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细菌耐药性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耐药细菌所致感染已构成新世纪抗感染治疗的新挑战,是当前人类健康和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
在医院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并以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为显著特点。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及AmpC酶等多重耐药菌株所引起感染的最有效的抗菌药。
但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临床上已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
目前国内外关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报道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产生碳青霉烯酶,如IMP型和VIM型金属酶以及KPC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型碳青霉烯酶等;②ESBL和/或AmpC酶过度表达同时合并外膜孔蛋白的丢失;③外排泵高表达的膜屏障机制;④药物靶位改变。
在上述几种耐药机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主要的机制。
骆俊等人对2003年6月到2004年5月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革兰阴性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进行了筛查,发现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是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沈继录等人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199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而且产生多种碳青霉烯酶,如KPC、IMP、VIM和OXA型碳青霉烯酶等,并在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有产酶克隆株的流行。
在巴西,肠杆菌科细菌中对碳青霉烯耐药已成为主要问题,特别是产KPC酶的耐药株已在多个地区报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
检验 与临床 ・
22 7第0第O 0年 月 5 2 1 卷 期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
何 世 国
宁波 市鄞 州人 民 医 院检验 科 , 江 宁波 浙
3 54 10 0
I 摘要1目的 探讨 碳 青霉 烯类 耐药 肠 杆菌科 细菌 耐 药机 制 及其 控制 方 法 。 方法 常规 细 菌 鉴定 ,药 敏试 验筛 选 C E R 菌株 . 脂 稀 释法 测 定 抗 菌药 对 C E菌株 的 M1 改 良 H d e试 验 与 P R检 测 碳 青霉 烯 酶 。 结 果 C E菌株 标 本 琼 R C, og C R 分离 率 以尿 液 、 液 较高 ; 痰 药敏 试 验 8 .4 44 %菌株 对 亚 胺培 南 、 罗 培 南 及厄 他 培南 同时 耐 药 ; 脂稀 释 法 分 离 C E 美 琼 R
[ b ta t Obe t eT vs gt ers t c c a i f ei a t neo at a eebce a f abp n m n A s c] jci oi et aet eia emeh ns o s tn t b c f c a a t l o ra e e a d r v n i h sn ms r s e r e i i r c
类药 物 耐药 的主 要机 制 之一 , 良 H d e试验 方 法检 测更 为 敏感 。 改 og 【 关键 词】 青霉 烯 类抗 生素 ; 药肠杆 菌 ; 药机制 碳 耐 耐
I 中图分 类号】R 4 .;4 0 4 65 1 5 : 1
I 标识 码】B 文献
I 编 号】17 — 7 1 2 1 )0 0 7 — 2 文章 6 3 9 0 【0 2 2 — 0 0 0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原创实用版】目录1.肠杆菌科细菌概述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5.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正文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它们在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
本文将从耐药机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以及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药物外排泵、靶位改变、细胞壁改变等。
其中,产β-内酰胺酶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这种酶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此外,药物外排泵也是一种重要的耐药机制,它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其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广谱抗菌活性,对许多肠杆菌科细菌都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不断增加,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加。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我们可以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基因组,寻找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技术,如药物敏感试验和同源性检测,来研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
总之,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耐药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细菌,其能够对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株之一。
目前对于这类细菌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感染和传播中的重要性,了解其检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实验结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有望为临床上对这类耐药菌株的检测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特性和耐药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性知识;2. 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潜力;3. 总结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建议;4.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防控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
1.3 研究意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给医疗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开展对这类细菌的实验室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类细菌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耐药菌株的存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传播。
通过研究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和讨论,有助于拓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认识,推动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研究现状
等, V I M 多见 于希腊 , O X A一 4 8多见 于北非 和土耳 其 , N D M
多见 于印 度 次 大陆 、 巴 尔干 地 区 。
2 . 2 膜孔蛋 白改变或缺失合并 A m p C酶或 E S B L s 酶 高表 达
当革 兰 阴性 菌携 带 A p mC酶 或 E S B L s 酶 同 时合 并 膜 孔 蛋 白改 变或 缺 失 时 , 可获 得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药物 的 耐 药性 。膜 孔 蛋 白 允许 抗 生素 通 过 扩 散 方 式 穿过 细 胞 膜 而 进 入 细 菌 的 细
多个研 究 中均 见 报 道 j 。
沙 特 阿拉 伯 和 黎 巴 嫩 等 都 有 C R E 的 报 道 引起 我 们 高度 的 重视 。
已从 原来的散发 状况过渡成为 目前 国际流行 的耐药菌株 , 需
3 C R E 的实 验 室 检 测 方 法
碳青 霉烯酶 的检测 方法主要 包括表型 筛查 实验 、 碳 青霉 烯酶确认 实验 、 P C R及 D N A测序等 , 具体描述如 下。
3 . 1 耐 药 表 型 筛 查 试 验 3 . 1 . 1 K—B 法 操 作依据《 全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第 3 版常规方法进行 , 按 照 美 国I 】 盏 床 实验 室标 准 化 研 究 所 ( C l i n i —
c a l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a n d a r d s I n s t i t u t e , C L S I ) 2 0 1 2年 最 新 的 药
难 题 。本 文 就 C R E 的研 究现 状 综 述 如 下 。
酶 包括 O X A一4 8 , 能水解青 霉素 、 碳青 霉烯 类抗生 素、 头孢 菌素 , 但 不能水解氨 曲南、 广谱的头孢 菌素 , 主要存在 于鲍曼 不动杆 菌、 奇异变形杆 菌、 铜 绿假 单胞 茵、 肺 炎克 雷伯 菌 、 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重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之一。
随着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增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这类耐药菌株的检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实验室检测是一种迅速、准确、可靠的方法,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确认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存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行探讨,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和标准等。
一、影响因素1. 样本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可来源于临床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也可来源于环境中,如医疗设施、食品和动物。
样本的来源对实验室检测具有重要影响。
2.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检测需要一系列设备和试剂来进行,包括培养基、抗生素药敏试验盘、细菌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3. 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质谱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检测方法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常用方法之一。
首先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观察耐药菌株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耗时较长,可能对于治疗病情的及时干预不利。
2.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通过质谱仪对样本中的分子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但需要较高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三、标准化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多样化,要求进行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AB)在医疗机构中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CRAB是一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肠杆菌科细菌,它们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高度的耐药性,且往往导致严重的感染。
研究CRAB的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CRAB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传统方法包括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革兰染色可以快速鉴定细菌的形态特征,而生化鉴定则可以进一步确认细菌的学名。
药敏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确定其耐药性。
虽然传统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培养细菌至少24小时,有时无法确定耐药性的具体机制。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研究CRAB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基于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检测CRAB特异性基因的存在。
最常用的方法是扩增关键基因blaOXA-23。
blaOXA-23编码一种碳青霉烯酶,是CR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通过扩增blaOXA-23基因,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CRAB的存在。
还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细菌蛋白质的质量谱来鉴定和分类细菌。
这种方法快速高效,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RAB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通道蛋白的缺失和驱动剂的过表达。
碳青霉烯酶是CR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CRAB可以产生更多的碳青霉烯酶,进而降解抗生素,减少其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外膜通道蛋白的缺失会使CRAB对抗生素的进入受阻,从而减少其敏感性。
驱动剂的过表达则会增加抗生素的外排和稀释,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研究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CRAB的存在,其中扩增blaOXA-23基因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碳青霉烯类药物研究进展
适
AmpC酶菌株的感染或近期有住院史,住养老院,抗
应
生素使用史
症
二线治疗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复合制剂疗效不理 想的细菌引起的腹膜炎、肺炎、败血症等
不推荐中耳炎、慢支急性发作,外科预防、CAP
使用注意
1
不宜用于治疗轻症 感染,更不可作为 预防用药;
2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的发生。
3
广谱抗菌活性, 应注意菌群失调 及二重感染可能 (伪膜性肠炎)
安全性
CNS 影响小
▪肝酶异常
体外抗菌作用 ▪对 MRSA,屎肠球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无效
(MIC)
▪对铜绿最强、不动杆菌有效
▪对 G- 、 G+ 、厌氧菌作用等同于亚胺培南
▪耐药数据有限
临床应用 ▪下呼吸道感染
▪复杂泌尿系感染
▪重症复杂腹腔感染
用法用量(特 ▪300mg BID (日本临床研究剂量)或 500mg TID (北欧
碳青霉烯类药物研究进展
发展背景
β-内酰胺类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抗生素,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 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抑制病原微生物。然 而由于一些病原微生物能分泌β-内酰胺酶, 水解青霉素、 头孢菌素等传统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骨架结构, 致使这些 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因此, 如何解决病原微生物的耐药 性成为抗生素研发的首要问题。
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感染(多重耐药复杂的CAP) ▪外科 (cIAI, cSSSI) ▪妇产科感染
法罗培南
背景:日本研发 中国上市 美国FDA未批准 未批准理由:replidyne公司四种适应症(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 气管炎急性发作、CAP、无并发症的皮肤感染)临床有待进一步确定 特点:可口服 对厌氧菌在同属中作用最强
KPC的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解析
改良的Hodge试验
原理------待测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水解灭活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从而使原本被抑制的大肠埃希菌得以继续生长。 特点------以其对碳青霉烯酶检测的可接受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而被CLSI推荐应用于临床检测KPC酶的存在。 缺点-------假阴性: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金属碳青霉 烯酶水解能力较弱;
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KPC)的治疗对策及研究进展
目录
前言 分类
检测方法 治疗方案
预防对策
碳青霉烯类药物一直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 伯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但目前已经开始出现其耐药菌 株,如何控制这些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研制出对抗 这些耐药菌株有效抗菌药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型的酶抑制剂
NX104
• 可以恢复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 使产KPC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MIC 值下降到折点以下。
• 一种新型的三环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LK-1577 • 显示有潜在的水解A类和C类β-内酰胺酶 的活性
BLI-489 • 具有双环类分子结构 • 可水解多种酶 返回目录
KPC的预防
假阳性:可以确证产碳青霉烯酶,但并不能 确定是产KPC型碳青霉烯酶。
纸片法
原理------运用含硼酸成分的药敏纸片来检测KPC酶。 特点------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缺点------细菌产生AmpC酶有干扰。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金标准------分子生物学工具如PCR,是检测产KPC细菌的金标准。 特 点------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或菌落的检测,并可协助査找病原 菌的传染源及其传播途径。 局限性------需要专业技术、专业设备、成本高。
A类属于丝 • 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oxa-48家族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综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OXA-48家族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韩仁如, 胡付品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OXA-48; 碳青霉烯酶; 耐药; 质粒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9 ) 06-0687-04DOI: 10.16718/j.1009-7708.2019.06.018Recent advances i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OXA-48 family carbapenemases in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HAN Renru, HU Fupin.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Antibiotics,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Shanghai 200040,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690)。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
第一作者简介: 韩仁如(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通信作者:胡付品,E-mail :hufupin@ 。
1 引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和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但可被碳青霉烯酶水解、灭活,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耐碳青霉烯类的菌株,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
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的比率增加,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 )比率增加。
根据2017年CHINET 数据显示, 2005-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9%和3.0%上升到了24.0%和20.9%,耐药率上升幅度高达8倍[2]。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广谱的抗菌活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近年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这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调控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最重要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来降解这些药物,从而获得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环境中存在的基因水平的突变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例如,某些肠杆菌科细菌中的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地水解这些药物。
β-内酰胺酶的外源性基因转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也可以通过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来实现。
外源性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方式在不同细菌之间进行传递。
这些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产生耐药性的β-内酰胺酶,从而使得原本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获得了耐药性。
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除了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来实现。
药物外排泵是一种能够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的蛋白质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减少药物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效果,从而获得耐药性。
调控系统的改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调控系统的改变来实现。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Apr 32(8)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吴鸿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0)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 鄄obacteriaceaeWU Hong-b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Peking University Binhai Hospital,Tianjin 300450,China )Abstract :Enterobacteriaceae are facultative anaerobic or obligate aerobic gram -negative bacilli and coccobacillusthat widely exist in human and in the intestine of most warm-blooded animals,and most of them are normal flora.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pathogenic 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when the immunity of host decreases,which not only causes external acquired infection,but also iatrogenic infection inside the hospital.Carbapenems are β-lactam antibiotics with broadantibacterial spectrum and stro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and is thus often used as the final drug 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us infection.However,the unscientific usage and dosag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in recent years has given rise toa large number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whi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Keywords :Enterobacteriaceae ;Drug resistance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Resistance mechanism;Ther ⁃影响,其不同形状大小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ESBL-ECR)是一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细菌,已成为临床上非常严重的耐药菌株。
为了更好地了解ESBL-ECR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机制,许多研究开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
研究人员需要收集临床样本,这些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
在收集样本之前,应确保采样工具和容器无菌,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污染。
收集的样本随后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和检测。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以分离出ESBL-ECR细菌。
处理过程包括菌落计数、筛选、分离纯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降低其他非目标细菌的干扰,并确保处理后的样本仅包含ESBL-ECR细菌。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对分离纯化的ESBL-ECR细菌进行鉴定和验证。
鉴定的方法包括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并且可以评估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鉴定和验证完成后,研究人员可以开始对ESBL-ECR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这一部分的实验通常包括检测细菌的小梭菌酶(TEM、SHV、CTX-M等)、外膜蛋白(OmpC、OmpF 等)、增强型效应位点(AmpC等)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ESBL-ECR 细菌的耐药机制,并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还需要对ESBL-ECR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确定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评估其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包括样本处理、细菌鉴定和验证、耐药机制研究以及药敏试验等多个步骤。
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ESBL-ECR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机制,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探讨
菌科细 菌6 。改  ̄Ho g 实验 、E T 株 de D A协 同试验检 、改 良三维实验检 测其耐药表型 ;引物特异性P R法检测其碳青 霉烯酶耐药 C
基 因及 外 膜 蛋 白基 因 存 在 情 况 。 结 果 1 大 肠 埃 希 菌 中 改  ̄Ho g 实 验 弱 阳性 ,E T 株 de D A协 同试 验 阳性 , 改 良三 维 实 验 结 果 可 被 C A单 独 抑 制 ,P R扩 增 结 果 I 4 L C MP 碳青 霉烯 酶 基 因阳 性 。5 产 气 肠 杆 菌 改  ̄H d e 验 , 阴性 3 , 阳 性 两 株 , E A协 同试 验 株 og实 株 DT
培南 、美罗培 南 、厄他 培南纸 片 由美 国默沙 东制药 公
司赠 送 。溴 化 乙锭( B 购 自Sg 公 司 ,琼脂 糖 购 自 E) ima B O S 公司,Pe i 购 ATK R 生物技术 公司。 I WE T rm x aaa
D re(L2 0) 白TKa a NAMa r .00购 k D a R 生物技术 公司。
i h s h s i 1 M e h d 6 sr i so a b p n m n i a t ra r g n n s n i v n e o a t r c a a t ra n t i o pt . a to s ta n fc r a e e a t c e i ld u o —e st e E t r b c e i e e b c e i b i a
tep ee c; oy rs h i rat n( C ) od tc g n so ecra e e ss n ue mba epoe . h rsn e p lmeaec a eci P R t e t e e f h ab p n mae do tr n o e t a me rn rti n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状
contents
目录
•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 碳青霉烯类药物介绍 •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
现状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
影响 •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性的策略与措施
01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病原 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碳青霉烯类药物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 细菌死亡。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谱
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抗菌 活性
加强耐药性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国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预 警耐药性趋势。
强化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公共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耐药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 菌株。
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指 南需要不断更新,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
抗生素管理政策调整
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抗生素管理,制定更为严 格的抗生素使用规定,以遏制耐药性的发展。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公众需要增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
05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 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策 略与措施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研究安童童;赵志军;李刚;康宇婷;刘学雷;杨宁爱;贾伟【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某三甲综合教学医院2014-2016年分离的肠杆菌科中耐亚胺培南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方法检测blaNDM、blaKPC-2、blaCTX-M-15、blaOXA-48等耐药基因;利用测序方法鉴定blaNDM亚型.结果共筛选出92株耐药菌,标本来源主要为胆汁、痰和无菌中段尿,92株耐药菌主要分离自肝胆外科、ICU和血管外科.药敏试验表明92株耐药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88%),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较低,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低至0.应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其中blaNDM、blaCTX-M-15、blaTEM和blaSH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4.1%、64.1%、91.3%和72.8%;blaKPC-2和blaVIM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3.0%和3.3%,未检测出blaOXA-48耐药基因;测序发现59株blaNDM阳性菌中有35株为blaNDM-1,24株为blaNDM-5.结论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检出率高;宁夏地区首次发现blaNDM-5亚型;blaNDM型耐药基因的阳性率高,应加强对基因的监测,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流行.%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mechanism of bacteria resistant to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Methods The WHONET5.6 software was used to screen the imipenem-resistant bacteria in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hospitalin2014-2016. The positive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arbapenem by broth dilution method. The blaNDM, blaKPC, blaCTX-M-15 and blaOXA-48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tected byPCR.NDM subtypes were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Results A total of 92 resistant strains were screened. The main sources of samples were bile, sputum and aseptic midstream urine. 92 strains of resistant bacteria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hepatobiliary surgery, ICU and vascular surgery.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92 resistant strains ha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to amikacin (88%), lower sensitivity to other antibiotic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o cefuroxime, cefazolin and imipenem was as low as 0. PCR was used to detect drug resistance gene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blaNDM, blaCTX-M-15, blaTEM and blaSHV were 64.1%, 64.1%, 91.3% and72.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blaKPC-2 and blaVIM were 13.0% and 3.3%, respectively. No blaOXA-48 resistant genes were detected. 35 of 59 blaNDM-positive strains were blaNDM-1 and 24 were blaNDM-5. Conclusion Detection rates of resistance genes in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very high which may cause nosocomial infections. blaNDM-5 subtype was found in Ningxi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blaNDM type resistance gene was high.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blaNDM type drug-resistant strains to control their spread in the hospital.【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肠杆菌科;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耐药基因【作者】安童童;赵志军;李刚;康宇婷;刘学雷;杨宁爱;贾伟【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部分为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免疫缺陷、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引起各种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等多部位感染,故称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菌,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俞云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地位非常重要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稳定 头孢菌素酶(AmpC酶)稳定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高亲和力 能够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 目前临床上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最 有效的抗菌药物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
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主动泵出系统过度表达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碳青霉烯酶
是指所有能明显水解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按其来源可分为
天然来源碳青霉烯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L1酶
获得性碳青霉烯酶(Ambler分子分类)
VIM-1 B VIM-2 B VIM-3 B VIM-4 B VIM-5 B VIM-6 B VIM-7 B SPM-1 B OXA-23/27 D OXA-24/25/26 D OXA-40 D OXA-48 D OXA-49 D OXA-54 D Sme-1/2/3 A IMI-1、NMC-A A KPC-1 A GES –2 A 铜绿假单胞菌 意大利(1999)、希腊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2000)、韩国 铜绿假单胞菌 台湾(2001)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2000)、韩国 肺炎克雷伯菌 土耳其(2002) 恶臭假单胞菌 新加坡(2002) 铜绿假单胞菌 北美(2004) 铜绿假单胞菌 巴西(2002) 不动杆菌 英国(2000)、 新加坡、巴西 不动杆菌 西班牙(2000)、比利时 鲍曼不动杆菌 法国(2002) 肺炎克雷伯菌 法国(2004) 鲍曼不动杆菌 中国(2003) 希瓦菌 法国(2002) (Shewanella oneidensis) 粘质沙雷菌 英国(1990) 、美国 阴沟肠杆菌 法国(1996)、美国 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 希腊、美国 铜绿假单胞菌 法国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研究进展
类 抗 生素 在 临床 上 的广 泛使 用 , 耐碳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肠 杆 菌 科 茵株 逐 渐 增 加 , 临床 治疗 带 来 了极 大 困难 。 杆 茵科 细 菌 对碳 青霉 烯 类 抗 生 给 肠 素 耐 药 的 主要 机 制 为 产 生碳 青霉 烯 酶 , 回顾 近 年 的相 关研 究 , 肠 杆 茵科 细 菌 产碳 青 霉 烯 酶 的研 究进 展 及 其检 测 方 法 、 药茵 株 的 治 疗 等做 现 就 耐
雷菌的 S E 1S E 2 S E 3 染色体介导 ) 以及来 自大肠埃希菌 M 一 、M 一 、M 一 ( ,
G S 3肺炎 克雷伯菌的 G S 4 E一、 E 一 (I类整合子介导 ) 其中由质粒介导 。 的 K C酶易于在不 同菌种中传播 , P 已成为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
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 IP 8 M - ;以及来 自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
伯菌 、 阴沟肠杆菌 、 阿氏肠杆菌、 粘质沙雷 菌、 奇异变形杆菌 弗劳地 枸橼酸杆菌、 泰勒 氏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q ‘ 等。目 前国内外研究 已发 现 1 种 K c亚型口 闽( P 一 ~ P I 详 见表 1 , 中 K C 2 O P 能“ K C 1 K C O )其 P - 检 出率最高 , 国主要 见于浙江省 , 我 已有产 K C 2 P 一 的肺炎克雷伯菌局
包括来 自肺 炎克雷伯菌 的 K C 2 K C 3 质粒介导 ) , 自阴沟 P 一 、P 一 ( a4来 1 肠杆菌的 N — MC A和 I 一 ( MI 1染色体介导或整合子介导 )来 自粘质沙 ,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研究进展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研究进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因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 已经成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治疗由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或AmpC 酶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
既往临床实验室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多为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
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也越来越多。
标签: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改良Hodge试验;PCR;同源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重要的医院感染菌之一,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的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引起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高产AmpC酶合并膜孔蛋白缺失、产生了水解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碳青霉烯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主动外排系统的活跃。
其中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是泛耐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碳青霉烯酶是能够明显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现阶段,已知的碳青霉烯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即Ambler分子分类A-D类。
其中A、D类均属于丝氨酸酶,属于Bush分群中的第2f和2d亚组,B类主要由金属酶过程,属于bush分群中的第3a组。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主要是A类酶和B类酶, 到目前为止,依据临床实验室耐药菌株的监测数据和文献报道,以KPC酶最为多见,在我国,以上海、浙江等地发现较早、较多,并且出现了发生局部性的流行的趋势。
D类酶(OXA),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极为少见,主要由不动杆菌属中检出。
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够确定对基因元件中的移动质粒进行固定,发挥其在菌种的传播作用,还能够在染色体的辅助下,控制细菌间的传播[1,8]。
1碳青霉烯酶的分类1.1 A类碳青霉烯酶A类碳青霉烯酶为丝氨酸酶,其中含有丝氨酸结构,属于Bush分群中的第2f亚组,这类酶都是青霉素酶,他们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他明显强于美罗培南,且还能促使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产生耐药性作用,而对第3代头孢菌素通常敏感。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当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耐药菌株之一,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临床治疗的效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一线选择药物,但由于某些细菌产生了碳青霉烯酶等耐药机制,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及时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时获知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医生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的恶化和传播。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字数:242】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实验室检测中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对这类耐药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减少耐药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通过深入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传播和增加。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抗生素耐药性及其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1.3 研究意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耐药菌株,这些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对于这类细菌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检测,为临床上对这类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治疗指导: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性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避免因抗生素选择不当而导致的治疗失败。
2. 防控措施制定: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这些细菌的传播情况,为临床医院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类酶(金属酶):IMP、VIM类及SPM-1 A类酶:NMC-A、KPC-1、GES-2等 D类酶:OXA-23至OXA-27、40、48、54
B类为金属酶,在Bush分群中为第三组:
能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在内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例外) 不被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等所抑制 IMP、VIM类为最主要的类型 能被EDTA、巯基丙酸抑制
ND
ND ND ND
1024
512 ND ND
>128
>128 16 16
ND
ND 16 32
肠杆菌科最新报道的碳青霉烯酶
SFC-1葡萄牙首先在居泉沙雷菌(Serratia fonticola)中发现,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编 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 Jun;48(6):2321-2324)
VIM-1 B VIM-2 B VIM-3 B VIM-4 B VIM-5 B VIM-6 B VIM-7 B SPM-1 B OXA-23/27 D OXA-24/25/26 D OXA-40 D OXA-48 D OXA-49 D OXA-54 D Sme-1/2/3 A IMI-1、NMC-A A KPC-1 A GES –2 A 铜绿假单胞菌 意大利(1999)、希腊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2000)、韩国 铜绿假单胞菌 台湾(2001)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2000)、韩国 肺炎克雷伯菌 土耳其(2002) 恶臭假单胞菌 新加坡(2002) 铜绿假单胞菌 北美(2004) 铜绿假单胞菌 巴西(2002) 不动杆菌 英国(2000)、 新加坡、巴西 不动杆菌 西班牙(2000)、比利时 鲍曼不动杆菌 法国(2002) 肺炎克雷伯菌 法国(2004) 鲍曼不动杆菌 中国(2003) 希瓦菌 法国(2002) (Shewanella oneidensis) 粘质沙雷菌 英国(1990) 、美国 阴沟肠杆菌 法国(1996)、美国 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 希腊、美国 铜绿假单胞菌 法国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A类、 B类和D类酶
均有报道。
A类碳青霉烯酶
主要有阴沟肠杆菌中的NMC-A、IMI-1和 粘质沙雷菌Sme-1~3,由染色体介导
肺炎克雷伯菌中由质粒介导的KPC-1、 KPC-2
肠杆菌科A类碳青霉烯酶的特性
• 不水解三代头孢菌素
• IMI-1、NMC-A 、KPC-1 、 KPC-2能被
11种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EC600、接合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mg/l) Antimicrobial agents Imipenem E.cloacae >32 E.C600 0.38 Transconjuat >32
Ciprofloxacin
Amikacin Cefepime Ceftazidime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
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主动泵出系统过度表达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碳青霉烯酶
是指所有能明显水解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按其来源可分为
天然来源碳青霉烯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L1酶
获得性碳青霉烯酶(Ambler分子分类)
E coli JM109 Sme-1 1024 0.25 1 32 2 64 ND ND
Ecoli JM109 NMC-A 1024 0.25 1 32 2 64 ND ND
E coli DH5a IMI-1 >32 2 8 >32 >32 ND >128 >128
E coli DH5a KPC-1 >64 16 8 8 4 >64 ND ND
专题报告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俞云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地位非常重要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稳定 头孢菌素酶(AmpC酶)稳定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高亲和力 能够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 目前临床上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最 有效的抗菌药物
IMP-6 1996年日本粘质沙雷菌中首先发现,由质粒介 导,与IMP-1相比,196位的丝氨酸突变成甘氨酸 ,对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水解能力强,而对亚胺培南,青 霉素,哌拉西林水解能力较弱 。 IMP-8 首先由台湾YAN等人从一株多重耐药的肺炎克 雷伯菌分离到,由质粒介导,与IMP-2相比,其中4个 碱基突变引起2个氨基酸的改变,61位由G→C,62位由 C→G使2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丙氨酸,617位由G→T, 导致216位氨基酸由缬氨酸→甘氨酸
发现的地区(首次报道的年代)
日本(1991)、新加坡、韩国 意大利(2000) 日本(2000) 香港(2001) 葡萄牙 日本(2001) 加拿大(2002) 台湾(2001) 中国(2001) 日本(2002) 日本(2001) 意大利(2003) 意大利(2001)
碳青霉烯酶的地域分布
酶 分类 产生的菌属 发现的地区(首次报道的年代)
Imi-1来自阴沟肠杆菌,生化特性和酶动力参数 类似于NMC-A,易被三唑巴坦所抑制,,水解头孢 噻肟和头孢他啶能力较弱 Sme-1~3来自粘质沙雷菌不被克拉维酸抑制,对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作用较弱(可能与其缺乏 SD序列即核糖体结合位点有关),Sme的调控蛋 白为Sme-R,其调控类似NMC-A、AmpC.
0.064
4 2 16
0.25
2 0.064 0.5
0.25
2 0.064 0.38
Cefotaxime
Cefoperazone Cefoperazone/Sulbactam Piperacillin/Tazobactam Ticarcilliin/Clavulanic Acid Ampicillin/Sulbactam
12
>256 128 >256 >256 >256
IMP-1 首先在粘质沙雷菌分离到,其编码基因 可以在染色体上 ,也可位于可转移的大质粒上, 并不是所有IMP-1的菌株都表达对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的高水平水解活性,这可能与沉默型基 因存在有关 IMP-3 2000年日本从福氏志贺菌分离到,其编 码基因位于接合性质粒上的I类整合子中 ,对 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水 解活性较弱
三维抑制试验
Enzyme
Enzyme+ cloxacillion
Enzyme +EDTA
Enzyme+ clavulanic acid
染色体 (细胞核中)
质粒 (细胞质中)
示意图
接合(conjugation)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
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 传物质(主要是质粒 DNA)从供体菌转移给 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 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 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 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 为非接合性质粒。
克拉维酸所抑制,而Sme-1~3不能被克 拉维酸抑制
• 均不被EDTA所抑制
Nmc-A是第一个发现的碳青霉烯酶,1990 年法国巴黎一位外伤病人身上分离到能产 NMC-A的阴沟肠杆菌
Nmc-A的产生可被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所诱导 正性调节蛋白NmcR编码序列位于开放阅读 框的上游,其调控蛋白类似于AmpR的调节
A类中的碳青霉烯酶为丝氨酸酶,
属于Bush分类中的2f亚群:
• NMC-A、Sme-1到Sme-3、IMI-1酶(阴沟肠杆菌、粘质沙
雷菌产生)
• KPC-1、2,GES-2酶(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
都是青霉素酶,可以引起青霉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 耐药,不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GES-2除外)
目前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主要见于非发酵菌,
近年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在肠杆菌科细菌 也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 药的原因
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外膜蛋白的缺失或数量的减少伴有高水
平β -内酰胺酶的持续产生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产生
发现的地区
法国、意大利 希腊、西班牙 西班牙 西班牙 西班牙 美国 法国 英国 法国 法国
弗氏柠檬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
完全由外膜蛋白的缺失或数量的减少造成对 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
意大利Gcorragli发现大肠埃希菌中由于外膜
蛋白K-12的缺失造成对亚胺培南的耐药
2002年美国Hesna报道OmpF和OmpC数量减
分类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产生的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 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福氏志贺菌 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粘质沙雷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恶臭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VIM类金属酶
与IMP酶的同源性<30%,但两者具有相
同的动力学特征
其基因也位于有转移能力的整合元件上 在肠杆菌科主要是VIM-1和VIM-2
2003年希腊Miriagou报道从大肠埃希菌分离到 的VIM-1,其耐药基因位于可自我转移的大质粒 上,属于1类整合子,基因盒包含aacAT,dhfri和 aadA。同时伴有较强的启动子 VIM-2来源于阴沟肠杆菌基因盒属于1类整合子, 含有一个插入基因盒aadA,及新的开放阅读框 “orfⅡ”和“orfⅢ ”
D类酶
目前在肠杆菌科中只发现OXA-48,来自 肺炎克雷伯菌 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水解活性,与其他 OXA酶同源性为46% 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 bla(OXA-48)的上 游有IS1999插入序列
二 、外膜蛋白的缺失或数量的减少伴有 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高水平β -内酰胺酶 的持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