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共栖现象,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动物共栖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共栖现象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实例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共栖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动物共栖实例讲解。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动物共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共栖现象?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意义?2. 知识讲解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共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共栖现象,并分析这些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
小组内讨论,并选代表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共栖现象,如蜜蜂与花、苍蝇与腐肉等,引导学生理解共栖现象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分析共栖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七、教学内容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共栖现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共栖现象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八、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共栖现象的实例。
2. 让学生动手制作关于共栖现象的展板或手抄报。
3. 开展关于共栖现象的演讲比赛或写作活动。
(完整word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增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增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难点:领悟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和拟人化手法,体会共栖现象的有趣。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卡,搜集其他生物共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篇选读课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现象。
二、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词语。
xī méng qū zhǎo zé cán zhā犀牛虻蛆沼泽残渣zhòu zhě fèng tī fū luǎn yù chú皱褶缝剔牙孵卵育雏2.说说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共栖的现象。
三、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2)它们是怎样共栖的?(3)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4)你从课文的哪些描绘中感受到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2.出示方法提示:自学方法:朗读法、自问自答法、列表法、图示法、解说法.四、小组合作。
1.合作完成以下表格.2。
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选读感兴趣的段落,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解决哪些问题?3。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4.小组长组织组员选择一组动物共栖现象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精彩展示1.各小组展示填表情况,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达成共识.2.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选派代表谈谈读后的感受。
老师和其余同学可以点评或补充。
3. 指派准备充分的小组上台表演课本剧,老师和其余同学相机点评。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及其共栖方式。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及其共栖方式。
教学难点:1. 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共栖现象。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共生现象。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及其共栖方式。
环节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环节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共栖现象。
2.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环节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共栖现象的认识和体会。
三、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共栖现象的图片,并写上说明。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家长反馈意见。
六、教学内容拓展环节一:共栖现象的应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共栖现象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共栖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环节二:共栖现象与人类生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学生举例说明共栖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七、课堂互动游戏环节一:共栖现象知多少1. 教师设计一个关于共栖现象的互动游戏,如问答、填空等。
2. 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二:共栖现象我来秀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共栖动物,扮演相应的角色。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大班教案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共栖现象,知道共栖现象是不同物种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
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共栖现象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共栖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共栖现象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 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共栖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记录卡、画笔等绘画工具。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共栖动物的例子,如犀牛和鸟、海葵和小丑鱼等,引导幼儿观察和关注共栖现象。
2. 讲解:教师讲解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其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共栖现象。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一些共栖动物的特点,如外观、生活习性等。
4. 操作:让幼儿通过绘画、记录卡等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共栖动物。
5. 讨论: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共栖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共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6. 总结:教师总结共栖现象的特点和意义,强调共栖现象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7. 延伸:让幼儿课后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共栖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8.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共栖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共栖现象。
2. 运用观察法,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描述共栖动物的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 利用记录法,让幼儿通过绘画、记录卡等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共栖动物。
5. 运用家园合作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共栖现象。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7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篇1《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所对应的单元是四下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什么是共栖现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第三,。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还是以精读课文来对待的。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列举的三组动物共鸣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情景。
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四、教学难点: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学生预习要求。
1、看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以及文中相关动物的图片。
2、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组别谁和谁共栖共栖的原因第一对第二对第三对七、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导入新课,读题激疑:1、解释“共栖”的意思,2、教师整理问题(从题目入手总领文章主要内容)检查预习1、字词:第一组词语:沼泽虻蛆残渣剔牙育雏寝食不安第二组词语:皱褶缝皮肤薄吸血着地照看2、句子: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
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
3、出示课前预习的表格课文都讲了些哪些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它们为什么会共栖在一起?了解文章结构,引出题眼1、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预习,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点:1. 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共栖现象对动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实例。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 PPT课件:介绍共栖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视频材料:播放有关共栖现象的短视频。
3.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动物图片和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和视频材料。
2. 电脑:用于播放视频材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习性吗?”Step 2: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实例。
Step 3: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动物图片和相关信息。
2. 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并讨论共栖现象对动物的意义。
Step 4:视频材料观看(5分钟)1. 播放有关共栖现象的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共栖现象。
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共栖现象的特点和意义。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利用PPT课件总结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 提问:“你们认为共栖现象对动物有什么意义?”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有关动物共栖现象的资料,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共栖现象的理解。
利用视频材料和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共栖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设置,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理解文章中提到的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共栖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文章《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内容。
2.分析文章中展现的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文章中较为复杂的动物共栖现象。
2.通过阅读理解,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进行文字表达。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阅读(40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入动物共栖现象的主题。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
第二课时:细节阅读与思考(4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记录文章中描述的不同动物之间的共生现象。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各种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语言表达与展示(4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读后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并相互交流。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并指导学生改进。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经过以上教学,学生在动物共栖现象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拓展,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部分动物共栖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共栖”等词语;(2)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来获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来获取知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生字词;(2)搜集动物共栖现象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动物共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动物共栖现象的信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物共栖现象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动物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动物共栖实例进行分析;(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意见。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共栖现象的意义;(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栖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汇报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理解程度。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及其特点;2.探究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3.了解各种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PPT制作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在黑板上写下“动物共栖现象”四个字,并请学生围绕该词发表一下自己对它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在一起出现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种现象。
二、知识讲授(10分钟)1.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等素材,简要介绍一下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分析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
三、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1.分小组讨论,根据自己身边见到的动物共栖现象,回答以下问题:a.你们身边有哪些动物常常共栖在一起?b.你们认为它们为什么会选择共栖?c.它们是否能够互相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或帮助?2.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补充。
四、案例解析与总结(15分钟)1.选择几个典型的动物共栖现象作为案例,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2.进行小结,总结出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和特点。
五、小组表演(2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共栖现象进行表演。
2.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选择进行情景再现,模拟动物的行为和互动等等。
3.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请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和点评。
六、课堂作业(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整理当天所学内容,制作一个PPT或写一篇小论文,总结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并了解动物共栖现象,增强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小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和课后的作业,学生们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构建PPT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认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分析共栖动物对彼此双方的好处。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享,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认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例,分析共栖动物对彼此双方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共栖动物的图片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共栖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共栖现象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共栖现象吗?”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即两种或多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利益的现象。
教师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如海马和海葵、蚂蚁和蚜虫等。
3. 观察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一些共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共栖动物对彼此双方的好处。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 小组合作:教师assign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择一种共栖动物,并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资料,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所选共栖动物的介绍。
5. 分享和总结: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共栖动物的特点和共栖现象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栖动物对彼此双方的好处,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的动植物,发现可能的共栖现象。
2. 学生write down their findings and reflect on the importance of symbiosis in nature.六、教学拓展: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共栖动物,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共栖现象?”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兴趣。
2. 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的奇特生活方式。
2. 解释共栖现象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3. 强调共栖现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共栖关系的动物实例。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共栖现象的了解和观察。
3.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动物的优势和意义。
第二章:共生关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共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
教学内容:1. 解释共生关系的概念: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2. 区分三种共生关系:互利共生、共栖和寄生。
3.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实例。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共生关系类型。
3.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共生关系对参与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共栖现象的例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典型的动物共栖现象例子。
2. 学生能够分析共栖现象对动物的优势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典型的动物共栖现象例子,如蚂蚁和蚜虫。
2. 分析共栖现象对动物的优势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共栖现象例子。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共栖现象例子的观察和理解。
3.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动物的优势和意义。
第四章:共栖现象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共栖现象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分析共栖现象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意义的理解。
2.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让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共栖现象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实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PPT中的动物共栖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共栖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共栖现象吗?请大家谈谈对共栖现象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共栖现象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PPT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共栖现象。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共栖现象的规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共栖现象的特点及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动物共栖现象的画作,并在画作下面简要描述共栖关系。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知识,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3. 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6篇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6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__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自然段。
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
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附:板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2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一种有趣现象——共栖。
课文讲述了生物的三种共栖现象(犀牛鸟和犀牛、燕千鸟和鳄鱼、百舌鸟和金黄鼠)。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栖、缝、薄”等6个多音字,理解“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等词语,并进行积累;2、正确、流利朗读有趣的句子,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通过字里行间的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探索自然中奇妙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引导:同学们,精彩的动物世界开始了——一、播放影片,揭题导入:1、看了刚才的影片,你觉得动物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有趣的世界,了解它们的共栖现象。
齐读课题: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3、读课题,正音:共栖聪明的同学,读了课题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问题,你们有吗?教师整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带这问题,自主读文。
师: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
请同学们再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字词读准了,把句子读顺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
2、检查字词:师: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
第一组词语:沼泽虻蛆残渣剔牙育雏寝食不安第二组词语:皱褶缝皮肤薄吸血着地照看3、出示句子: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
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
三、围绕问题,自主研读:师:听着我们班同学的热情朗读,就知道我们404班有一群爱学习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奉化尔仪小学王雪琼【教材分析】《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是与四下第三单元相对应的一篇选学课文。
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文章结构清晰的科普说明文,以总分结构像我们介绍了三组动物共栖现象: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牙签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以及他们的共栖原因。
为了把握课文的这一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文本,概括内容,培养学生提取、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借用表格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把这种有趣的共栖现象向我们介绍清楚的。
作为第二学段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它的一大特点,而文中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也为四年级学生谋篇构段的习作表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堂中也可以由此做相应的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因此围绕“基于言语思维下课堂核心练习的筛选”这一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定了两个核心教学内容:一、借助表格进行关键词句的筛选、提取和整合,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二、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能利用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认识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共栖”一词的意思,并随文识字。
2.能借助表格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借助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尝试迁移练习。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表格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借助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尝试迁移练习。
【课前预习单】1.我会读:蝇虻蛆沼泽犀牛褶皱残渣剔牙凶猛强大弱小无比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寝食不安孵卵育雏2.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能共栖的原因是什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顺学而导1.板书课题,读题,理解什么是“共栖”。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打开课本到166页,老师已经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共栖”,你会读吗?小火车开起来、一起读。
栖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鸟停在树上。
②居住、停留的意思。
在这里“栖”应该选择第几种意思?咱们预习过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你知道什么是共栖吗?(共是共同,只有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才能叫共栖。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个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其实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能帮助我们理解“共栖”这个词语,快速读读这一段,你能找到这两个词语吗?(板书: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朝就是早上,夕就是傍晚,从早到晚都友好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共栖。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所在的这句话。
出示: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从这段话来看,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哪类动物?随机出示词语:凶猛强大弱小无比巨兽小雀同学们,你们看,从性情上来看,一种凶猛强大,一种——弱小无比,从体形和种类上来说,一种是巨兽,一种是小雀,两者差别很大,所以课文中说他们是水火不不相容的,然而他们却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动物世界可真是充满了奇趣。
3.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男同学读蓝色字体,女同学读红色字体,其他地方老师来读。
那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呢?二、出示表格,梳理内容1.初读,明确三组共栖动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共栖现象?把这些动物的名字圈一圈,并填到表格的左边一列。
(反馈)发现没有,他们分别来自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啊,每一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一组共栖动物,老师已经把三组动物的名称填在了表格里,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吗?(明确三组动物: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与金黄鼠)共栖动物共栖原因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表格,我们知道了课文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三组动物的共栖现象,看看这些动物的名字想想他们他们的模样,你有什么发现吗?你们看,犀牛和鳄鱼这两种动物都是凶猛强大的,犀牛鸟和燕千鸟都是——弱小无比的,百舌鸟是鸟类,金黄鼠是鼠类,都是看似水火不相容的动物,怎么就能和睦相处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2.自由读读这段话,找一找犀牛和犀牛鸟共栖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最关键的句子划出来。
(抓关键句、关键词进行概括)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重要的句子(你找的句子很长,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换句话说就是犀牛鸟能为犀牛——,那么与此同时,犀牛鸟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是啊,因为犀牛能为犀牛鸟提供食物,而犀牛鸟能为犀牛捉虫、放哨,他们之间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所以才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出示表格,师生共填犀牛与犀牛鸟的共栖原因。
)共栖动物共栖原因犀牛和犀牛鸟犀牛为犀牛鸟提供食物,犀牛鸟为犀牛捉虫、放哨。
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3.接下来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先找关键句再概括的方法去读读3、4自然段找找后面两组动物的共栖原因,也像老师一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4.反馈,对照,修改表格。
共栖动物共栖原因犀牛和犀牛鸟犀牛为犀牛鸟提供食物;犀牛鸟为犀牛捉虫、放哨。
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又用简洁的语言读懂了这三组动物之间的共栖原因。
发现没有,其实这三组动物的共栖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
原来是因为存在着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关系,所以即使是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动物,也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他们之间这种有趣的现象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三、关注表达,了解构段特点1.指名分层读第二自然段,初步引导发现构段特点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次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读这段话。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们的朗读内容。
说说你的理由。
(前面先说犀牛如何庞大,并引出与他共栖的动物——犀牛鸟,并简单描绘了他们共栖时的——画面,接着说明了这两种动物能够共栖的原因。
这段介绍犀牛和犀牛鸟共栖现象的话就是由这样两部分内容组成的。
正如表格中的左右两部分)2.关注表达,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师过渡:而课题中说这种共栖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就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这段话,把你认为读来十分有趣的句子划下来。
预设句子: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犀牛,身长约5米,高2米,重1吨以上,巨大的头上长着锐利无比的角。
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1)感受作者的具体描写(或列数字、作比较)预设:这犀牛是什么样的?多长?有我们三分之二个教室那么长;多高?都快接近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了;至少一吨,这犀牛可真是凶猛强大呢!你能读出它的形象吗?师:连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的动物,可它却任由一种黑色的小鸟蹦来跳去,你们看,这一大一小,一强一弱,一个笨重一个灵巧,看似水火不容,竟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多么有趣啊!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你们看,这两句话中,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动物之间的对比描写向我们再现了犀牛庞大、凶猛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本文作为科普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板书:准确严谨)你还找到了哪些有趣的句子。
难怪作者在课题中说——(2)通过拟人化的动作描写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交流反馈:寝食不安、放哨、报警通常,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些让我们读来十分有趣的句子也都体现科普说明文另一个语言特点,那就是生动有趣。
(板书:生动有趣)小结:你们看,这段话中,作者就是用生动有趣、科学准确的语言先写了犀牛和犀牛鸟的共栖画面,接着解释了它们的共栖原因。
⑶关注“原来”,了解文章构段特点。
那么,这两部分的内容作者是怎么把他们连成一段话的呢?把原来这个词圈一圈。
其实不仅这一段,课文3、4自然段也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四、迁移练习,结束课堂1.给句子排序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通过表格不仅知道了课文写了些什么,还知道了作者是怎么将他们表达出来的。
课的最后啊,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礼物就藏在了课桌的信封里。
赶紧打开看看吧!信封里有几个打乱了顺序的句子,是课外一组关于鲨鱼和向导鱼共栖现象的介绍,能干的小朋友能不能仿照着课文的介绍来给他们排排序。
出示句子:形影不离的鲨鱼和向导鱼()奇怪的是,它身边却经常跟随着一群身长不过30厘米的小家伙——向导鱼。
()鲨鱼为海中霸王,生性凶猛且专食其他鱼类。
()而向导鱼呢,则捡拾鲨鱼吃剩下的残渣。
()鲨鱼为什么能容忍向导鱼生活在其身边而不食之呢?()它们之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关系。
()向导鱼为鲨鱼作向导,把它引到群鱼聚集的海面,让鲨鱼吞食那些无辜的同类。
()原来,2.说说你这样排序的原因。
3.结束课堂同学们,其实像文中这样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海葵和双锯鱼共栖;文鸟和野蜂共栖;珊瑚虫和星虫共栖。
这些动物之间因为互相帮助互相依赖而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课后大家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板书: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凶猛强大弱小无比巨兽小雀朝夕与共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