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合集下载

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配画

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配画

夏天的诗句赏析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注释: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翻译:无穷的荷叶与蓝天相接,一片碧绿,阳光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赏析: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冲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注释: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翻译:小小的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有蜻蜓早早地立在上头了。

-赏析:此句展示了初夏小池的生机与活力,“才露”“早有”表现出大自然中生命的迅速成长和敏锐感知。

-作者介绍: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出处: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注释:微风拂来,水晶帘轻轻晃动,满架的蔷薇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庭院。

-翻译: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的蔷薇让整个院子都充满香气。

-赏析:诗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夏日的美景,“动”字赋予画面动态感,“香”字则给人以美好的嗅觉感受。

-作者介绍: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翻译:在稻花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之年,同时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赏析:通过稻花飘香和蛙声一片,烘托出夏夜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

-作者介绍: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大全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大全

以下是一些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
七》
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
七》
5.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
无想山作》
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1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3.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
起》
1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5.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苏舜钦《夏意》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帮助你描绘夏天的美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终归,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接天: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似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美丽动人。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比照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宋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花鸟为主,尤其擅长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他的一首著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描写他送朋友林子方到净慈寺游览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景色,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思考。

下面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译:终究,西湖六月景色独特,与四季不同。

天上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翠绿,映着太阳的荷花闪着别样的红色。

我希望像两只比翼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在地上希望成为一棵共生的树。

天地虽然永恒,但万物终有消逝的时候,这种离别的伤感会伴随我绵绵不绝。

这首诗有着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爱和思念。

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寄托和心愿。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愿作比翼鸟,愿为连理枝”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和爱情有关的象征。

比翼鸟是两只鸟结合在一起的形象,代表两个人心心相印,比翼共飞。

而连理枝则是两棵树形成的一棵树,也代表两个人合二为一,深深相爱。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境和爱情哲学。

作为一首“送别诗”,它不仅仅是对朋友的一种祝福,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赞美。

所以这首诗在历代文化中一直被誉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一。

总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的送别诗,凝练、简洁、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关于夏季的古诗(精选25首)

关于夏季的古诗(精选25首)

夏季的古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季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夏季的古诗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描写江南夏季美景诗词

描写江南夏季美景诗词

描写江南夏季美景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江南夏季美景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江南夏季美景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一再,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涯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半夜吴歌·夏歌》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凉爽《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二.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忆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际。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梦江南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双调望江南寿秋水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

江南好/忆江南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注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注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

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作品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⑴其一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⑵。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⑶。

其二毕竟西湖六月中⑷,风光不与四时同⑸。

接天莲叶无穷碧⑹,映日荷花别样红⑺。

注释⑴晓:天刚亮的时候。

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浅水湖。

⑶却:回转。

⑷毕竟:到底,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

⑺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1-2]白话译文其一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其二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清晨离开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时的所见所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夏日西湖的绝美画卷。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首先以“毕竟西湖六月中”开头,点明了时令和地点。

随后,“风光不与四时同”则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景色的独特感受。

接下来,诗人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了西湖中莲叶接天、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夏日气息。

而“映日荷花别样红”则进一步点缀了这幅画卷,用荷花在阳光下的娇艳色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杨万里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这幅美景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友人之间的友谊的赞颂。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成为了一首广为流传、深受喜爱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仅展现了西湖六月的绝美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夏天十大绝美诗句

夏天十大绝美诗句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烈的季节,有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描绘夏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以下是夏天十大绝美诗句: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4.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5.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6.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王令《暑旱苦热》
8.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9.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10.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这些诗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夏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让人们感受到夏天的热情和活力。

晓出净慈寺的全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的全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的全诗两首一、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衍生注释:1. “毕竟”:到底、终归的意思,表示强调。

这里就是强调处于西湖的六月这个特定的时间。

2.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就是说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一样。

3. “接天”:形容莲叶长得非常茂密,远看像是与天边相接。

4. “别样”:特别,不一样的。

说明映日下的荷花有着独特的鲜艳色彩。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西湖夏季的景色。

第一首重点在表现六月西湖莲叶和荷花的绝美景色,蕴含着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由衷喜爱和赞叹。

虽然是送友人之作,但诗中并未有太多离别的愁绪,反而是以美景衬托出离别的豁达。

第二首诗则描绘出清晨西湖在月色残留下荷花、柳树相间的美景,有一种悠然自得的美感。

2. 表现手法- 在第一首诗里,诗人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手法。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先总体点明西湖六月的独特性,然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具体描绘出莲叶和荷花的壮丽色彩。

诗人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用“碧”与“红”这两种鲜明的颜色,将莲叶的广阔和荷花的娇艳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诗中,“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直接描写眼中所见之景,呈现出一种画面感,让人仿佛跟着诗人在西湖边漫步。

四、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浅近,被称为“诚斋体”。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是我国古代多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景物,并用生动、诙谐的笔触表现出来。

五、运用片段:1. 旅行场景- 我和小伙伴们在夏天来到杭州游玩。

一到西湖边,那大片大片的荷叶和盛开的荷花就吸引了我们。

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宋】杨万里毕竟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毕竟:到底。

③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④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⑤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夏天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独树一帜。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毕竟:到底。

③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④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表现无穷的碧绿。

⑤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词鉴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个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译文作品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享亭玉立的荷花绽董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7)同:相同。

8)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9)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10)映日:日红。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注释】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夏日主题古诗

夏日主题古诗

夏日主题古诗一、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衍生注释:1. “晓”:早晨。

这个时候通常景色清新,空气爽朗,能更好地展现出西湖的美。

2.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南岸的一座寺庙。

寺庙往往是清幽宁静之所,而西湖边的净慈寺更是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3. “毕竟”:在这里是到底、终归的意思,强调西湖六月的景色超乎寻常。

4.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是说六月西湖的景色和其他季节有极大的不同。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是写西湖六月清晨壮观、美丽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情感上,通过描绘西湖的独特风光,既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喜爱赞赏,也从侧面透出对友人林子方的不舍,毕竟这么美的景,友人即将离开。

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

前两句先虚写,笼统地说西湖六月风光与其他季节不同,吸引读者继续探究到底有哪些不同。

后两句实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接天”形容莲叶的广阔无边,让莲叶似乎与天际相连,递进式地展现出莲叶的壮阔;然后用“映日”衬托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红得格外艳丽,这种有层次感的描写,把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画面感极强。

四、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风格独特,被称为“诚斋体”,特点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诙谐的情趣,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场景并赋予其生动的描写。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是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五、运用片段:1. 假设我带朋友去赏荷花,到了荷花池边,看着浩渺无边的荷叶和娇艳盛开的荷花,我兴奋地说:“你看这荷花池,就跟杨万里诗里写的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真的太壮观了。

”朋友听了,也不禁沉浸在这满眼的美景之中。

2. 在写作课上,老师让写描写夏天景色的作文。

我就写道:“夏天里最美的景色之一便是荷花了。

杨万里就曾经精准地描述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有关夏天的古诗七年级

有关夏天的古诗七年级

有关夏天的古诗七年级春天将要过去了,郁郁葱葱的夏天即将到来,下面整理的有关夏天的七年级,欢迎来参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唐·樊旬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唐·贾龠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明·朱瞻基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唐·耒鹄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宋·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唐·裴度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过故人庄》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就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古代关于夏天的诗句

古代关于夏天的诗句

古代关于夏天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代夏天诗句的内容: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呀!意思就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你看夏天的池塘里,不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吗?就好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比如我们去公园的湖边,看到满池的荷花,不就跟诗里描写的一样嘛,哇,真的是太美啦!
2.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来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哦。

说的是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的蔷薇让整个院子都弥漫着香气。

哎呀,这场景想想都觉得好惬意呀!这不就像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你走进一个种满蔷薇的小院,微风拂过,那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就像我们去郊外的花田,闻到那芬芳的味道,不就是这种感觉吗?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可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名句呀!是说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哇塞,这多有生活气息呀!就好像夏天在乡村里,大家围坐在一起,闻着稻花的香,听着青蛙呱呱叫,一起憧憬着丰收的喜悦。

比如我们去农村游玩的时候,不也能感受到这种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氛围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代关于夏天的诗句真的太美妙啦,把夏天的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对夏天充满了向往和喜爱呀!。

描写夏天花草的诗句

描写夏天花草的诗句

描写夏天花草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衍生注释:“毕竟”表示到底、终究。

“四时”在这里指四季。

“接天”描绘出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的样子。

“别样”即特别,不一样。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六月,地点在西湖。

然后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

后两句具体描写了西湖中的荷花与莲叶,那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而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红艳。

诗人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碧”与“红”,将西湖夏日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三、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风格清新、活泼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公园游玩,夏天的公园就像一个大花园。

池塘里的荷叶就像杨万里诗里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大片大片的荷叶挨挨挤挤,把池塘都铺满了。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荷叶多像绿色的海洋啊,我现在可算理解杨万里看到西湖的荷叶时的那种惊叹了。

”朋友说:“是啊,要是再有荷花就更好了。

”我笑着说:“那肯定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啦。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衍生注释:“妖无格”是说芍药花虽艳丽但格调不高。

“净少情”指芙蕖(荷花)虽然洁净但缺少情韵。

“国色”原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是花中最美者。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通过贬低芍药和芙蕖来衬托牡丹的高贵。

芍药过于艳丽却没有格调,芙蕖虽洁净却缺乏情韵,而牡丹才是真正的花中王者。

“花开时节动京城”,一个“动”字生动地表现出牡丹盛开时的轰动效应,它的美足以让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侧面烘托出牡丹的绝美风姿。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夏天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独树一帜。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毕竟:到底。

③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④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
表现无穷的碧绿。

⑤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
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
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个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
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
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
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
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
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
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
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体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