描述2.产生原因3.影响因素五、总结1.丁达尔效应与达尔文效应的联系与区别2.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正文:一、丁达尔效应简介丁达尔效应,又称丁达尔现象,是指在某些条件下,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在胶体内部产生光亮的通路。
这一现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 在19 世纪60 年代发现。
丁达尔效应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照明、显示、生物医学等。
二、丁达尔效应原理1.现象描述:当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在胶体内部产生光亮的通路,这些通路呈现出蓝色,且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而变化。
2.产生原因:丁达尔效应的产生与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有关。
光线通过胶体时,颗粒对光产生散射,使得光线在胶体内部传播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3.影响因素:丁达尔效应的明显程度受胶体颗粒大小、形状、浓度以及光的波长等因素影响。
三、达尔文效应达尔文效应,又称达尔文环,是指在某些条件下,光线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在第三个平面上形成的光线干涉现象。
这一现象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在19 世纪50 年代发现。
达尔文效应在光学、照明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四、达尔文效应原理1.现象描述:当光线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在第三个平面上形成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条纹。
2.产生原因:达尔文效应的产生与光线的反射、折射以及干涉现象有关。
当光线在两个平面镜之间反射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使得干涉现象产生。
3.影响因素:达尔文效应的明显程度受平面镜的形状、大小、角度以及光的波长等因素影响。
五、总结丁达尔效应和达尔文效应都是与光的传播和干涉有关的现象,但它们的发生条件和原理不同。
健康不平等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健康不平等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健康不平等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人群享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而另一些人则面临着较差的健康条件。
健康不平等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就展开深入研究。
二、健康不平等的现状1.地区差异:健康不平等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贫困人群往往面临更差的健康状况,由于受到营养不良、医疗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较高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2.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收入和教育水平、职业歧视等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更容易面临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3.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也是健康不平等的一大现状。
女性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例如妇女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平等。
4.种族差异:种族差异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族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差异,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偏见、歧视等因素导致的。
三、影响健康不平等的因素1.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教育、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收入的差距导致了医疗保健服务的不平等分配,而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差异则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等也具有显著影响。
恶劣的环境条件,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对贫困人群的健康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往往无力改善环境条件。
3.行为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贫困人群往往面临更多的健康限制,例如饮食条件落后、无法参与体育锻炼等,导致了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制度因素:医疗保健制度对健康不平等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体系存在问题,例如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等,导致了健康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四、解决健康不平等的措施1.宏观调控:领导需要采取宏观调控,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贫困地区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人群的医疗保健水平。
社会现象的溯源与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现象的溯源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现象是指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受到大众注意的特殊事件或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典型的社会现象,并分析其溯源和影响因素。
一、社会现象一:年轻人对婚姻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年轻人对婚姻观念的改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
以前的大多数年轻人把婚姻看作是人生的必经之旅,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将个人自由和事业优先于婚姻。
这种观念的改变源于多种因素。
首先,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给年轻人带来更多选择。
相对于过去,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经济独立和事业的发展。
他们追求更多的自由和独立,对婚姻的期望也随之改变。
此外,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也使得人们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和观念,在这样的影响下,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其次,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影响。
相对于过去,现代社会的社会地位不再只由家庭决定,通过教育和个人努力也能获得社会认可。
这种社会变迁使得年轻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传统观念的延续也是年轻人对婚姻观念改变的原因之一。
尽管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事业,但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使得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存在一定矛盾和困惑。
因此,年轻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现象二: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
社交媒体的溯源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这种社交方式的改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互动,了解他人的动态,分享自己的生活。
这促使了社会交往的频繁和广泛,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次,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上两种重要的气候变化现象,它们对我国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候背景、影响因素和具体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气候背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变化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表面海温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则是指东太平洋表面海温异常降低。
这两种现象是跨大洋的,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与南、北半球之间的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太平洋海洋和大气系统的异常交互作用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其中,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是由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和压低位异常触发的,而拉尼娜现象则是由相反的情况引起的。
三、具体影响1. 降水和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降水量通常会减少,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而拉尼娜现象相反,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降水量会增加,可能引发洪涝等灾害。
2. 气温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使得我国华南地区的气温较往年偏高,而拉尼娜现象则会导致我国华北地区的气温较往年偏低。
这种气温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台风频率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的台风频率较往年明显减少,引起我国沿海地区的减灾能力下降。
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会导致台风频率增加,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4. 海洋生物和渔业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于我国的海洋生物和渔业也有重要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减少,而拉尼娜现象则会导致渤海和黄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增加。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变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测技术,为我国的气候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一、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因素表现形式:1、重复劳动、重复工作;2、推诿扯皮;3、以制度为挡箭牌,以开会、没时间等为理由;4、工作计划不分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事事倍功半;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只顾自己,不顾别人6、不会沟通,不会交流;7、牢骚、抱怨、怪话、散布负能量的话;8、看待问题简单化,只注重眼前,不能长远的看问题;9、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练,做事找不到方向,老虎啃天,无从下口,个人执行能力差;10、工作氛围差,积极向上的正气少,歪风邪气占了上风,唯利是图多,追求少;11、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团队没有向心力、凝聚力,领导缺乏号召力;12、没有责任感,缺乏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的激情,消极、悲观情绪有时主导自己;13、工作中不能尊重别人,并抱怨别人不能尊重自己;14、个人的素质、素养尚需提高,做人做事要求别人高,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正如老辈讲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15、职能服务不足,企业宣传不够;16、生活和工作不能有效的分开,而是相互的影响,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17、客观方面的影响:电脑配置低,缺少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的培训;A.微信群B。
手机提醒功能C.即时贴D。
例行工作的时时提醒E.电脑知识的匮乏,不懂信息万事难F。
工作职责,业务管理的不清18、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不到榜样的引导作用;二、如何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1、对照以上18条现象,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检查和改进,拿出整改计划;2、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人力资源部在本月拿出2016年考核激励政策初步政策导向方案,最大化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主动性;3、进一步推动集团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提升工作,变现在各部门提意见和建议为人力、财务、后勤、房地产公司、家纺管理事业部,自己制定2016年职能服务项目及提高计划和激励政策的报告,在本月完成报慈总和周助理。
4、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可将工作中最细节的职责不清晰的方面发给人力李部长,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明确职责;5、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最高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作用,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避免管理的简单粗暴,营造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建立正能量的积极情绪,人力下周对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要进行民主测评。
大学生学习焦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学习焦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学习焦虑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焦虑的现象、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学习焦虑的现象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感。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问题。
他们常常体验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焦虑:1. 时间压力:大学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同时应对多门课程的学习和作业任务,时间紧迫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巨大。
2. 成绩焦虑:高考竞争激烈,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较高的期望。
他们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3. 自我要求过高:大多数大学生自我要求过高,总是追求完美,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感到沮丧和焦虑。
4. 平衡问题:大学生需要同时应对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多重角色,他们感到难以平衡这些方面的要求,焦虑感加重。
二、大学生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学习焦虑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压力来源:学业压力是导致学习焦虑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可能还要面对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这些压力来源会加重学习焦虑。
2. 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其学习焦虑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有些学校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而有些学校的学习氛围相对较差,师生互动不够,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
3. 个人特质:个体差异也是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些个人具有更容易焦虑的性格特质,如对感受和情绪敏感、过度自我要求等,这些特质可能促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
4. 社会压力及期望:大学生往往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期望,这些期望可能来自于对未来就业和生活的担忧,也可能是来自于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期望。
这些压力和期望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焦虑。
三、解决大学生学习焦虑的建议大学生学习焦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到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1. 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任务,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原因:1. 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通常由于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
这种升温可以使得暖流在往东流动时受到削弱,使得更多的暖水聚集在中太平洋地区。
2. 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也与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海水温度升高时,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
例如,热带太平洋东部地区会出现上升气流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西移的大尺度对流减弱。
3. 美洲大陆附近的异常低气压系统:厄尔尼诺现象也与美洲大陆附近异常的低气压系统密切相关。
这些低气压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1.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例如,南美洲夏季降雨量明显减少,而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则可能面临洪灾和暴雨。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导致北美冬季天气异常温暖。
2. 水资源短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减少了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降雨量,这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农业和饮水供应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3. 生态系统失衡: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可能受到蓝藻和温暖水团的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4. 损失经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也带来不利影响。
农作物歉收、渔业和旅游业受到重创,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减速。
5.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产生影响。
由于干旱和森林火灾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环流变化以及美洲大陆附近的异常低气压系统密切相关。
现象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高聚物液体的流变性质第一部分内容简介主要内容:(1)液体的流动类型(2 )高分子熔体的流动特征(3) 影响高聚物熔体粘度的因素(4) 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表现(5) 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难点内容:弹性效应的理解掌握内容:(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2)咼聚物熔体的流动特征及影响流动温度的因素(3)影响切粘度的结构因素及外在因素理解内容:(1)咼聚物熔体的流动机理(2)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机理、现象及影响因素了解内容:(1)咼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2)拉伸粘度的基本情况6.1高分子粘性流动的特点6.1.1高分子的流动通过链段的位移而完成高分子流动不是整个大分子链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相继跃迁而实现的。
类似蚯蚓的蠕动。
跃迁不需大的空穴,而有如链段大小的空穴即可以了,此外链段又称为流动单元,尺寸约含有几十个主链碳原子。
6.1.2流动曲线(高分子的流动不符合牛顿流体的规律)粘度不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大小而改变,始终为常数,为牛顿流体(Newt onian fluid) ,包括了低分子溶液、高分子稀溶液。
不符合牛顿流体公式的流体,成为非牛顿流体。
其中,流变行为与时间无关的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宾汉流体。
A:假塑性流体(pesudoplastic ):大多数高分子的熔体和浓溶液属于此类。
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少。
大分子流动时,各液体层存在着速度梯度。
细长大分子处于不同的层中,各部分的速度不同,不能持久存在而趋势于进入同一流层,不同流层平行分布,导致了大分子在流动方向上的取向,正如同在小溪中的绳子一样,取向的结果使得粘度下降。
B:胀塑性流体(dilatant fluid ),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粘度增加,即剪切变稠,该现象在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中罕见,但常见于悬浮液、胶乳、高分子-填料体系。
C:宾汉流体(或叫塑性流体)受到的剪切应力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不发生流动,而超过后,则象牛顿流体一样流动。
波的干涉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波的干涉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引言:波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例如光和声波都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
而波的干涉现象则是其中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它不仅令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波动的特性,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波动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本文将探讨波的干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一、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波源发出的波相遇时的互相作用。
干涉现象在光学和声学领域广泛应用,它以其独特的现象和理论模型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1. 直射性干涉直射性干涉是指由单一波源发出的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在光学实验中,这种干涉现象常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是通过单一光源经过双缝后的正反射,从而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反射性干涉反射性干涉是指当波从一个介质反射到另一个介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相遇而形成的干涉现象。
在声学实验中,反射性干涉被广泛研究。
例如当声波从一个墙壁上反射到另一个墙壁上时,会产生反射性干涉,形成峰值和谷值。
二、影响波干涉的因素波的干涉现象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存在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下面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因素。
1. 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是决定波动性质的基本参数。
在干涉现象中,波的波长和频率会直接影响到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强度。
通常情况下,波长越短,干涉条纹间距越小,干涉强度越强。
2. 波源的相位差波源的相位差是影响干涉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位差是指两个波源在某一时刻的相位差异,它决定了干涉条纹的形态和强度。
当波源的相位差为零时,干涉条纹最明亮;而当相位差为半波长时,干涉条纹最暗。
3. 干涉环境干涉环境包括波的传播介质以及周围的物体和结构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从而改变干涉现象。
例如,当波经过一个水池或经过复杂的光学系统时,会受到波的折射和散射,导致干涉效果产生变化。
结论:波的干涉现象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自然现象,通过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波动特性。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地区海洋温度异常变化的现象,它对全球的气候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源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运动的异常变化。
通常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洋表面有一股强劲的东向风,将表面水流由南美洲一直推向西太平洋。
这导致赤道东部海域水温较低,而赤道西部海域则较暖。
然而,当这股东向风变弱甚至逆转时,就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和动力学过程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相关,南方涛动是太平洋区域大气压强变化的一种模式。
当南方涛动偏离正常状态时,就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
它导致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大气环流模式。
厄尔尼诺时期,太平洋赤道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变化,通常导致东南亚地区干旱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洪灾。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影响全球气温分布。
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厄尔尼诺时期海洋释放更多热量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 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增加,并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损害渔民的生计。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全球的陆地生态系统紧密相关。
例如,厄尔尼诺时期,秘鲁海岸的海鸟数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异常的海洋温度变化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
3. 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变化,许多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此外,经济依赖渔业的国家也会受到损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文化变迁的主要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文化变迁的主要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内容摘要说到文化,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挖掘,从宗教到信仰,从衣食住行到传统节日,无不充斥着我们的文化底蕴。
那么什么是文化?影响文化变迁的因素是什么?又将如何变迁?这是研究文化的必要思考。
本文将“文化变迁”作为话题诠释我们这个变化万端的时代,这种改变是由于最近数十年来,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物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得多的发明和创新。
文化离不开文明,文化离不开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类的创造,笔者将从文化变迁的主要现象和影响因素论述,分析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和发展趋向。
【关键词】文化变迁主要现象新兴科技影响因素一、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文化是一种很复杂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被称为“传统”的概念,比如宗教信仰,人文艺术,道德风尚,民俗风情等,都有“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们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恐怕是不能忽视的。
简单地说,文化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作为载体的,客观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一种被大众广泛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共同财富。
文化是从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它以人文主义的方式来教化人民,通过礼仪和音乐来教化人民,直到今天,它依旧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从多方面论述文化变迁的主要现象早于当代两百多年创造“弹幕”文化的清高宗弘历,被后代调侃为“弹幕鼻祖”。
东晋时期,大雪过去,天气初晴,王羲之挥毫落纸,为挚友写下书信《快雪时晴帖》,其实只有28字,但当我们展开长达6米的的卷帙,上面铺满了盖章和题跋。
乾隆年间,乾隆喜爱盖章手办,常在各类文物上“发弹幕”,光是《快雪时晴帖》上就有100多处盖章、题字、插图。
后来他下江南时,来到了浙江富春江边,想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决定以文人方式致敬,在《子明卷》写诗做跋,55处题诗,铺满所有画面,但实际子明卷已无处可下笔,依旧在夹缝中题跋盖章。
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很多,具体取决于所考察的现象的性质和背景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1. 外部环境因素:现象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都会对现象产生影响。
2. 内部条件因素:现象自身的特性,如形式、大小、颜色、密度等,以及所涉及的对象、事件或过程等也会影响现象的产生和表现。
3. 时间因素:现象在不同时间段内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
4. 空间因素:现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空间结构,如地形、气候、人口密度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5. 个体特征因素:人的特殊个性、知识和经验水平等也会对现象产生影响。
总之,现象的产生和表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全面分析。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
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南赤道暖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
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
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
现象原因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
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中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中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中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中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厄尔尼多现象
厄尔尼多现象引言厄尔尼多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温异常升高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厄尔尼多现象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多现象的形成机制1.太平洋海温异常–厄尔尼诺现象的核心是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变化。
–气候系统中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2.热带东太平洋高压减弱–高压减弱导致正常的风场和海洋环流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影响因素1.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大气环流格局,导致全球天气异常。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沿海地区降水增加,而东南亚地区则会出现干旱。
2.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海洋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珊瑚礁白化、鱼类迁徙等生态系统的混乱。
–这对于渔业和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极端天气事件–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例如,洪灾、干旱、飓风等灾害频发。
2.全球温度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产生重要影响。
3.生态系统失衡–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这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结论厄尔尼诺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它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研究。
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磁铁磁化现象
磁铁磁化现象磁铁磁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在外部磁场的影响下,磁铁会被磁化,获得磁性。
这种现象在电子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下面从磁化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磁化原理磁铁内部存在许多微小的磁性原子,这些原子都有一个磁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微小的磁场。
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这些微小的磁矩是无规则排列的,因此整个磁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磁性。
当外部磁场作用在磁铁上时,它会引起微小磁矩的方向发生变化,使它们沿着磁场方向排列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磁矩,即磁化。
磁化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外部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同时也受到磁铁的特性和材料的影响。
2. 影响因素磁化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磁铁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外部磁场强度和方向等因素。
磁铁的材料对磁性的大小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钢铁等磁性金属材料可以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得到强烈的磁化,而铜等非磁性材料则不能被磁化。
磁铁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磁化程度。
通常来说,形状越长,磁化也就越强,但同时也会影响磁铁的稳定性。
外部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影响磁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磁铁在不同的方向和强度的外部磁场中表现出不同的磁化特性,这个特性也广泛应用于制造和设计。
3. 应用磁化现象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包括电子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机械制造等。
其中一些重要应用如下:首先是电子学领域。
磁铁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电子仪器等设备,用于变换电能和控制电流等。
其次是物理学领域。
磁化现象是研究物理学规律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研究磁铁的结晶、磁性制品的性能等等。
再者是材料科学领域。
磁化现象不仅在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材料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最后是机械制造领域。
磁化现象被广泛使用于机器和设备的制造和操作过程中,例如用于传动、定位、吸附等应用。
总之,磁化现象虽然简单却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影响因素实验报告一、引言影响因素是指对某一现象或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在科学研究中,了解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揭示事物本质和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一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对该现象的影响程度及机制。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选择了某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几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实验过程1. 实验现象的描述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这个现象是指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结果会发生的现象。
通过对该现象的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影响因素的选择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环境因素、物质因素、行为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选择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3.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指在实验中不进行任何干预或处理的组别,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实验组是指在实验中进行了特定处理或干预的组别,用于观察和研究影响因素的效果。
4.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各个影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影响因素A对现象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2. 影响因素B对现象的影响程度较小,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3. 影响因素C对现象的影响程度较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该现象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实验讨论与展望在实验讨论中,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高聚物液体的流变性质第一部分内容简介主要内容:(1)液体的流动类型(2)高分子熔体的流动特征(3)影响高聚物熔体粘度的因素(4)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表现(5)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难点内容:弹性效应的理解掌握内容:(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2)高聚物熔体的流动特征及影响流动温度的因素(3)影响切粘度的结构因素及外在因素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机理(2)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机理、现象及影响因素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2)拉伸粘度的基本情况6.1高分子粘性流动的特点6.1.1高分子的流动通过链段的位移而完成高分子流动不是整个大分子链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相继跃迁而实现的。
类似蚯蚓的蠕动。
跃迁不需大的空穴,而有如链段大小的空穴即可以了,此外链段又称为流动单元,尺寸约含有几十个主链碳原子。
6.1.2流动曲线(高分子的流动不符合牛顿流体的规律)粘度不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大小而改变,始终为常数,为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包括了低分子溶液、高分子稀溶液。
不符合牛顿流体公式的流体,成为非牛顿流体。
其中,流变行为与时间无关的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宾汉流体。
A:假塑性流体(pesudoplastic):大多数高分子的熔体和浓溶液属于此类。
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少。
大分子流动时,各液体层存在着速度梯度。
细长大分子处于不同的层中,各部分的速度不同,不能持久存在而趋势于进入同一流层,不同流层平行分布,导致了大分子在流动方向上的取向,正如同在小溪中的绳子一样,取向的结果使得粘度下降。
B:胀塑性流体(dilatant fluid),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粘度增加,即剪切变稠,该现象在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中罕见,但常见于悬浮液、胶乳、高分子-填料体系。
C:宾汉流体(或叫塑性流体)受到的剪切应力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不发生流动,而超过后,则象牛顿流体一样流动。
例如:泥浆;牙膏;油脂解释:与分子的缔合或某种有序结构的破坏有关。
6.1.3高分子流动时伴有高弹流变低分子流动,产生的形变,完全不可逆的;高分子的流动,形变:一部分不可逆的;一部分是可逆的:高分子流动不是高分子链段简单的滑移,而是链段分段运动的结果,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沿着外力的方向伸展,即一定量高弹形变,该部分可逆;外力消失后,又蜷曲,形变恢复一部分。
恢复为松弛过程:分子链柔顺,恢复快;温度高,则恢复快。
例如:当PS在175-200℃较快速度挤出,则塑料棒膨胀至2.8倍之大。
6.2高分子流体(熔体)的流变曲线6.2.1影响粘流温度的因素分子结构的影响分子链柔顺性:好时,则内旋转位垒低,流动单元的链段就短,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发生粘性流动,例如:PE(100-130℃)、PP(170-175℃),因为结晶Tf被Tm所覆盖,如果不结晶,则在更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流动。
差时,流动所需要的孔穴较大,需更高温度,提供了大孔穴及热运动能量。
例如:聚苯醚(300℃),聚碳酸酯(220-230℃)。
分子间作用力:小,在较低温度下可产生分子相对位移,如PS(112-146℃)。
大:粘流温度高,如PVC的粘流温度(165-190℃)改善方式:加入增塑剂,可降低Tf。
加入稳定剂,提高其体系的分解温度。
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大时,则Tf提高。
一方面,升高分子量,流动时的内摩擦阻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分子链本身热运动障碍大分子向某一方面运动。
当分子量小时,则Tf降低。
当分子量的分布较宽时,则无清晰的粘流温度,而往往是一个较宽的软化区域,该区域内,容易流动,可加工成型。
注意:Tg与分子量无关(当M足够大时),而只有分子结构(链段)有关。
6.2.2高分子流变曲线零剪切时,,为零切粘度。
假塑区:中等剪切速率区,是一段反S的曲线,斜率,该区域的表观粘度为曲线上一点引斜率为1的直线与的直线相交点。
通常高分子的成型所受的剪切速率处于该区域,增大,减少。
第二牛顿区:为高剪切速率区,一般实验室达不到该区域,因为未达到该区域的值前,已出现不稳定流动,斜率为1,直线外推至直线所得为粘度6.2.3加工条件对高分子熔体剪切粘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Arrhenuis 方程WLF方程2、剪切速率的影响3.剪切应力的影响4、压力的影响(流体静压力)理论应用:高分子加工,不同的加工方法及不同的制品形状,需要不同的熔体粘度,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采用适当的加工条件,以获得适当的流动性。
为了降低高分子熔体的粘度,对于刚性料:增加螺杆转速和柱塞压力(×)提高体系的温度()对于柔性料:提高料筒的温度(×)提高螺杆转速和柱塞压力()6.2.4高分子结构对剪切粘度的影响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则流动性好,但机械性能不理想。
分子量大,流动性差,表观粘度升高。
(链段的数量多,要重新位移,需完成链段的协同位移次数愈多)临界分子量PE:4000,PP:7000,大于临界分子量时,粘度急剧上升(原因:链缠结作用引起了流动单元变大)不同加工手段对分子量的要求:注射用吹塑挤出成型低中间较高分子量的分布分子量分布窄,则粘度高;分子量分布宽,则流动性更好些。
其它因素。
一般来讲,使玻璃化温度升高的因素,一般使粘度升高。
6.2.5 特殊现象韦森堡效应用一转轴在液体中快速旋转,对于低分子液体,中间的液面下降,但靠壁处的液面上升;对于高分子,在转轴处的液面上升,并形成很厚的包轴层。
由于高分子的弹性而引起靠轴表面的熔体分子链被拉伸取向缠绕于轴上,取向了的分子有自发恢复到蜷曲的倾向,但又同时受到了转轴的现实,使之表现为向上挤的力量。
挤出物胀大效应高分子熔体从小孔毛细管或狭缝中挤出时,挤出物的尺寸(直径或厚度)会明显大于模口的尺寸,该现象被称为挤出物胀大现象。
原因:高分子熔体的松弛:熔体入口模处产生纵向的速度梯度,沿着流动方向,在拉伸时,发生弹性形变,流出后就松弛掉。
流动不稳定和熔体的破裂现象剪切速率不大时,熔体挤出物表面光滑。
剪切速率超过一定值后,挤出物的表面粗糙,尺寸周期性起伏,直至破裂成碎块等畸变现象,一般成为不稳定流动或弹性湍流。
6.2.6粘度的测试方法毛细管挤出粘度计同轴圆筒粘度计锥板粘度计落球粘度计工业用粘度计,如FORD杯等。
附表1:假塑性流体流动曲线分区附表2:影响表观切粘度、粘流活化能及非牛顿指数的因素第二部分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根据高分子链本身的结构特点,全面理解和掌握聚合物熔体流动的特点和影响流动的各种因素,学会通过分子结构判断流动性好坏,并指导加工。
重点内容:掌握由于聚合物是长链大分子所带来的流动特征与小分子的不同,重点学习粘度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加工流动性的方法。
重点内容如下:1、概念:流变性,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2、高分子流体的流动特点;3、高分子熔体的流变曲线及加工条件对熔体粘度的影响;4、高分子熔体的弹性表现。
难点:高分子的流变曲线;各种因素对高分子熔体粘度的影响,高分子分子结构与熔体粘度的关系。
熟悉内容:1、高分子熔体粘度的测试方法。
本章主要英文词汇:Apparent viscosity---表观粘度Arrhenius Equation---阿累尼乌斯方程Bingham liquid---宾汉流体Die swell---挤出物胀大Dilatant fluid ---膨胀性流体FlowMelt index---熔融指数Ideal elastic solid---理想弹性体Ideal viscous liquid---理想粘性体Newtonian liquid---牛顿流体non-Newtonian liquid---非牛顿流体Pseudoplastic fluid ---假塑性流体Rheology behavior—流变行为Rheology---流变学viscosity flow energy---粘流活化能第三部分习题1. 名词解释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Bingham流体零切粘度表观粘度熔融指数第一法向应力差挤出胀大真实粘度2. 大分子流动是如何实现的?大分子流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流体流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分别用τ-γ、η-γ、lgτ-lgγ、lgη-lgγ曲线示意图。
4. 分析假塑性流体流动的η-γ曲线,并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给予解释。
5. 为什么粘流态高聚物的表观粘度小于其真实粘度?6. 为了降低聚合物在加工中的粘度,对刚性和柔性链的聚合物各应采取哪些措施?为了提高聚合物熔体在加工中的粘度的稳定性,对刚性柔性链聚合物各应严格控制哪些工艺条件?7. 试解释聚合物粘流态的粘度-温度等效性。
8. 何为粘流活化能?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测定的?刚性和柔性链的聚合物粘流态的粘流活化能大小如何?对加工有何影响?9. 何为非牛顿指数?它是如何测定的?刚性和柔性链的聚合物n 值大小如何?与加工有何关系?10. 比较HDPE和LDPE的下列参数大小:(分子量及分布相同)(1)η(2)△Eη(3)η∞11. 已知PIB 和PE的粘流活化能分别36.97×103J/mol和23.36×103J/mol。
若使它们在148.9℃时的粘度降低一半,则温度各应升至多少度?(假定在γ→0的范围)12. 聚苯乙烯的熔体粘度在160℃时为1×103泊,试用WLF方程计算试样在120 ℃时的粘度。
13.高聚物熔体产生弹性效应的本质是什么?14. 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有哪些表现?15. 用流变学观点说明高分子材料的非牛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6. 高聚物熔体的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对高聚物制品的性能各有什么影响?17.说明填料的用量、粒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自由能的大小对粘度和尺寸稳定性影响。
18.为什么在胶料中加入少量的再生胶可以提高其流动性和制品尺寸稳定性?19. 何为挤出胀大现象?举例说明减少胀大比的措施。
20. 何为不稳定流动?聚烯烃熔体不稳定流动的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提高流动稳定性的措施。
21. 在聚合物加工成型中,挤出机的柱塞负荷和温度因素对熔体粘度的影响如何?为控制分子链刚、柔程度不同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性,应怎样考虑上因素?为什么?22. PP在用以上制造丙纶时什么要求分子量分布要窄,而用做塑料制品时要求分布要宽?23. 用于注射成型和熔融成纤的高聚物各自对分子量分布有不同的要求,为什么?24. (a)HIPS/TiO2体系采用Haake加工流变仪进行混练,画出其转矩-时间曲线,并简要解释之。
分析说明在t1=5min 和 t2= 20min 两个时刻取得的试样的力学性质上的差异。
(b)t2 时刻所得样品的流变性质和纯HIPS有何不同?简要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