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中国与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890a0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2.png)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土地资源学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土地资源学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92ff333968011ca30091a0.png)
农业用地率
土地垦殖率 森林覆盖率 建设用地率
71.7%
28.4% 47.4% 10.1%
79%
19.9% 26.1% 5.0%
59.2%
6.9% 9.9% 1.5%
水面覆盖率
牧草地比重
8.9%
——
4.9%
25.8%
3.1%
35.6%
未利用土地面积
——
11.9%
中南区
行政辖区 中南区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园地总面积 2900.1 308.3 398.7 501.4 789.6 386.9 515.2 占全国比率 29.0 3.1 4.0 5.0 7.9 3.9 5.1
西南区
行政辖区 西南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园地总面积 1445.8 165.1 590.9 73.7 614.6 1.5 占全国比率 14.4 1.6 5.9 0.7 6.1 0.0
地区
4.土地利用分区系统
土地利用区 行政区域 1.东北山地平原有林 黑龙江、吉林、辽宁(不含朝阳市) , 地与旱地——农林用 内蒙古的兴安盟与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共 地区 210多个县市区
3.土地污染严重
污染土地总共2186.67万公顷,其中工业三废污染400
万公顷,乡镇企业污染186.67万公顷,农药严重污
染1600万公顷
第二节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耕地
二、园地
三、林地
四、牧草地
五、居民点击工矿用地
六、交通用地
七、水域
八、未利用地
一、耕地
1.耕地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带的华北、东 北、中南4个大区,该区域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71.7%,西部的西南、西北仅占28.3%。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ba8ff5a76e58fafbb00328.png)
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
《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5.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6.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 5.5%,居世界第五位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7.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8.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9.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10.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1)综合性和多学科性(2)关联性与复杂性(3)现实性和预测性(4)区域性和全局性1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第一个时期: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 (1)优秀课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 (1)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6fe8e479563c1ec4da71c7.png)
根本国情
960万平方公里
约14亿人 口
人均土地缺乏世界平均的 1/3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特点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设用地
中国的耕地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布 图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 低缓的丘陵地区
中国地形图
秦岭---淮河
中国的森林
东北、西南、 东南部的山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 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 生,或者能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土 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少一些,如: 矿产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 陆地面积—世界第三 耕地面积—世界第四 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 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 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
乱占耕地
谈谈你对如何保护土地的看法: 1.增强国人“危机〞意识。 2.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和法 规。 3.创新保护方式,深化农村土地整治。
我国是如何落实土地保护的呢? 1、国家制定并公布了《土地管理法》 《草原法》《森林法》。全国土地日: 6月25日
1. 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俄罗斯 ;最小的是 中国 。 2. 读右图: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大的是 印度 ,
最小的是 中国 。 3. 我国耕地的根本特点:总量 丰富 ,耕地面积占
国土面积比重较 小 ,人均耕地更 少 。
活动重越来 越 大 ,城市化会占 用部分耕地,使耕地 面积 减少 。
中国的草地和草原
9、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9、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c2d5edc33d4b14e852468b6.png)
未利用土地中的荒草地,是指树木郁闭度
<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但不包
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全国目前荒草地面
积仅有49252.6千hm2。
适宜类型
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和农业后备资源调查依据土地的 自然条件和土地质量,把荒草地的适宜性按宜耕、宜园、 宜林、宜牧4个类型进行了评价。
地域分布特征
省会城市为中心向所辖地区辐射,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存在的问题
占用耕地多、浪费大 铁路两侧用地被滥占 部分农村道路零乱,占地过多
交通用地利用对策
一要认真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二要依法保护铁路用地及设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三要对农村道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五、其他土地资源
1.荒草地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第一节 中国土地资源禀赋分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地理优势和现状分析
1.中国资源的地理优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从北
纬3º58’~53º31’(南北跨近50º ),东西自东经73º40’~ 135º05’(跨经度近60º )。总面积960万km2。
我国的温度带
由南向北依次出现赤道带、热带、亚
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六个温度
带。除仅占国土1.2%的寒温带热量条件 较差外,其他各代的温度条件均能满足一 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降水
我国背靠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临世界 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强烈 的季风气候。
东部平原区降水比相近纬度地区高
5365.6 2750.5 1492.4 5070.3 17463.7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61c9e0ad02de80d4d840de.png)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 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 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 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等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 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范畴要宽于土地 资源,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指在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那部分土地,强调其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从发展运动的 角度辨证地看,有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土地,在未 来的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资源。 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两个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没必要 具体区分,可以等同看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20世纪90年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
2003年正式颁布《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 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推进了 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
2005年以来,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 面展开,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 的重大专题研究,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 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 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 新方向,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 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土地资源生态伦理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要把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领域。
第二章土地资源学.
![第二章土地资源学.](https://img.taocdn.com/s3/m/b24358ddb8f67c1cfad6b8d8.png)
(2)按评价途径分类 1、直接评价 通过试验去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
潜力。 2、间接评价 通过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
响,然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3)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1、定性评价 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生产力进行评价,评价时只把社
会经济技术条件作为背景,用定性的语言描述土地的质量 特征,确定土地适宜性或潜力的高低。 2、定量评价 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再根据评价 指标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土地组成要素的质量指 标与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性状要求的比较来确定土地 的质量等级,用数理方法计算出某块土地的能够反映土地 质量高低的综合指标值和对研究土地分等定级。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特性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 土地资源评价 第四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特性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三、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土地地——资是指源地球—表面—陆土地和地水面作的总为称自,同然时,要还是素一,个空于间的现概念在, 它或是可由气预候、见地貌的、土将壤来、水,文、能岩石为、人植被们等构所成的利自用然历并史综能合体产,
1、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 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并不针对某种土地 利用类型而进行,而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 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了 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又分为两种: 土地利用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
2、土地适宜性评价 是评价土地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和
《中国土地资源教学》课件
![《中国土地资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605a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教学目的:让学生 了解土地资源的重 要性和保护措施
课件内容:包括土 地资源的概念、分 类、分布、利用和 保护等方面
课件形式:图文并 茂,生动形象,易 于理解
课件目的
介绍中国土地资 源的基本概念和 分类
阐述中国土地资 源的分布特点和 利用现状
探讨中国土地资 源的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策略
提高学生对中国 土地资源的认识 和保护意识
适用对象
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 量
研究人员:用于研究土地资源问题, 提供参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用于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府工作人员:用于了解土地资源 情况,制定相关政策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教 学目的
土地资源概述: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 分类、分布等
土地资源利用:介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 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也有影响,包括农业活动、 城市化、工业发展等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规划
规划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 原则、生态保护原则、经济 合理原则等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 划、土地保护规划、土地整
治规划等
评价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现 状评价、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等
中国土地资源 教学重点与难 点
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
地质年代:地球形成至今,经历了多个地质年代,每个地质年代都有不同 的地质特征和地貌形态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土地资源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包括板块运动、 火山活动、地震等
气候变迁:气候变迁对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有重要影响,包括冰川作用、 风化作用、河流作用等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耕地面积:中 国耕地面积占 全球耕地面积 的7%,但人口 众多,人均耕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件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caf9fe7375a417876f8fca.png)
珍惜每一寸土地
林地
1. 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合理,滥伐森林的 问题严重。
2. 目前对策
林业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 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珍惜每一寸土地
草地
1. 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
2. 目前对策
珍惜每一寸土地
草场退化
珍惜每一寸土地
我国的草场过渡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 场的退化也因而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 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 牧场放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 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 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 我国的基本国情
960万平方公里
13.4亿人 口
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人多而地少
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
2.0 积和人均耕地面积(2008年
1.58
)1.71
1.5Biblioteka 1.221.00.56 0.5
0.14
0.09
0
印 度
美
中
国
国
想一想,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 地面积却少于美国?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来说明。
我国平均每年有56.2万公顷森林被改变为非林业用 地,216.3万公顷的林业用地逆转为非林用地。全国 每年发生的乱砍乱伐,毁坏开垦,乱占林地和非法运 输,违法经营木材登各类林业行政案件一直保持在50 万起左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 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的地区已是无林 可采。
我的耕地每年以20多万公顷的数量减少。
珍惜每一寸土地
第10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第10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9af9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9.png)
10.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 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我国在生态破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生态恶化的趋势尚 未遏制住,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 1)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还有360万km2尚未治理,占全国面积的 38.6%,并且以每年流失1万km2的速度逐年增长。 2)牧草地退化 退化面积占草原面积23.8%,且以200万hm2/年 速度扩展。
1)园地的分布 园地资源丰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 其集约化经营程度和单位面积效益都比较高;园地地域分布不 平衡,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部丘陵、山 区。
2)园地的特点 (1)受生态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园地生产对 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其中主要是气候、土壤、水、地形、地貌 等条件必须适宜;(2)园地的发展规模决定于社会经济技术条 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园地的保证。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2.3 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木、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土地林地中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苗圃6个二级类型。 1)林地的分布 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较好、气候湿润或半湿 润、人口密度相对较少的西南、中南和东北3个区,其土地总面 积占全国的43.5%,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64.6%。 2)林地的特点 (1)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2) 林地质量相对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利用的突出 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
1)实行中国土地使用改革制度的“三统一”政策,即全国城 乡统一管理;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统一管理;建立土地市场 与土地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措施。
2)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是加强土地管理的必要措施。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f19c6f1ba0d4a7302763af9.png)
各国土地资源对比图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组成(2000)
农业用地68.44% (6.57亿h㎡) 已开发土地 71.85% 耕地 12.68%(1.22亿h㎡) 园地 1.23%(0.12亿h㎡) 林地 24.6%(2.36亿h㎡) 牧草地 27.27%(2.62亿h㎡) 水利用地 3.8%(0.36亿h㎡)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8%(0.27亿 h㎡) 交通用地 0.4%(0.05亿h㎡)
3.沼泽地
类型、面积
沼泽地是指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或渍 水,一般生长湿生物的土地。据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全国沼泽地总面积为4303.4千 h㎡,占未利用土地的总面积的1.8%。
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
治理沼泽地应当以水为重点,以土为中心,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并 且要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相结合。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27000万公顷未利用地
未 利 用 土 地 面 积 分 布 层 次 图
能开发为宜农耕地的仅为824.8—1162.0万公顷(1.24— 1.74亿亩),如按60%垦殖率算,可净增耕地0.74— 1.05亿亩
城市建设106.8%
草地利用率不高
草地生产力低下
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草地面积减少 草地质量不断下降,退化严重盐渍化 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法制管理不力,滥垦过牧现象严重 草地建设投入不足
中国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策
加强对大面积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建设 积极建设人工草地 积极实施科技兴草战略 加强草原法制管理
四、建设用地
4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地域分异明显
垦殖率: 东:28.0% 中:19.9% 西:6.9%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东、中、西: 85.5%,87.2%,62.1%
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dc84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6.png)
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
以下是中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1. 土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总体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
这片土地包含了广袤的大陆、高山、河流、湖泊、草原和农田等各种类型的土地。
2. 土地利用: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非常重要。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城市和自然保护等方面。
农业占用了大部分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养殖和农产品种植。
工业和城市化也对土地资源需求巨大。
3. 土地开发和保护:中国政府实行了土地开发和保护的政策。
土地开发包括土
地复垦、农田水利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
土地保护方面,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
4. 土地资源分布: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一般较为肥沃,适宜
农业生产;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草原为主。
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同时,中国也拥有大量的沙漠和盐碱地,这些地区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
5. 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土地资源面临一些
挑战,如土地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努力推动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土地管理,并采取措施保护农田、湿地和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和土地
利用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挑战。
中国政府在土地开发和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PPT课件5
![《土地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PPT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17dcd4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7.png)
海南岛热带季雨林
分布地区: 西部和北部
沙漠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
(1)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____位,耕地面积 居世界_________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 平的_________。 (2)从下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 积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国家。我国耕地、林地、难利用土地分别占全国土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图例可点击)
活动三:读图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 分布
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我国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耕地、林 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类干湿地区,哪 一类地形上?
合作学习:我国土地分布有什地区差异? 秦岭—淮河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 地区,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 ②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一致? ③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让我们共同珍惜土地,保护土地,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活动一: 你能说出图中显示的是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吗?
耕地
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南方80% 北方20% 南方40% 北方60%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读图思考: 我国水土配合是否合理?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土地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PPT课件3
![《土地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55b05b6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6.png)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 干湿地区 季风区
主要 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地区
平原 低矮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地区 山 地
草地
未利用 土地
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 盆地
山地 高原 盆地
所在方位
东部 东部 西部 西部
南北方水与土的矛盾
南北方水土资源搭配不 合理,对农业生产不利。
北方旱田
季风
湿润
草地
非季风
干旱
主要地形类 型 平原
山地
荒漠,戈壁
若干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建筑占用耕地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返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 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挪用及损毁的 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超过30万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 超过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每年流 失表土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 产量。
其他21.6%
草地32.6%
建设用地15.7%
耕地13.5%
林地16.6%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返回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人与耕地”的矛盾
请同学们探讨一下人与地有何矛盾?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属可再生资 源,但人均占有量小,再加上使用 不合理分布不均,土地破坏严重。
人均耕地
公顷 人
1
0.8
利
植树造林、建人工防护林
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1、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几种?
2、你知道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 的分布吗?
土地资源学 第11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学 第11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d5cd0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4.png)
11.1 世界土地资源特征
11.1.2 世界土地资源分布
1. 地带性
全球土地存在着由温度决定的纬度地 带性、海拔地带性和由干湿决定的经 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湿润地区维度由 高到低,土壤逐渐由铁铝质土和古老 的水成土经过棕色土和淋溶棕色土变 为灰化土。温带地区土壤由黑钙土向 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转变。海拔 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的增高,土壤的 分布特征类似纬度地带性中由温带至 寒带的土壤分布。
土地资源学
新编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关键术语: 世界土地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 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特征 世界土地资源监测 世界土地资源变化模拟 世界土地资源监测退化
本章重点
• 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 • 世界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世界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11.1 世界土地资源特征
11.1.1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
2. 耕地
根据FAO统计,2019年全世界耕地约15.56×108hm2,比2000年增加了0.63×108hm2,耕地面 积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均耕地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FAO的最新统计,世界 人均耕地面积从1961年到2015年减少37.35%。
土壤中过量的养分通常会以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式向外传播。而土壤中的养分不足则会 限制土地的生产能力。
2021年,FAO首次计算并发布了1961—2018年205个国家的土壤养分收支数据。这些数据有助 于量化土壤养分过剩(导致环境风险)或不足(限制作物产量)。
11.2 世界土地资源的问题和挑战
1. 土地碳源汇
碳汇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吸收并贮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二氧化碳和其 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通过改变降水和温度、土壤湿度 和地下水位深度对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改变植物生长和呼吸过程,对碳源、碳汇产生影响。
第九章 国内外土地资源概况
![第九章 国内外土地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5a285e86294dd88d0d26b71.png)
持续 土地 利用 管理 评价 方法 的研 究
力土 的地 研资 究源 的 人 口 承 载
技提 术高 和土 方地 法资 的源 研利 究用 率
生加 态强 恶土 化地 保 护 , 防 止
控 制 人 口 , 实 施 计 划 生 育
第二节 我国各种土地资源状况
1. 中国土地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地理环境是指地表所有的自然地理因素, 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中国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最丰富多彩的国家之 一。决定中国土地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处于中纬 度与欧亚大陆的东岸和复杂多样的地形结构, 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而形成中国土地资源的基 本特色。
第九章
国用现状及问题,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2
掌握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对策。
重点与难点
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
第一节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利用策略
1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29 % 1.49亿 71% 3.61亿
地球海陆分布
2 .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
6 中国草地资源
6.2 分布
中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少于400mm的干旱区、 半干旱区。从大区来看,草地以西北区、西南区和华 北区为最多,3个大区的草地之和占全国草地总面积 的98.2%。
6.2 分布
6.3 中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一)草地的分布利用及草地生产力存在明显的 不平衡 (二)草地类型众多,植物资源丰富
(二)积极建设人工草地 (三)加强草原法制管理
7. 中国建设用地地资源
7.1 中国建设用地资源的类型
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2个一级 地类。建设用地是社会人口和财富的积聚地,是城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998年,全球被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和 高山的土地面积为1.48亿km2,无冰陆地面 积为1.34亿km2。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 极地和高寒地区;20%处于干旱地区;20% 处于山地陡坡;10%为缺乏土壤的露岩,以 上四方面占陆地总面积的70%,属于不宜于 利用的区域,称为“限制性环境”,其余 30%才属于“适居地”。 耕地10.2%,永久性草场占26%,森林 和林地及其他土地63.8%。
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长率为1.2%,其中最不发达 国家年增长率最高,达2.4%。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 家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0.25%和1.46%。世界育 龄妇女人均生育2.7个婴儿,大大低于上世纪五六十年 代人均5个婴儿的水平。非洲妇女生育率最高,为4. 9;欧洲最低,为1.38。 21世纪中叶,全球生育率 平均水平有望接近替代水平。 2008年,全世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首次超过 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达到33亿;到2030年,生活在城 市中的人口数量将达到50亿。发达国家人口保持在12亿 左右。
2、草地 全世界6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一半左右。永久牧 场和树林地,大约各占一半。 永久草场34亿公顷。亚洲11亿公顷,非洲8.9亿 公顷。 面积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4.1亿公顷,中国4.0 亿公顷。 比例最高的国家,南非68.7%,澳大利亚53.4%, 新西兰49.6%,中国42.9%。 人均,大洋洲14.4公顷,欧洲最少0.25公顷。人 均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22.2公顷,日本最少0.003 公顷。
4、其他土地 40亿公顷,包括城乡居民点,工业 和交通用地,山脉,沙漠,峭壁,冰川, 沼泽和北极冻土带。其中有2亿公顷为未 利用,但未来可利用的土地。非洲7000万 公顷,亚洲(不包括中国)6600万,南美 4200万,北美和中美洲3000万,欧洲600 万。其中美国2000万公顷。
二、世界土地资源问题
1、耕地 1998年,全球13.65亿公顷,约205亿亩。 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和中美洲。
各洲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
欧 北 洲 美 和 中 美 洲
大 洋 洲
南 美 洲
亚 洲
非 洲
耕地面积最大国家,美国,1.77亿公顷,占美国 土地面积19.3%。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 耕地占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 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 20~30%耕地氮养分过量。 2、非农占用扩大,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十五” 期间耕地减少9240万亩,05年542万亩,06年 420万亩,07年61万亩。 3、土地污染严重。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 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其中3.6 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二)土地资源数量变化 1、耕地面积 城市发展,工业建设,交通设施建 设,每年占用500万公顷左右。但过去40 年世界耕地面积增长超过9%。 2、森林面积 热带雨林砍伐严重。 3、草地面积:沙漠化 4、湿地:围垦
3、土地质量变化 1)地力衰退:养分欠缺 2)水土流失 3)土壤盐渍化 4)水资源贫竭 5)土地沙漠化 6)土地污染
(一)人口增长的影响 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工业化之后不断加快,目前增长率相对稳定, 每年增加8000万左右。 2050年将达到 92亿。 10亿 20 30 40 50 60 70 80(估)
1804年 1927 1960 1974 198 7 123 33 14 13
1999 2013 2025 12 14 12
全球人工林面积增速加快。2000至2005年 全球人工林面积每年增加280万公顷,高于20 世纪90年代的225万公顷。中国年增加148.9万 公顷,居世界第一。 全球原生林面积迅速减少。受毁林开荒、 择伐及其它人类活动影响,2000至2005年全球 年均净减少原生林面积702万公顷,远高于20 世纪90年代每年减少387万公顷的速度。有11 个国家原生林面积持续增加:日本、西班牙、 瑞士、瑞典、吉尔吉斯坦、土耳其、爱沙尼亚、 立陶宛、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等国。
国家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Nhomakorabea耕地面积 1.77亿公顷 1.5 亿公顷 1.26亿公顷 1.24亿公顷
印度耕地面积1.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5%。 其中灌溉耕地面积57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占 耕地面积38%。中国为5287万公顷。美国2230万 公顷。印度人口11.3亿(2007年底)。 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顷(现在人均数据随人 口增长而变化)。各洲人均耕地数据如下表(公 顷)。中国0.09公顷稍强。全世界人均耕地最少 的为日本,0.04公顷。澳大利亚最多,2.9公顷。 大洋洲 1.89 北美和中美洲 0.6 南美洲 非洲 0.29 0.23 亚洲 0.13
(三)区域特征:东中西的差异。 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13.9%,人口41.2%,人均耕 地0.074公顷。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 中部地区,土地面积占29.6%,人均耕地0.129公顷。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56.5%,人均耕地0.132。 2、开发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大。 东部土地利用程度高,未利用面积少。 3、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区域差异大
全球森林面积总体上继续呈下降趋势, 但减少的速度变缓。2000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 减少森林面积730万公顷,但与20世纪90年代 (1990-2000)全球年均净减少森林面积890万 公顷相比,减少速度明显下降。 其中中国在2000-2005年森林面积增加居 世界第一,达405.8万公顷,远远超过增加面 积第二的西班牙(29.6万公顷 )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
人口 耕地政策 基本农田保护 生态开发 制度改革。。。。
中国与世界土地资源状况分析
一、世界土地资源现状
(一)概况 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其中1.49亿平方 公里为陆地面积,占29%。北半球占2/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陆地面积:1.49 海洋面积:3.61
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性以纬向地 带性为最主要特征,综合以经向地带性, 形成世界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布。 高纬度 中纬度+气候+植被/土壤 低纬度
3.森林 全球森林面积34.53亿公顷(1995年)。 而FAO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 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 (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 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 。 在总面积中,前五位是俄罗斯(20.5%)、 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 (7.7%)、中国(5.0%)。
(四)后备耕地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3亿亩,在31个省、 区、市都有分布,但大部分位于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其中,新疆的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面积为331.91 万公顷;其次为甘肃,面积为75.08万公顷。二者合 计约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数的5 5.42%。南方和东 部的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山东滩涂较多,耕地后备资 源占到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5%。 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质量较差。其共同特点是存在干旱缺水、盐碱、 风沙、低温严寒等一种或多种限制因素,且限制强度 较大,生态环境脆弱。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
(一)概况 1、数量特征:总量大,人均量小 陆地面积960万Km2,次于俄罗斯和加拿 大。 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耕地, 原地,林地,牧草地总面积占土地面积2/3。 人均耕地1.39亩。
(二)质量特征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33%,高原26%, 盆地19%,秋林10%,平原12%。一半以上省份, 山地超过50%。全国坡耕地比重高,未利用地 中,难利用地比重高。 耕地生产力低。高产稳产田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