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第2课秦汉时期》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共22张PPT)
根据材料,归纳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的特点。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半两钱);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户籍制度。 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奉行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 为师;实行愚民政策。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4年全国卷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经济方面: •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力收归中央; • 推行重农抑商; • 盐铁官营,国家垄断; • 实行“均输”“平准”,稳定物价; • 实行“算缗”“告缗”; • 强行将富商大贾迁往边境或茂陵地区。
(2012年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 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 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材料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秦朝建立了“车同轨、书同 文、行同伦”的统一国家;汉朝的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但 秦汉又是多民族的国家,随着边疆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也蓬勃发展, 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秦汉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 期,中外交通发展,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规模地吸收了印 度、中亚等地的外来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造纸术的发明、《九章 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的成就,表明了那时的中国文化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万里长城、兵马俑、《史记》等成就,都表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的 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半两钱);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户籍制度。 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奉行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 为师;实行愚民政策。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4年全国卷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经济方面: •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力收归中央; • 推行重农抑商; • 盐铁官营,国家垄断; • 实行“均输”“平准”,稳定物价; • 实行“算缗”“告缗”; • 强行将富商大贾迁往边境或茂陵地区。
(2012年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 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 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材料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秦朝建立了“车同轨、书同 文、行同伦”的统一国家;汉朝的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但 秦汉又是多民族的国家,随着边疆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也蓬勃发展, 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秦汉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 期,中外交通发展,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规模地吸收了印 度、中亚等地的外来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造纸术的发明、《九章 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的成就,表明了那时的中国文化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万里长城、兵马俑、《史记》等成就,都表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的 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
第2讲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2张PPT)
3、汉代,无论是土地买卖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不仅要有证券或契约,还要在契约中标明时间、买卖双方的籍址、姓名、价金及证人等内容。 1、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歌谣“举秀才,不知书。 选官制度: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征辟制(自上而下征召) 秦迁关中地区富豪至巴蜀,商人后代不得为官 画面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 重用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内); 原因:刘邦对秦灭亡的错误认识,汉初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 背景: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吸取教训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影响:经济发展,国力昌盛,王国问题,土地问题,边界问题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子才 表现:重农抑商,建立以儒家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建立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 选官制度: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征辟制(自上而下征召) 原因:刘邦对秦灭亡的错误认识,汉初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 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 A.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 B.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 C.各地注重本土化宣传
D
● D.区域生产形成特色
● 3、汉代,无论是土地买卖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不仅要有证券或契约,
还要在契约中标明时间、买卖双方的籍址、姓名、价金及证人等内容。这
表明(
)
● 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 B.国家注重征收商业税 ● C.市场秩序日益正规合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年)
政权更替
统一原因:人心,策略,嬴政,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局部统一 过程:齐楚燕韩赵魏秦;北击匈奴,南取百越,设九原郡,修长城。
● 秦(公元前221年-207年)意义: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灭亡:公元前209年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灭亡
● A.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 B.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 C.各地注重本土化宣传
D
● D.区域生产形成特色
● 3、汉代,无论是土地买卖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不仅要有证券或契约,
还要在契约中标明时间、买卖双方的籍址、姓名、价金及证人等内容。这
表明(
)
● 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 B.国家注重征收商业税 ● C.市场秩序日益正规合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年)
政权更替
统一原因:人心,策略,嬴政,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局部统一 过程:齐楚燕韩赵魏秦;北击匈奴,南取百越,设九原郡,修长城。
● 秦(公元前221年-207年)意义: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灭亡:公元前209年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灭亡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秦汉 课件(36ppt)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形成,汉至宋发展,明清加强到顶峰并衰落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结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② 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文化上: 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 “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③ 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 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文化的 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思想:
(1)崇尚法家思想 (2)焚书坑儒
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三、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制度。 (2) 中央制度:汉初相权大;汉武帝实行中朝外朝制 度,削弱相权。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作用及影响
(1)积极作用 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促进民族融合。 ③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促 进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2)消极作用
随着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其消极作用居支配地位: ①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 产关系的成长。 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 ③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 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结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② 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文化上: 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 “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③ 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 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文化的 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思想:
(1)崇尚法家思想 (2)焚书坑儒
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三、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制度。 (2) 中央制度:汉初相权大;汉武帝实行中朝外朝制 度,削弱相权。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作用及影响
(1)积极作用 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促进民族融合。 ③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促 进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2)消极作用
随着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其消极作用居支配地位: ①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 产关系的成长。 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 ③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 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科学成就
新史学新视野---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1)从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看:“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 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为王权的 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2)从制约机制的设计看,“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 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 上天的原则办事,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 (3)从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看,“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以统一的法度, 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一元,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 (4)从国家治理基本范式看,“大德而小刑",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 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 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外儒内法的特征鲜明。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秦朝 时期
BC221-BC207 都:咸阳
西汉 时期
BC202-公元8年 都:长安
新朝 时期
公元9--公元23年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复习1PPT课件
22
3.史学成就 《史记》 汉代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阅读教材史料,说说司马迁写 《史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阅读教材,说说《史记》的主 要特点。
23
4.文学新成果 “汉赋” “乐府诗”
24
5.艺术欣赏 秦汉雕塑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5
除本节所提到的科技成就之外, 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 科技进步呢? 提示:农业耕作技术、农学研 究、水利工程、手工业技术、 万里长城、灵渠、秦始皇陵等 重大工程
秦汉时期的文化
1
一、知识网络
请同学填充表格
2
分项/成就
著作、成果、时间、人物、意义
天文
数学
科技 医学
农业
手工业
造纸术
哲学与 宗教
儒学 唯物论 宗教
史学
文学
雕塑和绘画艺术
3
1.科技成就 (1)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 优点?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三月己未(十八日),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央。”
──《汉书•五行志》
5
1.科技成就 (1)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 优点?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确 程度提高。 (2)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 子的记录
6
张衡
史称他“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 阴阳、历算。”
7
26
二、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 与以前我们学习的夏商
周三代文化、春秋战国文化 相比,甚至与世界其他文化 相比,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 有什么特点呢?
27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史学成就 《史记》 汉代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阅读教材史料,说说司马迁写 《史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阅读教材,说说《史记》的主 要特点。
23
4.文学新成果 “汉赋” “乐府诗”
24
5.艺术欣赏 秦汉雕塑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5
除本节所提到的科技成就之外, 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 科技进步呢? 提示:农业耕作技术、农学研 究、水利工程、手工业技术、 万里长城、灵渠、秦始皇陵等 重大工程
秦汉时期的文化
1
一、知识网络
请同学填充表格
2
分项/成就
著作、成果、时间、人物、意义
天文
数学
科技 医学
农业
手工业
造纸术
哲学与 宗教
儒学 唯物论 宗教
史学
文学
雕塑和绘画艺术
3
1.科技成就 (1)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 优点?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三月己未(十八日),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央。”
──《汉书•五行志》
5
1.科技成就 (1)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 优点?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确 程度提高。 (2)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 子的记录
6
张衡
史称他“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 阴阳、历算。”
7
26
二、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 与以前我们学习的夏商
周三代文化、春秋战国文化 相比,甚至与世界其他文化 相比,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 有什么特点呢?
27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修建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原因:陕西和河南地区是汉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 武帝信奉积极有为的思想。
【浙江201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 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 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 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 汉武帝有效的推行措施:选人才,定五经, 办太学,设地方学校。
【北京20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汉】贾山《至言》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D. ①②③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原因:陕西和河南地区是汉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 武帝信奉积极有为的思想。
【浙江201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 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 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 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 汉武帝有效的推行措施:选人才,定五经, 办太学,设地方学校。
【北京20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汉】贾山《至言》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D. ①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贾山《至言》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 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
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VS地方
权
力
皇
高
权
度
至
集
上
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秦 汉 时 期 的 三 公 九 卿
九卿的职责
奉常:管祭祀,乐、祝、史、卜、医诸官均属之。 郎中令:皇帝侍卫的首领 卫尉:皇宫卫戍司令 太仆: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廷尉:掌刑狱,为国家最高司法官 典客:掌宾客朝觐之事 宗正:管理王族事务 治粟内史:掌赋税征收与管理 少府:掌山泽租税,主要是供应皇家度用
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 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 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秦的统一
(秦)为驰道 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极吴楚,江湖之 上,濒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69.3 米),三丈而树, 厚筑其外,隐以金 椎,树以青松。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修建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武帝始以 严助、主父偃入直承胪,而其秩尚卑。卫青、 霍去病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巢于 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 腹心之臣矣。此西京朝局之变……
——钱大昕《三史拾遗》
外
朝 官
三公九卿等
()
执 行
皇
大将军
帝
亲卫武将 重号将军
中
杂号将军
朝
官 尚 书 台 尚书令或中书令
秦朝的地方行政区体系
中央
郡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县 县尉
乡 游徼
县令(长) 三老
县 丞 啬夫
里 亭长
里正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血缘
地域
授土授民 权力世袭 有很大独立性
易形成割据
无封地,只给俸禄
权力不可世袭
皇帝任命,听命中央
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 有效的管理,巩固中 央集权。
【湖南2010】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一、秦朝 (一)政治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①中央: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郡县制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长城 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④交通:修驰道、直道、灵渠 3. 秦始皇的暴政和秦的灭亡 (二)经济:秦朝暴政对经济的破坏 (三)文化 1.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2. 文字、建筑(长城)、雕塑(兵马俑);秦砖
()
决
策 侍从近臣 侍中、议郎、中大夫等
汉
代
西汉时期的耦犁
牛 耕
技
术
的
进
步
?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垄上的农作物沟里的农作物 垄 Nhomakorabea垄沟
沟
第 一 年
沟里的农作物
垄
沟
第 二 年
代田法(西汉)
【北京二模2011】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就与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根据图片,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 点;(2分)结合所学,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 济与科技因素。(6分)
特点: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 原因:关中地区是汉代的经济中心;
铁制工具在汉代广泛使用; 汉代《九章算术》为修建水利工程提供 了技术支撑。
西汉时期较大的水利工程,有漕渠、六辅渠、龙首 渠、白渠、成国渠、六门陂等。在这些水利工程中,除 六门陂在汉元帝时修建外,其余水利工程均修凿于汉武 帝时期。
——《汉书·诸侯王表》
西 汉 末 年 郡 国 形 势
【北京2010】
图6是一副古代北 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 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汉哀帝在罢免孔光丞相之职的诏书中说)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 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二、汉朝 (一)政治 1.地方:汉初郡国并存;推恩令 2.中央:内外朝制度 3.选官:察举制 (二)经济 1.农业 ①农具和技术 ②水利工程 2.手工业:冶铸、制瓷、丝织 3.商业 ①城市:长安 ②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 ③盐铁专卖与抑商政策
二、汉朝 (三)文化
1. 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形成 ①汉初:无为而治 ②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科技 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②《九章算术》与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天文 ④农学 ⑤医学 3. 文学:汉赋 4. 文字:隶书
A.燕 京 B.渔阳郡 C.广阳国 D.顺天府
【北京2011】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 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 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 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 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 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 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汉高祖分封诸侯王
高帝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
——《史记·吕太后本纪》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 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 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 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
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VS地方
权
力
皇
高
权
度
至
集
上
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秦 汉 时 期 的 三 公 九 卿
九卿的职责
奉常:管祭祀,乐、祝、史、卜、医诸官均属之。 郎中令:皇帝侍卫的首领 卫尉:皇宫卫戍司令 太仆: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廷尉:掌刑狱,为国家最高司法官 典客:掌宾客朝觐之事 宗正:管理王族事务 治粟内史:掌赋税征收与管理 少府:掌山泽租税,主要是供应皇家度用
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 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 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秦的统一
(秦)为驰道 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极吴楚,江湖之 上,濒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69.3 米),三丈而树, 厚筑其外,隐以金 椎,树以青松。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修建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武帝始以 严助、主父偃入直承胪,而其秩尚卑。卫青、 霍去病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巢于 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 腹心之臣矣。此西京朝局之变……
——钱大昕《三史拾遗》
外
朝 官
三公九卿等
()
执 行
皇
大将军
帝
亲卫武将 重号将军
中
杂号将军
朝
官 尚 书 台 尚书令或中书令
秦朝的地方行政区体系
中央
郡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县 县尉
乡 游徼
县令(长) 三老
县 丞 啬夫
里 亭长
里正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血缘
地域
授土授民 权力世袭 有很大独立性
易形成割据
无封地,只给俸禄
权力不可世袭
皇帝任命,听命中央
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 有效的管理,巩固中 央集权。
【湖南2010】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一、秦朝 (一)政治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①中央: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郡县制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长城 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④交通:修驰道、直道、灵渠 3. 秦始皇的暴政和秦的灭亡 (二)经济:秦朝暴政对经济的破坏 (三)文化 1.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2. 文字、建筑(长城)、雕塑(兵马俑);秦砖
()
决
策 侍从近臣 侍中、议郎、中大夫等
汉
代
西汉时期的耦犁
牛 耕
技
术
的
进
步
?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垄上的农作物沟里的农作物 垄 Nhomakorabea垄沟
沟
第 一 年
沟里的农作物
垄
沟
第 二 年
代田法(西汉)
【北京二模2011】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就与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根据图片,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 点;(2分)结合所学,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 济与科技因素。(6分)
特点: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 原因:关中地区是汉代的经济中心;
铁制工具在汉代广泛使用; 汉代《九章算术》为修建水利工程提供 了技术支撑。
西汉时期较大的水利工程,有漕渠、六辅渠、龙首 渠、白渠、成国渠、六门陂等。在这些水利工程中,除 六门陂在汉元帝时修建外,其余水利工程均修凿于汉武 帝时期。
——《汉书·诸侯王表》
西 汉 末 年 郡 国 形 势
【北京2010】
图6是一副古代北 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 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汉哀帝在罢免孔光丞相之职的诏书中说)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 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二、汉朝 (一)政治 1.地方:汉初郡国并存;推恩令 2.中央:内外朝制度 3.选官:察举制 (二)经济 1.农业 ①农具和技术 ②水利工程 2.手工业:冶铸、制瓷、丝织 3.商业 ①城市:长安 ②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 ③盐铁专卖与抑商政策
二、汉朝 (三)文化
1. 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形成 ①汉初:无为而治 ②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科技 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②《九章算术》与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天文 ④农学 ⑤医学 3. 文学:汉赋 4. 文字:隶书
A.燕 京 B.渔阳郡 C.广阳国 D.顺天府
【北京2011】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 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 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 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 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 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 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汉高祖分封诸侯王
高帝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
——《史记·吕太后本纪》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 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 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