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解析版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1卷)完全解析版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1卷)完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73eb106c175f0e7cd137fa.png)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1卷)完全解析版(2009-06-19 11:04:07)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7页。
第II卷8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C.上海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西北风,选C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B. N地C. P地D. Q地【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解析】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
读图3,完成6—8题。
6.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mB. 110mC. 170mD. 220m【解析】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260和150,故高差为110 选B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解析】从图可以看出,①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③水平距离最短,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选D.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B.道路①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海南卷
![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海南卷](https://img.taocdn.com/s3/m/b06f45f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5.png)
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高考海南卷地理真题+答案+解析(Word版)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2. 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 湖泊水【答案】1.D 2.C考点:区域气候成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4.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5. 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答案】3.A 4.D 5.C考点:工业区位选择、国内产业转移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7. 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A.距离美国近B.通关税率低C.生产成本低D.生产技术高【答案】6.C 7.B考点:区域产业转移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于平衡的。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答案】8.D 9.B【解析】试题分析:8.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2009全国2文综地理(高清 解析)
![2009全国2文综地理(高清 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f9d132ee06eff9aef80741.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009 全国2)近期研制出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
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2009)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009 全国2)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助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分度】:低(2009)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42b0f581b6bd97f19eaf0.png)
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复习题一、单选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A)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1B.3C.5 D7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C)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A.1B.2C.3D.43.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露天矿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B)人。
A.1B.2C.3D.44. 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一次较大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般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责令参加复训,复训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B)年内不得颁发。
A.1B.3C.5 D75. 水平运输平巷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须保证人力运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A)m。
A.0.7B.0.8C.0.9D.1.06. 防止地表水灾基本的要求是,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标高要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C)米以上。
A.0.8B.0.9 C1.0 D.1.27. 露天矿爆破作业必须设立警戒线,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但最低不小于(D)mA.50B.100C.150D.2008.穿孔作业中,钻机移动时,机下应有工作人员引导和监护。
钻机不宜在坡度超过(C)°的坡面上行走;如超过这个角度,必须放下钻架,并采取防倾覆措施。
A.5B.10C.15D.209. (A)是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爆破方法。
A.减振爆破B.预裂爆破C.缓冲爆破D.微差爆破10. (B)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爆破方法。
A.减振爆破B.预裂爆破C.缓冲爆破D.微差爆破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B)申报一次。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12.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地下矿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C)人。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 地理 (全国 II 卷)【word精析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 地理 (全国 II 卷)【word精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4934b858fafab068dc0228.png)
2009年高考(全国卷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解析09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较08年大,综合题第36题较08年稍易,39题难度相当。
三、试题解析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2.以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7°C。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CB.18°CC.21°CD.24°C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接近太阳)。
完成9-11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2009海南文综地理(高清 解析)
![2009海南文综地理(高清 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15f53310661ed9ad51f344.png)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9 海南)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答案】:1.D【区分度】:低(2009 海南)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009 海南)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2009 海南)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2009 海南) 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带解析)海南卷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带解析)海南卷](https://img.taocdn.com/s3/m/d4bbb0f9856a561252d36fa9.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海南卷)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1:00~23:00D.北京时间21:00~23:0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推理及运算能力。
北京、非洲、华盛顿三地比较,时差最大的应是北京和华盛顿,非洲位于两地中间,只要北京与华盛顿时间合适即可。
北京与华盛顿的时差是13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1:00~23:00,华盛顿时间是8:00~10:00,此时非洲处于当地12:00之后的下午,时间合适。
图1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a b图1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答案:2.C 3.D 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题,流域降水量越大,入库水量就越多。
图a反映出1~3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减少;夏秋季节水库水位不断上升;冬春季节水库水位持续降低,说明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6~9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之后水位降低。
第3题,据图a可看出,6月份之后入库水量明显增加,在汛期到来之前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第4题,图a显示该地雨季主要在6~9月份,符合苏北地区特点。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https://img.taocdn.com/s3/m/9bdef0370066f5335a81211b.png)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运敏2009年普通高考海南省地理试题,坚持科学命题的原则,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突出学科特点,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结构不变2009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和往年大体相同。
本次试题结构分两卷,三大部分:第一卷是选择题(1-20题),第二卷是非选择题含必考题和选作题,21-23为必考题,24-26为选考题。
(二)考试内容有变增加海南地理内容;加大了区域地理的考查力度,去年区域地理试题多设置为虚拟区域,今年除21题外均为实际区域特点的考查。
选考内容:从往年的“四选一”变为“三选一”,删去了选修1《宇宙与地球》模块。
(三)必考内容考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必修部分90分中人文地理知识占41分,自然地理知识49分,(2007年自然地理比重较大,2008年人文地理比重所以偏重自然地理,难度系数加大,全省平均分比前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省平均得分(原始分)仅为45.8分。
(2007年为53.5分年为0.54分) 第一卷(选择题)平均分为28.687分,最高分57分,最低分0分;第二卷(主观题)平均分为17.094,最高分40分(满分低分0分。
(四)试题的特点1、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1)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核。
试题继续围绕地理主干内容设计,如地形剖面图、区时、大气、水文、等值线判读、区位因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为主。
(2)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针对不同的地理背景、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不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也切实考查学生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突出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1-4,7-9,10-12,16-18共13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自然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5-6,13-15,19-20共7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61c0b4a7302768e9939b2.png)
满春中学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命题人:马永萍分值: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2、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A、陆军B、海军C、导弹部队D、特种部队3、1957年—1960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951年的水平。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重工业取得重大成就B.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建设有得有失,总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4、同学们围绕“周恩来的外交风采”为主题展开讨论,收集了下列资料,你认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①出席万隆会议②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③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胜利④参加日内瓦会议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进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收复台湾6.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A) (B) (C) (D)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经过60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亿万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2卷)完全解析版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2卷)完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f3aa43852458fb770b5631.png)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全国2卷)完全解析版(三)(2009-06-21 07:13:4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解析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选B【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选D【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海南卷)(地理部分)参考答案和评...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海南卷)(地理部分)参考答案和评...](https://img.taocdn.com/s3/m/20162e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6.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海南卷)(地理部分)参考答案和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海南卷)(地理部分)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1.D 2.C 3.D 4.C 5.A6.D 7.C 8.A 9.B 10.C11.B 12.B 13.D 14.B 15.B16.A 17.A 18.B 19.C 20.A二、必考题21.答案要点: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22.答案要点:如图。
(2分)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2分)。
09年高考地理热点透析与经典试题赏析(一)地图
![09年高考地理热点透析与经典试题赏析(一)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8843df38376baf1ffc4fad8a.png)
09年高考地理热点透析与经典试题赏析(一)地图(2007年海南卷,地理)读图7,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 0.11万km 2B. 1.1万km2C. 11万km2D. 110万km2(2007年全国卷,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3-4题。
3.R 、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800 米B .900 米C .1000 米D .1100 米4.M 、N 、P 、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 .M 、NB .M 、PC .M 、QD .P 、Q(2008年广东卷,地理)5.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图2 等高线示意图A. ①B. ②C. ③D. ④(2008年江苏卷,地理)6.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① B.②C.③D.④7.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A.300米 B.400米C.500米D.600米(2008年全国卷2,文综)读图l.完成8~9题图18.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9.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B.0.5km2C.5 kim2D.50km2(2007年上海卷,地理)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点20%,农业产值约点4%。
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点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活。
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点30%,农业产值约点1%。
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
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10.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版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bef5c56137ee06eff918b1.png)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bfys200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7页。
第II 卷8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 .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① B. ②C. ③D. ④【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B. N地C. P地D. Q地【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解析】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卷(海南卷)有答案解析版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卷(海南卷)有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a7911ca8114431b90dd8b4.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Mg 24 Cl 35.5 Ca 40 Fe 56 Ag 108 Pb 2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题中苯、汽油和水的密度有差别,其中苯和汽油密度比水小,且能互溶,所以分两层,上下层比例为2∶1。
2.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答案B【解析】本题中元素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而单质的活泼性分金属与非金属性,氧化能力随着单质晶体形态及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同有变化,最高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特例(O、F无正价)。
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答案A【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
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 Na 2CO 3 + H 2O + CO 2 = 2NaHCO 3。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348ae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b.png)
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 1~3 题.1.(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4 分)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如图显示某国 1951﹣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 4~5 题4.(4 分)1951﹣﹣2000 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 15.1%5.(4 分)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 .也许位于欧洲C .1990 年人口达到 900 万D .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如图中.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 6~8 题.6.(4 分)H 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 米B .1500 米C .1800 米D .2100 米7.(4 分)上午 10 时,H 地气温为 12℃,甲聚落气温为 17℃.到 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 .15℃8.(4 分)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 .晴天转阴雨B .大风有浮尘C .晴暖有微风B .18℃C .21℃D .24℃D .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 9~11 题.9.(4 分)若旅行团在某日 16 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4 分)若该旅行团在某日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4 分)若该旅行团在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二.解答题(共2 小题,满分96 分)12.(36 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60 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 30 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 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28.2第二产业47.9第三产业23.91978 年全国甲地全国甲地5130192007 年11.348.640.129.733.536.8(6)根据表 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分析ꢀ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53cc99866fb84ae45c8db1.png)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运敏2009年普通高考海南省地理试题,坚持科学命题的原则,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突出学科特点,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结构不变2009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和往年大体相同。
本次试题结构分两卷,三大部分:第一卷是选择题(1-20题),第二卷是非选择题含必考题和选作题,21-23为必考题,24-26为选考题。
(二)考试内容有变增加海南地理内容;加大了区域地理的考查力度,去年区域地理试题多设置为虚拟区域,今年除21题外均为实际区域特点的考查。
选考内容:从往年的“四选一”变为“三选一”,删去了选修1《宇宙与地球》模块。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必修部分90分中人文地理知识占41分,自然地理知识49分,(2007年自然地理比重较大,2008年人文地理比重较大)所以偏重自然地理,难度系数加大,全省平均分比前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省平均得分(原始分)仅为45.8分。
(2007年为53.5分,2008年为0.54分) 第一卷(选择题)平均分为28.687分,最高分57分,最低分0分;第二卷(主观题)平均分为17.094,最高分40分(满分),最低分0分。
(四)试题的特点1、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1)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核。
试题继续围绕地理主干内容设计,如地形剖面图、区时、大气、水文、等值线判读、区位因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为主。
(2)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针对不同的地理背景、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不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也切实考查学生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突出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1-4,7-9,10-12,16-18共13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自然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5-6,13-15,19-20共7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地理2009年高考各省试题及解析
![地理2009年高考各省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be1f67c1cfad6195fa7e1.png)
四、例题分析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参考答案:1.D【解析】测量目标: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的理解。
难度:0.2825。
教材中有关森林与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述的,试题是以垂直分布图表现的,试题通过文图转换,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材P74,阅读:生物与土壤有机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是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植物完成的。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这是因为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其次是有机质剖面分布的差异: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向下逐渐减少,森林土壤有机质集中表层,向下急剧减少。
原因是草类以地下经常死亡的根系作为土壤的有机质来源,而森林植物的根系是多年生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地表的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分解和积累。
故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正确。
本题反映出不少考生忽略教材基础知识的倾向。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回答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参考答案:2.B 3.A【解析】测量目标: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009年全国二卷地理部分答案及解析
![2009年全国二卷地理部分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6b5109bb68a98271fefa9e.png)
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Ⅱ分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故选B。
【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故选D。
【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1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各时间段该国的自然增长率,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解析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则有: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区分度】:低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
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
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3)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4)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区分度】:中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厂应靠近: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D.港口【解析】: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该题的考察落脚点。
关联考点: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5)题干信息提取:“跨国公司”、“国内建厂”、“高技术自动化”、“国外原料”;这些特点都明显反映出“两头在外(技术、资金、原料在外;产品市场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故选项A、C是不合理的,选项B、D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笼统与具体的关联,即生产成本低廉包含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B选项更具体、到位。
(6)出口加工工业的<区位选择需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原料运进、产品运出。
需要注意:原料为大豆、产品为食用油需真确取舍交通运输方式。
【区分度】:低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A.中亚 B.西亚C.东南亚 D.南欧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A.3月B.6月 C.9月 D.12月【解析】: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验证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关联考点: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7)通过题干分析,如图:∠MON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有两天不存在∠MON,”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区分度】:高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0~12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11.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解析】:该题设计意图:考查区域图判读;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10)据图分析(纬线、海陆分布),区域定位,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11)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近海、副热带、南半球;海洋性气候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
(1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已知降水量、地形特点,四要素结合。
【区分度】:中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解析】:本题为显著的区域分析、区域定位问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定位、分析的相关能力。
关联考点: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13)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14)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15)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区分度】:低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16~18题。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18)由(16)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区分度】:中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19.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图表解读、分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考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的选择。
(19)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79~80为342.6,99~2000为208.7;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
由表2知: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
(20)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
【区分度】:低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30分)2l.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10分)【解析】: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考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的能力。
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如:后一幅图中,森林减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
分析某一方面变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后果极其对策,则可仔细筛选,力求选取高得分率的分析项予以解答。
【区分度】:低【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22.图7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10分)【解析】: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
需注意: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
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是该题的关键;注意题干有效信息提取:一月份、冬季风、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
【区分度】:高【答案】: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