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护理学事业发展计划规划(2016年度2020年度)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ee17797952d380eb62946ded.png)
1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在保证人力配 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 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 士队伍。
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 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 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 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
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 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3 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并指导各地开展培训 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护士培训工作。
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 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 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
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5 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
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
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
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细化有关内容并具体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江苏省“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1d4b5a3700abb68a882fb33.png)
江苏省“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为推动全省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订本规划。
一、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决策部署,将护理事业发展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护士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临床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全省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护士队伍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截至2015年底,我省在岗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4万人,较2010年的12.3万人增加了8.1万人,增长65.85%。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56人提高到2015年的2.56人。
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从2010年的4.0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6.75万人。
全省医护比由2010年的1:0.95提高到2015年为1:1.08,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护士队伍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7.9%。
二是护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各医疗机构围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积极开展护理技术创新,引进、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新设备,护理技术得到较快发展,护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共创新和推广护理技术项目477项。
同时,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共培养急诊、重症、血透、骨科等16个专业2696名省级专科护士,在日常专科护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护理改革不断深化。
医疗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护理岗位管理。
通过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开展科学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等措施,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e3b5941bceb19e8b9f6bab0.png)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介绍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建设机制提供借鉴。
目前,护理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护理实践趋势。
护理工作是我国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等问题,人们对于护理的需求已经不再单一。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划( 2016—2020年) 》中指出,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需要的专科护理骨干人才,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专科护理的相关机制、推动其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科护士;发展现状;Abstrac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pecialist Nurses in ChinaKeywords Specialty Nurse;Development status[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1 专科护士的发展概况1.1 专科护士的定义美国是专科护士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国家,Specialty Nurse(SN)中文含义为“专科护士”,是广义上的专科护士,是指注册护士在拥有充分的专科护理实践经验之外,接受了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3]。
但由于我国在专科护士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完善,对专科护士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各文献中对于“专科护士”的定义均有不同。
鉴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专科护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经过该领域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资格证书,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1] 。
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c4966d848d7c1c708a145e9.png)
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护理工作发展规划(2012 年—2016 年)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我科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护理部工作的发展方向,我科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未来五年护理工作规划如下:.根据我科护理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强化护理管理职能,实行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水平。
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我科现有病床125张,现有护理人员为护工17人,护士15人,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为 1:;需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未来的五年内,逐步规范护理人力资源,力争床位与护士比达到1:.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2、根据床位使用率和科室的特点,2012年成立护理应急小组,合理配备各科室的护理人力物力,建立护理应急小组,根据各科室工作量弹性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3激励护士队伍立足临床、努力进取、力争上游的用人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行护士分级管理,将护士分为N1\N2\N3\N4\N5五个等级,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激励护士钻研业务,努力进取不断提高,使护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稳定护理队伍。
二、完善制度建设、逐步落实流程再造1、2012 年要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完善临床护理规章制度,服务规范和标准,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尝试护士的层次使用,至 2016年逐步完善。
2016-2020年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41f764a2161479171128f3.png)
××医院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 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特制定2016-2020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
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任务(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一是切实把好护士执业准入关,确保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二是护士依法执业,严禁无证护士、未变更注册护士、实习生单独上岗,护士注册有效期满按时延续注册。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1)护士队伍合理配置。
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4: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4:1,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开放手术间比达到3: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 。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争取至2020 年大专学历达到70%,本科达到10%。
各科室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4)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
3、护理人才的培养(1)完善培养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争取培养本科毕业生(高校毕业且临床经验达5-7年)为护理管理后备干部。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重点加强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骨科、NICU等特殊领域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理骨干,积极发挥其专业特长,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自评报告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34d71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1.png)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自评报告关于《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中期自评报告的汇报根据XXX的通知,我院进行了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
我们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和XXX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了自评。
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一、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护士准入制度,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
我们为外聘护士建立人事代理关系,解决聘用护士的技术职称评审考核、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问题。
我们实行“同工同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并为每位护士购买“五险一金”。
我们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
2、持续增加护士总量。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护士,重点充实病区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
截至2018年6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137人,比2016年增加了21人,基本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3、健全护士培训制度。
我们制定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和新入护士培训计划,保证每位护士接受培训与研究。
我们通过院科二级每月组织护士业务研究和操作培训,护士轮流外出研究及进修等途径完成在职培训。
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加强培训,新入院护士进院3年内必须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我们贯彻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我们共送出10余人研究重症监护和血液透析工作,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士人才,充分发挥专科护理价值。
二)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1、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并有效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核心制度。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617ed4cfab069dc5122012a.png)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城四中心”的关键时期。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精神,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各项指标。
坚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强化护士岗位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为实现在建院80周年时建成三级甲等强院,建院100周年时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知名品牌医院而奋斗。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培养或引进护理研究生3-5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达到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90%以上,院内护理专业小组达到15个,护理离职率≤5%。
完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才。
到2020年,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建立体现“能级应对”的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护士的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普升、岗位培训等实施科学管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到2020年,形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品质优良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强力推动“五所八院十中心”建设。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保障措施(一)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目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在2017年我院床护比达到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e89a79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d.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18•【文号】国卫医发〔2016〕64号•【施行日期】2016.1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护理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2016-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ad243f357e21af45b307a8c5.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布时间:2016-11-24国卫医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b2c3757e45c3b3567ec8b64.png)
• 64•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年第3卷第1期表2 2组患者责任护士急救处理情况比较(无±幻组别例数发现到抢救时间/m in平均抢救时间/m in对照组6 4.58 ±1.298.38 ±1.10研究组3 2.27 ±0.28 * 5.23 ±1.14*与对照组比较,*尸<〇.〇53讨论噎食是导致精神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风险管理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8]。
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对饮食安全预见性较差,对饮食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无法积极参与防范[9_1°]。
本次研究中,研 究组患者对饮食安全知晓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尸< 0.05),提示风险预警监控能够显著提高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的饮食安全知晓率。
风险预警监控干预中,科室通过组织多种知识竞赛,吸引患 者家属积极参与,学习相关饮食安全知识;护士对每一位患者的噎食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对不同风险等级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风险等级较高患者由专人负责,必要时进行喂食。
精神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旦发生饮食意外,责任护士应及时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责任护士从发现噎食、呛咳到抢救时间和平均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〇.05 ),可能因为风险预警监控下责任护士不是简单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地、有预见性对患者进行观察[11],提升对患者的关注度,同时责任护士的防范意识和救治能力也大大提高,对预防噎食发生、提高噎食窒息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陈华.风险预警机制在防止精神障碍患者饮食意外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 15(6) : 29 -31.[2] Kirkland L L,Malinchoc M,O’Byrne M,et al.Aclinical deterioration prediction tool for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J].Am J Med Qual, 2013, 28(2):135 -142.[3]刘文凤,段桂香,马雄英.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 30(7) : 604 -605.[4]何燕,徐柳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5, 28(10) : 1383 -1385.[5]吴艳,李菲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5):442 -444.[6]崔静怡,李菲菲,王晨,等.风险评估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7) : 818 -820.[7]顾康莹,李婴慧,钱一平,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6(12) : 1747 -1751.[8]郭京燕,孙书凯.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2012, 34(9) : 1368 -1369.[9]吴茜,龚美芳,田梅梅,等.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5) : 581 -584.[10] Tepas J J,Rimar J M,Hsiao A L,et al.Automatedanalysis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 reflects thepathophysiology of operative complications[J].Surgery, 2013, 154(4) : 918 -926.[11]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等.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 23(4) : 30 -32.(本文编辑:黄磊)读者•作者•编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〇16—2〇2〇年)》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 -2020 年)》,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国卫医发〔2016〕64号),全文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发展目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发展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873f2053580216fc710afd2d.png)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水平,结合职称等,对护士实行分层管理。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实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发展目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展目标
详情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பைடு நூலகம்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水平基本能够适合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增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持续发展,进一步促动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持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4fd56cf719e8b8f67c1cb975.png)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台阶,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一)依法执业,护士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从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动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二)加大护士在职培训,到2020底,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100%。
三、主要任务(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继续壮大护理队伍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通过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与临床实践,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胜任角色,关于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通过对2年内新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短期强化培训,加以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现场带教,使低年资护士掌握以临床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为重点的基本业务能力,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角色独立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
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
通过对在职在岗护士进行护理专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使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具备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真正会解决病人的问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381566eea300a6c30d229f6a.png)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台阶,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一)依法执业,护士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二)到2016年底,医院病区床护比,≥1:0.8 ,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86%.同时做好三甲医院复审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三甲医院复审。
(三)医院实现护理管理体制,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从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动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四)重点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专家来医院讲课、选派护理骨干去省内外进修学习。
加大护士在职培训,到2020底,全院护士本科学历达70%。
培养或引进研究生4名.(五)2018年前,医院护理保障条件解决到位,护理信息化建设在临床广泛应用.(六)2020年前,立项省级或国家级护理科研项目3项,每年完成2项省级以上新技术、新项目.三、主要任务(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继续壮大护理队伍.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b4281191eb91a37f1115c73.png)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6年_2020年]2016年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6年_2020年]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73225445a6c30c2259019e81.png)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
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长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人增加到1.91亿人,年均增长12.42%。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
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
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
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2ae174d77232f60ddcca1e1.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护理十三五规划
![护理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509d8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5.png)
护理十三五规划护理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制定和实施的护理领域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一、背景和目标护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护理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服务不均衡等。
因此,护理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2. 建立健全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增加护理人员数量;3. 推动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护理学科的学术水平;4. 加强护理管理和监督,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护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下主要内容和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1)增加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提高护理人员的数量;(2)改革护理人员培养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3)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4)建立健全护理人员激励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1)完善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2)推动护理规范化建设,制定和实施相关护理标准和指南;(3)加强护理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和安全性;(4)推广和应用护理信息化技术,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加强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1)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提高护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2)支持护理科研项目,推动护理科研的创新和成果转化;(3)加强护理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4)促进护理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提高护理服务的综合效果。
4. 强化护理管理和监督(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明确护理服务的责任和权力;(2)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加强护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水平;(4)加强护理服务的监督和执法,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d6f916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4.png)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2022(29)6
【摘要】“十三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7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3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70%,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
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老年护理服务快速发展,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
【总页数】1页(P79-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3.临床护生对《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4.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5.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得到响应。
护理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方面延伸,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时期需要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健康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新课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为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提供了新机遇。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与经济社会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
三是护理服务内涵需要不断丰富,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分级负责。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护理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配套政策,进行业务指导和评估检查;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和评估。
2.提升能力,服务大局。
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提高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
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指南,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创新管理,扩展服务。
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
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至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能力,结合职称等,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
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
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
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
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3.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并指导各地开展培训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护士培训工作。
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
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
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
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
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细化有关内容并具体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2.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
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
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3.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定期监测、反馈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帮扶机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要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基层护士倾斜,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
应对患者和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医学和护理专业发展,根据护士执业能力,修订护士执业注册和医疗管理制度。
完善护士执业地点、执业范围和执业规则有关规定,密切医疗、护理、康复协作,促进护理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2.逐步实施医院护理岗位管理。
完善并推进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
要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
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3.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