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现状及进展

合集下载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随着内镜器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早期胃癌(Early Gast ric Cancer ,EG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近年来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进展做如下介绍。

1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1.1色素胃镜(Ch romoen doscopy)色素胃镜是指把一定浓度的色素或染料喷洒或涂布于胃黏膜,使普通胃镜下不易发现的病灶充分显示出来,或使普通胃镜下观察到的病灶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的一种胃镜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于早期胃癌检查的色素主要有靛胭脂和美蓝两种。

普通胃镜检查结束后,用0.2%靛胭脂喷洒涂布整个胃黏膜或黏膜的可疑病变处,沉积在胃凹陷部位的靛胭脂呈现浅蓝色,与胃黏膜的橘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常的胃黏膜表现出清晰的胃小区结构,EGC 可以有以下表现: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表面呈现颗粒样或结节样凹凸异常,颜色发红或褪色,黏膜下的血管紊乱或消失,病变区易出血,黏膜僵硬。

美蓝为吸收性染料,常用0.2%~0.7%的溶液喷洒胃黏膜。

正常胃黏膜上皮不能吸收美蓝而不着色,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黏膜着色快而浅,胃癌细胞着色慢,需半小时以上,颜色深蓝或黑色,不易冲洗掉。

临床上靛胭脂比较常用。

1.2放大内镜(Magn ifin g En doscopy)放大内镜可观察胃黏膜的微细结构变化,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区分组织学类型以及判断病变的深度和范围。

观察对象主要为小凹形态(Pit Pat ter n)和微血管形态。

由于胃小凹的分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关于EGC 小凹特征性表现的报道也不尽相同。

Tajiri 等[1]报道在放大内镜下,隆起型EGC 的小凹形状不规则,管状腺癌的黏膜微血管不规整,较增生性息肉或腺瘤的胃血管粗而短,乳头状腺癌的微血管长而曲折,而在凹陷型的EGC 中,小凹形态多为不规则的管状结构,并且与周边黏膜相比,病变处小凹结构较小,其中低分化EGC 的微血管为细网状和螺旋状。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宋新明李明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胃癌晚期。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等一系列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

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可极大地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且预后良好,已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方向。

本文就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一、诊断和术前分期早期诊断是决定胃癌预后的关键。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胃癌, 无论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2]。

根据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9%和96%。

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防范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约占我国胃癌病例的10%左右[3],但与日本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日本自开展国家胃癌筛查项目以来,早期胃癌已占胃癌病例的40%以上。

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ECG内镜下手术的先决条件。

研究表明,当肿瘤位于黏膜层时其淋巴结阳性率约2%~3%,而黏膜下肿瘤淋巴结阳性率约10%左右[4]。

因此,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是决定ECG内镜手术的关键。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是目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可靠方法,Okada 最近研究表明,直径小于30mm的分化型胃癌,EUS诊断准确率高达% (259/295),肿瘤较大(直径大于30mm) 或未分化胃癌,其诊断准确率有所下降,分别为% (10/23)和75% (42/56)[5]。

Kutup对12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表明,EUS总体准确率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和%,主要问题是过度分期[6]。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学分类,胃癌可分为良好分化 腺癌、中分化腺癌、差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部分印戒细 胞癌,根据改良 Lauren分型则可分为肠型、弥漫型、分化成 分为主的混合型以及未分化成分为主的混合型[9]。混合成 分的早期胃癌被认为具有更大的淋巴结转移风险[910],日本
·566·
ChinJGastroenterol,2018,Vol.23,No9
前哨淋巴结sentinelnodesn是指原位肿瘤细胞淋巴转移到达的第一站淋巴结该概念在乳腺癌中已应用多时为明确此概念在胃癌中是否适用日本前哨淋巴结导航术协会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7结果显示sn探测率阳性sn敏感性淋巴结状态判断准确性分别为9759399并建议对早期胃癌使用淋巴流域概念lymphaticbasinconcept即包含有染色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区域
胃肠病学 2018年第 23卷第 9期
·565·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温 越 俎 明 丁士刚 北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但早期胃癌治疗后的 5年生存率可高达 90%以上,因此早 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部分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 镜黏膜下剥离术最为常用。近年来,内镜下治疗的相关观念、设备以及术式等不断革新和发展。本文就早期胃癌 的内镜下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内镜下可处理病损面积扩大促进了早期胃癌内镜下切 除扩大适应证的提出。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指出,满足下列条 件的早期胃癌,在无脉管浸润前提下,可作为内镜下切除的 扩大适应证:①无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不限;② 有溃疡,直径≤3cm的 分 化 型 黏 膜 内 癌;③ 无 溃 疡,直 径 ≤ 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8]。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检查; 治疗

早期胃癌内镜与外科治疗现状

早期胃癌内镜与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上海200433通信作者:李兆申,电子信箱:zhaoshenli@hotmail.com 胃癌专栏早期胃癌内镜与外科治疗现状谢静,邹文斌综述,廖专,李兆申审校DO I:10.7504/nk2014050902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外科治疗Keywords:early gastric cancer;endoscopic resection;surgery胃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1]。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8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新发胃癌93.4万例,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约有70万患者死于胃癌,位于癌症死因的第2位[2]。

而中国是胃癌高发地区,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目前,早期胃癌(EGC)检出率逐年升高,占我国胃癌病例的6% 19%。

随着EGC生物学行为研究的深入和内镜治疗等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逐渐被广泛接受,在日本已被作为EGC的标准术式[3]。

本文就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及其对比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内镜治疗传统内镜下治疗多采用内镜下辅助治疗方式,以破坏病变的肿瘤组织为主,包括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抗癌药物、冷冻、微波、光动力学和氩离子凝固术等治疗方式和手段。

但由于上述治疗方式只是破坏局部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彻底地切除肿瘤,无法判断其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因此仅作为姑息治疗的辅助手段[4]。

随着近些年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种治疗新式技术的出现,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能够有效地治疗早期胃癌。

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内镜手术避免了腹部手术的切口感染、腹腔内肠粘连等相关并发症,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5]。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1 早期胃癌的定义及分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内镜学会1962年提出[1],定义为癌肿位于黏膜和黏膜下未达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EGC 又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及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

早期胃癌的概念是就癌肿的浸润深度而言,在内镜就大小而言,与EGC相关的有小胃癌、微小胃癌、超微小癌三个概念。

小胃癌指的是直径为6-10 mm的EGC,小胃癌指直径在5 mm以下的癌灶,超微小癌,又叫“一点癌”系胃癌黏膜标本为恶性,但是手术切除的标本却找不到癌灶[1]。

1962年日本内镜协会按胃癌侵犯深度不同,将早期胃癌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又分为Ⅱa(微隆起)、Ⅱb(表面平坦)、Ⅱc(浅凹陷);Ⅲ型(凹陷型),这一分类方法2002年在巴黎会议上被西方学者接受[2],现在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分类方法。

2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3]:EGC约有7%~29%的病例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EGC 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

但是EGC有无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因而强调认识EG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彻底廓清受累淋巴结的重要性。

EGC还具有浅表性扩散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浅表性扩散的EGC具有沿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胃壁四周呈扩延性生长的倾向[4]。

3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胃癌的预后与诊断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日本的EGC的诊断率最高,达50%,我国报道仅为10%左右[5]。

3.1 普通电子胃镜:普通电子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形态变化,并可以取病变组织活检,多块组织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

对黏膜粗糙、色泽改变、表面有白苔样分泌物附着和黏膜受到轻微碰撞易出血处;对所有溃疡、片状浅表组织糜烂、息肉、结节和半球状或结节状隆起部位进行病理检查。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重庆市肿瘤医院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重庆市肿瘤医院
研发新的筛查和诊断技术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简便、准确、无创的胃癌筛查和诊断技 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超声内镜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胃癌筛查和诊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知度和对筛查的接受度,促进早 期发现和治疗。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经验和资源,推动胃癌防治工作的进步。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通过优化筛查和诊断流程,提高早期胃癌的 检出率。
降低死亡率
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推动科研进展
在筛查和诊断过程中积累大量病例和数据, 为科研提供支持。
05
结论
对早期胃癌筛查和诊断的总结
筛查方法
目前早期胃癌的筛查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钡餐造影技术,其中胃镜检查是金标准,准确率高,但操作复杂,患者接受 度低。钡餐造影技术简便易行,但准确率相对较低。
早期胃癌的危害
早期胃癌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症状,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胃癌的转移风险相对较低,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转移风 险逐渐增加。
02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
筛查方法
胃镜检查
胃镜是筛查早期胃癌最直接有 效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
膜病变,并进行病理活检。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 (CA19-9)等,辅助诊断早期胃癌。
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内镜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 内镜、窄带光谱内镜、共聚焦显 微内镜等新型内镜技术逐渐应用 于临床,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 准确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 的应用逐渐普及,通过深度学习 等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有 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

综述-早期胃癌

综述-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D4C5班李成龙学号:118112168 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常伴有转移,总体预后不良。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分为内镜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两大类。

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治疗方面的文献,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CG)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胃癌,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1]。

根据癌肿滋润深度又可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

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适当的治疗,其预后将明显好于进展期,术后5年生存率将达到90%以上[2],总体复发率在1.5%-13.7%。

既往早期胃癌(EG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3]MC和SM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9.7%-24.3%,而且随着内镜设备和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EGC的治疗以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局灶切除。

研究表明,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开腹手术和内镜手术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90%以上[4]。

1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section,ESD)EMR和ESD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因此治疗前应常规行色素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1.1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即通过吸引或用钳子将病变处牵拉呈息肉状,然后借助圈套器将病变切除的方法。

其适应症是[5]:肿瘤局限在黏膜内;单一病灶;直径≤2cm的隆起型病变(Ⅰ或Ⅱa);≤1cm的平坦型(Ⅱb)及凹陷型(Ⅱc);肿瘤无溃疡及脉管癌栓;癌细胞分化良好。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19
早期胃癌筛查途径:高危人群筛查
存在的问题:
在日本和韩国,有相当数量无症状自愿者参与 胃癌的筛查。而我国普通人群缺乏胃癌特别是 早期胃癌的相关知识,因此依从性较差。
策略:
加强抗癌防癌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使一些亚健 康人群自愿参与胃癌的筛查。 在高危人群中采用适宜的筛查建议和方法。 进一步研究建立有效的癌症筛查方案和筛查档 案。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6
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
Ⅰ型(息肉样型):癌块突出约5mm以上 者。 Ⅱ型(浅表型):癌块隆起或凹陷均在 5mm以内者。
Ⅱa型(浅表隆起型) Ⅱb型(浅表平坦型) Ⅱc型(浅表凹陷型)
息肉样型 浅表型 溃疡型
Ⅲ型(溃疡型):癌块凹陷深度超过5mm 以上者,但不超过黏膜下层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25
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评价
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尚无定论 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检测困难、程序繁琐、耗时、需要昂贵的 设备
寻找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检测简单、 快速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胃癌的早期 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9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放射学检查
多层螺旋CT(MSCT)检查
对于胃癌的定位、范围的确定、浸润深度、周围 器官的侵犯、淋巴结的转移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在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亦有一定意义。 在术前帮助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有肯定价值。 MSCT对EGC和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8.1 %和100% CT模拟胃镜诊断EGC的阳性符合率达到70%以 上,甚至可显示直径仅为1cm的病灶。

内镜与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内镜与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内镜与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研究进展孙思远,付敏,邹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镇江212002摘要: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在胃癌的治疗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肿瘤标志物,内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白光内镜成像、窄带成像、链接彩色成像和蓝激光成像以及人工智能等而除了传统肿瘤标志物,部分新兴的肿瘤标志物如胃蛋白酶原和液体活检技术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帮助。

在临床中,通常需联合应用多种不同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胃癌,早期;诊断技术;内镜技术;肿瘤标志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8.024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8-0095-04胃癌是消化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于第五位,死亡率居第三位,东亚地区胃癌发病率为东欧地区的近2倍[1]。

早期胃癌的定义最早由日本内窥镜协会于1962年提出,并于1965年完善,是指病变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且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大部分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后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本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的5、10年生存率超过90%;而在西方的研究中,5年生存率与日本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为68%~92%[2]。

早期胃癌起病较为隐匿,其诊断较进展期胃癌困难。

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诊断早期胃癌并进行有效治疗尤为重要[3]。

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是以东亚地区为代表的依赖于内镜技术的病理活检诊断,二是以欧美为代表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间接诊断。

本研究对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1 内镜诊断由于内镜下可直视病灶,且可以对病灶取材进行病理活检,内镜诊断已逐渐成为胃癌的主流诊断方式。

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了很大进步,病死率也有一定下降[4]。

内镜治疗早期癌的现状

内镜治疗早期癌的现状

内镜治疗早期癌的现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45-02内镜下切除黏膜治疗胃及食管早期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这项内镜外科技术的开展,是基于:①由于普查的开展,内镜及X线检查技术的提高,检出的早期癌病例日渐增多,包括一些上皮内癌、黏膜内癌以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

其中有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胸、开腹手术者,有同时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还有拒绝手术治疗者。

这些高危外科病人相应增多,如何做到合理的治疗是当前临床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②随着早期癌例数的增多,对早期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内镜下的诸多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内镜治疗早期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③由于电子的内镜技术的发展,既可提供放大及高清晰度的图像,又易于在屏幕监视下协同操作,为内镜治疗早期癌提供了物质保证。

因此,近年来通过内镜操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贲门癌日渐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

1 内镜治疗对象1.1Ⅱ型早期癌,病灶<2cm的Ⅱb和Ⅱa型癌,<1.5cm基底平坦、边缘隆起不明显的Ⅱc 型癌。

以上皮内癌及黏膜内癌疗效最佳。

1.2早期癌病例中的外科高危患者,包括高龄、体弱和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1.3拒绝开胸、开腹手术者。

1.4病理证实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而肉眼疑为恶性病灶者。

2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2.1术前准备同常规内镜检查,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及地西泮(安定)10mg。

2.2根据病灶类型及大小,选择合理的方法及相应的配套器械,如双钳道治疗内镜、高频电灼仪、微波治疗仪、激光治疗仪以及有关药品。

如无双钳道治疗内镜,亦可用两条细管径内镜代替使用。

2.3术前应做全面检查,排除肝、肺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4术前尽可能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了解病灶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2.5若病灶污秽,术前可应用清胃酶或α-糜蛋白酶稀释液洗涤。

2.6色素内镜的应用食管病灶多用Lugol液或甲苯胺蓝染色,贲门病灶则用美蓝及刚果红液染色。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进展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进展

高于电子内镜,它不能完全区分黏膜内 良性与恶性肿瘤,但EUS仍是检查粘膜
彭贵勇,男,主任医师,教授。
内病变的最准确方法之一。Shen等检 查44例可疑黏膜损害患者,结果发现 EUS能提供可疑黏膜内肿瘤的组织学特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消化内镜学会 主任委员,中华内镜学会青年委员.
万方数据
・552・
cancer,EGC)检出
率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符合 率达5%~10%。研究显示色素内镜和 普通内镜活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可见应用色素内镜可改善EGC病 灶的清晰度,增加活检的阳性率,对提高 EGC诊断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院。重庆400038 作者简介: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
性。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比较客观地判断 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肿大淋巴结,诊断 正确率达81%。EUS检查能显示消化 道壁的层次结构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它 不但能够鉴别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还 能明确肿瘤的起源及性质,层次结构的 改变是EUS下T分期的依据。在检查 隆起型黏膜早期胃癌时,除隆起性病变 外,可发现第1层和第2层结构紊乱,第 3层仍保持完整和连续性的表现。检查 黏膜下早期胃癌时,可见肿瘤浸润引起 的第3层不规则和狭窄,但无中断现象。 超声内镜能探及胃周大于5 mm的淋巴 结,在实时超声中能与血管可靠地鉴别, 并可测量肿瘤边缘至血管的距离。但 EUS检查约有11%的病例因肿瘤周围 炎症而发生分级偏高,又因未发现癌的 微小浸润或浸润较深而分级偏低者约占 4%。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一定的局限 性。鉴别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 率可达90%,判断癌肿对各层累及的正 确率可达70%~80%。近10年来EUS 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可获得组织进行病 理检查。谭诗云等报道,胃癌的病理活 检准确率为94%,EUS加胃镜准确率为 100%。EUS对胃癌侵犯深度判断准确 率为81%,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3%。 4自发荧光成像技术 口服或注射荧光物后,用一定波长 的激光通过内镜进行观察,若组织中有 肿瘤则可出现荧光,使病变纽织清晰显 示。内镜下荧光技术可使诊断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提高。Mayinger等观察到所有 口服肿瘤药物荧光的受试者的恶性病变 区均呈现红色或淡蓝色莹光。荧光技术 对癌前瘸变、原位癌、黏膜下癌及多发病 变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荧光 诊断受测量环境影响较大:常用的激光 波长范围较窄,对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差;

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导报2021年5月第18卷第15期.综述窑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齐晔邓水苗黄晓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成熟,除了白光内镜,目前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而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一些新的内镜下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衍生出了内镜下全层胃壁切除术、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非暴露的内窥镜翻壁手术等新术式,为早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早期胃癌;诊断;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冲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5(C)-0045-04Research progres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un­der endoscopyQI Ye DENG Shuimiao HUANG Xiaoju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Gansu Province,Lanzhou730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ndoscopy technology,the diagnosis technology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also maturing.In addition to white light endoscopy,the current dyeing endoscopy,magnifying endoscopy,ultrasound endoscopy,narrowband imaging technology,confocal laser microendoscopy,etc.It has been widely used,and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rly gastric cancer.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also constantly developing.At present,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Some new endoscopic treatment methods are also constantly being explored and improved,resulting in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gastric wall resection.New surgical procedures,such as laparoscopic combined endoscopic surgery,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Key words]Early gastric cancer;Diagnosis;Endoscopic treatment;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 HO)公布的最新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胃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和第三大肿瘤死因,2018年全球新增胃癌患者约1033万,死亡患者约78万,高发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叫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罠由于胃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目前尚无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经是进展期胃癌。

40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40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40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标签:胃镜;早期胃癌;病理;幽门螺杆菌我院自1997~2006年间,经胃镜检查检出早期胃癌40 上消化道出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0年间我院共做胃镜检查16436例,发现早期胃癌40例,检出率0.24%。

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2~70岁。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同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37例阳性,阳性率为90.25%,男性28例阳性,女性9例阳性。

7.2%的患者以上腹疼痛或不适为主,其余表现为上腹饱胀巴结转移时再进行放疗的效果要好。

碘粒子植入食管癌术后残留部位进行近距离放疗,目前还很少有报道。

本组治疗由于随访时间短目前尚无法统计3,5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但全组患者术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不影响术后恢复,无明显放射性损伤。

相对于外照射的放疗,术中他。

碘粒子植入治疗有以下优点:①术后残留的部位即时得到放射治疗,尽可能减少癌细胞的再增殖。

②这种植入方式与传统的体外照射相比,具有高度适形性、局部控制和持续低剂量等优点,不但能使残留肿瘤细胞遭受最大程度杀伤,还能保证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减少了外照射放疗常见的并发症如皮肤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症的出现。

③对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无任何影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

因此,手术加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中发现有外侵的食管癌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在没有放疗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术中植入粒子时不要将粒子置于大血管壁或支气管壁,防止血管壁及支气管壁受放射损伤,同时还应注意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必要时仍需结合化疗或体外照射治疗,补充粒子剂量不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 结果2.1病变情况2.1.1病变部位胃窦小弯侧15例,大弯侧5例,前壁2例,后壁3例,幽门螺杆菌均阳性;胃角4例,其中3例Hp阳性;胃体小弯3例,大弯4例,前壁1例,后壁2例,其中9例Hp阳性,胃底1例。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进展分析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进展分析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进展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5T10:48:30.1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赵振刚[导读] 消化道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消化道早癌通常无显著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提高早期发现该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通常能够超过9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300170摘要:消化道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消化道早癌通常无显著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提高早期发现该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通常能够超过90%。

近几年,内镜诊治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对内镜诊治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进展一、前言消化道癌的早期的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实现有效治愈,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我国的肿瘤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消化系统发生肿瘤的发病率占据总恶性肿瘤出现发病人数的50%以上,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为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等[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内镜技术逐渐在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其在对消化道早癌实施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且逐渐代替常规的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首选。

本文主要对通过内经诊治消化道早癌的进展进行分析。

二、早期食管癌(一)诊断进展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主要就是依赖于内镜,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其能够早期的发现以及诊断食管癌,并能够有效预防癌病变。

根据中美两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内镜实施碘染色之后,通过高清显微内镜(HRME)进行检查,其与单纯的内镜实施碘染色进行比较,HRME能够使食管早癌的诊断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并能够使上皮内瘤以及食管早癌的准确性以及特异性得以有效的提高,并使食管黏膜的活检得以有效减少[2]。

同时,HRME能够提供相应的活体组织学图像,其与病理学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二)治疗进展内镜黏膜下的剥离术(ESD)出现,其属于近几年消化道早癌进行治疗过程中一项显著的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ESD技术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等优点,为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详述ESD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参考大量临床资料,分析研究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标签: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早癌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

每年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大约有64万,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

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呈隐匿性发展,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

日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胃癌高发区[1]。

目前,内镜技术的大量应用,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起重要作用,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提升。

1962年,日本消化内镜学会首次提出早期胃癌这一概念,可分为原位癌、黏膜癌、黏膜下癌。

外科根治术曾经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达43%和6.5%,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别[2]。

上世纪80年代,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早期癌的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许多国家迅速推广。

在我国,内镜技术现在发展较快,早期消化道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为早期及时治疗奠定了基础。

近期,新加坡的一项针对我国中老年男性的模拟实验分析,建议对我国50~70岁的男性进行内镜普查,会获得一定的成本收益[3]。

1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大多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为筛查或体检时偶然间发现,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一般都较大,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超声内镜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确诊需要行病理组织活检。

1.1 内镜检查技术①普通内镜:起筛查作用,可全面观察黏膜,发现疑似病变。

内镜下,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征性,极易与良性黏膜病变相混淆。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进展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 l of Shanghai Ji ao t ong Un i versi ty(M edical Sc i ence)V o.l 28N o .10O c.t 2008作者简介:乔宇琪(1984-),上海人,硕士生;电子信箱:m edqyq @yahoo .co 。

通讯作者:李定国,电子信箱:d i ngguo_li @263.n et 。

文章编号: 0258-5898(2008)10-1330-04综 述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进展乔宇琪 综述 李定国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92)摘 要:为了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EG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日本和韩国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早期的数据证明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 M R )并发症较少且具有很好的疗效,之后更易于操作、安全性更高的E MR L 和E M R C 也相继出现,但上述改良仍存在无法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问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弥补了上述不足,能整块切除面积较大的病变,标本的病理分期更为准确。

然而它的并发症仍多于标准E M R,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图分类号:R 735.2 文献标志码:AD evelop m ent i n the endoscop i c treat m ent of earl y gastri c cancerQ I AO Y u q i rev i e w er L I D i ng guo rev iser(D e part m ent o f Gastroenterolo gy,X inhua H os p it al ,School of M e dicine ,Shanghai J 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 Endosc opic therap i es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are w idely used i n Japan and K orea .EGC can avo i d the risk of surgery and m i prove the qua lity of life .Earlier researc hes have de 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treated w ith 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 on (EMR )have better outc o m es w ith fe w er co mplications .W it h the devel opm e nt o f this technique ,EMR w ith ligation (E M R L )and EM R w ith a cap fitted panendoscope(EMR C)appear w ith more safety a nd convenience ,but they can not acco m pli sh en bl oc resection of larger lesi ons .Endoscopic submucosa l dissect i on a llo w s the en bloc resection and suppli es am ore acc urate pat hology d i agnosi s ,but its co mplicat i ons arem ore tha n standar d EM R .Further researches are needed to revea l the long ter m effects .K ey words : early gastric cancer ; endoscopic muc osal resect i on ; endoscopic sub m ucosal dissecti on根据日本胃癌协会的定义,早期胃癌(early gas tric cancer ,EGC )是指胃癌局限在黏膜或者黏膜下层,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