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加点词语赏析汇编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也是对中考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快速阅读能力等。

其中理解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核心。

理解是指领会并作解释。

从这个解释来看,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词句的含义,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面。

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词句的含义是必考题目,无论是哪种文体的阅读,都会涉及到这一考查内容,因此掌握汉语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掌握理解词句含义的规律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理解词句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短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如何快捷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含义,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呢?除了掌握词语的基本义之外,还要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

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主要是了解汉语的语法知识。

了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意。

知识讲解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汉语中的每个词语都是有其基本意义的,这些基本意义都是抽象的。

但是,运用在具体而特定的语境之中,词义的内涵或外延会有所放大或缩小,因此,词语的意义就具体化了。

它或者被赋予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含义,或者承担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责任,或者具有了与词语本义相关的特定含义……这样看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就会变得复杂一些。

那么,怎么理解如此复杂的词语含义呢?方法就是要联系文章的整体内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引申义、临时意义。

在阅读中,不仅要注意动词、副词和代词的含义,还要注意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非代词的指代意义。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上下文、上下句和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等,细心体会玩味,准确地把握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202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十八 词语品析

202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十八 词语品析

202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十八:词语品析考点阐释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而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说来,赏析词语使用之妙是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其考查方向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关联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指代内容。

考查形式:1结合语境解释句中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3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应对策略在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品析词语呢一、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

一个好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根据主题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

因此,当同学们品析一个词语在文句中的作用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联系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时,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却隐含有关人物形象深刻内涵的词语,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三、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析词语,同学们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串于文章始终,因此,当同学们分析词语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联系上下文。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要认真掌握这一方法。

当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时,就需要同学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分析词语;当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时,则需要同学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

真题解析一、(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分别品味第⑨段和第{17}段画横线句子中,黑体的词“踩疼”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⑨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中考语文4.词语理解与赏析

中考语文4.词语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理解,思想和感情互 不相通。实际上是故乡所象征的旧中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鲁迅在众多 作品中痛切揭露和反思的对象。
统编其他设问
(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思考探究”)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 “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 又指什么?(指代义)
统编其他设问
(统编九下《孔乙己》“思考探究”节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分析:一处用“排”,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 解释出他的穷酸本相。一处用“摸”,写出了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 贫困不堪的地步)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点2 词语赏析(2016.19)
考点探源 考点2 词语赏析 (统编七下《老王》“思考探究”节选)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 达意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 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方法总结】词语指代可分为:指示代词的指代和常规词语的指代。作答 此类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示代词的指代:找到指示代词的位置,联系文章大意,辨认这个代 词是近指还是远指。明确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由近及远地查看上下句、 本段及全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关系,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常规词语的指代:分析词语本身的特点,包括词性和修辞;明确词语 本义;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指代义;在原文中找出词语指代内容的 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注意:无论是指示代词的指代还是常规词语的指代,最后得出的答案一定 要代入原文检验,看是否顺畅,是否与文意相吻合。
【解题思路】词语的意思+流露的心理或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 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 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②“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 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 而 “压根儿” 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 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重要词语 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重要词语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四品析重要词语(此考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通用。

)模板揭秘1.指出文中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

②在原文中找出所指代的内容。

指示代词,要从上下文中找,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

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则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找出所指内容后,可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③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

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指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④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

“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⑤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

找关键词或关键句,二者都没有的情况下,统览相关指代内容,理清关系。

再将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通顺。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①双层含义法。

先理解词语字面意思,即词语的词典义;再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词语的修辞义或象征义。

②词语指代法。

③语境推敲法。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

④巧用修辞法。

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借代、拟人需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如果是双关则要注意两层意思。

作用:“××”一词原指……,这里指……,形象地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

即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3.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修辞角度。

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情感等。

中考阅读专项复习:词语的赏析

中考阅读专项复习:词语的赏析

中考阅读专项复习:词语的赏析真题再现:原题:从两个角度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了暖意。

——《摘棉花》答案:“饱饱”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棉花以人的情态(1分),形象地写出了棉桃的饱满(1分),传达出作者对棉花的喜爱(1分);运用了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知识链接:常见词的角度到底有哪些?怎么表述其作用?一、词中的修辞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得。

——宗璞《紫藤萝瀑布》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2.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拟人。

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3.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杨绛《老王》“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掉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二、词的特点1.词的构造——叠词:节奏感、音韵美。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即用了拟人修辞。

)“嫩嫩的,绿绿的”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倒装的句式强调作用,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褒贬互用改变词义的感情色彩,感情发生变化。

褒义词贬用①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文明人”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成为贬义词,反语,讽刺痛斥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重要词语 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重要词语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四品析重要词语(此考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通用。

)模板揭秘1.指出文中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

②在原文中找出所指代的内容。

指示代词,要从上下文中找,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

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则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找出所指内容后,可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③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

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指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④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

“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⑤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

找关键词或关键句,二者都没有的情况下,统览相关指代内容,理清关系。

再将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通顺。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①双层含义法。

先理解词语字面意思,即词语的词典义;再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词语的修辞义或象征义。

②词语指代法。

③语境推敲法。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

④巧用修辞法。

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借代、拟人需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如果是双关则要注意两层意思。

作用:“××”一词原指……,这里指……,形象地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

即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3.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修辞角度。

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情感等。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1)表格类题。

1.审题。

审题目,看清楚题目要求从那几段概括,从谁的角度来概括。

2.分析表格。

根据表格已知信息推测未知信息,所填答案要和表格的已知信息形式一致。

(2)内容/原因概括题。

必须结合原文内容,原文情节进行概括,不能直接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品析词句。

(1)赏析类。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整体模式:指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A.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突显了对象的勃勃生机)B.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词赋予了对象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突显了对象的勃勃生机)C.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强调了对象……的特点/怎样的情感,增强气势,加强语气。

D.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使用,强调了对象......的特点/怎样的情感。

D.设问: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提出……的疑问,自然地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F.反问: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加强语气,增强情感。

G.反语:运用了反语的手法,实际上是自嘲,讽刺了……,表达了……的情感。

H.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A.人物描写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他人的言行。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讽刺、对比。

整体答题模式:指出描写方法+分析+效果(塑造人物形象)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使用“压” “推”等动词,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修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B.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突出时令特征。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 现代文阅读——词句赏析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 现代文阅读——词句赏析

字词句赏析【精准突破】一、字词赏析※常考的词语类型:1.动词:(1)人物动作:分析动作特点+人物的xx心理(2)景物动词:用景物的动态体现了景物的xx特点2.形容词:分析作者用这一个形容词的原因(体现人物或景物特点)3.副词:分析动作状态以及人物心理二、句子赏析※1.答题思路:找到赏析的角度+结合句子分析+效果2.常考的效果类型:(1)写人:突出人物xx心理/xx性格特点,表达xx情感。

(2)写景、写物:形象生动地写出某物xx特点,表达了xx情感。

【精讲精练】一、阅读文章,完成以下练习。

我的妈妈是老虎郑海丹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

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

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

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

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

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赏析词语句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赏析词语句子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赏析词语句子现代文阅读中,句子赏析题又是常考题型,可以说是最难的题,也是最简单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说赏析题难是因为提问方式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抓住答题要点。

说它简单是因为此类型的答题有一定的固定模式。

可以按照四步走:找到需要赏析的方法,概括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指明人物特点。

因此掌握赏析句子的万能答题模式,十分重要。

常见题型1.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划线句子等等4.谈一谈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表达妙处、表达好处、表达作用等5.对相关语句进行批注、点评、个性化鉴赏等赏析题口诀:手法分析加句意特点情感和心理如若分值比较大结构作用查一查口诀解析:手法:先判断用了什么手法分析:分析手法句意: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特点:突出了事物或者人物怎样的特点。

情感心理:表达了作者或者某人什么情感或心理。

结构:如果分值大需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做题步骤:第一步:定角度,判手法第二步:析手法,概内容第三步:析效果,找特征第四步:悟情感,品结构赏析句子可从以下角度来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从描写角度赏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这三个角度较为常用,根据具体句子类型来判断用哪一种赏析角度。

一、从修辞角度赏析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辨别技巧。

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修辞角度万能公式:(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具体内容+表达情感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模板: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词语专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词语专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词语专题阅读之赏析词语专题一、百变考题:1.划线句子的加点词用得好,请进行赏析。

2.划线句子的哪个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3.加点的词能否用……替代,请说明原因。

……二、答题总结1.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要求?答:考虑本义+结合语境+思想感情2.答题步骤:(1)辨词性或析手法:辨析词语的词性(修饰词还是中心词)以及固定作用是什么,或明确词语使用的修辞、表现手法。

(2)找对象:弄清词语描述的对象是谁(3)抓特征:结合词义及句意体会这个词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特征(4)悟感情:结合主旨,写出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情感、态度、性格等。

3.不同词语表达效果不同(1)动词:具有生动形象性,生动展现人物活动,丰富人物形象;或具体可感地体现事物状态,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把静物写灵动,使物含情,使物人格化。

答题格式:“**”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事物或人)的……特征。

(2)副词:具有正确贴切性,正确地表现出事物特征,婉转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答题格式:“**”这个副词,正确贴切地润饰了……(物体)的……特征。

(3)叠词:具有音韵和谐型,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使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生动形象,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鲜明。

答题格式:“**”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XXX、牛刀小试(一)晒书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XXX,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附练习)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附练习)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附练习)文学作品阅读之词语赏析【考点分析】考纲对理解词语的要求是“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句含义的能力。

“在语言环境中”是指对语言的赏析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中考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一是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二是理解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中考对词语赏析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8、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一次的理解。

9、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量词等。

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三种:一、理解词语的含义中考对词语含义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有: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xx一词的理解;某句中xx一词有什么含义?(一)答题思路1、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其实不单单是做词语含义理解题,做任何题的前提都是把全文仔细阅读一遍,把握住文章主旨再去做题才能有的放矢。

2、依据语感揣摩词义,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辨别、验证。

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时其含义不同,因此,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3、明确词语本义(日常生活常见、常用义)。

4、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特别关注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情况。

5、把握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修辞义、临时义)。

(二)答题技巧1、语境推断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段、篇中,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2021年中考部编语文现代文考点1理解和赏析文中加点词语

2021年中考部编语文现代文考点1理解和赏析文中加点词语

中考阅读复习备考专题现代文考点1:理解和赏析加点的词一、说明文: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要打破思维的惯性,不要只认为精确的语言或数据才是准确的,应该认识到有时模糊的语言和数据会显得更客观,更有分寸感,更符合实际,也同样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文的科学性。

文段(一)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

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

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

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问题:文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分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对于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这里的“过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恰当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

但要注意的是有时把话说得肯定是准确,有时说得不肯定也是准确。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

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

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文段(二)⑴楼,在中国自古有之。

《说文》曰:“楼,重屋也。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加点词语赏析汇编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加点词语赏析汇编

答题指津
“句中加点词语赏析”答题模式 格式1:本义 + 语境义 (联系中心)
模式:“××”一词原指…… ,文中指…… 格式2:手法 + 效果 + 语境义(联系中心)
模式:“××”运用……手法,形象(生动、
突出)表现……
能力提升
例三:《往事依依》(片段)(学案《现代文
阅读练习题》一(三)) 问题:“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 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一句话中“镌刻”这 个词用的太好了,你能分析一下它的妙处吗? 答案:“镌刻”本义是雕刻。文中写出这几句 诗在“我”心上印象之深(1分),形象的表 现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分)。
现代文阅读之 加点词语赏析
南宁市第九中学 陆彩莲
A.敌人十分狡猾,但是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诡计。诡诈刁钻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 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天真淘气 C.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 狡猾可喜。 机灵聪慧 Nhomakorabea 考点导航
近三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什么?

真题演练
完成活页“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二、真题演练 (一)2011南宁卷22 (二)2012南宁卷22 (三)2013南宁卷23 (四)2010河北卷21 (五)2011贵州铜仁卷2(1)
参考答案
【2011南宁卷六】《那年冬天好大雪》22.(1)用笑掩饰心事 重重,欲言又止的心情(1分);不好意思把借钱的事说出口 (1分)。(2)胡小兵本想和别人玩牌赢钱寄回家(1分), 没想到却输掉了伍佰元(1分)。 【2012南宁卷六】《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22.(1)竟然,表 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 分)。(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 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013南宁卷六】 《雨中片段》 23.(1)“奢侈”通过强调 “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到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 (1分),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1分)。 (2)“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 象(1分),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考纲出现的题型: A.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B.理解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常见问题:

考点导航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1.文章内容 2.词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文章中心 5.体验感悟
考点导航
考纲对理解词语的要求
“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 境领悟词句含义的能力。 “在语言环境中”——应从整体上感 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真题演练
完成活页“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二、真题演练 (一)2011南宁卷22 (二)2012南宁卷22 (三)2013南宁卷23 (四)2010河北卷21 (五)2011贵州铜仁卷2(1)
参考答案
【2011南宁卷六】《那年冬天好大雪》22.(1)用笑掩饰心事 重重,欲言又止的心情(1分);不好意思把借钱的事说出口 (1分)。(2)胡小兵本想和别人玩牌赢钱寄回家(1分), 没想到却输掉了伍佰元(1分)。 【2012南宁卷六】《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22.(1)竟然,表 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 分)。(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 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013南宁卷六】 《雨中片段》 23.(1)“奢侈”通过强调 “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到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 (1分),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1分)。 (2)“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 象(1分),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1分)。
现代文阅读之 加点词语赏析
南宁市第九中学 陆彩莲
A.敌人十分狡猾,但是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诡计。诡诈刁钻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 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天真淘气 C.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 狡猾可喜。 机灵聪慧
考点导航
近三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什么?

参考答案
(四)【2010河北卷】《最美的善举》
21.(4分)(1)“讪讪”原指不好意思的样子,文 中指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尴尬”原指行为态度不正常,文中指“络腮 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五)【2011贵州铜仁卷】《别踩疼了雪》 2.(1)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 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 对女儿的爱。(1分);第二个“踩疼”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1分)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 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1分)


能力提升
例四: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答案:“聪明”原指人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1 分)。文中是褒词贬用,是自以为聪明的意思,表达 了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之情(1分)。
例五:(孔乙已)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答案:“排”是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孔乙已在众人 面前得意、炫耀的心理,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孔乙已的 穷酸形象(1分);“摸”是动作描写,与“排”形成 对比,形象的表现孔乙已生活更加潦倒,让人顿生同 情之感(1分)。
答题指津
“句中加点词语赏析”答题模式 格式1:本义 + 语境义 (联系中心)
模式:“××”一词原指…… ,文中指…… 格式2:手法 + 效果 + 语境义(联系中心)
模式:“××”运用……手法,形象(生动、
突出)表现……
能力提升
例三:《往事依依》(片段)(学案《现代文
阅读练习题》一(三)) 问题:“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 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一句话中“镌刻”这 个词用的太好了,你能分析一下它的妙处吗? 答案:“镌刻”本义是雕刻。文中写出这几句 诗在“我”心上印象之深(1分),形象的表 现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分)。
赋分:每小题2分——至少答两个要点
小试牛刀
例一: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理解“ 震 悚”的含义。

答案: “震悚”的本义是“因恐 惧而颤抖、震惊”,在文中它强 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 情感(1分),从而说明了阿长的 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1分)。
小试牛刀
例二:“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理解“ 实在”“标致” 的含义。 答案:“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 是“漂亮”的意思(1分),用“实在”修饰“标 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 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 朝统治的“遗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之情(1分)。
中考题例
【 2011年南宁 】2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 体含义。(4分) (1)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2)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 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 2012年南宁 】22.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 分)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 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 努力。 【 2013年南宁 】2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 分) (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 奢侈的事。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 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