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

3.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
氧氟-、左氧氟-、洛美- 70% 原形肾排;
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抗菌作用特点
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 药动学特性好 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抗药性
不良反应少
疗效价格比高
【抗菌作用】
抗菌性质:广谱杀菌 抗 菌 谱:
对需氧的G-菌(包括铜绿假)有强大杀灭作用; 对大多数G+菌(包括金葡菌和产酶金葡)作用良好 对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ase)Ⅳ(四聚体C2E2)为解链 酶,可在 DNA 复制时将环连的喹诺酮类药物能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而含
有概念及机制上相似的拓扑异构酶Ⅱ,喹 诺酮类仅在很高浓度才能将其抑制,故喹
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新型氟喹诺酮类)
【体内过程】
1.吸收:PO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Fe2+、 Ca2+、Mg2+ 、Zn2+等使生物利用度↓。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肺、 肾、尿、胆汁、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脑脊液、 骨组织、前列腺液中浓度<血浓。
3. 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肠道、泌尿道感染等,外用可 治疗皮肤及眼部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环丙氟哌酸,悉得欢)
1. 体外抗菌活性强(对G-菌);
2. 对铜绿假、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球菌、 军团菌、淋球菌 抗菌活性高; 3. 对氨基糖苷类/第3代头孢耐药菌仍敏感。 4. 应用: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消化 道、骨关节、腹腔及皮肤组织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课件
规范建筑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保障建筑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 。
建筑税收制度
对建筑活动征收相关税费,用 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建筑安全与卫生制度
确保建筑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
14
建筑法规的违法行为与处罚
违法行为
包括未取得建筑许可擅自施工、违反 建筑安全卫生规定、偷税漏税等行为 。
处罚措施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可 处以警告、罚款、吊销建筑许可证等 处罚措施。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 能追究刑事责任。
处罚程序
建筑法规执行机构在发现违法行为后 ,应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事实 、证据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相应 的处罚决定。
2024/1/28
15
04
CATALOGUE
建筑法规与建筑业的关系
建筑法规ppt课件
2024/1/28
1
CATALOGUE
目 录
• 建筑法规概述 • 建筑法规的核心内容 • 建筑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 建筑法规与建筑业的关系 • 建筑法规的挑战与前景
2024/1/28
2
2024/1/28
01
CATALOGUE
建筑法规概述
3
建筑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2024/1/28
定义
建筑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机 关、法人、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 、公民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用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保障建筑活 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 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建筑业的 健康发展。
4
建筑法规的体系结构
01
02
03
04
法律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

第三十五章 喹诺酮类

第三十五章 喹诺酮类


[耐药性] 耐药性]
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合成过量的PABA; ; 合成过量的 产生低亲和性的而二氢蝶酸合酶; 产生低亲和性的而二氢蝶酸合酶; 降低膜的通透性; 降低膜的通透性; 改变代谢途径而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改变代谢途径而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各磺胺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首选治 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疗诺卡菌属所致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疗诺卡菌属所致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抗菌谱和磺胺药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 抗菌谱和磺胺药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对多种 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 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单用易引起细菌耐药 性。 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 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 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 与磺胺药合用, 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 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 断,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甚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1.泌尿系统损害 1.泌尿系统损害 2.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 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致骨髓抑制、 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致骨髓抑制、 血液系统反应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 4.神经系统反应:头晕、乏力、失眠等; 4.神经系统反应:头晕、乏力、失眠等; 神经系统反应 5.消化道症状:肝损害。 5.消化道症状:肝损害。 消化道症状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授乳妇禁用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

第四章喹诺酮类药物

第四章喹诺酮类药物

水合哌嗪
HN NH H2O
Cl Cl CH3OH
Cl Cl O2N CH3
Cl Cl
CH3
KF Cl F H2N COOH [H2] O 2N COOH Cl F [O] O2N CH3 F
Cl
ROH Cl F H2N COOR
2-氨基-4-氯-5-氟苯甲酸酯的合成 烷基化定位、硝化定位、硝基的选择性 还原。
甲酰化
O F Cl O F Cl O O CCCOEt CHOEt Cl Cl CCH2COEt
以上酯缩合产物与原甲酸三乙酯、乙酸酐混合,150℃反应 2h,减压蒸去低馏分。 (活泼亚甲基与原甲酸酯形成C-C键)
胺化
O O F Cl CCCOEt CHOEt Cl Cl F O O CCCOEt CHNH Cl
第四章 喹诺酮类药物
O Y Z N X CO 2H
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结构 X=Y=Z=C时,为喹啉羧酸 X=Y=C、Z=N时,为萘啶羧酸
X=C、Y=Z=N时,为吡啶并嘧啶羧酸
X=N、Y=Z=C时,为曾啉羧酸
诺氟沙星
O F CO2H N C2H5
N
N
又名氟哌酸,化学名为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 嗪基)-3-喹啉羧酸。 本品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空气 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渐变深,熔点为218~224°C,在醋酸、 盐酸或氢氧化钠中易溶,略溶于DMF,在乙醇和水中极微溶 解。 诺氟沙星为喹诺酮酸衍生物,有很广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有 消化不良、恶心、头痛、目眩和皮疹。
O CO2H N C2H5
以邻氟苯胺为原料 合成诺氟沙星
NO2
NO2
Sandmayer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ppt课件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ppt课件

20
代表药物
▸ 本品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加硫酸铜试液,即生成草绿色沉
淀,用于药典鉴别
▸ 本品显芳香第一胺反应
21
抗菌增效剂
▸ 抗菌增效剂 是一类与某些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以特定的
作用机制增强后者抗菌活性的一类物质
▸ 甲氧苄啶单独使用时无临床价值。但与磺胺类抗菌药物合用
时可使后者的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甚至使某些磺胺类药物 由抑菌作用变成杀菌作用
▸ 1位为脂肪烃基或环烃基取代时,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较好 ▸ 5位取代基以氨基取代时,抗菌作用增强;5位为甲基,1位引入环丙基时,
活性较好
▸ 6位以氟原子取代时,药物的脂溶性及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力增强 ▸ 7位以哌嗪或哌嗪类似物取代时,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和抗菌活性增强 ▸ 8位以氟原子取代时,体内吸收好,但光敏毒性
后,再加碘试液,生成棕色沉淀,用于药典鉴别
▸ 甲氧苄啶与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或
与黄连素等抗菌药联合使用时同样起到增效作用
22
抗菌增效剂
▸ 简称 TMP ▸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略溶于三氯甲烷,微溶于乙醇或丙酮,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23
抗菌增效剂
▸ 含氮杂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反应,本品加稀硫酸溶解
9
代表药物
▸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微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 药用品为左旋体;其消旋体氧氟沙星药效为本品的一半
10
代表药物
▸ 两性;药用品常用其盐酸盐或乳
酸盐
▸ 3-羧基-4-酮结构,易与钙、
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反应 生成配合物,从而减少吸收
▸ 叔胺结构:加丙二酸和醋酐溶

喹诺酮类抗菌药精品PPT课件

喹诺酮类抗菌药精品PPT课件

R1
R 1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 抗菌活性
• 抗G-(1962-1969年):萘啶酸、奥索利酸 、吡咯米酸 --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短
• 抗G+(1970-1977年):西诺沙星、吡哌 酸 --对肠道、尿路感染有效 --副作用少,在体内稳定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 抗菌活性
• 抗G+G-,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分 支杆菌有作用(1978年以后):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氟代喹诺酮类化合物 --可治疗包括上呼吸道在内的各系统感染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吸收、分布状况均佳
氧及羧基对活性 是不可缺少的
6位取代基对活性影响很重要, F>Cl>CN>=NH2>=H,F可比 H大30倍
HN
以引入哌嗪基活性最好, 其次为二甲氨基、甲基 及卤素,可增大抗菌谱
F
6 5
7
N
8
O
O
4 3
OH
1
N
2
基本母核,它必须 与芳环或杂环骈合
1位由烃基,环烃基取 代增加活性,其中以 乙基、氟乙基环丙基 取代最佳
F HN
N
O
O
OH
N
结构和化学名
• 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 基)-3-喹啉羧酸
• (1-Ethyl-6-fluoro-4-oxo-1,4-dihydro-7-(piperazin-1-yl)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O
O
F6
43
OH
HN
RNA核心
DNA Gysase螺旋酶 喹诺酮类药物
RNA核心 高度卷紧
喹诺酮类药物药效团示意图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后已出现细菌耐药性,其机制主
要是染色体突变,不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耐药机制: 有3种机制并存 • 细菌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扑异构酶变异,亲和力下降 • 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使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减少 • 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 •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大都相同,因此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 作用机制 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
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
• PAE较长 •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 不良反应较小
8
抗菌作用(第三代)
• 抗菌谱广 • G-菌: 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 金葡、链球——敏感 • 分枝: (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避免同服
•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CNS兴奋、惊厥的发
生率
• 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 避免
合用
19
常用药物特点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 血浓度较低 • 主要用于肠道、尿路感染, 亦可用于呼吸道、
二氢叶酸 FH2还原酶 四氢叶酸
– COOH
谷氨酸
H2N
SO2NH2
磺胺类 砜类

TMP 乙氨嘧啶 甲氨蝶呤
嘌呤 嘧啶
合成 蛋白质
35
根据作用原理, 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 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 不能
自己合成,
• 亲和力低5000-25000倍 • 同一机制 4.耐•药耐性药(性交叉)? • 酶提高识别力, 与磺胺亲和力 , 提高对PABA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和安全性课件共32页文档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和安全性课件共32页文档

减弱
长明显
增强G+作用
无CYP450抑制
明显增强G+作用 无氟,抗阳性菌作用强
无光毒性 低CNS毒性 副作用降低?
Ball P. JAC 2000; 46:17-24
不同细菌对左氧沙星的耐药情况
90 R%
80
70
60
50
40
30
30%
20
10
0 屎肠 溶葡 大肠 金葡 表葡 鲍曼 铜绿 粪肠 阴沟 弗枸 变形 克肺 产气 化链 志贺 嗜麦芽 流感 沙雷 肺球 沙门
≤0.03-1.0 0.12 0.5
% susceptibility
100 100 100 100 90 100
喹诺酮的特点和副作用
分代 I IIa
IIb IIIa IIIb

特点
副作用
仅用于泌感
G-作用强,G+作用有限
典型喹诺酮副作用
环丙对铜绿假单胞作用最强
增强G+作用,铜绿假单胞作用 光毒性和QT间期延
全泌
第四代: moxifloxacin gatifloxacin Sitafloxacin gemifloxacin
Isolates
S. pneumoniae CIP-S S. pneumoniae CIP-R H. influenzae M. catarrhalis S. aureus CIP-S S. aureus CIP-R P. aeruginosa CIP-S P. aeruginosa CIP-R M. pneumoniae
Cipro 1 64
0.016 0.03 0.5 >128 0.5 128
4
Oflo 2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单胞菌
肠杆菌
分支 杆菌
抗菌谱
非典型菌
不动杆 菌
革兰阳 性球菌
全国喹诺酮类耐药率
大肠杆菌耐药性增长最高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用性增长迅速 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淋球菌
耐药性发生机制
染色体基因突变
➢ 靶酶(细菌DNA回旋酶)结构改变 ➢ 胞浆膜通透性降低,对药物摄取量减少 ➢ 主动排出系统加强,促抗菌药外排
肾脏
5~7
2.9
95
肾脏
5~7
5.7
95
肾脏
8
2.8
95
肾脏
8
3.4
98
肾脏
9~10
3.1
﹥85
非肾脏
8
1.6
70
肾脏或非肾脏
人肺泡巨噬细胞
尿
和多形核白细胞
胎盘屏障(50-100%)
组织分布
骨组织(0.3-2倍)
脑脊液
前列腺(0.5-3倍)
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 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3 第三部分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伤寒、副伤寒
适应症
骨骼、皮肤软 组织感染
腹腔、胆道、 盆腔感染
肠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
尿路感染;
首选环丙沙星
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
诺氟沙星限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 的合理使用
2015.12.19
目录
1
药理学特征
2
抗菌谱及耐药性
3
临床应用
4
不良反应
5
合理使用
1 第一部

药理学特征
国际 分代
1
2a 2b 3a 3b
国内分代 1
(1962-1969年)
2
(1970-1979年)
3
(1980-1996年)
4
(1997-2004年)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抗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以下任一种酶而使细胞生长受阻,最终 导致细胞死亡。
DNA回旋酶对于细菌的复制、转录和修
复起决定性作用
G-
拓扑异构酶Ⅳ在细菌细胞壁分裂过程中 对染色体的分裂起关键作用 G+
浓度依赖性药物
杀菌作用
评价参数
提高Cmax
给药频次
小结
特点
1
2
3
4
5
2 第二部

抗菌谱及耐药性
厌氧 菌
床疗效高,耐受性好。
药动学参数
药名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洛美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吉米沙星
口服剂量 (mg)
400 500 400 500 400 400 400 320
T1/2
(h)
3.5~5
Cmax 生物利用度
(μg/ml)
(%)
1.5
80
消除途径 非肾脏
3~5
2.4
70
抗结核: 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 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2004年
2008年
2009年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
办医政发3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
医发48号
➢ 2007年IDSA/ATS成人CAP指南:有基础疾病或最近使用 过抗生素、大环内酯耐药肺链感染率较高地区:单用呼吸 FQNs或新大环内酯+β-内酰胺类。
HAP
➢ 无MDR危险因素早发性HAP初始经验治疗:可选呼吸 FQNs或环丙沙星
➢ 有MDR危险因素晚发性HAP初始经验治疗:抗铜绿假单胞 菌活性的FQNs(联合用药),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嗜 肺军团菌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加替沙星,曲伐沙星 莫西沙星
吉米沙星
保留了三代抗G-的活性,对G+和铜 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对 厌氧菌有效;对目前耐药最严重的肺 炎链球菌有非常好的疗效,并具有明 显抗菌后效应。
4
5
(2000年-至今)
加雷沙星
对多重耐药菌,尤其是耐喹诺酮的肺 炎链球菌和其它主要的社区致病菌, 具有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佳,临
萘啶酸、奥索利酸 吡咯米酸
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 短、已被淘汰
吡哌酸、西诺沙星
对G-、部分G+都有效,血药浓度低 ,仅限于治疗肠道和尿路感染,已少

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 丙沙星,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血药浓度增加,T1/2较长。对G-抗菌 谱更广,G+作用增强,对衣原体、 支原体、军团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
质粒介导的耐药
防止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发展
1.应有明确 的应用指征
2.减少无依 据预防用药
3.正规治疗72h 后疗效评价
4.防止诱发 耐药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干预措施
▪慎重经验用药
▪ 暂停该类药物 的临床应用
30%
40%
50%
75%
▪及时将预警
▪参照药敏试 验结果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 办医政发〔2009〕38号
特殊诊疗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 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选用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可考虑氟喹诺酮类。 输尿管镜和膀胱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震波碎石术: ➢ 术前尿液检查无菌者,通常不需预防用药。 ➢ 但对于高龄、免疫缺陷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 A 组溶血 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和鼻窦炎 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 肺炎,此外亦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 染。
呼吸系统感染
CAP
➢ 不建议将呼吸FQNs作为一线用药,可用于二代头孢、青霉 素类药物过敏或耐药的感染。
美国感染病学会公布 预防手术感染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推荐预防药物为氟喹酮类 ➢ 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及经皮肾镜
手术,推荐预防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 酮类。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 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应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 用。
本类药物已不再推荐用于淋球菌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 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 染。
其他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肠道感染和伤寒
伤寒沙门菌感染
志贺菌属、非伤寒沙成门人菌患属者、首副溶血弧菌等所致成人肠道
感染。
选氟喹诺酮
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
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莫西沙星可单药治疗轻 症复杂性腹腔感染。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 MRSA 对本类药物耐药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