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丑的审美价值
试论生活丑与艺术丑及其审丑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导向
试论生活丑与艺术丑 及其审丑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导向●毕士奎一生活中的丑,是指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的客体对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第一自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①艺术中的丑是现实生活中丑的反映形态,它是作家艺术家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创造出来的、渗透着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一种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
属于“第二自然”的范畴。
对于这两个不同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已早为人们所熟知,这里无需赘言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生活中的丑是客观自在的,本身并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领域,更不可能让主体产生美感享受。
而艺术中的丑则恰好相反。
因而,主体在对丑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活动中必须明确加以区分,以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美是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主体只能在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中感受到美,这时,也才具有正面的审美价值。
而生活中的丑正与之相反,它是否定并歪曲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
它的存在,妨害和阻碍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
如:凶杀的现场、腐烂的污物、恶心的噪声,这些生活中极端丑的客体对象,人们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不会津津有味地欣赏它、品味它,它只会引起主体的情感上的极端憎恨、蔑视,使人感到“不安”与“痛感”,②诚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生活中的“丑是使人发生不快感的”,“美是使人发生快感的。
”③然而,尽管生活丑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进入审美领域。
但是,它却能够而且完全可以成为作家艺术家反映与表现的对象,从而间接地进入审美领域。
原因何在呢?首先,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与评价,借助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丑,艺术家通过观察、分析,能够将其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深刻地认识并揭示出来,并渗透着创作主体的否定性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
10第十章丑-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
一、丑的审美界定
• 1. 丑的审美关系界定 • 从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看,丑是人本质对象化的未实
现和残缺状态,是现实对人本质的否定,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不统一。 • 从审美意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丑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
破”,让人看到它是“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最终 将矛盾调和化解,使人笑,让人乐;而丑却通常并不一定引发笑和乐。
• 一、怪 • 二、“酷” • 三、荒诞 • 四、恐怖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 在获得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地位之后,在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概念下,又 逐渐汇聚和形成了怪、酷、荒诞、恐怖等次一级审美范畴。它们在本质上都隶 属于丑,因此,作为丑的本质规定的“否定和背离”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但这一“质”的规定并不能概括它们在“量”的维度上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 因而需要做进一步的辨析和甄别。
突破思想牢笼和思维禁区的价值。
一、丑的审美价值
• 4.丑学的现实意义 • 丑学补充着美学的疏漏,平衡着美学的偏颇,匡正着人类在感性学方面的偏
失,解放着人的审美实践,改变着世界。 • 人类审美心理结构所浓缩的广阔时空,不仅可以包含丑并将它作为自身对象
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环节加以扬弃,而且还能够通过吸收、保留丑所蕴含的 辩证因素,丰富、扩展和解放自身,从而使人类的审美触角向更广阔的生活领 域和时空维度延伸。
发现丑、表现丑。
二、丑的审美特征
• 丑的事物呈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特征,其外观特点是不 完整、无规律和不和谐。
• 丑的各个部分通常是残缺的,它们所形成的关系是冲突的、破碎的和分裂的, 因而不能构成一个完满、和谐、统一的整体。
[美学]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
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摘要:从本质上说,丑存在于美学中美的对立面。
美的主体追求是和谐感、愉悦感,最典型的便是古典美的追求,而丑的主体追求是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
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伴随着美学史的发展。
丑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在美学中存在,是一种反叛,一种人类心理的自我救赎,它是对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忠实反映,它是严肃的生活态度,且富有思想性,也具有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美学艺术创作崇高一、什么是丑丑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主体追求和谐感、舒适感的是美,就像古典美的追求。
古典美学追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追求色彩搭配的协调,追求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些都是对美中和谐美的追求,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
反之主体追求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丑。
从客观上说,未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象呈现的感性形象,就是丑。
从主体上说,一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从文化规定的标准来说就产生丑感。
从创作的角度说,没有实现或达到自己理想创作意图的文化物品或艺术品,这些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从这些方面来看,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不仅在美学中体现建构,也在文化中体现和构成,不仅仅在与正常、美、的联系之中获得自己定义,还和美一起,与真与假、善与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丑在审美中的发展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与美学史同时发展的。
之前,丑都是被大家所排斥的。
当人与自然、与社会秩序开始确立关系时,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宁静而又单纯,却又形式丰富变化多样,多样性开始慢慢被古人要求统一协调,要求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强调矛盾双方互相渗透、妥协。
然而,丑却是客观地存在着的。
丑在美学家的眼里,被作为一个被审视的对象,等待它的命运是如何被改变,化丑为美,这就是最初状态的丑,而这仅存的丑的形态也仅仅是一些形式丑。
丑经创作转变为艺术美。
莱辛在17世纪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丑的处理原则,鲍桑蔡称赞他预告了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而新时代之门正是被丑撞开的。
丑的审美价值
丑的审美价值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用词。
一般而言,丑的日常意义是偏于消极性和否定性的,可以用来概括从形象上的难看的怪异、品质上的恶劣不良到心理感受上的厌恶羞耻等广泛领域。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是一个美学术语,它既与日常生活中的丑相对应,与作为审美范畴的美(优美)相对立,也与崇高、悲剧、喜剧等其他审美范畴相关联,因而具有更为复杂多样的性质、特征和功用,以及以审美理想改造和转化现实丑的积极意义,是当代美学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概念之一。
从元价值角度来看,假恶丑都是作为元价值对立面而存在的。
丑作为原价值的反面,是一种“负值”,即人类文化中的负效应、副作用、负面价值的负面结果,其审美价值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中表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丑是最终会被扬弃的。
虽然作为审美范畴的丑与美相对立,尤其与优美意义上的美相对立,但它仍然具有审美价值,这在于它是人的自由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丑不仅是美的反衬、陪衬和烘托铺垫,而且是对美的丰富、扩展和解放去蔽,还是其他审美范畴如悲剧、喜剧、崇高、滑稽等必要组成部分。
丑的必然存在根据在于,现实生活从来并非合乎人性的存在,而自始即处于人的实践改造使之逐渐人化的过程中。
从自然环境到社会关系,都不可避免的与人性冲突的方面。
丑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从负面角度展示人生不应当如此,而这就意味着,它肯定了正面的生存意义,即生存应当是和谐的、美好的、合目的的,令人喜爱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思想。
这种肯定价值是通过丑的否定来获取的,它具有不同的意义层次和层现形式:在美丑对立的意义上,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比和衬托美;在美丑对立互依的意义上,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丰富和激励美。
丑作为审美形态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它的负值效应。
首先,丑具有对比和衬托美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谈论得最多的还是美女,长的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好看的,我们似乎很少去注意她。
有人会说丑的人就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吗?丑就没有价值吗?我始终觉得丑的价值就是衬托美的价值,其中有一点就直接表明了,曾有一个财政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像XXX这样的帅哥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公共物品,他的存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福利。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摘要:现在我们广泛的对于“丑”的定义,往往将它作为美的对立面。
不仅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此,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是这样的。
但现在我们观赏一些艺术作品中不但出现令人视觉不适的元素,借以衬托主体的优美,较为极端的作品也将这种“不适”作为表现的主题。
本文将与大家讨论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美”是否为作品的唯一表达形式,“丑”的存在及其内在与价值。
关键词:丑学;美学;艺术;审美价值;一、丑与美丑陋的生活现象如何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带给人以美感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跳脱出当时讨论的范围。
丑及其丑学的独立突现是由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伴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赋予了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
伴随着这股审美潮流,丑学便如此诞生了。
当我们大众在谈论到“丑”的存在价值时,仍脱离不了以丑衬美、以丑显美和化丑为美的观点,简而言之“丑”即为“美”的对立面;而从哲学的视角看,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中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否定,传达了由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化,才有了新兴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体现。
至此我们对于“丑”和“美”两者的界定处于两难的境地,其一要强调其在美学中的存在意义,使其成为与美学相对的丑学;其二又要揭示其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丑学仍是美学的一部分,既要丑,又要美,最后对于“丑”的存在价值还是落脚在化丑为美上。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艺术中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不可能是丑,丑也不可能是美。
‘美’与‘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大众认为艺术中只有美而没有丑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点,一是艺术不等同于美;二是视觉上的丑与丑的借以传达的背后形象的文化价值并不等同。
二、丑的形成及展开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中,艺术早期从大众劳动中被分离出来。
在艺术的朴素理解中,历史的推进与人们使用工具并将其从粗糙打磨到光滑密不可分,艺术的发展从实用到后期产生艺术审美转变也伴随着这样的打磨。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低估或者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启示,引发思考,触动共鸣,传递情感,并且提升审美情趣。
这些作品拓展了人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
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一面,也让人们得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通过对丑的艺术作品的深入探究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关键词】关键词:丑的艺术、现实生活、启示、思考、共鸣、情感、审美情趣、重要意义、丰富生活、拓展思维。
1. 引言1.1 探讨丑的概念丑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丑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艺术中,丑通常被定义为对审美标准的违背或者与常规美学观念相悖的东西。
丑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种另类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美的反思和思考。
丑在艺术中的表现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的畸形、怪异,也可以是色彩的不和谐、构图的不规则等。
丑的概念在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挑战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美的本质。
通过对丑的探讨,艺术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
丑的艺术作品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共鸣,吸引观众深入探索内在的含义和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能够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让人们在感知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不同的美感,从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1.2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中的“丑”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形式。
通过丑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揭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深思。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生活,不仅可以展现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艺术作品中的丑,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而引发对改变和进步的思考。
丑
2、丑的概念,注意的两个问题: (1)我们讨论的丑,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是和优美、崇高、
悲剧及戏剧等一样,它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存在,而是情景交
融的意象世界,它有一种‚意义的丰满‛,是在审美活动中形 成的。 (2)作为审美范畴的‚丑‛不同于‚恶‛,生活中常常将 ‚丑恶‛作为一个概念来称呼。西方近代以来,在对美的探讨 中,常常关注对‚丑‛的研究,这是社会观念和社会文化的变
(二)丑的审美价值的发现及产生的原因:
西方现代社会的人生实践。 考察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实践,明显的体 现出扭曲的异化的特征。 (1)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 级的剥削、压迫基础上的,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实 行殖民主义、种族灭绝、在全球划分势力范围,发 动世界大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吟咏田 园牧歌的诗意人生显然已经丧失了生存的土壤。正 如德国美学家阿多诺所说的那样:“在奥斯维辛之 后写诗是野蛮的。”(《多棱镜:文化批判和社 会》)
关于审丑的问题:
①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但 却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作为美的异化、美的对立面而 存在; ②审美范畴的丑不同于伦理范畴的恶,如《白蛇传》中的 白素贞,长相丑、令人厌恶的蛇与白素贞美的品性,丑的 审美本质就是通过这种矛盾表现出来; ③应该将有条件产生审美价值的丑和无条件产生审美价值 的丑严格区分; ④丑依附于美而获得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所谓‚审丑‛ 实质上还是一个审美问题; ⑤承认丑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并不意味着对现实中的丑进 行肯定。
丑的东西只是对正常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形。
பைடு நூலகம்
丑的审美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现实生 活的非人性的一面,即异化世界是异己的、 与人对立的、令人厌恶的,是一种负面的 生存意义。它指明了人生不当如此,而这 就意味着,它肯定了正面的生存意义,即 生存应当是和谐的、美好的、令人喜爱的。 这种肯定是通过丑的否定来获取的。
美学原理第10章丑
尺度的夸张变形,属于“怪”的审美范畴。
一、怪
• • 2.“怪”的历史表现 “怪诞”(grotesque)出自意大 利语“grotto”,意思是“洞穴”、 “地下室”和“幽灵出没的地方”。
•
“怪”主要在中世纪和封建时代
的人类审美生活中得以集中表达。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中,存在着大量
二、“酷”
• • 2.“酷”作为审美文化 “酷”的广泛流行不仅体现了语言的 发展演变,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 义,成为一种审美文化现象。“酷文化”
作为时尚文化的一部分游离于主流文化
之外,是一种以青年人为主体、表现青 年人群的生活方式、个性品味及其消闲 娱乐要求的亚文化现象。
“酷”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 在获得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地位之后,在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概念下,又 逐渐汇聚和形成了怪、酷、荒诞、恐怖等次一级审美范畴。它们在本质上都隶 属于丑,因此,作为丑的本质规定的“否定和背离”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但这一“质”的规定并不能概括它们在“量”的维度上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
三、荒诞
• • 2.荒诞的审美特征 (1)形式的碎片化和丑怪。荒诞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可以透彻 了解的存在大系列。
•
•
(2)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由于时空深度的消失,内容的中心和主题弥散
一丑的审美价值在美丑转化的意义上狭义的丑密集进入审美领域甚至占据审美舞台使自身成为一种形式美中的特殊形态以其畸形混乱和不和谐等形态特征对以优美为代表的传统习惯的和谐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构成背离和破坏从而丰富和扩展了广义的美的内涵和范围解放了人类的审美生活和审美实践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作者:贾婧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9期丑主要是指社会中及自然界里那些畸形的、病态的、片面的、消极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变异、病态、怪诞、残酷、丑陋、恶俗等特征,在外观上给人很不舒服的异常感觉,心理上使人产生恐惧与厌恶的感觉。
但是,作为美学范畴上的“丑”,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到的“丑”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具有否定的意义及否定的价值,是被赋予某等特定意义内涵的,在此范畴中它成为一种艺术“丑”。
审美活动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法,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感外化的展现,它是一种无功利的审美形式。
在这种审美活动中,美和丑既是相对的,又是具有同一性的,即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斥又同一。
正如李泽厚所说:“丑是美的拓展,美是丑的升华。
”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和依据,但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中的源泉,即现实丑可以通过丑的现实来反映,并且通过审美创造实现丑的转化,使之成为艺术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他指出:“模仿的对象不限于已有的事和美好的事”。
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同样可以拿来被模仿,进而所得到的作品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以悲剧为例:“悲剧本身是痛苦的,但却能激起别人的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使观众得到快感。
”可见,在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使丑转化为美的感受,悲剧中美的瞬间过眼即逝,使观赏者的身心被悲剧中的丑与悲到净化,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
因此,艺术“丑”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必然存在的一种审美经验,甚而,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时候只能用丑的形象来传递。
在日益喧嚣的社会进程中,神圣的光韵不断被消解,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充斥着矛盾和分裂,生活中充斥着荒诞和虚无的现实。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就是如此,以各种丑陋的形象为创作来源,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这是一种“恶”的艺术,从丑恶中挖掘世界的真实。
自然丑转化为艺术美,其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以丑衬美和化丑为美。
丑中生美庄谐共生――论丑角
丑中生美庄谐共生――论丑角之美在一些戏剧作品中, 丑角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是出戏, 就必定有丑角的表演。
他是深受观众欢迎的喜剧人物。
戏曲中无论喜剧也好, 悲剧也好, 都要有丑角穿插其中, 他们用诙谐风趣的表演, 夸张的神情动作, 丰富的喜剧色彩, 令人捧腹的语言, 丰富了我国戏曲的角色。
中国传统戏曲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行。
丑是排在最后的, 这并不是说明丑的地位不重要。
在许多剧目中, 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人物。
出现了许多把丑角演好、演绝了的名丑。
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由丑角担任, 中国戏剧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名丑萧长华先生。
由此可见丑角的重要地位。
丑角艺术是笑的艺术, 丑角扮演的都是逗人发笑的滑稽人物其中又以小人物见长。
我国戏曲中的丑角, 造型是在鼻梁上涂着白粉,模样确实不俊俏, 更谈不上什么美, 但他们大多都是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 针砭时弊,伸张正义,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是可敬可爱的人。
本文试图从丑角的历史渊源流变及艺术特色及社会功用谈起, 探索丑角艺术的美学价值、特征及其规律。
一、丑的称谓内涵及流变丑, 这个名词的产生和释义, 说法很多,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许慎《说文解字》中:“丑, 可恶也。
从鬼酉声。
”2. 戏曲史学家王国维认为“丑”是“爨” (音“窜”在金元时代泛指演剧)。
3. 明人徐渭认为“丑”是“ ?h”的省文。
他在《南辞叙录》中说: “以粉墨涂面,其行甚丑。
今省文作丑。
其实以粉墨涂面是旧戏最早期的化妆技术,不能专指丑角,有些以偏概全之义, 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4. 明人祝允明, 认为“生、旦、净、丑”都是反其实而命名的。
“丑”在十二生肖中属牛,牛是笨拙之物, 而丑是伶俐活泼的角色, 反说其笨如牛。
5. 现代学者卫聚贤则认为“丑”是由“楚”演变而来的。
“楚”指的是汉代艺人扮演楚国的滑稽故事。
6. 清人焦循主张“丑”是由“纽元子”演变而来的, 这种说法颇有根据, 值得我们注意。
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名词解释人们常常将美与丑视作对立的概念,认为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丑则令人感到不悦。
然而,丑并非仅仅是一种让人不悦的事物,它在美学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并对几个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丑角理论丑角理论认为,丑角是舞台戏剧中非主角的一类角色,他们通常外貌丑陋、言行滑稽,但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欢笑。
丑角在剧作中扮演着调剂氛围的角色,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带给观众欢乐和轻松。
丑角的存在使得整个剧作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更容易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在美学上,丑角也具有较为深层的含义。
他们常常被用于反衬主角的美好形象,通过对比突出主角的美丽和善良。
丑角的存在使得整个艺术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张力,也增强了观众对美好的欣赏和认同。
二、丑陋之美丑陋之美是一种美学概念,指的是一些外表看似丑陋或不协调的事物却因其独特性而具有吸引力。
例如,一些艺术作品中的丑陋形象,通过艺术家的处理和表达,被赋予了某种美感。
这种美感并非来自于外表的美丽,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者的情感共鸣而得到的。
丑陋之美的存在引发人们对审美标准的思考。
它挑战了传统美学观念中对于美的定义,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
丑陋之美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视觉上的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传统美的挑战和突破。
三、丑态美学丑态美学是一种关注人类悲剧性的审美理论。
它认为,真实的人性往往包含了各种丑陋和矛盾,而深入探索这些矛盾和丑陋正是艺术的使命。
丑态美学关注的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探讨人类在痛苦和苦难中所表现出的真实和美的一面。
丑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美学对美好的理解,将人性的种种丑陋和痛苦纳入美的范畴。
它认为,真实的美应该是包容与接纳的,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完美和优雅。
丑态美学通过展示人类在丑陋和痛苦中所显示出的勇气和希望,引发了人们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并通过审美体验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同的方式。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却逐渐了解到丑与美的关系,丑逐渐成为艺术作品中的宠儿所能体现出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丑,丑与美的关系,丑的价值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
它是与美对立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它常引起人们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从而被排除于审美视野之外,不为审美心理所容纳。
它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但是,美与丑并不是矛盾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他还从美的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相去若何?”意为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
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的,“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与不美相互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正色哉”;“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
”同时,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揭示出丑中之美,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所以丑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
当然庄子并不忽视形体的美,但他更看重精神的美。
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
”德国的苏瓦尔说:“丑是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
”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因为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现实中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对象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我们不可以仅仅把现实中的美好事物集中起来捆在一起使之理想化,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
《学海》199714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
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艺术以美为它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美是艺术的主要价值构成。
但艺术内在机制的自由创造特质也将自己的触角伸向荒诞、无理性、疯狂、精神病态、痴呆、心里癔障、性变态、犯罪欲等丑陋的精神内容与心理存在。
“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
”(莱辛《拉奥孔》P.11,朱光潜译)。
美的至尊地位在近现代艺术中动摇与沉落了,审美意识产生嬗变,艺术不再以描写狭窄的美的对象为主要目的性,而是要深入探索人类复杂的心理结构,表现多重的精神运动。
美学已不再是单纯探讨“美”的科学,托马斯・门罗说:“在整个美学中,美的概念已不占据中心和显要地位。
”(《走向科学的美学》P.398,石天曙滕守尧译本。
)丑大量地拥入艺术殿堂丰富了艺术现象,但丑是否属于艺术美或美的范畴,它的美学功能与价值是什么?它是否可以给艺术接受者以美感、还是非美感的价值感?本文试从艺术丑的本体和对艺术丑的创造与欣赏这两重视角去探讨这些问题。
一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艺术是和谐的理想美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平衡统一的艺术,黑格尔认为以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为代表,但这仍不能涵盖所有古代艺术的共同性质,正如莱辛所说,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但艺术的内在机制是自由创造精神,任何一种界定都具有片面性。
美是古典艺术的中心内容,但丑作为表现对象也大量存在,而近现代艺术更具反叛精神,它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丑更多地成为艺术的对象,显示了美学的功能与价值。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认为丑在美学中不是一个消极的范畴而是一个积极的范畴。
罗森克兰兹认为丑以感性形式进入审美领域时,就具有某种积极的审美价值。
艺术丑是有意味的情感形式和有价值的艺术表现符号,是精神结构的载体,它是一种感性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丑的美学意义二、丑的定义与分类1.自然丑2.艺术丑3.社会丑三、丑的价值体现1.对比美2.引发思考3.丰富审美多样性四、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文学2.绘画3.戏剧4.电影五、结论:丑的美学意义及其重要性正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丑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令人不悦、反感的事物。
然而,在美学领域,丑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美学作为研究美与丑的学科,不仅关注美,也关注丑。
那么,丑在美学中究竟有何意义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丑的定义和分类。
丑可以分为自然丑、艺术丑和社会丑。
自然丑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令人不悦的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艺术丑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丑陋形象,如毕加索的画作《哭泣的女人》等;社会丑则是指社会现象中的丑恶行为,如贪污、腐败等。
其次,丑在美学中具有价值体现。
首先,丑与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美更加突出。
没有丑的存在,美就失去了参照物,无法显现出其独特价值。
其次,丑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丑是美的反面,是思考的开始。
”通过对丑的审视,人们可以对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丑丰富了审美的多样性。
审美不仅仅局限于美丽的事物,丑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体验,使得审美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在艺术创作中,丑被广泛应用。
无论是文学、绘画、戏剧还是电影,艺术家们都善于运用丑来突显主题、表达情感。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丑陋的外表来反映内心的复杂与矛盾;绘画作品中,丑陋的线条和色彩组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和电影中,丑角的出现往往带来欢声笑语,同时也寓意着社会现象的讽刺。
总之,丑在美学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它与美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哲学思考的审美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对丑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提升审美品位,丰富人生体验。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在艺术表现中,丑具有其特殊的审美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
1. 对比与反差:丑与美相对立,丑能够与美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通过丑,艺术家能够突出美的价值和特质,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2. 触动内心情感:丑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丑的形象常常与悲伤、痛苦、无助等负面情绪相关联,通过丑的形象,艺术家可以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引发思考与共鸣。
3. 反映社会现象与问题:丑可以象征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平等。
艺术家通过描绘丑的形象,反映社会中的丑恶与丑陋,警示观众应更加关注并改变这些问题。
4. 对于个体形象的突破:丑可以打破传统美的标准,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艺术家通过丑的形象,突破现实中关于美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反思与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
总之,丑在艺术表现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它可以强调美的价值、触动观众情感、反映社会问题以及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丑恰恰是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对美与丑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
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丑,有时也称为“丑陋”,是一个特殊的否定性的审美范畴。
换言之,丑就是美的对立面。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丑的相对性和语境性存在,认为“每一件东西对于它的目的服务得很好,就是善的和美的,服务得不好,则是恶的和丑的。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丑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
但丑真的没有价值吗? 其实从审美感受角度看,丑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复杂或带有苦味的愉快,它富有刺激性,使人不安甚至痛苦,但却可以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渗入灵魂,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愉快。
如果爱、和平、和谐是一种美,那么仇恨、打斗、不和谐就是相对的丑,但现代很多电影所采用的打斗场面却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人们也能从这类影视作品中感悟到美的真谛,例如香港的古惑仔电影。
如果说美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看到这世界美好、积极的一面,那么丑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因为现实生活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美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不合理、不和谐,丑的存在就是为了从负面肯定美的存在,丑用自身的不合理、不和谐刺激着人们,并且告诉人们:这世界应当是合理的、和谐的,是美的。
丑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从而为把世界改成美的方向而努力。
丑除了从负面肯定美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审美价值,即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唐伯虎一行人在门口看美女,唐伯虎喊了一句“秋香”,秋香回过头以后唐伯虎觉得一般般。
他的同伴立即喊了句“美女”,一时间所有的女人都转过头了,与那些丑女人相比,秋香一下子就美若天仙了。
电影虽然采用的夸张的手法,但也不妨碍它表现“丑具有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
美丑是相对的,也是相互依存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丑其实就是美的对比与陪衬。
没有丑,美反倒一般般了,就像独自一人的秋香。
鲜花总是需要绿叶,好人身边总要有坏蛋的存在。
有了丑以后,美丑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刺激着看官的感官,美也就自然而然被凸显出来了。
论丑在文艺作品中的价值表现
在 西 方美 学 史 上率 先提 出 了文 艺创 作 中 的美 丑 对照 原 则 。他 所 说 : “ 滑稽 中丑 态是 使 人 不快 的 ;但 是 , 我们 是 这样 明 在 说 : “ 稽 丑怪 作 为 崇 高优 美 的配 角 和对 照 ,要算 是 大 自然 察 , 以至 能 够 了解 丑 之为 丑 ,那 是 一 件愉 快 的 事情 。我们 既 滑 给 予 艺术 的 最丰 富 的源 泉 。 ”他 的著 名 小说 《 巴黎 圣 母 院 》 然 嘲笑 丑 态 ,就 比他 高 明 。 ”可见 ,从艺 术 效 果来 说 ,文 艺 就 是按 照 这 一 原则 来 塑造 人 物 形象 、 设 置人 物关 系的 。通 过 作 品 中 的丑 的形 象 实 际上 已经成 为 对 现实 生 活 中这 些 丑类 的 相 互 的对 比和 映 衬 , 美 与 丑 的特 征 都 显 得 格 外 的突 出 、 分 否 定 。莫 里哀 笔 下 的伪 君 子 达尔 丢 弗 、吝 啬鬼 阿 巴贡 , 巴尔
论 丑 在 文 艺 作 品 中 的 价 值 表 现
。 郑 晓 敏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丑在文艺作 品中的价值表现:以丑衬美、绘丑 寓美、化丑 出美、审丑升位等 几个方面,意 在使人们 与丑建立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价值评价关系。
关 键词 :美 丑 文 艺作 品 价 值表 现 艺术形 象
从 古到 今 人 们一 直 公认 现 实 美是 文 学 作 品反 映 的重 要 对 盾 和 斗 争 。 正 如 人 们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所 经 历 的那 样 ,人 生 的 象 ,争 论较 多的 是现 实 丑 能 否作 为文 艺作 品 的表 现 对象 ,文 价 值 和 意 义 往 往在 冲 突 和 较 量 中才 能得 到 鲜 明而 充 分 的显 艺 作 品为 什 么 要 表 现 丑 ,或 者 说 丑 在 文 艺 作 品 中有 什 么 价 现 , 真 善 美 与 假 恶 丑 的 冲 突 和 斗 争 实 际 蕴 含 着 更 为 丰 富 的
浅述对“丑”这一审美形态的审美价值的认识
亚 麻 桌 布 和 熏 黑 的墙 , 盏 吊灯 挂 在 耨 陋 的檩 梁 卜, 儿 把 土 豆 那 l 女 递 给 父 亲 , 亲 在 倒 黑 咖 啡 , 子 把 杯 举 向嘴 边 , 们 的脸 上 露 母 儿 他 对 事 物 永 恒 秩 序 的 听 天 南命 的神 情 . 这 幅 i 的 意 象 世 界 是 “ ” . Ⅲ i 丑 ,
特 征 是 和 谐 之美 , 种 美 遵 循 一 定 的秩 序 , 理性 节制 , 形 式 上 这 受 在 足完 整 的 : 了近 代 , 到 西方 艺 术 由 和谐 之 美 过 渡 到 崇 高 美 : 到 了 而 现 代 , 方 艺 术 中 充 斥 着 魔 般 的 、 曲 的 、 形 的 、 异 的 、 规 西 扭 畸 怪 非 则 、 狂 的 、 恶 的 、 对 称 、 合 比例 的和 阴 森 恐怖 的东 西 。 这 癫 厌 非 不 在 里, 丑取 代 了美 , 在现 代 艺 术 中获 得 了独 立 的 地 位 , 若 无 人 的 以 旁
人 们存 习惯 一 把 丑 作 为 与 美对 立 的概 念 , 真 与假 相 对 般 即
立, 善与 恶 相 对立 , 与, 相 对 立 。但 这种 与 “ ” 对立 的“ ” 美 f 【 丑 相 美 的 概 念 是 狭 义 的“ ” 的 “ ” 概 念是 在 审 美 活 动 ・ 形 成 的 审 美 。广 义 美 的 f l 美 对 象 , 情 景交 融 的 审 美 意 象 , 包括 多种 审 美 形 态 ‘ 作 为 是 它 丑”
有 的 是 为 了 给精 致 的生 活 赋 予 活 力”, 的 是 “ 了表 现 生 活 的 丰 有 为 富多彩” 在 叶 朗先 生 观 点 的基 础 卜, 认 为 . 丑 ” 为一 种 独 立 的 审 我 “ 作
西方艺术中的“丑”
西方艺术中的“丑”摘要:丑,这一历来为人们所唾弃、隐藏、压制、异化的形态终于得以崛起和独立,甚至似乎有超越美地位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艺术作品的梳理,发现“丑”经历了被排斥,依附于美、发展到与美携手共同发展,再到逐步崛起而独立于美之外的一个漫长、复杂、艰辛的演变过程。
以及在艺术丑的这一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五大特点。
本文同时阐述了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作品对“丑”题材光明正大的采用与表现呈现出一种态势:美学思潮开始从审美转向审丑,及其意义。
关键词:西方艺术丑美审丑一.“丑”的发展演变美与丑就仿若昼与夜一般,有白天必然也会有黑夜。
美与丑是相互依存的,在任何时代,美与丑都共同存在于这个社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美”、“丑”就作为一对孪生的概念出现了。
时至今日,艺术丑在艺术王国里的地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美主导,丑依附于美。
在神学、哲学和伦理学背景下所产生的西方古典艺术,他们喜欢用单纯的、绝对的、永恒的“美”来表达,我们很难找到别的任何一种替代方式。
关于艺术,希腊人有三大原则:道德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和审美原则。
总之,卑劣、低俗、丑陋的对象是不应该进入他们所供奉的艺术品的。
遵循着这样的信条,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伟大抱负之一仍然是尽最大可能描绘出人的美。
在那个时代,丑只是作为一种附属地位而存在,一旦进入艺术,只能在不破坏和谐的美和单纯的愉悦的情况下,称为其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正因如此,在当时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中,都被禁止出现丑的形象。
但也有部分艺术家开始对丑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产生兴趣,力图通过改造而称为艺术美。
亚里士多德对“丑”的论述在古典哲学家中就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艺术中纵然会模仿丑,也只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总之,艺术丑就它本身而言,是不存在实际艺术价值的,丑如果不把美当作遮羞布,就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日子总是很忙,焦头烂额的。
偶有空闲的晚上便变得懒懒散散,仿佛要为前面的忙碌作一点补偿,于是休息。
但一旦真正的休息却又毫不习惯,懒得骨头都变得松散无力,即使只是那么一个不用备课,不用学习的晚上,人就觉得虚度了光阴。
因为事实上,应该做的事还很多,没完没了的,周而复始。
于是开始强迫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
翻开一本书,名字是《身边的美学》。
是去年在购书中心买的。
一看名字就喜欢,因为我喜欢一切美的东西,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鉴赏力,或者说我觉得美的,别人总不以为然。
我觉得不美的,别人却大加称赞。
我怀疑,是不是我对美的感受力比较差?何为美?我真想知道。
于是我买了下来,决定好好学习。
在断断续的续的学习中,好象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倒是今天看了一篇题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的容有所悟,但却与美无关,是关于写作的。
这一篇文章出现了十多位名人。
文章的引入是从贾平凹开始的,他有一篇散文名为《丑石》,入选到语文教材了,其中有一句经典之句,是借文中的天文学家口中说出的,他说“它是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文章继续深化,提出其实这富于哲理的话是出自清代文艺批评家熙载的《艺概》一书中。
继续作者设疑,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读者的注意力就被其吸引过去了。
作者开始推出他的理论,他认为审美过程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从新对美和丑下定义。
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例,得出结论丑角不丑。
并列举了《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
其中剧作家以唐知县的口,说出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此这般掷定有声的传世名言!作者为了进一论证丑角不丑这一说法,把西方的著名丑角卓别林也搬将出来,并把美学家王朝闻的说话作为论据,他说,他是“丑中见美”美学原则的最佳体现。
国也有名丑被赠予“丑得美”三个字,他就是京剧名丑艾世菊!赠送人就是书法家田原(书)。
除了戏曲中的表现外,作者还列举了绘画、雕塑中对“丑”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丑的审美价值
李倩芸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学14-1,14103010116)
摘要:
美分为外在和内在,但是基于人是一种视觉感官动物,任何人对一个陌生
人的第一面的感受绝对是从外在开始的。
随着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经济上的飞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外表的美丽也变成了一种获取更多资源的手段。
基于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否定长得好看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拥有更多便利,但这种对外表的普罗大众的审美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
……
关键词:审丑、审美、美、丑、美德
在理解审美的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应该理解是“何为美?”对于“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个体对美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审美是指客观意义上的审美,是普世价值意义上的审美。
随着社会的变化,美与丑的概念也会相对变化。
与“美”相对的是“丑”,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丑作为与美对立的概念,即真与假相对立,善与恶相对立,美与丑相对立。
但这种与“丑”相对立的“美”的概念是狭义的“美”。
广义的“美”的概念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对象,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
这种将“丑”与“美”绝对对立的观念是落后的,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的社会中,审“丑”已经越来越收到关注。
模特吕燕的成名照——雀斑百合,被很多人认为
中国审“丑”潮流的开始。
美分为外在和内在,但是基于人是一种视觉感官动物,任何人对一个陌生人的第一面的感受绝对是从外在开始的。
随着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经济上的飞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外表的美丽也变成了一种获取更多资源的手段。
基于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否定长得好看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拥有更多便利,但这种对外表的普罗大众的审美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追求外表的美的途径上,很多人会选择轻松并且回报大的方式——整容。
整容本身并没有错,一个人也有选择整容的权利,但是错的是一种坚信“只要整容了世界就会变得美好”的心态,这种人过分的夸大了外表再个人价值上的作用,导致他们为了变的“更漂亮”而不惜一起代价。
但是外表在个人成功的作用上的作用始终是有限度的,过分关注外表会导致人忽略内在的美。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
而外表上的“审丑”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在唐代,我们认为一个女性
丰腴是一种美,而现在普遍认为纤瘦是一种美。
正如胖与瘦在形式上是相对立的,如果一方代表美,另一方就代表丑。
但是这种观念是受到了很多社会、政治、和宗教等的影响,这种美是不具有持久性。
所以在一个特定时间下的“丑”与“美”的绝对化的认知就是不恰当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丑”的审美价值就非常高。
这种对于外表的审丑可以说一种社会的进步。
基于外表的审丑是一种社会包容的表现。
这种表现在于可以容许更多的不同于主流的“美”存在并且占据一定的地位。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审丑”是对审美的进一步的补充。
它使得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关注内在美,而不至于过多的关注外在美所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也可以说这样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丑的审美价值非常的高,我们应该将这种对外表的“丑”转化成美。
值得高兴的一点是在当下的娱乐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丑”的明星已经有了生存的空间,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不会去太过于关注一个人的外表上的美丑,而是之评价一个人的品德的好坏来定美丑。
Grace(姐姐)曹格的女儿,因参张亮,知名模特,参加湖南卫
加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而视的《爸爸去哪儿》而被人们
被网友们称“丑萌”的小女生。
称为“丑帅”的男神。
刘玲玉,美籍华裔女星。
在探讨过外在的丑后,也不能忘了内在的丑。
那么内在的丑对于审美有什么价值呢?丑的审美价值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丑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显现
“生活的本来面目”。
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的认识都是经过加工的、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的感受。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无法体会幸福的。
只有正视丑才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和感受美。
从这方面,丑衬托了美。
我们会感动于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会感动于沙漠中的一朵小花。
我们甚至会被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反派人物所吸引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艺人在塑造反面角色的时候反而会获得更多的人气。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后和华妃是主要的两个反面形象,但是这两个角色却十分受观众们的喜爱。
虽然在这两个角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丑的集合,
但是在她们的人性中都有一点非常闪光的地方——爱。
正是她们黑暗的人性的衬托
下,那唯一一点的“善”的闪光点才显得那么美。
生活本身就是美与丑并存,每个
人都是善与恶的交集,通过对丑的审视我们才会愈发觉得“美”的重要。
第二,丑常常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李斯托威尔说:“这种丑的对象,经常表现出奇特、怪异、缺陷和任性,这些都是个性的明确无讹的标志:经常表现出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这些都是使得一个人判然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地方。
丑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理想的种类典型,而是特征。
”罗丹也说过同样的话:“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
”正如“显示世界本真的面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从一元走向多元,甚至出现了反理性、反传统、反社会的极端倾向,导致了丑的扩大化。
这种情况首先出现在艺术领域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艺术家比常人更需要精神自由,更能感受到异化力量的强大势力,比一般人更能敏感地感受到丑的无处不在。
分析芙蓉姐姐、凤姐这些审丑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有三个团体的身影,芙蓉姐姐、背后的推手和媒体、公众。
这三方面在事件当中各自满足着自己的需求。
对前两者来说,主要获得关注和经济利益。
对公众来说,是满足了审丑的需求。
我们都有审丑的需求,人为什么会有审丑的需求呢?这和心理学里所说的自尊需要和自我服务的偏见有关。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严霄霏认为,我们经常要通过同他人的比较来获得自尊,我们喜欢受到周围人的重视和认同。
但是对于自尊低的人来说,是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自尊的,比如有比他们更不堪的可以评头品足的对象,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机制。
有研究表明,当自尊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不会那么脸皮薄,也不会那么多的去批评别人。
这是审丑对于个人的价值。
雨果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波德莱
尔。
不论是从外在的丑和内在的丑分析,我们都可以到丑对于审美是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不能正确认识丑的人也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美,同样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人注定是失败者。
我们应当对正确的对待丑,正确的认识它,而不应该绝对的将它放在美的对立面。
参考文献: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
雨果.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罗丹.罗丹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