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D类)》密押试卷及答案解析(二)
2020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题中学一、案例分析题(100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下面是高二(5班)班主任李老师的4则教育笔记:笔记1:最近,有学生向我反映,今年刚接手我们班数学的王老师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说,王老师上课时抓不住重点,学生懂的内容他还花很长时间讲解,不会的内容却一带而过;有的说,他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也不管其他学生是否学会了;有的说,他总是就题讲题,不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做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不会;还有的说,他提问不明确,学生回答后,也不给具体的反馈……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着实让我有点儿担心,不过下周一就是期中考试了,我打算先深入了解一下,考试后再进一步处理。
笔记2: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班数学成绩全年级垫底,看来之前学生们反映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
可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处理,又有学生悄悄告诉我,班委正在组织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信,反映数学老师的问题,我大吃一惊,立刻把几个班委找来谈话,指出他们这样的方式不妥,很容易激化师生矛盾,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但是,班委们坚持认为这样做没错。
他们在班委会上讨论过,并征得了同学们的同意,而且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王老师的课能够上得更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商,我没能说服他们,但是我告诉他们,近期会开班会来探讨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我还再三强调,不同意他们给校长写信。
这次失败的沟通后,我感觉班委和同学们对我有了误解,认为我和他们不是一条心,似乎与我产生了距离。
笔记3: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班会还没来得及开,我今天就突然收到一位家长的消息,他说,有部分学生家长准备联名要求学校为孩子们换数学老师,因为学生向家长反映王老师讲得不好,数学成绩最近下降得厉害,如果拖到高三就来不及了。
我很惊讶,班级家长群内一直很平静,除了我发的学校通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消息,他们为什么不先与我沟通?为什么那么不信任我呢?笔记4:王老师得知家长及学生的做法后非常伤心,跟我抱怨说,自己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经常牺牲午休时间辅导学生,连家人生病都顾不上。
2020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岗)

2020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岗)一、辨析题(30分)关于公开课该“裸”还是该“磨”,甲、乙两位老师各执一词。
甲:“我认为,公开课应该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经过反复推敲的‘磨课’集中了个人的经验和团队的指挥,可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乙:“不经过实现演练和团队打磨的‘磨课’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而提前磨好的课有太多作秀的成分,就像表演。
”请就甲、乙两位老师的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两位老师对于公开课磨课和裸课的说法是片面的,应在反复磨课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实现裸课。
首先,公开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形式的一种方式,自然有一定的示范性,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磨课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预设,提升教学自信,明确教学目标,促进自身成长。
裸课能够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态反应和认知实际,关注师生互动中的知识共建,关注教师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随机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使得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
其次,要实现完美的裸课,是需要建立在无数次的磨课基础之上的。
但是当前的公开课的磨课却流于表演和作秀,注重形式,过分强调教师主导,而忽视课堂内涵的挖掘。
因此,真正达到真实性和示范性的公开课,应是立足于教学实际的过程,不断打磨教学技巧和能力,充分关注预设和生成,最终实现磨课基础上的裸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故上述说法两位老师观点片面。
二、案例分析题(60分)案例一:颖儿是一个上进的学生,但性格有些敏感,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最近班主任郭老师发现颖儿上课不太专心,发言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课下也不怎么与她的好朋友说笑了。
于是,郭老师决定找她谈一谈。
郭老师:“颖儿,看你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颖儿:“没什么。
综合应用能力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辨析题(30分)题目: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忽略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一题案例: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级中有个叫小明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
在学习上,小明的成绩中等偏下,但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经常自己钻研数学题。
张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小明提高自信心和学习成绩。
问题:1.张老师针对小明的个性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2.张老师如何帮助小明提高数学成绩?3.在实施过程中,张老师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应对?第二题案例分析:某小学五年级班上有两名学生,小明和小红。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小红则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聊天,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稳定。
一天,班主任小王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明的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而小红则因为与同学聊天而耽误了作业。
课后,小王分别找小明和小红进行了谈话。
以下是谈话内容:小王(对小明的谈话):“小明,我发现你这次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我很高兴。
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做到的吗?”小明(有些害羞):“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自己查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
”小王(对小红的谈话):“小红,我发现你最近作业完成得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或者心事?”小红(有些沮丧):“老师,其实我最近家里有些事情,心情不太好,所以作业有时候没心思做。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小明和小红的学习状态差异产生的原因。
2.针对小明和小红的情况,小王老师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态?第三题案例: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发现班上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描写词句理解不够深入,课堂参与度不高。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辨析题(30分)题目:有人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
”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一题【背景材料】某中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
该中学的校长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艺术与体育课时比例,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并且要求教师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部分家长对于这些变化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些改革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文化课成绩,进而影响升学率。
为此,学校组织了一次家长会,希望与家长们沟通并解决这些疑虑。
【问题】假设你是该校的一名教师,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要说明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2.针对部分家长的担忧,你会如何在会议上向家长们解释素质教育的好处?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确保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第二题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班级里有一位叫小华的学生,小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但非常热爱阅读。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华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小明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小华改善表现。
1.小明老师首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家庭情况,发现小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这导致小华在家缺乏有效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小明老师针对小华的特点,制定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小华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针对小华在课堂上的问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小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在班级中,小明老师也积极倡导互助学习,鼓励同学们帮助小华,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课堂上也能够安静下来,不再大声喧哗。
2020.7.25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D类(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7.25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D类(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一、案例分析题(100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下面是高二(5)版班主任李老师的4则教育笔记:、笔记1:最近,有学生向我反映,今年刚接手我们班数学的王老师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说,王老师上课时抓不住重点,学生懂的内容他还花很长时间讲解,不会的内容却一带而过;有的说,他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也不管其他学生是否学会了;有的说,他总是就题讲题,不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做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不会;还有的说,他提问不明确,学生回答后,也不给具体的反馈……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着实让我有点儿担心,不过下周一就是期中考试了,我打算先深入了解一下,考试后再进一步处理。
笔记2: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数学成绩全年级垫底,看来之前学生们反映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
可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处理,又有学生悄悄告诉我,班委正在组织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信,反映数学老师的问题,我大吃一惊,立刻把几个班委找来谈话,指出他们这样的方式不妥,很容易激化师生矛盾,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但是,班委们坚持认为这样做没错。
他们在班委会上讨论过,并征得了同学们的同意,而且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王老师的课能够上得更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商,我没能说服他们,但是我告诉他们,近期会开班会来探讨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我还再三强调,不同意他们给校长写信。
这次失败的沟通后,我感觉班委和同学们对我有了误解,认为我和他们不是一条心,似乎与我产生了距离。
笔记3: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班会还没来得及开,我今天就突然收到一位家长的消息,他说,有部分学生家长准备联名要求学校为孩子们换数学老师,因为学生向家长反映王老师讲得不好,数学成绩最近下降得厉害,如果拖到高三就来不及了。
我很惊讶,班级家长群内一直很平静,除了我发的学校通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消息,他们为什么不先与我沟通?为什么那么不信任我呢?笔记4:王老师得知家长及学生的做法后非常伤心,跟我抱怨说,自己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经常牺牲午休时间辅导学生,连家人生病都顾不上。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辨析题(30分)题目: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互矛盾、不可协调的。
答案:错误。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2.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1)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相互矛盾、不可协调,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一题【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数学老师李老师,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时,发现班级中部分学生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时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李老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
【案例描述】李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
然后,她将课堂内容分为三个环节:1. 小组内讨论,分析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规律;2.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同学进行评价;3. 李老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类D类)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辨析题(30分)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完全放弃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一题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参与讨论。
虽然小明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在团队合作活动中,他总是显得很被动,缺乏自信。
小明的父母很担心孩子的性格问题,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关注和帮助。
问题:1.分析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2.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设计一项课外活动,旨在帮助他提升自信,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题【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教师正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在讲述完课文内容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小蝌蚪找不到方向,有的说是小蝌蚪不知道妈妈在哪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继续引导:“那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小蝌蚪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找到妈妈呢?”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想法,如观察池塘、询问其他动物等。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班上的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网搜索一下,这样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了。
”【问题】1.分析小明提出使用手机上网搜索的建议。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评价小明的想法?3.针对小明的想法,教师如何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第三题案例描述:某小学四年级(3)班班主任李老师,近期发现班级里学习氛围有所下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也不如以往。
经过观察,李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小团体现象,部分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相似而形成了小圈子,这些小圈子内部交流频繁,但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较少,导致班级整体凝聚力下降。
2020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小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小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辨析题(30分)关于公开课该“裸”还是该“磨”,甲、乙两位老师各执一词。
甲:“我认为,公开课应该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经过反复推敲的‘磨课’集中了个人的经验和团队的指挥,可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乙:“不经过实现演练和团队打磨的‘磨课’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而提前磨好的课有太多作秀的成分,就像表演。
”请就甲、乙两位老师的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两位老师对于公开课磨课和裸课的说法是片面的,应在反复磨课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实现裸课。
首先,公开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形式的一种方式,自然有一定的示范性,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磨课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预设,提升教学自信,明确教学目标,促进自身成长。
裸课能够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态反应和认知实际,关注师生互动中的知识共建,关注教师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随机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使得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
其次,要实现完美的裸课,是需要建立在无数次的磨课基础之上的。
但是当前的公开课的磨课却流于表演和作秀,注重形式,过分强调教师主导,而忽视课堂内涵的挖掘。
因此,真正达到真实性和示范性的公开课,应是立足于教学实际的过程,不断打磨教学技巧和能力,充分关注预设和生成,最终实现磨课基础上的裸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故上述说法两位老师观点片面。
二、案例分析题(60分)案例一:颖儿是一个上进的学生,但性格有些敏感,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最近班主任郭老师发现颖儿上课不太专心,发言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课下也不怎么与她的好朋友说笑了。
于是,郭老师决定找她谈一谈。
郭老师:“颖儿,看你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颖儿:“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