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症——血型不合惹的祸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https://img.taocdn.com/s3/m/15ebecf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0.png)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平时出现血型不合发生溶血一般情况是在输血时,也有时会发生在孕期,特别是在孕期出现abo血型不合就会有很多麻烦,那abo血型不合是怎样的?1、如果孕妇的血型为o型,胎儿父亲的血型为a型或者是b型,又或者是ab型,这时胎儿的血型就会和母亲相同,而且胎儿会平安无事。
2、如果胎儿血型和父亲的血型相同,在母体就会产生对抗胎儿血细胞抗体,而且会经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就容易导致胎儿红细胞遭到破坏,出现溶血的现象。
3、这种情况只有在母亲是型血,父亲是a型或者是b 型,又或是b型的血液,才会有这种溶血现象发生,有可能会在第一胎就发病,并且随着妊娠的次数不断增加,病情也会有所加重。
4、也并不是所有的o型血孕妇怀孕所生的宝宝有溶血病,这有可能是一些宝宝会发病,但有些宝宝不会发病,症状比较轻。
什么是abo血型不合出现血型不合,特别是溶血病的情况,多是会在孕期中发生。
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多会存在一定的危险,那么到底什么是abo血型不合?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1、在女性的妊娠当中,大约有20%到25%情况下出现abo 血型不合,但是在发生胎儿或者是新生儿溶血时,只有2%到2.5%。
2、ab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以及ab型。
它们的分类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血型,B血型抗体来分。
如果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就会成为a型,如果有B抗原就会被称为b型。
如果没有ab抗原,就会被称为o型,但如果有ab抗原就会成为ab型。
3、胎儿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密度疏或者是抗原性比较弱,这样就会结合抗体较少,也不容易发生溶血。
如果母体血清中的抗A-IgG或者是抗B-IgG量比较少,所以也不容易引起溶血。
4、胎儿的体液中可能会含有a血型和b血型的物质,可能会有来自母体中免疫性抗体相结合,这样就可以阻止抗体对红细胞有作用。
abo血型不合的病因出现ab血型不合,通常是有一定的原因。
这些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基因血型的染色体存在不和的关系,就导致abo血型不合,容易出现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健康宣教
![新生儿溶血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94905f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2.png)
新生儿溶血健康宣教引言新生儿溶血是指出生后发生的红细胞破坏现象,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向社会大众宣传有关新生儿溶血的知识,帮助提高人们对该情况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溶血的定义新生儿溶血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由于与母体血型不兼容,导致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的情况。
这种溶血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贫血、黄疸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新生儿溶血的原因1.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胎儿为Rh阳性,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
2.ABO血型不合–母亲为O型、父亲为A/B/AB型,胎儿为A/B/AB型,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
新生儿溶血的表现新生儿溶血可能会表现为以下情况: - 黄疸:新生儿皮肤、巩膜呈现黄色。
- 贫血:红细胞破坏导致贫血症状。
- 肝脾肿大:肝脾功能异常,出现肿大。
预防新生儿溶血的措施1.产前筛查–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血型、Rh因子等相关检查,了解母体与胎儿的血型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抗体筛查–对高危孕妇进行抗体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3.预防注射–Rh阴性孕妇需在合适的时机接种抗Rh免疫球蛋白,防止母体产生过多抗体。
总结新生儿溶血是一种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有效避免的疾病。
通过提高公众对新生儿溶血的认识,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希望每位孕妇都能重视孕期保健,做到及时筛查、积极预防,为健康宝宝的诞生创造良好条件。
以上是关于新生儿溶血的一些健康宣教内容,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c3e0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7.png)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由母体抗体与胎儿红细胞间的抗原反应导致的血液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Rh阴性母亲与Rh阳性胎儿的
血型不兼容情况下。
在妊娠期间,如果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存在
胎儿的红细胞和母体的抗体之间的免疫冲突。
这种冲突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妊娠期间,因为母亲的免疫系统暴露于胎儿的Rh
阳性抗原后,会产生抗Rh抗体。
在接下来的妊娠中,如果胎儿再次为Rh阳性,母亲的抗体将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并攻击胎儿的红细胞。
这会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
游离血红蛋白进入胎儿的肝脏并被转化为胆红素。
然而,胎儿的肝脏对于大量的胆红素处理不足,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高胆红素水平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和贫血。
为了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医生通常会在首次产前检查时确定母亲的Rh阴性或阳性,以便在产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通过给予感染Rh抗原的Rh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中和母体
体内已形成的抗Rh抗体,减少对胎儿的攻击。
总结而言,新生儿溶血症的原理是由于母体抗体与胎儿红细胞间的抗原反应导致的血液疾病。
这种疾病发生在Rh阴性母亲
与Rh阳性胎儿的血型不兼容时,会导致胎儿红细胞破裂和溶解,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进而引起黄疸和其他并发症。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ttps://img.taocdn.com/s3/m/8f24d94127284b73f242504f.png)
概述
HDN的分类: 按严重性递减的顺序分成三种:
1.Rh HDN 2.其它血型系统的HDN 3.ABO HDN
13
概述
以ABO HDN最常见,其次为Rh HDN。其它 如MN、Kell、Duffy、kidd等系统也有报道, 但极少见。
抗I、抗H、抗Lea、Leb、P1等属IgM性质抗体, 不能通过胎盘,故不会产生HDN。
用新鲜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紧急情况 时,O型细胞无需洗涤,只需将其中血浆尽量去 除即可。 Rh溶血ABO相容
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婴儿。 Rh合并ABO溶血
用Rh血型同母亲的新鲜O型细胞加AB血浆
35
为换血的新生儿配血
n 当新生儿红细胞直抗阳性时,只需作主管配血, 分别做盐水、酶、抗球蛋白法。
一般认为脐血血红蛋白在12~14g/dl,同时胆 红素>4.0mg/dl或胆红素增加率大于0.5mg/dl时即作 为换血指征。脐血胆红素值高于4毫克/dl,24小时 后血清胆红素值达20毫克/dl以上者;确有早期核 黄疸症状者;早产儿或前一胎病情严重,应适当 放宽换血指征。
32
新生儿换血治疗对血液的要求
当胎儿ABO血型与孕妇不合时,可 以减少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这是由于 胎儿红细胞进入孕妇体循环后,因为ABO 血型不合,先遭到孕妇体内抗A、抗B的破 坏,从而减少了Rh抗原的免疫作用
19
HDN实验室检查
三.HDN实验室诊断的三项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血清游离试验(游离IgG抗体测定)。 •放散试验(RBC上抗体释放试验)。
24
指示红细胞 ABO
意义
+ — — 游离的抗A
— + — 游离的抗B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1df6b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2.png)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
溶血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
1.输入与患者血型不合的血液,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输入发生溶血变质的血液,导致红细胞破坏。
3.患者对某种血红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4.输血过程中细菌感染。
5.发生迟发性输血不良,如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
对于溶血反应的护理措施,首要的是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接下来,可以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同时,应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对于双侧腰部,可以进行封闭处理,并用热水袋热敖双侧肾区,以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此外,还可以进行碱化尿液处理,如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在观察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并插入导尿管。
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安慰他们,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
制表:审核:批准:。
什么是溶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什么是溶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44caeb6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c.png)
什么是溶血症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什么是溶血症呢?其实溶血症就是母子血型不合,从而使得母体与胎儿之间产生的抗体反应,最终造成胎儿的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那新生儿患上溶血症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今日我就来为大家简洁的介绍一下。
感爱好的伴侣不妨就来看一下吧。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新生儿溶血症又可以称之为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
那当新生儿患上溶血症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1、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患者患儿生后24小时内消失黄疸并快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天消失。
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如溶血严峻、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上升。
2、贫血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峻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于生后3-6周发生晚期贫血。
3、肝脾肿大患上Rh溶血病的新生儿则会消失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的症状,而ABO溶血病的患儿则症状不明显。
4、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峻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在分娩后4-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消失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注视、惊厥等。
如不准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ABO和Rh等不合的溶血症状基本相同只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前者轻、病情进展较慢;后者重病情进展快。
轻型者诞生时与正常新生儿无异,1-2天后渐渐消失黄疸和贫血、程度日益加深或稍有嗜睡拒食,这种病例甚易误诊为主生理性黄疸。
重型者胎儿由于红细胞的大量被破坏,从而消失贫血以及全身水肿或者是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等症状,从而会致胎儿死亡,而孕妇则会消失流产或早产的状况。
新生儿溶血症的缘由1、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
如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则不发生ABO 溶血病。
(1)40%-50%的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峻。
母儿血型不合的症状有哪些
![母儿血型不合的症状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7db1298b9d528ea81c779a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母儿血型不合的症状有哪些
导语:母亲过去有分娩过黄疸或水肿新生儿史,有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史,曾接受过输血的都需要再妊娠前,夫妻双方接受血型和血型抗体的检查,以便排除存在母儿血型不合。
母儿血型不合的症状有哪些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在妊娠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羊水过多。
1、Rh血型不合溶血
母体产生大量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破坏胎儿红细胞,使胎儿贫血,严重的还会导致血红蛋白严重减少。
严重贫血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发生心衰;使肝脏缺氧损伤,导致胎儿水肿,表现为全身水肿、胸水、腹水等。
新生儿期,由于产生的大量胆红素不能及时从肝脏中排除,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并且最早在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多在24小时内出现。
2、ABO血型不合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981e1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5.png)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症状概述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母体的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从而造成贫血。
原因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Rh血型不符合。
当母亲的Rh阴性血型与胎儿的Rh阳性血型不匹配时,母体会产生抗Rh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
除此之外,ABO血型不符合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在这种情况下,母体的抗体对胎儿的红细胞产生不良反应。
症状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1. 皮肤黄疸:新生儿因溶血产生大量胆红素,导致皮肤和眼睛呈现黄疸。
2. 贫血:由于红细胞破裂溶解,导致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3. 肝脾肿大:由于肝脏和脾脏在分解大量破裂的红细胞时扩大。
4. 肝功能异常:由于大量胆红素的释放,导致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5. 骨髓受损:由于新生儿骨髓需要更多红细胞来代替受损红细胞,从而对骨髓造成影响。
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疗:通过光疗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将皮肤裸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帮助新生儿将胆红素转化为一种无害的形式。
2. 输血治疗:在严重贫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来补充红细胞数量。
3. 注意观察: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症状变化,确保及时诊断并治疗。
预防预防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包括: 1. 孕期监测:孕妇在怀孕期间定期进行血型检测,确保母体与胎儿的血型兼容。
2. Rh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于Rh阴性孕妇,可以在产前和分娩后注射Rh免疫球蛋白,避免产生抗Rh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
结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该病症。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9aea05bcaaedd3383c4d367.png)
2011预防本科 薛艳丽 学号:35
新生儿溶血症(HDN)
母子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溶血
血型
所谓血型是指红细胞膜的蛋白质(或 蛋白质和多糖化合物,如粘多糖)的特 异性。
新生儿溶血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 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 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 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Rh血型不合
Mother Rh+
Fetus Rh-
Rh血型不合
Mother Rh-
Father Rh+
Fetus Rh+
胎儿从父方遗传所获Rh-D抗原为母 方所缺乏
胎儿Rh-D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 生抗Rh-D抗原的抗体(IgG)
母亲Rh血型初次免疫应答
初次妊娠,足月时,会产生所谓的 “经胎盘出血” (血量从微量到10毫升或 更多),胎儿红细胞进入到母体循环,(还 有剖腹产、流产、分娩产道破裂都增加了 胎儿红细胞漏入母体循环的危险)从而启动 了孕妇的免疫应答。
Rh血型不合 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Rh 血 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 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 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 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 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 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 名的。
Rh血型抗原
Rh血型的抗原已发现了40多种,与临床 关系最为密切的有5种:D、C、E、c、e, 且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次序为: D>E>C>c>e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 原者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 者称为Rh阴性。
胎一母出血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d401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1.png)
新生儿溶血症原理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是由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合
引起的。
在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溶血的概念。
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外或体内受到溶解作用而破裂,释放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而新生儿溶血症则是由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在母体和胎儿的血液不兼容时,母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胎儿出现溶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母体和胎儿的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基本原理。
例如,如果母
亲是Rh阴性血型,而父亲是Rh阳性血型,胎儿如果继承了父亲的Rh阳性血型,就有可能引发溶血反应。
这是因为母体的免疫系统会将Rh阳性的胎儿红细胞视为
异物,产生抗体攻击。
其次,溶血症的原理还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有关。
在母体和胎儿的血液不
兼容时,母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与胎儿的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
此外,新生儿溶血症的原理还与胎儿红细胞的寿命有关。
由于母体的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受损严重,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溶血反应。
最后,溶血症的原理还与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
于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以及胎儿红细胞的抗原类型。
有些溶血反应轻微,而有些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贫血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新生儿溶血症的原理是由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在了解了溶血症的原理后,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学会三个方法可避免.doc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学会三个方法可避免.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1cad1a804d2b160b4ec07f.png)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学会三个方法可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出现,是由以下几种常见原因造成的: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为严重。
1、Rh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
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2、ABO血型不合该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
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尚可见于母亲为A 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或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AB型,但少见。
胎儿(或婴儿)为O型者,可排除该病。
对于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可采取以下办法:对已致敏的孕妇医院用益母草500g、当归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广木香12g共研成细末、炼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
医院给rh或abo不合的孕妇口服黄疸茵陈冲剂(包括茵陈、制大黄、黄芩、甘草等),对防止流产、殆胎、早产及减轻新生儿症状有一定疗效。
在妊娠早、中、末期各进行10天的西药综合治疗(维生素k 2mg,每天1次,维生素c5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静脉注射1次,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钟。
维生素e 30mg每天3次需要整个孕期服用)了可减少死胎、流产、早产和减轻新生儿症状。
由于妊娠越近足月,抗体产生越多,影响胎儿越大,死亡机会越多。
若过去史有过死胎或本胎rh抗体效价由低升高到1:32~64或由高突然转低;胎心音出现杂音,孕末期腹围、体重过度增大,或自觉全身乏力、胃纳不佳,羊水胆红素升高,影象诊断有水肿、腹水、肝脾肿大等都得考虑提早终止妊娠。
一般在35~38周时引产,力争l/s比值≥口服苯巴比妥一周(10~30mg每日3次)可减少rds和增加胎儿肝细胞酶的活力,减轻生后黄量。
母儿血型不合性溶血病要点
![母儿血型不合性溶血病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ad4d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2.png)
母儿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白种人15% 黑种人5% 我国汉人0.5%,少数民族5%以上。
发病机制
血型不合,带有Rh(+)抗原的胎儿的红细 胞通过胎盘进入Rh(-)母亲的血液,产生 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又经胎盘进入 胎儿循环,作用于红细胞而导致溶血。 有核红细胞因而过度增生,显露于胎儿 血中,因而名曰胎儿红细胞增多症。
孕妇体内即可发和次发免疫反应,产生足够量 的IgG抗体引起发病,这就是“外祖母学说”。
临床表现
1.胎儿水肿,若不治疗,常于生后不久死亡。 黄疸,胎儿由溶血面产生的胆红素都由母肝代
为处理,故新生儿脐血一般无黄疸,重者可以 有0.3mg胆红素,生后处理胆红素责任全在于 胎儿自己,再加之肝功能也还不能够健全,生 后4-5小时即见黄疸,并迅速加深,于生后3, 4天达到峰值,超过20mg/l不少见。出现早, 上升快,是Rh溶血症患儿黄疸的特点。 贫血。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核黄疸临床症状分期表
Wan praagh分期 北京市儿童医院 分期
新生 警告期 1.几张力减退
儿期
2.嗜睡
3.吸吮反射弱
痉挛期 4.发热(80%)
5.痉挛
1.黄疸突然明显加 深
2.嗜睡 3.吸吮反射弱 4.发热 5.痉挛或弛缓
恢复期 上述症状消退
6.呼吸衰竭 同左
后遗症 相对永久性锥体外
期
系神经异常
母儿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概述: 1938年第一次认识到胎儿血是致病的抗原,使母体发
生同种免疫,产生的抗体再次通过胎盘至胎儿使胎儿 发病。 1945年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用换血治疗 1956发现阳光退黄。并发现蓝光对未结合胆红素的作 用比对结合胆红素高2-3倍,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最适 合人式光源。1952年采用的提早分娩的方法预防胎儿 水肿和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此病的死亡率降低 了10%。
“血型不合” 会让孩子得新生儿溶血症吗
![“血型不合” 会让孩子得新生儿溶血症吗](https://img.taocdn.com/s3/m/c12def7aa0116c175e0e48eb.png)
ABO 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 血 症 主 要 发 生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妈
健康 / 解惑疾病 健康 健康百科 博览
妈的血型为 O 型,宝宝的血型为 A 或 B 型,第一胎宝宝就可能会出现 溶血,特别是 A 型宝宝,但总的来 说临床表现较轻。
Rh 新生儿溶血症
Rh 血型系统含有几十个抗原, 但我们通常所说的 Rh 阴性,指的 是 Rh 血型系统中 D 抗原阴性。Rh 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症主要 发生在妈妈为 Rh 阴性,而宝宝为 Rh 阳性,一般发生在第二胎,临床 表现较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胎。 Rh 阴性就是常说的“熊猫血”,在中 国汉族人群中,这种“熊猫血”出现 的概率约为 0.3%(不同地区、不同 种族之间,Rh 阴性出现的概率会发 生变化)。但并不是说“熊猫血”妈 妈 生 的 非“ 熊 猫 血 ”宝 宝 就 一 定 会 得溶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 血症
●清楚自己的血型,尤其关注 是不是“熊猫血”
很多人可能知道自己的血型, 但是可能不知道自己的 Rh 血型到 底是阴性还是阳性。这也是为什么 现在正规的产检中,要抽那么多次 血,甚至还要把准爸爸也拉来抽 血,这正是因为医院要了解夫妻双 方的血型。如果孕妇是“熊猫血”, 就要及时在产前做一些监测及预 防措施,避免宝宝出生后出现严重 的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 疗
目前对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有 以下几种治疗方法,只要防治措施 正 确 、及 时 ,一 般 情 况 下 是 可 以 完 全治愈的:
●光照疗法 在新生儿黄疸的 治疗中,有的也会用到这种办法, 这是为了降低游离胆红素,一般用 于轻症患儿。
●药物治疗 静脉用丙种球蛋
白可保护已致敏的红细胞,减少红 细胞破坏。白蛋白可结合游离胆红 素,减少胆红素脑症的发生。输血 及换血疗法。一般用于光疗无效的 症状较重的患儿。
母儿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症
![母儿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631a0a4fbe1e650e52ea9922.png)
母儿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症【概述】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
人类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母儿血型不合,有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两大类型母儿血型不合。
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当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时,可使其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
这对孕妇无影响,但病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而死亡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都将受到影响。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和Rh型两大类,其他如MN系统也可引起本病,但极少见。
ABO血型不合较多见,病情多较轻,易被忽视。
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但病情严重,常致胎死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
【病理生理】ABO血型不合,多见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胎儿的A型或B型抗原致敏而产生IgG抗A或IgG抗B免疫抗体,分子量较小,极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ABO血型抗原广泛存在自然界中,母体极易在无意中得到刺激而致敏,所以ABO血型不合可发生在第一胎妊娠时。
另一方面ABO 血型不合虽然较多见,但临床不一定发病,这与胎儿体液中存在的A型或B型物质中和母体免疫抗体,以及可能由于胎儿红细胞的抗原较少,被破坏的胎儿细胞所产生的胎红素亦少并能很快被胎儿肝脏清除有关。
Rh血型不合,一般第一胎不发病,发生于孕妇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
胎儿的Rh阳性抗原经胎盘到达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Rh抗体,此抗体经胎盘再回到胎儿,造成溶血。
在Rh血型5种抗原中,抗原性最强为D抗原,引起溶血的发病率亦多,故临床将有D抗原存在者都定为Rh阳性。
由于胎儿循环中含有大量母体免疫抗体,抗体一部分被吸附在红细胞上,一部份呈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清中。
被吸附在红细胞上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加速红细胞破坏。
以上情况发生愈早,程度愈严重,对胎儿各器官的影响亦愈明显,造成危害愈大。
Rh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新生儿溶血病](https://img.taocdn.com/s3/m/cb6e1e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a.png)
根据发病时间,Rh溶血病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类,早期Rh溶血病通常在出生后 24小时内出现,而晚期Rh溶血病则在出生后7-10天出现。
疾病背景
流行病学
Rh溶血病在白种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在亚洲和非洲人群中较为少见。
病因
Rh溶血病是由于母体存在针对胎儿Rh血型的免疫抗体,当母体再次怀孕时,这 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发溶血 。
血红蛋白释放
红细胞破坏后,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生理反 应。
03
炎症反应
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红细胞的反应会导致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溶血过
程。
溶血原因
Rh抗原差异
胎儿的红细胞上存在Rh抗原,如果这 些抗原与母体不同,母体会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 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新药研发
预防措施
目前正在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其他 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
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早期发 现并干预Rh血型不合,降低HDN新 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减少并发症。
06
HDN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治疗方案
光照治疗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 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药物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等药物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抗 体产生。
输血治疗
对于严重贫血的新生儿,可考 虑输注洗涤红细胞或Rh免疫的 O型红细胞。
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心脏疾病、肝脾肿大 等严重并发症的新生儿,可考
虑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黄疸
皮肤、巩膜等部位呈现 明显的黄色。
溶血症应急预案
![溶血症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b51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7.png)
一、背景溶血症是一种由于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溶血症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响应。
3. 各相关科室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应急响应流程1. 早期发现: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疑似溶血症患者的筛查,提高早期发现率。
2. 早期诊断:对患者进行血型、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3. 早期报告:确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4. 早期救治: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救治措施1.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输血方式,如输注洗涤红细胞、血浆置换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3. 光照治疗:对黄疸患者进行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水平。
4. 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支持。
5. 并发症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五、预防措施1. 婚前检查:建议婚前进行血型、抗体等检查,了解双方血型是否相合。
2. 孕期检查: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型、抗体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溶血症。
3. 知识普及:加强溶血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溶血症的认识。
六、应急物资储备1. 输血制品:洗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
2. 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等。
3. 光照设备:蓝光治疗仪等。
4. 营养支持用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品。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救治措施、物资调度等。
八、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对溶血症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各级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72caf9f90f76c661371ab4.png)
混悬 液 40 l换 出 血 液 50 l再 继 续 输 入 余 8 m 混 合 血 , 0m, 2m , 0l 术
后 查 血 色素 H 4 L 患 儿 贫 血 继 续 加 重 , 有 溶 血 存 在 , 疗 b , 8 仍 治 给 予 RI一) I ( A型洗 涤 红 细 胞 1 位 纠正 贫 血 , 后 查 H 2l 单 其 b2C/ g L 总胆 红 素 17 1m lL间 接 胆 红 素 18 3 l/ , 9 . ̄ o / 8 ./ o L换 血 术 后 患 m t 儿皮肤黄染明显减轻 , 抽 搐 , 它血气 、 解质 、 吸 、 温 、 无 其 电 呼 体 尿 量 等 各 项 指 标 均 正 常 , 院 5 , 属要 求 出 院 , 个 月 随 访 均 住 d家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射 及 觅 食 反 射存 在 , 神 经 系统 异 常 体 征 , 血 型母 R 一) 无 查 H( A
型 , 为 R +) 子 H( A型 , 常 规 WB . 0/ , b15/ , 血 C6 4X1。L H 0 gL 总 胆 红 素 4 37m tL 间 接 胆 红 素 39 2 m LL C o b 抗 人 球 1 .t o , t / 9 . 0 , om s / 蛋 白试 验 , 体 释 放 试 验 及 游 离 抗 体 试 验 均 为 阳 性 , 亲 及 胎 抗 母 儿 血均 存 在 抗 D抗 体 , 站 确 诊 为 RID 血 型 不 合 溶 血 病 , 血 I ) ( 儿 科 行换 血 手 术 治 疗 , 中 注 入 由 血 站 配 型 提 供 R 一) 型 血 术 H( A 球与A B血 浆 混 悬 液 20 l及 R 一) 0m , H( 0型 血 球 与 A B型 血 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溶血症——血型不合惹的祸
作者:李爱国
来源:《大众健康》2012年第12期
夫妻间若是性格不合,可能过不到一块儿去;如果夫妻之间的血型不合,则会造成孩子溶血症的发生。
临床上经常能见到新生儿溶血症,根本发病原因就是夫妻血型不合。
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会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婴儿就会发生溶血症。
溶血症并不可怕
新生儿发生溶血,最常见的是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
型,必然发生母婴血型不合。
据统计,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出现母婴血型不合,但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只占约10%。
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儿溶血症也很常见,但是该病一般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几乎都能治愈,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造成影响。
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
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
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溶血症有两种类型
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
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ABO溶血病患儿的母亲多为O型血,婴儿多为A型或者B
型。
ABO溶血症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
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血,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被“致敏”后,产生抗A或B抗体。
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
另外一种常见的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
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
我国汉族人群中,99%以上的Rh血型为阳性,Rh阴性率低于0.5%,所以绝大多数的汉族男女Rh血型呈阳性,发生溶血的几率小。
而其他少数民族如回族、维吾尔族女性大多呈Rh血型阴性,当汉族男子与少数民族女子结婚时,就容易出现Rh血型阴性的孕妇和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