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一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用于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管中,以培养和鉴定可能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菌血症(Bacteremia)或真菌菌血症(Fungemia)的金标准,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血培养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证实感染性病原体的存在。
2. 鉴定病原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血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 接种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注入到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下生长。
- 培养和监测: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监测培养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结果分析:如果培养出微生物,需要进一步鉴定其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
血培养对于诊断和治疗严重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执行血培养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3-03-26T11:36:55.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靳莎莎卫军[导读] 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但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
靳莎莎卫军(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郑州 450052)【关键词】血培养血流感染诊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51-02 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而血培养这项实验室试验正是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是血流感染的检测“宝典”。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在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标本采集1.1 采血时间一般情况下,采集血培养标本阳性率较高的时间是:患者出现寒颤,体温升高之前;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液做培养(心内膜炎例外);不能暂时停用抗菌药物且无明显寒颤阶段,应在第二次用药前采血。
1.2 采血次数1.2.1 多次采取血培养标本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型,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但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
多次采血科提高阳性检出率,减少漏检(尤其是暂时性菌血症),据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小时内一般不超过3次。
1.2.2 每次采集间隔时间每份血培养间隔时间应不超过5分钟,因为网状内皮系统对于一过性菌血症和间歇性菌血症在15-30分钟内可清除(CLSI规定每份血培养应同时获得,或尽可能短的时间内)1.3 接种血液数量1.3.1 血液标本采集量通常每毫升血量中含菌量很小,血培养的阳性率与血标本容量有关,据报道每增加1ml血标本可使血培养阳性率上升3%,所以采血量要足够。
通常采血量与培养基(肉汤)之比以1:5-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10-20ml,平均注入两个培养瓶(需氧、厌氧瓶)中,婴幼儿采血量为全血量的1%(1-2ml),儿童采集3-5ml。
血培养常见问题探讨
2 不正确采样
不熟悉血培养采集指征,没掌握采集最佳时机,
即没有在患者寒战和发热前30min-1h或抗菌药物使
用之前抽血,有时采血量不足,皮肤消毒没有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等。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能提高血培
养的阳性率,而且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临床采样指征: (1)菌血症 患者出现发热(≥38 ℃ )或低温(≤36 ℃ ),或寒战; 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 细胞计数减少(计数<3.0×109/L);有皮肤黏膜出血、昏迷、 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只要具备其中 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进行血培养: a医院获得性肺炎; b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h; c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血培养采血时机
细菌浓度
体温
0
30 时间 (分钟)
60
三、 临床和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送检率低
血培养能直接从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
(1)临床不重视;
(2)送检率不高,不能做到双侧双瓶。
采血套数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之后,发现抗生素给药 时机存在问题,患者透析治疗于输注抗生素后2h内 进行。所选抗生素蛋白质结合律低,血透时易滤过, 导致疗效降低。通过调整给药时间,患者感染症状 得以缓解。
(2)感染性心内膜炎 凡因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 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7-感染性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1、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正确的判断是()
A、患慢性乙型肝炎
B、患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
C、患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患慢性活动性肝炎
2、常用于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是()
A、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
B、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C、乙肝病毒培养
D、乙肝核酸定量检测[正确答案]
E、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3、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S
B、ASTALTALPGGT[正确答案]
C、AMYLDHGGTα-HBD
D、ACPASTLDHCK
E、TnIASTACPALP
4、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骨肿瘤
B、肝实质疾病
C、肝癌
D、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
1.保留血管内导管
对怀疑是CRBSI的患者至少做 2 套血培养:
(1)用注射器从非置管侧肢体的外周静脉穿刺采集1套血培养标本,并标记“外周静脉血“。
(2)从中心静脉导管或VAP隔膜采集1套血培养标本,并标记“导管血”。
2.不保留血管内导管
用注射器从不同部位的外周静脉分别采集各 1套血培养标本(每套血包括一个需氧培养瓶和一个厌氧培养瓶),取血量为每瓶 8~10 ml(或按厂家说明书),并标记“外周静脉血”,两个部位采血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5分钟。
无菌状态下取出可疑的导管,取导管尖端5 cm 送检。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 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培养技术是诊断血流感 染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挑战一
血液培养技术的阳性率 不高,有时难以确诊。
挑战二
血液培养技术的操作繁 琐,且需要专业技术人
员。
挑战三
血液培养技术的培养时 间较长,影响患者的及
断;手工血培养系统则适用于特殊病原体或需要个性化处理的情况。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采集血液培养标本,及时送检,避免污 染。
在采集血液培养标本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免疫力状 况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技术,先消毒皮肤,再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以免 引起细菌繁殖和污染。同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 菌药物,以降低血液中的细菌浓度。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 异性抗体进行诊断,适用 于某些病毒、支原体等感 染。
03
血液培养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 临床实践
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或<36℃;
存在感染征象
如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存在血流感染的病因
如导管相关性感染、脏器感染 等;
细菌培养阳性
血培养分离出细菌。
血液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培养 技术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检 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检测时
间,降低检测成本。
智能化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血液培养技术将逐步实现 智能化、自动化分析,提高诊断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题库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题库一、关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血清总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B. 血糖测定只能反映瞬时的血糖水平C. 血脂测定中,甘油三酯升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D. 血钾测定不能反映体内钾的总量(答案:C)二、在免疫学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A. 凝集试验B. 沉淀试验C. 中和试验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答案:D)三、关于微生物学检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B. 痰培养可用于诊断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C. 尿培养出现细菌即可诊断为尿路感染D. 粪便培养可检出肠道致病菌(答案:C)四、在血液学检验中,下列哪项指标升高可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A. 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B.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降低C. 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D.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小(答案:C)五、关于尿液化学检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尿蛋白阳性可见于肾小球肾炎B. 尿糖阳性一定表示血糖升高C. 尿酮体阳性可见于饥饿状态D. 尿胆红素阳性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答案:B)六、在分子生物学检验中,PCR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基因序列的微小变异B.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C. 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D. 测定酶的活性(答案:A)七、关于输血前检验,下列哪项是必做的?A. 血型鉴定B. 肝功能检查C. 肾功能检查D. 电解质测定(答案:A)八、在免疫学检验中,下列哪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测T细胞功能?A. 玫瑰花环试验B. 免疫球蛋白测定C. 补体测定D. 抗核抗体测定(答案:A)。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血流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科学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特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如皮肤红肿、脓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培养。
血流感染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血培养检测到病原微生物。
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2.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
CRP和白细胞计数是常规的炎症指标,对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指标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作为血流感染的唯一诊断依据。
3. 心肌标志物。
在血流感染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因此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灶、感染范围和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不能依赖单一指标或检查。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血流感染的症状多样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血流感染。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持续性高热是血流感染的典型症状,临床医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2.寒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寒战,伴随着高热,这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
3.意识改变,血流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4.低血压,血流感染患者常常出现低血压,需要及时监测血压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以确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
2.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的异常变化也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
3.凝血功能,血流感染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内脏器官的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灶。
2.CT或MRI,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感染灶、脓肿等病变。
四、其他辅助检查。
1.病史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近期手术史、导管置入史、静脉药物滴注史等。
2.临床评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辅助诊断血流感染。
总结: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流感染,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所述的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患者。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
%
Hale Waihona Puke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S,2010
近平滑念珠菌
S,2011
光滑念珠菌
我院血培养情况
我院血培养菌株
血培养存在的问题
细菌名称 正确 污染率 不确定 6.4 0.7 5.8
金葡
大肠埃希氏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87.2
99.3 12.4
6.4
0.0 81.9
肺克
肠球菌 绿脓 肺链
100.0
69.9 96.4 100.0 90.0 38.0 100.0
1. Reacher MH, et al. BMJ,2000, 320:213-216. 2. Edmond 3 MB,et al. Clin Infect Dis,1999,29:239-244. 3. Diekema DJ,et al. Int Marsilio MK,J Antimicrob Agents,2000,13:257-271.
2001年卫生部医院BSI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 36℃,可 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有人侵 门户或迁徙病灶;②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 显感染灶;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 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 原因可解释;④收缩压低于12 kPa(90 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 kPa(40 mmHg)。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 下述2条之一即可诊断。①血培养分离出病
0.0
16.1 1.8 0.0 0.0 49.3 0.0
0.0
14.0 1.8 0.0 10.0 12.7 0.0
白念
草绿链 阴沟
Naomi P. O’Grady et al. Crit Care Med 2008; 36:1330–1349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预后评估
血液培养结果可作为血流 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 指标之一。
专家共识的目的和意义
规范操作流程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规范血液培 养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导临床实践
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流感染诊断的参 考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 效果。
推动学科发展
促进血流感染诊断领域的学术交流 和研究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
检测时机:在怀疑血 流感染时,应尽快进 行血液培养,以便早 期发现病原体。
结果解读:结合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指标, 对血液培养结果进行 解读和判断。
质量控制:定期对血 液培养系统进行质量 控制,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培养技术在血流 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 作用,但也需要结合 其他诊断方法,综合 判断患者的病情。同 时,不断提高诊断技 术和治疗水平,有助 于降低血流感染的死 亡率,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
血液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指导临床决 策的调整。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血液培养技术可能会更加自动化、快速和灵 敏,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多重感染诊断
现有的血液培养技术对于多重感染的诊断能力有限,未来需要加强 这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降低成本
血液培养技术的成本较高,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等方 式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
血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与耐药性问题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 制定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耐药菌监测
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控制耐药菌 的传播,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各医院在血培养的次数以及每次的采血量 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影响血培养的阳性率? 血培养是否可以成为判断某些定植率是感染还是定植的方法?
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
2. Hall KK et al.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6;19(4):788–802
阳性率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5
混合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研究期间,共发生58例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血流感染,该类患者前三 次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00% N=58例
阳性率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肠Hale Waihona Puke 菌 链球菌9结论• 24h内进行4次血培养,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 高达99%
• 各种不同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略有差异,金黄色葡 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高;而铜 绿假单胞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低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P<0.001
阳性率
标准体积:采血量为7-10ml,平均8.7ml;低体积:采血量<3.5ml;平均2.7ml
4.Mermel LA et al.Ann Intern Med. 1993;119:270-272.
14
SUCCESS
【文献速递】不依赖细菌培养的血流感染检测系统的综述
【文献速递】不依赖细菌培养的血流感染检测系统的综述BRICS编译:金晔审核:陈云波背景及内容BRICS背景: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可以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当BSI 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时,可导致患者发生脓毒症(sepsis)。
脓毒症和血流感染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且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基于病原菌的体外血培养(blood culture,BC)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诊断时间长和敏感性不足等缺点,从而阻碍了血流感染的快速诊断。
近年来,血流感染检测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新技术可以直接从全血中直接鉴定病原体及其抗性标志物,因此在未来有希望替代那些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
内容:本文对目前用于商业用途的血流感染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直接从全血进行的多重实时 PCR(Magicplex Sepsis Real-Time test, Seegene)、与T2 磁共振相结合的PCR (T2Candida T2Bacteria panel,T2Biosystem)和宏基因组学(包括SepsiTest、Molzym;iDTECT Dx Blood、PathoQuest;Karius NGS 血浆测试、Karius),并描述了每种方法的性能特征、优点和缺陷,以及这些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相关影响。
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为病原体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然而,它们的性能受样品中细菌载量和血液中存在PCR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它们通常与富集培养方法相结合。
MagicPlex™败血症实时测试(Seegene)基于实时PCR,可在3-6小时内直接从全血中检测到90多种微生物和3种耐药基因。
然而,尽管Magiplex和BC之间的结果总体上达成了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高特异性(95%),但其检测敏感性仍然很低(29%-47%)。
血流感染诊断金标准.pptx
采血时间及方式(标本采集手册)
• 使用抗菌药之前,发热高峰前1h内或病人寒战和发热开始时采集 • 充分消毒, 1个活菌落入培养瓶内,几天内被增殖到1000000个 • 1小时内,左右手臂各采集1次(1套)
第4页/共11页
采血体积及孵育时间
• 成人8~10ml/瓶,儿童2~5ml/瓶(儿童专用瓶) • 孵育5-7天,有利于苛养菌,丝状真菌的检出
血培养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PCT >2 <0.5 <0.5 >2
建议
按血培养结果调整抗 生素
观察,排除其他发热 原因
与微生物组沟通,进 入污染排查
重复送检,留意血培 养影响因素,盲转
第9页/共11页
谢谢大家!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第5页/共11页
是否采用了厌氧瓶培养(专用)
• 大多数兼性厌氧菌其实更适合在厌氧环境下生长 • 采取“需氧+厌氧”模式送检 • 筛查了“需氧”,“厌氧”,“兼性厌氧” • 为马上开展的“厌氧菌”培养做准备
第6页/共11页
降钙素原检测(PCT)
• 血培养时间是否过长? • YES • 试试PCT吧! • 正常水平低,半衰期短
阳性率低的原因
• 血培养的次数 • 采血时间及方式 • 采血体积及孵育时间 • 是否采用了厌氧瓶培养 • 必要时,请检查“降钙素原检测”
第2页/共11页
血培养次数
• 大多数科室每次送检1瓶 • 每天只送检1次 • 难以判断是否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 • 应对:每天送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
细菌性感染治疗过程的监控 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见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检方法: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份血培养,其中至少1份来自外 周静脉,并做好标志,另外至少1份则从导 管中心或硅酮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 采血时间必须接近(≯5min),各自做好 标记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送检方法: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对血培养 无 菌 状 态 下 取 出 导 管 并 剪 下 5cm 导 管 尖 端
• 各种不同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略有差异,金黄色葡 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高;而铜 绿假单胞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低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 2. Hall KK et al. CLINICAL MICROBIOLOGY血RE流V感IE染W诊S.断20的06金;1标9(准4):正78确8–的80血2培养
问题: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血最佳 ?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寒战 •体温
•血培养
•细菌浓 度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 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
阳性率的影响
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 的意义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研究简介
•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 住Robert Wood Johnson大 学附属医院及Duke大学医疗 中心且血培养阳性的成人患 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 24h内均接受 ≥3次血培养
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存在室温即可, 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5℃的温箱,过夜不会对检 测造成影响,但仍需尽快送检
冷藏可能导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 温箱会导致细菌进入生长对数期,从而错过检测
的最佳时期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问题八:
怀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如何送培 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 行4次血培养
• 行3次血培养
•阳性率 •阳性率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菌的检出率
• 导致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在90% 左右,其他常见G+菌,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
• 若患者体重<40kg,采血体积应<总血容量的1%(一般人体 血容量为70ml/kg)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阳性率
•阳性率
混合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
• 58例混合感染检出的病原体共121株,所有病原体在前4次血培养可获 得阳性结果 •N=121株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采血量不足,明显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 采血量达标准体积(7-1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显著增加
•P<0.001
•阳性率
•标准体积:采血量为7-10ml,平均8.7ml;低体积:采血量<3.5ml;平均2.7ml
•4.Mermel LA et al.Ann Intern Med. 1993;119:270-272.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正确的血培养
2020/12/5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基本概念:血流感染?
血流遭受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侵入所引 起的感染
患者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临床症状且血 培养有致病菌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基本概念:血培养?
血培养是一项实验室检查,从患者体内采 血,并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以此 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 菌)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
• 研究旨在评估血培养次数与 阳性率的相关性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阳性率
单一病原体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24小时血培养次数≥3次或4次的患者,前两次血培养的阳性率<90%; 而前4次血培养的阳性率>99%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率与采血体积相关
• 导致血流感染的G-菌、G+菌、厌氧菌及真菌,其血培养的阳性率均与 采血体积相关
•阳性率
•标准体积:采血量为7-10ml,平均8.7ml;低体积:采血量<3.5ml;平均2.7ml
•4.Mermel LA et al.Ann Intern Med. 1993;119:270-272.
• 行4次血培养
• 行3次血培养
•阳性率 •阳性率
•肠球菌 •链球菌
•肠球菌 •链球菌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结论
• 24h内进行4次血培养,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 高达99%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要采集多少血液?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血培养物每增加1ml,真性菌血症成年人微
生物的检出率增加3% 一 份 标 本 2 个 瓶 子 , 每 瓶 10ml , 共 20ml ;
要求至少采两份血,2份4个瓶子,共40ml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 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 或超声降解)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IDSA指南对血培养次数及采血体积的推荐
• 2010年IDSA粒缺指南推荐: • 至少在两个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
– 存在中心静脉插管(CVC):中心静脉及外周血管同时取血 – 无CVC:2个不同部位取血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培养非常重要
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 早期诊断 阳性血培养:证实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 鉴定病原体 →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 改善预后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脓毒症患者应常规行血培养 怀疑血流感染患者常规行血培养,如:
–不明原因的发热(>37℃)或体温过低(<36℃) –休克,寒颤,僵直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菌的检出率
• 导致血流感染的常见G-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较低, 仅60-78%,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但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 阳性结果
•0
•30
•60
•时间 (分钟)
• 研究表明:细菌通常在病人寒战和发热前1h进入血流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时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
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混合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研究期间,共发生58例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血流感染,该类患者前三 次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00% •N=58例
,腹部术后感染,…) –心率异常加快 –低血压或高血压 –呼吸频率加快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培养现状—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优化血培养流程、提高检出 率
采血时机 采血份数 采血量 规范操作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问题: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对于非持续性菌血症,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血培 养,因为体内巨细胞吞噬系统会在15~30min内清除掉进 入人体内的细菌
可疑急性心内膜炎患者要立即取血作血培养,30分钟内 完成3套血培养的采集,采集后立即进行抗菌药的经验治 疗。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可疑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30分钟至1h采集1套, 连续采集3套标本。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 2套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 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
阳性率的影响 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
的意义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筛选指征
在ICU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 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儿 童出现低体温者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 要性
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 由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难以根 据临床表现鉴别,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有赖于早期的血培养及脓液或其他体 液标本进行的涂片和培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