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农业上主要害虫-地下害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成虫
灯光诱杀。蝼蛄和有些种类的金龟甲、叩头甲 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 堆草诱杀。细胸叩头甲对新枯萎的杂草有极强 的趋性,可采用堆草诱杀。 人工挖杀蝼蛄。
团粒结构、含盐量、有机质等与三类地下害虫发生的密度有很大 的关系。蝼蛄在沿河含盐碱低洼的粉沙土中密度最大。大多蛴螬 和细胸金针虫在有机质多的淤泥地为害严重。沟金针虫、棕色鳃 金龟、黑皱鳃金龟等都在高燥含有机质少的粉沙壤土虫口密度大。
蝼蛄、蛴螬、金针虫类发生 与环境的关系
与植被、饲料的关系
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三类地 下害虫均喜食的植物,因而小麦、玉米、高梁受害普遍严重。大 黑鳃金龟还喜食大豆、花生,但金针虫、蝼蛄和有些蛴螬不喜食, 也不喜食棉花、油菜、芝麻、辣椒等,因此前茬种类与地下害虫 发生量有密切的关系。
为害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均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 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把茎秆咬断或扯成乱麻状, 使幼苗萎蔫而死,造成作物缺苗断垄。蝼蛄在 表土层活动时,由于它们来往穿行,造成纵横 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导致幼苗因失水干 枯而死。华北有“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的农谚,说明其穿行比直接咬食造成损失更为 严重。在稻区,田边和当落水晒田时,稻苗常 遭蝼蛄咬断,造成枯死苗或白穗。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的总称。我国 已记载的有200多种,常见为害农作物的有 以下几种: 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hius 细胸金针虫 Aguikotes Miwa 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s
金针虫的食性很杂 其成虫叩头虫在地上部分活动的时
。
间不长,只能吃一些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并无严 重的为害。而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小麦、玉 米、高粱、谷子、甘薯、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 苗等。
蝼蛄类:分布与为害
东方蝼蛄,是世界性大害虫,在亚洲、非洲、欧 洲普遍发生。在我国亦属全国性害虫各地均有分 布。但以南方受害较重。 华北蝼蛄,在国外,西伯利亚、土耳其等地区有 发生;在国内,北方各省受害较重,如江苏(苏 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 新疆以及辽宁和吉林的西部。 普通蝼蛄,在国外,欧洲、中亚有发生,国内只 在新疆有发生。 台湾蝼蛄,发生在我国台湾、广东和广西等省 (区)。
习性
趋光性。 趋化性。蝼蛄对香、甜等物质特别嗜好, 对煮至半熟的谷子、种子、炒香的豆饼, 麦麸等很喜好。 趋粪性。蝼蛄对马粪等未腐烂有机质, 也具有趋性。 喜湿性。俗话说“蝼蛄跑湿不跑干”, 蝼蛄喜欢在潮湿的土中生活。
蛴螬类:种类和为害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我国已记载的 有100多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主要有: 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暗黑鳃金龟 H. parallela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棕色鳃金龟、黄毛鳃金龟、黄褐丽金龟等等 蛴螬是我国农作物上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其主要 为害种类因各地气候、土质、地势、作物的不同而 有差异,而且同一地区多种混合发生。大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发生。 山东省最近几年暗黑发生严重。
与耕作条件的关系
深翻土,精耕细作地块的地下害 虫一般发生为害较轻。耕作对地下害虫不仅有机械杀伤作用,而 且夏翻或冬翻可将休眠的虫态翻至土表,提供鸟兽啄食和曝晒或 冻死。如套种田翻犁次数少,苜蓿地长期不翻犁,金针虫和蛴螬 等虫口密度大,为害重。
蝼蛄 蛴螬 金针虫类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深翻土壤,精耕细作,可压低虫口12-30%。 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调整茬口,进行轮作, 有条件最好实行稻麦轮作。 施用腐熟圈肥,改良盐碱地等措施,可减轻蝼 蛄和蛴螬等害虫的为害。 水浇地可结合作物生长的需要适当灌溉,能抑 制地下害虫的为害。 适当调整作物播期可减轻受害。
成虫:中型稍大,体呈黑色或黑褐色,触角10节,鳃片部3节呈黄褐或赤 褐色,鞘翅呈长椭圆形,鞘翅黑色,每侧有4条明显的纵肋。前足胫节外 齿3个,内方距1根。雄性前臀节腹板中间具明显的三角形凹坑;雌性前臀 节腹板中间无三角形凹坑。 卵:初产时长椭圆形,白色略带绿色光泽,发育后期呈圆形,洁白色,有 光泽。 幼虫:中型稍大,头部前顶毛每侧各3根成纵列,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14 -21根,前侧褶区发达,折面粗大明显。肛门孔呈三射裂缝状,在肛腹片 后部复毛区中间无刺毛列,只有钩状毛,钩状毛群由肛门孔处开始,向前 延伸到肛腹片后部前边1/3处。 蛹为裸蛹。尾部近三角形,向上翘起,两尾角呈锐角岔开,雄外生殖器阳茎 被阳基侧突完全包围在其中间;雌蛹生殖孔,位于臀节腹面近基缘中部, 其两侧各具一略呈方形的骨片。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60%或75%辛硫磷乳油拌;25 %辛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拌
种;20%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 药剂拌种一定要做到,拌药量准确,种子着药均匀,要特别注意人畜安 全,按农药操作规程办事。
毒谷、毒饵
辛硫磷 、甲基异柳磷拌种前药剂加水量为种子量的5- 7%左右,拌种时均匀喷洒搅拌;拌种后堆闷4-8小时。
若虫 卵
蝼蛄类:生活史和习性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生活史较长,均以成虫或 若虫越冬。
华北蝼蛄约需3年左右才能完成1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6 月上、中旬开始产卵,7月初孵化。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 散为害,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次春越冬若虫恢复活 动继续为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又进入越冬。第三年春又活动 危害,夏季若虫羽化为成虫,即以成虫越冬。若虫的各龄的历期 不一,1-2龄约各为3天,3龄5-10天,4龄8-14天,5-6龄各 为10-15天,7龄15-20天,8龄以上除越冬情况外,每龄约需 20-30天,羽化前末龄约需50-70天。 东方蝼蛄的生活史稍短,华中及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华北和东北 约需2年左右一代。
蛴螬类:生活史和习性
大黑2年完成一带,暗黑1年完成一代 金龟子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因种类和所处 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多数金龟子是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牲畜粪、腐烂的有机物有招引成虫产卵的作用 成虫有伪死性 土壤湿润疏松、背风向阳的地方,着卵量较大 卵是散产,在田间呈核心型分布
金针虫类:种类和为害
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种类
我国地下害虫共70余种,隶属8目20科,主要有: 蛴螬 跳甲 地老虎 根叶甲 蝼蛄 拟地甲 金针虫 蟋蟀 根蛆 象甲 珠绵蚧 根蚜 白蚁 根蝽 大蚊 跳虫 其中以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为害最严重.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
东方蝼蛄除新疆、西藏外均有分布,以南方各省 发生较重; 华北蝼蛄以华北、内蒙、新疆、辽宁、吉林受 害较重; 根蛆主要在华北、西北、东北、内蒙等地发生; 沟金针虫在华北、西北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地老虎在我国南北方普遍发生。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形态比较
虫期 特征 成虫
体长 腹部 后足 后足 体色 腹部
华北蝼蛄
39-45mm 近圆筒形 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 消失 5-6龄以上同成虫 黄褐 近圆筒形 卵色较浅,孵化前呈暗 灰色
东方蝼蛄
29-31mm 近纺锤形 有棘3-4个 2-3龄以上同成虫 灰黑 近纺锤形 卵色较深,孵化 前呈暗褐色或暗 紫色
为害
蛴螬类食性杂,幼虫可为害豆科、禾本科、 薯类、蔬菜和野生植物,达31科,78种 之多。植物受金龟子成虫、幼虫为害后, 不仅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严重时常造成 毁灭性的灾害。蛴螬可食害萌发的种子、 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常造成 幼苗枯死,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
形态特征—大黑鳃金龟
尾节 双铗状
圆锥形
近圆锥形,末 端有3个小齿突
金针虫类:生活史和习性
金针虫类的生活史很长,常需2—5年才能完成 1代,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 度因地 区和虫态不同,约在20-85厘米间。 在整个生活史中,以幼虫期最长。沟金针虫约 需3年完成1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 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 天躲在麦田或田间杂草中和土块下,夜出活动 交配。雌虫不能飞行行动迟缓,无趋光性,雄 虫飞行力较强,夜晚多在麦苗上活动停留。
药剂土壤处理
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1.5公斤,均匀撒到全 田,随撒随耙,立即耙入土中。
药剂灌根
利用20%好年冬乳油1500倍液对金针虫有特效,同时可兼 治其他地下害虫。
生物防治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国都已筛选出本国的乳状菌及 其变种,并用于金龟子幼虫的防治。在美国乳状菌制剂Doom和 Japidemic已做商品出售。防治用量是每23平方米(约为209平方 尺)用0.05公斤乳状菌粉,这种菌粉每克含有1╳109活孢子,防 治效果一般为60—80%。
金针虫类:分布
沟金针虫:主要为害区南达长江流域沿岸,北至东北
地区南部、内蒙古,西至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又 以旱作区域中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粉砂壤土 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
细胸金针虫:分布也很广,南达淮河流域,北至东北
地区的北部.以及西北地区都有为害,但以水浇地、较湿的 低洼过水地、黄河沿岸的淤地、有机质较多的粘土地带为 害较重。
第二部分 农业上主要害虫 的治理
第七章 主要栽培植物地下害虫
及防治要点
地下害虫概述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中,危害 农作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地下害虫的种类多,分布广,危害损失大。地 下害虫亦称土栖害虫或土壤害虫,取食大田.蔬 菜.林木.果树.草坪.观赏植物等的地下部分(种 子.根.茎)和地上部靠近地面的嫩茎.造成缺苗断 垄. 地下害虫潜伏为害,不易及时发现,为害较长,增 加了治理上的困难,成为农林生产上的严重障碍.
褐纹金针虫:在华北地区常与细胸金针虫混合发生,
其分布特性相似,以水浇地发生较多,如山西汾河沿岸的 灌溉地区等.
金针虫类:形态特征
特征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褐纹金针虫
体长 20-30mm
体色 金黄色 体形
宽而扁,胸腹背 中线处有一条略 凹的纵沟
20-23mm
淡黄色
20-22mm
茶褐色
细而长,圆筒形, 细长略扁,第二 胸节至第8腹节每 如锥状,背中线 无纵沟 节的前缘两侧具 有细刻纹构成的 半月形褐色斑
成虫产卵习性wk.baidu.com
东方蝼蛄多在沿河、池埂、沟渠附近产卵。产 卵后窝口用杂草或虚土堵塞,即能隐蔽,又通 风透气,且便于若虫破草而出。雌成虫便守卫 在距卵室3—5厘米的一侧。每个卵室内所产的 卵数不尽相同。 华北蝼蛄多在轻盐碱地内的缺苗断垄、无植被 覆盖的高燥向阳、地埂畦堰附近或路边、渠边 和松软油渍状土壤里产卵。
蝼蛄、蛴螬、金针虫类发生 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的温度能影响金针虫、蛴螬、蝼蛄 在土中的垂直移动和为害时期。一般来说,当
10厘米处温度达3-6℃时,幼虫和成虫开始活动;土温在12- 20℃时处于为害盛期;夏季土温超过22℃以上向土壤下层移动, 越夏;秋末冬初土温8℃以下时又开始下移准备越冬。
与地势、土质的关系。地形、地势、土壤粒子大小、
发生特点
寄主范围广 多种植物 生活周期长 金龟甲、叩头甲、拟地
甲、蝼蛄类等的生活周期都很长。一般 的少则一年发生一代,多则2-3年发生1 代,甚至生活周期更长。根蚜、根蛆 短
土壤与地下害虫关系密切
蝼蛄类
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东方蝼蛄 G. orientalis 普通蝼蛄 G. gryllotalpa 台湾蝼蛄 G.formo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