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
![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ec0a6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5.png)
文艺传媒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李月(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167)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3-0196-03作者简介:李月(1992—),辽宁辽阳人,现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摘要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海勒用他高超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滑稽而又悲惨的世界。
他用有趣而又令人震惊的语言展现了美国社会战时以及战后的黑暗官僚制度。
本文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多层次主题Interpretation of the Multi-leveled Theme of "Catch-22"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Li YueAbstract Joseph Heller is a famous novelist of contemporary America,and his masterpiece "Catch-22",hail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is also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lack humor.With his superb techniques,Heller shows us a funny but miserable world.With his amusing but shocking words,he reveals the wartime and post-war dark bureaucracy in American socie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multi-leveled theme of "Catch-22"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aiming to help the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ovel.Key words "Catch-22";black humor;multi-leveled theme《第二十二条军规》自1961年出版以来,人们对于它的评论褒贬不一。
绝妙的批判缴文:《第二十二条军规》对当代美国的剖析
![绝妙的批判缴文:《第二十二条军规》对当代美国的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8b4b969dc5022aaea00be.png)
绝妙的批判缴文:《第二十二条军规》对当代美国的剖析摘要:美国20世纪重要作家约瑟夫·海勒出版于1961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堪称一本风靡世界的奇书。
这部小说除了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其以小见大的独创、洞见症结的思想深度,并对当代美国社会做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
小说中的深刻批判寓意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类战争的思索,对于人间各种丑恶现象的独特揶揄,以及对社会丑恶面的无情揭露。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当代美国;剖析与批判;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69-01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2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后定居于曼哈顿。
1948年在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出版于1961年,最初只是一本受到大学生欢迎的畅销书,后逐渐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一名普通的美国空军二战退伍军人,一位平绒的文学硕士所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缘何在当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本文认为,除了这部小说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寓意深长的批判锋芒、纵横驰骋的广阔思路、以小见大的独创间接、洞见症结的思想深度,都是这部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著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美国学者加里·w·戴维斯曾指出:“海勒这部小说在明显的层面上,揭露了我们在商业、军事、知识和文学等体制中所存在的极端的荒唐。
显而易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无所不在的当代美国社会批判无疑是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这部小说的时间顺序虽然凌乱,批判锋芒却异常鲜明。
本文讲围绕这一作品的批判意义予以探讨。
一《第二十二条军规》极为微妙地限定了小说所涉及的时间段,即十余小说主人公约塞连已经超额完成恐惧条例所规定的25此作战飞行任务,实际打到完成37此作战飞行任务之后。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与战 争讽刺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与战 争讽刺](https://img.taocdn.com/s3/m/7376ce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f.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与战争讽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与战争讽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和对战争的辛辣讽刺,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通过主人公约塞连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的荒诞和人性的扭曲。
海勒以一种看似混乱无序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荒谬和不确定性的世界。
黑色幽默在小说中无处不在。
例如,军规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存在。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均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这一军规的自相矛盾和荒谬绝伦,让士兵们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无法摆脱战争的噩梦。
这种对逻辑的颠覆和对常理的嘲弄,正是黑色幽默的核心所在。
海勒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强化了黑色幽默的效果。
约塞连是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他不再是传统战争小说中英勇无畏、为了国家和荣誉而战的英雄,而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断挣扎、试图逃离战争的普通人。
他的行为看似自私和怯懦,但在那个荒谬的战争环境中,却显得无比真实和合理。
其他人物如米洛、卡斯卡特上校等,也都被刻画得十分滑稽可笑。
米洛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甚至与敌军做起了生意;卡斯卡特上校为了追求军功,不断增加士兵的飞行任务,全然不顾他们的生死。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价值观,与正常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背道而驰,让人在感到可笑的同时,也不禁对战争的扭曲力量感到悲哀。
小说对战争的讽刺更是入木三分。
战争不再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是一场充满欺骗、贪婪和无谓牺牲的闹剧。
士兵们被当作棋子随意摆布,他们的生命在上级的眼中毫无价值。
海勒通过描写战争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
例如,士兵们在执行任务时,常常面临着飞机故障、敌人的猛烈攻击等危险,但他们却得不到足够的物资和支援。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https://img.taocdn.com/s3/m/28b235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9.png)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名气太大,如同5A级景点那样,总归要去看看的,看完后不能说失望,至少是无法好好领略,也就谈不上是否喜欢了,还同时看完了1970年版的同名电影。
百度了下黑色幽默,原来是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重要文学流派,绝望、荒诞、残忍的幽默。
当时只有美国的土壤适宜栽培黑色幽默,二战后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经济继续蒸蒸日上但对外却有些穷兵黩武。
这就造成了国内垮掉一代迷茫一代的同时又有无数普通人投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泥潭。
作者表达阶级无处不在,即使在全世界最强的军队中也是如此,军官们为了升官发财还不是靠利用国家资源和规则漏洞,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中下层士兵的艰辛甚至是生命付出。
但如果就是这样的大主题,何至于在文学界地位如此之高呢?感觉还是归功于黑色幽默的写法,特别是军官层面,每个人都被刻画成贪婪、无能、狡诈、蛮横、钻营的形象,而士兵和意大利的平民和妓女也是个个逻辑古怪,让人觉得可笑夸张无法理解。
虽然阅读时有些不明就里,但至少对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的理解应该错不了,那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无疑了,书中从未正面列出这条军规,而是在各场合通过各色人物的嘴来吐露一部分,好让读者自行拼出个梗概。
这条军规浓缩了军界政界的一切不合理,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是吃人的规定,就是让你正反都要受制于该条军规,其目的就是看似合理地“奴役榨取”。
作者本人是执行过六十次飞行任务的二战空军中尉,因而绝对有资格有底气以二战期间空军为背景写出此书。
但令我无法理解的是,连他本人都说真实中的空军队伍同僚,还是很热血爱国做实事的,但为何要在书中将几乎所有人描绘成负面形象或至少是疯疯癫癫?可能还是我欣赏不来黑色幽默吧。
然后直到后来,看似荒诞可笑的大段文字后,XX死了这样的转折,还是让人直面黑色幽默的力量,就如同一直在你身边活蹦乱跳的人,哪怕再痴再傻再惹人烦,转眼间从地球上消失了,谁个不悲伤。
作者在结尾给了约赛连一个乌托邦式的逃离,或许他自己也不清楚如何应对战争带来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军规书评
![第二十二条军规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adc341d67f1922791688e8ed.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书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是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
黑色幽默出现于六十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这一流派的作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变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更加反常无理,丑恶可憎,其中也寄托了他们无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
因此有人把黑色幽默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故事描写的是美国的一个飞行大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上。
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博取上级的欢心。
他一次次任意增加部下的轰炸飞行任务,意欲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升迁。
这支部队里还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一个是一本正经而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
他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大战爆发他颇为高兴,因为战争使他有机会可以每天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去送死的小伙子大喊口令,而他自己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所以没有上前线的危险。
他为了邀宠上级,飞黄腾达,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中队,求得在检阅中获胜。
由于他研究出不挥动双手的行进队列,被人称为“名不虚传的军事天才人物”,从此迅速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中将司令官。
另一个是食堂管理员迈洛,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
他用大批飞机走私,甚至还雇用敌人的飞机为公司运输,向敌人承包保卫桥梁等等。
后来居然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当上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和马耳他的副总督。
本书主人公尤索林就生活在这个绕着战争怪物旋转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
他是这个飞行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的上尉轰炸手。
他满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立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
然而慢慢地,他在和周围凶险环境的冲突中,亲眼目睹了那种种虚妄、荒诞、疯狂、残酷的现象后,领悟到自己是受骗了。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第二十二条军规》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第二十二条军规》](https://img.taocdn.com/s3/m/531eaa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a.png)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描述二战期间一支轰炸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毁灭和对人性的控制无处不在。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无意义和绝望时的反应和选择。
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力,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角色们却身处被动和无力的境地。
他们被命运和军规所限制,自由意志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死。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的自我控制和自制力受到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和世俗。
在这个故事中,士兵们被命运所控制,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对于这些被动的角色,存在主义认为不应抗拒他们不可改变的命运,而应该接受现实,但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这就是美国航空兵团上尉约瑟夫拒绝执行毫无意义的轰炸任务,冒着被军事法庭处决的危险坚持自己的信仰。
另外,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而这个故事中的角色们都表现出了自私和残忍。
例如,警卫部队折磨犹太人的情节,以及少校拒绝释放难民,并声称他黑白分明、不能妥协,与人性所追求的人道慈悲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之,《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了一个惨痛残酷的历史,也是人性恶的一面。
而在这种极端环境中,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力变得非常有限,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是必然的。
基于现代美学视角探析《第二十二条军规》
![基于现代美学视角探析《第二十二条军规》](https://img.taocdn.com/s3/m/bc8b08e4856a561252d36fbf.png)
艺 术源 于生 活 , 高于 生活 。任何 文 学作 品都 是在 ~定 现实 背景 是人 生中 的一 个沉 重打 击 , 对 其心 理造 成 了很大 影响 。在书 中描 写 的基 础 上进 行创 作 的 , 这 本书 也不 例 外 , 作者 虽 然摒 弃 了现 实 主义 时 , 作 者并 不是 一 次就 将 斯诺 登死 时 的场 面 环境 展露 无 余 , 反 而 别 的传 统 手法 , 故 意 塑 造一 些荒 诞滑 稽 的 形象 , 但 其 实是 有很 深 的 社 出 心裁 , 以约塞 连 的 几段 回忆 推 动故 事 的发 展 , 零 零 星星 地 呈现 在 会 历 史 因素 在 里面 。社 会 美学 便 是对 其 特 定的 社会 历 史背 景 进行 读者 面 前, 经过 多 次重 复 , 但 每一 次重 复的 内容并 不重 复 , 都 有新 内 分析 , 进而 探讨小 说的 现实意义 。 容 注入 , 直 至结 尾 是我 们 了解 全 部 真相 。“ 我 冷 ”是 斯诺 登死 之 前
2 、 文 ,“ 重复 ”的 策略 比 比 皆是 , 单 在 名字 《 第 二 十 二条 军规 》中都 有 体现 。对 内 容进 行 分析 , 有 两处 将 “ 重复” 策略 运用 的非常巧 妙 。 是 斯诺 登 之死 。在战 场 上 , 斯 话 登 的死 对 约塞 连而 言 , 无 疑
的现 实批判 意义 。 二、 从 社会美 学 角度 分析 小说 的现实意 义
视 野 融 合理 论相 结 合 , 提 出了 “ 文 本 的召 唤结 构 ” 。此 结构 包 括保 留内容 , 即 根据 社会现 实编 写文 本 , 将 主流 思 想 、 道 德标准 作为 重点 内容 , 文本 对其 合法 性进 行质疑 , 并 “ 召 唤 ”读 者予 以否 定 ; 另 外~ 点 是 文本 策 略 , 即如 何安 排 合理 的 文本 视角 , 采用何 种 方 式对 保留 内容进行 艺术 加工 , 能吸引 更多的 读者 。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https://img.taocdn.com/s3/m/3d8a63de79563c1ec4da7103.png)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第一本用荒诞主义写作技巧来表现荒诞主义主题的作品。
通过对所描述的军事机构的分析,这部作品表现了其对现代美国“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以及荒谬性的抗议和抨击。
小说故事发生在战时意大利的美国航空军事基地,这里的军事等级制度森严,并且这种制度还荒谬的掌控着轰炸机上飞行员的悲惨命运。
飞行员们害怕飞行,渴望着陆以逃离死亡。
随着飞行任务的加重与死亡几率的增加,飞行员们变得绝望,近乎崩溃。
主人公约瑟连对四周的死亡和荒诞感到恐惧,他也不再相信上帝,毫无安全感。
他对上级的计划感到困惑不堪,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弄明白,战友斯诺登的死让约瑟连惊慌失措,又对另一位战友奥尔的行为感到迷惑,随后,约瑟连的观点也发生了改变,他曾经那么勇敢,但现在却对勇气与英勇有了不同的看法,不久,读者就发现他赤身裸体不穿军装。
约瑟连开始斟酌着如何保护自己,并最终成功逃出战争与死亡。
约瑟连的世界是荒诞的,海勒通过三个主要的特点来进行描述:军队组织结构的混乱,军队的荒谬逻辑,以及所有存在的普遍的荒谬性。
首先,这本小说很好的阐述了军队组织的混乱性。
在这里,荒诞就是规范:像丹尼尔医生一样活得好好的人却被宣判死亡,而像马德一样死了很久的人的名字却仍然留在官方的名簿上;梅杰少校只有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才允许别人前来拜访;只有那些从不提问的人才能参与“教育会议”,而这些仅仅只是离奇生活的很少的一部分。
作者所谴责的不仅是军队的官僚主义作风,更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性。
在这个社会里,像米洛那样的叛国者在战争中投机倒把,最后因为赚了钱而得以释放。
他是整个荒诞体系中最底层的标志: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被描述成邪恶的,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体系。
在某种意义上,米洛是死亡的化身,尤其是在斯诺登快死的时候,他的辛迪加公司的急救药箱居然无法提供急需的药物。
另一个被嘲弄的对象便是畸形的军事组织中所固有的军队逻辑。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39e99c02d276a200292e22.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翻着一部关于描写疯子生活的书,一个个荒诞无比的故事跃入眼帘,但人们又告诉你这些都是真实的,你会有何感想?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如此——一部在幽默下悲伤的后现代经典之作。
读者在看本书时想笑不难,但笑后内心的酸楚却常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了在谈笑之间对荒诞性进行异常深刻披露的手法,典型地代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部讽刺现代战争的“黑色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揭示战后美国荒诞现实的社会小说。
作者海勒不但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他用异乎寻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新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还包含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
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给予指教。
(一)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大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不可理喻的事件、场面、人物,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种荒谬的现实和一群异化了的军人。
《第二十二条军规》全书凡42章,各章一般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向读者讲述这样一个个故事。
其中又以尤索林这个人的经历贯穿始终,从而串联起一组滑稽的浮雕式人物画像展览。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两大部分。
军事官僚集团利用战争满足私欲,为求得个人的飞黄腾达,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
他们操纵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利用它制造悖谬来维护权威,愚弄下属,主宰普通人的命运。
而普通士兵则是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对象。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是军事官僚集团中一个典型代表。
他冷酷残忍,对军阶无限向往,一心想当将军。
为此,他千方百计要设法博取上级的欢心。
上级一皱眉,他就惶惶不安。
他企图利用部下的全部生命去换取自己的晋级升迁,他的主要手段是任意把飞行次数一次一次地增加。
而卡思卡特下属的官兵虽然言行各不相同,但人人却为自己盘算,没有一个具有献身精神。
食堂管理员迈洛则是卡思卡特上校众多荒诞残酷下属中的荒诞典例。
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db87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a.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揭示了人性的荒诞和社会的虚伪。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不仅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更因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怕死的轰炸手约塞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应对战争中的荒谬和生死。
作品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讽刺。
它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然而,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
这一悖论式的规定,揭示了战争中权力的荒诞和个体的无奈。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
他们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努力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这些角色,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他们中有理性的人,有无理性的人,有善良的人,也有邪恶的人。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人生百态。
在艺术手法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采用了反讽、夸张、讽刺等手法,使作品充满了幽默感。
在荒诞的世界里,一切正常的事物都显得滑稽可笑。
这种幽默感使作品在悲喜交加的氛围中,更具冲击力。
小说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
作者采用了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几乎每一节都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以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写他的生活,或者写他的死亡。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挣扎。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丰富内涵的小说。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揭示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荒诞和社会的虚伪。
读完这部作品,我对战争、人性、生命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作品中的幽默感和艺术价值也让我回味无穷。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语言的荒诞性分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语言的荒诞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054ed376baf1ffd4fad97.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语言的荒诞性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被称为二战后的一部重要作品。
凭借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以及黑色幽默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海勒讽刺了战争和社会的混乱不堪以维护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几乎所有的评论都离不开小说重要的一点,即其有别于其它讽刺小说的辛辣意味,它的“含着眼泪讲笑话”的写作风格以及它深刻的主题内涵,却很少有评论很好地论释小说中的写作手法。
本文将对《二十二条军规》中语言的荒诞性进行分析。
标签:《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荒诞性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毋庸置疑,《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后现代小说的普遍特点,写作仅仅是文字游戏。
并且文章中的词语都是模糊不清,矛盾以及犹豫不决。
矛盾以及模糊的句子小说中,人物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语言不再是交流的工具,而是用来迷惑世人。
海勒放弃了传统的方式,采用新的语言技巧使语言和结构自然的融合,互为补充。
没有逻辑,秩序混乱,以及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充斥着整本小说。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评估旧的习俗和传统,海勒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对这个荒谬的世界充满同情并为此做出改变。
小说中的语言是这个荒谬以及绝望的世界的外壳,使得情节生动并且难以预测。
作者使用大量充满矛盾以及模糊意义的句子,目的是为了加深人们对于这个没有逻辑的世界的荒谬感。
首先,通过使用反义词替换一些词语和句子,以期创作出大量不能理解以及没有结果的句子。
比如,“纳特雷有一个不好的开始。
他来自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邓巴喜欢玩儿双向飞碟,因为他不喜欢它,并且时间过的很慢”。
“这位卑鄙,贪婪以及残忍的老人使得纳特雷想起了他的父親,因为她们好一点都不像”。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有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们的正常思维方式是认为他的家庭环境非常的糟糕。
但是,小说中的语言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接下来的句子是反话- 他来自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22条军规
![22条军规](https://img.taocdn.com/s3/m/d52d1d18227916888486d7f3.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赏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艺术内容提要: 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作品,其结构看似散乱,却是精心策划下用以表现现实社会及其官僚机器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的独特手法。
本文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具体探讨小说中用于表.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23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后定居于曼哈顿。
1948 年在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 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作品包括剧作《轰炸新天堂》(We Bombed in New Heaven ,1968)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Catch-22 ) 、《问题发生了》( Something Happened ,1974) 和《美若黄金》( AsGood as Gold ,1979) 等。
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出版于1961 年,最初只是一本受到大学生欢迎的畅销书,后逐渐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随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出版,黑色幽默成为60 年代美国小说的主流文化。
这部富于独创性的小说被喻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海勒在小说里表现荒诞的独特手法为小说的创作树立了一种新的风格。
黑色幽默小说产生于60 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的物质生活已相当繁荣,但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动乱时代。
西方人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统一文化和对人类理性的信赖在人们心中动摇了。
疯狂的社会和魔幻般的现实给美国人的精神刺激是强烈的,由此汇集成一种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对抗文化。
黑色幽默也正是在这种疯狂社会和疯狂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流派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美国当代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无力、无望和无奈。
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荒谬的,作为人类思维和表达工具的理性和语言在社会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
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着重于体现一个主题:社会及其官僚机构的荒诞、疯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狂和不可理喻。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30fc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7.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霍塞·甘特创作的一篇小说,该小说以美军战争中的实际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汤姆在战争中的故事。
这个小说不仅是一部反战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探索,通过对汤姆的真实内心世界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摧毁和磨难,也展示了人在极端环境下坚强生存的意志和勇气。
这篇文章将围绕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特点展开论述,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一、战争对人性的摧毁《第二十二条军规》最为突出的主题即为战争对人性的摧毁。
整个小说充满了对于死亡、残忍与绝望的描写,通过描写汤姆在战争中的磨难和成长,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的摧残。
在战争中,士兵们经常面临致命威胁,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这使得他们的思想变得扭曲而疯狂。
在小说中,汤姆的一个战友因为连续遭受敌军袭击而疯狂,最后用手榴弹自杀,而汤姆也因为无法接受战争的残酷而身心俱疲。
这些描写都展示了战争对士兵精神和身体的摧残和磨难。
二、人性的复杂性除了对战争的控诉之外,《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汤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角色,他既希望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又不忍看到同伴受伤和牺牲,这种复杂性使得他的思想十分纠结。
除了汤姆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角色,他们也都是由内心的复杂性所塑造,比如那些狡猾的军官、令人惊艳的女主人公。
这些角色在小说中的刻画,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更为人们思考和探索人性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三、坚韧的人性虽然《第二十二条军规》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磨难,但小说中也描写了许多展示人性坚韧和勇气的场景。
在战争的深处,汤姆经常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并没有丧失勇气和热情,反而在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坚韧的士兵。
在小说中,汤姆在面临强大的敌军进攻时,他挺身而出,为同伴拼杀到底,尽管他们最终也难逃厄运,但汤姆的勇气和无畏精神却让人感到钦佩和震撼。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af665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d.png)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第二十二条军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美]海勒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61年,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
第22条军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在《第22条军规》中的艺术体现
![第22条军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在《第22条军规》中的艺术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9c2acaeb16fc700abb68fcff.png)
第22条军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在《第22条军规》中的艺术体现1、特殊的幽默风格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家刻意不对笔下人物进行道德审察或价值评判。
而且越是严肃沉重的问题,越是举重若轻,不动声色。
如:就像玩味一个古董似的细细描述一个已经没有人样的重伤员,伤员全身上下都用石膏和绷带裹着,双腿双臂都被吊索吊起来,同躯干保持垂直,身上插两根管子,一根输液,一根排泄,两根管子接着上下两个瓶子反复互换,排泄的液体又注入体内。
又如:写尤索林,在罗马街头看到一个穿孩子“缺鞋少袜,头上的黑发也需要修剪,满面愁容,显苍白而忧伤”时,他“深表同情”,以至于恨不得一拳把他苍白忧伤,带有病容的面孔揍个稀巴烂,把他打死,免得使他联想到就在这天晚上“意大利还有无数苍白忧伤,面带病容的孩子……”既然残废和苦难已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普遍存在,就只好用荒诞来拉开距离,后退一步,把伤心当做笑话来讲,这就使幽默不再是生活的佐料,而成为一种绝境中自上而下的手段,一种万般无奈之下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
凡此种种都超越了传统幽默的美学范畴。
2、“反英雄”式的人物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并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去表现美国军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是对其进行了颠覆。
作品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
他本是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入伍后变成了怕死鬼,他一心一意只想逃离这邪恶与荒诞。
“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生活目标和最高准则。
他相信第二十二条军中关于“疯子可以停止飞行”的规定。
就想请军医丹尼卡帮助,证明他疯了。
因为军规“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停止飞行,同时军规又规定凡要停止飞行的人必须书写书面申请,而能写书面申请的人,说明是神志清醒的人,神经正常的必须继续飞行”。
听了丹尼卡对军规的说明后,他只好离开医院,硬着头皮去完成另一条规定,“即飞满三十二次指标,可不再接招任务”。
每当他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就庆幸自己可以复员回国之际,却惊恐地发现卡思卡特根据军规附加条件不断给他增加任务。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主义中蕴含的现实人文关怀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主义中蕴含的现实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d0b8528476a20029bd642d8a.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主义中蕴含的现实人文关怀作者:黄灿松来源:《牡丹》2017年第26期《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作品以其“黑色幽默”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学。
然而在作者玩世不恭的笔调中,其作品又时时透露出深层次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笔者从儒家社会理想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剖析。
一、书中的黑色幽默主义所谓“黑色幽默”,就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
实际上,它就是透过种种荒诞无稽的描写来反映这个病态的社会、扭曲的现实。
而这种病态的描写又总是与现实的种种不公、苦难、反抗、不安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谓“含着眼泪讲笑话”是也。
而书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荒诞黑色幽默主义性质的便是贯穿全书核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简单来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你可以提出免于飞行然后申请回国,但是必须是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自己提出的。
如果你能意识到执行飞行任务所给你带来的危险,就被视为精神情况没有失常,就不得提出这个回国申请。
真可谓一环套一环,这“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在深深的悖论中淋漓尽致地透露出黑色幽默主义荒诞无稽的本质。
例如:他的心都要碎了,一下子坠入了情网。
他想知道她肯不肯嫁给他。
“你疯了。
”她(露西安娜)高兴地笑了笑,对约塞连说。
“为什么说我疯了?”他问。
“因为我不能结婚。
”“你为什么不能结婚?”“因为我已经不是个处女了。
”她回答说。
“那和结婚有什么关系?”“谁会娶我呢?没人肯要一个已不是处女的姑娘。
”“我要,我要娶你。
”“但我不能嫁给你。
”“你为什么不能嫁给我呢?”“因为你疯了。
”“为什么说我疯了?”“因为你想娶我。
”约塞连感到既不解又好笑,不禁皱眉问道:“你不肯嫁给我是因为我疯了,但又说,我疯了是因为我想娶你,你是这么说的吗?”“是的。
”“你才疯了!”他大声对她说。
“为什么?”她气愤地大叫着反问他,随即又气冲冲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两只甩不掉的、圆溜溜的乳房在粉红色的女衫下一起一伏,煞是好看。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幽默](https://img.taocdn.com/s3/m/60daa5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5.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荒诞幽默风格,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
故事中的人物被一条看似荒诞不经却又无法摆脱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束缚。
这条军规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
这一军规的荒诞之处在于,它自相矛盾,让人陷入了一个无解的逻辑怪圈。
这种荒诞的逻辑在小说中无处不在。
比如,飞行员们被不断地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上级军官们为了追求军功,完全不顾士兵的死活。
而士兵们在恐惧和绝望中挣扎,却找不到任何合理的出路。
主人公约塞连试图逃避飞行任务,却发现无论他怎么做,都无法逃脱军规的束缚。
这种无法摆脱的困境,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绝望。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充满了荒诞性。
约塞连是一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充满恐惧和反抗精神的人物。
他在战争中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和残酷,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他的行为看似荒诞,实则是对不合理的战争制度的一种反抗。
还有那些贪婪、自私、虚伪的军官们,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常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却又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中显得如此真实。
海勒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荒诞幽默的氛围。
比如,描写战争中的死亡场景时,不是用严肃悲伤的笔调,而是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来展现,让人在哭笑不得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军官们的种种荒唐决策和行为,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对他们的愚蠢和自私感到既好气又好笑。
这种荒诞幽默不仅仅是为了引人发笑,更是为了引发读者对战争、对人性、对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
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荒谬的世界里,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被扭曲,正常的逻辑和理性失去了作用。
《第二十二条军规》所展现的荒诞幽默,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官僚体制的腐败和僵化,人性的弱点和丑陋,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与分析,从文学、军事、政治三个角度小议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与分析,从文学、军事、政治三个角度小议](https://img.taocdn.com/s3/m/00b38705bb68a98271fefa5a.png)
再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从文学、军事、政治三个角度小议133班史国浩2013220058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二。
当时是老师推荐我们读的简略本。
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逻辑悖论——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
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一如全书中卡斯卡特上校频繁地增加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那时听着,只当是一种思维陷阱和逻辑游戏,聊以消遣,所以当我真的面对厚厚一本《第二十二条军规》时,心里还很不情愿,因为听了很多同学说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而且我之前也曾经读过一些二战的历史书籍,想想看我们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让这位海勒先生这么讽刺真的没问题吗?阅读的过程是残忍的。
海勒用了一种类似于POV的写法(《于荒诞处见本质》——中国地质大学外语学院),几乎每一节都用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几乎每一节都是以拥有这个名字的人为中心,写他的故事,写他荒谬的生活,或者写他的死。
在不同的章节里,尤索林经历着战友一个又一个的死亡,我们阅读着同一个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死亡。
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只有死亡。
在这之后,我只有一个感觉——海勒先生是在幽默的外壳下为我们讲师黑暗绝望的战争中小人物的史诗。
我们为,这便是黑色幽默手法的精髓展现。
一、战争的冷酷与官僚政治“飞行”“不断增加飞行任务”“战争”……这些词的意义指向固然准确,却也充分暴露了语言的虚弱无力。
带着自己之前对于二战仅有的经验和对科西嘉岛历史的理解,仔细想想,如果我没有经历过,我就无法想象这些冰冷的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才需要这一部厚达五百多页的书,一页一页在眼前构建那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说它熟悉,是因为那些我们对于战争历史的教科书化和刻板化,只记得战争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https://img.taocdn.com/s3/m/94090b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2.png)
《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所著的一本小说,于1962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第二十二步兵团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战场上士兵们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
小说以其真实、生动和深入的描写,深受读者喜爱,并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亨利·沃尔特斯,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士兵。
他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自从日本袭击珍珠港以来,他志愿加入了军队。
故事讲述了他从训练开始直到战斗结束的经历。
小说通过描写亨利的感受和思想,展示了战争对于一个普通士兵的影响。
小说以真实和残酷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暴力。
亨利在军营里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他被军官们残酷对待,他们试图打造出一支强大而忠诚的部队。
在战场上,亨利面临了枪林弹雨、爆炸和死亡的威胁。
他目睹了战友们的伤亡和残疾,他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
亨利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与战友们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小说通过描写亨利的成长和变化,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于个人的影响。
在战争的环境中,亨利逐渐学会了坚强和勇敢,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经历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战斗的压力,但他始终坚持到底。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有不同的变化和成长,他们都在战争中学会了勇敢和团结。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深刻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战争让人们面临生死选择和道德困境。
一方面,士兵们被迫杀死敌人,这冲击了他们的心灵和人道主义观念。
士兵们也常常面临着自己的生死抉择,他们不得不违背军规来保护自己或战友。
小说以其深入的洞察力和揭示力,引发了读者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其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入探讨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它向读者展示了战争对于个人的影响,战争的残酷和暴力,以及人们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团结。
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勇气的作品。
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激发了人们对于和平和人道主义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翻着一部关于描写疯子生活的书,一个个荒诞无比的故事跃入眼帘,但人们又告诉你这些都是真实的,你会有何感想?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如此——一部在幽默下悲伤的后现代经典之作。
读者在看本书时想笑不难,但笑后内心的酸楚却常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了在谈笑之间对荒诞性进行异常深刻披露的手法,典型地代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部讽刺现代战争的“黑色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揭示战后美国荒诞现实的社会小说。
作者海勒不但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他用异乎寻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新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还包含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
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给予指教。
(一)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大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不可理喻的事件、场面、人物,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种荒谬的现实和一群异化了的军人。
《第二十二条军规》全书凡42章,各章一般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向读者讲述这样一个个故事。
其中又以尤索林这个人的经历贯穿始终,从而串联起一组滑稽的浮雕式人物画像展览。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两大部分。
军事官僚集团利用战争满足私欲,为求得个人的飞黄腾达,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
他们操纵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利用它制造悖谬来维护权威,愚弄下属,主宰普通人的命运。
而普通士兵则是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对象。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是军事官僚集团中一个典型代表。
他冷酷残忍,对军阶无限向往,一心想当将军。
为此,他千方百计要设法博取上级的欢心。
上级一皱眉,他就惶惶不安。
他企图利用部下的全部生命去换取自己的晋级升迁,他的主要手段是任意把飞行次数一次一次地增加。
而卡思卡特下属的官兵虽然言行各不相同,但人人却为自己盘算,没有一个具有献身精神。
食堂管理员迈洛则是卡思卡特上校众多荒诞残酷下属中的荒诞典例。
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
他用大批飞机走私,甚至还雇用敌人的飞机为公司运输,向敌人承包保卫桥梁等等。
后来居然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当上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和马耳他的副总督。
在迈洛的心中只有金钱和利润,根本就没有祖国的概念。
书中大部分人物的性格都如以上两位一样残酷与荒诞,他们已失去了军人的职责与尊严,变成了赤裸裸的剥削者或被蹂躏者,而心中的爱国意识更是丧失殆尽。
如此的荒诞在当今社会现实却无处不在,这着实为现实的悲哀。
当权者失去了良知,何谈为人民谋幸福?一个丧失本职道德的人,何来资格立足?且不说官道,其他职位尚且如此。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本身为教师的范美忠在灾难来临时刻,大肆宣传自己的“跑跑”宣言。
这一荒诞言行真是令人汗颜,而更多的则是众人的一致唾弃。
一个丧失师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称教师?!作品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
他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入伍初,他把战争看成张扬正义维护真理的神圣事业,空战十分勇敢,出色完成飞行轰炸任务,为此获得一枚勋章,被晋升为上尉。
他不像卡斯卡特上校那样想升官,也不像迈洛那样想发财,他对死恐惧,对生渴望。
在一次轰炸阿维尼翁的行动中,目睹同伴死亡的惨状,开始意识到人之生命存在的神圣性,就再也不愿意想那样白白地送掉自己的性命了。
“于是,绞尽脑汁逃避飞行任务,包括无病找病、装疯卖傻。
只要能摆脱战争,简直干什么都行。
”然而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却使其希望一次次落空。
他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觉得上司命令的结果必凶多吉少,甚至连伙食的安全性也产生怀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便以为他发了疯。
殊不知,处于全是疯子的环境里,唯一不疯的人才是人们眼中的疯子,因为他们已不属于同类。
在此,我们暂且抛开疯子,即使在所谓正常人的世界里,类似容纳不了异类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的妒忌让不和谐遍布各地,“眼中钉”这一词早已成为后现代的俗词。
再加上如此烦躁的现代人类心理,让代沟呈快速增长,一句“理解万岁”或许不知还要喊几个世纪。
然而这种疯子的舆论倒是对尤索林摆脱战争有利,因为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精神错乱者是不可担当轰炸任务的”。
他想利用之,不料医生告诉他,“如果终止飞行,还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问题是该军规有附加条款,即加入申请者能够意识到自己脑子出了毛病所以才提出终止飞行的申请,则恰好证明他实际上一点事也没有,属于头脑正常者。
”显而易见,不管尤索林多么想逃避执行飞行任务均不能如愿,他不禁暗自惊叹这条军规真是天衣无缝。
好在据说军规还有规定,“凡飞行次超过32次者可以回国休假”,然而事实是,尤索林后来早已超过了这个数目。
所以只要军规还存在,飞行次数甚至增加到九千次都不会含糊!这些规定在尤索林看来,如同套在颈上的一条绳索,一张网,你越想动弹,绳索就会套得越紧。
这有点像《酷刑吏》里面所记录的那样,17世纪英格兰有一个官僚用一种特别的手段惩罚女巫,让一个老妇人游泳,以验证她是不是女巫。
如果她漂在水上面,她就被看做有罪而被绞死;如果她沉下去,就说明是无辜的,但她也就淹死了。
小说的最后,尤索林识破了圈套,想尽法子挣脱这一张网,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破网而出,逃到了瑞典。
故事以一种反疯狂的疯狂、反荒诞的荒诞,表现了反抗精神。
主人公尤索林生活在“疯狗”一样的世界里,因而免不了歇斯底里。
起初,他只有一种自发的求生本能,只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迫害他,因此,他在恐怖情绪支配下只是一味地逃避,其行为荒诞可笑。
以后这种自发的本能成了自觉的挣扎,比盲目的求生更近了一步。
他在死亡面前不仅选择了生,而且选择了自由的死。
从逃避死亡到正视死亡,这是对荒诞和死亡的主动挑战,是对荒诞世界的自主超越。
在这个荒诞沉睡的世界里,主人公是难得的觉醒者,他用自己的疯狂行为去唤醒那些沉睡者,以勇敢的自我选择为被唤醒者树立抗争的榜样。
另外,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很有趣的构思,一个很有意思的载体,通过它,能够装上一些不适合直接露面的东西,比如对现实怀疑,现实充满了荒诞性、反思逻辑性。
特别是尤索林,他感觉他的现实像一张网,无论如何是无法挣脱的,解开了这一头,那一头又合拢了,原来这是一张捉弄人、困扰人的网。
当然这个载体显示了某种特征,这种象征的好处是能把那些难以表达的观念装进去。
(二)解读本书的潜规则——“第二十二条军规”世上不存在真的无解的方程。
任何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有解的。
关键在于需要用非常规的方法,对其艺术结构的解构和认知,以及对表层与深层的双重把握。
本书中海勒在借鉴了卡夫卡的佯谬秘方——《变形记》中的“变形模式”与《城堡》中的“城堡模式”,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中的“神话模式”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模式”之后,终于用自身的心灵体验,打造出另一种新颖别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模式”。
这是一种“处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中介地带的圆周形循环模式”,是造成众多人成为疯子的核心因素,是整部小说的命脉和灵魂,也是小说最具恒久魅力的深层结构的生动概括。
它是动态的,不可捉摸的,遍布于小说的每个角落和人际空间。
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它又是变化多端的,既有文本式的,又有再生式的,更有衍化式的,抑或象征式的,等等。
例如,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
但要求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意识到飞行危险而提出申请要停止飞行,这证明他的神志清醒,并不是疯子,还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这是文本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大型怪圈。
又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满32驾次可不再执行任务;当尤索林完成任务时,军规又改为40架次、50架次,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斯卡特为早日当上将军,便利用军规,一再增加轰炸飞行次数,甚至想提高到100次、300次。
——这是再生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中型怪圈。
再如,在小说的第39章中,我们看到这一段描述:“当尤索林飞到罗马时,发现一所房内所有年轻女人全被美国宪兵赶走,只剩下一个老婆子。
尤索林问她:‘宪兵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说:‘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
’又问:‘他们有没有拿出来给你们看?’答:‘因为有法律规定,不必拿来看。
’再问:‘什么法律?’答:‘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是衍化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小型怪圈。
在这种荒谬与滑稽的交织中,体现得不正是层层叠叠的圆周型的循环结构模式吗?的确,《军规》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非理性、梦魇般的荒诞世界,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抽象不成为的“弯弯线”,它更是一场噩梦,是个无论怎样都解释不清的骗局,是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的混账玩意,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官僚机器借以控制下属而设的圈套,是把人困在死亡之境的罗网。
有时表现为个人强力意志,有时表现为社会意识形态,不论变换成何模样,无不以侵犯人的自由和权利为目的。
它是人的异己,是不合理制度的衍生物,当然不光在军队中存在,更主要的也许是普通的社会存在。
它之所以无所不包,成为控制一切的巨大而难以挣破的网,本质问题在于其根深蒂固的社会思想根源,隐藏在个体的内心和整体人的文化深层。
类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这种东西,或许在战争的非常阶段作为军队的准则尚可理解,但如果运用到和平时期,那就不可避免荒谬的情形、甚至悲剧的出现。
不幸现实中这类事情屡见不鲜,特别是当今处于转型期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而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难题就是一例。
南昌市曾在2005年出台规定,划定14所公办中小学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农民工却被要求必须全部符合四条硬性规定,其子女才可享受此待遇。
但由于诸多不成熟因素,四项规定中“养老保险”一项对于农民工兄弟来讲只能是“自叹不能”。
那么南昌的这一项政策对农民工来说就成了典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其实问题的症结是南昌市中小学为了保护学校的承受能力,因此制造出为难农民工的规则。
然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因此,如何直面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三)本书的写作技巧——“黑色幽默”本著作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有人称它为“荒诞小说”或“黑色喜剧”,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幽默”。
从艺术表现上看,他经常用荒诞怪异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极度夸张的、批判式的、嘲讽性的描写,以表现当代西方世界的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
从美学形式上考察,它属于戏剧范畴,但这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喜剧。
这类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的内在联系,作者故意把真理与谬误、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式的胡闹混在一起,来讽喻现实,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四)对本书的反思——走出荒诞,直面现实荒诞是现代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感悟。
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在感悟到了理性世界的荒诞性后,从非理性的视角透视人的荒诞处境,他们的作品中普遍有一种荒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