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合集下载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3、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增加、尿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肌酸,过氧
化氢酶排出增加等。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受3Gy照射猴骨髓切片,可见骨髓腔内出血明显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骨髓切 片,可见有核细胞增多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可见 巨核细胞增多,约有11个
肺切片,已无肺泡,充满红细胞及组织液
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
采用分期、分度,有指征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1)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2)
治疗措施
1.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2. 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3.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4. 刺激造血机能
苯甲酸雌二醇:10mg/ml,照前15天或照后1天内,im10mg。 中药提取物茜草:100mg/片,照后18h内、第4、9天各300mg。 523片(硫辛酸类):10mg/片,照前2天30mg,
照后立即20mg+1天内再10mg。 碘化钾片:100mg/片,事前或接触后4h内100mg,必要时重复。
RBC,Hb,PLT均减少。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严重的感染
特点:
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 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 肺炎,尿路、肠道感染
缺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红肿不明显, 而出血坏死严重,渗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明显的出血
短时间(数日)内连续或断续受到 高剂量率的照射,累积剂量在0.5Gy以上。
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分期

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

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

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职业病是指⽤⼈单位的劳动者在⼯作的过程中,因接触噪⾳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且必须属于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录所列的范围。

那么,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今天店铺⼩编针对这⼀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尘肺职业病包括:(1)矽肺;(2)煤⼯业肺;(3)⽯墨尘肺;(4)碳-墨尘肺;(5)⽯棉肺;(6)滑⽯尘肺;(7)⽔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尘肺;(12)铸⼯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职业中毒包括: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中毒;14、⼆氧化硫中毒;15、光⽓中毒;16、氨中毒;17、偏⼆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氧化碳中毒;20、⼆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业性氟病;24、氟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甲苯中毒;31、正已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氯⼄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烯中毒;38、三氯⼄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放射卫生学-第五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放射卫生学-第五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二)分类及临床表现
骨髓型 1-10Gy :(1-2Gy轻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极重度) 胃肠型 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 脑型 >50Gy :照后几小时或1-3天内死亡
骨髓型主要临床表现:造血障碍、出血、感 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急性放射病分类
分类
剂量 (Gy)
白血病:10~13年;
甲状腺癌:20年;
乳腺癌:23年;
一般潜伏期取25年。
第二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及机制
一、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 (一)辐射种类及其生物效应
辐射种类不同,其生物效应也不同。从辐 射的物理特性来看,射线的电离密度越大、穿 透力越强,生物效应越显著。
外照射 : g>b>a (危害程度) 内照射 : a>b>g (危害程度)
吸烟的定量影响不确知 尤其骨髓性白血病 特别是在结肠发生
2.较低的辐射致癌率


肝和胆道

胰腺

淋巴瘤

肾和膀胱

大脑和神经系统








淋巴肉瘤和多发性骨髓

瘤可致何杰金氏病


唾液腺 骨
皮肤
3.辐射致癌率不确 知的部位和组织
喉 鼻窦 副甲状腺 卵巢 结缔组织
4.未观察到辐射致 癌的部位和组织
二、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作用的机理
(一)电离和激发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是使机体分子产生电 离和激发。
(二)直接作用(direct effect)
射线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 蛋白质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造成 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射性核素的吸收和沉积,如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应即刻服用碘化钾或碘化钠;放射性锶进入 体内,应服用褐藻酸钠磷酸三钙。必要时应用缓泻剂,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出。
2.尽早开始应用特效药物进行加速排出治疗。如放射性铯进入体内,应服用普鲁 士兰;镧系和锕系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应使用螯合剂(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螯核羧酚等); 钋进入体内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等。
受照剂量的确定除依据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外,尚应参考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和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25—500拉德准确性较好)估算的剂量值。对受中子照射的人
员还应测量感生放射性估算剂量。必要时安排事故模拟。
2.受照射后引起之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依受照剂量大小,受照部位
和范围之及人体情况而异。可根据表1、表2做出分型和分度诊断。
开始时间(天)立即
3~6
<10
15~25 20~30 极 期 不 明

口咽炎
-
+++~+
++~-
++

-

最高体温 ↓
↑或↓
>39℃
>39℃ >38℃ <38℃

脱发
-

++~-
+++~+ +++

++~+ -
出血
-
++~- +++~- +++ ++~+ -
柏油便
-
++~- +++
++
-
-
血水便
+~-
++
-
-
-
-
腹泻
+++
+++
+++
++
-
-
拒食



±
-
-
衰竭

10类115种职业病

10类115种职业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业病目录为10类115种:(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病的分类与目录

职业病的分类与目录

职业病的分类与目录(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特点与诊治研究现状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特点与诊治研究现状

第39卷第2期(总第230期)辐射防护通讯2019年4月•综述•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特点与诊治研究现状胡云轩(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长沙,410008)刘玉龙(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215004)摘要: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临床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本文介绍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特点;治疗原则中图分类号:R81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56(2019)02-0034-09急性放射病是机体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大于或等于1-0Gy)电离辐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致病原因有:(1)医疗照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近年调查表明,医疗照射目前是广大人群最常接触的放射来源,过量照射可导致急性放射病'2-(;(2)事故与应急照射:包括核事故或辐射事故,如核反应堆事故、核燃料处理或回收事故、加速器事故、放射治疗机事故和辐照装置事故;放射源丢失事故等,具有不确定、非意愿性;(3)核武器辐射:是所有原因中最严重的一类%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所致损伤的轻重取决于吸收剂量大小,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1)一般诊断,组织吸收剂量与组织受损的轻重成正比,是衡量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关键因素%近年研究进展表明,基因突变与患者对辐射敏感程度有相关性,参与损伤的相关基因有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C XRCC1)与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HGSTs)等'4(%因此,在患者对辐射敏感程度不同,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同的情况下,个体化的分析判断以及参照“区间剂量”更能得出患者的真实情况[5]%(2)放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杀伤效应与炎性因子介导效应,受细胞敏感性、组织动力学、组织器官构成方式的影响%分化程度越低的组织器官所受影响越严重'6(,例如6.0-8.0Gy可导致精子永久缺乏,然而部分肾脏组织的耐受剂量可高达30Gy%电离辐射的旁效应可激活并释放炎性趋化因子或活性氧等信号,损伤周围的正常细胞,使病情趋于严重[7]%(3)表现形式上,电离辐射的直接损伤表现为细胞的死亡,破坏DNA、质膜结构[8],不能再增殖新的组织,抵抗力降低,血管破裂出血,组织崩溃,出、凝血时间延长等;电离辐射的间接损伤可以引发肿瘤、白血病,寿命缩短,反复感染,发生贫血和溃疡等%时间分布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可在受照后几个月或几年后才出现%全身性疾病只有在机体内几个器官组织受损或全身受照时才发生%彭瑞云等⑼实验结果表明,2.5~7Gy)射线照射小鼠骨髓后,不同形式的直接、间接损伤在不同时间段均可发生,且随着剂量增加损伤加重,不同个体有敏感性差异%总的来说,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有着阶段性、临床症状复杂性、病变广泛、剂量及受照部位相关性等特点%本文介绍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急性放射病病情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既收稿日期:2019-03-10作者简介:胡云轩(1998-),女,2016年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在读%通讯作者:刘玉龙,yulongliu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特点与诊治研究现状胡云轩等要确定病人是否患有急性放射病,又要早期判断病情程度和就诊时处于疾病哪一时期(分类、分 型诊断),因此必须根据受照剂量与受照史、早期临床症状、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判断'10(,这对指导及时采取有利的救治措施非常重要。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
最高体温,ºC
>39
↑或↓

脱发
+~+++
—~+++

出血
—~+++
—~++

受照剂量,Gy
6~10
10~50
>50
病程,天
<30
<5
<5
注:+++表示严重,++为中度,+为轻度,—为不发生
骨髓型ARS的分度诊断
确定是骨髓型ARS后,应尽早区分为轻、中、重、极重 度,区分的依据:
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生物剂量(染色 体畸变率适合于0.25--5.5Gy、建立标准曲线、微核率)。
4、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表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分度 轻度
初期表现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照后1—2天淋 受剂量 巴细胞绝对数 下限 最低值(109/L) (Gy)
1.2
1.0
中度 头昏、乏力、不适、食欲减
0.9
2.0
退、恶心、1—2小时后呕吐、
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5)照后1d的Hb升高见于肠型或脑型ARS。
三型ARS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项目
极重度骨髓型
肠型
脑型
共济失调


+++
肌张力增强


+++
肢体震颤


++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标准号: GB8280-2000替代情况:替代$False$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 320更新日期: 2007年10月04日前言本标准主要为适应核能和辐射应用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外照射事故中所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诊断和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修订编制而成。

我国于1980年、1987年曾先后制定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但自1987年公布实施以来,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国内外又有了新的进展和新的认识,如重度以下骨髓型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不出现极期宏观临床表现,提出了进入极期和恢复期的新的判断指标。

并积累了大量治疗的经验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

此外,对肠型和脑型诊断标准另行规定。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包括外照射事故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可与GB8282-2000《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2-1996《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1-1996《放冲复合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有关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根耀、常世琴、毛秉智、王桂林、谭绍智、罗庆良。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事矿照射、应急照射后受到大剂量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在医疗照射以及核战争等情况下受照后引起急性放射病者,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诊断和处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 放射性物质释放:12×1018Bq 死亡人数:31人(90天内) 辐射照射:237人接受1-16Gy 迁移人群:11.6万 远期效应:少儿甲状腺癌增多 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惨重
8
发生基因突变的小马标本,“戈尔巴乔夫小马”
9
受到严重辐射的“车辆墓地”,1350台军用直升机,运输车、救护车等报废
14
活度不正确致131I治疗错误
一患者应接受259MBq的131I治疗。通常情况下, 该核医学科使用同一剂量水平的药时只要一个胶 囊。由于本次操作时,有正确标识的两个胶囊, 分别为130MBq,置于一铅罐中。当技术员将铅罐倒 置取药时,只有一个胶囊,她认为这就是总的剂 量,因此仅给患者服用了一个胶囊。后来在处置 铅罐时,技术员才发现另一个胶囊。结果是患者 只接受了一半的处方剂量,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
放射损伤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 《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 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2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内受到多次 全身照射,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达到1Gy 以上外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程具有明显的时相性,有初期、假愈期、 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 种类型。
18

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

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

一、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根据《中华人民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分十大类115种疾病,具体如下:第一类、尘肺(13种疾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第二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第三类、职业中毒(56种疾病)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第四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疾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第五类、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疾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第六类、职业性皮肤病(8种疾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中国法定职业病目前为10类115种

中国法定职业病目前为10类115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业病目录为10类115种:(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的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十大类。

(一)粉尘类1.矽尘(游离几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3。

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4.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5.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6.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7.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8.云母尘可能异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9.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工尘肺。

10.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11.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12.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13.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白内障(7)放射性肿瘤(8)放射性骨损伤(9)放射性甲状腺疾病(10)放射性性腺疾病(11)放射复合伤(12)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1.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2.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可能1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6.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7.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8.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9.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10.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中毒。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临床诊断
明确受照剂量:
*物理剂量测定:人体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个人剂量 仪上读取;从患者佩带的金属或药品测量……。
*生物剂量测定:世界上公认淋巴细胞畸变率是合适的
生物剂量剂,因为:1 在0.25--5Gy,存在明显的线 性关系;2 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染色体断片、双着丝立体、着丝粒环、淋巴细胞微核率
轻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1.8
中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发射病
1.8-0.9 0.8-0.2
0
编辑课件
WBC数量的变化
l
编辑课件
*骨髓相:每周检查一次
骨髓抑制
轻度骨髓型ARS 中度骨髓型ARS 重度骨髓型ARS
未出现 照后20-30d出现骨髓抑制,且程度较轻 能障碍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特征,也是 出血和感染的基础。
骨髓相:极度衰竭,有核细胞减少,反而网状细胞、 浆细胞、脂肪细胞等造血支持细胞的相对数增加。
血象:WBC达最低值、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相对数 增加、RBC,Hb,PIT均减少。
编辑课件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严重的感染
编辑课件
入院50d内较平稳地度过了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 整个病程未发热、无明显感染和出血,从宏观上看不出有极 期表现,这样顺利的经过在国内外同类患者病史上是罕见的。
“权”于1992年2月因乏力、低热入院治疗,查体发现肝大、 胸骨压痛,外周血白细胞高达328×109/L,幼稚细胞97%,经组 化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Ⅱ),经数次化疗后病情 缓解。1993年7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于事故后12年10 个月颅内白血病细胞浸润致颅内出血死亡。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职业病目录

职业病目录

职业病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规定的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分10类115种。

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炭黑尘肺;5.石棉肺;.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怀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钡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碳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已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含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怀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 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5.痤疮;6.溃疡; 7.化学怀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紧急注入水后,使得过热的蒸汽与烧融元件、包壳和石墨发 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这些易燃高爆 炸性气体与氧气结合,发生猛烈的化学爆炸,1000tn重的堆 顶盖被掀起,堆内所有的管道破裂,反应堆厂房倒塌,导致 堆芯进一步破坏,熊熊烈火达十层楼高,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因热效应升腾到1km以后才水平传输。
精选ppt
7
补救工作
‡ 事故中30多处起火,共花了几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 调用300多架次军用直升机空投了5000tn碳化硼、
白云石、砂土和铅等混合物覆盖反应堆体和吸收气 溶胶颗粒。 ‡ 为防止堆底部结构破坏,修建了人工排热通道。 ‡ 修建混凝土结构将整个反应堆封闭。
精选ppt
8
事故影响
1 大撤退:4.27.7:00,普里匹亚特镇空气剂量率接近0.01Gy/h, 17:00撤走4.5万人,后撤走核电厂周围30Km内9万人。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概述 &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诊断 &治疗
精选ppt
3
概述
什么情况下发生急性放射病?
核弹袭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万吨核爆时受屏蔽的人员
千吨级核时伤员 在严重放射性污染通过或久留人员
核事故:核电厂、核反应堆 辐射事故:各行业中的放射源
工业:探伤(192Ir) , 厚度仪、液面计(226Ra,90S)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精选ppt
1
➢外 照 射 急 性 放 射 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
ARS) :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 (>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 sub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在数周至数 月内,累积照射剂量大于1Gy,剂量率小于急性 放射病而明显大于慢性放射病,临床以造血功能 再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精选ppt
11
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
受照 剂量 Gy
主 要 表 现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10
轻度1-2 中度2-4
重度4-6 极重度6-10
主要损伤造血血 液系统,在造血抑制 和破坏的基础上发生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 的造血障碍综合症, 主要临床表现在出血 和感染
肠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
>10
>50
‡ 规定不得少于15根的安全棒被抽得不到10根;
‡ 到4.26.1:00许,将反应堆功率稳定在200MW;
‡ 4.26.1:23.30’’,达到停堆水平,要求立即停堆却未停堆,操
作人员反而关闭了8号发电机的事故紧急调节阀等安全保护 系统。
精选ppt
6
‡ 当反应堆的功率开始迅速上升时,试图将所有的控制棒和应 急控制棒插入堆芯紧急停堆,但由于控制棒受阻未能插入堆 芯底部,堆芯失水融毁,核燃料因热量聚集过多炸成碎块。
精选ppt
9
事故原因分析
1、 反应堆本身设计不合理,本身安全考虑不足; 2、工作人员责任心差,违反操作规程。
精选ppt
10
国内核事故
国内从1954年至1987年发生特大事故92起, 共发生32例骨髓型及2例肠型急性放射病, 直接死亡2人,间接死亡3人;1987至1994 年8年间,全国共发生放射事故269起,造 成受照人员865人,直接死亡5人。
农业:育种(137Cs, 60Co)
医疗:放疗(60Co,X射线,加速器)
地质:勘探(226Ra)
商业:灭菌、保鲜(60Co)
总之,凡是利用核能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ARS
精选ppt
4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反应堆概况:
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堆芯由直径12m,高7m,重约 1700tn的石墨砌体、金属铀燃料和压力管等组成。反应堆内共装 设1659根燃料棒,其输出热功率为3200MW。
主要损伤胃肠道, 小脑颗粒细胞、脑干 小肠黏膜上皮广泛 部细胞大面积固缩坏死、
的变性、坏死,黏 脑循环障碍,出现水肿,
膜大面积脱落。临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点状
床表现是高烧、呕 吐、反复腹泻、血 水样便。
出血。临床表现为共济 失调、肌张力增加和振 颤、强直性或痉挛抽搐、
昏睡、眼震(CNS五大 症状)
精选ppt
或消失的阶段。
主要症状:病人除了稍感疲乏外,无其他明显的症 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病理表现:造血机能迅速恶化,外周血有形成分迅速
减少,减少程度和个指标,轻度
2 203个应急救援人员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并复合热烧伤及皮肤β 烧伤,死亡31人。
3 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另外堆停运费、减少发电的损失、 发放防辐射、放射性污染等补助,总损失额超过300亿美元。
4 事故后1年内对北半球地区国家居民导致超有效剂量当量照射, 对苏联、保加利亚、奥地利、希腊、罗马尼亚、法国、英国 等欧洲国家中,照射剂量为天然本底照射的5.4—31.7%,对 我国的照射约为天然本底照射的0.33%。
12
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诊断
精选ppt
13
骨髓性急性放射病( bone marroe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初期、假逾期、极期、恢复期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该反应堆的主要缺点:
‡ 运行时石墨砌体温度达700℃,易燃、遇水产生易燃气体;
‡ 冷却剂存在相的转化有可能形成空泡正反应性效应;
‡ 在堆的金属构件和石墨砌体中积累大量能量,紧急停堆
时热功率下降较慢;
‡ 没有安全壳。
精选ppt
5
事故经过
‡ 按预定计划于1986.4.26.停堆检修;
‡ 4.25.1:00整操作人员降低反应堆功率,14:00关闭了 堆芯紧急冷却系统;23:10又降功率,原定降到700---1000MW,误操作降到30MW以下;
精选ppt
14
初期:
定义:患者受照后出现症状到症状缓解这段时间。
主要症状:神经系统先兴奋,以后转为抑制,胃 肠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
病理表现:淋巴细胞迅速降低 白细胞一过性增加
精选ppt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5
假逾期(latent phase)
定义:初期之后,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症状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