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舞台示”

合集下载

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

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

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剧作家塑造舞台形象,必须通过剧中人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直接诉诸观众的耳目,不像小说家那样,可以利用叙述人身份从旁加以说明以丰富读者的想像,因此语言对于戏剧中的性格描写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戏剧语言的任务,首先在于显示剧中人的性格特征。

言为心声,由于阶级地位和生活经历不同,各人的语言不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相类似,而且所运用的词汇和语气必然各有特色。

每一个剧中人在戏剧冲突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发生一定的作用,为着各自的爱或憎、利或害而引起矛盾展开斗争,所以每一个剧中人在出言吐语时,决不可能真正变成异口同声。

剧作家只有掌握每一个剧中人的性格化的语言,才能展开戏剧冲突,从而揭示其中所蕴藏的社会内容和主题思想。

曹禺在开始进行艺术构思时,首先出现在他心目中的是“几个人物”,然后再从人物出发,构成尖锐复杂而又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戏剧冲突。

他不仅熟悉每一个剧中人,而且探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

因此,他给每个人所写的台词(对话或独白),好像并非出于剧作家的手笔,而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

他的语言来自生活,经过反复锤炼,表面看来都是极普通的日常语言,但是随处都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化的语言,无疑是他的语言艺术的独特的成就之一。

曹禺在《雷雨》中生动地塑造了旧中国20年代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

他出身封建地主家庭,“留学德国”,接受西欧资产阶级教育,兼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对家人实行家长统治,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严重的压迫。

他的语言的基调是肯定短促,随处带有命令口吻。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他和家人聚谈时,只要听他说几句话,就不难理解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

自从他叫矿警开枪打伤工人以致引起工潮之后,他就急忙赶回家来多方活动设法镇压工潮,一直没有和家人聚谈,现在初次见面,马上命令妻子繁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周冲同情受伤工人,似乎要跟父亲讲理,他却不屑多辩,只用一句话封住了儿子的嘴:“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论曹禺话剧语言动作性的内心表现方式

论曹禺话剧语言动作性的内心表现方式

论曹禺话剧语言动作性的内心表现方式在曹禺的话剧中,戏剧动作不只包含着外部的、形体的,也包含着内部的、心理的。

而且,从“戏剧动作”的真正含义来说,后者比前者要更丰富、更重要。

曹禺在《编剧术》中说:“所谓‘动作’不一定是拿起枪打死一个汉奸,有时心理上的冲突,常常比表面上的动作,还要动人的。

譬如:拿起枪要打死一个敌人,发现这个敌人正是从前自己最好的朋友,当责任与私友谊在争执的时候,表面仿佛看着没有动,其实已有动作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把戏剧语言称为“语言动作”,也是强调人物语言的动作化。

所谓语言的动作化,并不是指人物用语言来简单地解释或交代自己的动作,而是指每一个活生生的剧中人,在规定情境中,以其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示自己丰富、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那么,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隐蔽的内心活动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动作揭示出来的呢?方式之一, 戏在话中。

人们对剧本中的台词,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诸如要“有生活气息”,要“性格化”,要“口语化”,要“通俗易懂”,要“有诗意”,等等;这些要求都是对头的。

可是,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要有“动作性”。

使“话”具有戏剧性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此。

只有剧作家在创作中把“话”作为动作来写,导演才能在这些台词中发掘出丰富的舞台动作。

任何一位导演,面对充斥大量静止的(没有动作性的)对话的剧本,也难于发挥他的才智。

我国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论述戏剧语言时曾要求作家:“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

所谓“心曲隐微”,指的正是人物内心隐秘的活动;李渔正是要求剧作家要有把人物复杂的内心动作在台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能力。

确实,一个剧作家不仅应该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冲突集中、人物关系复杂微妙、动作丰富的素材,还必须具有把动作化为台词的能力,具有把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一般关系体现在对话中的能力。

没有这种能力,剧本是写不好的。

曹禺是一位出色的剧作家。

他精于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各种形式的矛盾冲突,精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物关系中具有戏剧性的因素;并善于通过精彩的戏剧语言使它们获得直观的体现。

曹禺“舞台提示”

曹禺“舞台提示”

分析《北京人》舞台提示之环境描写摘要:从舞台提示的角度分析曹禺《北京人》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以另一个视角深入了解《北京人》的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深度,而且为我们了解曹禺的整体创作路线提供了思路。

曹禺以他独到的环境描写取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曹禺、《北京人》、舞台提示、环境描写舞台提示是曹禺戏剧形态构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学标志之一,也是曹禺戏剧创作的特色所在。

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形式。

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的简洁、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应该说,古今中外的戏剧中大多有“舞台提示”的成分。

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剧作家们还很少运用“舞台提示”这一戏剧说明方式。

在早期西方戏剧中,舞台提示通常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从十八世纪开始,随着正剧的出现,舞台提示逐渐增多。

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戏剧,舞台提示的范围扩大到了舞台的布景、声响、音乐、照明等领域,代表人物有雨果、缪塞等。

其后西方现代戏剧的剧本中基本上保留了这种存在方式,并把它看作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

但是很多剧作家写剧本中的舞台提示都只是局限于有限的提示演员的作用,而像曹禺这样把舞台提示写的面面俱到的他是第一人。

钱谷融教授所指出:“戏剧主要是通过自身台词和动作来塑造性格、发展冲突、表现主题的。

在舞台上,既没有作者插嘴的余地,在剧本中自也无需作者多作不必要的说明;说明过多,反而束缚了导演、演员对人物性格的发掘和创造。

所以一般剧作在人物出场时通常只对他的连这些也不需要),至于思想、性格则绝少提及。

论曹禺舞台实践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论曹禺舞台实践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娜拉 , 他 在 《 愎 的 医 生 》 《 村 正 》、 财 其 刚 、新 《 狂》 剧 中曹 禺 均 扮 演 主 要 角 色 , 南 开 新 剧 等 是
团 的领 袖 演 员 和 观 众 推 崇 的对 象 。他 对 戏 剧
投入 了韩 伯 康 的灵 魂 中 。灯 光 一 明 , 们 看 到 我
的是 一 个 为 悭吝 附 了体 的人 , 那 缩 肩 抱肘 的 他 窘状 , 那抚 腮 抓 手 的彷 徨 , 声 低 浊 的嘘 喘 , 一 一
如在 丁西林 《 迫》的演 出 中曹 禺饰 女 房 客 , 压 在
易 卜 娜拉》 即《 生《 ( 玩偶之家》 的演 出中扮演 )
《 压迫》
《 愎 的 医生 》 刚
如“ 秦哈 哈” 表演 的文 明 戏 ) 使 他着 迷 。每 次 都
看完 戏 回来 , 他都 会 情 不 自禁 地 模 仿 比弄 。他
12 9 8年 4月 2 7日 12 9 8年 1 O月 1 7日
12 9 8年 1 0月 2
表 1 曹 禺南 开 中 学 时期 戏 剧 演 出情 况
排 演 日期 剧 名
生 了怎样 的影 响?这 些都是 值得 我们 思考 和研
究 的问题 。
应该说 , 禺接触 戏剧 是很早 的 , 曹 他也 因此 受到 了 良好 的戏 剧启 蒙 。曹 禺出身于 大变 动时
代一 个 封建 官 僚 家庭 , 三岁 时 就 由继 母抱 在 怀
《 拉》 娜
说 : 那时候 我甚 至 想 当一 名 演 员 , 一辈 子 当 “ 想

个 演员 。 ①由 于 对戏 剧 的迷 恋 , 他 幼 小 的 ” 在
① 张帆 :走近辉 煌》, 《 北京 : 中国戏剧 出版社 ,0 7年 , 2 2页。 20 第 1 ② 崔国 良: 曹禺早期改译剧本及创作》 沈阳 : 《 , 辽宁大学 出版社 ,9 3年 , 6页。 19 第

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从《日出》到《北京人》

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从《日出》到《北京人》

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从《日出》到《北京人》
白井啓介〔日〕(著);李木子(译);梁艳萍(校)
【期刊名称】《中文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作者对曹禺戏剧作品《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中的舞台指示进行了考察,指出舞台指示并不局限于道具准备,其内容还涉及状况说明、背景介绍以及各种暗喻与象征性描写。

曹禺的戏剧不仅是用于演绎的剧本,更是为了“阅读”写作而成的。

此外,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曹禺戏剧舞台指示的影响来源,并指出剧中的舞台指示与萧伯纳、奥尼尔等人的舞台指示之间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

【总页数】28页(P220-247)
【作者】白井啓介〔日〕(著);李木子(译);梁艳萍(校)
【作者单位】[1]日本文教大学大学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3]湖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2
【相关文献】
1.略论曹禺戏剧舞台指示的特殊性 [J], 高沁
2.谈曹禺戏剧创作与戏剧观——以《北京人》为例 [J], 李超
3.外向化与内向化,或者戏剧化与生活化——对曹禺《雷雨》与《北京人》戏剧性内涵的对比考察 [J], 赖莺;
4.曹禺戏剧中的\"四季\"女性形象——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
例 [J], 谷新
5.论北京人艺对曹禺戏剧舞台处理的得与失 [J], 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曹禺先生作品分析写实的舞台风格形式

以曹禺先生作品分析写实的舞台风格形式
个 特 点 注 重 以 暗 示 , 象征 , 隐 喻来 表 现 戏 剧
接 着 , 在 虚 实 相 生 、 侧 正 渲 染 的 铺 垫 下 ,利 用 舞 台框 架 的 内与 外 ,舞 台画 框 与 舞 台 面 与 幕 后 ,把 现 实 生 活 中 同 时进 行 的 场 面 , 同 时在 舞 台 空 间 范 围 内表 现 出来 。 以增 强 话 剧 艺 术 的视 觉性 。 即 ,把 同一 时 间发 生
却 刁 蛮 , 凶 狠还 胆怯 的独 特 个 性 。但 舞 台 画 框 内 的一 场 纠 缠 . 在 舞 合 画 框 外 ,也 就 是 是 在 幕 后 的 另 一个 空 间 的常 五 叫 门声 中 , 同 时 依 次 展 现 的 。场 面上 剧 中人 物 之 间 的往 来 ,
生 的作 品舞 台空 间非 常 有 特 点 ,其 中《 雨 》 雷
场 不 再 使 动 作 空 间 隔 离 于 观 众 席 外 ,因 为 它 是 与 封 闭 式 舞 台 相 对 立 的 开 放 式 舞 台 。
关 键 词 :曹 禺 ;作 品 分 析 ;写 实 ;舞 台 风 格 形 式
传 统 的 像 曹 禺 先 生 的 《 雨 》 老 舍 雷 和 先 生 的《 馆 》 2 作 品 是 很 具 有 典 型 性 的 茶 这 个 写 实 手 法 的舞 台空 问 。根 据 剧 本 的指 导 导 演
在以虚衬实,用 实带虚的笔墨之 中,俏皮且
紧 张 , 风趣 又 急 切 , 给观 众 造 就 了 期待 戏 剧
气 的声音 ,彼 窗户 ” 的声音,和“ 雷声大作 ,

声霹 雳 ” 。同时发生于幕 后的音 响效果 ,
以鲁 四凤 惊 吓得 叫喊 一 声“ ” 妈 的心 理 状 态 ,

浅谈曹禺话剧舞台说明的特点

浅谈曹禺话剧舞台说明的特点

曹禺 曾这样说 :“ 巴金 对我说过 :‘ 雷雨 》是一 《
部不但可 以演 出,也 可 以读 的作 品。 ’他 的这 句话说
中 了我 的本 意 的 。我 写这 个 戏 确实 不但 想 着 看戏 的 观众 ,也 是 想 着 看 不 到 演 出 的 读 者 的。l 曹 禺 为 ” 】
J. S a x r c Un v ( o i l ce c ii n)No 5 V 1 9 2 1 h ni Ag i . i . S ca i n e Ed to S . o. 00
浅 谈 曹 禺 话 剧 舞 台说 明 的 特 点
张 彩 琴
( 中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中文 系 , 山西 榆 次 00 0 ) 晋 3 6 0
c m i g o ft m p t ntpa t he a ts i t l n Ca us dr m a . o n ne o he i ora r soft ri tc s y e o o Y ' a s
Ke y wor s: Ca us dr m a d oY ' a s;St g r c in; De c i i a e die to s rpton; Lyrc le r s i ia xp e son;A c i ton; S oun d
Hale Waihona Puke 示 ,对布 景 、灯光 、音 响效 果处 理 的要 求 ,对人 物 服装 、形 体动 作 、心理 活 动和上 下 场 的描述 以及 幕
的开 合 、场景 气 氛的 营造 等等 。它 是剧 本语 言不 可
依靠 富 于 动 作 性 的对 话 推 动 故 事 的 发 展 。过 去 ,
“ 现 ” 一 直 被 认 为 是 戏 剧 文 体 的 本 质 属 性 , 因 为 呈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导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社会现实主义文艺发展的里程碑。

该剧由曹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封建主义、父权制度、私有制等等。

本文将对《雷雨》的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探讨该剧在舞台艺术、情节刻画、社会思想传达等方面的突出之处。

一、舞台艺术的突出表现《雷雨》的舞台艺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剧中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成为观众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例如,雷家的大门、雷家的主屋以及小米村的农舍等等,通过巧妙的布景设计,使观众仿佛真切地身临其境。

其次,剧中的服装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与社会地位。

富贵人物穿着华丽庄重的衣服,而农民则穿着朴素的工衣,这种对比营造了鲜明的舞台画面。

此外,音效的运用也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

如雷雨大作时伴随着狂风暴雨的声音,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二、情节刻画的精准凝练《雷雨》的情节设置紧凑而一气呵成。

剧中描绘了雷家三代人的命运轨迹,通过对家族成员各自生活的描写,使观众逐渐发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家族冲突、个人追求、道德经济等问题都得到了全面而精准的表达。

同时,剧中的悬念处理也十分巧妙,使得观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观剧欲望。

三、社会思想传达的深刻内涵作为社会现实主义文艺作品,《雷雨》在剧中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剧中塑造了各个角色的形象,如雷家家长的封建专制、雷绍武的虚伪和自私以及雷云霆的冲动和野心等等,使观众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上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性。

此外,剧中对“自由”和“命运”等主题进行了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结语:《雷雨》无疑是中国现代戏剧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舞台艺术的突出表现,情节刻画的精准凝练以及社会思想的深刻传达,该剧成功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决涛饰演的雷云霆更是将该剧演绎到了巅峰,使其艺术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话剧《日出》舞台美术设计分析

话剧《日出》舞台美术设计分析

话剧《日出》舞台美术设计分析作者:王丹来源:《剧作家》 2021年第3期王丹《日出》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所创作的戏剧,作品以天津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之下的都市里,腐朽势力的黑暗以及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表达作者期待东方红日升起的强烈心愿。

《日出》的舞台表演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与关注,表演的成功与美术设计之间拥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文将针对《日出》的舞台布景及道具、舞台灯光设计以及人物造型做出细致的分析,用以探讨交流。

一、舞台布景以及道具《日出》的舞台布景装置以及道具设计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可以有效表现出整体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地点。

在《日出》当中,首先以主人公陈白露所居住的汇中饭店为背景进行布置,其中的各项道具摆放,如沙发、桌子、台灯等道具都可以对演员的舞台表演效果起到辅助性作用。

在舞台之上摆设金线刺绣的沙发,其摆放的方式较为凌乱,可以突出主人公陈白露所过的生活较为奢靡而混乱。

在舞台的桌上放着一瓶几近枯萎的鲜花,这样可以体现出主人公陈白露内心纯净,同时对生活具有一丝期待及渴望,鲜花的几近枯萎也代表陈白露受到黑暗腐朽社会的压迫,使其精神处于病态。

桌上其它的布置,如洋酒、烟等奢侈用品,体现出主人公陈白露醉生梦死的生活,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

以上均可以充分体现出《日出》舞台布景以及道具的精心制作,对于表演效果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舞台灯光设计分析《日出》的舞台灯光设计同样对于表演效果可以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日出》的舞台灯光设计可以营造出舞台表演良好的氛围,烘托出整体故事的情感基调。

按照剧本的描述,整体舞台的灯光效果需要偏暗,整体灯光则采用蓝色为主基调,这样便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舞台效果,使观众在欣赏阶段体会到神秘之感,有利于戏剧《日出》表演效果的提升。

在戏剧的开始,首先是一束侧光出现在舞台之上,将舞台照亮,而这种灯光效果可以令观众注意力更加集中,伴随着舞台音乐的持续性响起,各色的人逐渐迈着纷繁的步伐登场,在此阶段的灯光效果便是闪闪烁烁,这有利于营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舞厅气氛,同时又配以音响来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以此促进演员表演和舞台之间能够充分契合[1]。

论《雷雨》舞台说明中的场景描写

论《雷雨》舞台说明中的场景描写

论《雷雨》舞台说明中的场景描写作者:李艳芳来源:《文学教育》2007年第12期舞台说明是指剧本中不要求在演出时说出的文字说明部分。

一般包括对剧情发生时间、地点的提示,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对人物形体动作、心理活动和场景气氛的描述等等。

它是戏剧艺术从案头走向舞台的重要桥梁。

在《雷雨》的创作中,曹禺十分注意戏剧情景交融氛围的创造。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舞台说明中关于场景的描写。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序幕中对于教堂附设医院场景的描绘。

在这个原本是周公馆宽大客厅的描绘中,作者有意突出了“屋内所有的陈设都很富丽,但现在都呈现着衰败的景象”的特点:雕着半西洋化旧花纹笨重的门、满是斑点褪色的厚幔帐、放着暗涩的光、金黄的铜门钮、门上脱落残蚀的轮廓同漆饰、年久失修褪了色深褐的墙、壁炉前的长旧圆椅、半人高的旧式紫檀小衣柜、红木漆桌上的两个旧烛台、墙上张贴着的大而旧的古油画。

在充满着宗教色彩的氛围中,在陈旧而不乏富丽的衰败景象中,作者慢慢地将我们带会了十年前那烦躁而多事的夏日。

在第一幕开篇,曹禺十分细致地描绘周家客厅的场景,着意在华丽的气象中透露出闷热的氛围。

这里的景大致和序幕相同,但全屋的气象是华丽的。

在周家的客厅里,壁龛的帷幔还是深掩着,里面放着艳丽的盆花。

中间的门开着,隔一层铁纱门,从纱门望出去,花园的树木绿荫荫地,并且听见蝉在叫。

右边的衣服柜,铺上一张黄桌布,上面放着许多小巧的摆饰,最显明的是一张旧相片,很不调和地和这些精致东西放在一起。

柜前面狭长的矮几,放着华贵的烟具同一些零碎对象。

右边炉上有一个钟同花盆,墙上,挂一幅油画。

炉前有两把圈椅,背朝着墙。

中间靠左的玻璃柜放满了古玩,前面的小矮桌有绿花的椅垫,左角的长沙发不旧,上面放着三四个缎制的厚垫子。

沙发前的矮几排置烟具等物,台中两个小沙发同圆桌都很华丽,圆桌上放着吕宋烟盒和扇子。

所有的帷幕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兴旺的气象,屋里家具非常洁净,有金属的地方都放着光彩。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

论曹禺剧作语言的场面描写和抒情性特点【摘要】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独特的艺术成就,高度满足了剧本文学关于人物、冲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要求,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创作的典范。

戏剧塑造舞台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语言。

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且有诗意的人物正是通过那引起典型的戏剧场面和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

本文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例,具体分析了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其主要表现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戏剧冲突中和抒情意境中。

【关键词】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场面描写抒情特点曹禺自1934年发表《雷雨》以来,先后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剧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三大经典名作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到了历史最热烈的颠峰时期。

曹禺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中国戏剧舞台的天幕上。

虽然大幕已经垂落,但曹禺却以他笔下那些永生的人物,继续他生命的演出。

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诸如蘩漪、侍萍、四凤、陈白露、翠喜、小东西、愫方、文清等通过那些典型的戏剧场面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雷雨》中蘩漪吃药、四凤说誓、周萍与四凤会面、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周朴园令周萍认生母;《日出》中黄省三哀告、小东西自缢、翠喜控诉、李石清与潘月亭生死搏斗;《北京人》中愫方说嫁、瑞贞哭诉、文清与愫方夜会、曾皓中风、杜家逼债、江泰借钱、文清服毒等等场面都较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且有诗意的人物是通过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有着浓郁的诗意。

这诗意从根本上源于他清丽含蓄、色彩鲜明的戏剧语言以及由这语言所营造的深邃意境和诗情氛围。

因而钱谷融先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诗人”的素质,促成作家将剧作的语言锤炼得极富抒情性。

一《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

戏剧形象化 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

戏剧形象化 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

戏剧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

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

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

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

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

“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

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

《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

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

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的意境更加沉闷,人的心情也随之躁动不安,繁漪喃喃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第三幕雷雨之后空气愈发闷热,凄厉的闪电,轰隆的响雷,繁漪“惨白发死青的脸”令人不寒而栗。

第四幕中,雷雨的轰鸣下人物冲突达到了高潮,也注定了周公馆的悲剧。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经典舞台剧,其中的人物塑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进行探讨。

陈白露的角色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聪明、美丽、独立但又命运多舛的女性。

她曾经是一个纯洁、充满梦想和热情的少女,但生活的残酷让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交际花,过着华丽但空虚的生活。

陈白露的内心矛盾和性格变化被曹禺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形象既有悲剧的庄重,又有喜剧的讽刺。

方达生的角色塑造也十分出色。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心的人,但同时又有着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迷茫,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充满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

此外,剧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黑三、翠喜、黄省三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曹禺先生通过他们的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曹禺先生在《日出》中的人物塑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其次,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不同的人物放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映衬,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和命运;最后,他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表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使得整部剧作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日出》中的人物塑造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曹禺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使得整部剧作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日出》中,曹禺先生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性格特点,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人物塑造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背景,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曹禺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和展现,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

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

曹禺是中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戏剧作家,他的剧作《雷雨》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代表作,剧中的舞美表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从《雷雨》的舞台提示中可以看出,曹禺重视对舞台空间的设计,以及表演者与舞台空间的关系。

他认为,舞台空间应该被分为几个区域,有时还会用线条分割,以便使剧中的动作和情节更清晰。

此外,他还重视气氛的营造,例如在《雷雨》中,他使用了许多舞台道具和灯光,以表现剧中的山林和暴风雨的气氛,丰富了舞台的色彩和空间感。

另外,曹禺在《雷雨》中重视演员的舞台表演,他引入了一种新的舞台表演技巧,称为“气息舞台”,即使用演员的动作,丰富剧中的情节和气氛。

例如,在剧中,当暴风雨来临时,演员们使用动作来模仿风雨的动作,从而增强了剧中的气氛。

总之,从曹禺剧作《雷雨》的舞台提示中可以看出,曹禺重视舞台空间的设计,以及表演者与舞台空间的关系;他重视舞台色彩和气氛的营造;他使用演员的舞台表演技巧,增强了剧中的情节和气氛。

这些特征都是曹禺舞台表演的特征,对当代舞台表演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曹禺怎样将人生浓缩在一天的舞台上

曹禺怎样将人生浓缩在一天的舞台上

曹禺,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卒于北京。

1929年入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他创作《雷雨》,于作品中将两个家庭前后30年间的复杂人事纠葛集中在一天之内展现,全剧气氛跌宕起伏,充满命运无常的悲剧意味。

此剧本在天津上演时即引起轰动。

此后十余年间,曹禺相继写出《日出》、《原野》、《北京人》和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家》,风格各异,却堪称杰作,他亦因此被公认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五十年代以后,曹禺深受政府重视,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主席,他创作了一系列配合国家政策的剧本,均因艺术水平大跌而广遭批评。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四幕话剧作品,发表于1934年《文学季刊》第1卷3期,同年12月2日于浙江上虞著名的春晖中学首演。

剧中设计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官僚家庭,具非常复杂的恋爱关系:剧中的主人公周朴园与昔日的女佣鲁侍萍、周的后妻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周萍与侍萍之女四凤、周家次子周冲与四凤……。

剧中又从旁配上周朴园与罢工工人领袖、侍萍之子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以一天的情节时间,将各种冲突发展到高潮,所有的故事线索都以悲剧告终,以一种无以名状的悲剧宿命感,贯穿全剧。

此剧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戏剧中最重要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受观众欢迎。

《日出》是曹禺的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连载于1936年《文学季刊》第1卷1至4期。

主人公陈白露曾是一个向往自由的知识女性,却因为梦想幻灭而沦为交际花。

作品以这个人物为中心,将都市中的各色人等──大亨、流氓、妓女和依然向往光明的文弱书生一一展示出来,而以陈白露自认“太阳”不属于自己、甘愿沉眠而结束。

曹禺自言此剧的主题是揭示“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但以陈白露这个内心充满矛盾的形象成功确立,却使剧本的寓意大大超出了社会批判的范围。

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

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

The Annotation and Staging of Cao Yu's Dramas 作者: 宋宝珍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北京100027
出版物刊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页码: 8-15页
主题词: 曹禺剧作 导演 诠释 舞台呈现
摘要: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

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并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略论曹禺戏剧舞台指示的特殊性

略论曹禺戏剧舞台指示的特殊性

略论曹禺戏剧舞台指示的特殊性高沁【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3【摘要】As a "Cross-Media" art, drama is composed with "text-show"mode. Stage directions are the key maintained the independence of drama, which are born in the script writing phase, transformed in the stage performing phas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overviews stage directions, and discuss its special performance of Cao Yu's drama, and then explores its role and history degree. Those provide a useful example to study drama as a complete and unified art.%戏剧作为跨媒介艺术,按“文本-演出”模式分段创作而成。

舞台指示部分以其诞生于剧本创作阶段、改造于舞台演出阶段的特殊地位,成为维系戏剧艺术独立性的关键所在。

本文概观并深入论述了舞台指示在曹禺剧中的特殊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与历史审度,对研究戏剧作为完整统一的艺术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总页数】3页(P26-28)【作者】高沁【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相关文献】1.论曹禺舞台实践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J], 陈军2.农民戏剧的还原与开放延伸——略论熊佛西戏剧大众化实验对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的革新 [J], 曾宪章3.活在剧中\r——浅析曹禺戏剧《原野》中舞台情境预设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J], 杜昀阳4.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从《日出》到《北京人》 [J], 白井啓介〔日〕(著);李木子(译);梁艳萍(校);5.活在剧中--浅析曹禺戏剧《原野》中舞台情境预设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J], 杜昀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

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

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何新刚【期刊名称】《戏剧丛刊》【年(卷),期】2007(000)006【摘要】曹禺先生的作品《雷雨》作为近当代著名的话剧代表,因为其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以及表现这种悲剧命运的巧合性、偶然性,曾一度在话剧史上被颂扬模仿,也有评论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然而在本文作者看来,曹禺先生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组织在一个统一的戏剧结构之中时,不仅显示着作家巨大的组织才能.而且显示了作家谙熟中国传统的戏曲结构形式。

那么这样的只有传统审美意义的结构形式在剧作中是如何把事件集中地表现为一定的情感力量?在这里,剧作中舞台提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般的讲.剧作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对剧作尤其是对剧中人物的情感内容情感性质的深入理解,是我们所要“表现”的内容.它同时也是舞台演出之所以有可能进入“表现”的依据。

其中,剧本中的舞台提示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在《雷雨》中,曹禺先生尤为重视舞台提示的对于人物情感表达的意义。

甚至可以说,曹禺先生的《雷雨》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超越了普通的功能性,具有了情节倾诉性.【总页数】1页(P78)【作者】何新刚【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4【相关文献】1.曹禺剧作中雷雨原型意象分析 [J], 陈琦2.《雷雨》与祈雨仪式--曹禺剧作《雷雨》的文化学阐释 [J], 杨敏;赖翅萍3.从《雷雨(节选)》的舞台提示分析周朴园 [J], 苏蓓4.论曹禺剧作中的“出走”叙事安排--以《雷雨》为例 [J], 周玲丽5.说不清的《雷雨》——关于《雷雨》的舞美设计 [J], 孟曾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作为舞台艺术家的曹禺剧作

论作为舞台艺术家的曹禺剧作

论作为舞台艺术家的曹禺剧作
邹元江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5(0)5
【摘要】曹禺剧作的"舞台感"也就是动作感.曹禺的剧作不仅仅是写对话,而是写出能引领、显现舞台动作的"表演文本"(动作符号).曹禺剧作的"舞台感"涉及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各个层面.曹禺是现代话剧史上仅有的一位直接从受过西方话剧系统训练的张彭春那里全面了解和舞台实践了西方话剧艺术精髓的"表演文本"的创作者,即他是真正从话剧之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感"而创作出了杰出的话剧作品的戏剧艺术家或舞台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话剧剧作家或戏剧文学家.
【总页数】6页(P167-172)
【作者】邹元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 [J], 宋宝珍
2.从曹禺剧作《雷雨》舞台提示中看其舞美的特征 [J], 何新刚
3.舞台灯光探路者——专访著名舞台灯光艺术家金长烈先生 [J], 张冠华
4.曹禺剧作舞台空间艺术论 [J], 胡授昌
5.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表演艺术家林连昆的舞台人生 [J], 潘晓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北京人》舞台提示之环境描写摘要:从舞台提示的角度分析曹禺《北京人》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以另一个视角深入了解《北京人》的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深度,而且为我们了解曹禺的整体创作路线提供了思路。

曹禺以他独到的环境描写取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曹禺、《北京人》、舞台提示、环境描写舞台提示是曹禺戏剧形态构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学标志之一,也是曹禺戏剧创作的特色所在。

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形式。

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的简洁、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应该说,古今中外的戏剧中大多有“舞台提示”的成分。

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剧作家们还很少运用“舞台提示”这一戏剧说明方式。

在早期西方戏剧中,舞台提示通常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从十八世纪开始,随着正剧的出现,舞台提示逐渐增多。

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戏剧,舞台提示的范围扩大到了舞台的布景、声响、音乐、照明等领域,代表人物有雨果、缪塞等。

其后西方现代戏剧的剧本中基本上保留了这种存在方式,并把它看作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

但是很多剧作家写剧本中的舞台提示都只是局限于有限的提示演员的作用,而像曹禺这样把舞台提示写的面面俱到的他是第一人。

钱谷融教授所指出:“戏剧主要是通过自身台词和动作来塑造性格、发展冲突、表现主题的。

在舞台上,既没有作者插嘴的余地,在剧本中自也无需作者多作不必要的说明;说明过多,反而束缚了导演、演员对人物性格的发掘和创造。

所以一般剧作在人物出场时通常只对他的连这些也不需要),至于思想、性格则绝少提及。

董健教授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中也指出:“这部分语言》指提示语言——引者注)在叙事性上与小说差别无几,对戏剧人物的塑造不起第一性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剧作家不太着意于这种语言。

”加之不少剧作家并没有舞台实践的经验,不具备“舞台提示”的写作素养和才能,同时认为这是导表演份内的事情,作家写得多了反而会吃力不讨好,所以都不愿在这方面下工夫。

但曹禺的戏剧创作绝对是个例外。

他的“舞台提示”极为繁富翔实、内蕴生动,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导表演的舞台实践也有极强的指示作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曹禺这样解释说:“我写戏时,有个想法,演出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准备演,也能叫人读。

也就是说,我写的剧本,能读也能演,以前没有人写那么长的舞台指示,我是想多写点,主要也是增加剧本的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也希望有助导演和演员理解人物,为此,我写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的,是用心写的。

”曹禺把剧本当做小说在写,别的剧作家的剧本只是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看的,但是他的剧本更主要的是要给阅读者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每一个角色和场景,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钱谷融在《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一文中说:“曹禺剧作中的舞台指示,特别是人物的出场介绍,写得也极有特色……他这样作,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会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剧作家的职责范围,而更象是一个小说家在越俎代庖了。

我却不这么想。

也许是出于个人的偏爱吧,我有时甚至嫌他写得过于简短了。

……这里决没有会不会限制导演、演员对人物性格的发掘和创造的问题;相反的,只有提供了他们以更丰富的素材,更便于他们对人物性格的揣摩体会,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再创造的活动。

”《北京人》是文学性和舞台性完美结合的一个作品。

挖掘曹禺的戏剧主旨绝不可忽视作家精心设计的舞台提示,其中,舞台提示中的环境描写更是洞悉曹禺戏剧风格的一面镜子。

本文以《北京人》为论述对象,讨论曹禺戏剧中环境描写的写作特色。

一、象征性的舞台景物任何戏剧动作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产生和发展的, 这种动作赖以爆发和升级的时间、地点、场合、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等等就成为戏剧情境重要的构成因素——环境。

因此, 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总是擅长于寻找和预设戏剧动作出现的环境, 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和表现来营造剧场性, 强化戏剧气氛, 形成一种审美引力。

曹禺写戏主要是写人, 但他不是简单地为写人而写人, 而是十分重视戏剧环境的预设, 将人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予以鲜活的表现, 突出地展现了外在的环境气氛在戏剧中的作用, 强化了受众对戏剧的心灵感应。

他说: “对环境、人物和思想没有理解透, 甚至不太明了就动笔, 是写不出很动人的作品的。

”他总是精心设置环境, 营造感人的戏剧情境, 谋求强烈的剧场性。

曹禺指出:“诃夫总是善于通过外部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的内在感情和情绪。

”其实。

这也是阐述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创作中,曹禺总是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将再现与表现结合起来,精心选取一些客观意象来构建戏剧的外在情境。

这些客观意象都赋予了很强的意象化特征,不仅给戏剧一个具有丰富意境的大环境,而且暗示了戏剧的剧情发展,人物关系等等。

《北京人》中无论是“北京人”这个贯穿始终的意象,还是原本是一对的白鸽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的“鸽子”,还是人物口中的“耗子”都暗示着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最终走向。

在第一幕中。

屋外天空的白鸽成群地在云霄里盘旋,随着秋风传来阵阵鸽哨声,清脆悦耳,异常响亮。

天空是净的,清的,蔚蓝的,只有两朵白云悠然浮过。

大自然是个透明体,无遮无掩,自由的白鸽可以漫天翱翔。

在曾家古宅“天空有断断续续的鸽哨声”,外面长胡同里独轮水车的轮声总是单调地“吱妞妞吱妞妞”地呻嘶着。

这些景物描写无不寄托着曹禺的人生理想。

白鸽是剧作家纯洁人格的象征,只是这份珍贵的理想由第一幕的白鸽逐渐变成第三幕的乌鸦,理想被吞噬而遭破灭,最终由傃方的出走完成了理想的交接。

而曾文清就是“从未飞过的老鸟简直失去了勇气再学习飞翔”的白鸽,最终消失在岁月与寒月之中。

纵观曹禺戏剧中的客观物象, 都具有一种丰富的象征隐喻意蕴, 为戏剧行动的发生发展创设了一种强烈的情境氛围,例如“古钟”象征着曾家在这看似不变的时光中慢慢走向衰落,“棺材”象征着曾皓和杜家这些腐朽阶级的未路。

在这里, 写物即是写人,描物即是叙事。

由此, 人、物、事在戏剧中浑然一体, 构成了一种迷人的意境。

根据它们在营造戏剧情境时的作用, 可以分为全景贯穿式和局部烘托式。

所谓全景贯穿式, 就是指客观物象贯穿全剧, 始终形成一种不断发展的情势, 强烈地推动和映衬剧情的发展。

例如“北京人”、“棺材”等等都是一些贯穿戏剧始终的客观物象。

这种客观物象都是戏剧中的主体意象, 这些意象往往受到多种物象的烘托与陪衬, 交织成具有强烈情绪诱发力和行动爆发力的逼人的情境, 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所谓局部烘托式, 主要是指客观物象在某些场景中出现, 影射戏剧事件与人物, 对特定场景中的情境起到强化作用, 使人物冲突和行动在客观物象的烘托和陪衬中加剧, 进而推动戏剧的发展。

例如“鸽子”、“耗子”、“杜鹃”等等。

这些客观物象总是指向特定的人与事, 造成事态的逼人情势, 刺激人物心理, 激起情感的波澜,陪衬人物性格。

两种象征形式相结合把戏剧的情景刻画到深处。

《北京人》以象征、隐喻的手法融情于物, 将简练的客观物象意象化, 创造出极具心灵震撼力与情绪操纵力的戏剧主体情境, 主导着受众的思想与情绪, 形成了强烈的剧场性张力。

二、修辞化的音响效果戏剧美是一种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刺激审美主体而产生的触动心理与灵魂的快感。

话剧的听觉形象除来自于台词外, 还来自音响, 它是话剧的重要声音, 是它重要的构成因素。

曹禺不仅擅长于运用视觉物象来创设戏剧情境, 而且擅长于运用听觉形象来预设戏剧气氛, 营造立体的戏剧环境。

他说:“《北京人》有个大配角,就是我所说的各种音响, 音响帮了我很多忙创造环境气氛。

有的导演不太注意, 戏丢了很多。

”并说像“白鸽的哨响”, “北京胡同里的水车的‘孜妞妞’的声音, 剃头师傅打着.‘唤头’的声响”, 就“用来作为渲染刻画典型环境”。

其实, 音响作为一种听觉形象在曹禺的戏剧中不光是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加以运用的结果, 而是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结果, 是他用来创设情境, 营造剧场性, 强化戏剧审美感知的结果,从而收到了“以音著象”, “以音立戏”的艺术效果。

运用音响效果来创设戏剧情境是曹禺戏剧一个显著的特征。

他既灵活巧妙的使用了一些民间小调、读书声等等一些人化音响进行艺术表现,也精心选取了一些自然音响进行描写,产生了一种独特而奇特的艺术韵味,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氛围,创设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情境。

一般情况下,自然音响主要是用来再现现实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绪的,而人化音响大多都是带有一些表现性意向的。

但是在曹禺这里,打破了这种简单化得做法,他往往是根据戏剧场景的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灵活的运用各种不同的的音响,营造一种多层次、立体的环境氛围,造成一种多声部的艺术效果。

《北京人》幕启时,鸽哨声嘹亮悦耳,悠扬轻快,而当文清由于经受不住外面风浪的颠簸,像只折断翅膀的鸟终于回到巢里来时,“远远地号声随着风在空中寂寞的振抖”。

当曾思懿阴阳怪气地挖苦文清与愫方时,懦弱的文清只能忍让,在舞台死一般静默时,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窗外天空断断续续地传来愉快的鸽哨响”。

这冷冷的鸽哨响在这外部情节中断的静场中以它独特的方式通过听觉诱发观众的内心世界。

为了表现愫方在受到曾思懿伤害后心里德委屈和悲伤,作者让愫方独处场并辅之以下的音响:“冷冷的鸽哨响。

辚辚石道上独轮水车单调地轮轴声。

远处算命瞎子悠缓的铜钲声。

一两句悠远市街上的“酸梅的汤儿来......”正是在这一系列音响环境中,“愫方停立发痴,蓦然坐在一张孤零零的板凳上嘤嘤隐泣起来。

”这一凄凉音响的孤独而又无奈的愫方的心理伴奏。

显然一定背景环境中的音响所具有的内涵当它和剧情相结合时,起到了特定的渲染情绪的作用,为观众和读者了解剧情和人物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禺用音响来强化戏剧氛围,精心构设富于独特韵味和奇妙境界的艺术情境, 产生了强烈、揪心、恼人的艺术效果, 形成了强烈的感悟。

三、感悟式的诗意摹象曹禺是一位戏剧诗人, 他总是以诗人的情思凝想来创作, 坚持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向,全力打造作品的诗性特征与品质。

他说《雷雨》“写的是一首诗, 一首叙事诗”, 《原野》“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

其实, 《日出》、《北京人》、《家》等等又何尝不是诗呢?因为曹禺要创作的是诗, 所以他的主体审美追求是诗的境界, 诗的旨趣, 他所侧重表现的是诗人被现实生活所触发的情绪情感和自己所深挖的思想。

他总是从宇宙与人类的广阔的艺术视野中进行诗性的艺术构思, 它反对“戏剧的实用主义”, 反对“作家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