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

建议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引言

问题的提出

2009年底,山西省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乡村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群山与盆地相互交错,土地贫瘠,土壤沙漠化严重,全省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对于广大农村而言更是相对落后,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及其子女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对农民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也应该注意教育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实现真正的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农村教师资源匮乏,由于农村的落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农村。同时由于教育成本的提高,很多农村学生过早的外出打工,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减少。这种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背道而驰的,也与我国的基本国策不同。因此,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教育现状的分析,理清现在山西农村教育存在的瓶劲,并找出相对应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动山西科学发展、建设中部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既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更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但就现有农民的文化发展水平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因此将强农村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解决山西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立山西农村教育制度保障系统、改善陕西山村教育投资途径、构建山西农村教育投入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控制农村中小学辍学的现象,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气,抓紧抓好。通过研究,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对政府制定和推动农村教育的措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近年来,有关农村教育的研究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主题。上个世纪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背景和全球意识。借鉴学习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教育新模式,对于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Herbart,)于18世纪初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

始,在西方教育学派出现了冲突论(Conflicttheory)学派与解释论(interpretativeapproach)学派。冲突论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柯林斯(Collins,R)与英国的阿切尔(Archer,M.)等人;解释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伯格(Berger,.)和卢克曼(Luckman,T.)等人。也出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学者弗劳德(Floud,.)与哈尔西(Halsay,.);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汉森(Hansen,.)和英国的布劳德福德(Broadfood,P.)等,这些教育学家对教育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人的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的农村教育问题几乎不存在,因此可借鉴的不是很多。

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中国从研究文献的数量看,直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或者以农村教育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在总体上所占比例很小。考察的文献主要来源于教育类刊物,并具体统计了教育研究界有代表性的三种期刊。它们分别是《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这三种。

从已有的文献质量看,研究文献普遍缺乏深度,缺少真正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困境和教育困境的文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已有文章的作者多有官方的背景,官样文章多。这样的文章,往往几千字便奢谈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似乎面面俱到但又大多空洞无物。它们已经习惯于先把官方的数字进行一番罗列,再接着归纳出几条雷打不动的所谓的建议或措施。如此的写作已经近乎程式化和模式化,缺乏泥土的芳香。其次,文章的视野不够开阔,大多都是站在教育的圈子里看农村教育问题。这些文章往往忽视农村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组织各方面深层底蕴和复杂联系。

目前国内农村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2]:如孙志军、杜育红,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及其对收入的影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证据,教育与经济,2004,(1);张玉林,通向城市的阶梯——20世纪后期一个苏北村庄的教育志,南京大学学报,2004,(4);社会结构的视角,秦玉友,杨兆山,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与农村教育发展的重新定位,当代教育科学,2004,(22);教育的视角,王生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改革与战略,2004,(12);文化的视角,李静波,郭丹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文化使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等等。

可能创新之处

在有关农村教育的论文中,专门涉及到山西农村教育问题的少之有少,该文章可为山西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二、概念的鉴定

农村教育的概念

农村教育是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的总称,它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既包括了农村初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农村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也包括了农村学校以外的农村家庭教育、农村社会教育,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城市人口只占28%,农村人口占72%,约占亿。在中国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73%[1]。农村人口在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属于教育的弱势群体。农村教育是相对于城市教育的概念,它的提出主要反映了追求教育公平的价值概念。

教育公平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