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七章 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情境模拟: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旅游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不仅仅追求五味调和之美,还有对色、香、味、形、器、境综合之美的偏好,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审美文化特性。中国烹饪素有“吃的艺术”、“吃的美学”之称。色、香、味、形、器、境诸美的和谐统一,使饮食活动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而且具有明显的审美欣赏、审美体验的价值,而烹饪与宴饮的设计与安排则有着艺术创造的意义。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国饮食文化,因而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关于饮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用科学眼光来看,饮食活动的产生应该是从人类吃熟食开始的。
教 案
授课题目
项目八旅游饮食文化之饮食文化概述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讲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所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提升文化品味。
重点难点及
解决办法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难点: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食文化的成因;掌握食文化的特色。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中国四大菜系并讲出代表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提升文化品味。
重点难点及
解决办法
重点: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难点:中国四大菜系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视频欣赏,针对性练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饮食文化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影响。
2. 各地特色美食介绍介绍北京、四川、广东、江苏等地的特色美食,包括宫廷菜肴、民间小吃等。
3. 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哲学、养生等观念。
4. 饮食文化审美鉴赏让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5. 实践环节:制作特色美食学生分组制作北京烤鸭、麻婆豆腐、广东点心等特色美食,体验饮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地域差异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特色美食的来历、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特色美食,增强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特色美食制作手册。
2. 图片:各地特色美食图片、饮食文化相关场景图片。
3. 视频:特色美食制作过程、饮食文化纪录片。
4. 食材:北京烤鸭、麻婆豆腐、广东点心等特色美食的原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特色美食制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制作技巧、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论文或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4. 综合测评: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和课后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特色美食图片,引发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饮食文化概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影响。
3. 分析各地特色美食:讲解北京烤鸭、麻婆豆腐、广东点心等特色美食的来历、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文化讲稿 第七章 饮食文化
第七章旅游饮食文化学习任务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掌握饮食文化的特征;掌握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各地的特色风味;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渊源和酒礼,掌握酒的类型;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及茶艺、茶道,掌握中国茶的种类。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一) 饮食文化的含义中国饮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二、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饮食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中华食文化》教案
《中华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
2.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主要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并了解其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等,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2. 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
2. 教学难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内涵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具体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及饮食文化礼仪与习俗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美食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介绍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具体实例,如饮食顺序、餐桌礼仪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实际应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餐馆或食品市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实际情况。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餐饮业专家或文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3. 举办美食节:组织一次校园美食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中国菜品,增进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饮食文化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3.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北方地区的面食南方地区的米食各地的特色小吃3. 中国的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饮食健康与养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概述、各地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文化体验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2. 课件: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饮食文化概述,让学生了解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特点3. 案例分析: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国各地特色美食,让学生了解并品尝各地的饮食习惯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文化体验,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六、教学内容1. 饮食文化与社会习俗节日饮食习俗人生礼仪饮食习俗2. 饮食与地域文化地形、气候对饮食的影响地域特色饮食文化3. 饮食与文化交流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外来饮食在中国的发展七、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对比各地饮食习俗,让学生了解地域差异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饮食文化在社交场合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饮食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八、教学准备1. 教材:《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2. 课件:饮食文化与社会习俗、饮食与地域文化、饮食与文化交流的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饮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饮食文化与社会习俗,让学生了解饮食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各地饮食习俗,让学生了解地域差异和特色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饮食文化在社交场合的应用,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5. 课堂互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讨论饮食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补充说明: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礼仪和价值观。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
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强
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②代表菜:松鼠桂鱼、碧螺虾仁、叫花鸡、太湖银鱼、清炖蟹风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霸王别姬、羊方藏鱼等。
3.粤菜
①特点:选料广博奇杂、菜肴新颖奇异而闻名全国,尤其是对“蛇”的制作更有独到之处。
②代表菜:龙虎斗、白灼海虾、脆皮乳猪、白云猪手、太爷鸡等
江西山东:江西麦糊烧,山东煎饼
3.华中华南
河南:开封灌汤包、河南烩面、糊面条、洛阳牡丹饼
湖北湖南:武汉热干面、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长沙臭豆腐、浏阳茴饼
广东广西:马蹄糕、娥姐粉果、虾饺、肠粉,桂林马肉米粉
海南台湾:海南竹筒饭,台湾凤梨酥、太阳饼、担仔面
4.西南西北
重庆四川:担担面、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
2.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名茶、名酒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增加专业理论素养。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各主要地方菜系的特色和代表名菜
2.熟悉和掌握中国茶和酒的分类及产地、特色
教学难点
合理总结梳理各菜系及地方风味小吃的基本情况,对各个地方菜系的知识点进行区分和整理。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四大菜系
1.鲁菜
①特点:调味醇正,口味偏于咸鲜美,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
烹调技法以爆、扒技法独特而驰名。
善用酱、葱、蒜调味和用清汤、奶汤增鲜。
②代表菜:糖醋鲤鱼、德州扒鸡、九转大肠、葱烧海参、清蒸加吉鱼、清汤燕菜、油爆海螺、海米珍珠笋、燕窝四大件等。
2.苏菜
①特点: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
4.川菜
①特点: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尤以味型多样、变化巧妙而著称。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饮食文化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主要特色美食3.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介绍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各地特色美食图片3. 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如:讲究食材、讲究烹饪技艺、注重营养搭配等。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如:体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展示各地特色美食图片,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特色美食,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一、作业分享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及其文化故事。
2. 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各地特色美食的特色之处。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如: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等。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的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地的特色美食制作过程。
2.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全班进行品尝和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的特点。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饮食文化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特色1.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特色第二章:中国饮食器具与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器具的种类与功能掌握中国饮食器具的文化内涵认识中国饮食器具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器具的种类与功能中国饮食器具的文化内涵中国饮食器具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菜肴与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菜肴的分类与特点掌握中国菜肴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认识中国各地菜肴的差异与特色3.2 教学内容:中国菜肴的分类与特点中国菜肴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中国各地菜肴的差异与特色第四章:中国饮食礼仪与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礼仪的基本规范与特点掌握中国饮食礼仪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中国饮食礼仪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礼仪的基本规范与特点中国饮食礼仪的意义与作用中国饮食礼仪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五章:中国茶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茶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茶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认识中国茶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5.2 教学内容:中国茶的种类与特点中国茶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中国茶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教案章节:第六章至第十章第六章:地方特色美食与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认识地方特色美食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中国各地特色美食的种类与特点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美食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节日饮食与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与特点掌握节日饮食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认识节日饮食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与特点节日饮食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节日饮食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八章:饮食与健康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与健康的关联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则与方法认识饮食与健康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与健康的关联合理膳食的原则与方法饮食与健康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九章:饮食与社交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在社交场合的应用与特点掌握饮食社交的礼仪与技巧认识饮食与社交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在社交场合的应用与特点饮食社交的礼仪与技巧饮食与社交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十章:饮食文化产业与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特点掌握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认识饮食文化产业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特点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饮食文化产业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教案章节: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第十一章: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11.1 教学目标:了解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认识饮食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11.2 教学内容: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饮食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第十二章:外国饮食文化简介12.1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差异掌握外国饮食文化的主要代表与特色认识外国饮食文化对全球饮食文化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外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差异外国饮食文化的主要代表与特色外国饮食文化对全球饮食文化的影响第十三章:饮食文化创新与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饮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与方法掌握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机遇认识饮食文化产业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13.2 教学内容:饮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与方法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机遇饮食文化产业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饮食文化研究与教育14.1 教学目标:了解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掌握饮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识饮食文化研究与教育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14.2 教学内容: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饮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饮食文化研究与教育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饮食文化参观与实践15.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参观饮食文化场所掌握实践饮食文化技艺的方法认识饮食文化参观与实践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如何参观饮食文化场所实践饮食文化技艺的方法饮食文化参观与实践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国饮食文化展开,分为十五个章节,从饮食文化概述、饮食器具与文化、菜肴与文化、饮食礼仪与文化、茶文化、地方特色美食与文化、节日饮食与文化、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社交、饮食文化产业与发展、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外国饮食文化简介、饮食文化创新与发展、饮食文化研究与教育、饮食文化参观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1.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二章:中国饮食习惯与礼仪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掌握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讲述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和注意事项介绍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习惯和礼仪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2.4 作业观察和了解在中国餐厅用餐的礼仪和规范,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三章:中国主要食品介绍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掌握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讲述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介绍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和食用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主要食品的特点和食用方式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3.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四章:中国地方特色菜系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和特点掌握一些与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和特点讲述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历史和传承介绍一些与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特点和历史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4.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地方的特色菜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五章:中国茶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讲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5.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和差异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5.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茶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掌握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特色食品和习俗介绍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6.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6.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讲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饮食习惯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7.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饮食习惯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7.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力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发展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8.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8.4 作业调查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和影响,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9.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创新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9.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创新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9.4 作业调查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本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0.1 教学目标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10.4 作业编写一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短文,可以是介绍某一种特色食品,或讨论某一个相关话题准备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问题进行小组研究,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案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饮食文化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饮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俗3. 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美食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各地特色美食介绍北方地区的面食江南地区的糖醋口味川渝地区的麻辣口味广东地区的早茶文化3. 饮食习俗与文化春节的年夜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婚丧嫁娶的饮食习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各地特色美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地饮食习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书籍、资料。
2. 课件:中国地图、各地特色美食图片、饮食习俗图片等。
3. 视频资料:各地特色美食制作过程、饮食习俗的视频片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各地特色美食。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域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地饮食习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饮食文化,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品味中华美食的魅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人和推广员,进行情景剧表演,展示各地美食的特色和魅力。
3. 美食体验:组织学生品尝各地的美食,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包括食材、烹饪方法、餐桌礼仪等。
2. 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述2. 常见食材及其用法3. 烹饪方法介绍4. 餐桌礼仪须知5. 练习环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文化。
3. 情景教学法:设置模拟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餐桌礼仪。
4. 任务型教学法: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如制作简单的中式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激发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3. 展示: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食材和烹饪工具。
4. 实践: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中式菜品。
5. 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五、作业布置1. 调查自己的饮食习惯,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2. 学习一首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诗歌或歌曲。
3. 编写一个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内容1. 地方特色美食介绍2. 传统节日饮食习俗3. 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5. 练习环节:美食推荐、文化差异讨论等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方特色美食和节日饮食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美食推荐,介绍给其他小组。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地方特色美食和节日饮食习俗。
3. 分析:分析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比较:讨论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5. 实践:学生进行美食推荐,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七章 饮食文化
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四、中国饮食的物态文化
物态文化:是指饮食文化中以有形的物质形态所表现的各个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原料、工具、产品、食器和食境等要素
1.饮食原料文化
中国饮食原料总数达10000,常用的有3000种,中国人开发食物原料之多,是世界各民族罕见的,历史上上层社会求珍猎奇无所不食,下层民众果腹求生无所不食:蚕、蝉、蜘蛛、老鼠、蝗虫、毒蛇、蝎子等
4.安徽菜系
安徽菜系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特点: 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5.广东菜系
广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
6.浙江菜系
浙江菜系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
7.福建菜
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
1.四川菜系(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四川菜系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特点: 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2.山东菜系(济南和胶东)
山东菜系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 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3.苏菜,又称淮扬菜
江苏菜系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 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5.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特点: 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8.湖南菜
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
石盘
无论捣或砸,都还不能将粮食变成粉状,所以 还只能算是“粒食”。
6、尧舜禹时期
3. 出现了素食。
所谓“素食”,原名“草素食”,素食是 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基于当时粮食紧缺, 狩猎所获没有保障,所养禽畜也供不应求,就 只好让奴隶去吃那些随处可得的草素食品。
6、尧舜禹时期
4. 诞生了“五味调羹”。
饮食文化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民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 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 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二、夏商周饮食
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即夏商周 时期,在此期间,统治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占 有更多的生活资料。他们衣食丰足,便开始追求 食品带给的口腹的享受。这虽然极不公道,也给 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在一定意义上说,倒增 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结构的变化, 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不断 丰富的饮食文化。
肉类则更多,仅从殷墟挖掘出土的六千多件动 物骨骼中,就含哺乳动物二十九种;
蔬菜除了韭、葱、白菜和萝卜,还有芥、瓜、蔓 青、芹菜等二十多种;水果除了桃、李之类,也新 增栗、桑、杏、枣、柚等近三十种。
二、夏商周饮食
2、食物初加工的精进
谷物加工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
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烹饪方法也非 常少 。
二、夏商周饮食
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0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中国旅游文化 第7章 中国饮食文化
• 2、杜康酿酒:
• 3、黄帝酿酒: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酒的基本知识
• (一)酒的分类 • 1、按酿造方法和酒的特点分类 • (1)发酵酒: • (2)蒸馏酒: • (3)配制酒: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酒的基本知识
• 2、按酒类的酒度分类
• (1)低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20%(V/V)以 下酒类。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地方菜肴体系
• (六)闽菜
• 闽菜由福州菜、闽南菜、闽西菜三部分构成
• (七)徽菜 • 徽菜又分为皖南菜、沿江菜、沿淮菜三大地方风味菜。 • (八)浙菜 • 浙菜由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三大地方风味组成。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三、地方风味小吃
菜两个流派
• (四)从民族角度划分有56种民族风味菜肴
• (五)从功用角度划分,有保健医疗菜和普通菜
之分。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地方菜肴体系
• (一)鲁菜
• 山东菜既有内陆风味的济南菜,又有沿海风味的胶东菜,
还有孔府菜。 • (二)苏菜 • 主要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种地方风味菜构成。 • (三)川菜 • 川菜由成都(上河帮)、重庆(下河帮)、自贡(小河帮) 组成,风味小吃则还有川东、川北地区。
系分类有以下几种: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一、中国菜系的划分及简介
• (一)从菜点源头角度划分,中国菜系分为宫廷
菜、官府菜、寺院菜、市肆菜等。
• 1、宫廷菜
• 2、官府菜
• 3、寺院菜
• 4、市肆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4.猿猴造酒说
关于猿猴造酒的说法,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5. 酒与天地同时
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二)酿酒起源的时间
(三)酒的发展
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因为,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题 目
第七章 旅游饮食文化
学时
2
教学目标
与要求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掌握饮食文化的特征;掌握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各地的特色风味;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渊源和酒礼,掌握酒的类型;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及茶艺、茶道,掌握中国茶的种类。
重 点
酒的类型;中国茶的种类
难 点
饮食文化的特征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等。
4.安徽菜系
安徽菜系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特点: 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5.广东菜系
广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
6.浙江菜系
浙江菜系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
7.福建菜
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
1.第一阶段:
中国酒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时期。
1.第一阶段: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
2.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历时1800年,这一段落为我国传统酒的成长期。
3.第三阶段:由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历时120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成熟期。
1.四川菜系(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四川菜系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特点: 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2.山东菜系(济南和胶东)
山东菜系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 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3.苏菜,又称淮扬菜
江苏菜系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 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3.茶酒的饮用
茶与酒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也是中国人待客的常用饮品。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以茶待客、以酒待客,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礼仪与习俗。
二、中国地方风味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学习任务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一) 饮食文化的含义
中国饮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特点: 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8.湖南菜
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
三、特色风味
1.北京烤鸭,
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2.天津狗不理
天津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
2.饮食工具文化
鼎和筷子都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普通的工具。
3.饮食产品文化
一是众多:数量多、流派多、种类多、名品多
二是精美:料精味美、艺精形美、食精器美
三是奇妙:如:湖南“油炸臭豆腐”“醉虾”,还有食名之妙,如:霸王别姬
第二节 食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食礼
(一)社交礼俗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与文化。
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
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四、中国饮食的物态文化
物态文化:是指饮食文化中以有形的物质形态所表现的各个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原料、工具、产品、食器和食境等要素
1.饮食原料文化
中国饮食原料总数达10000,常用的有3000种,中国人开发食物原料之多,是世界各民族罕见的,历史上上层社会求珍猎奇无所不食,下层民众果腹求生无所不食:蚕、蝉、蜘蛛、老鼠、蝗虫、毒蛇、蝎子等
3.上海南翔小笼包
上海南翔小笼包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也可以叫做“上海汤包”。
5.河南开封“第一楼”的小笼包子,
第三节中国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和发展
(一)有关酿酒起源的传说
1.杜康酿酒说
2.仪狄酿酒说
3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二)日常饮食中的社交礼俗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1.座位的安排
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2. 餐具的使用
国人进餐时主要使用的餐具有筷、匙、碗、盘。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筷子,中国人在使用它时有比较系统的礼仪与习俗。
4.第四阶段:是由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时期,历时84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提高期。
5.第五阶段:自公元1840年到现在,历时15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变革期。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
二、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1.历史悠久
2.博大精深
3.体系完整
4.地域特色鲜明
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
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