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课件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055c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c.png)
(3)根据史料3概括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提示 封建等级观念和反对理性、经验守旧的思想等长期存在。 (4)宗法制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能找到,请举例说明。 提示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亲疏等现 象;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习俗;家谱、宗祠、家庙等社会遗存。
史论归纳 一、宗法制与宗法观念——家国情怀的源头
(1)政治: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打破了贵 族世袭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 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纵与横》 读史指导 (1)史料1是图片史料,为周代世系略图。解读史料时要把握图片中不同 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信息。
(2)史料2属于文献史料,武则天和狄仁杰等主要围绕王位继承进行争论, 理解“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 不祔姑”是关键。①是指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3)史料3属于现代评论史料。②说明宗法制虽然不存在了,但其对后世 的影响还很大。③中“亲贵合一”强调国家政权与血缘家族组织紧密 结合,官制具有浓重的宗法血缘性,“裙带作风”是指因血亲、姻亲和 密友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政 (1)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代政治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治 (2)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3)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郡县制出现,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4)秦朝,完成国家统一,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察举制、刺 史制度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9d59233baf1ffc4ffe47acb4.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4.影响(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5.演变(1)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
(3)秦汉时期: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4)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性质不全相同,仅为皇权体现。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e53b8349f705cc17542709a5.png)
曰:“③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吕氏春秋·当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史料三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
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
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④民服事其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3.立足家国情怀,追溯宗法制的影响(1)弘扬宗法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 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 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
久乎?”——《左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1)根据史料一,归纳西周初年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对“不朝”者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关系:受封诸侯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 种义务。 原因:分封制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先贬其爵位,就要收回其一部分土地,爵位越小土地 越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 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 念,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抵御外族入侵,排除。C项,材 料未体现以德治民思想,排除。D项,材料并未完全强调诸侯对天 子的义务比较片面,排除。答案:B
3.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 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 了( )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 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先秦时期的政治2018-5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先秦时期的政治2018-5](https://img.taocdn.com/s3/m/3a953336e2bd960590c67791.png)
3、渊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4、内容(特点)
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子嗣甚多,王位该由谁 继承?其他儿子该如何处理?由上表能看出什么叫
嫡长子吗?
妻妾数 儿子数 继位者 周文王 正妃太姒,其 18子 次子姬发(太姒之 姬昌 余妻妾不详 子,其兄伯邑考被 商纣王所杀) 周武王 正妃邑姜(姜 5子 长子姬诵(周成王, 姬发 子牙之女), 邑姜之子) 其余妻妾不详
1.建立者:禹 2.时间:公元前2070年, 南登封) 3、统治中心 定都:阳城(今河
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4、奴隶社会开始: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
5.灭亡:桀--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夏灭亡的根本原因:夏桀的暴虐统治
(二)、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1、建立者: 汤
2.时间:公元前1600年, 地点:亳(今河南郑 州) 3、盘庚迁殷 商朝中期,因此又称殷朝
作为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 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期中 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 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请他回来执政。
商朝人崇信鬼神,凡事皆占卜。不论 战争、祭祀、渔猎、农事,都先向鬼神问 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
(1)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3)随着诸侯势力增强,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的演变: 周初大举分封 春秋名存实亡 战国被郡县制取代 秦朝全国推行郡县制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分配和继承矛盾。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e5786243323968011c9262.png)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2)王权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1)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
(2)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等。
(4)分封国家:鲁、齐、燕、卫、宋、晋等。
3.作用(1)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讲义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716c5c76c66137ee0619d0.png)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政治形式1.夏朝政治形式: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制度: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教材补缺商汤的“仁德”政治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他“以宽治民”,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扩展了统治区域,远居黄河上游的氐人、羌人部落等纷纷来纳贡归服。
商汤有许多轶事典故,其中“解网施仁”反映出他“仁德”治国的思想,是成语“网开三面”的历史来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影响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③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图解历史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4c154ec281e53a5802ff74.png)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许、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3.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1)原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先秦政治知识点总结
![先秦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8692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5.png)
先秦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变幻莫测,各国相互争霸,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断发生战争和政治变革,而这些政治变革又反过来影响了各国的政治发展。
在这个时期,思想家们对政治问题的探讨非常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学之鼻祖”,其政治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仁政、礼治、民主等方面。
孔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政治体制。
他提倡礼治,认为礼仪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此外,孔子还提倡民主,认为百姓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
法家思想主张用法治国,认为唯有强化法律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思想还提出了法治的原则,如重视奖罚、实行宽严相济等。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国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四、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
道家思想主张去除权力、权利、阶级,以达到社会和谐。
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思想影响了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
五、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工等核心理念,提倡以兼爱为宗旨,反对战争,强调劳动的价值。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封建社会中“仁政治国”、反“非攻”等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六、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之一,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6ea40110661ed9ad51f37d.png)
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891726343323968011c92bf.png)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_土__地___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 宗族中的地位。
3.特点 (1) ____嫡_长__子_继__承________制度(主要特点)。 (2)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3)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1)经济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3)政治①②实废行除什世伍卿、世连禄坐制制。度。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社会习俗① ②“ 禁止 塞父 私子 门兄 之弟 请共”居。,推行“分异”令。
3.影响——秦国崛起 (1)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 统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
【漫画解史】 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 核心观点: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基层。
【图画解史】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核心观点: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社 会现实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为此, 商鞅与守旧的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为其变法革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 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 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 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先秦时期的政治2016-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先秦时期的政治2016-2](https://img.taocdn.com/s3/m/817e703d915f804d2b16c1d4.png)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940deca3c1c708a1284a44da.png)
第01讲 PART 01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目标解读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商鞅变法。
△重大史实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的形成及崩溃、宗法制、礼乐制、商鞅变法、郡县制雏形。
主干知识梳理1.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禹的王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取代了禅让制。
【知识拓展】 王位世袭制的特点和影响①特点:父亡子继或兄终弟及。
②影响:国家成为君主的私产,“家天下”的局面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该制度一直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
主干知识梳理(2)商朝:商朝在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其中相的权力很大;地方封侯和伯。
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
不过,商王对各方国的控制力有限。
【知识拓展】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①概况: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或部落。
商朝中央政权对王畿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和部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
②地位: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主干知识梳理(3)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问题思索】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鬼神。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主干知识梳理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①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 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 和征派赋役等。
王族交纳贡赋卿大夫建立武装主干知识梳理【问题思索】 分封制并非只在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再分封,这样形成一个层层隶属的森严的等级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制度 史料一 ①西周以同姓兄
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 景,②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③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 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 (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④ 家庭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 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 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 体制。——选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 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制体制,巩固了西 周的统治。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有何特点。
特点:以血缘的政治体制。
史料三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 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 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④民服事其 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 久乎?”——《左传》
(1)根据史料一,归纳西周初年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对“不朝”者 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第四部分:教材补遗
一、中国古代“家天下”观念的由来
中国古代“家
天下”的观念由来已久,“天下为家”可以追溯到夏朝,与
之相对的是“公天下”的原始社会。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
制崩溃,儒家高举仁政的大旗,将“家天下”作为君主实行
仁政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家国同构,视国为家,“家天下
基础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
1.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但大多数是同姓子弟。2.义务: 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3.权力: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4.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 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5.结果:受 封的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 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第三部分:深化提升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分封制的历史遗 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 族分封。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 封国,如宋、鲁、郑、陈等。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 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
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①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 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等。②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 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 观念、祭祖扫墓等。③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 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
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 人唯亲等现象。
3.立足家国情怀,追溯宗法制的影响(1)弘扬宗法 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 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 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基础知识点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宗1.目 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 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第一部分:必备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传承·一家一姓1.开 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 ”变成“传子”,“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 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3.演变(1)夏商时期已初 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商朝中央设 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定期向 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第二部分:重难点突破
一、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影响
关键: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国仍是拥有地方实权的独立实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逐渐 被淡化,地方势力崛起成为历史必然。
二、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 狩;①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②述职 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史料二 纣之同母三 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 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 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 曰:“③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吕氏春秋·当务》
关系:受封诸侯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 种义务。 原因:分封制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先贬其爵位,就要收回其一部分土地,爵位越小土地 越少。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三中师服关 于分封制影响的观点的认识。
认识:①西周初期,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了 有效的控制;通过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上的矛盾,起到了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的作用。②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由于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 当的独立性,势力逐渐强大;传宗继统的血缘关系也愈来愈 疏远,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