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宋元时期的政治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 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 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行省的设置
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1.秦至宋: 郡县两级
路、州、县
州郡县三级 道、州、县
2.元朝: 3.明清:
行省
(路、府、州、县) 省、道、府、县
省、府、县
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分为三。三省合作,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 减少决策失误,提高 行政效率;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 造,以后历朝基本沿 袭这种制度。
户
刑
刑 狱
工
程国 建家 设的 工
地户 科主 、籍 举管 赋、 等礼 税土 仪
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集 军 权
A.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
B.收精兵 b、枢密院—发兵权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的部兵原则 集 政 权 集 财 权
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中央 B、节度使、武将
削实权
文臣担任 枢密使---割军权 C、州郡长官 受通判监督 计相----割财权 制钱谷 自留少许,其余由中央掌握 宰相-----仅有行政权
(3)北宋后期:
①主要问题:政治腐败和面临金的进攻。 ②解决措施和结果:进行抗金,多次打退金兵进攻,1127年被金灭亡。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一、宋朝的经济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朝代。
宋朝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1. 农业政策:宋朝实行了“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和利益。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手工业政策:宋朝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丝织业和瓷器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例如设立坊市、开办手工艺学校、规定行业标准等。
3. 商业政策:宋朝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行货币、设立市舶司、制定商法等。
此外,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元朝的经济政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并执政。
元朝的经济政策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1. 统一货币政策:元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纸币,方便了货物交换和贸易活动的进行。
2. 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元朝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均田制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
在手工业方面,元朝大力发展了纺织、冶铁、造纸等产业。
3. 促进对外贸易:元朝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资源。
4. 保护和扶持商业:元朝对商业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筑驿站、发展邮递业务、制定商业法规等。
三、明朝的经济政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 鼓励农业发展:明朝积极采取农业政策,如推广耕牛、开展田赋调查以确保农业收入的公平等。
2. 发展手工业:明朝尤其重视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和制造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手工业的规范和管理。
3. 促进国际贸易: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有很大突破,尤其是通过航海活动,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4. 加强税收管理:明朝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制度,通过对税收的统一管理和调整,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历史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1.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 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 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 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 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 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 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 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巩固政权, 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 熟—宋元时期
第6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历史通史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 6 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考纲解读] 1.从宋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小结】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二府三司 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元朝:行省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知识拓展】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1. “官”“职”的含义: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 “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 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 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雪夜访普图
太祖数微行过功 臣家,普每退朝, 不敢便衣冠。一 日,大雪问夜, 普意帝不出。久 之,闻叩门声, 普亟出,帝立风 雪中,普惶惧迎 拜,帝曰:‘已 约晋王矣。'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 地坐堂中,炽炭 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史·赵 普本传》
等名号,执行相职,削弱相权 。
(3)唐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六部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4)宋代:中书门下体制发展为二府体制。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 州、知府),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知识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宋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二府三司制宋初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
这样就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君主专制加强。
2.地方(1)军事上,收精兵:剥夺主要将领的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强干弱枝。
(2)行政上,削实权:废除地方上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重文轻武。
(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设转运使监管,一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中央集权加强。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1)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一度扩大。
(2)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2.地方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宋朝的经济1.农业(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
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耕作技术:江南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3)土地制度: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灌溉工具:北宋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的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1)发展概况:商业环境宽松,城市中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商业空前繁荣。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7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doc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权专制的加强(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元代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3)监察体制: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叶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禁军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图解历史]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二、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①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唯才用人择优录用,克服“恩荫”的弊病选拔更多有才能的人成为改革中坚力量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总结宋元知识点
总结宋元知识点一、政治1. 宋朝政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基础,实行官僚制度,设立了许多行政机构,例如中央朝廷、地方政府、监察机构等。
宋朝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元朝政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蒙古族的皇权为基础,对中国的统治采取了严格的集权统治,通过设立许多行政机构,例如中央朝廷、地方政府、监察机构等来实行严格的管理。
二、经济1. 宋朝经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经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经济制度以农业经济为基础,通过实行“均田制”来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宋朝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其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元朝经济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经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商业时期,商业经济十分活跃。
元朝传来大量的外国商品、百货。
铁法、马法和粟库等各方面的农业生产率都有很高标准。
三、文化1. 宋朝文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文化以儒学为主,弘扬儒家思想,提倡“礼乐文和”,全福子使整个社会风气有很大之好转而不可思议的最高响应约义。
2. 元朝文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蒙古文化、色尔康文化、突厥文化、西夏文化大力推崇。
四、艺术1. 宋朝艺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艺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艺术以文人雅士为主,工艺品、书法、绘画等均远超。
2. 元朝艺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艺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艺术是多元化的艺术,元朝统治者对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造诣都有很高也高的评价。
第四专题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答案】B 【解析】 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五代”,以及“盐铁、度 支、户部”,即可知为宋三司使。
四、元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措施: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
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
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一)考点梳理(宋元经济)
一、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耕作制度:宋朝以后,
江南: 稻麦轮作 、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 宋朝 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
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2、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出现 五大 名窑。
3、丝织业: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 写实风格。 4、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两宋以后,城乡所需的
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 民营 手工业。
5、元朝: 黄道婆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商业的发展:
(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 家空前统一。
2.(2012届浙江省调测)《元史》记载:“至元十 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 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 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 ②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 ③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④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012湖北省二模)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
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
通史复习:宋元史
②地方制度:实行行省制
行省制度
内容:
(1)以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分设十个行省 (2)两个单列行政区划: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 接管理,称中书省(“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 (3)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4)行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但行使权利时受到中央节制。 (5)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述职;中央以监督官员,采 取省官互迁形式加以控制。
③监察制度:地方上设通判
影响 1、利:
(1)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 的基础铲除,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 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
(2)元朝(新发展) ①中央官制:
设一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中央最 高军事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西藏地 区);
意义:(重点)便利、加强、巩固、重大变革、省 制的开端
(二)·宋元时期经济:
1、农业:
①耕作制度: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 ②灌溉工具:利用水力的高转翻车。 ③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汉唐宋三代土地兼并尤为严重。
2、手工业:
(1)纺织业: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 (2)陶瓷业:唐宋以来出现五大名窑; 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口产 品;
3、商业 ①贸易:对外贸易重心逐渐由陆路转移到海上;中 国商品远销到东南西亚以及东欧、北非; 泉州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海上“陶瓷之 路”兴盛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货币:北宋时期的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③市的发展:宋朝时,市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知识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宋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二府三司制宋初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
这样就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君主专制加强。
2.地方(1)军事上,收精兵:剥夺主要将领的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强干弱枝。
(2)行政上,削实权:废除地方上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重文轻武。
(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设转运使监管,一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中央集权加强。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1)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一度扩大。
(2)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2.地方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 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宋朝的经济1.农业(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
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耕作技术:江南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3)土地制度: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灌溉工具:北宋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的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1)发展概况:商业环境宽松,城市中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商业空前繁荣。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讲述
二、辽、西夏的建立和北宋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辽)
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兴起原因:任用汉人,接受和学习 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 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 流域,以游牧为主。
下一页
契丹文字
1368年 ,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攻占元大都,元 朝灭亡。
③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书省相
④设宣政院,统领全国宗教事务和兼管西藏地区,是元朝中央机构设立的一大创 举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目的和影响
内容
3 2中1
、 、书、
澎 宣省中
湖 政(书
巡 院地省
检 (方(
司 西)中
(藏 央
台) )
湾
和
)
行
目的
为 了 巩 固 元 朝 的 统 治
影
响
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 分奠定了基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铁木真(1126— 1227),蒙古族杰出 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206年,他统一蒙古 各部后,被蒙古族 尊为成吉思汗;元朝 建立后,被追尊为元 太祖。
1189年铁木真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后,开始 了统一漠北的漫漫征程。重要的战役有:十 三翼之战、攻打塔塔儿、阔亦田决战、消灭 王罕、消灭乃蛮部等。至1204年,漠北基 本统一。
2、辽的建立
时间:947
契
建立者:耶律德光
丹 人 饮
马
图
都城:上京
改名原因:族名不利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占领幽云十六州
3、辽宋的战和
幽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宋元时期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
宋元时期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对于后来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政治结构与经济体制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这篇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元时期的国家政治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特点是“马背上的中国”。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结构最为复杂、社会动荡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南北朝的多个政权相继建立,国家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
而宋元时期,南宋和元朝这两个主要政权的建立,使中国政治局势得到了缓和。
南宋政府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使得宋朝政权得以延续下去。
但是,宋朝的压制措施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建立元朝的时候,人民受到了元朝政权的欢迎。
元朝政府利用中央集权的强大力量改革了宋朝和其他朝代的分封制度,巩固了政权。
元朝的政治结构由上至下按职务设四个行政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行省、路、州、县。
这些级别分别由首都直接管理,辖区由高官检查管理。
在这样的制度下,元朝政府逐渐稳定了局势。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宋代的时候,商业经济发展得非常快。
在宋代时期,经济中心已由农业向手工业和商业转移,制造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生产、消费和交换的方式。
与此同时,宋代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纸币,逐渐形成了具有国家意识形态的货币体系。
这些成就使宋代成为早期世界上手工业、贸易和金融发达的国家之一。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人的铁蹄带来了战乱和人口减少,造成了人口较少、生产力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朝政府实行了鼓励生产的政策,扶持手工业和商贸。
元朝时期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细密工,如丝绸、绢布、收藏等制品,均有很大的发展。
此时的细密工业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是与英国的工业相当的。
总体而言,宋元时期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宋元时期的国家政治结构不断发展,政治上的稳定给予了经济的保障,而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政治提供了支撑。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
民族: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新的民族产生。(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 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对外: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 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元代 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马 可波罗来华;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 刷术.火药.指南针.
隋
唐
归入
归入
三
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六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2019/12/7
17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 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 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 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 侍臣。中统三年( 1262年) ,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 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 1264年) ,升中书 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而 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 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广结亲属和色目 人为党羽,排斥异己,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使统治集 团内部矛盾激化,相权达到高峰.
积极 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5、影响
消极 三冗两积局面
A.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集 军
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尚书省
归入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吏 部
2015/10/8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13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 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宋神宗起 用王安石 时 间
目的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主要措施
农田 水利法
方田 均税法
内容
作用和成效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 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 除赋税,得到实惠。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 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 交流,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 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御史 大夫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凡军国大事,必 由中书省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门下省审议复奏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户 礼 兵 刑 工 2吏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 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⑤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 (2)变化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 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2019·全国省级联考)宋神宗打算杀掉一个职位不算太高的转 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宋神宗 又准备把这个转运使刺配,门下侍郎章惇认为“如此,即不若杀 之”,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于是感叹:“快意事更 做不得一件!”这一故事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
——《陆游集》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史料三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 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其农业生产条件与运输 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米税,比其他地区要优越得多,以致不管 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它就有可能征服与统一全中 国。”
——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料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 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2)影响 ①积极方面: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 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消极方面: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效率低下,财政开支 庞大;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 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史料一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 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史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 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 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 有寺,有监,有卫,有府。
悟真题 课时冲关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趋势及原因 (1)演变趋势 ①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 ②地方行政区划幅员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 数目逐渐增多。 ③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 行。 ④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 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2.宋代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国策:从宋代开始,统治者开始推 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原因:唐末五代,军阀飞扬跋扈,影响到政 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权重,乃至 操纵政权、废立皇帝、改朝换代的教训。宋太祖刻制誓碑:不得杀 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还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军官的权力, 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重文轻武国策推动了宋代的科举考试 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发展,各地普遍设立学校;士 人地位提高,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其实,宋代 统治集团内部的主要争斗既非文武相争,也非文武内斗,而是文武 共同参与的党争。
2.成就 (1)纺织业: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 黄道婆 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 布 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 煤 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 记载。 (3)陶瓷业: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 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以其产品质量闻名天下,瓷器成为“海上 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精巧点拨 [图解历史] 1.北宋君主专制的加强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2.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轻巧识记]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宋代以后,土地兼并情况严重。 2.宋代的 水转翻车 以水力为动力,可把水提升到高田。 (二)手工业 1.管理制度:宋代匠户被官府强制役使。元代实行“ 匠籍 ” 制度,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明)宋濂《元史》卷八五《百官志》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宋代通过设置中书禁中、 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削弱了相权。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主要说明在元代的中央官制中, 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掌监察与官吏的升降;此外 还有寺、监、卫、府等中央机构,反映了元代也采取限制相权的举 措。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2.元代:行省制 (1)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 行中书省 ,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域,简称行 省。 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路、府、州、县。 ③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 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行省之外,另设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区。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 ;有 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A.皇帝成为虚位君主 B.中央内部矛盾尖锐 C.士人地位空前提高 D.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解析:D [材料反映了宋神宗作为皇帝都不能任意妄为,这在 本质上体现了官僚政治的成熟,即选项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皇 帝并未成为虚位君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 及中央内部矛盾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宋神宗时士人 地位并未空前提高,选项 C 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史料四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说明汉代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相比北方较为落后。
2.史料二为文学作品,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史料二表明 了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 心南移已完成。
1.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 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 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 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 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 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 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有人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根据史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 式削弱相权,特别是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开,进一步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7.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 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 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又相辅相成。
8.宋元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 易成为王朝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宋代通过中央机构的分相权,地方收军政财权,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成为宋代经济繁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的重要基础。
2.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和四川、青 海部分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 司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二府三 司制及行省制,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3.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 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 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 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 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 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巩固政权, 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三)商业 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海外贸易税 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之一。 2.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3.“市”突破了原先 空间和时间 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 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汴京 的夜市、晓市、庙会集市繁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